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儿教案 > 幼儿园优秀教案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找妈妈

更新时间:2022-09-22 14:42:13

《小蝌蚪找妈妈》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优秀教案设计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1、小蝌蚪找妈妈

  【教材分析】

  准备了三周的剧场演出终于如期举行了,根据孩子们的兴趣,我们共选出了《小蝌蚪出生》《寻找妈妈》《小蝌蚪的好朋友》《找到妈妈》等几个经典剧目。在所有的演出中,每一个孩子都积极参与了进来,可以说这个主题课程是孩子们最最感兴趣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孩子们在活动中也就收获了许多许多:像海报制作的分工合作、服装道具的分享、动手能力随之提高、演出的快乐……

  【活动目标】

  1.能够运用不同的语气、动作、表情表现《小蝌蚪找妈妈》中不同角色的性格特征。

  2.能够与同伴配合排练剧目、布置舞台、服装准备、摆放座位等,共同完成演出任务。

  3.愿意大胆、自信的参与表演和其他活动,体验观看和表演的快乐。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活动准备】

  音乐、道具、服装、布置相关的舞台及背景。

  【活动过程】

  1.交流前期准备情况,引导幼儿为演出做好准备。

  (1)幼儿交流各组的排练情况及在筹备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共同讨论协商解决。

  (2)讨论演出中要注意的问题,教师进行汇总提示。

  (3)重点提醒幼儿演出应该注意的细节。

  如:提前准备好道具、服装、提前候场,注意人物出场顺序、台词与台步等。

  (4)请幼儿合作布置“剧场”。

  如:舞台背景、舞台景观、座位摆放、制作座号等。

  (5)请幼儿进行演出前的准备,明确分工,检查服装、道具、对台词,进行角色装扮等。

  (6)进行以上过程的点评。

  老师再次组织幼儿有秩序,有目的的进行活动。

  2.教师担当演出主持人,介绍演出的剧目及顺序,提醒幼儿做有礼貌的观众。

  3.组织幼儿按顺序进行表演,鼓励幼儿大胆运用动作、眼神、语气表现不同的角色。

  【活动延伸】

  将小剧场的活动延伸到表演区,指导幼儿担当小主持人的角色主持演出。

  我们的演出开始了!小蝌蚪们准备好!

2、大班美术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再熟悉故事的基础上,根据故事的发展表现有情节的画面。

  2、学习表现故事中主要角色的外形特征,大胆添画与情节有关的事物。

  3、与同伴协商,在分工与合作的基础上共同完成任务。

  活动准备:

  1、幼儿看过连环画故事书,了解什么是连环画。

  2、幼儿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对股市情节比较熟悉。

  3、故事磁带和动画片,图画书《小蝌蚪找妈妈》。

  4、图片:鸭、鱼、龟、鹅、青蛙。彩色笔、纸、订书机等。

  活动过程:

  1、幼儿观看动画片并讨论。

  教师:故事里有哪些动物?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小蝌蚪找妈妈时先遇到了谁?后遇到谁?是在什么地方遇到的?这些地方有哪些景物?最后他们找到妈妈了吗?

  2、请幼儿欣赏图画书,边思考边讨论绘画方法。

  教师:这么长的故事我们可以怎么画呢?小组合作时怎样分工?一共要画几张?有哪几张?每幅图上可以画些什么?怎么画?除了动物,还能画什么?

  教师出示一本图画书u,提醒幼儿制作完整的连环画。

  3、播放故事,幼儿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注意提醒幼儿根据情节的发展表现完整的画面。

  难点:与同伴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4、幼儿之间互相欣赏、交流,教师评价。

  教师:你们小组是怎么合作制作连环画的?哪一组的连环画画得最好?为什么?你们是怎么解决合作中遇到的问题的?

  教学反思:

  在上好一节课时,我们一定要做好活动准备,包括了物质准备,我做了40个小蝌蚪的头饰,让每个孩子都能体验模仿蝌蚪的乐趣、画好了40幅彩色的池塘背景图,让每个孩子在视觉上体验美的乐趣,受到美的熏陶。同时要做好经验准备,课前我问孩子们,看过《小蝌蚪找妈妈》的动画片和故事吗?没想到有的幼儿从来没有看过、也没听过这个故事,虽然是少数的孩子,但是在课前需要孩子们都能了解这个故事的大概内容,于是我在网上找到了这个动画片,还是我小时候看的上海制片厂的水墨画的动画片,没想到每个孩子都聚精会神非常认真地观看,并且要求再看一遍,连我都和他们一起重温了我的童年了。现在的孩子只看《喜洋洋和灰太狼》之类新的动画片。我问孩子们见过小蝌蚪吗?大部分的孩子只是从动画片、图画书上见到过,所以我决定在上课时要给孩子们拿几只活的小蝌蚪,他们一定很感兴趣、很开心。感觉孩子接触活的动物太少了,接触大自然的也太少了。我让家长回家带孩子了解小蝌蚪进化青蛙的过程,有条件的话,家里养几只小蝌蚪,让孩子亲身观察,没有的话可以看图书和上网了解,虽然这个知识点不是活动目标的内容,但是通过这个活动,可以加强家园联系达到共同教育孩子的目的,也可以引导家长在家如何教育孩子,都教育什么。老师也要有经验准备,做好预设问题,熟记教案,把每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都要预想到,做好相应的准备和方案。孩子们上课积极性很高,兴趣很浓厚,尤其是让两个孩子到前面做示范,画蝌蚪,两个孩子都不想回去了,孩子没有用过棉签画画,所以很好奇,兴趣很高。美术活动,一定要把要求提明确,画画要求,卫生要求,把可能发生的问题都要想到,对幼儿要提出要求。

3、小班音乐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曲调,会用自然的声音歌唱。

  2.能大胆地用动作表现歌曲的内容。

  3.借助图谱记忆歌词、学习歌曲。

  4.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会用自然的声音歌唱。

  活动难点:

  能大胆地用动作表现歌曲内容。

  活动准备:

  1、幼儿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知道青蛙妈妈的孩子是小蝌蚪,了解小蝌蚪的样子。

  2、与歌曲内容相关的图示,音乐《小蝌蚪找妈妈》。

  3、场地准备:将幼儿椅子排成半圆形,教师坐在幼儿前面。

  活动过程:

  一、结合故事,谈话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提问:青蛙妈妈的孩子是青蛙吗?(不是,是小蝌蚪)

  小蝌蚪是什么样子的?(圆圆的脑袋,细细长长的尾巴,全身黑油油的等)

  一开始,小蝌蚪知道妈妈是谁吗?(不知道,小蝌蚪在找妈妈)

  教师以歌曲内容进行小结:小小蝌蚪游游游,圆圆脑袋黑油油,细细尾巴扭呀扭,小河里面转圈游。转呀转,咂咂咂,游呀游,咂咂咂,妈妈妈妈在哪里,妈妈妈妈在哪里?

  二、理解唱歌曲内容。

  1、师:小蝌蚪真可爱。老师还可以把它唱出来呢,认真听哦。

  幼儿安静倾听。

  2、提问:你听到了什么?

  幼儿回忆歌曲内容,讲述。

  3、教师结合幼儿讲述,出示图示,引导幼儿有节奏的学说句子。

  4、教师组织幼儿有节奏的完整学念歌曲内容。

  三、学唱歌曲。

  第一遍教师清唱,幼儿倾听。

  第二遍教师弹琴唱歌,幼儿跟着唱。

  第三遍教师弹琴,鼓励幼儿把声音放出来。

  第四遍教师弹琴,幼儿用自然的声音唱歌。

  四、歌表演。

  1、师:我是蝌蚪姐姐,你们是小蝌蚪。

  2、提问:小蝌蚪怎么游?谁来试试?

  教师鼓励幼儿大胆上前作小蝌蚪游的动作。

  3、师:看看蝌蚪姐姐是怎么游的?小蝌蚪们,我们一边唱歌,一边在水里游游,去找妈妈吧!

  幼儿跟着教师一边唱歌,一边扮作小蝌蚪游游。

  4、提问:小蝌蚪是怎么吃东西的?

  幼儿尝试做动作。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做动作。

  5、师幼一起完整歌表演。

  课后反思:

  在活动中我一开始创设游戏的氛围,让孩子模仿小蝌蚪的游动,用身体动作来感知和体验蝌蚪的不同动态,为后面的绘画环节做好铺垫。在课件的运用上,能调动幼儿的情绪,在帮助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孩子的情感体验得到了升华,更加深了孩子对亲情的感受。

4、大班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欣赏童话故事,感受"妈妈们"的热情和关怀。

  2、了解小蝌蚪变成小青蛙的生长过程和各种动物的基本特征。

  3、学习根据自己对故事的理解表演故事的基本情节,提高语言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学习包书;各种"妈妈们"的头饰、小青蛙的头饰;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1、教师边出示画面边配乐朗读全文,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2、指导幼儿复述人物对话,要启发幼儿通过不同语调、速度、音色和节奏表表现妈妈们的不同形象。

  3、组织幼儿分组讨论(可边拿手中的小图画书边讨论):

  (1)故事中的小蝌蚪和妈妈们对话时使用了哪些礼貌用语?这有什么好处?

  (2)动物妈妈们的外形特征各有哪些不同?

  (3)小青蛙的生长变化的过程是怎么样的?(可让幼儿边找材料边求得答案。)

  (4)最后请各组派一人来分别回答这些问题。

  4、引导幼儿自由组合成几个表演组,自己创设场景表演故事情节,教师当"妈妈"的角色,参与表演,有目的地指导幼儿表演。

  5、让幼儿自己选择故事某个情节的画面作画。展示幼儿的画,让幼儿画好的作品与其他人分享。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语言活动,讲了一则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故事内容简单,容易让幼儿理解,易懂,采用的是鼓励,引导学习方式。

  在过程中大部分幼儿基本上理解了故事内容,并很积极的回答了老师提出的问题,大胆的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对故事的兴趣也很高,在回答问题时老师不光让举手的幼儿回答,还向没有举手,表达能力不太好的幼儿提出了一些很简单的问题,只要说对一半也进行了鼓励.

  如果让我再一次上的话,我会加关于故事的动画片,光盘上只讲了故事 ,没有画面。

5、大班主题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反思

  一、活动目标:

  1.具有初步的合作意识,在实践中尝试解决合作中遇到的问题,积累合作经验。

  2.能积极、大方地参与游戏,生动形象地表现角色。

  二、活动准备:

  故事中各种动物的头饰,简单的池塘环境布置;熟悉故事,对蝌蚪的生长活动很感兴趣,有比较丰富的经验。

  三、活动过程

  1. 引起回忆,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师:这段时间我们一直在排练一个节目,节目的名字叫什么?里面有哪些小动物?

  2.回忆上次游戏出现的问题,师幼共同商讨解决。

  (1)昨天排练节目的时候,我们发现,当音乐开始的时候鸭妈妈、鱼妈妈、乌龟妈妈、鹅妈妈们都能马上上来,可后面跟着的宝宝们没有马上出来,是什么原因呢?;.来源屈.老师教。案网;(不听音乐、注意力不集中)(2)今天排练的时候,宝宝们的动作一定要跟着妈妈。

  3.幼儿选择角色,进行表演。

  (1)我们小朋友都选好了自己的角色,但在表演的时候我们还应该注意什么呢?

  (2)今天我们表演的时候老师还有一个要求,表演结束后我们要选出6个最佳表演奖,每种小动物中选出一个表演得最好的小演员。

  (3)什么样的表演可以评为最佳表演奖?

  4.幼儿体验游戏。

  师:小演员们都准备好了吗?演出就要开始了。请欣赏表演游戏《小蝌蚪找妈妈》

  幼儿进行表演。

  5.评价和小结。

  (1)师:你们觉得今天的表演中,谁可以获得"最佳表演奖"?为什么?(从声音、动作、表情等进行评价)(2)刚才的游戏中遇到了什么困难?该怎么办?

  教学反思

  《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活动课堂很有趣。它主要是对话,是培养儿童语言发展的良好材料。重新思考由我自己设计的该活动类,尽管有成功的一面,但仍然存在许多缺点。

  我认为此类课程的设计自然,流畅,生动。教学内容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认知风格。生动的视觉教具是孩子们的兴趣所在。首先,向老师询问孩子们,当他们回家而不见母亲时,会产生什么样的情绪,让孩子们知道孩子与母亲之间的关系,然后讲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不仅集中了孩子的注意力,而且使孩子拥有丰富的想象力。从活动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对老师的操作活动有浓厚的兴趣。通过自己的表情,孩子们对小燕的各种动态有一定的了解。老师首先让孩子们了解小燕的特点,然后让孩子们讨论小樽游泳的逆转,如何改变小樽游泳的方向,突出本活动课的重点。巧妙地将语言发展,数字感知和探索结合起来。

  Xiaokeke :蝌蚪(英语:t)在古代,写“ Kingdou ”是青蛙和狒狒的幼虫,也被称为糯鸡蛋。刚孵出的柴刀,身体呈纺锤形,没有四肢,嘴巴和内痔。它的尾巴很长,侧面平坦。外蝎在头部的两侧分支。它吸附在水草上,并依靠体内剩余的蛋黄来提供营养。主要是团体。随着蟑螂的成熟, 它们开始退化,逐渐从四肢中生长出来,然后(对于青蛙和)通过凋亡(控制细胞死亡)逐渐退化其尾巴。活动课的重点。

6、中班科学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观察了解青蛙的成长过程。

  2、知道青蛙吃害虫,要保护青蛙。

  3、培养爱护动物的情感。

  4、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5、尝试用线条记录实验结果,并能用恰当的词汇进行描述。

  活动准备:

  《小蝌蚪找妈妈》视频、魔术图片、小卡片、小蝌蚪头饰、《小蝌蚪找妈妈》歌曲。

  活动过程:

  一、猜谜导入。

  "黑脑袋圆溜溜,一条尾巴拖后头。东游游来西游游,好像许多黑豆豆。"小朋友,你们能猜出我是谁吗?对啦,我的名字叫小蝌蚪,别看我长得挺可爱,其实我是个很可怜的孩子,妈妈一生下我就去了别的地方,我都长出小尾巴了还没见过我的妈妈。你们想不想跟我一起去找妈妈呢?那就跟我走吧。

  二、播放视频,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1、观看视频,感受小蝌蚪找妈妈时的身体变化。

  2、出示魔术图片,引导幼儿描述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3、了解小蝌蚪和青蛙的生活环境。

  三、发放卡片,幼儿动手操作。

  1、幼儿按照青蛙的生长变化过程排序。

  2、幼儿自主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四、音乐游戏:"小蝌蚪找妈妈"幼儿围成一圈跟在老师后面,根据歌词自编动作。

  五、小结:

  小蝌蚪变成青蛙以后,经常帮农民伯伯捉田里的害虫,青蛙是我们的朋友,我们一定要保护它哦。

  活动延伸:

  1、春天到了,天气逐渐转暖,幼儿可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去河边观察小蝌蚪。

  2、幼儿自己在家养一些小蝌蚪,观察小蝌蚪变青蛙的整个过程。

  教学反思:

  1、在备课过程中,我考虑到以讲故事形式进行引入,略显单一,于是采用PPT的形式,将故事以动画形式播放给幼儿观看,并加以将讲述,这样让幼儿很直观地观察小蝌蚪的各种动态,以及青蛙的模样,青蛙与其它动物的相同与不同;

  2、在活动过程中,在保证幼儿有自由发展空间的基础上,我引导幼儿先进行观察,让幼儿发表自己的想法,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再进行绘画基本操作的示范;

  3、在幼儿自己操作的过程中,我加以指导一些常规教育,以此来巩固幼儿的良好习惯;

  4、不足之处在于:从最后的作品上看,在给幼儿进行绘画操作示范的同时,限制了孩子的思维, 不少孩子画的小蝌蚪尾巴都在相同方向,所以,如果重新上这堂课的话,我会在这方便多加以引导,让幼儿更具想象力。

7、小班社会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青蛙的外形特征及生长过程。

  2、学习用手指压印和曲线添画的画法画出各种动态的蝌蚪。

  3、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在自然角饲养小蝌蚪,供幼儿观察。

  2、范画:在水中向各种方向游动的小蝌蚪。

  活动过程:

  一、听故事,引起兴趣:

  1、你们见过青蛙宝宝吗?青蛙的宝宝是什么样子的,是小青蛙吗?

  2、教师生动讲述故事,幼儿欣赏。

  二、根据故事,回答问题:

  1、小蝌蚪找妈妈时先后遇到了哪些动物?

  2、青蛙妈妈的样子是怎样的?它有哪些特点呢?

  三、创作图画《在水中的小蝌蚪》:

  1、展示自然角的小蝌蚪,引导幼儿观察:“你们看看,小蝌蚪长得什么样子?它们是什么颜色?它们在水中是怎样游泳的?”引导幼儿讨论说出小蝌蚪有圆圆的身体,细细长长的尾巴,在水中能向各个方向游动。

  2、教师引导幼儿画小蝌蚪,先用食指的指腹在黑色颜料中轻轻蘸一下,然后把指腹按在纸上,再用记号笔画上弯弯曲曲的尾巴,这样一条可爱的小蝌蚪就在游动了,想让小蝌蚪向不同方向游,只需变换不同的方向压印。

  3、幼儿作画,教师指导。(提醒幼儿注意点画方法,画出不同方向游的小蝌蚪,蝌蚪的尾巴不宜太长 )

  4、展示交流自己的画作,给自己的画创编故事。

  活动反思:

  春天来了,当迎春花把春天的信息告诉大地时,春姑娘就悄悄地唤醒了冬眠的小动物喊来了背着剪刀的小燕子,敲开了花妈妈的家门……啊!春天多美好!幼儿园的小朋友们也一起出来找春天啦! 在主题开展过程中,幼儿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对春天产生了一种积极的情感。

  1、大自然是孩子们自由探索的天空,孩子的兴趣来源于大自然。在这个主题里,我们走出教室,走出幼儿园去感受春风的抚拂,去领略阳光的暖意,去寻找春的足迹。菜地上,花丛里,小树旁,我们在植物里寻找春天;小蝌蚪、小蝴蝶,瓢虫,我们和动物万春天的游戏!春天多么美、春天多么好,我们和动物玩春天的游戏!雨过天晴,万物呈现出一片崭新的景象,小树、小花、小草在雨水的淋浴下,一下子变的精神抖擞起来,一只小蜗牛也能引起幼儿对科学探索的愿望。孩子对蜗牛的兴趣完全来自于自然环境。他们在自然中寻找蜗牛,了解了蜗牛的特征、生活习性,对蜗牛产生了感情,这些科学中的探究、情感上的互动是在活动室里不能实现的,所以我们将经常带孩子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享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乐趣。

  2、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空间,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活动中我们为幼儿提供了多次表征活动、分享、交流活动,孩子们敢说、敢想、敢做,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材料进行绘画、制作、表演等,再现了自己心目中蜗牛的形象。由此我们体会到:教师只有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空间才能使幼儿自由地发挥他们的创造潜能,自由地交流自己的发现、认识,从而使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力得到提高。

  3、让家长走进主题活动,成为活动的合作者。在以往的教学中,家长往往处于一种比较轻松的配角位置上,而在此主题活动中,家长则与教师同唱主角,他们也忙了起来,要与幼儿一起捉蜗牛,饲养蜗牛,记录蜗牛的饮食情况。家长的一次次参与,常常会使孩子在活动中处于一种更加积极主动的状态,更加使孩子有信心投入到集体活动中去。因此,我们在开展主题活动时,总是真诚地吸纳家长参入到我们的活动中来,共同为幼儿的发展服务。

  孩子在这次主题活动中欣赏到了大自然的美,还探索了大自然的秘密,能大胆地对春天进行描述和体验,了解到春天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体验到春天郊游的快乐,并学会了同伴之间协商、解决问题,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春天的美,对春天的热爱。

8、小班体育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春天来了,池塘里游涞游去的小蝌蚪成了幼儿的最爱,他们关注着小蝌蚪的变化,伴随着小蝌蚪的变化我给孩子们讲述了故事《 小蝌蚪找妈妈》,故事中小蝌蚪们一会儿游到东一会儿游到西的动态变化使我想到,在体育活动《小蝌蚪找妈妈》中有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走的教学目标,原来的活动方法是先念一段儿歌然后向指定方向跑,教学中幼儿常出现机械应付的现象,易失去活动的耐心和兴趣,我想如果我能用这个故事情节贯穿活动的始终,把故事作为一种隐蔽性的环境,掩盖教学目标,那么将会增加活动的乐趣,调动幼儿的活动的兴趣,使孩子们积极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这样既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又满足了一定的活动量。

  教学目标:

  1、教幼儿练习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跑,锻炼幼儿腿部肌肉力量。

  2、培养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3、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4、乐意参与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教学准备:

  1、知识准备:熟悉《小蝌蚪找妈妈》,教师和幼儿扮小蝌蚪。

  2、配班老师在场不同方位扮演(鸭、鱼、龟、鹅、青蛙)妈妈。

  3、幼儿胸饰(可正反翻转)一面为小蝌蚪,一面为小青蛙。

  4、音乐带。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教师和幼儿在场地中间蹲下作睡觉状)

  (音乐声中)春天来了,暖和的春风轻轻地吹着,阳光照着池塘里的水,青蛙妈妈生的卵慢慢活动起来,变成了大脑袋,长尾巴的小蝌蚪,小蝌蚪们在水中游涞游去,十分快活。

  教师和小朋友在描述中慢慢苏醒,随音乐在水中自由自在游涞游去,

  [1] [2] [3] 下一页

  活动身体。

  〔评:教师以角色身份带领着幼儿不受限制的自由活动,做游戏前的准备活动〕

  二、中间部分

  1、老师:听,什么声音?咦,小伙伴们,我们的妈妈在哪儿呢?让我们一起去问鸭妈妈吧!

  2、小蝌蚪们游到鸭妈妈那儿

  小蝌蚪问:鸭妈妈,您好!您看见我们的妈妈了吗?她在哪里?

  鸭妈妈答:看见过,你们的妈妈有两只大眼睛,嘴巴又宽又大。好孩子,去问鱼妈妈吧!

  3、蝌蚪们游到鱼妈妈那儿

  小蝌蚪问:鱼妈妈,您好!您看见我们的妈妈了吗?她在哪里?

  鱼妈妈答:看见过,你们的妈妈有四条腿。好孩子,你们到前面去问一下乌龟妈妈吧!

  小蝌蚪:谢谢您,鱼妈妈,再见!

  4、蝌蚪们游到乌龟妈妈那儿

  小蝌蚪问:乌龟妈妈,您好!您看见我们的妈妈了吗?她在哪里?

  乌龟妈妈答:看见过,你们的妈妈肚皮是白的。好孩子,你们到前面去问一下鹅妈妈吧!

  小蝌蚪:谢谢您,乌龟妈妈,再见!

  5、蝌蚪们游到鹅妈妈那儿

  小蝌蚪问:鹅妈妈,您好!您看见我们的妈妈了吗?她在哪里?

  鹅妈妈答:看见过,你们的妈妈穿着绿衣裳,唱起歌来“呱、呱、呱”,走起路来一蹦一跳,好孩子,你们快去找她吧!

  6、小蝌蚪继续游,青蛙妈妈来了。

  小蝌蚪:啊!我们找到妈妈啦!

  [评:小蝌蚪们高兴地跟着妈妈游涞游去,间或停下进行有礼貌的对话,有利于活动节奏的控制]

  三、结束部分(小蝌蚪们翻出小青蛙胸饰)

  1、(音乐歌曲小青蛙)小青蛙们高兴地围着妈妈跳舞,做各种亲热的动作,跟着妈妈一边呱呱叫,跟着妈妈一边学蛙跳。

  [评:这里表现小蝌蚪爱妈妈的情感同时又加大了幼儿腿步肌肉的活动强度]

  2、青蛙妈妈:孩子们,田里的害虫可多了,练好本领跟妈妈一起去捉害虫吧!

  3、青蛙们捉到害虫后,高兴地和妈妈一起听着音乐自由舞蹈。

  [评:这里的自由舞蹈即为一种放松运动]

  自我评析:小班幼儿的模仿性强,喜欢别人做什么自己也跟着做什么,适合开展集体性的游戏,根据幼儿的这个特点教师也和幼儿一起扮演着同样的角色,以角色的身份带领幼儿活动,以角色的情绪影响着

  教学反思:

  从这个活动中,我认识到幼儿园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以孩子为主体,同时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在引导孩子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变换教学手段和方法,从而让每个幼儿都参与到活动中,准确地掌握知识。带领幼儿游戏时,要顾及到绝大多数的孩子,将个别示范与分组游戏、集体游戏相结合,可以根据幼儿的课堂情况不断地变换游戏形式,从而提高每个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9、大班语言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欣赏并理解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2. 初步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

  3. 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 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 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1. 课件《小蝌蚪找妈妈》。

  2. 小蝌蚪、小鸭、小鱼、乌龟、小鹅、青蛙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 . 讨论

  教师播放课件【图片欣赏】和【视频欣赏】,丰富幼儿对小蝌蚪认识。

  教师:你们见过小蝌蚪么?它们长得什么样子?

  二 . 故事《小蝌蚪找妈 妈》

  1. 教师播放课件【故事欣赏】,幼儿边看课件边欣赏故事, 1 - 2 次。

  2. 教师播放课件【故事教学】,教师请幼儿观察画面回忆故事或者指向 " 小蝌蚪第一次遇到了谁 " 等文字按钮。

  教师:小蝌蚪找妈妈的时候都遇到谁了?它们怎么说的?小蝌蚪最后找到妈妈了吗?它们的妈妈是谁?长什么样子?

  三 . 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幼儿根据故事讨论小蝌蚪是怎么长大变成青蛙的,教师可结合课件【成长视频】来开展这一活动。

  活动延伸:

  幼儿分角色进行情景剧表演。

  活动反思:

  我觉得这节课的设计整体来说是自然、流畅、轻松活泼的,教学内容符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方式,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具是孩子们兴致盎然。首先从老师问孩子们,回家没看见自己的妈妈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导入,让幼儿知道孩子和妈妈的关系,之后出示《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这不仅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也让幼儿有了一个丰富的想象空间。从活动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对老师的操作活动有着很浓厚的兴趣,通过自己的表达,孩子们对小蝌蚪的各种动态有了一定的理解,老师先让孩子了解小蝌蚪的特征,再让幼儿讨论小蝌蚪游动的反向,是怎样改变小蝌蚪游动的方向的,突出了本节活动课的重点。将语言发展,数的感知,探索巧妙的融合在一起。

10、中班语言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安静地倾听故事,知道故事名称,理解故事内容,发展观察、比较的能力。

  2.根据故事内容,学习表演。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在感知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角色特点。

  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

  活动难点:

  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学习表演故事。

  活动准备:

  1.《乐园》图谱,《小蝌蚪找妈妈》课件.

  2.小蝌蚪头饰若干(鸭妈妈、鲤鱼妈妈、乌龟妈妈、青蛙妈妈、一群蝌蚪等贴绒教具一套,头饰一套)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兴趣

  1.今天,乐园里来了许多朋友,小朋友看看是谁呀?

  (熊妈妈、小熊;鸭妈妈、小鸭;鸡妈妈、小鸡……)

  2.“小动物们在乐园里玩得可高兴了。天渐渐地黑了,小动物们也陆续回家,小鸡、小鸭玩累了,也想回家了,可怎么也找不到妈妈了,急得要哭了。”小朋友愿意帮小鸡、小鸭找到妈妈吗?

  3.小动物们都有了自己的妈妈,你们想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呀?听了故事就明白了。

  二、教师有表情地完整讲述故事。

  故事里有谁?

  三、教师出示池塘背景图,按故事内容,引导幼儿讲述故事。

  1.小蝌蚪在池塘里游乐的时候,先遇到了谁?(鸭妈妈)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边在背景图上贴上相应的教具)

  2.鸭妈妈怎么对小蝌蚪说的?

  (这里可以叫小朋友一起来说鸭妈妈的话。)

  3.谢过了鸭妈妈,小蝌蚪把谁当成了妈妈?(鲤鱼妈妈)(出示贴绒教具)

  4.鲤鱼妈妈怎么说?(幼儿重复鲤鱼妈妈说的话)

  5.小蝌蚪又把谁当成了妈妈?(乌龟妈妈,出示教具)

  6.乌龟妈妈怎么说?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小蝌蚪和妈妈那些地方不一样?(请幼儿说说小蝌蚪和青蛙的外形特征)

  四、师幼一起完整讲述故事

  1.按图片内容和幼儿一起复述“小蝌蚪怎样找到妈妈”中的一些情节。

  2.个别幼儿讲述(鸭妈妈、鲤鱼妈妈、乌龟妈妈说的话)

  课后反思:

  事先准备好五幅画,分别为小蝌蚪、长了两条前腿的蝌蚪、长了前腿和后腿 的蝌蚪、尾巴变短的青蛙、小青蛙。通过幼儿看图引导孩子说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教师相机贴出对应的图片。要求要求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说小蝌蚪的生长过程。这样孩子掌握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时就轻松自如,毫不吃力。活动中,我尽量让孩子自己说,自己问,进一步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最后还请孩子分角色表演了一次,孩子都很开心。

11、小班美术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反思

  设计背景

  孩子们很喜欢小动物,我打算这节课结束后,在教室里养小蝌蚪,让孩子们每天观察小蝌蚪的变化。孩子们平日只知道用彩笔和油画棒画画来绘画,很少有机会体会其它绘画材料带来的乐趣,希望能启发孩子在美术活动的兴趣及大胆创画的乐趣,培养艺术创造灵感。

  活动目标

  (1)掌握用棉签画小蝌蚪的方法。

  (2)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及大胆作画的能力,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

  (3)让幼儿关爱小动物。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怎样正确使用棉签画画

  难点:掌握用棉签画小蝌蚪的方法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一幅大的池塘背景画、幼儿每人一幅A4纸的池塘背景画、为每个幼儿准备一个小蝌蚪的头饰、青蛙妈妈的头饰一个、棉签若干、黑色水粉颜料、调色盘若干、篮子和手纸若干、钢琴、鱼缸和几只小蝌蚪。

  (2)经验准备:幼儿经验准备:课前我问孩子们,看过《小蝌蚪找妈妈》的动画片和故事吗?没想到有的幼儿从来没有看过、也没听过这个故事,虽然是少数的孩子,但是在课前需要孩子们都能了解这个故事的大概内容,于是我在网上找到了这个动画片,还是我小时候看的上海制片厂的水墨画的动画片,没想到每个孩子都聚精会神非常认真地观看,并且要求再看一遍,连我都和他们一起重温了我的童年了。现在的孩子只看《喜洋洋和灰太狼》之类新的动画片。我问孩子们见过小蝌蚪吗?大部分的孩子只是从动画片、图画书上见到过,所以我决定在上课时要给孩子们拿几只活的小蝌蚪,他们一定很感兴趣、很开心。感觉孩子接触活的动物太少了,接触大自然的也太少了。我让家长回家带孩子了解小蝌蚪进化青蛙的过程,有条件的话,家里养几只小蝌蚪,让孩子亲身观察,没有的话可以看图书和上网了解,虽然这个知识点不是活动目标的内容,但是通过这个活动,可以加强家园联系达到共同教育孩子的目的,也可以引导家长在家如何教育孩子,都教育什么。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出小蝌蚪

  (1)师:孩子们,今天李老师跟小朋友一起猜个谜语“大脑袋,长尾巴,从头到尾黑黝黝,游来游去找妈妈。(打一小动物)。(谜底:小蝌蚪)

  幼:孩子们一起说的:“小蝌蚪”。

  (孩子们很喜欢猜谜语,他们喜欢这种文字游戏,感觉很神秘,平时在休息的时候,我就让孩子们经常猜谜语,可以锻炼孩子的思维综合反应能力,开发智力,他们很开心这个时间段。在谜语导入过程中,我故意把语气放慢,边说边做相应的动作,动作可以夸张可爱些,小班孩子们看的、听的很认真,加上以往的谜语游戏训练,孩子们应该都能猜到是什么动物——小蝌蚪。用谜语导入,为了增加课上的趣味性,挺高孩子们的兴趣。)

  (2)师:那你们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吗?

  幼:听过

  师:到最后小蝌蚪找到它们的妈妈了吗?

  幼:找到了。

  师:那谁是小蝌蚪的妈妈?

  幼:青蛙。

  (在课前经验准备的时候,有一部份孩子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但有一部分没有听过,我就让所有的孩子一起欣赏了这个动画片,也让家长在家给孩子讲了讲这个故事,让孩子们在课前有对蝌蚪和青蛙的初步了解,不至于在上课时感到陌生。因为小班的上课时间是十五分钟,为了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能更好的完成活动目标,就需要把故事的内容在课前准备好,起初本以为孩子们应该都听过这个故事,没想到一部分孩子真没听过。应该组织家园联系,让家长每晚给孩子将一个睡前小故事,同时可以让孩子慢慢复述故事,从小班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

  二.了解小蝌蚪身体特点

  (3)师:孩子们,你们看今天李老师把谁请到我们小三班了?(从纸箱里面拿出鱼缸,里面有很多条小蝌蚪。)

  幼:孩子们兴奋的都站起来了,特别高兴,都在喊:“小蝌蚪、小蝌蚪、小蝌蚪,有几个小孩下坐到前面一起来看。

  师:我环绕每个桌子和座位,让孩子们仔细观看蝌蚪长什么样子。

  幼:有的说小蝌蚪是黑色的、有的说小蝌蚪长着圆圆的大脑袋、小蝌蚪后面有尾巴、小蝌蚪长的不像青蛙、小蝌蚪的尾巴是弯弯的等等。

  师:老师跟着孩子一起总结小蝌蚪有一个大大圆圆的脑袋,脑袋后面还长着一条细细,弯弯曲曲的尾巴,小蝌蚪的身体是黑色的。老师一边总结一边在黑板上用彩笔做示范,画出一个小蝌蚪,加深孩子对蝌蚪的印象。

  师:好了,孩子们,小蝌蚪累了,说要回去休息一下,我们一起小声的和他们说再见,不要吵到他们休息好吗?

  幼:孩子们逐渐小声的和小蝌蚪们不舍得说“再见”了。

  (课前准备时,我知道很多孩子都没见过活的小蝌蚪,他们也很希望能见到,于是我找来了活的生物,这样更能提起他们的兴趣,观察的更仔细,当时孩子们都很兴奋,以至于课堂都有些混乱了,有的孩子还下坐看,其余孩子都跟着效仿,以至于都到前面来拥挤了,当时有些慌张,这是我没有预想到的,老师提的要求孩子们也听不进去了,但是回头一想,这说明孩子们对蝌蚪的兴趣很高,很喜欢它们。于是我做了一个“嘘”的手势,以静制动,很难过的说:“小蝌蚪好像很害怕了,你们都在前面拥挤,大声说话,吓到它们了,这时有的小朋友回到了座位,我提出要求:“让孩子们都回到座位上,不要吓到小蝌蚪,老师保证轮流让每个小朋友都能看清它们,这个方法还真挺管用,每个孩子都安静的回到座位,这是我提出了要求:“让孩子们仔细观察,小蝌蚪长什么样子?孩子们看的很认真,回答问题的时候,孩子们都很积极踊跃的回答,并且回答的都很棒。)

  (4)用棉签画小蝌蚪

  师:小蝌蚪生活在哪里?

  幼:水里面。

  师:好,小朋友请看这里,这是一个池塘,里面有几条小蝌蚪,看看还有什么?

  (出示一幅老师画好的池塘背景图)

  幼:有荷叶、有荷花、有小蝌蚪。

  师:小蝌蚪喜欢群体生活,但是池塘里面只有几只小蝌蚪,我们一起把它们的其他同伴画出来,好不好?

  幼:好好

  师:但是今天我们不用笔,而是用它来画(出示棉签),你们看这是什么?

  幼:棉签

  师:平时在什么情况下会用到棉签?

  幼:打针前用、掏耳朵用等等。

  师:不错,我们都会在打针前用棉签消毒皮肤,还有如果小朋友用棉签掏耳朵可要小心,必须爸爸妈妈在的情况下才可以用,否则自己掏耳朵会有危险的。

  但是今天李老师要用棉签来画小蝌蚪,怎么用棉签画画呢?首先,棉签你们看是没有颜色的,我们把棉签蘸一下黑色颜料,看,棉签变成黑色的了,在池塘里画出小蝌蚪圆圆大大的黑脑袋,之后在后面画出一条细细弯弯曲曲的长尾巴,看,小蝌蚪游出来了,有的向右游、有的向左游、有的向下游、有的向上游,什么方向游的小蝌蚪都有。谁想到前面来试一试?

  幼:王浠滨,冯泳琪

  (当我在前面讲解怎样用棉签画小蝌蚪时,冯泳琪小朋友因为好奇,不自觉的走到前面来了,于是我说:“谁想到前面来试一试?”就让王浠滨,冯泳琪来前面画一画。两个小朋友特别爱画,画完一个还想画。)

  师:如果小朋友不小心把手弄上了颜色,可以用篮子里面的手纸擦擦手,然后再放进篮子里面。如果小手很干净,就不用手纸擦了。还有如果画完一个蝌蚪后,棉签没了颜色,再到调色盘中蘸蘸颜料继续画小蝌蚪,小朋友要注意不要把棉签碰到自己的身上和其他小朋友的身上,画完后把棉签一定要放进调色盘中,不能乱扔。好了,孩子们我们一起试一试吧。

  师:每位小朋友发纸、调色盘、篮子。

  (在上美术课前,一定要在课上把要求提好,在课前要预想很多问题可能发生,比如有的会用棉签掏耳朵,所以要告诉棉签不能随便使用会有危险的、在孩子用棉签画画时,就会用完随意扔到地上,所以要提出要求,不要随意乱丢乱放,要放回到调色盘中、幼儿可能在用棉签画画时,不小心蹭到手上和脸上,或衣物等其它地方,这时就需要用到手纸,不要随意乱摸。要在行为和卫生习惯提出要求,养成好习惯。孩子们画的兴趣很浓,课堂纪律特别好,都在认真地用棉签画画,体验用不同的绘画工具带来的绘画乐趣,每个孩子画的都特别好。)

  活动展示:

  把孩子们作品都展示在黑板上。

  (让孩子们讲述自己画的小蝌蚪,由于年龄小,小班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不是很好,只有王浠滨说的较完整:“这是蝌蚪爸爸、妈妈和孩子们,它们一起出去寻找其它的小蝌蚪了。”最后,我让孩子们彼此看一看其它小朋友画的小蝌蚪是什么样子的,互相欣赏。)

  师:好了,孩子们,我们一起和小蝌蚪去找妈妈好不好?

  幼:好,好。

  师:唱歌曲《小蝌蚪找妈妈》

  (给每个孩子发一个小蝌蚪的头饰,戴在头上,老师戴青蛙妈妈的头饰,把老师围在中间,一起唱跳《小蝌蚪找妈妈》的歌曲。由于教师空间比较狭窄,跳的比较拥挤,但是孩子们唱的跳的还是特别开心。)

  教学反思

  1.教师自我评价:

  ① 优点:在上好一节课时,我们一定要做好活动准备,包括了物质准备,我做了40个小蝌蚪的头饰,让每个孩子都能体验模仿蝌蚪的乐趣、画好了40幅彩色的池塘背景图,让每个孩子在视觉上体验美的乐趣,受到美的熏陶。同时要做好经验准备,课前我问孩子们,看过《小蝌蚪找妈妈》的动画片和故事吗?没想到有的幼儿从来没有看过、也没听过这个故事,虽然是少数的孩子,但是在课前需要孩子们都能了解这个故事的大概内容,于是我在网上找到了这个动画片,还是我小时候看的上海制片厂的水墨画的动画片,没想到每个孩子都聚精会神非常认真地观看,并且要求再看一遍,连我都和他们一起重温了我的童年了。现在的孩子只看《喜洋洋和灰太狼》之类新的动画片。我问孩子们见过小蝌蚪吗?大部分的孩子只是从动画片、图画书上见到过,所以我决定在上课时要给孩子们拿几只活的小蝌蚪,他们一定很感兴趣、很开心。感觉孩子接触活的动物太少了,接触大自然的也太少了。我让家长回家带孩子了解小蝌蚪进化青蛙的过程,有条件的话,家里养几只小蝌蚪,让孩子亲身观察,没有的话可以看图书和上网了解,虽然这个知识点不是活动目标的内容,但是通过这个活动,可以加强家园联系达到共同教育孩子的目的,也可以引导家长在家如何教育孩子,都教育什么。老师也要有经验准备,做好预设问题,熟记教案,把每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都要预想到,做好相应的准备和方案。孩子们上课积极性很高,兴趣很浓厚,尤其是让两个孩子到前面做示范,画蝌蚪,两个孩子都不想回去了,孩子没有用过棉签画画,所以很好奇,兴趣很高。美术活动,一定要把要求提明确,画画要求,卫生要求,把可能发生的问题都要想到,对幼儿要提出要求。

  ② 缺点:在课前预设问题时,没有想到再拿出活的蝌蚪时,孩子们那么的兴奋,课前准备时,我知道很多孩子都没见过活的小蝌蚪,他们也很希望能见到,于是我找来了活的生物,这样更能提起他们的兴趣,观察的更仔细,当时孩子们都很兴奋,以至于课堂都有些混乱了,有的孩子还下坐看,其余孩子都跟着效仿,以至于都到前面来拥挤了,当时有些慌张,这是我没有预想到的,老师提的要求孩子们也听不进去了,但是回头一想,这说明孩子们对蝌蚪的兴趣很高,很喜欢它们。于是我做了一个“嘘”的手势,以静制动,很难过的说:“小蝌蚪好像很害怕了,你们都在前面拥挤,大声说话,吓到它们了,这时有的小朋友回到了座位,我提出要求:“让孩子们都回到座位上,不要吓到小蝌蚪,老师保证轮流让每个小朋友都能看清它们,这个方法还真挺管用,每个孩子都安静的回到座位,这是我提出了要求:“让孩子们仔细观察,小蝌蚪长什么样子?孩子们看的很认真,回答问题的时候,孩子们都很积极踊跃的回答,并且回答的都很棒。由于班级面积比较小,加上课的尾声比较急,最后的歌表演有些仓促了。

  2.总的来说这节课上的挺满意,预设的活动目标都完成了。就是课后怕时间紧张,歌表演《小蝌蚪找妈妈》唱的太仓促了。

  3.课上有出乎意料的事发生,在课前预设问题时,没有想到在拿出活的蝌蚪时,孩子们那么的兴奋,课前准备时,我知道很多孩子都没见过活的小蝌蚪,他们也很希望能见到,于是我找来了活的生物,这样更能提起他们的兴趣,观察的更仔细,当时孩子们都很兴奋,以至于课堂都有些混乱了,有的孩子还下坐看,其余孩子都跟着效仿,以至于都到前面来拥挤了,当时有些慌张,这是我没有预想到的,老师提的要求孩子们也听不进去了,但是回头一想,这说明孩子们对蝌蚪的兴趣很高,很喜欢它们。于是我做了一个“嘘”的手势,以静制动,很难过的说:“小蝌蚪好像很害怕了,你们都在前面拥挤,大声说话,吓到它们了,这时有的小朋友回到了座位,我提出要求:“让孩子们都回到座位上,不要吓到小蝌蚪,老师保证轮流让每个小朋友都能看清它们,这个方法还真挺管用,每个孩子都安静的回到座位上了。

  4.如果再重新上一次这节课,我会让孩子们尝试用手指画蝌蚪,体验不同的乐趣。

12、小班健康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春天来了,池塘里游涞游去的小蝌蚪成了幼儿的最爱,他们关注着小蝌蚪的变化,伴随着小蝌蚪的变化我给孩子们讲述了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故事中小蝌蚪们一会儿游到东一会儿游到西的动态变化使我想到,在体育活动《小蝌蚪找妈妈》中有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走的教学目标,原来的活动方法是先念一段儿歌然后向指定方向跑,教学中幼儿常出现机械应付的现象,易失去活动的耐心和兴趣,我想如果我能用这个故事情节贯穿活动的始终,把故事作为一种隐蔽性的环境,掩盖教学目标,那么将会增加活动的乐趣,调动幼儿的活动的兴趣,使孩子们积极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这样既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又满足了一定的活动量。

  教学目标:

  1、教幼儿练习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跑,锻炼幼儿腿部肌肉力量。

  2、培养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3、愿意参与体育游戏,体验在游戏中奔跑、追逐的乐趣。

  4、培养竞争意识,体验游戏带来的挑战与快乐。

  5、促进幼儿手脚和全身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教学准备:

  1、知识准备:熟悉《小蝌蚪找妈妈》,教师和幼儿扮小蝌蚪。

  2、配班老师在场不同方位扮演(鸭、鱼、龟、鹅、青蛙)妈妈。

  3、幼儿胸饰(可正反翻转)一面为小蝌蚪,一面为小青蛙。

  4、音乐带。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教师和幼儿在场地中间蹲下作睡觉状)

  (音乐声中)春天来了,暖和的春风轻轻地吹着,阳光照着池塘里的水,青蛙妈妈生的卵慢慢活动起来,变成了大脑袋,长尾巴的小蝌蚪,小蝌蚪们在水中游来游去,十分快活。

  教师和小朋友在描述中慢慢苏醒,随音乐在水中自由自在游来游去,活动身体。

  [评:教师以角色身份带领着幼儿不受限制的自由活动,做游戏前的准备活动]

  二、展开部分

  1、老师:听,什么声音?咦,小伙伴们,我们的妈妈在哪儿呢?让我们一起去问鸭妈妈吧!

  2、小蝌蚪们游到鸭妈妈那儿

  小蝌蚪问:鸭妈妈,您好!您看见我们的妈妈了吗?她在哪里?

  鸭妈妈答:看见过,你们的妈妈有两只大眼睛,嘴巴又宽又大。好孩子,去问鱼妈妈吧!

  3、小蝌蚪们游到鱼妈妈那儿

  小蝌蚪问:鱼妈妈,您好!您看见我们的妈妈了吗?她在哪里?

  鱼妈妈答:看见过,你们的妈妈有四条腿。好孩子,你们到前面去问一下乌龟妈妈吧!

  小蝌蚪:谢谢您,鱼妈妈,再见!

  4、小蝌蚪们游到乌龟妈妈那儿

  小蝌蚪问:乌龟妈妈,您好!您看见我们的妈妈了吗?她在哪里?

  乌龟妈妈答:看见过,你们的妈妈肚皮是白的。好孩子,你们到前面去问一下鹅妈妈吧!

  小蝌蚪:谢谢您,乌龟妈妈,再见!

  5、小蝌蚪们游到鹅妈妈那儿

  小蝌蚪问:鹅妈妈,您好!您看见我们的妈妈了吗?她在哪里?

  鹅妈妈答:看见过,你们的妈妈穿着绿衣裳,唱起歌来“呱、呱、呱”,走起路来一蹦一跳,好孩子,你们快去找她吧!

  6、小蝌蚪继续游,青蛙妈妈来了。 !出自:屈老.师!小蝌蚪:啊!我们找到妈妈啦!

  [评:小蝌蚪们高兴地跟着妈妈游来游去,间或停下进行有礼貌的对话,有利于活动节奏的控制]

  三、结束部分(小蝌蚪们翻出小青蛙胸饰)

  1、(音乐歌曲小青蛙)小青蛙们高兴地围着妈妈跳舞,做各种亲热的动作,跟着妈妈一边呱呱叫,跟着妈妈一边学蛙跳。

  [评:这里表现小蝌蚪爱妈妈的情感同时又加大了幼儿腿步肌肉的活动强度]

  2、青蛙妈妈:孩子们,田里的害虫可多了,练好本领跟妈妈一起去捉害虫吧!

  3、青蛙们捉到害虫后,高兴地和妈妈一起听着音乐自由舞蹈。

  [评:这里的自由舞蹈即为一种放松运动]

  教学反思:

  小班幼儿的模仿性强,喜欢别人做什么自己也跟着做什么,适合开展集体性的游戏,根据幼儿的这个特点教师也和幼儿一起扮演着同样的角色,以角色的身份带领幼儿活动,以角色的情绪影响着幼儿情绪,使幼儿自然而然的跟着活动,活动的情节性既主动的迎合幼儿又不失教学目标,活动中有一定的运动量,强度适合小班,整个活动中幼儿一直保持着良好的情绪参与游戏,游戏中的音乐使得孩子们更加投入,也使游戏增添了一份吸引力。游戏中的对话既锻炼了幼儿的语言又培养了幼儿自觉使用礼貌语言的良好习惯。

13、中班美术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根据《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内容,按故事情节,并参照有关的绘画资料,合作画三、四张连环画。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学会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作业。培养幼儿的集体观念。

  4、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5、鼓励幼儿乐于参与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熟悉故事情节。

  2、教师的范画。

  3、幼儿在课外练习画过鱼、鸭子、鹅、乌龟等,有一定的基础。

  活动过程:

  1、请幼儿复述故事中的对话,帮助幼儿分析出故事中的主要情节。

  2、请幼儿讨论一下,这个故事可分成几个画面?每个画面应该有什么角色?

  3、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范画。

  4、理解词:连环画。(我把这些画按次序装订起来,就成了一本书,这种以图画为主的书叫连环画。)

  5、提出要求:

  我们每一组小朋友一起来完成一本连环画。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自己画哪一幅,要求每人都不一样。并请个别幼儿说说:你选的是哪一幅?这幅画需要画哪些东西?

  6、幼儿作业。

  幼儿根据自己的选择画画,教师巡回指导,特别指出鸭子和鹅的区别。

  7、讲评。

  请画同一幅画的幼儿把画放在一起,选出画得较好的装订册,加上封面成小型连环画,放在图书角上。

  教学反思: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小班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发展还不成熟,教师在今后设计的活动中,可以从平面开始逐步过渡到立体,随着孩子手部动作的不断协调发展来增加操作材料的难度。

14、中班语言活动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反思

  教学目标:

  1、喜欢听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2、知道青蛙妈妈的样子。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看过小蝌蚪;

  (材料准备)图片、故事录音。

  教学重难点:

  了解青蛙的主要外形特征。

  教学过程:

  一.宝宝和妈妈

  1、提问:在家里人当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小结:是妈妈生下了我们,而且最照顾我们、宝贝我们的也是妈妈。

  提问:你们和妈妈长得像吗,什么地方长得最像?

  2、师:我们都快乐地和妈妈生活在一起,可是小蝌蚪却从来没见过自己的妈妈,不知道妈妈长什么样子。这一天,他们决定去找妈妈。

  二、蝌蚪找妈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讲述故事)

  1、插问:小蝌蚪长得什么样子?

  小蝌蚪遇到了谁?是怎么问的? 青蛙妈妈到底长的怎么样?

  重难点:了解青蛙的主要外形特征。

  2、玩表演游戏 幼儿扮演小蝌蚪,教师依次扮演其他角色,玩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

  表演中鼓励幼儿发问:妈妈在哪里?你是我们的妈妈吗?

  三、活动延伸:

  区角活动中,鼓励幼儿进行故事表演。

  教学反思:

  《小蝌蚪找妈妈》这节活动课,生动有趣,以对话为主,是培养幼儿语言发展的好材料。反思自己设计的这节活动课,虽然有成功的一面,但是也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

  我觉得这节课的设计整体来说是自然、流畅、轻松活泼的,教学内容符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方式,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具是孩子们兴致盎然。首先从老师问孩子们,回家没看见自己的妈妈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导入,让幼儿知道孩子和妈妈的关系,之后出示《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这不仅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也让幼儿有了一个丰富的想象空间。从活动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对老师的操作活动有着很浓厚的兴趣,通过自己的表达,孩子们对小蝌蚪的各种动态有了一定的理解,老师先让孩子了解小蝌蚪的特征,再让幼儿讨论小蝌蚪游动的反向,是怎样改变小蝌蚪游动的方向的,突出了本节活动课的重点。将语言发展,数的感知,探索巧妙的融合在一起。

15、幼儿园大班美术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反思

  设计思路:

  幼儿园美术教案《小蝌蚪找妈妈》含反思

  小朋友都喜欢听故事,尤其是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了幼儿。在故事中,通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曲折经历,使幼儿了解到青蛙的生长变化过程,用绘画的形 式表现出来,了解连环画的形式,会区分故事中不同的情节内容,知道其先后顺序,制作成连环画,并且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相互合作的能力。

  活动目标:

  1、进一步熟悉和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内容,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

  2、会区分故事中不同的情节内容,知道其先后顺序,并能通过绘画表现出来,制作成连环画。

  3、与同伴协商,在分工与合作的基础上共同完成任务。

  4、能理解底色,会注意底色和纹样之间的冷暖对比。

  5、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白纸裁成32k,数量7倍于幼儿人数。

  2、事先熟悉《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内容。

  3、水彩笔、连环画、动物图片、订书机。

  活动过程:

  一、回忆故事《小蝌蚪找妈妈》的主要情节。

  1、播放录音,再次欣赏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2、提问:小蝌蚪刚生下来是什么样子?

  小蝌蚪把哪些动物当成自己的妈妈了?

  小蝌蚪去找妈妈,先碰到了谁?后来又碰到了谁?最后它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吗?

  小结:小蝌蚪遇到了鸭妈妈,鱼妈妈,乌龟妈妈,鹅妈妈,在大家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

  二、讨论:怎样制作连环画?

  1、师:小朋友知道什么是连环画吗?(连环画就是由一张张连续的画面,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按次序装订起来,就成了一本连环画。)

  2、怎样来做连环画呢?

  ①.画故事。每张纸画一个故事情节,有几个情节就画几张纸。

  ②.把画好的故事内容按照先后顺序排列并写上页码。

  ③.装饰封面。利用故事的名字《小蝌蚪找妈妈》,画在封面上,让别人一看就知道这本连环画告诉我们的是什么故事。

  ④.装订。

  三、请幼儿欣赏图画书,边思考边讨论绘画方法。

  教师:这么长的故事我们可以怎么画?(小组合作)小组合作时怎么分工?一共要画几张?有哪几张?

  四、播放故事,幼儿绘画,制作连环画,老师巡回指导,给予及时的帮助。

  教师注意提醒幼儿根据情节的发展表现完整的画面。

  难点:与同伴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五、幼儿之间互相欣赏、交流。

  教学反思:

  在上好一节课时,我们一定要做好活动准备,包括了物质准备,我做了40个小蝌蚪的头饰,让每个孩子都能体验模仿蝌蚪的乐趣、画好了40幅彩色的池塘背景图,让每个孩子在视觉上体验美的乐趣,受到美的熏陶。同时要做好经验准备,课前我问孩子们,看过《小蝌蚪找妈妈》的动画片和故事吗?没想到有的幼儿从来没有看过、也没听过这个故事,虽然是少数的孩子,但是在课前需要孩子们都能了解这个故事的大概内容,于是我在网上找到了这个动画片,还是我小时候看的上海制片厂的水墨画的动画片,没想到每个孩子都聚精会神非常认真地观看,并且要求再看一遍,连我都和他们一起重温了我的童年了。现在的孩子只看《喜洋洋和灰太狼》之类新的动画片。我问孩子们见过小蝌蚪吗?大部分的孩子只是从动画片、图画书上见到过,所以我决定在上课时要给孩子们拿几只活的小蝌蚪,他们一定很感兴趣、很开心。感觉孩子接触活的动物太少了,接触大自然的也太少了。我让家长回家带孩子了解小蝌蚪进化青蛙的过程,有条件的话,家里养几只小蝌蚪,让孩子亲身观察,没有的话可以看图书和上网了解,虽然这个知识点不是活动目标的内容,但是通过这个活动,可以加强家园联系达到共同教育孩子的目的,也可以引导家长在家如何教育孩子,都教育什么。老师也要有经验准备,做好预设问题,熟记教案,把每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都要预想到,做好相应的准备和方案。孩子们上课积极性很高,兴趣很浓厚,尤其是让两个孩子到前面做示范,画蝌蚪,两个孩子都不想回去了,孩子没有用过棉签画画,所以很好奇,兴趣很高。美术活动,一定要把要求提明确,画画要求,卫生要求,把可能发生的问题都要想到,对幼儿要提出要求。

  小百科:蝌蚪(英文:tadpole ) 古时写作"科斗",是蛙、蟾蜍的幼体,又称蛤蟆蛋蛋。刚孵化出来的'蝌蚪,身体呈纺锤形,无四肢、口和内鳃,生有侧扁的长尾,头部两侧生有分枝的外鳃,吸附在水草上,靠体内残存的卵黄供给营养。

  幼儿园美术教案《小蝌蚪找妈妈》含反思2

  活动目标:

  1、请幼儿把故事中的一个情节画成一幅画,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让幼儿注意画面安排,注意远近、大小关系。

  3、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4、感受色彩对比。

  活动准备:

  1、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教师对故事内容要很熟悉,语言要生动、形象,特别是讲到动物的形状、色彩、动态时,更要仔细具体)

  2、每个一盒蜡笔、油画棒、彩色铅笔和一张纸。

  活动过程:

  1、启发谈话:小朋友,今天我们要画“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图画,怎样画呢?不是看着老师的画再画,而是听了老师讲的故事以后再画。小朋友,你们会画吗?认真听老师讲故事的小朋友,就一定会画。现在听老师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小池塘边,长着许多水草,在草丛里,青蛙妈妈生了许多小宝宝。小宝宝长大了,变成了大脑袋、尖尾巴的小蝌蚪。许多小蝌蚪你追我赶地游呀游呀。小蝌蚪要回家了,可是妈妈呢?妈妈不见了,快快找,小蝌蚪找妈妈,游到西,游到东,游到荷花旁边,看见一条金鱼,眼睛圆又大,忙叫:“妈妈!妈妈!”金鱼说:“你们认错了,我是金鱼,白肚皮的才是你们的妈妈。”小蝌蚪问问这个,这个说“不是”,问问那个,那个也说“不是”。“呱呱呱”,青蛙妈妈游过来了,说:“孩子,好孩子!我是你们的妈妈呀。”小蝌蚪看看青蛙:大眼睛,白肚皮,四条腿,样子怎么跟我们一点儿也不像呢?青蛙妈妈说:“好孩子,你们还小呢,等你们长大了,就像妈妈了。”小蝌蚪终于找到妈妈了。

  小朋友,故事讲完了,请小朋友把故事里的事画给老师和其他小朋友看好吗?不要忘记故事里讲到的地方,是哪里?(在池塘里)那里有什么呀?(有水草、荷叶、荷花,还有各种小鱼……)更不要忘记小蝌蚪是去干什么呀?(找妈妈)……

  2、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安排好画面,注意远近、大小关系。

  3、讲评:结束后,将幼儿的图画张贴起来,让幼儿观看和相互学习。

  活动反思: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传统课文,因其内容生动、有趣而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在课堂中我力求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学生上课被动和机械训练的弊端。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寻人启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对某件事所表现出来的喜爱的情绪。课堂中,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有无,直接影响着课的质量。上课伊始,老师神秘地告诉学生,刚才在校门口看到了一张寻人启事,想看看吗?在同学们诧异声中,教师用幻灯打出

16、小班科学活动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反思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四个基本生长过程和外形特征;

  2、启发幼儿对小动物的探索欲望和兴趣;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操作能力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1、盛有小蝌蚪的鱼缸

  2、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3、PPT

  三)活动过程:

  一、老师带领幼儿观察小蝌蚪引入活动主题

  1、老师讲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提醒幼儿边听故事边观察"小蝌蚪长得是什么样子的,象什么?"

  2、引导幼儿观察鱼缸中的小蝌蚪,讨论并讲述"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大大的头、有眼睛、没腿、象鱼等)。

  二、逐步出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它的四个不同的过程,并在活动中适当穿插各种提问。

  参考资料:

  1、卵子:一个青蛙妈妈在春天时会在池塘或小河里产下许多的卵子。每个卵子都是圆圆的,软软的,许多许多连在一起,在水中慢慢地蠕动着。

  2、刚出生的小蝌蚪:过2--3天以后,小蝌蚪便从卵子里钻出来,大大的头,长长的尾巴,特别象鱼,并用头上的鳃从水中吸进空气,开始生活。

  3、长大的小蝌蚪:大约需要50天的时间。慢慢地先长出两条后腿,再长出两条前腿,变成了小青蛙的样子,嘴巴变大了,头上的鳃没有了,但尾巴还没有脱落。

  4、小青蛙:70多天以后,它的尾巴完全脱落。这时,它可以在水中生活,也可以到陆地上去生活,自己找食物,变成了一个能干的小青蛙。

  三、师生共同小结,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小蝌蚪生长变化过程的认识和理解。

  1、小结:以上是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四个基本过程,从卵子到变成小青蛙大约需要70多天,可也有些小蝌蚪要花将近3年的时间才能变成它爸爸和妈妈的样子,世界上还有些小蝌蚪它不是在水里进行变化的,而是在它爸爸的嘴巴里进行变化,直到长成小青蛙才跳出来。

  2、提问:

  (1)为什么把小青蛙叫两栖动物?(可以生活在水里,也可以生活在陆地上)

  (2)青蛙吃什么呢?(昆虫、蚯蚓、蜘蛛、蜗牛……)老师提示:青蛙不停地脱皮,旧皮对它们来说也是最好的食物。

  (3)为什么要爱护小青蛙?(它是捉害虫的能手,庄稼的好朋友,对我们人类来说是有益的,所以要爱护它、保护它)

  附件(儿歌):小蝌蚪找妈妈

  1、一个卵子圆又圆,动一动,动一动,真好玩;(动作缓慢)

  2、一只蝌蚪一条尾游来游去找妈妈;(动作轻快)

  3、两条后腿长出来,妈妈妈妈在哪里?(欢快)

  4、四条腿呀长出来,妈妈妈妈在这里。妈妈……扑向妈妈的怀抱(老师头演青蛙妈妈去迎接"小蝌蚪")。

  教学反思:

  1、在备课过程中,我考虑到以讲故事形式进行引入,略显单一,于是采用PPT的形式,将故事以动画形式播放给幼儿观看,并加以将讲述,这样让幼儿很直观地观察小蝌蚪的各种动态,以及青蛙的模样,青蛙与其它动物的相同与不同;

  2、在活动过程中,在保证幼儿有自由发展空间的基础上,我引导幼儿先进行观察,让幼儿发表自己的想法,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再进行绘画基本操作的示范;

  3、在幼儿自己操作的过程中,我加以指导一些常规教育,以此来巩固幼儿的良好习惯;

  4、不足之处在于:从最后的作品上看,在给幼儿进行绘画操作示范的同时,限制了孩子的思维, 不少孩子画的小蝌蚪尾巴都在相同方向,所以,如果重新上这堂课的话,我会在这方便多加以引导,让幼儿更具想象力。

17、小班艺术活动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反思

  活动名称:《小蝌蚪找妈妈》

  活动形式:棉签绘画准备材料:绿色青蛙头形状材料、底纸一张、墨汁、棉签、折叠形纸活动步骤:

  1、讲述《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并帮助幼儿了解青蛙和蝌蚪的外形特征。

  2、将折叠形纸的一端粘贴在绿色青蛙头形状的纸上,一端粘贴在底纸上,使青蛙的头具有立体感。

  3、用棉签蘸墨汁添画小青蛙和小蝌蚪,完成画面内容。

  4、幼儿看图复述故事内容,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延伸部分:

  1、青蛙头形纸可变化成不同的形体,如:狮子、小熊、小猪、娃娃的脸等。

  活动目标

  1、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2、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教学反思

  1.教师自我评价:

  ① 优点:在上好一节课时,我们一定要做好活动准备,包括了物质准备,我做了40个小蝌蚪的头饰,让每个孩子都能体验模仿蝌蚪的乐趣、画好了40幅彩色的池塘背景图,让每个孩子在视觉上体验美的乐趣,受到美的熏陶。同时要做好经验准备,课前我问孩子们,看过《小蝌蚪找妈妈》的动画片和故事吗?没想到有的幼儿从来没有看过、也没听过这个故事,虽然是少数的孩子,但是在课前需要孩子们都能了解这个故事的大概内容,于是我在网上找到了这个动画片,还是我小时候看的上海制片厂的水墨画的动画片,没想到每个孩子都聚精会神非常认真地观看,并且要求再看一遍,连我都和他们一起重温了我的童年了。现在的孩子只看《喜洋洋和灰太狼》之类新的动画片。我问孩子们见过小蝌蚪吗?大部分的孩子只是从动画片、图画书上见到过,所以我决定在上课时要给孩子们拿几只活的小蝌蚪,他们一定很感兴趣、很开心。感觉孩子接触活的动物太少了,接触大自然的也太少了。我让家长回家带孩子了解小蝌蚪进化青蛙的过程,有条件的话,家里养几只小蝌蚪,让孩子亲身观察,没有的话可以看图书和上网了解,虽然这个知识点不是活动目标的内容,但是通过这个活动,可以加强家园联系达到共同教育孩子的目的,也可以引导家长在家如何教育孩子,都教育什么。老师也要有经验准备,做好预设问题,熟记教案,把每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都要预想到,做好相应的准备和方案。孩子们上课积极性很高,兴趣很浓厚,尤其是让两个孩子到前面做示范,画蝌蚪,两个孩子都不想回去了,孩子没有用过棉签画画,所以很好奇,兴趣很高。美术活动,一定要把要求提明确,画画要求,卫生要求,把可能发生的问题都要想到,对幼儿要提出要求。

  ② 缺点:在课前预设问题时,没有想到再拿出活的蝌蚪时,孩子们那么的兴奋,课前准备时,我知道很多孩子都没见过活的小蝌蚪,他们也很希望能见到,于是我找来了活的生物,这样更能提起他们的兴趣,观察的更仔细,当时孩子们都很兴奋,以至于课堂都有些混乱了,有的孩子还下坐看,其余孩子都跟着效仿,以至于都到前面来拥挤了,当时有些慌张,这是我没有预想到的,老师提的要求孩子们也听不进去了,但是回头一想,这说明孩子们对蝌蚪的兴趣很高,很喜欢它们。于是我做了一个“嘘”的手势,以静制动,很难过的说:“小蝌蚪好像很害怕了,你们都在前面拥挤,大声说话,吓到它们了,这时有的小朋友回到了座位,我提出要求:“让孩子们都回到座位上,不要吓到小蝌蚪,老师保证轮流让每个小朋友都能看清它们,这个方法还真挺管用,每个孩子都安静的回到座位,这是我提出了要求:“让孩子们仔细观察,小蝌蚪长什么样子?孩子们看的很认真,回答问题的时候,孩子们都很积极踊跃的回答,并且回答的都很棒。由于班级面积比较小,加上课的尾声比较急,最后的歌表演有些仓促了。

  2.总的来说这节课上的挺满意,预设的活动目标都完成了。就是课后怕时间紧张,歌表演《小蝌蚪找妈妈》唱的太仓促了。

  3.课上有出乎意料的事发生,在课前预设问题时,没有想到在拿出活的蝌蚪时,孩子们那么的兴奋,课前准备时,我知道很多孩子都没见过活的小蝌蚪,他们也很希望能见到,于是我找来了活的生物,这样更能提起他们的兴趣,观察的更仔细,当时孩子们都很兴奋,以至于课堂都有些混乱了,有的孩子还下坐看,其余孩子都跟着效仿,以至于都到前面来拥挤了,当时有些慌张,这是我没有预想到的,老师提的要求孩子们也听不进去了,但是回头一想,这说明孩子们对蝌蚪的兴趣很高,很喜欢它们。于是我做了一个“嘘”的手势,以静制动,很难过的说:“小蝌蚪好像很害怕了,你们都在前面拥挤,大声说话,吓到它们了,这时有的小朋友回到了座位,我提出要求:“让孩子们都回到座位上,不要吓到小蝌蚪,老师保证轮流让每个小朋友都能看清它们,这个方法还真挺管用,每个孩子都安静的回到座位上了。

  4.如果再重新上一次这节课,我会让孩子们尝试用手指画蝌蚪,体验不同的乐趣。

18、小班语言活动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理解,熟悉故事内容,并能看图复述故事。

  2、感受妈妈们的热情和关怀。

  3、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1、头饰:青蛙 小蝌蚪 鸭 鱼 乌龟的头饰

  2、池塘(提供绿色彩带)

  3、幼儿操作用图片2幅

  4、教学软件一片、幻灯片、故事录音磁带

  活动过程:

  一、 引导语:小朋友们都见过小蝌蚪吧,现在小蝌蚪长大了,它们要去寻找自己的妈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蝌蚪是如何找到自己的妈妈的。

  二、 教师展示幻灯图,引导幼儿谈谈小蝌蚪遇到谁?他们会说些什么?

  三、 提供材料,让幼儿看图编故事

  1、按照图书顺序编故事

  2、按照幻灯片顺序编故事对话

  3、提供图片,让幼儿在操作板上进行排图讲述

  四、 集中幼儿,请1"2名幼儿介绍自己编的故事。

  五、 组织幼儿看VCD,与一起倾听故事。

  六、 听完故事后教师提问教师设

  1、蝌蚪为了找妈妈,向谁去打听?

  2、小蝌蚪看到鸭妈妈,是怎么询问?故事中的小蝌蚪和妈妈们的对话时都使用了哪些礼貌用语?这有什么好处?

  3、动物妈妈们的外型特征有哪些不同?

  4、鸭妈妈是怎么描述青蛙的样子的?她说的完整吗?

  5、最后小蝌蚪在哪儿找到了妈妈?你能说说它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有什么本领?

  七、集体边看VCD边学习复述故事,重点让幼儿掌握故事中人物的对话,幼儿复述时要启发幼儿通过不同语调速度音色和节奏来表现妈妈们的不同形象。(如乌龟妈妈比较憨厚;大白鹅速度较快,嗓门大,表现出热情)

  八、小蝌蚪找不到妈妈心情是怎么样的?你如果找不到妈妈会怎么做?

  九、小蝌蚪怎么找妈妈的,我们知道了,在找妈妈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小蝌蚪是怎么长成青蛙的呢?小蝌蚪是怎么长成青蛙的呢?——组织幼儿看教学课件。

  十、分组活动

  1、边听故事录音磁带边表演故事

  2、看图讲故事

  3、看VCD讲故事

  活动反思: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幼儿的语言学习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

19、大班美工活动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合理布局画面,独立制作图书。

  2、使幼儿体验分享阅读的快乐

  3、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保持桌面干净。

  4、学习客观的评价自己或别人的作品,从而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

  活动准备1.活动前幼儿观看过图书了解图书的基本结构2、幼儿自己画好的《小蝌蚪找妈妈》故事背景、各种动物妈妈的半成品图书,人手一本,与故事内容相应的文字幼儿人手一套,教师示范本一本3.水彩笔、剪刀、胶棒人手一份活动过程一、出示范本提问式导入主题师:这是小朋友们平时画的画,这里面都画了哪些动物?哪个故事里的有这些动物?老师把它订成一本想做成图书,可是这些画上还缺少什么?我们该怎么做才能做成一本完整的图书呢?

  二、教师示范讲解图书的制作的要点及具体要求1、把与故事内容相关的文字沿虚线剪下粘贴在每页的合适位置,2、在每一页图书的画面适当的位置添画上小蝌蚪,使小蝌蚪与各种动物妈妈能相呼应。

  三、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教师巡回指导,根据不同能力幼儿的作画情况及时给予指点和鼓励。

  四、分享作品1.鼓励幼儿与同伴互相欣赏图书、与爸爸妈妈一起阅读图书。

  五、活动延伸继续饲养小蝌蚪并记录小蝌蚪的成长过程。

  活动反思:

  这个《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了幼儿。在故事中,通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曲折经历,使幼儿了解到青蛙的生长变化过程,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了解连环画的形式,会区分故事中不同的情节内容,知道其先后顺序,制作成连环画,并且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相互合作的能力。

20、大班表演游戏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反思

  一、活动目标:

  1.具有初步的合作意识,在实践中尝试解决合作中遇到的问题,积累合作经验。

  2.能积极、大方地参与游戏,生动形象地表现角色。

  3.体验共同表演,合作游戏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故事中各种动物的头饰,简单的池塘环境布置;熟悉故事,对蝌蚪的生长活动很感兴趣,有比较丰富的经验。

  三、活动过程1. 引起回忆,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师:这段时间我们一直在排练一个节目,节目的名字叫什么?里面有哪些小动物?

  2.回忆上次游戏出现的问题,师幼共同商讨解决。

  (1)昨天排练节目的时候,我们发现,当音乐开始的时候鸭妈妈、鱼妈妈、乌龟妈妈、鹅妈妈们都能马上上来,可后面跟着的宝宝们没有马上出来,是什么原因呢?(不听音乐、注意力不集中)(2)今天排练的时候,宝宝们的动作一定要跟着妈妈。

  3.幼儿选择角色,进行表演。

  (1)我们小朋友都选好了自己的角色,但在表演的时候我们还应该注意什么呢?

  (2)今天我们表演的时候老师还有一个要求,表演结束后我们要选出6个最佳表演奖,每种小动物中选出一个表演得最好的小演员。

  (3)什么样的表演可以评为最佳表演奖?

  4.幼儿体验游戏。

  师:小演员们都准备好了吗?演出就要开始了。请欣赏表演游戏《小蝌蚪找妈妈》

  幼儿进行表演。

  5.评价和小结。

  (1)师:你们觉得今天的表演中,谁可以获得"最佳表演奖"?为什么?(从声音、动作、表情等进行评价)(2)刚才的游戏中遇到了什么困难?该怎么办?

  教学反思

  《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活动课堂很有趣。它主要是对话,是培养儿童语言发展的良好材料。重新思考由我自己设计的该活动类,尽管有成功的一面,但仍然存在许多缺点。

  我认为此类课程的设计自然,流畅,生动。教学内容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认知风格。生动的视觉教具是孩子们的兴趣所在。首先,向老师询问孩子们,当他们回家而不见母亲时,会产生什么样的情绪,让孩子们知道孩子与母亲之间的关系,然后讲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不仅集中了孩子的注意力,而且使孩子拥有丰富的想象力。从活动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对老师的操作活动有浓厚的兴趣。通过自己的表情,孩子们对小燕的各种动态有一定的了解。老师首先让孩子们了解小燕的特点,然后让孩子们讨论小樽游泳的逆转,如何改变小樽游泳的方向,突出本活动课的重点。巧妙地将语言发展,数字感知和探索结合起来。

  Xiaokeke :蝌蚪(英语:t)在古代,写“ Kingdou ”是青蛙和狒狒的幼虫,也被称为糯鸡蛋。刚孵出的柴刀,身体呈纺锤形,没有四肢,嘴巴和内痔。它的尾巴很长,侧面平坦。外蝎在头部的两侧分支。它吸附在水草上,并依靠体内剩余的蛋黄来提供营养。主要是团体。随着蟑螂的成熟, 它们开始退化,逐渐从四肢中生长出来,然后(对于青蛙和)通过凋亡(控制细胞死亡)逐渐退化其尾巴。活动课的重点。

21、小班健康活动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春天来了,池塘里游涞游去的小蝌蚪成了幼儿的最爱,他们关注着小蝌蚪的变化,伴随着小蝌蚪的变化我给孩子们讲述了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故事中小蝌蚪们一会儿游到东一会儿游到西的动态变化使我想到,在体育活动《小蝌蚪找妈妈》中有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走的教学目标,原来的活动方法是先念一段儿歌然后向指定方向跑,教学中幼儿常出现机械应付的现象,易失去活动的耐心和兴趣,我想如果我能用这个故事情节贯穿活动的始终,把故事作为一种隐蔽性的环境,掩盖教学目标,那么将会增加活动的乐趣,调动幼儿的活动的兴趣,使孩子们积极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这样既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又满足了一定的活动量。

  教学目标:

  1、教幼儿练习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跑,锻炼幼儿腿部肌肉力量。

  2、培养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3、愿意参与体育游戏,体验在游戏中奔跑、追逐的乐趣。

  4、培养竞争意识,体验游戏带来的挑战与快乐。

  5、促进幼儿手脚和全身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教学准备:

  1、知识准备:熟悉《小蝌蚪找妈妈》,教师和幼儿扮小蝌蚪。

  2、配班老师在场不同方位扮演(鸭、鱼、龟、鹅、青蛙)妈妈。

  3、幼儿胸饰(可正反翻转)一面为小蝌蚪,一面为小青蛙。

  4、音乐带。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教师和幼儿在场地中间蹲下作睡觉状)

  (音乐声中)春天来了,暖和的春风轻轻地吹着,阳光照着池塘里的水,青蛙妈妈生的卵慢慢活动起来,变成了大脑袋,长尾巴的小蝌蚪,小蝌蚪们在水中游来游去,十分快活。

  教师和小朋友在描述中慢慢苏醒,随音乐在水中自由自在游来游去,活动身体。

  [评:教师以角色身份带领着幼儿不受限制的自由活动,做游戏前的准备活动]

  二、展开部分

  1、老师:听,什么声音?咦,小伙伴们,我们的妈妈在哪儿呢?让我们一起去问鸭妈妈吧!

  2、小蝌蚪们游到鸭妈妈那儿

  小蝌蚪问:鸭妈妈,您好!您看见我们的妈妈了吗?她在哪里?

  鸭妈妈答:看见过,你们的妈妈有两只大眼睛,嘴巴又宽又大。好孩子,去问鱼妈妈吧!

  3、小蝌蚪们游到鱼妈妈那儿

  小蝌蚪问:鱼妈妈,您好!您看见我们的妈妈了吗?她在哪里?

  鱼妈妈答:看见过,你们的妈妈有四条腿。好孩子,你们到前面去问一下乌龟妈妈吧!

  小蝌蚪:谢谢您,鱼妈妈,再见!

  4、小蝌蚪们游到乌龟妈妈那儿

  小蝌蚪问:乌龟妈妈,您好!您看见我们的妈妈了吗?她在哪里?

  乌龟妈妈答:看见过,你们的妈妈肚皮是白的。好孩子,你们到前面去问一下鹅妈妈吧!

  小蝌蚪:谢谢您,乌龟妈妈,再见!

  5、小蝌蚪们游到鹅妈妈那儿

  小蝌蚪问:鹅妈妈,您好!您看见我们的妈妈了吗?她在哪里?

  鹅妈妈答:看见过,你们的妈妈穿着绿衣裳,唱起歌来“呱、呱、呱”,走起路来一蹦一跳,好孩子,你们快去找她吧!

  6、小蝌蚪继续游,青蛙妈妈来了。 小蝌蚪:啊!我们找到妈妈啦!

  [评:小蝌蚪们高兴地跟着妈妈游来游去,间或停下进行有礼貌的对话,有利于活动节奏的控制]

  三、结束部分(小蝌蚪们翻出小青蛙胸饰)

  1、(音乐歌曲小青蛙)小青蛙们高兴地围着妈妈跳舞,做各种亲热的动作,跟着妈妈一边呱呱叫,跟着妈妈一边学蛙跳。

  [评:这里表现小蝌蚪爱妈妈的情感同时又加大了幼儿腿步肌肉的活动强度]

  2、青蛙妈妈:孩子们,田里的害虫可多了,练好本领跟妈妈一起去捉害虫吧!

  3、青蛙们捉到害虫后,高兴地和妈妈一起听着音乐自由舞蹈。

  [评:这里的自由舞蹈即为一种放松运动]

  教学反思:

  小班幼儿的模仿性强,喜欢别人做什么自己也跟着做什么,适合开展集体性的游戏,根据幼儿的这个特点教师也和幼儿一起扮演着同样的角色,以角色的身份带领幼儿活动,以角色的情绪影响着幼儿情绪,使幼儿自然而然的跟着活动,活动的情节性既主动的迎合幼儿又不失教学目标,活动中有一定的运动量,强度适合小班,整个活动中幼儿一直保持着良好的情绪参与游戏,游戏中的音乐使得孩子们更加投入,也使游戏增添了一份吸引力。游戏中的对话既锻炼了幼儿的语言又培养了幼儿自觉使用礼貌语言的良好习惯。

22、大班数学活动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反思

  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游戏,引导幼儿学习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看分合式列算式。

  2、训练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学准备:

  写有5的加减算式卡片若干、背景图一张、活动图片鸭子、鱼、乌龟、大白鹅、青蛙各一张,小蝌蚪六张(大小颜色等各有不同)。

  教学过程:

  1、复习5的组成(出示背景图)以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导入,让幼儿观察有几只小蝌蚪,分别有什么不同的特征,并由此列出5的分合式。

  5

  1 4

  2 3

  3 2

  4 1

  2、帮小蝌蚪找妈妈

  分别遇到鸭子、鱼、乌龟、大白鹅、青蛙,要求小蝌蚪分别根据自己身上的特征(大小及有无蝴蝶结),列出5以内的算式,只有回答正确,才告诉它们该去哪找妈妈。

  鸭子1+4=5 4+1=5

  鱼 5-1=4 5-4=1

  乌龟 2+3=5 3+2=5

  大白鹅 5-2=3 5-3=2

  3、“开火车”游戏

  讲述故事“小蝌蚪找到了妈妈,它们也长大了,变成了小青蛙,和妈妈一同坐上小火车,去农田里捉害虫保护庄稼” 幼儿扮演小蝌蚪,人手一张火车票(5以内算式题卡),算出得数,坐上相应数字的“车厢”,排成4路纵队“开火车”。

  教学反思: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传统的童话故事,因其内容生动、有趣而深受幼儿喜爱。本课程用这个幼儿耳熟能详的故事内容贯穿始终,用故事设置了游戏情景,借助故事中角色的对话来逐步提出问题,让幼儿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程当中来,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23、大班美术活动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根据《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内容,按故事情节,并参照有关的绘画资料,合作画三、四张连环画。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学会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作业。培养幼儿的集体观念。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熟悉故事情节。

  2、教师的范画。

  3、幼儿在课外练习画过鱼、鸭子、鹅、乌龟等,有一定的基础。

  活动过程:

  1、请幼儿复述故事中的对话,帮助幼儿分析出故事中的主要情节。

  2、请幼儿讨论一下,这个故事可分成几个画面?每个画面应该有什么角色?

  3、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范画。

  4、理解词:连环画。(我把这些画按次序装订起来,就成了一本书,这种以图画为主的书叫连环画。)

  5、提出要求:

  我们每一组小朋友一起来完成一本连环画。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自己画哪一幅,要求每人都不一样。并请个别幼儿说说:你选的是哪一幅?这幅画需要画哪些东西?

  6、幼儿作业。

  幼儿根据自己的选择画画,教师巡回指导,特别指出鸭子和鹅的区别。

  7、讲评。

  请画同一幅画的幼儿把画放在一起,选出画得较好的装订册,加上封面成小型连环画,放在图书角上。

  活动反思:

  这个《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了幼儿。在故事中,通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曲折经历,使幼儿了解到青蛙的生长变化过程,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了解连环画的形式,会区分故事中不同的情节内容,知道其先后顺序,制作成连环画,并且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相互合作的能力。

24、幼儿园儿童剧表演:小蝌蚪找妈妈

  幼儿园儿童剧表演:小蝌蚪找妈妈

  一、游戏综述

  音乐童话剧《小蝌蚪找妈妈》于2006年3月率先在中国儿艺假日经典小剧场推出,其感人的故事和结局令无数妈妈和孩子为之动容,每场都有家长与幼儿感动落泪!此剧被誉为“最感人的儿童剧作品”,并成为中国儿艺的重点保留剧目。剧作的可贵之处在于它蕴含着生命的真谛:每个人都要完成自己的生命过程,妈妈也是这样。它让人反复回味,终生不忘。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教师选择了这一故事进行改编,通过表演活动既有效地提高幼儿的表演能力,又让幼儿了解母爱的伟大与崇高。同时,了解小蝌蚪的生长变化过程,还可以培养幼儿热爱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关心小动物、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二、游戏网络

  三、游戏准备

  (一)经验准备

  1.幼儿已经熟悉故事内容,知道故事中的角色。

  2.引导幼儿了解各种动物的特征,并会用简单的动作表现角色的基本形象。

  3.引导幼儿欣赏不同风格的乐曲,尝试进行歌舞表演。

  (二)游戏资源

  1.创设场景,准备道具。

  (1)场景:布置池塘的场景(荷叶、荷花、五根水草)。

  (2)道具:大青蛙、蝌蚪、虾公公、金鱼、螃蟹、乌龟、鲶鱼、小青蛙、蝴蝶、蜜蜂、兔子的头饰、服装等。

  2.选配音乐。

  (1)《春天》:用于幕启,蝴蝶、蜜蜂、兔子依次上场,绕场一周。

  (2)《小鸟与大象>中大象的音乐片段:用于第三场虾公公出场。

  (3)《鱼儿鱼儿水中游>:用于第四场金鱼出场,第七场鲶鱼出场。

  (4)《小乌龟》:用于第六场乌龟出场。

  (5)《青蛙圆舞曲》(选自小天鹅艺术团舞台剧《绿色家园》片段):用于第八场青蛙妈妈上场。

  (6)《青蛙与天鹅》(选自小天鹅艺术团舞台剧《绿色家园》片段):用于尾声的舞蹈《青蛙之歌》。

  (三)家庭与社区

  1、通过参观、阅读、看电视等活动,引导幼儿了解不同动物的生长、喂养方式,提高幼儿科学探索的兴趣。

  2、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在家中饲养小蝌蚪,让幼儿观察蝌蚪的生长变化过程。

  四、游戏提示

  1、游戏指导的难点是音乐的选择。在儿童剧《小蝌蚪找妈妈》中有小蝌蚪、虾公公、金鱼、乌龟、鲶鱼、青蛙妈妈出场的音乐,通过筛选我们最终选择了不同特点的音乐。如金鱼、鲶鱼出场用《鱼儿鱼儿水中游》;乌龟出场用《小乌龟》;根据虾公公走路一步一顿的特点,我们选用了《小鸟与大象》中大象的音乐片段等。这些音乐都是幼儿熟悉的,这也给后来的排练带来了方便。音乐选定后,就要对音乐进行剪辑,需要将所有酌音乐与故事《小蝌蚪找妈妈》的角色对话串起来,难度大且烦琐,我们请了专业的录音师来剪辑,音乐效果非常好。

  2、节目的排练是重点。以往的舞蹈排练中,幼儿年龄小,动作协调性差,有时候动作达不到要求,幼儿“知难而退”的现象就出现了。选择了这个剧目后,我们将幼儿按能力分成七组,有小蝌蚪、虾公公、乌龟、金鱼、螃蟹、鲶鱼和青蛙妈妈,孩子们各自有自己的角色,老师也参与其中。有老师的带动,并且这些音乐、动作都是幼儿熟悉的,幼儿的兴趣就非常高,像做游戏一样,结束了排练还会说:“老师,再来一遍!”而这时,排练的重中之重不再是动作和音乐的协调,而是将整个环节衔接得更紧凑,还有就是鼓励幼儿富有表情地表演。排练过程的轻松,足以证明游戏性、趣味性的儿童剧适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3、排练之余,我们着手设计场景。儿童剧的场景设置非常重要,它能让表演更生动、更

  有意境,同时美的情景也会给幼儿带来美的熏陶。于是,根据故事情节及表演的需要,我们制作了荷叶与荷花布置在舞台中心,这是供小蝌蚪寻找“妈妈,,的场地;在舞台靠后部位设计己二了五根水草,这是虾公公、乌龟、金鱼、螃蟹、鲶鱼出场表演后躲藏的位置。整个场景设计合理、美观,并与几童剧内容吻合。这些场景既为表演服务,又合理地布置了空间。

  4、根据幼儿的兴趣,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活动:①语言活动“小蝌蚪找妈妈”,学习故事《小蝌蚪找妈妈》,让幼儿学念儿歌。②美术活动“小蝌蚪”,幼儿学习用手指点画小蝌蚪。③科学活动“小蝌蚪的生长”、“保护小青蛙”,让幼儿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增强保护青蛙的意识。④体育活动,引导幼儿玩“小蝌蚪找妈妈”、“保护小青蛙”的游戏。

  五、游戏小故事

  我要穿漂亮的衣服

  “我不想演虾公公。”“我不想演鲶鱼,她穿的衣服不好看!”“我要表演小蝌蚪。”“我也要!”……小组表演前,幼儿缺少必要的商量和讨论,表演时很多幼儿选择一种小动物来扮演,而有的角色没有人选,使得表演不能正常进行。出现了这样的问题,说明幼儿缺乏合作意识,缺乏商量的经验,而中班幼儿应该具有初步的合作能力,集体活动中应具有一定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观念。于是我提出问题:“我们的表演没有顺利完成,为什么呢?”“因为他不愿意表演这个角色。”孩子们争执着。我接着再问:“如果几个小朋友都愿意当小蝌蚪,怎么办呢?如果没有小朋友愿意做鲶鱼,怎么办呢?”追随着我的问题,幼儿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想出了各种办法。“那我们一起用刚才想到的好办法,再来表演故事《小蚪蚪找妈妈》,好吗?”“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小朋友合作表演得最成功!”幼儿自由组合,6人一组,讨论、分配好角色,自选头饰进行表演。这一次,没有争抢,每个人都选了角色,认真地表演起来。

  附剧本《小蝌蚪找妈妈》

  布景:幼儿扮演的花在舞台的后面站成一排,“柳树”分列两边,“蝌蚪”趴在前台的中间,身上搭一条蓝色的长纱作为小池塘。

  人物:大青蛙、蝌蚪3人,虾公公、金鱼、螃蟹、乌龟、鲶鱼各1人,小青蛙、蝴蝶、蜜蜂、兔子各3人。

  第一场

  [幕启:《春天》音乐响起,花儿、柳树边唱歌边随音乐摆动,蝴蝶、蜜蜂、兔子依次上场,绕场一周。

  [大青蛙上,花和柳树下场。

  大青蛙 (神气地)呱呱呱、呱呱呱,我是一只大青蛙。呱呱呱、呱呱呱,现在我要生娃娃。哌哌哌,哌哌哌、哌哌哌。

  [大青蛙下场。]

  第二场

  蝌 蚪 (爬起来,做刚起床状)我们是小蝌蚪,大脑袋的小蝌蚪,我们要去找妈妈。

  第三场

  [蝌蚪游一圈,虾公公上场。

  蝌蚪 (齐声)虾公公,虾公公,你看见我们的妈妈没有?

  虾公公 噢!看见过,看见过,你们的妈妈眼睛圆鼓鼓的,快上那边去找吧!

  第四场

  [《鱼儿鱼儿水中游》音乐声中,虾公公下场,金鱼上场,蝌蚪游一圈。

  蝌 蚪 (齐声)妈妈,妈妈,好妈妈!

  金 鱼 我不是你们的妈妈,我是小金鱼。你们的妈妈肚皮雪白雪白的,快上那边去找吧!

  第五场

  [金鱼下场,螃蟹上场,蝌蚪游一圈。

  蝌 蚪 妈妈,妈妈,好妈妈!

  螃 蟹 我不是你们的妈妈,我是螃蟹。你们的妈妈长着四条腿,你们数数我有几条腿呀!

  第六场

  [《小乌龟》音乐声中,螃蟹下场,蝌蚪游一圈,乌龟上场。

  蝌 蚪 妈妈,妈妈,好妈妈!

  乌 龟 (缓慢地)我不是你们的妈妈,我是乌龟。你们的妈妈眼睛圆鼓鼓的,快上那边去找吧!

  第七场

  [《鱼儿鱼儿水中游》音乐声中,乌龟下场,蝌蚪游一圈,鲶鱼上场。

  蝌 蚪 妈妈,妈妈,好妈妈!

  鲶 鱼 我不是你们的妈妈,我是鲶鱼。你们的妈妈在那儿呢!

  第八场

  [《青蛙圆舞曲》音乐声中,大青蛙跳上场。

  大青蛙 娃娃、娃娃、好娃娃,妈妈回来了。

  蝌 蚪 (围着妈妈转一圈)妈妈,我们怎么一点也不像你呢?

  大青蛙 你们长大了就和我一样了,快跟妈妈走吧!

  尾声

  [《青蛙与天鹅》音乐声中,蝌蚪随妈妈下场。然后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跳上台,表演舞蹈《青蛙之歌》。

相关阅读
推荐
  • 幼儿园健康操(体育)

    目标: 知道运动对身体的好处 增进大肌肉的活动能力 准备: 课件、儿歌《动一动》、磁带、录音机 过程: 1、提问导入课题 今天呀我们要一起来做健康操,小朋友们高不高兴呀?在做之前呢、老师要问小朋友一些问题、看看小朋友知不知道。小朋友平时有没有做运动呀?为什么要做运动呢?好请小朋友看老师在做什么?刚才老师身体哪些地方在动?做运动有什么好处?你们的爸爸、妈妈平常都会做什么运动呢? 2、屏幕 下面呀,请小朋友看屏幕、健康操屏幕上有什么?幼儿有一个小姐姐和一个小弟弟。对老师给他们取了一个名字叫―佳佳和宝宝。记住他

  • 教师的讲课技巧

    语言语调的技巧 教师讲课的语言应清楚流畅、精练朴实、通俗易懂、幽默风趣,讲课的语调要抑扬顿挫、绘声绘色。对重点内容、公式、定理应加重语气,力求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否则语言平淡呆板,只能成为催眠曲,使学生昏昏欲睡。教师讲课的语速要适中,要始终与学生的思维协调合拍。 有关资料已总结出教师的语言应具备六性:1、叙事说理,条理清楚,言之有据,全面周密,具有罗辑性。2、描人状物,有声有色,情景逼真,细腻动人,具有形象性。3、范读谈话,情真辞切,平易流畅,真挚感人,具有感染性。4、借助手势,穿插事

  • 创省优质园半日活动计划:健康语言领域

    带班老师:韩英 一、晨间活动 1.热情接待幼儿,了解每个幼儿的身体情况。 2.幼儿自主选择桌面游戏,观察、照顾自然角。 二、晨间锻炼 (一)分散游戏:舞段龙、皮球 1.练习手拿段龙,一个跟着一个跑圆

  • 幼教小班美术教案:可爱的大苹果

    一.目标: 1.根据要求进行美工创作。 2.通过美工活动的进行学习运用手部小肌肉进行撕、贴活动。 3.通过活动的进行让幼儿体会美术创作的积极情绪。 二.准备材料: 1.16开铅画纸(画有苹果)。 2.红色、绿色美工纸若干。 3.固体胶管。 4.桌椅。 三.活动过程: 导入过程: 1.呈现画有大苹果的铅画纸,问①小朋友看到了什么.②小朋友想一想苹果是什么颜色的 2.简述及活动目的,并倾向朋友想一想自己想把苹果贴成什么颜色的.(强调要年贴在苹果图形内部) 3.进行示范活动告诉幼儿如何用手指撕纸、如何用胶水粘贴

  • 中班语文教案:秋天果子多(诗歌)

    秋天果子多(诗歌) 秋天像只大盘子 盛满各种甜果子 绿苹果 红柿子 黄澄澄的大梨子 串串葡萄赛珠子 像灯笼的是橘子 秋天是只果盘子 人人喜欢吃果子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初步学会朗诵诗歌,体验诗歌的节奏美; 2.认识一些秋天的水果,知道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二活动准备: 1.盘子一个。 2.各种秋天的水果:核桃、龙眼、苹果、橘子、香蕉、猕猴桃、柿子、梨。 3.梨子、葡萄、橘子、绿苹果、红柿子等剪好的图片和大盘子图片 幼儿人手一份。 4.胶水。 三、 活动过程: 1.听秋天的音乐,如

  • 小球站稳了(中班科学)

    活动目标: 1.乐于探索生活中的现象,体验操作的乐趣。 2.探索发现利用一张纸使小球稳定的方法。 3.能积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活动准备: 物质材料准备:乒乓球和纸。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有玩球的经验,知道球滚动的特性。 环境准备:体育区角投放的兵乓球。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发现现象。 1. 幼儿自由玩球. 2.幼儿将球放在柜子上,引导幼儿发现小球在桌面容易滚落的现象。 二、提出问题,幼儿设想。 1.提出问题:怎样让小球站稳 ? 2.鼓励幼儿大胆设想,表述自己的想法。 3. 再次提出问题:能不能

  • 大班游戏活动《捞宝贝》

    (一)活动目标: 1、幼儿能协调、灵活地跳圈。 2、乐于与同伴共同探讨可回收物品与不可回收物品的种类。 (二)活动准备: 1、幼儿已能识辨可回收物品与不可回收物品 2、小呼啦圈若干个、篓子若干个 3、废旧物品(易拉罐、废纸盒、塑料瓶等) (三)活动过程: 1、将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分别站在各自的起跑线。2、教师示意开始,两组的第一名幼儿跳圈到终点(遇单圈时单脚跳,遇双圈时双脚分开同时跳)。 3、到终点后,在终点的寻宝区里将可回收物品选出,并放入空篮中,再延原路返回,拍第二名幼儿的手,依次进行。 4、师

  • 有趣的脚

    设计思路 小班幼儿刚如园不到一个月,依赖性较强,在每天入园和离园中都发现他们基本是父母抱来抱去的。我们在要求家长放手让幼儿自己走的过程中,遇到了孩子的哭闹和家长的不舍。如何解决这一老大难的问题,我们决定从孩子入手,开展关于脚的有趣游戏,让孩子通过小脚丫的各种游戏,对其产生兴趣。进而了解小脚丫的用处,解决家长的难题。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感知自己小脚的特征和特点,了解自己的小脚丫及其简单的功能,产生初步的探索兴趣。。 2、体验穿大鞋的乐趣,锻炼身体的协调性。 3、初步培养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并能产生愉悦的情

  • 春天的朋友—中班语言教育

    教学目的: 1.使幼儿在熟悉原诗内容结构的基础上,能编出与原诗结构相同,而画面不同的诗歌段落。培养仿编,语言表达能力。 2.让幼儿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及感情基调,学会朗诵诗歌。 3.培养幼儿关心,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及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 磁带两盒(a:《找朋友》,b:配乐带) 挂图一副(草地上有小花,小草,池塘里有荷叶,天空) 蜜蜂头饰一个,蝴蝶纸偶一只,其他动物头饰若干 在教室里布置一幅春景图 教学重点:仿编出一段与原诗结构相同,而画面不同的诗歌段落。 教学难点:用与原诗韵律节奏相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