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儿教案 > 幼儿园教学课堂实录
大班英语教案反思及点评:《tiger or cat》活动实录

大班英语教案反思及点评:《tiger or cat》活动实录

更新时间:2014-07-20 11:48:27

《大班英语教案反思及点评:《tiger or cat》活动实录》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教学课堂实录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一、教学设计
(一)设计意图

幼儿阶段的英语学习目标,主要定位在兴趣、基础能力以及表达、表现力方面的培养。我从幼儿的兴趣出发,选择了这个篇幅短小,生动有趣,内容富有戏剧性变化的英语小故事,作为语言素材,设计思路基本展示常态教学环境中幼儿双语活动的几个步骤,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是为了增加英语学习的视听效果,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更积极主动地参与英语学习活动。

(二)目标

1、喜欢参与英语活动,在活动中愉悦、开心、敢于表现。

2、学习运用疑问句:Is this a …? 复习小动物的英语名称及短句: what’s this? What’s that?

3、培养幼儿理解倾听简单的英语小故事的能力与兴趣。

(三)准备

根据故事内容制作简单的课件,创设森林场景,小动物玩具若干,小帽子、老虎头饰若干。

(四)过程:

1、创设环境,复习练习

(1)在儿歌《sunny day》中,进活动室,渗透故事当中的一些动词及短句如: Let’s go.. walk and walk …touch and touch..

(2)在创设的森林场景中,引导幼儿用疑问短句:what’s this? What’s that? 复习一些小动物的英语名称。

(3)幼儿两人一组自由交流,练习日常用语:hello! Nice to meet you. What’s this? It’s a …. Here you are! Thank you.等。 2、运用课件,展示材料
(1)演示课件,在视听环境中展示故事。(讲述中特别注意故事结尾时赋有戏剧性变化的部分。)

(2)让幼儿讲讲都听到了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把单词及短句补充完整。

(3)看着课件讲述故事第二遍,对话部分鼓励幼儿一起讲。

重点对话:daddy! Look. What’s that? that’s a cat! what’s this? Is this a cat? It’s a tiger!

3、游戏活动、巩固操练

游戏(1)《Is this a cat》,练习疑问句:Is this ….?

(运用滑稽的眼镜面具,增加游戏的趣味性。)

游戏(2)《Touch the…》,熟悉本班幼儿及动物名称,在游戏中训练幼儿的倾听、辩音能力。

4、模仿表演,大胆表现

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喜欢的角色,Daddy. Tom. Tiger. 模仿表演故事,自然结束活动。

二、教学过程实录:

(片段一)

游戏《Is this a cat》——(我从小篮子里拿出了一个滑稽的眼镜面具,红红的大鼻子、黑黑的眼镜边,架在了耳朵上,并装出一副“无辜”的样子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一定是老师滑稽的面孔太可笑了,孩子们开怀大笑……此时的我可是个看不清东西的“假鼻子小丑”了,我在身边的筐子里,摸来摸去,拿出一只毛绒绒的小猪来。)

老师:“Is this a cat?”

孩子们:“No. no!”(很明显的错误,孩子们的头摇得像拨浪鼓)

老师:“Is this a bear?”(又上下左右地摸摸,点点头,似乎很明白了,于是做出一副很有把握的样子,大声问)

孩子们:“No, no. It’s a pig! ”(孩子们忍不住了,明明是只小猪,可“盲眼小丑”就是猜不出来,告诉她算了!)

老师:“Now, who want to try ?”(摘下了假鼻子,做出举手的样子)

孩子们:“Teacher me. Let me try!” (一半的孩子明白了我的意思,举起了小手,也想尝试一下戴假鼻子的感觉)

老师:“Peter! Come here. ” ( Peter 笑眯眯地上来,坐在了前面的小椅子上,我帮他戴上了滑稽眼镜,的确有趣,peter的样子立刻变了,孩子们又开怀大笑起来。)

peter: “Is this a tiger?”(学着我的样子,好像真的什么都看不清了,他从筐里拿出一只小狐狸来,假模假样地闭上眼睛,明知故问)

孩子们:“No, no.” (头又开始摇了,而且声调也变了,似乎在说:当然不是,戴上眼镜怎么连狐狸都不认识了。)

peter:“Is this a dog?”(也学着我的样子,摸摸耳朵,摸摸嘴巴,点点头,似乎这下明白了。)

孩子们:“ No, no, It’s a fox!(实在忍无可忍,非说狐狸是小狗。于是在Peter回座位的时候,旁边的小朋友都在悄悄问他:“可怕吗? 好玩吗?啥感觉?”于是更多的小朋友举起了小手:Teacher me, Let me try!)


片段(二)

游戏《Touch the…》——(六只毛绒绒的小动物摆在了前面的小架子上,两把塑料小锤子交给了坐在两边的幼儿。)

老师:“Mary and Tom go to touch……(以前玩过类似的游戏,幼儿马上跟着一起说起来:touch the…(拿着小锤的两个孩子和坐在位子上的小朋友们都停下来等我说,看看我让他们敲哪只小动物的脑袋,这时我从身后拿出了老虎的图片。)

幼儿:“touch the tiger! ”(拿锤子的两位幼儿边敲边说:tiger!走回座位,敲敲下一位小朋友的脑袋:turn to you! 被敲到脑袋的幼儿嘻嘻笑着,拿着锤子雄赳赳、气昂昂地准备去敲小动物了)

幼儿:peter and lily go to touch, touch the…(又停住了,又在看我了,我灵机一动,何不让小朋友自己指挥,我和他们一起做游戏,于是我叫爱跳舞的angel 上来,比动作,让小朋友猜,我坐在了angel 的位子上,我身边的两位小朋友又开心、又自豪,我和他们的小手握在了一起,这时,angel 扭动着腰肢,小手翘起放在嘴边,做出了一个很优美的姿势,幼儿立刻明白是狐狸。)

全体幼儿:touch the fox!

(轮到我了,拿着小锤子的幼儿很得意地在我的脑袋上夸张地敲了一下,又是一阵开心的笑声,于是,我扛起锤子,和另外一位小朋友雄赳赳、气昂昂地上场了。)

全体幼儿:Mark and Cher (cher 是我的英文名字)go to touch, touch touch the……

三、教学反思及专家点评:

今天的活动有两个突出特点, 一是用power point制作课件的方式呈现基本的语言材料,精美生动的画面及同步输出的音响效果使孩子们一下就进入到了森林的情景之中,当色彩艳丽的画面刚刚呈现出来,所有的孩子们都情不自禁地说:“Wa! How beautiful! ”于是他们会跟着老师自然而然地描述起来:blue sky, green grass, many many trees and many many flowers. What a beautiful forest!多媒体教学凭着它的生动性、直观性、趣味性很快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使孩子们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此课件的运用是恰当而适宜的,增加了英语学习的视听效果,并能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二是内容与形式的多样性。幼儿园英语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如何,决定着能否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形式的趣味性与变换性尤为重要。活动开始,先为幼儿创设了一种交际与运用的环境,模拟的“森林”情景里,一些玩具小动物藏在树后及草丛里,幼儿四散寻找,找到之后两人一组相互问好,练习一些日常问候语,在此过程中,教师创设了一种宽松自由,积极互动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引导幼儿运用所学过的英语短句进行会话交流。

欣赏故事之后,我设计了两个简单、有趣的小游戏,练习故事中的主要短句和对话,这两个游戏,我都和孩子们一起玩,这时老师的身份不是游戏的设计者、指导者,而是游戏的参与者、合作者。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的幼儿学习活动,教师更应关注幼儿在学习活动中的情绪体验和兴趣需要,想方设法在适宜的时候,支持孩子的学习,当教师兴趣盎然地融入在孩子们的活动中时,幼儿就会显得特别活跃和开心,于是整个活动显得生动、自然而充满乐趣。

不大理想的是活动的结束部分,我预先设计的内容是模仿表演故事,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喜欢的角色表演故事,但戏剧性的变化让扮演老虎的幼儿迫不及待地站起来,冲过去吓唬Tom and Daddy,那句目标当中要让幼儿重点掌握的短句忘记说了。此时幼儿的情绪很高,头饰撒了一地,还强烈要求再表演一遍,如果在平时,在老师的强调与指导下,第二次的表演一定会更理想,但观摩活动的时间限制,无法顺应幼儿的兴趣。

专家点评:大班英语活动《tiger or cat》,突出展现了朱晓梅老师的教学风格。我们看到她组织孩子活动亲和自如,她的肢体语言生动有趣,像磁石般一样把孩子们紧紧地吸在她的周围;她,“蹲下来”与孩子平等交流,倾听孩子的声音,参与孩子的活动与表演,体验其情趣,此时,她真像一位孩子们的朋友;活动中,她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加了故事的视听效果……,总之,她的教育方法正如第多斯惠教育家所言:“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整个教学活动游戏化、表演化、形象化、直观化,在组织的过程中,教师全身心地投入,进入角色,和幼儿融为一体,用语音、声调的变化,用夸张的肢体动作,吸引幼儿,激发幼儿的内心体验。因此整个活动氛围和谐、融洽、欢乐,充分调动起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备注:本活动获全国幼儿英语教学录象评比一等奖)
相关阅读
推荐
  • 幼儿语言活动与评析——小树叶

    【活动目的】 1.通过反复倾听、欣赏及幼儿的自身活动,试着理解散文诗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2.帮助幼儿进行情感新体验的尝试。 3.培养幼儿敢于尝试、探索的精神。 【活动准备】 1.纱巾(一条),树叶头饰(一个)。 2.绘画纸、记号笔(人手一份)。 3.录音机、配乐诗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猜教师掌中物,激发学习兴趣 师:(双掌合拢,掌中有一片小小的树叶)今天,老师带来一个小小的秘密,在我的手掌中,谁来猜猜是什么呢? 众幼:(你一句我一句)是小铃铛;是小玩具;小动物;变形金钢 【评】 幼儿表露出十分

  • 案例实录分析《萤火虫》

    [ 案例 ] 案例实录: 在我进行歌曲《萤火虫》新授活动中有一个故事的引入,活动结束后,在休息时,听到吕文暄小朋友拉着别的幼儿说:刚才的故事真好玩,我来扮演萤火虫,你扮演蚂蚱、你扮演蚂蚁,我们来表演吧!好么?她一边说着一边还分配起了角色;我认为要把孩子表演的欲望充分调动起来,我便给了她们一个机会与平台,我迫切的想知道结果如何?于是在第二环节的教育活动中,我就引导幼儿回忆刚才的故事,并有意识的提问吕文暄看看她什么样的答案?其他幼儿有什么样的反应。 随着几个提问的引入:老师刚才讲的故事叫什么名字?故事里都有谁

  • 小角色大乐趣——大班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是最受孩子们喜欢的游戏,角色游戏仿佛是一个浓缩的社会群体,孩子们在这里成了一个个小大人,模仿着大人的样子,开展工作,赚取工资,体验着为人父母的艰辛,品尝着劳动的乐趣。 大班的孩子经历了小班和中班,对角色游戏已经非常熟悉了,他们不光知道要扮演什么角色还学会了如何分配角色、如何布置环境、如何整理环境,在我们云朵班,角色游戏是孩子们自己的游戏,孩子们总是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着游戏,一副我的游戏我做主的架势。 瞧,又是一次角色游戏时间。孩子们等待着老师宣布角色游戏开始,每次角色游戏总有一大半的孩子要参与环境

  • 中班下学期第七周教学内容

    4.8 活动一:故事:雨天里的多多 目标: 1.感受雨天给自己带来的乐趣。 2.学习使用雨

  • 角色游戏花絮——受流感启发的医院游戏

    角色游戏中医院的指导总是比较麻烦,有挂号的护士,有看病的医生,有打针配药的护士,还有手术医生。孩子们需要明确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职责和任务。所以,在备角色游戏时,我想何不将上周我班孩子咳嗽发烧较多去医院看病的情况相结合呢,根据孩子们的生活经验相去组织游戏呢。因此,在游戏前的讨论中,我就请孩子们说一说他们咳嗽发烧是怎样的一种感受?去医院医生又是怎样给你看病的?问题一抛出,孩子们就讨论得很激烈,有的说:我咳嗽的时候喉咙很疼,爸爸妈妈说要多喝水。有的说:我感冒了,感冒总是流鼻涕,很难受!有的说:我发烧了,额头总是很

  • 小班室内运动:小兔种蘑菇

    案例: 一次在室内运动时我组织了幼儿小兔种蘑菇的活动,在小兔种蘑菇中有一个游戏情节就是小兔跟着妈妈一起跳过小河,去种蘑菇。在组织活动时,我用三十厘米左右宽的蓝色皱纸铺成小河,要求小朋友们扮作小兔跳过这条小河,目的是发展孩子们的跳跃能力。 活动前,我特意交代活动规则:千万不能掉进小河里,不然会被淹死的。在活动过程中,当我带着小兔跳小河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很多小兔纷纷跳进小河里,在小河里玩了起来。有的幼儿还说:老师骗人的,这条小河淹不死我们的。看着他们在小河里蹦蹦跳跳的样子,我很无奈。看来,强行把他们叫出

  • 教海拾贝:小壁虎找尾巴

    运动实录:旭旭拉着伟伟来到攀岩墙,对他说:我们一起来比赛,看看谁能拿到最多的尾巴吧?好呀!来吧!两个男孩子快速地向上攀爬,去取散落在不同位置的尾巴。十分钟过后,小柔从轮胎处跑向攀岩墙,看了眼上面的壁虎尾巴,然后就对着旭旭和伟伟说:你们把尾巴都取走了,我们怎么办啊? 满头大汗的旭旭说:那你们去玩其他的啊! 可是我其他都玩过了啊,我也想来找找尾巴啊! 同样汗流浃背的伟伟又说道:可是我们正在比赛呢! 没办法的小柔跑来对我说:老师,旭旭和伟伟把所有的尾巴都拿走了,其他的小壁虎都找不到尾巴了! 分析: 我注意到大班

  • 大班“艺之创”活动:帮一帮,助成长

    在一次大班艺之创活动中,我们制作了小白的一家,是将白色卡纸用卷、剪、贴、组合等方法制作小白兔。豆豆先用一张长方形纸卷成圆柱形成小兔的头,很快就完成了。豆豆接着又拿起另一张小一点的长方形纸想剪小兔的耳朵,可是他翻来翻去地看,迟迟不动手剪。我看到了,明白他可能是遇到了困难,于是走到他身边说:你先把纸长边对折,在连接处的一头剪开一个口子,再把边剪剪平就好了。豆豆听了我的话,慢慢地开始尝试折、剪,虽然动作很慢,但却是按着我的指示在一步步做。最后豆豆拿了最长的一张长方形纸想剪小兔的四条腿,他依然是拿着翻看,不敢下手

  • 球类区的观察与调整

    作者: 吴莉英,观察片段1:球类区域活动开始了,孩子们高高兴兴地每人拿了一个皮球,分散到老师创设的各小区域去玩,有的抛、有的投、有的滚、有的拍。没过多久,我发现孩子们集中在了今天新投放的打保龄球(滚球击瓶)的地方,兴趣很高。虽然在游戏之前,跟孩子们要求过,要在白线区域以外来滚球击瓶,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为了能击倒瓶子,不断地靠近目标以至于最后就直接在瓶子前面滚了。还有一个问题是,击倒的瓶子没人扶,即使有人扶起来了,旁边马上有个孩子会滚球击倒它,看上去,这一块区域秩序就比较乱,孩子们也没有得到发展。看到这个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