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说情结》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心得体会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闲暇时间,最爱看的是小说。更让我享受的是,一边吃饭一边看小说。这个毛病是从上小学的时候养成的,妈妈是教师,家里少不了杂志、作文选,一边啃着馒头吃着萝卜榨菜一边津津有味地读这些不知翻了多少遍的书。为此,父母亲没少批评我,我也只当耳旁风,要知道,一个人特别喜欢的事情,不是谁能挡得住的。幸运的是,我找了一个兴趣相投的先生,他和我一样也有“吃饭看书”这个毛病,也喜欢看小说,甚至经常因为抢同一本小说或好言商量或“蛮横”的横刀夺爱,呵呵。我们俩共同的观点是:好饭加上好书,人生最大的享受。不夸张地说:没有好书,饭吃得还真不香!所以,我们吃饭的时候,是最安静的时候,也是最快乐的时候。这已经形成了习惯,结果闹得女儿也想效仿,那可不行,我这个家长还要考虑到孩子的消化吸收,所以“强行”制止了她。至于我的消化吸收,那就不用担心了,我只怪自己吸收太好,如果能够因为看书影响一些,我高兴还来不及呢!
真的,很多小说都是伴着饭香“吃”下去的,而且在反复阅读中体味不一样的感受。一套《平凡的世界》看了近十遍,那些人物形象肯定是鲜明地刻在脑海里,连一些不经意的情节、一些普通的句子我都能背下来;霍达写的《穆斯林葬礼》被我翻来覆去看了五、六遍,每看一遍就心碎一次,总是被主人公的遭遇折磨得痛不欲生;《遥远的救世主》看了三遍,心灵一次次被净化,对于人生的思考就深刻一些,“我们应该怎样活着”, “我们应该怎样面对自己的灵魂”等等问题总是萦绕在脑海中,逐渐就找到了答案;《沧浪之水》也看了很多遍,阎真塑造的一个个人物形象真的是入木三分,丑陋却真实,看的我心里拔凉拔凉的,唏嘘不已,厌恶到不想再看……
与其说是小说的情节吸引了我,不如说是作者塑造的一个个人物形象勾住了我的魂魄。看小说的时候,感觉就像和这些人同吃同住,朝夕相处,直到把书合上的那一刻,才和书中的人物说“Baybay”。我特别喜欢《大宅门》里的白景琦这个人物形象,就像歌词里唱的一样“一身傲骨敲起来铮铮地响”,无论是青年还是中老年的景琦,都是敢作敢当,尤其面对日本鬼子,抬腿就踢,无所畏惧,真是个硬汉子;我喜欢《大染坊》中的陈寿亭,虽然不识一字却一肚子学问,说话虽粗却句句在理,他有情有意,大气凛然,充满智慧,幽默诙谐。我多次被他的话逗得哈哈大笑,自我陶醉着,进入半痴呆状态;我还喜欢《曾在天涯》的高力伟,这个当代的知识分子经过了自我生命眺望的情感经历,终于选择了追随自己的意愿,丢掉绿卡,挣扎着回到祖国,让自己的灵魂有个归宿;我还喜欢日本桥天寿贺子塑造的阿信形象,从七岁的小阿信帮佣带小孩写到八十多岁的阿信和浩太在海边漫步,阿信的人生坎坷而辉煌,她的善良、真诚、永不放弃深深地打动着我的心……
小说,是浓缩的异彩纷呈的人生。能读到自己喜欢的一本小说不太容易,找到了,就如获至宝,反复阅读;就沉醉其中,乐趣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