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阅读思考——对《胆小的老鼠》阅读反思》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绘本阅读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胆小的老鼠》描绘的是一只胆小的看家鼠吱吱在姐姐的带领下,出去偷巧克力蛋糕,并且在巧合下制服了厉害的大猫咪的故事。这个故事取材于《东方娃娃会本版》,大图大字,充满悬念和翻页惊喜的图画书。这种类型的故事书很符合中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的需求,又很适合作为中班幼儿独立阅读的起步阅读图书。为此,在设计活动时,通过玩偶引题,切入“胆小”主题——多种阅读方式阅读画面(课件阅读——图示阅读——猜测阅读——完整阅读)——绘本阅读,激发再度愿望。在这种阅读之后,发现刚开始那只胆小的老鼠变得勇敢了。看完故事,告诉我们了小老鼠吱吱悟出的道理:再强大的对手,也不免有失误的时候;在弱小的个体,也一定有胜算的机会——只要我们自己勇敢,那就在强大的对手都可以战胜。为了更好的完成目标,我把活动的难点定位为:能依据角色的行为判断和推理(运用猜测的手法)故事情节的发展。一、在环节的设计上
●第一环节我运用了玩偶引题,引出封面,切入“胆小”的主题。
提问:师:你看到了什么?
幼:老鼠、猫,还有一只老鼠
师:这是我的老鼠玩具朋友。
师:你觉得我是一只怎么样的老鼠呢?
幼:胆小的
追问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幼:看见猫老鼠很害怕。
【在这种一问一答的提问中,切入故事的主题,“胆小”的老鼠,让幼儿为后面老鼠变勇敢的理解来铺垫】
●接下来,是幼儿的独立阅读阶段,自爱这个阶段,我设计了多种的阅读方式。
1、 课件阅读:(寻找胆小的老鼠)我既然是一只胆小的老鼠,那么在胆小的老鼠“我”会躲在哪里呢?【请幼儿自己去寻找躲在角落中的我(吱吱),切合主题。】提问:师:我害怕迷路,又害怕遇到大黄猫,你们能不能帮我想想办法呢?
幼1:找好朋友一起出去。
幼2:拿手电筒 回应:用光照就不怕迷路了。还有吗?
幼3:指南针
幼4:找自己的爸妈一起去。
【这一些回答都是在我们的日常活动中经常出现的,用指南针就不会迷路了,这说明这个孩子拥有很多的生活知识。和好朋友,和爸爸妈妈一起,这是我们最常遇到的解决方法。用手电筒,说明了这个孩子知道这个地方是很暗的,手电筒能起到很大的作用,这一些的回答都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但这是孩子的这种积极参与,说明了幼儿完全融入到了活动之中】
2、 图示阅读:这个环节是活动中的重点,是起到推进器的作用,【在活动中,我作为故事角色的一角——吱吱,幼儿在故事的无意识的进程中扮演故事的另外一角——姐姐咯吱,在这种无意识的角色扮演中通过师幼共同的动作、神态、语言、用生动的、夸张的手法呈现故事,扮演故事,理解故事的一波三折的情节。】
3、 猜测阅读:这个阅读方式我只呈现两张图片,一张是猫真的出现时,作为吱吱的“我”害怕,逃跑。一张是“我”把大黄猫给打败了,我变得勇敢了。【这个环节是这个故事的转折点,是高潮。正是由于这种出乎意料的情节出现,才会有我们忍俊不禁的效果出现。在这部分,我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通过两张图片的比较,通过猫与吱吱的表情对比,突出故事的转变,吱吱变的勇敢了。】
4、 完整阅读是故事的提升,是对故事的内涵更进一步的理解。
●第三环节是一个延伸活动,一个好的绘本故事是不会那么简单的结束的,里面所蕴含的道理还存在其中,为此,把悬念,把故事藏于其中《胆小的老鼠》,幼儿的阅读才刚开始。这是我的一个教育活动的设计的理念。二、接下来,我把在这堂课中的感受及其思考如下:
1、 对细节的把握:图示阅读时,我是想通过一种情景阅读带领幼儿进入故事,但在具体的操作中,教师的言语是要符合角色的扮演的。在刚开始时,我是一只吱吱,但在故事的进程中,发现我的角色又进行了转变,不再是吱吱的角色,而又变成了一个带领者,这就与我的设想相违背,这也不是我的本意。语言的运用是特别是角色扮演中语言是一个重要的点。
2、 图示的运用与把握:在整本书中,道具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从围巾到玩具,从沙发到鸡毛掸子,这些都是家庭中常见的日用品,但这一些都与大黄猫的身体局部有一部分的相似之处,在活动中,如果教师能更好的点题,就可以更好的观察到故事内容。如何把道具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呢?如何才能把道具与故事的主次联合在一起,这一些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3、 教师的神态、语调与故事的和谐程度。故事是充满悬念的,无论是教师的语调还是寻找的配乐,都应该是与故事的进程是相似的,但在活动中,教师想表现却没有更好的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