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儿教案 > 幼儿园教学课堂实录
关于幼儿实践活动中材料投放问题的探索三例

关于幼儿实践活动中材料投放问题的探索三例

更新时间:2014-07-20 11:48:26

《关于幼儿实践活动中材料投放问题的探索三例》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教学课堂实录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活动背景
根据皮亚杰的理论:活动中的材料是幼儿思维的基石,脱离了活动材料的探索将是一纸空谈。设法让沉在水底的物体浮上水面,浮在水面的物体沉到水底,这是大班常见的探究活动内容,我在《蛋宝宝浮起来》这一活动过程中,以“一课三研”的方式尝试投放不同材料,引导幼儿亲自实践、发现问题,进而把探究引向深入。

实践一:材料投放的种类单一,循规蹈矩

活动情景:

第一次活动,我准备了泡沫板、软泡沫、双面胶等材料若干,要求每位幼儿利用这些材料想办法使生鸡蛋浮起来。

孩子们一开始就迫不及待地拿起材料开始工作。他们有的将蛋直接放在泡沫板上,可泡沫板总是左右倾斜,蛋老是从板上滑落下来。“真好玩!”孩子就这样反反复复地试,乐此不疲。有的用双面胶将泡沫板和鸡蛋粘在一起,鸡蛋有点摇晃,可最终没有滚落下来!“还是不稳,再加一层好了!”他们又在泡沫板上贴了一层双面胶,这样似乎牢固多了!“这次可能行!”结果泡沫板在水上还是左右倾斜,鸡蛋依然掉了下去实验宣告失败。有的将蛋放在大块的软泡沫中,发现蛋居然浮起来了,他们大声地欢呼起来:“浮起来了!浮起来了!”其他的孩子也纷纷效仿。活动过程中孩子们的兴趣的确很高,大部分幼儿都是把原来沉在水底的蛋放在泡沫上面“完成任务”的!

我的分析:

为什么大部分幼儿的操作方式都停留在简单而粗浅的水平上,缺乏从新的角度的探索?我的分析是:本次活动重点仅仅局限于通过实验发现可借用有浮力的泡沫使蛋浮起来这一个结果,对于大班幼儿而言过于浅显,活动也不具有吸引力和挑战性!我所提供的主材是一块大的泡沫,幼儿不用太动脑筋就会把蛋放在上面,完成任务,这限制了幼儿的活动和思维。

《纲要》强调:“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我认为:在活动中,材料越丰富,选择余地越大,幼儿想象的空间也就越大,越有利于幼儿创造力的发挥。因此,应该提供足够、丰富的材料。

实践(二):材料投放得过多过杂•相互雷同
我的调整:

基于上述分析第二次我将活动的重点由结果转至探索与发现的过程,增加了材料的种类与数量,丰富了关键材料与辅助棚料,加大了材料的难度,提供比铡小的泡沫,使其不能承载一个到的重量。我把幼儿分成四个组,每组都投放相同的平行材料,如:绳子、双面胶、透明胶、软泡沫、倒花、泡沫板、布、纸等。

活动现场:

活动开始时,各组首先想到的都是用绳子把泡沫与生鸡蛋捆绑在一起,我们称它为“捆绑式”接下来,有的小组看到还有剩余的材料可以利用,想到用软泡沫把蛋包起来、再用双面胶或绳子结结实实地捆扎起来,就像一个“蚕宝宝”似的,我们称作“包裹式”有的则将布打开平铺在水面上,再在布的上面放一块软泡沫,俨然就是一个水上沙发,最后再将蛋放在沙发中央,蛋就稳稳地浮在了水面上,我们称作“沙发式”

我的分析:

面对这次活动中出现的幼儿各组方法雷同的现象,我的分析是:本想给每一组相同的、充足的材料,多给幼儿一些选择的机会,让幼儿能按自己的想法和方式解决问题,但结果却事与愿违!各组材料的相同也导致了幼儿之间的相互模仿,出现“双胞胎”的情况!这两次活动材料的投放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材料内容从单一变为了丰富多样,但忽视了幼儿的个别差异和他们真正的需要!

实践三:材料投放的多元化•有的放矢

我的调整:

《纲要》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这提示我在投放材料时要根据幼儿能力的不同提供操作难易程度不同的活动材料,做到有的放矢,这样幼儿就可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不同的操作材料。由此,在第三次活动中对材料的投放策略一是有针对性地提供两大类材料。一类是具有多种组合的可能性材料,供能力较强的幼儿自由地用自己的方式操作、改变、组合它们,去解决问题;另一类则是直接材料,由能力较弱的幼儿选择适合自身的各种材料,通过摆弄操作去感知思考,寻求答案。策略二是有目的地控制材料的具体类别,每组给予不同的材料。

活动现场:

第一组获得的主要材料是筷子与橡皮筋。他们先将两根筷子平行放在盆沿上,再把蛋轻轻放在两根筷子之间,这样蛋就被两根筷子架在了半空中。“是吗?是浮在水面上的吗?它们隔这么远?第二组则要想办法利用鼠标垫、一次性塑料勺子、塑料夹子等材料。刚开始他们将蛋放在塑料勺子中,可勺子不断地翻倒。接下来他们又在勺子的边沿夹上夹子加大面积,还是不行;最后,他们将鼠标垫剪成一小块一小块的,用夹子把它夹在勺子的边沿,这样勺子的边沿幅度加宽加深了,再将蛋放在勺子中,成功了!

第三组面临的挑战是有限的材料——筷子和泡沫板。一拿到筷子与泡沫板,他们首先就是在泡沫板的四周插上筷子,围成了一个栅栏,将蛋放在中间,蛋滚来滚去的,老把泡沫板弄得个底朝天。再来他们先将蛋放在泡沫板中间,又用筷子沿着蛋沿插下去,为蛋铸造了一个“监牢”,将它固定在中间,让它一动不动。这下蛋终于听话了!

第四组得到的材料是泡沫、塑料夹子、一次性桌布。开始时他们就将生鸡蛋放在泡沫板中间,结果不是板翻了,就是蛋自己滚下去了,还是不行!他们又将泡沫板拿出平放在桌上,再把蛋放在板中间,然后在上面铺上布,用夹子沿边夹上,就像一个饺子似的,而蛋就是饺子的馅!这种方式是不是该叫做“饺子式”了。

我的分析:

在第三次活动现场我看到了两种成功,一种是结果的成功,另一种则是过程的成功,这种成功的幼儿虽然结果失败了,但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这些幼儿都始终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并且他们想尽办法去解决问题,收获更多,这时结果对于他们来说不是那么重要了。

我的收获:

综观三次活动,材料不一样、过程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使我对活动材料投放与幼儿活动有了新的认识。

1.投放多样的活动材料——关注幼儿多种经验

科学探究活动中应有目的地投放多样的活动材料。多样的活动材料让幼儿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喜好与需要,选择各种材料,按自己的经验操作、改变、组合使用材料,获得不同发现和收获。 2.提供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满足每个幼儿需要

异中求同,投放不同的材料,让幼儿去解决同一问题,为幼儿提供了产生与众不同思维的机会。同一阶段的幼儿发展水平也存在差异,要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提供适宜的不同层次的材料,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在活动中有所收获。材料的投放不能“一刀切”,应该通过观察、评估幼儿的发展状况,预先做好思考,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相应的材料。

3.有控制地投放材料——关注活动过程意义

同中求异,有控制地限量投放同类材料,让幼儿经历用不同的方式使用材料解决同一问题。投放材料仅考虑材料数量多、品种全,容易导致幼儿盲目选择、无从选择。教师事先就要对幼儿操作材料的已有经验进行调查,对幼儿在实践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或所遇到的问题要有充分的预想,以便及时地给予帮助!利用有限的材料去发现不同问题,找出不同方法,这正为幼儿独特的思考提供了机会。

(指导教师申毅徐宇)
(作者单位:重庆市大渡口幼儿园)
相关阅读
推荐
  • 绘画活动实录:五颜六色的花瓣

    绿色、紫色、粉色等充满生机的颜色,这些颜色吸引着孩子们,感染着孩子们,使得他们想把这春天的颜色全搬进我们的活动室里,把我们班也装扮成一个百花园。我们认为这是孩子们自由探索颜色变化的好时机,就用白纸剪出了他们看到的树叶和花的形状,让他们自己涂上所看到的颜色。 三种颜色竟然能变出许多种颜色 面对那些用白纸剪好的树叶和花瓣,孩子们跃跃欲试。但我没有给他们提供所有的颜料,只是把红、黄、蓝三原色摆在了 孩子们 的面前。你们能用这三种颜色变出许多种颜色吗?老师的话音刚落,孩子们就来了兴致:行,没问题!试试吧,可能能变

  • 幼儿园自然现象探讨活动实录:天和地

    最近我班开展了环保小卫士主题活动,我预设了一些有关天体等自然现象的探讨活动,并请家长为孩子准备相关的资料。下面就是有关这些探讨活动的实录和分析。 实录一:天和地的古老传说 我:天和地是怎么来的? Jenny:地是一个叔叔用泥土搭起来的.天也是。 我:天用什么搭m来的呢? Jim:用白云和蓝色搭出来的。 Peter:天那么高.叔叔怎么搭得到呢? Jackie和几个男孩:可以乘飞机上去搭。 这是孩子们想象的一种天地说搭积木式。我介绍了4种古老的传说,孩子们听得十分投入,对各种说法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几乎每种传说

  • 从两次教学案例看处理个体需求和集体安排之间的矛盾冲突

    案例一:到底是专心还是分心? 这是一个小班计算活动。教师把双手背在身后,以神秘的口吻告诉孩子:今天老师带来了有趣的图形娃娃,我要把它们送给你们,一起来玩个游戏,好吗?好!孩子们的注意力马上被锁定了,只有一双小眼睛没有关注老师,低着头,手里似乎握着什么东西。俞漳,你手里拿着什么东西?交给老师好吗?谁知俞漳赶紧把小手藏在背后,斩钉截铁地说:不行!能给老师看看吗?俞漳很小心地把手掌摊开,神情间充满了爱怜:是一只蜗牛,我从家里的花园里捡到的。现在我们马上就要做游戏了,先把它放好,等一会儿再玩,好吗?(分析:当个体

  • 幼儿之间的配合是需要双方自己协调

    一次下午的体育游戏,我带领孩子们玩运瓜的游戏,这是我们大班年级组亲子运动会中的其中一个比赛项目,游戏规则是幼儿手捧瓜(皮球),爸爸或妈妈拿两个塑料圈交替前移,幼儿以此在圈中蹦跳前行,至小椅子处返回。由于现在不是亲子运动会,只是平时的小游戏。我就引导幼儿分成相同人数的四排,两排两排进行比赛,其他两排就充当比赛者的家长,帮他们交替两个塑料圈。这是一个合作游戏,挑战得完全就是同班间的合作与默契。 明确了小组间的比赛者与协助者,比赛开始啦。两组小朋友刚开始还不习惯,但是交替了两次差不多就熟悉了。只是在放圈圈时都是

  • 我喜欢的区域游戏-区域活动记录

    实录:今天离园前的班级区域活动时,汪斌选择了益智区。只见他拿来一个大盘子,然后拿来一些黑白棋子用小碗装好的,还有小棒子、积木、飞行棋盒等。然后叫来几个小朋友,开始玩起了娃娃家的游戏。我看见了他们玩得很有兴趣。就没有阻止他们,提醒到:玩好了要把各种东西送回家哦。他们听了高兴地点点头。 分析: 1. 大班孩子还是喜欢娃娃家的游戏或一些角色游戏。 2.益智区的玩具过旧,小朋友不感兴趣了,所以不玩益智游戏,而把它们变成了其他类游戏。 措施: 1. 在益智区增添新游戏的玩具。 2.可以考虑增添娃娃家或其他角色区域角

  • 小班音乐游戏笔记——开火车

    昨天下午教孩子们做音乐游戏开火车。我边哼音乐边做开火车的动作一路小碎步,开到小全面前停下,然后伸出右手,出右脚,再伸左手左脚,作出邀请的动作。小全果然聪明,站起来跟在我身后,我拿起他的手搭在我腰上,嘴里没有停止音乐,继续带着他边哼音乐边开火车。接着,开到了妍妍跟前,又做了相同的邀请动作,妍妍也起来跟在我们后面。然后又开始开起来。我边哼边带着幼儿做,不一会,队伍就成了长长的一列。有的孩子已经能够跟着我的音乐做相应的动作了。我正想着如何把剩下还没邀请到的孩子怎样邀请到队伍里一起我玩,小全说了:老师,我不想玩了

  • 发挥随机教育的效果

    今天做操的时候,我发现小朋友们在悄悄地说着:冷,冷!有的小朋友还趁着动作的空隙时间,抓紧搓搓手。我一看便明白了小朋友的意思天气冷了,相必她们是感觉到了天气的这种变化。看到孩子们自觉做操的样子,体会到他们感觉到的寒冷,我很体谅他们,于是带着他们做做搓手的动作,跳一跳的热身动作,并且问他们:你们感觉到了什么?小朋友们说:今天真冷,手都冻僵了。 我觉得这个时候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的机会。因为我们在平常开展冬季主题教育的时候,有时候经常让小朋友说:冬天的天气是怎么样的?小朋友一般只会说:很冷!但是具体的感觉她们却说

  • 小班室内运动:小兔种蘑菇

    案例: 一次在室内运动时我组织了幼儿小兔种蘑菇的活动,在小兔种蘑菇中有一个游戏情节就是小兔跟着妈妈一起跳过小河,去种蘑菇。在组织活动时,我用三十厘米左右宽的蓝色皱纸铺成小河,要求小朋友们扮作小兔跳过这条小河,目的是发展孩子们的跳跃能力。 活动前,我特意交代活动规则:千万不能掉进小河里,不然会被淹死的。在活动过程中,当我带着小兔跳小河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很多小兔纷纷跳进小河里,在小河里玩了起来。有的幼儿还说:老师骗人的,这条小河淹不死我们的。看着他们在小河里蹦蹦跳跳的样子,我很无奈。看来,强行把他们叫出

  • 幼儿活动情况记录:糊涂的老板

    今天游戏开始了,婕婕和天天两人来到了棋乐轩饮茶。这时,老板文文走过来招呼:你们两位想喝什么茶?婕婕想了想说:我想喝玫瑰花茶。天天说:我想喝兰花茶。文文说:好的,我马上去给你们泡。过了一会,文文拿来了两杯茶 婕婕和天天喝完后准备付钱,他们问:我们喝的茶多少钱?文文想了想说:玫瑰花茶2元,兰花茶3元。这时被棋乐轩里的收银员听到了,连忙说:不对不对,玫瑰花茶4元,兰花茶2元,你们看价目表上有价格。这时婕婕和天天犯难了,他们异口同声的问:到底多少钱啊?你们怎么说的价格都不一样的,我们怎么付钱啊? 行为分析 在这个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