首页 > 幼儿教案 > 幼儿园大班教案 > 幼儿园大班教学反思
垃圾不见了——《垃圾哪里去了》第二曲:验证

垃圾不见了——《垃圾哪里去了》第二曲:验证

更新时间:2015-07-05 17:08:56

《垃圾不见了——《垃圾哪里去了》第二曲:验证》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大班教学反思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情景实录:一个月过去了,我们埋藏的垃圾是否向我们所猜测的那样长出来了呢?孩子们带着迫切的心情一起来到了一个月前埋藏垃圾的地点。咦?这里有变化了(原有的草坪种上了迷宫式的小树),我们埋藏的垃圾在哪里呢?
薇薇说:“老师,有白色盒子的地方。”“是的,埋了白色塑料盒的地方。”其他的孩子们附和着。哈哈,小家伙们还记得我们做的标记呢。
抵达地点后,我对孩子们说:“仔细观察,有长出苹果、花吗?”
“没有,什么都没有。”“还是那样啊!”
“在里面吧!”(糖糖说。)
我用铁锹将其翻开,孩子们挣着看,“怎么没有东西啊?”“老师,垃圾怎么不见了?”“怎么什么都没有啊?”就在大家左思又想的时候,薇薇喊道:“老师,你看!这里有白白毛毛的东西。”顺着薇薇手指的方向,大家都凑近了仔细观看。“真的,有白色毛毛的东西哎。”窈窈忽然喊道:“老师,有蚯蚓,你看,下面有蚯蚓。”小家伙们一下子兴奋了,“我也看到了。我也看到了。”东东说:“老师,垃圾变成小蛇了是吗?那是小蛇吧!”窈窈说:“那是蚯蚓,蚯蚓才在土里钻来钻去。”糖糖说:“垃圾变成了蚯蚓了吧!”我一看是类似蚯蚓的虫子,但是身体要比蚯蚓硬朗的多了,而且通体是黑白色花纹。“嗯,有可能像你想的那样,垃圾变成了类似蚯蚓一样的虫子。”
回到教室孩子们还在争论着,有的觉得那两条虫子就是垃圾变的,有的则是认为垃圾顺着蚯蚓打的洞流走了,有的则是觉得被蚯蚓吃了,还有的是觉得垃圾变成了那白色毛毛的东西。到底哪个答案才是正确的,垃圾到底哪里去了呢?带着疑问我们和绘本中的小姑娘一起在绘本中找寻答案,走进:第三曲——揭密《垃圾哪里去了》(绘本阅读)
分析与解读:
活动中孩子们对自己的猜想充满了期待,当翻开垃圾那一时刻猜想中的事情都没有发生,直接展示出来的就是垃圾消失不见了。随着细心的孩子的观察,逐步发现垃圾消失的地方有了白色的毛毛的物体还有两条虫子。这个发现引发了幼儿新的猜想,同时也让个别孩子十分地开心。因为这样的发现验证了他最初的猜测——流走了、变成了小蛇、变成了蚯蚓、腐烂了。到这里,孩子们对于垃圾哪里去了有了新的答案。这也让猜想的结果缩小了范围,但是仍然存在着争议。那么那两条长得像小蛇(小蚯蚓)的虫子就是垃圾变的吗?还是白色毛毛的东西是垃圾变的呢?这个时候孩子们对垃圾的真实去向有了极为迫切的知道的需要。而这个需要也为接下来第三曲:绘本阅读《垃圾哪里去了》奠定了良好的经验基础。
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体验到了猜想的快乐,体验到了科学实验验证的快乐,同时也初步理解了自己看到的不一定是真实的,还需要进一步的思考。这幼儿科学猜想能力、质疑能力都得到了鼓励和发展。同时通过这个活动,我自己也感受到,我们的科学活动不需要特意地去寻找,刻意地去安排。我们只要留心孩子们的生活、好奇的事物,就会发现蕴含科学现象的问题。那么,针对这个发现,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合适的日常科学探究活动,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收获的不仅是孩子,我们老师也会带来很大的收获。因为这个过程就是科学素养提升、发展的过程。
相关阅读
推荐
  •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有趣的萝卜》对整体教学活动的评价

    此活动选材来源于生活。我们都知道,萝卜是幼儿比较熟悉的蔬菜之一。在这个丰收的季节,萝卜在农村菜场等地随处可见,且取材方便。它的品种非常丰富,有白萝卜、胡萝卜、一点红、绿萝卜等,其中大小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它营养丰富,吃法繁多。就如《纲要》中所说,“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此活动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 1.选材活动非常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弥足了我们自己对萝卜知识的认识。 2.活动的核心价值:看

  • 幼儿园教师教学反思:线描画初探

    儿童是天生的艺术家,人世间能与真正的艺术家媲美的只有儿童。儿童具有无限的创造力。线条画作为幼儿绘画的一种形式,它非常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能满足幼儿的表现欲望,极大地发挥幼儿的创造力。所谓线条画我理解就是指单纯用线画成的画,对于中班幼儿来说主要工具是黑色记号笔。我们绘画较多的主题是想象线描画,主要是通过老师的启发的引导,画幼儿记忆或想象中的事物。现阶段,我班幼儿深受我班孩子的,下面我就介绍一下我班的具体做法。 结合孩子的思维特点,给了幼儿一个无限的想象空间。早在涂鸦时期,孩子们就会用笔画出一些散乱的点和线,

  • 关注孩子的情感:爱与被爱

    3月25日-27日,我们一行三人来到了美丽的西施故里诸暨,参加浙江省特级教师大讲台幼教专场研讨活动。听到徐老师给了我这个机会参加这样的活动,很是期待。而且活动的组织与安排也非常井然有序,让我深深感受到了活动组织方的用心。虽然,在来去的路上也发生了一些趣事和烦恼的事情,不过,学习前的期待和学习后的快乐,早把路途的疲惫当成了趣事,一笑而过。 本次活动共一天半的时间,有十二个教学活动和三个论坛、一个讲座,因为活动分为两个会场,因此,教学活动我只能聆听其中的六个。不过这个六个活动已经让我收获不少了。执教的老师都是

  • 艺术活动《大家都笑了》教学反思

    这个活动原来是李晓莉老师执教的评优课,内容详细,环节清晰,活动层次分明,令我有自信能将这个活动开展得比较顺利,比较有效。在活动前,我还仔细询问了李老师有关多个细节方面的问题,也和师傅、张老师探讨了我没有预设到的问题,令我为这个活动做足了充分的准备,对这个活动充满了信心。 当活动开展下来,师傅说,看的出来,我对这个活动有把握,所以在活动中我表现得很自信,对活动的各个环节都非常地熟悉。当然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肯定也有,但相对于前一次活动,还是比较少的。正巧这个活动放在了各位专家领导来园调研的这天,沈老师对我这次活

  • 小小的体育游戏,却给我了莫大的感动

    这是一次小小的体育游戏,却给我了莫大的感动。并不是说虹彩宝宝帮助我了什么,而是虹彩宝宝们的努力与成长让我看到了他们的精彩以及他们身上散发出来的光芒。 这次的体育游戏主要是复习巩固我们上学期的队列训练。回想刚开始的队列练习,虹彩宝宝们从最初的摸不着头脑,到掌握了要领,再到游刃有余(当然虹彩宝宝的能力还是有差异的,小部分宝宝对指示口令还是欠思考),这些努力我也都看在眼里,鼓励和表扬一直挂在嘴上,当然有时也免不了着急,将批评纠错抛给他们。夏天的烈日炎炎,冬天的凛凛寒风都抵挡不住虹彩宝宝们努力的热情,是他们给予了

  • 大班年级组的“一课三研”《花瓶的设计与装饰》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是我们大班年级组的一课三研选择的内容,在我上之前已经有两名教师开展了这一活动。在一研时我们是以设计与装饰并重开展的,活动结束后在研讨时我们认为还是应该着重设计这一个点进行开展,将装饰这一个点淡化。我是第三研并且同时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将这一活动搬进叶家港村幼儿园大一班的课堂。 活动开始我开门见山的点出主题,让孩子们观察花瓶,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孩子们观察的焦点都在花瓶的花纹和颜色上,所以他们交流时提到的都是这两点。在我的提醒下,孩子们开始关注到瓶身形状的不同,有圆圆的瓶身、扁扁的瓶身但是孩子们又开始

  • 大班绘画反思《大风》不一样的绘画风格

    在给孩子选择图画书时,我们都知道图要美丽、文本要优美。第一次接触《大风》这本书,我有些排斥。还没来得及细看文本,就对夸张、丑化的画面产生了抵触。这么难看的书,怎么可以给孩子。与孩子们以往接触的画面非常的不同。 想起去年看的康长运著的《图画书的阅读》一书,应该让孩子接触不同绘画风格的图画书。当时,我相当赞同。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孩子应该接触多元的东西。绘画风格,体现的是多种文化。前几年日本动画片千篇一律的可爱造型,确实是让我们的孩子视界禁锢了。抱着对康老师观点的支持,我认真地读起这本书。 文本的内容非常美。大风

  • 观摩大班晨间锻炼活动后对开放式区域活动的思考

    10月25日有幸到实验幼儿园观摩了大班的晨间锻炼活动,发现了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1.游戏选择的方法。 来到孩子游戏区域,发现孩子手上都戴着一个手牌,手牌上有不一样的数字顺序,如1234,2341等等。观察后发现了手牌的秘密,原来在场地上有一块游戏提示牌,提示牌上有该区域的四个游戏,每个游戏有相对应的一个数字表示,孩子游戏时只要根据自己手牌上的数字顺序玩。 2.游戏间的更换音乐。 孩子在玩游戏时会播放一些儿童歌曲,到了换游戏的时候,音乐里就会有一个孩子的声音换游戏喽!听到这个声音,孩子马上放好手里的玩

  • 抓住孩子周围的事物对他们进行科学教育——好玩的水

    作者: 龚灵琳 背景:手脏了要用水洗手,口渴了要多喝白开水,衣服脏了要洗衣服,而这些都会用到水。所以水是日常生活中孩子们最熟悉也最常见的。抓住孩子周围的事物对他们进行科学教育是《纲要》中所要求的,也是最容易让孩子接受和理解的。同时,在我们的生活中,水之源的缺少和流失也是不容我们忽视的,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更是需要从我们的孩子做起。针对生活中的现状和孩子对水的喜爱,我设计了本次活动,主要是让幼儿在看看、比比、试试的过程中了解水的特性,使幼儿在日生活中能有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活动情景: 活动开始了,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