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儿教案 > 幼儿园大班教案 >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大班数学教案农庄小统计员反思

大班数学教案农庄小统计员反思

更新时间:2022-10-07 08:30:14

《大班数学教案农庄小统计员反思》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1、大班数学教案农庄小统计员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会分类记录"9"以内农庄里的农作物和动物数量,认识统计表。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统计,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3、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农庄动物、蔬菜ppt,填有答案的蔬菜统记表ppt。种子统计表1份;

  2、学具:每人一份种子、动物记录单,动物统计表每小组一份,农家菜园记录、统计表作业单每人一份;4个篮子里装有白果、花生、蚕豆、黄豆种子(数量在9以内),一次性杯子每人一个、记号笔每人一支,农庄小小统计员奖牌若干。每张桌上贴有水果标志2份。

  活动过程:

  一、农庄收种子,探索统计的方法

  1、设置情景,"农庄里收获了许多种子,王爷爷不小心把种子混在一起了,今天我们学做农庄小统计员帮助王爷爷把种子分一分,记一记。"

  2、初步了解统计的方法。

  出示种子统计表,引导幼儿观察、认识统计表。明确统计时要找到相应的标志,在它对应的格子里记录数字。

  3、师幼共同完成种子统计表。

  二、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记录,小组合作完成统计表

  1、幼儿观看农庄小动物ppt,初次尝试记录小动物数量

  2、小组分工合作记录动物数量。

  讨论:有什么方法把这么多动物又快又对的记录下来?教师引导幼儿小组合作记录小动物。

  小组商量,幼儿自主选择统计的小动物。

  观看ppt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记录,交流分享记录的方法

  3、小组合作统计农庄里的小动物。

  4、师幼共同检查每组统计情况。

  三、独立完成蔬菜统计小统计员们,你能一个人独立的统计农庄里其它物品吗?那我们挑战一下吧!统计的又对又快、细心认真的小朋友活动后将颁发"农庄小统计员"奖牌。

  1、幼儿观看农家菜园ppt。

  2、教师提出比赛的要求。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自主评价统计表四、颁发奖牌,结束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大班的数学活动,这节活动有30名幼儿参加,分成三个小组,每组10人。第一个导入图片环节,动物是由不同形状的图形组合而成,每个图形外边框是不同颜色沟边,图形本身是白色,这样从视觉上很清晰的观察到每个图形。活动一开始,幼儿兴趣浓厚,每当提问某种图形有几个的时候,孩子们都争先恐后,有的幼儿伸出手指头,有的站起来,都抢着争当第一个说出答案的人。到了操作环节,幼儿自选一幅图片进行按两个特征统计。体现了孩子的自主性,满足了孩子的不同需求。在操作中,孩子们很认真的观察统计,因为提供的图片都是孩子们喜欢的图案,如机器人、小公主等等。在最后和幼儿一起检验结果时,有的幼儿还在低头统计着。可见孩子们很喜欢这节活动。大家参与的兴趣很高,到最后都完成了统计,虽然有的幼儿的统计结果不对,当得知漏数时,孩子们脸上认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表情,是那么美好。

2、大班数学活动农庄小统计员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会分类记录"9"以内农庄里的农作物和动物数量,认识统计表。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统计,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具:农庄动物、蔬菜ppt,填有答案的蔬菜统记表ppt。种子统计表1份;

  2、学具:每人一份种子、动物记录单,动物统计表每小组一份,农家菜园记录、统计表作业单每人一份;4个篮子里装有白果、花生、蚕豆、黄豆种子(数量在9以内),一次性杯子每人一个、记号笔每人一支,农庄小小统计员奖牌若干。每张桌上贴有水果标志2份。

  活动过程:

  一、农庄收种子,探索统计的方法

  1、设置情景,"农庄里收获了许多种子,王爷爷不小心把种子混在一起了,今天我们学做农庄小统计员帮助王爷爷把种子分一分,记一记。"

  2、初步了解统计的方法。

  出示种子统计表,引导幼儿观察、认识统计表。明确统计时要找到相应的标志,在它对应的格子里记录数字。

  3、师幼共同完成种子统计表。

  二、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记录,小组合作完成统计表

  1、幼儿观看农庄小动物ppt,初次尝试记录小动物数量

  2、小组分工合作记录动物数量。

  讨论:有什么方法把这么多动物又快又对的记录下来?教师引导幼儿小组合作记录小动物。

  小组商量,幼儿自主选择统计的小动物。

  观看ppt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记录,交流分享记录的方法

  3、小组合作统计农庄里的小动物。

  4、师幼共同检查每组统计情况。

  三、独立完成蔬菜统计小统计员们,你能一个人独立的统计农庄里其它物品吗?那我们挑战一下吧!统计的又对又快、细心认真的小朋友活动后将颁发"农庄小统计员"奖牌。

  1、幼儿观看农家菜园ppt。

  2、教师提出比赛的要求。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自主评价统计表四、颁发奖牌,结束。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大班的数学活动,这节活动有30名幼儿参加,分成三个小组,每组10人。第一个导入图片环节,动物是由不同形状的图形组合而成,每个图形外边框是不同颜色沟边,图形本身是白色,这样从视觉上很清晰的观察到每个图形。活动一开始,幼儿兴趣浓厚,每当提问某种图形有几个的时候,孩子们都争先恐后,有的幼儿伸出手指头,有的站起来,都抢着争当第一个说出答案的人。到了操作环节,幼儿自选一幅图片进行按两个特征统计。体现了孩子的自主性,满足了孩子的不同需求。在操作中,孩子们很认真的观察统计,因为提供的图片都是孩子们喜欢的图案,如机器人、小公主等等。在最后和幼儿一起检验结果时,有的幼儿还在低头统计着。可见孩子们很喜欢这节活动。大家参与的兴趣很高,到最后都完成了统计,虽然有的幼儿的统计结果不对,当得知漏数时,孩子们脸上认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表情,是那么美好。

3、大班数学活动小小统计员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学习用统计表按图形的两个特征统计图形数量。

  2. 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3. 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4. 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5.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各种几何图形卡片若干。

  2. 大象、小鸟、鱼、乌龟、图片。

  3. 统计表图一、图二、铅笔。

  活动过程:

  一、出示用图形拼搭的小动物,激发兴趣。

  师:今天有小动物来和我们做游戏了,看看谁来了(鱼、小鸟、小鸡)?这些小动物身上藏着什么秘密呢?(都是用图形拼成的)都用到了哪些图形?分别用了多少呢?

  二、学习用统计表统计几何图形数量。

  1. 出示乌龟图片,幼儿尝试用各种办法按形状记录每一种图形数量。

  2.出示统计表(图一),指导幼儿按照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的顺序和方法,学习按形状统计出乌龟图案中每一种图形的数量。

  3. 幼儿尝试用各种办法按形状、颜色记录乌龟每一种图形数量。

  4. 出示统计表(图二),学习按形状、颜色统计乌龟图案中的图形数量。

  小结:刚才我们学习了用统计表统计乌龟的图形数量,统计时要仔细观察,从上到下,或者从左到右的顺序统计,不容易出错。

  三、幼儿操作,能用统计表按图形的形状、颜色统计图形数量。 为每组幼儿提供小动物图片3幅及统计表(图二),幼儿自选图片进行统计。

  四、师幼一起对统计结果进行检验。

  五、结束。

  师:今天小朋友们表现真棒,我们学习了用统计表按形状、颜色对图形进行统计,而且小眼睛观察的仔细认真,学会了有序地观察。老师还有一些图形图片,小朋友可以自己进行拼搭,并用统计表统计。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大班的数学活动,这节活动有30名幼儿参加,分成三个小组,每组10人。第一个导入图片环节,动物是由不同形状的图形组合而成,每个图形外边框是不同颜色沟边,图形本身是白色,这样从视觉上很清晰的观察到每个图形。活动一开始,幼儿兴趣浓厚,每当提问某种图形有几个的时候,孩子们都争先恐后,有的幼儿伸出手指头,有的站起来,都抢着争当第一个说出答案的人。到了操作环节,幼儿自选一幅图片进行按两个特征统计。体现了孩子的自主性,满足了孩子的不同需求。在操作中,孩子们很认真的观察统计,因为提供的图片都是孩子们喜欢的图案,如机器人、小公主等等。在最后和幼儿一起检验结果时,有的幼儿还在低头统计着。可见孩子们很喜欢这节活动。大家参与的兴趣很高,到最后都完成了统计,虽然有的幼儿的统计结果不对,当得知漏数时,孩子们脸上认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表情,是那么美好。

4、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图形分类统计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巩固对颜色和几种几何图形特征的认识。

  2、初步学习按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统计,并记录统计结果。

  3、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已认识的几何图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椭圆形、长方形、半圆形、梯形)。

  2、黑板,水彩笔,几何图形若干,幼儿人手一份统计操作材料和白纸,集体操作材料两份。

  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

  “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位特殊的小客人,在他们身上藏了许多的图形,把他们请出来吧!”

  2、学习统计方法。

  (1)请幼儿按图形的形状特征进行统计,教师记录或请个别幼儿进行记录。

  (2)请幼儿按图形的颜色特征进行统计,教师或幼儿记录。

  3、幼儿操作。

  (1)请幼儿观察操作材料,教师进行简单的介绍,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看清特征再进行统计记录。

  (2)请个别幼儿与大家分享自己的 统计结果。

  4、创意拼贴画。为幼儿提供几何图形进行图形拼画。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延续幼儿以往的学习经验,将图形融合在一起,拼画成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如:机器人、小汽车等,让幼儿在感兴趣的基础上探索发现,初步学习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统计,活动材料注重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幼儿都能通过操作发现数学活动的乐趣。

5、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趣味统计与分类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学会用自己的方法分类统计生活中物品的数量,从中体验数学的有趣及重要。

  2、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教师事先选择好实践的场地(幼儿园内),并亲自实践一遍做好记录,心中有数;纸、笔。

  活动过程:

  (一)复习巩固:

  1、你能从1数到几?数数看。

  2、更快的数数方法:5个5个地数,10个10个地数。

  3、100以内的随便一个数你会写吗?试试看(请几个幼儿到黑板上听写)。

  (注:此环节的目的在于教师了解幼儿在实践活动中必备的一些相关知识掌握如何,以便在活动中更好地把握。)

  (二)联 系生活:

  1、在生活中,你碰到什么东西要用数来数?举例子。

  2、在幼儿园里也藏了许多数,请小朋友们说说。

  3、用什么方法统计方便?(每5个或10个记录一次,然后5个5个或10个10个地数;列表统计等)

  (三)提出任务:

  1、分组统计并分类统计幼儿园里的一些物品(教师根据幼儿组的能力差异进行分配)。

  一组:车棚——车有几辆?自行车几辆?摩托车几辆?每种颜色的车各几辆?

  二组:前操场、后操场——树有几棵?前、后操场各几棵?大树、小树各几棵?

  三组:架空场地——柱子有几根?白色的几根?绿色的几根?圆的、方的各几根?

  (前三组让幼儿“统计——分类——再统计”,从中明白总数比分出

  去的数多,几个分出去的数合起来等于总数)

  四组:电脑室——电脑有几台?在场办公的教师有几位?其中长头发几个?短头发几个?(检验幼儿如何解决“判断头发长与短的标准”)

  五组:教师办公室——教师办公用的桌子有几张?椅子有几张?哪个多?多多少?哪个少?少多少?(数的比较和一对一对应)

  六组:一楼架空——吊灯有几盏?(70多盏,幼儿要数准确不太容易,检验幼儿100以内的数数)

  七组:楼道——从一楼到五楼要爬几层楼梯?共有几级台阶?每层楼分别有几级台阶?(每层楼的高度不一样,让幼儿发现楼层高台阶就多)

  2、要求:①合理分工与合作;

  ②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分类、统计与记录;

  ③学会验证所统计的数。

  3、幼儿执行任务,教师观察、了解个别组幼儿实践情况。

  4、幼儿汇报任务完成情况,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新任务。

  5、集中交流(每组选派一名幼儿汇报与交流):

  ①你们统计什么?统计结果如何?

  ②你们在实践过程中是怎样分工合作的?

  ③你们碰到过什么困难吗?有没有想到解决的办法?

  (四)布置作业——课后实践:

  请幼儿回家后,找一找家中或周围环境中有哪些事物可数,数数看,并用图表的形式记录下来。

  活动反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科学领域的第四个目标提到: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从这一目标理念出发,我设计了此活动。实施后,效果非常好,预定的目标得到很好地达成,幼儿在实践过程中,各种综合能力(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克服与战胜困难的能力、应变能力等)得到了有效发展。

  观察小记:

  (一)第四组汇报员李琰小朋友先跑过来汇报:“黄老师,我们组完成任务了,电脑37台,办公的老师17个,5个长头发,5个短头发。”黄老师:“5个长头发,5个短头发,共有几位老师?”“10位”黄老师:“那么17位老师中,其他的老师头发怎么样?”“啊——??”整组小朋友又冲向电脑室 (孩子们已经意识到分类统计时出错了)。第二次汇报时说:“黄老师,看长头发、短头发太难了,老师们有的坐在很后面,有的一直走来走去的,我们都数乱掉了,还有一位长头发的老师说我们吵死了,我们只好下来了。”

  (是啊,这一分类难度太大了,况且长头发、短头发要以什么标准来判断都不确定,我本是有意试试,可是孩子们却是如此认真。我的过失是:没有事先与电脑室的老师通个气,更没有交代孩子们到了电脑室应如何处事,以致出现了“吵死了,只好下来”的结局。)黄老师:“你们小组谁有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我们跟老师们说我们是在学习,不是吵”;“我们讲话要小声点,不要影响老师办公”;“我们每人数一排”;“头发超过肩膀就是长头发,没有超过就是短头发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第三次上了电脑室……

  (二)第一组汇报员苏菲楠小朋友说:“黄老师,车棚里的摩托车有19辆,自行车有3辆。按颜色数,我们一直忘了这个数字的车是什么颜色的,让我们再数数看。”(孩子们认真地在执行任务,只是碰到了困难,可是他们并不想放弃。)过了一会儿,又来汇报了:“黄老师,摩托车19辆,11辆黑色的、6辆白色的、2辆红色的;自行车3辆,1辆绿色的、2辆白色的。我们是用水彩笔做记号的,这样就不会乱掉了。”(这一群小家伙想到了解决困难的方法,而且统计得非常准确。)

  (三)第二组汇报员杜倩云小朋友说:“黄老师,我们完成任务了,第二个任务是什么?我们可以到别组去数数看吗?等一下就可以看看是他们数得对还是我们数得对。”(孩子们对此活动如此热情,有继续执行任务的欲望,并向老师提出了他们想执行的任务,多么有主见的一群孩子呀。)

6、大班数学分类统计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通过实践活动,学会用自己的方法分类统计生活中物品的数量,从中体验数学的有趣及重要。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能积极思考,提高理解能力。

  活动准备:

  教师事先选择好实践的场地(幼儿园内),并亲自实践一遍做好记录,心中有数;纸、笔。

  活动过程:

  (一)复习巩固:

  1、你能从1数到几?数数看。

  2、更快的数数方法:5个5个地数,10个10个地数。

  3、100以内的随便一个数你会写吗?试试看(请几个幼儿到黑板上听写)。

  (注:此环节的目的在于教师了解幼儿在实践活动中必备的一些相关知识掌握如何,以便在活动中更好地把握。)

  (二)联 系生活:

  1、在生活中,你碰到什么东西要用数来数?举例子。

  2、在幼儿园里也藏了许多数,请小朋友们说说。

  3、用什么方法统计方便?(每5个或10个记录一次,然后5个5个或10个10个地数;列表统计等)

  (三)提出任务:

  1、分组统计并分类统计幼儿园里的一些物品(教师根据幼儿组的能力差异进行分配)。

  一组:车棚——车有几辆?自行车几辆?摩托车几辆?每种颜色的车各几辆?

  二组:前操场、后操场——树有几棵?前、后操场各几棵?大树、小树各几棵?

  三组:架空场地——柱子有几根?白色的几根?绿色的几根?圆的、方的各几根?

  (前三组让幼儿“统计——分类——再统计”,从中明白总数比分出

  去的数多,几个分出去的数合起来等于总数)

  四组:电脑室——电脑有几台?在场办公的教师有几位?其中长头发几个?短头发几个?(检验幼儿如何解决“判断头发长与短的标准”)

  五组:教师办公室——教师办公用的桌子有几张?椅子有几张?哪个多?多多少?哪个少?少多少?(数的比较和一对一对应)

  六组:一楼架空——吊灯有几盏?(70多盏,幼儿要数准确不太容易,检验幼儿100以内的数数)

  七组:楼道——从一楼到五楼要爬几层楼梯?共有几级台阶?每层楼分别有几级台阶?(每层楼的高度不一样,让幼儿发现楼层高台阶就多)

  2、要求:①合理分工与合作;

  ②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分类、统计与记录;

  ③学会验证所统计的数。

  3、幼儿执行任务,教师观察、了解个别组幼儿实践情况。

  4、幼儿汇报任务完成情况,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新任务。

  5、集中交流(每组选派一名幼儿汇报与交流):

  ①你们统计什么?统计结果如何?

  ②你们在实践过程中是怎样分工合作的?

  ③你们碰到过什么困难吗?有没有想到解决的办法?

  (四)布置作业——课后实践:

  请幼儿回家后,找一找家中或周围环境中有哪些事物可数,数数看,并用图表的形式记录下来。

  活动记录与反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科学领域的第四个目标提到: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从这一目标理念出发,我设计了此活动。实施后,效果非常好,预定的目标得到很好地达成,幼儿在实践过程中,各种综合能力(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克服与战胜困难的能力、应变能力等)得到了有效发展。

  观察小记:

  (一)第四组汇报员李琰小朋友先跑过来汇报:“黄老师,我们组完成任务了,电脑37台,办公的老师17个,5个长头发,5个短头发。”黄老师:“5个长头发,5个短头发,共有几位老师?”“10位”黄老师:“那么17位老师中,其他的老师头发怎么样?”“啊——??”整组小朋友又冲向电脑室 (孩子们已经意识到分类统计时出错了)。第二次汇报时说:“黄老师,看长头发、短头发太难了,老师们有的坐在很后面,有的一直走来走去的,我们都数乱掉了,还有一位长头发的老师说我们吵死了,我们只好下来了。”

  (是啊,这一分类难度太大了,况且长头发、短头发要以什么标准来判断都不确定,我本是有意试试,可是孩子们却是如此认真。我的过失是:没有事先与电脑室的老师通个气,更没有交代孩子们到了电脑室应如何处事,以致出现了“吵死了,只好下来”的结局。)黄老师:“你们小组谁有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我们跟老师们说我们是在学习,不是吵”;“我们讲话要小声点,不要影响老师办公”;“我们每人数一排”;“头发超过肩膀就是长头发,没有超过就是短头发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第三次上了电脑室……

  (二)第一组汇报员苏菲楠小朋友说:“黄老师,车棚里的摩托车有19辆,自行车有3辆。按颜色数,我们一直忘了这个数字的车是什么颜色的,让我们再数数看。”(孩子们认真地在执行任务,只是碰到了困难,可是他们并不想放弃。)过了一会儿,又来汇报了:“黄老师,摩托车19辆,11辆黑色的、6辆白色的、2辆红色的;自行车3辆,1辆绿色的、2辆白色的。我们是用水彩笔做记号的,这样就不会乱掉了。”(这一群小家伙想到了解决困难的方法,而且统计得非常准确。)

  (三)第二组汇报员杜倩云小朋友说:“黄老师,我们完成任务了,第二个任务是什么?我们可以到别组去数数看吗?等一下就可以看看是他们数得对还是我们数得对。”(孩子们对此活动如此热情,有继续执行任务的欲望,并向老师提出了他们想执行的任务,多么有主见的一群孩子呀。)

7、大班数学活动统计教案反思

  目标:

  1、初步了解做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学习通过图表感知数量的多少。

  3、体验积极帮助他人的情感。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重点:学习通过图表感知数量的多少难点:做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准备:

  水果图片,统计图,展示板,多媒体课件,彩色即时贴。

  过程:

  一、探索新知1.创设情景。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四种水果,看看是那四种水果?

  (视频出示水果图片:草莓、梨、西瓜、菠萝等)师:你能一眼就看出每种水果有几个吗?

  师:每组的操作盒里也有这些图片,请给它们排排队,数一数,比一比。

  (排队的方法有很多,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师:今天老师准备了一张表格,从这张表格可以看出来,我们给水果排队应该是从哪边开始?

  (从下往上排队,水果标识在下边。)小组合作完成表格。讨论哪种水果最多?哪种水果最少?并把表格贴到黑板上。

  师:你是怎样摆的?哪种方法能让人一眼就看出水果的多和少?

  幼:一个格子摆一个水果就能帮助我们比出多和少。

  师: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幼:按从少到多排或从多到少排的方法比较好,一看就知道什么最多,什么最少。

  2.介绍统计图。

  师:你们在摆图片时有没有碰到困难?

  幼:西瓜图片太大,一个格子放不下。

  师:谁有好办法?

  幼:也可涂颜色来表示。

  出示多媒体课件(教师展示涂颜色的方法。) 一种水果有几个就涂几个格子。

  师::涂颜色的看起来非常清楚。这时就会出现四个柱子。我们只要比较柱子的高低就能知道水果的多少。

  (出示统计图展示板)想一想,图中的四个柱子、数字、水果标识都告诉我们什么?。

  师:如果我们还想知道这种水果有几个,草莓比梨多几个,这图能告诉我们吗?我们该怎么办?

  师:现在我们再来看这张图,底下的图片可以告诉我们是什么水果。数字可以告诉我们哪种水果有几个,像这样的图叫统计图。

  3.看图提问题。

  师:请你说说从统计图中发现了什么秘密。

  幼:统计图告诉我西瓜最多,梨最少。

  幼:统计图还告诉我苹果有5个,比草莓少1个。

  二、应用知识1.创设情景。

  师: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我们班要开联欢会,可是老师不知道小朋友们都喜欢吃什么水果,所以我们以组为单位,统计一下最爱吃的水果,老师这里有一张表格,请小朋友们把自己的即时贴贴到最喜欢吃的水果那栏里,统计好之后,讨论一下,什么水果是你们组最爱吃的?

  2.小组讨论结果展示。

  师:请每组出一名小朋友,拿着统计图说一说。

  3.分析应用。

  师:根据这些统计图,我们知道了哪些水果该多买一点,哪些水果该少买一点?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数学练习册》统计练习题。

  活动反思:

  在操作中,孩子们很认真的观察统计,因为提供的图片都是孩子们喜欢的图案,在最后和幼儿一起检验结果时,有的幼儿还在低头统计着。可见孩子们很喜欢这节活动。大家参与的兴趣很高,到最后都完成了统计,虽然有的幼儿的统计结果不对,当得知漏数时,孩子们脸上认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表情,是那么美好。

8、大班数学条形统计图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条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构图特征:横坐标是统计的物品种类、纵坐标是统计的物品数量。

  2.能根据前后统计图的对比,明白条形统计图一眼就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并能独立制作完成条形统计图。

  3.体验统计活动的乐趣。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1.每组桌面玩具:齿轮积木8个、雪花积木5个、子弹积木7个、圆圈3个、聪明棒6个。

  2.条形统计图范例一幅;3.小统计图人手一张,水彩笔,空白条形统计图。

  活动过程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学习统计的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有没有发现在你们身后的桌子上有很多的积木啊?那我们怎样才能知道桌上有哪些积木?他们有多少个呢?

  小结:哦,像这种先把要统计的物品分一分类,再数一数,最后再把统计结果记录下来,就是统计。

  2、运用已有经验进行统计。

  (1)幼儿按要求尝试用自己的方法统计出物品的数量。

  师:在统计的时候呢,一桌5个小朋友,担会请小朋友自己去选择,统计一下你们桌上的东西并把统计结果记录在桌上的统计图上。在统计的时候可要细心一点,别统计错了。

  (2)交流统计结果,巩固、复习简单的统计方法。

  师:请一个小朋友说说你的统计结果。(老师把他的统计结果记录在大的统计表里)小结:从这张图上你们能看出统计了哪些东西?他有多少吗?(一起看图说一说)3、观察认识条形统计图。

  (1)出示条形统计图,引导幼儿观察、认识条形统计图。

  师: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种新的统计记录方法,看,这里也有一张统计图,你能看懂这张图吗?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他表示什么意思?有什么用?(重点引导孩子从横纵坐标上看出物品的数量)(2)比较前后两张统计图。

  师:这张统计图和刚才我们画的统计图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要用条形来制作统计表 呢?(通过观察条形的高矮可以一眼就看出哪种物品数量多,哪种数量少)小结:小朋友们的眼睛真厉害。那像这种有横坐标、纵坐标,用条形来表示物体数量的统计图,我们就叫他条形统计图。在条形统计图上,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条形的高矮一眼就看出物品数量的多少。

  4、操作体验,学习制作条形统计图。

  (1)出示空白条形统计图纸,引导幼儿讨论制作方法。

  师:你们会用条形统计图来统计吗?老师帮你们每个人准备了一张空白的条形统计图,我们先一起来看一看,在这张条形统计图上该怎么记录呢?在记录统计物品的数量的时候我们该怎么记录呢?(要看纵坐标上的数字)(2)幼儿根据原来统计图上的数据,动手制作条形统计图。

  师:请小朋友拿出刚才的统计图,根据统计图上的统计结果,把他们制作成一张条形统计图吧!

  (3)交流分享。先做完的幼儿可与同伴交流,全部完成后集体展示幼儿的统计图,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统计。

  师:请一个小朋友来讲讲你的统计图,你统计了什么?你能从你的统计图上一下子就看出来什么积木最多?什么积木最少吗?谁也想来说一说?

  5、活动延伸。

  欣赏生活中的条形统计图。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会经常用到条形统计图,你们在生活中见过条形统计图吗?今天老师也带来了几个条形统计图,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些条形统计图统计了什么?有多少?你怎么看出来的?你能一眼就看出来什么东西最多?什么最少吗?

  结束:原来条形统计图有这么大的用处啊,可以不用数数就能一下子看出物品的多少。也正是因为这个优点能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方便,所以很多地方会用条形统计图来统计,下课后,我们再去生活中找一找,还有哪些条形统计图吧!

  【活动反思】

  本课教学是在学生认识了简单的统计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条形统计图的特征,尤其是条形统计图中横轴、纵轴表达的意义及制作条形统计图时直条对应数据是本节课着重要突破的知识点。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突破难点,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以及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比较成功的有以下几点:

  一、 学生是真讨论真探究了

  与以前类似教学相比,统计教学往往热闹有余,而思考不足,学生的能力并没有多大提升。我认为这节课学生是有收获的。知识的难点真的是学生自主探究解决的。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紧扣难点,围绕“1、你知道纵轴上的这些数量是怎么设计出来的吗?2、标数据的直条该如何确定高度呢?3、为什么要在直条顶端标出相应的数据?”展开讨论先让学生再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发散他们的思维,让每个孩子都有说的机会。完成后用展台展示学生作业,请同学互相观察“他画的好看么,符合要求吗,完美吗?”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让他们指出同伴们的优缺点,我认为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三、教师引领学生思考,促使学生展开思维碰撞。 在大组交流中不断围绕这三个问题进行拓展延伸。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纵轴上数量的设计,提供一组数据,请学生来设计纵轴数据,即一格表示多少数量,要参看原始数据,以及根据实际情况来定。准确定位直条的高度。沟通学生知识储备,运用平均分的知识准确把握数据,从而定位直条的高度。

9、大班数学图形分类统计教案反思

  一、设计意图:

  《纲要》中指出,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与数量关系并体验到学习数学的重要和乐趣。 大班幼儿已经能熟练的分辨出不同的几何图形,在此经验基础上,我将图形与分类统计结合到一起,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激发幼儿探索并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进而发展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活动目标:

  1、巩固对颜色和几种几何图形特征的认识。

  2、初步学习按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统计,并记录统计结果。

  3、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三、活动准备:

  1、幼儿已认识的几何图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椭圆形、长方形、半圆形、梯形)。

  2、黑板,水彩笔,几何图形若干,幼儿人手一份统计操作材料和白纸,集体操作材料两份。

  四、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位特殊的小客人,在他们身上藏了许多的图形,把他们请出来吧!"2、学习统计方法。

  (1)请幼儿按图形的形状特征进行统计,教师记录或请个别幼儿进行记录。

  (2)请幼儿按图形的颜色特征进行统计,教师或幼儿记录。

  3、幼儿操作。

  (1)请幼儿观察操作材料,教师进行简单的介绍,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看清特征再进行统计记录。

  (2)请个别幼儿与大家分享自己的统计结果。

  4、创意拼贴画。为幼儿提供几何图形进行图形拼画。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延续幼儿以往的学习经验,将图形融合在一起,拼画成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如:机器人、小汽车等,让幼儿在感兴趣的基础上探索发现,初步学习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统计,活动材料注重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幼儿都能通过操作发现数学活动的乐趣。

10、大班数学有用的统计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敢于尝试和探索,学习分类和统计,能通过图表感知数量的多少。

  2.通过实践活动,学会分类统计生活中物品的数量,从中体验数学的有趣及重要。

  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重点:了解简单的统计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活动难点:在实践活动中,幼儿体验数学的有趣及重要。

  活动准备:课件、挂图、记录表、数字卡、各种水果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探索欲望1.幼儿随音乐《摘果子》进入活动室。

  2.在进入教室时,每位幼儿从树上摘一个自己喜欢的水果。

  并回到座位上。

  3.让幼儿给水果分类,并排列在黑板上。

  二、播放课件,幼儿学习分类统计1.出示课件,水果统计表。

  2.教师讲解统计概念。

  3.学习条形统计,通过图表感知数量多少。

  三、游戏《猜拳》

  游戏规则:男女小朋友各十人,教师出示统计表,找一名幼儿进行统计,其余幼儿猜拳游戏。

  四、幼儿操作帮助小熊在超市物品进行分类并统计。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11、大班数学统计动物的数量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尝试活动中,初步学会统计的方法,以及在统计表中做统计记录。

  2.学习使用曲线图来表示事物的变化过程,训练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3.培养幼儿的分析综合能力、以及操作能力和尝试精神。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5.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1.环境:设置四个入口“玩具关”、“动物关”、“图形关”、“颜色关”。地上画有两个大统计表。

  2.统计表若干,铅笔若干。

  3.电脑课件,大空白记录表1张,录音机,磁带。

  4.骰子、保龄球、套圈、气温记录表、飞标、鲨鱼牙若干。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入,引起兴趣。

  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到孙悟空的花果山里玩呀?不过进入花果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现在我们来问问孙悟空,怎样才能进入花果山呢?

  2.幼儿第一次尝试操作。

  (1)配班教师扮演孙悟空,提出问题。

  小朋友,欢迎你们来到花果山做客。不过,想进入花果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花果山有四个入口,分别是“玩具关”、“图形关”、“动物关”和“颜色关”,而每个关内都设有难题,小朋友把这些难题解决了,就可以进入我的花果山玩了。

  (2)教师讲解操作要求。

  刚才孙悟空告诉老师,这些难题就是数一数图形关里面的图形、动物关里面的动物、玩具关里面的玩具、颜色关里面的颜色的数量有多少,然后用数字在表格上记录好。看哪一组小朋友合作得最好,最先攻破难题,进入花果山。

  (3)幼儿合作操作。

  3.小结:统计的概念

  4.学习曲线图的记录方法。

  (1)出示课件,引起兴趣。

  (2)幼儿第二次尝试操作。

  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骰子、记录表),探索掷骰子的记录方法。

  (3)教师小结操作情况。

  (4)学习曲线图的记录方法。

  A.示范记录孙悟空掷骰子的变化过程。

  (幼儿看课件,教师在大空白表格上示范记录。)

  B.引导幼儿小结记录的步骤。

  (5)幼儿第三次尝试操作。

  幼儿分组操作:猜拳、掷骰子、打保龄球、记气温、圈套、掷飞标、按鲨鱼牙。

  (6)教师小结操作情况。

  5.游戏:会跳舞的曲线图。

  幼儿戴上头饰扮演音符,在地上的表格上找到相应的位置站好,组成曲线图听音乐跳舞。

  6.听音乐出场。

  小朋友,天黑了,我们要回家了。

  活动反思:

  在操作中,孩子们很认真的观察统计,因为提供的图片都是孩子们喜欢的图案,在最后和幼儿一起检验结果时,有的幼儿还在低头统计着。可见孩子们很喜欢这节活动。大家参与的兴趣很高,到最后都完成了统计,虽然有的幼儿的统计结果不对,当得知漏数时,孩子们脸上认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表情,是那么美好。

12、大班数学活动有用的统计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统计物品,提高计数能力。

  2.感受统计给生活带来的帮助。

  3.体验同伴合作完成任务的乐趣。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1.记录纸4张、记录板8块、计数条4套、记号笔8支。

  2.4个橱子内摆放4种物品:文具、食品、水果、玩具。

  活动流程1.创设情境,幼儿初次合作,分享统计结果。

  (1)交代任务,分组记录。

  "今天,请你们来统计每个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商品有多少。"幼儿分组统计商品并记录,教师指导。

  (2)交流分享统计结果。

  "每组请一个小朋友来介绍,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商品有多少。你们是用什么办法记下来的?"小结:你们用了数字、图画、表格的办法进行了统计,知道了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有多少。可是不能很快看出哪种商品最多,哪种商品最少。

  2.尝试用计数条进行二次统计,分享新的统计经验。

  (1)介绍材料,提出要求。

  "请你们用记录板和计数条再来做一次统计,看能不能很清楚地看出哪种东西最多?哪种东西最少?"(2)指导幼儿使用计数条再次统计。

  (3)分享新的统计经验。

  "货架上有几种商品?哪种最多?哪种最少?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小结:用计数条统计,能够很快地知道货架上有几种商品,哪种最多,哪种最少。还会知道最高的计数条代表的商品是最多的,最矮的计数条代表的商品是最少的。

  (4)引导幼儿根据统计结果确定进货商品。

  "一起说说看,需要进哪种货?"小结:你们用不同的统计方法让我知道了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商品有多少,还能很快知道哪种商品最多,哪种最少。

  3.观看课件,激发兴趣,拓展生活经验。

  "在我们生活当中,很多时候还会用到统计,能帮助我们解决更多更复杂的问题。一起来看一看,还有什么时候会用到统计。"分别观看幼儿身高、营养搭配、全年平均气温、奥运会奖牌榜统计图表,再次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幼儿对统计的兴趣。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13、大班数学活动学习统计方法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初步了解简单的统计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敢于尝试和探索,学习分类和统计,并能通过图表感知数量的多少。

  3. 引导幼儿用绘画和简单的图表记录探索的过程和发现。

  4.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4个小货架、商品若干(如文具类:水彩笔、铅笔、写字板、胶泥;餐具:杯子、盘子、碗、勺子;食品类:糖果、面包、乐百氏奶、牛奶;水果类:苹果、梨、香蕉、柚子;数量在10以内,分装于篮子里)。

  2. 幼儿人手一份:游戏棒、三角片、圆片一篮(数量分别在10以内)、水彩笔、白纸1张、统计表1、统计表2人手一张张、夹板一张、统计员标志牌一块。

  3. 磁性黑板1张,大统计表1张;新年小舞台场景布置(中国结1个、灯笼8个、娃娃2个、腰鼓4个);新年老人1名,礼物若干;

  活动过程:

  (一)、尝试,探索统计的方法 设置悬念,以神秘客人让老师考考小朋友引题。请幼儿用自己的方法在白纸上记下自己篮子里的游戏棒、三角片和圆片的数量,尝试统计的方法。

  师:(用神秘的口吻)小朋友,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有一位你们非常非常喜欢的客人要来和你们玩,想不想知道是谁呀?我先不告诉你们,不过,他想考考我们班的小朋友,看看你们能不能将篮子里的各种物品的数量点数清楚并用又整齐有清楚的好办法记录在白纸上。然后他就会来和我们玩的,想不想见到他呀?那我们就赶快行动吧。

  (二)、初步了解统计的方法。

  (1)、交流与讨论:你是用什么方法记录下来的?并一一展示有代表性的幼儿作品(有图画记录、图画加数字记录等),教师适当评价幼儿记录方式的优缺点。最后展示表格记录,说明表格记录的优点(整齐、明确、容易比较多少)

  (三)、游戏:小小统计员

  (1)、请幼儿分组为新年老人的小小超市整理货物并在画有物品简图的统计表上(见统计表1)记录货架上各种货物的数量。

  师:好了,我们已经完成了这位神秘的客人的任务,我们一起数1,2,3,他就会来的。他是谁呀?

  新年老人:小朋友们很能干,真会想办法。我正准备开一个小小超市呢,小朋友,我刚进购了这么多的货,你们能帮帮我吗?帮我整理并统计一下这些货物吧。

  师:小朋友们愿不愿呀?那我们分组行动吧。我们一定要帮新年老人的货物摆得整整齐齐的,记录的清清除楚的。

  (2)、幼儿分组检查记录的结果。

  (3)、每组派一名幼儿向新年老人汇报记录的结果。

  (4)、教师小结。新年老人给幼儿颁发“小小统计员”的标志。

  (四)、情景游戏:统计新年小舞台的物品

  (1)、请幼儿数一数,记一记舞台上各种物品的数量,鼓励幼儿自己大胆设计物品标记并用表格统计出来。向新年老人汇报记录结果。

  师:新年老人邀请请小朋友参观新年小舞台,走,我们看看去,有什么?是什么形状的?如果我们要记录可以怎么画?我们干脆把它统计下来。

  (2)、幼儿在空白统计表(见统计表2)内自由统计舞台布景的种类与数量。

  (五)、新年老人分发礼物。 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在引导幼儿的学习过程中,我力图打破以往的幼儿数学学习以看和听为主,而操作大多是为了验证老师传授的知识;打破孩子们意识中“教师是知识的来源”、“教师是真理的化身”,让孩子们通过动手动脑,面对真实,与真实接触,探索解决问题,真正接触到数学知识。在幼儿探索和尝试的过程中,力图让幼儿更多地通过真实的问题情景产生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需要,并且亲自实践,发现数学和学习数学。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高,在十分生活化的情境中反复体验了统计的乐趣和意义。

14、大班数学活动旅游统计表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通过交流国庆出外旅游的情况,激发幼儿对旅游景点的向往,培养幼儿(幼儿食品)热爱祖国的情感。

  2、 对已有的简单资料进行汇总,学习用最初步的统计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 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 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

  1、 前一阶段都在进行“我是中国人”的主题活动。

  2、 国庆放假以前发过一张旅游去的统计表,国庆过后资料已回收。

  3、 前一次活动中幼儿对去过的地方进行过交流,并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旅游景点。对每一个旅游景点都统一了标记。

  4、 幼儿操作用的统计表、笔等。

  活动过程:

  一、 问题讨论,集体探索

  1、 提出问题:今年国庆节,很多小朋友都跟着父母外出旅游去了。隔壁班的老师问我,你们班到底有几个小朋友出去了,有几个人没去?都到哪几  个地方去过了?去哪个地方的人最多?我一下子回答不出,小朋友,你们帮帮忙,你们能帮我算一算吗?

  2、 展示幼儿有关旅游去的绘画作品以及交来的表格。告诉幼儿凡是旅游去的孩子都交来了一张表格,请幼儿用自己的办法统计。(1)逢双数(2)5个5个数(3)逢单数(4)6个6个数(5)一个一个数

  3、 我们班共有35个小朋友,外出旅游的有26个,那么没有出门的有几个呢? (1) 减一减(2)数用来表示没去的人的花片等

  4、 26个出去玩的小朋友当中,有的去的地方是一样的,那么26个人一共去了几个地方?去哪个地方的人最多?(1)教师出示空白统计表格。告诉幼儿小格子里表示旅游景点,用标记表示,大格子里用画勾的方式统计去过的人数。(2)按着顺序统计,从第一张第一个景点开始统计,再一张一张往下。(3)统计人数时,也要挨着顺序往下找,有1个人打一个勾。(4)不重复景点,也不重复人数。

  5、 观察得出结论:一共去过18个地方,到杭州去的人最多。验证:看一共有几个勾,是否是26个?

  二、 提出问题,小组积累资料

  1、 现在我想知道,我们在座的小朋友中,弟弟朋友一共去过几个地方?去哪个地方的人最多?妹妹朋友一共去过几个地方?去哪个地方的人最多?

  2、 分成弟弟组,妹妹组,分别把自己旅游去的景点和弟弟妹妹的标记做出来,分别帖到两块黑板上去。

  三、 个别探索,集体交流,了解统计小方法

  1、 弟弟拿着表格,统计妹妹去过哪几个地方,去哪个地方的人最多?

  2、 妹妹拿着表格,统计弟弟去过哪几个地方,去哪个地方的人最多?

  3、 两个两个交流检查,看统计结果是否一样。

  4、 小组绘制成一张大统计表。

  5、 交流弟弟组和妹妹组的统计结果。若发现不同答案,则及时寻找原因:景点重复记或去过的人重复统计等。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充分利用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15、大班数学趣味统计与分类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学会用自己的方法分类统计生活中物品的数量,从中体验数学的有趣及重要。

  2、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师事先选择好实践的场地(幼儿园内),并亲自实践一遍做好记录,心中有数;纸、笔。

  活动过程:

  (一)复习巩固:

  1、你能从1数到几?数数看。

  2、更快的数数方法:5个5个地数,10个10个地数。

  3、100以内的随便一个数你会写吗?试试看(请几个幼儿到黑板上听写)。

  (注:此环节的目的在于教师了解幼儿在实践活动中必备的一些相关知识掌握如何,以便在活动中更好地把握。)

  (二)联 系生活:

  1、在生活中,你碰到什么东西要用数来数?举例子。

  2、在幼儿园里也藏了许多数,请小朋友们说说。

  3、用什么方法统计方便?(每5个或10个记录一次,然后5个5个或10个10个地数;列表统计等)

  (三)提出任务:

  1、分组统计并分类统计幼儿园里的一些物品(教师根据幼儿组的能力差异进行分配)。

  一组:车棚——车有几辆?自行车几辆?摩托车几辆?每种颜色的车各几辆?

  二组:前操场、后操场——树有几棵?前、后操场各几棵?大树、小树各几棵?

  三组:架空场地——柱子有几根?白色的几根?绿色的几根?圆的、方的各几根?

  (前三组让幼儿“统计——分类——再统计”,从中明白总数比分出

  去的数多,几个分出去的数合起来等于总数)

  四组:电脑室——电脑有几台?在场办公的教师有几位?其中长头发几个?短头发几个?(检验幼儿如何解决“判断头发长与短的标准”)

  五组:教师办公室——教师办公用的桌子有几张?椅子有几张?哪个多?多多少?哪个少?少多少?(数的比较和一对一对应)

  六组:一楼架空——吊灯有几盏?(70多盏,幼儿要数准确不太容易,检验幼儿100以内的数数)

  七组:楼道——从一楼到五楼要爬几层楼梯?共有几级台阶?每层楼分别有几级台阶?(每层楼的高度不一样,让幼儿发现楼层高台阶就多)

  2、要求:①合理分工与合作;

  ②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分类、统计与记录;

  ③学会验证所统计的数。

  3、幼儿执行任务,教师观察、了解个别组幼儿实践情况。

  4、幼儿汇报任务完成情况,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新任务。

  5、集中交流(每组选派一名幼儿汇报与交流):

  ①你们统计什么?统计结果如何?

  ②你们在实践过程中是怎样分工合作的?

  ③你们碰到过什么困难吗?有没有想到解决的办法?

  (四)布置作业——课后实践:

  请幼儿回家后,找一找家中或周围环境中有哪些事物可数,数数看,并用图表的形式记录下来。

  活动反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科学领域的第四个目标提到: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从这一目标理念出发,我设计了此活动。实施后,效果非常好,预定的目标得到很好地达成,幼儿在实践过程中,各种综合能力(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克服与战胜困难的能力、应变能力等)得到了有效发展。

相关阅读
推荐
  • 幼儿园数学活动方案设计《小银行》

    设计单位:南京市瑞金路幼儿园 设计者:马 珺 科目:数学 适合年龄段:大 班 课题名称:小银行 涉及领域:科学、社会 活动目标:1、运用已有经验感知各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2、尝试运用不同策略进行10元以内人民币之间的兑换。3、能自主结伴三至四人开展小银行游戏。 活动准备:学具个人操作材料人民币替代玩具,同色数卡5两张、2五张、1十张 同组幼儿玩具不同色 教具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人民币若干, 大数卡,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1 、投影各面值钱币,引导幼儿认识各种人民币。 教师提问

  • 大班数学活动:《礼物比多少》

    活动目标:1、 学习正确判断7以内数量的多少。2、 游戏中学习按数量多少进行排序。活动准备:七星瓢虫图卡一张车有瓢虫轮廓的操作纸每人一张。活动过程:一、制作比7少的瓢虫图片 1、 教师:你认识这是什么昆虫吗?(出示七星瓢虫的图片)它的名字叫七星瓢虫,为什么叫七星瓢虫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它身上共有几颗星?原来它身上有7颗星,所叫它七星瓢虫 2、 教师:可不要小看七星瓢虫哦!它可是瓢虫王国里的国王呢?因为在瓢虫王国里,只有它身上的星最多,共有七颗,其他瓢虫身上的星都比它少,有的是三颗,有的是四颗,有的是五颗,

  • 大班数学活动:我会看时钟

    目标:1、仔细观察钟面,探索发现整点和半点时分针和时针的位置规律,学会辨认整点和半点。2、初步感知时间的重要性,懂得时钟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准备:1、每人一个活动的钟面。2、实物钟人手一个,五角星若干。 过程:(一)、认识整点: 1、讲述故事《小明的秋游》。 小明去秋游了吗?怎么没去成?他应该几点钟起床,他是几点起床的?小明到幼儿园是几点钟?他为什么会迟到?他是几点钟睡觉的? 2、探索发现整点时分针和时针的位置规律。 (1)观察四个钟面,找一找它们的秘密。 (2)与幼儿一起归纳小结:分针指向阳花12时时针指

  • 大班数学活动设计:比较厚薄及排序

    活动目标: 1、学习将数量在10以内的物体按厚薄等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2、激发幼儿参与操作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 学习将数量在10以内的物体按厚薄等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 活动难点: 学习将数量在10以内的物体按厚薄等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 活动准备: 大小不等长方形报纸 厚薄不同的书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始。 (出示书本引出活动) 老师:小朋友们好,你们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呀? (幼儿回答) 老师:是的,今天老师带了很多书宝宝呢,我们看看这些书宝宝有什么不一样呢? (幼儿回答) 老师:小朋友们观察的很

  • 大班数学《对应序数判定》

    活动目标:1、感知相邻序数的概念,探讨发现的乐趣。 2、能够利用相邻数的知识,来找到相应的位置。 活动准备: 1、磁性数卡、动物卡、椅子6把(贴有数字16)。 2、火车图片一幅(画有6节车厢,分别有红色、蓝色、黄色、绿色、紫色、粉色) 活动过程: 一、游戏:小朋友坐火车旅行。(帮助幼儿复习16的序数) 1、教师出示火车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导语:今天天气真好,小朋友们准备坐火车去旅行,现在请小朋友们坐好,我们来报数! 提问:(1)这辆火车一共有几节车厢?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2)第一到第六节车厢分别是什

  • 教案设计:认识单双数

    大三班 骆月 活动目标:1、认识单数和双数,能正确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 2、发展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 活动准备: 1-10的数字卡片、幼儿每人1张圆点数量不同的卡片(卡片上有1-10数量的圆点),1个小筐,筐内分别装有5-10片数量不等的雪花片;1支铅笔,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 学习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 ,1、请幼儿点数卡片上的圆点数量。 请幼儿把卡片上的圆点两个两个地圈在一起,要求圆点不能重复圈。2、请幼儿观察卡片说说自己的发现。如:能把圆点两个两个地圈完的数十2、4、6、8、10;不能把圆点

  • 大班科学游戏活动《闯关游戏》

    设计意图: 幼儿对数字的认识和使用方面总是提不起兴趣,我觉得应该让孩子把对数字的认识建立在开心和快乐的体验中,让孩子在游戏情景中自然习得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数序的认识、会顺数和倒数1-10; 2、引导幼儿对数字的认识和指认,了解相邻数; 3、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性,让幼儿能喜欢和愿意主动参与到游戏活动中来。 活动准备: 每人一套1-10的数字卡片,大型玩具做成的城堡墙和彩色隧道、音乐魔法棒,地毯、软垫、各种棋类游戏玩具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老师以魔法棒引出活动:孩子们,看(活动室门口挂着

  • 大班数学案例《统计》二磨反思

    经过一磨的试教后我们同盟小组经过反复研磨再次确定了二磨教案,在二磨的教案里把最先的课前统计环节搬到了课堂上的统计,能让幼儿更清楚的了解统计。统计的内容也从各班男女生幼儿的人数调节为更能引起孩子兴趣的放假去哪里玩,让幼儿通过投票的方式来选出自己放假后最想去的地方。接着将幼儿投票的结果搬到柱形统计图上,这个环节也是这堂课的难点,重在让幼儿理解柱形统计图上各个数字以及格子所代表的意思,在教学中幼儿发现了往上的箭头和往右的箭头,我没有直接告诉幼儿这是什么意思,而是将这个问题的答案埋伏在了幼儿操作的环节,即在幼儿统

  • 大班数学活动设计:有趣的数字组合

    活动目标: 1、学习对给指定的几个数字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 2、幼儿通过认识、比较各种车牌,尝试自己制作车牌号。 3、乐于与同伴、老师交流自己的发现,能在合作讨论的基础上发现问题。 活动重点: 了解几个数字排列组合的规律。 活动难点: 通过认识、比较各种车牌,尝试自己制作车牌号。 活动准备: 教具:汽车前、后牌照的图片、各种车牌号、自制车牌号码。 学具:两人一套数卡(3 4 7)、两人一张汽车操作图片、笔和白纸。 活动过程: (一)、出示马路上的汽车引出车牌号 师:小朋友,我们在马路上看到很多的汽车,车的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