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儿教案 > 幼儿园中班教案 > 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
原创设计中班美术教案熊和石头人

原创设计中班美术教案熊和石头人

更新时间:2022-09-18 14:42:37

《原创设计中班美术教案熊和石头人》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1、原创设计中班美术教案熊和石头人

  设计意图

  音乐是情感的形式,音乐以心灵的律动美化情感。自然而纯真的心灵最容易被音乐唤起,跟随着音乐舞之蹈之。对于幼儿来说音乐所能带来愉悦心情甚于其他的艺术。以音乐欣赏来启迪儿童的心灵、智慧的思维,不仅是对幼儿艺术素质的培养,更是达到其全面发展的捷径。抓住这一点,结合幼儿喜爱的游戏,音乐游戏对幼儿的影响也就不言而喻。《熊和石头人》这一音乐游戏有幼儿熟悉的熊的形象,还有快乐的小动物的形象,容易引发幼儿的情感共鸣,角色较易表现,幼儿也感兴趣,所以设计了本次的音乐游戏活动。

  活动目标

  1.感知音乐的强弱、快慢变化,大胆想象音乐所表现的情节。

  2.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强弱、快慢的感受。

  3.体验玩音乐游戏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听辨音乐的强弱与快慢。

  难点:大胆地用动作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知道音乐快慢强弱的变化

  物质准备:大熊头饰、音乐 《熊与石头人》 、PPT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幼儿观看 PPT,根据 PPT 内容表现小猫,小鸟,大熊等动物的动作和叫声,感知音的长短及快慢

  二、基本部分:1.播放音乐,让幼儿充分感知,猜想并表达请幼儿听一听,老师带来的音乐,音乐里是谁?

  2.听完整音乐,找答案,到底会是谁。

  3.在听一听音乐,我们指的是谁?不能进到森林里?

  4.如果大熊真的来了,我们怎么办?(幼儿一起讨论方法)

  5.引出我们可以变成石头人。躲避大熊。你们可以试一试用什么样的动作将自己的身体变成石头人。

  6.正式介绍音乐名字——熊和石头人

  (1)再听音乐,引导幼儿倾听大熊来时的音乐变化

  师:大熊来的时候音乐是怎样的?大熊后来走了吗?(放音乐)

  ①引导幼儿讨论大熊来时音乐的强弱变化。教师:大熊来时音乐是怎样的?

  ②鼓励幼儿尝试用各种造型表现石头人。

  教师:你可以怎么表现,让自己成为石头人?

  ③讨论大熊离开了没有?声音有怎样的变化?你是怎么听出来的。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2)听音乐表演,引导幼儿根据音乐的变化表现石头人的各种造型避开大熊。

  提前想好一个动作,大熊来的时候变成石头人不要动,直到大熊离开。

  (3)表演音乐——教师做大熊,音乐熊出来了,来到你身边,你不能动, 大熊离开,你可以随音乐做动作。动作要变换。

  三、结束部分:游戏:“走走停停”

  认真倾听音乐,音乐停止时做出不同的动作,控制住自己的动作。自然结束。

  活动总结

  这节音乐活动《熊和石头人》以动静交替的形式出现,很生动、有趣,而且让幼儿有发挥想象的空间。初次接触这首歌曲,首先想到,游戏丰富又有极大的趣味性,孩子们一定很喜欢这种动静交替的音乐游戏活动。整个活动从掌握这一方面来看还不错,歌词简单、易懂。在实际教学中深受幼儿喜爱我觉得是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音乐本身具有游戏性有情节”小朋友对有情节的游戏”特别是凶猛的动物吃小动物的游戏特别感兴趣。

  第二歌曲里面的小动物:小鸟、小兔、大熊等是小朋友比较熟悉又比较喜欢的小动物”小朋友对模仿小动物表演具有天然的喜好。

  第三幼儿对石头人的造型非常喜欢平时孩子们经常玩“木头人”的游戏”孩子们对“做出一个造型控制不动”非常感兴趣。

  第四歌曲简单”唱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表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小朋友感兴趣那么学起来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目标制定方面,我是根据课程上的活动目标而制定,也根据制定的目标展开来教学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到知识,较好的完成目标。在活动设计上我都能运用游戏形式,让幼儿随教师一起进入游戏情境,所以在活动中幼儿的兴趣高。在整个活动中我能关注到幼儿的表现,比如听熊来之前和熊来了之间的音乐时,班上一个小朋友觉得是雪的声音,针对这个问题我

  并没有置之不理而是对这名幼儿进行了引导,反问幼儿雪有声音吗?等到了下雪的季节我们一起区寻找雪的声音。

  音乐游戏中,我们较常见的就是按音乐的节奏做动作,本次活动中,大熊出现时,音乐节奏很强,节奏变化较大,幼儿能感受到音乐的节奏并且对所听到的音乐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了音乐的快慢与强弱。在玩第一遍游戏后我请幼儿讨论躲避大熊的方法,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再次听音乐时引导幼儿倾听大熊来时的音乐变化,之后加深难度音乐不断变化,引导幼儿根据音乐变化感知大熊是否到来,最后请幼儿回忆自己的动作鼓励幼儿摆出各种造型,在进行最后音乐游戏时请一个幼儿扮演大熊,其他幼儿当石头人是幼儿参与度很高都想出来自己的动作扮演石头人但发现了一个问题:是许多幼儿的动作基本一样,我在引导幼儿参与与创编活动中存在欠缺,幼儿想象力受限制,动作不丰富。针对这个问题活动后我进行反思,教师应该更多的给孩子提供、创设发展求异思维的空间,但是也应建立在孩子们现有的生活经验上、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实际,建立在孩子们的兴趣点上。

  通过认真的反思,我也发现了教学活动中有些环节可以进行改进,比如: 比如在欣赏音乐时还不够投入在欣赏音乐时教师要根据不同的音乐表现出不同的表情及动作这样孩子们才会更好地投入进去。比如在幼儿表演环节我还能够适度再放手一些更多地鼓励幼儿多样化的表现对于幼儿创新能力和表现力的培养会更加有利活动比较好地发挥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很多环节如对表演动作的探讨、对游戏的讨论都体现了“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理念使幼儿能够分成投入地沉浸在学习活动中”主动地学、有效地学。

  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我始终作为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除了以可爱的形象、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以自己的形态感染幼儿外还挖掘了此活动的价值采用了适宣的方法如:表演法、游戏法、交流讨论法等对活动加以整合达到了艺术性、健康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幼儿的活动在快乐,自由创编中结束,我觉得,这节课达到了让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快乐,游戏的效果,通过这节课,我深深感受到孩子们在这节课中所体会到的快乐,开心。通过这个活动我收获很多,我相信不断进行课后反思一定能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水平。

2、中班音乐游戏活动教案:熊和石头人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学玩音乐游戏《熊和石头人》。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2、能根据教师提供的舞曲音乐即兴舞蹈,并在“熊”出现时能保持自由造型不动。

  3、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及控制性活动带来的快乐。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熊”头饰一个。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十二生肖歌》。

  二、学习歌表演。

  1、教师范唱歌曲《熊和石头人》。

  2、幼儿说出歌曲中的歌词内容。

  3、熟悉歌词。教师说一句,然后用动作暗示幼儿说下一句,依次类推。

  4、教师放慢弹奏速度,幼儿跟着学唱歌曲。

  5、教师与幼儿讨论歌曲的感情处理。

  “小朋友和小动物在树林里快乐地玩,怎样唱?”

  “大熊来了,大家被乱跑,该怎样唱?”

  6、即兴歌表演。教师与幼儿一起练习。

  三、随乐即兴舞蹈并学做石头人。

  教师可提供欢快或优美的不同性质的舞曲,让幼儿即兴表演。再舞蹈过程中,音乐突然停止了,幼儿必须保持姿态不动,几变为石头人了。

  四、学习“熊走”动作。

  鼓励幼儿在“熊走”音乐声中,用不同的动作扮演“熊”并合拍地行走。

  五、完整游戏。

  游戏开始可有教师扮“熊”,并逐步由幼儿担任“熊”的角色。

  教学反思

  这节是音乐游戏。《熊和石头人》以动静交替的形式出现,很生动、有趣,而且让幼儿有发挥想象的空间。

  初次接触这首歌曲,首先想到,游戏丰富又有极大的趣味性,孩子们一定很喜欢这种动静交替的音乐游戏活动。

  整个活动从掌握这一方面来看还不错,歌词简单、易懂。

  在目标制定方面,我是根据课程上的活动目标而制定,也根据制定的目标展开来教学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到知识,完成目标。

  首先,让幼儿先欣赏歌曲,对歌曲感兴趣,再学习歌曲,在熟练掌握歌曲后,加以动作。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很大,但发现了一个问题:是许多幼儿的动作基本一样,我在引导幼儿参与与创编活动中存在欠缺,幼儿想象力受限制,动作不丰富。

  音乐游戏中,我们较常见的就是按音乐的节奏做动作,本次活动中,大熊出现时,音乐节奏很强,节奏变化较大。需幼儿根据音乐节奏走路,但活动开始,我疏忽了这一点,所以这节课的难点没法突破。

  活动在快乐,自由创编中结束,我觉得,这节课达到了让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快乐,游戏的效果,通过这节课,我深深感受到孩子们在这节课中所体会到的快乐,开心。

  这节是音乐游戏。《熊和石头人》以动静交替的形式出现,很生动、有趣,而且让幼儿有发挥想象的空间。

  初次接触这首歌曲,首先想到,游戏丰富又有极大的趣味性,孩子们一定很喜欢这种动静交替的音乐游戏活动。

  整个活动从掌握这一方面来看还不错,歌词简单、易懂。

  在目标制定方面,我是根据课程上的活动目标而制定,也根据制定的目标展开来教学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到知识,完成目标。

  首先,让幼儿先欣赏歌曲,对歌曲感兴趣,再学习歌曲,在熟练掌握歌曲后,加以动作。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很大,但发现了一个问题:是许多幼儿的动作基本一样,我在引导幼儿参与与创编活动中存在欠缺,幼儿想象力受限制,动作不丰富。

  音乐游戏中,我们较常见的就是按音乐的节奏做动作,本次活动中,大熊出现时,音乐节奏很强,节奏变化较大。需幼儿根据音乐节奏走路,但活动开始,我疏忽了这一点,所以这节课的难点没法突破。

  活动在快乐,自由创编中结束,我觉得,这节课达到了让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快乐,游戏的效果,通过这节课,我深深感受到孩子们在这节课中所体会到的快乐,开心。

3、中班音乐熊和石头人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玩音乐游戏《熊和石头人》。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2、能根据教师提供的舞曲音乐即兴舞蹈,并在"熊"出现时能保持自由造型不动。

  3、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及控制性活动带来的快乐。

  4、体验自主替换歌词的愉悦情绪。

  5、感受音乐节奏,乐意参与音乐游戏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熊"头饰一个。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十二生肖歌》。

  二、学习歌表演。

  1、教师范唱歌曲《熊和石头人》。

  2、幼儿说出歌曲中的歌词内容。

  3、熟悉歌词。教师说一句,然后用动作暗示幼儿说下一句,依次类推。

  4、教师放慢弹奏速度,幼儿跟着学唱歌曲。

  5、教师与幼儿讨论歌曲的感情处理。

  "小朋友和小动物在树林里快乐地玩,怎样唱?"

  "大熊来了,大家被乱跑,该怎样唱?"

  6、即兴歌表演。教师与幼儿一起练习。

  三、随乐即兴舞蹈并学做石头人。

  教师可提供欢快或优美的不同性质的舞曲,让幼儿即兴表演。再舞蹈过程中,音乐突然停止了,幼儿必须保持姿态不动,几变为石头人了。

  四、学习"熊走"动作。

  鼓励幼儿在"熊走"音乐声中,用不同的动作扮演"熊"并合拍地行走。

  五、完整游戏。

  游戏开始可有教师扮"熊",并逐步由幼儿担任"熊"的角色。

  活动反思:

  这节音乐游戏《熊和石头人》以动静交替的形式出现,很生动、有趣,而且让幼儿有发挥想象的空间。

  初次接触这首歌曲,首先想到,游戏丰富又有极大的趣味性,孩子们一定很喜欢这种动静交替的音乐游戏活动。

  整个活动从掌握这一方面来看还不错,歌词简单、易懂。活动在快乐,自由创编中结束,我觉得,这节课达到了让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快乐,游戏的效果,通过这节课,我深深感受到孩子们在这节课中所体会到的快乐,开心。

4、中班音乐教案:熊和石头人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熊和石头人

  活动目标:

  1、学玩音乐游戏《熊和石头人》。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2、能根据教师提供的舞曲音乐即兴舞蹈,并在“熊”出现时能保持自由造型不动。

  3、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及控制性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熊”头饰一个。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十二生肖歌》。

  二、学习歌表演。

  1、教师范唱歌曲《熊和石头人》。

  2、幼儿说出歌曲中的歌词内容。

  3、熟悉歌词。教师说一句,然后用动作暗示幼儿说下一句,依次类推。

  4、教师放慢弹奏速度,幼儿跟着学唱歌曲。

  5、教师与幼儿讨论歌曲的感情处理。

  “小朋友和小动物在树林里快乐地玩,怎样唱?”

  “大熊来了,大家被乱跑,该怎样唱?”

  6、即兴歌表演。教师与幼儿一起练习。

  三、随乐即兴舞蹈并学做石头人。

  教师可提供欢快或优美的不同性质的舞曲,让幼儿即兴表演。再舞蹈过程中,音乐突然停止了,幼儿必须保持姿态不动,几变为石头人了。

  四、学习“熊走”动作。

  鼓励幼儿在“熊走”音乐声中,用不同的动作扮演“熊”并合拍地行走。

  五、完整游戏。

  游戏开始可有教师扮“熊”,并逐步由幼儿担任“熊”的角色。

5、中班音乐游戏活动熊和石头人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⒈掌握游戏,遵守规则,能按游戏要求控制情绪的行为。

  ⒉尝试自由舞蹈,自由造型,体验游戏的快乐。

  ⒊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⒋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⒌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树林环境创设,熊头饰一个

  活动过程:

  ㈠幼儿自由结伴舞蹈进活动室--------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

  ㈡在完全游戏化的情境中掌握游戏,学习按游戏的要求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体验游戏的快乐

  ⒈听辩熊走音乐。

  ⒉讨论对付熊的方法。

  ⒊老师自然引出游戏的规则,帮助幼儿掌握玩法。

  ⒋幼儿游戏两遍,老师积极参与,进一步帮助幼儿遵守游戏规则。

  ⒌教师提出幼儿自由结伴造型要求,增强游戏兴趣

  ⒍熊和小朋友做好朋友,互换角色游戏。

  ㈢与熊告别,回家。

  活动反思:

  这节音乐游戏《熊和石头人》以动静交替的形式出现,很生动、有趣,而且让幼儿有发挥想象的空间。

  初次接触这首歌曲,首先想到,游戏丰富又有极大的趣味性,孩子们一定很喜欢这种动静交替的音乐游戏活动。

  整个活动从掌握这一方面来看还不错,歌词简单、易懂。活动在快乐,自由创编中结束,我觉得,这节课达到了让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快乐,游戏的效果,通过这节课,我深深感受到孩子们在这节课中所体会到的快乐,开心。

6、中班美术活动教案:美丽的石头画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我们园承接了《幼儿美术教学有效策略研究》的课题后,我们针对如何在美术活动中开展有效教学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纲要中指出要通过各种途径使幼儿对美术产生兴趣,兴趣是孩子绘画的最好的帮手,有一次,带领幼儿到我们幼儿园户外活动时我发现孩子们对于一条用各种鹅卵石铺成的小路特别感兴趣,他们还给它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按摩路。孩子们对石头产生了兴趣,那我们就在石头上画画,我发动家长和孩子一起收集一些较大的和较光滑的石头,作为绘画材料。在活动设计时我想让孩子能根据石头的外形特征进行创作,但考虑到中班幼儿虽然具有一定的模仿能力但想象力和创造力有些欠缺。我便将活动的重点放在用色彩鲜艳的颜料来装饰石头,这样既让幼儿体验到接触自然的快乐,又增强了他们在不同材质上进行美术活动的创造能力。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能够运用水粉颜料来装饰出漂亮的石头画。

  2.在活动中让幼儿学习在石头上大胆用色、均匀涂色的方法。

  3.通过活动让幼儿体验在石头上绘画的乐趣。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幼儿学习在石头上大胆用色、均匀涂色的方法。

  难点: 在装饰石头画时注意画面的布局及颜色的变化。

  活动准备

  石头展览馆场景,视频展示仪,各种石头,水粉颜料,水粉笔,轻音乐,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作品欣赏:

  通过欣赏石头画展,引导幼儿欣赏,引起幼儿兴趣:

  1 .师:今天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个石头画展,请小朋友仔细看,石头上都画了什么,你最喜欢哪一块石头。

  2 .讨论:重点引导幼儿欣赏三种类型的石头画

  (1)形状(2)色彩(3)布局

  3.总结:师:刚才欣赏了那么多的石头画,有的石头画是根据石头的形状来装饰的,有的则运用了许多漂亮的颜色,有的画上画了丰富的内容我们也来办一个画展吧。

  二、示范活动:

  1 .教师示范绘画过程,边示范边讲绘画重点(首先我要选择一块喜欢的石头,然后想好要画什么,接着用小的毛笔来画轮廓,选用大一些的笔来图底色,颜料不要加水太多,要根据你的内容,合理搭配颜色,在换颜色时要注意将笔涮干净,另外等石头上的颜色稍微干一些在换另外一种颜色,这样颜色不容易乱。

  2 .讨论:

  师:我的石头画完成了漂亮么,给我鼓励一下吧。(放在展览架上)

  师:你想在石头上画什么呢?(幼儿讨论)

  三、操作活动:

  幼儿操作,教师个别指导,(提示幼儿注意色彩的搭配,保持画面干净)

  四、欣赏评价

  老师将幼儿作品一一展示出来,请幼儿欣赏评价,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反思

  活动结束后刘老师和学校领导及同事对我的活动进行讲评:

  优点:

  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们都体验到了进行石头画创作的乐趣,由于提高材料是幼儿很感兴趣,幼儿的绘画兴趣很高。对于初次尝试在石头上,幼儿的绘画作品效果还不错。

  不足:

  1、老师在向幼儿介绍制作方法的时候,有的孩子却是在张望着他刚刚在摆弄的石头。把介绍制作方法这个环节提前到前面,过后在让幼儿去操作石头,这样是否比较能够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在幼儿拿取操作完材料后,再来听老师的讲解,这时候,太多数的孩子的注意力都被石头给吸引了,而非在老师的语言上了。

  2、由于老师材料摆放的位置不合理,造成了幼儿操作的不便。这个问题在于我课前准备活动时没有考虑周到,没能以孩子的角度去看待这个材料的摆放。以前我的观念是上好一节课就是在你组织的时候孩子们能够按照你的思路走,能够较好的达到你预定的目标,可是不然,一次好的活动,除了活动中老师的指导要到位,能够让幼儿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下达到你预定的目标外,老师课前的准备活动也是十分重要的,这里所说的准备既包括知识方面的准备,也包括老师材料的摆放是否符合幼儿的实际需要,是否便于幼儿操作等等。

  3、刚开始的引入过于繁琐,导致了在后面介绍制作方法,特别是水粉绘画时颜料不能沾太多水这个重点没能与孩子交代清楚,导致后面孩子们在操作的时候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我想作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除了有较好的组织能力外,还能具备较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如果把你的语言,把你要表达的意思让幼儿听明白,这也是这个课题的真正目的今后,我想自己除了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外,关键的就是要找到一条正确的与幼儿交谈,交流的“路”,让孩子能够“听”得懂你所要表达的意思,打破孩子与我之间的那堵墙。

  4、教师的范例过小,不利于幼儿的观察。我的范例在这次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并没能很好的体现,由于范例过小,就造成了幼儿观察的不便。本来范例在这个活动中是起到一种示范并协助老师讲解方法的作用,可是过想细想,我本未能很好的来体现范例的这一特征,范例在活动中就象走场一样,并无其他用处了。

7、中班美术石头小动物教案反思

  活动背景成长于都市的孩子们接触自然的机会较少,成人眼中普通的沙石、雨雪,在他们看来都是亲密的玩伴,充满了生命力。这时,引导他们从自然中去发现美,创造美是很重要的。中班的幼儿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在此基础上,我带领幼儿采集朴素、不起眼的小石块,开展了"想象小动物,大家画画看"的游戏,让幼儿根据石块的形状大胆想象,用色彩鲜艳的油画棒装饰,既让幼儿体验到接触自然,独立创造的快乐,又增强了他们在不同材质上进行美术活动的能力。

  过程实录(一)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尝试在小石块上添画有趣小动物的活动。

  2.学会综合应用线条和色块进行装饰。

  3.体验在石块上作画带来的乐趣。

  4.学习客观的评价自己或别人的作品,从而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

  5.养成大胆用色、均匀涂色的良好习惯。

  (二)活动准备:

  1.形状各异的洗净晾干的小石块。

  2.油画棒人手一份。

  3.几块画好动物的石块。

  (三)活动过程:

  1.引起幼儿兴趣。(将几块画好动物的石块画面向下放)师:我们来玩小动物躲猫猫的游戏,请小朋友猜一猜小石块上究竟有什么小动物?翻翻看,猜得准不准。幼儿a:是一只圆圆身子的小虫子,红红的。

  幼儿b:这一块上有一只长长耳朵的小兔子。(评:通过动手翻一翻的环节,增强了幼儿的参与兴趣。)2.向幼儿介绍石块动物的画法。

  (1) 师:请小朋友观察这些形状不同的小石块,动动小脑筋,它的形状像什么,适合画什么小动物?

  幼儿a:我觉得那块扁扁长长的石块象小鱼,尖尖的地方是嘴巴。

  幼儿b:扁圆的这块有点象开屏的孔雀。

  师:每块石头的形状都不同,我们可以挑自己喜欢的石头,画上可爱的小动物。小朋友可以相互讨论一下。

  幼儿a:我想用深色的油画棒先画出老虎的样子,再用鲜艳的颜色涂。

  幼儿b:我觉得用彩色的线条画小鸟也很好看。(评: 幼儿展开了积极的讨论,有的想用线描的方法尝试,有的想用色块装饰。教师告诉他们这些想法都很好,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这样做既考虑到每个幼儿的能力差异,又增强了他们作画的兴趣。)3.幼儿作画,教师个别辅导。

  (1)帮助个别幼儿确定主题,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创作,体验独立创造的快乐。

  (2)提示幼儿注意色彩的搭配,保持画面干净。(评:给幼儿积极的暗示,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创新,形成良好的观念:只要是自己开动脑筋,独立完成的作品就是好作品。)4.石块动物小展览,玩躲猫猫的游戏。鼓励幼儿进行交流。将石块画面朝下放,相互竞猜。(评:这一环节通过游戏的形式使幼儿之间相互学习,同时也提高了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活动评价:

  在实施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幼儿始终能保持极大的兴趣,通过讲一讲,想一想,动手画一画等活动,教师为幼儿提供了动手动脑,提高综合能力的机会。首先,从选材上来看:利用天然的小石块让幼儿作画,开拓了幼儿的视野,让他们知道:我们不但能在纸、布上作画,还能在石块上画画。简便易行的方法也使幼儿从活动中找到了乐趣和自信。其次,从整个活动中教师所起的作用来看:教师能综合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以促进幼儿主观能动性为主,鼓励和个别帮助为辅,使幼儿保持了浓厚的兴趣。 最后,从幼儿的表现来看:活动调动了他们的兴趣,使他们能做到独立思考,积极讨论,相互交流,使一块块没有生命力的石头变成了可爱的、形态各异的小动物。提高了幼儿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思路比较清晰,教态自然,能够根据教案的流程来上课。但是整个活动过程的气氛有点沉,不能够体现幼儿对活动的乐趣。

8、中班美术美丽的石头画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我们园承接了《幼儿美术教学有效策略研究》的课题后,我们针对如何在美术活动中开展有效教学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纲要中指出要通过各种途径使幼儿对美术产生兴趣,兴趣是孩子绘画的最好的帮手,有一次,带领幼儿到我们幼儿园户外活动时我发现孩子们对于一条用各种鹅卵石铺成的小路特别感兴趣,他们还给它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按摩路。孩子们对石头产生了兴趣,那我们就在石头上画画,我发动家长和孩子一起收集一些较大的和较光滑的石头,作为绘画材料。在活动设计时我想让孩子能根据石头的外形特征进行创作,但考虑到中班幼儿虽然具有一定的模仿能力但想象力和创造力有些欠缺。我便将活动的重点放在用色彩鲜艳的颜料来装饰石头,这样既让幼儿体验到接触自然的快乐,又增强了他们在不同材质上进行美术活动的创造能力。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能够运用水粉颜料来装饰出漂亮的石头画。

  2.在活动中让幼儿学习在石头上大胆用色、均匀涂色的方法。

  3.通过活动让幼儿体验在石头上绘画的乐趣。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幼儿学习在石头上大胆用色、均匀涂色的方法。

  难点: 在装饰石头画时注意画面的布局及颜色的变化。

  活动准备

  石头展览馆场景,视频展示仪,各种石头,水粉颜料,水粉笔,轻音乐,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作品欣赏:

  通过欣赏石头画展,引导幼儿欣赏,引起幼儿兴趣:

  1 .师:今天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个石头画展,请小朋友仔细看,石头上都画了什么,你最喜欢哪一块石头。

  2 .讨论:重点引导幼儿欣赏三种类型的石头画

  (1)形状(2)色彩(3)布局

  3.总结:师:刚才欣赏了那么多的石头画,有的石头画是根据石头的形状来装饰的,有的则运用了许多漂亮的颜色,有的画上画了丰富的内容我们也来办一个画展吧。

  二、示范活动:

  1 .教师示范绘画过程,边示范边讲绘画重点(首先我要选择一块喜欢的石头,然后想好要画什么,接着用小的毛笔来画轮廓,选用大一些的笔来图底色,颜料不要加水太多,要根据你的内容,合理搭配颜色,在换颜色时要注意将笔涮干净,另外等石头上的颜色稍微干一些在换另外一种颜色,这样颜色不容易乱。

  2 .讨论:

  师:我的石头画完成了漂亮么,给我鼓励一下吧。(放在展览架上)

  师:你想在石头上画什么呢?(幼儿讨论)

  三、操作活动:

  幼儿操作,教师个别指导,(提示幼儿注意色彩的搭配,保持画面干净)

  四、欣赏评价

  老师将幼儿作品一一展示出来,请幼儿欣赏评价,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反思

  活动结束后刘老师和学校领导及同事对我的活动进行讲评:

  优点:

  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们都体验到了进行石头画创作的乐趣,由于提高材料是幼儿很感兴趣,幼儿的绘画兴趣很高。对于初次尝试在石头上,幼儿的绘画作品效果还不错。

  不足:

  1、老师在向幼儿介绍制作方法的时候,有的孩子却是在张望着他刚刚在摆弄的石头。把介绍制作方法这个环节提前到前面,过后在让幼儿去操作石头,这样是否比较能够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在幼儿拿取操作完材料后,再来听老师的讲解,这时候,太多数的孩子的注意力都被石头给吸引了,而非在老师的语言上了。

  2、由于老师材料摆放的位置不合理,造成了幼儿操作的不便。这个问题在于我课前准备活动时没有考虑周到,没能以孩子的角度去看待这个材料的摆放。以前我的观念是上好一节课就是在你组织的时候孩子们能够按照你的思路走,能够较好的达到你预定的目标,可是不然,一次好的活动,除了活动中老师的指导要到位,能够让幼儿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下达到你预定的目标外,老师课前的准备活动也是十分重要的,这里所说的准备既包括知识方面的准备,也包括老师材料的摆放是否符合幼儿的实际需要,是否便于幼儿操作等等。

  3、刚开始的引入过于繁琐,导致了在后面介绍制作方法,特别是水粉绘画时颜料不能沾太多水这个重点没能与孩子交代清楚,导致后面孩子们在操作的时候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我想作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除了有较好的组织能力外,还能具备较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如果把你的语言,把你要表达的意思让幼儿听明白,这也是这个课题的真正目的今后,我想自己除了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外,关键的就是要找到一条正确的与幼儿交谈,交流的“路”,让孩子能够“听”得懂你所要表达的意思,打破孩子与我之间的那堵墙。

  4、教师的范例过小,不利于幼儿的观察。我的范例在这次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并没能很好的体现,由于范例过小,就造成了幼儿观察的不便。本来范例在这个活动中是起到一种示范并协助老师讲解方法的作用,可是过想细想,我本未能很好的来体现范例的这一特征,范例在活动中就象走场一样,并无其他用处了。

  自我反思

  教学活动是要精心安排的用以支持、激发、促进和引导幼儿顺利开展学习和达成有效学习结果的过程。有效教学就是要遵循幼儿园教学的特点和规律,要求教师努力追求有效的教和有效的学,充分发挥教师和幼儿双方的主体作用,以有效地促进幼儿全面的发展。通过这次教学活动我认识到有效教学的开展应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一、教师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幼儿

  教师备课,不仅要备教材,更重要的是要备幼儿。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成长的个体,在备课前,要对幼儿做充分的了解,考虑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心理特点,注意他们的个别差异,努力做到因材施教。教师在确定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设计教学问题、选择教学方式时,既要关注幼儿的兴趣与需要,也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已有经验与认知特点。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让每一个幼儿能在自己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 这次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学会综合应用线条和色块进行装饰,每个环节都要围绕着这个主题来进行。虽然活动环节设计合理,但在备幼儿方面,却考虑得不周全。我应当在备课前对幼儿有充分的了解,然后根据幼儿的已有经验,选择符合幼儿最近发展区经验的内容,以真正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

  二、教师应及时把握教学现场,适时引导幼儿

  教师通常会预先设计好整节课的教育目标,教学目标明确了,教师就会为了达到目标调节教学的进度。然而教学的对象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教师往往会发现自己精心设计了活动方案,认真组织了幼儿活动,但常常要花很多时间去维持活动秩序,最后落个活动计划没完成、活动效果差的结局。出现这种情况可能与教师缺乏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的技能有关,尤其缺乏把握教学现场的能力。在设计活动时很少留有生成的空间,活动中注重计划的成度,却很少注意幼儿的反馈,更不敢或不能对幼儿的反馈信息进行处理,因为一旦对幼儿反馈的信息给予解释或处理,那么这节课预定的目标就有可能完不成。其实,教学活动过程中是否完成教学进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活动过程中是否能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及时把握教学现场,把注意力转向幼儿,为幼儿的学习提供支持和帮助,对幼儿提出的新想法或新发现适时分析,一旦确定有教育价值,要及时生成新内容并积极引导幼儿探索。

  三、注重幼儿作品讲评

  绘画完成后的评价部分也是必不可少,非常重要的。评价不能重视结果,更多的要关注绘画的过程,围绕活动的重点进行作品评价。具体说是教师要对每一位幼儿的作品作出针对性的评价。幼儿的作品哪里好?为什么好?把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末,重视幼儿的探索与创造精神,允许幼儿在创作时采用不同的方法,不同角度的给与肯定,以保护和鼓励幼儿为主,特别是对基础差的幼儿的作品教师更应予以认可,具体地评价他们提高的水平,改变过去整齐的横向评价。评价注重个别,从幼儿个人的成长来进行评价,以各种形式鼓励幼儿迈出可喜的一步,真正使评价收到好的效果。

  有效教学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追求,有效教学要求我们必须做有思想的教师。泰戈尔说“最远的距离是到达你自己”,就是说改变自己是多么不容易。在这个不断发展的时代,需要我们不断地改变自己,每天能多学习一点,多反思一点,多提升一点,多改变一点,成为一个有思想、有品位的教师。

9、中班美术公开课石头小动物教案反思

  活动背景:

  成长于都市的孩子们接触自然的机会较少,成人眼中普通的沙石、雨雪,在他们看来都是亲密的玩伴,充满了生命力。这时,引导他们从自然中去发现美,创造美是很重要的。中班的幼儿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在此基础上,我带领幼儿采集朴素、不起眼的小石块,开展了"想象小动物,大家画画看"的游戏,让幼儿根据石块的形状大胆想象,用色彩鲜艳的油画棒装饰,既让幼儿体验到接触自然,独立创造的快乐,又增强了他们在不同材质上进行美术活动的能力。

  过程实录:

  (一)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尝试在小石块上添画有趣小动物的活动。

  2.学会综合应用线条和色块进行装饰。

  3.体验在石块上作画带来的乐趣。

  4.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5.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形状各异的洗净晾干的小石块。

  2.油画棒人手一份。

  3.几块画好动物的石块。

  (三)活动过程:

  1.引起幼儿兴趣。(将几块画好动物的石块画面向下放)

  师:我们来玩小动物躲猫猫的游戏,请小朋友猜一猜小石块上究竟有什么小动物?翻翻看,猜得准不准。

  幼儿a:是一只圆圆身子的小虫子,红红的。

  幼儿b:这一块上有一只长长耳朵的小兔子。(评:通过动手翻一翻的环节,增强了幼儿的参与兴趣。)

  2.向幼儿介绍石块动物的画法。

  师:请小朋友观察这些形状不同的小石块,动动小脑筋,它的形状像什么,适合画什么小动物?

  幼儿a:我觉得那块扁扁长长的石块象小鱼,尖尖的地方是嘴巴。

  幼儿b:扁圆的这块有点象开屏的孔雀。

  师:每块石头的形状都不同,我们可以挑自己喜欢的石头,画上可爱的小动物。小朋友可以相互讨论一下。

  幼儿a:我想用深色的油画棒先画出老虎的样子,再用鲜艳的颜色涂。

  幼儿b:我觉得用彩色的线条画小鸟也很好看。(评:幼儿展开了积极的讨论,有的想用线描的方法尝试,有的想用色块装饰。教师告诉他们这些想法都很好,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这样做既考虑到每个幼儿的能力差异,又增强了他们作画的兴趣。)

  3.幼儿作画,教师个别辅导。

  (1)帮助个别幼儿确定主题,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创作,体验独立创造的快乐。

  (2)提示幼儿注意色彩的搭配,保持画面干净。(评:给幼儿积极的暗示,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创新,形成良好的观念:只要是自己开动脑筋,独立完成的作品就是好作品。)

  4.石块动物小展览,玩躲猫猫的游戏。鼓励幼儿进行交流。将石块画面朝下放,相互竞猜。(评:这一环节通过游戏的形式使幼儿之间相互学习,同时也提高了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

  活动评价:

  在实施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幼儿始终能保持极大的兴趣,通过讲一讲,想一想,动手画一画等活动,教师为幼儿提供了动手动脑,提高综合能力的机会。首先,从选材上来看:利用天然的小石块让幼儿作画,开拓了幼儿的视野,让他们知道:我们不但能在纸、布上作画,还能在石块上画画。简便易行的方法也使幼儿从活动中找到了乐趣和自信。其次,从整个活动中教师所起的作用来看:教师能综合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以促进幼儿主观能动性为主,鼓励和个别帮助为辅,使幼儿保持了浓厚的兴趣。最后,从幼儿的表现来看:活动调动了他们的兴趣,使他们能做到独立思考,积极讨论,相互交流,使一块块没有生命力的石头变成了可爱的、形态各异的小动物。提高了幼儿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思路比较清晰,教态自然,能够根据教案的流程来上课。但是整个活动过程的气氛有点沉,不能够体现幼儿对活动的乐趣。 活动背景:

  成长于都市的孩子们接触自然的机会较少,成人眼中普通的沙石、雨雪,在他们看来都是亲密的玩伴,充满了生命力。这时,引导他们从自然中去发现美,创造美是很重要的。中班的幼儿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在此基础上,我带领幼儿采集朴素、不起眼的小石块,开展了"想象小动物,大家画画看"的游戏,让幼儿根据石块的形状大胆想象,用色彩鲜艳的油画棒装饰,既让幼儿体验到接触自然,独立创造的快乐,又增强了他们在不同材质上进行美术活动的能力。

  过程实录:

  (一)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尝试在小石块上添画有趣小动物的活动。

  2.学会综合应用线条和色块进行装饰。

  3.体验在石块上作画带来的乐趣。

  4.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5.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形状各异的洗净晾干的小石块。

  2.油画棒人手一份。

  3.几块画好动物的石块。

  (三)活动过程:

  1.引起幼儿兴趣。(将几块画好动物的石块画面向下放)

  师:我们来玩小动物躲猫猫的游戏,请小朋友猜一猜小石块上究竟有什么小动物?翻翻看,猜得准不准。

  幼儿a:是一只圆圆身子的小虫子,红红的。

  幼儿b:这一块上有一只长长耳朵的小兔子。(评:通过动手翻一翻的环节,增强了幼儿的参与兴趣。)

  2.向幼儿介绍石块动物的画法。

  师:请小朋友观察这些形状不同的小石块,动动小脑筋,它的形状像什么,适合画什么小动物?

  幼儿a:我觉得那块扁扁长长的石块象小鱼,尖尖的地方是嘴巴。

  幼儿b:扁圆的这块有点象开屏的孔雀。

  师:每块石头的形状都不同,我们可以挑自己喜欢的石头,画上可爱的小动物。小朋友可以相互讨论一下。

  幼儿a:我想用深色的油画棒先画出老虎的样子,再用鲜艳的颜色涂。

  幼儿b:我觉得用彩色的线条画小鸟也很好看。(评:幼儿展开了积极的讨论,有的想用线描的方法尝试,有的想用色块装饰。教师告诉他们这些想法都很好,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这样做既考虑到每个幼儿的能力差异,又增强了他们作画的兴趣。)

  3.幼儿作画,教师个别辅导。

  (1)帮助个别幼儿确定主题,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创作,体验独立创造的快乐。

  (2)提示幼儿注意色彩的搭配,保持画面干净。(评:给幼儿积极的暗示,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创新,形成良好的观念:只要是自己开动脑筋,独立完成的作品就是好作品。)

  4.石块动物小展览,玩躲猫猫的游戏。鼓励幼儿进行交流。将石块画面朝下放,相互竞猜。(评:这一环节通过游戏的形式使幼儿之间相互学习,同时也提高了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

  活动评价:

  在实施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幼儿始终能保持极大的兴趣,通过讲一讲,想一想,动手画一画等活动,教师为幼儿提供了动手动脑,提高综合能力的机会。首先,从选材上来看:利用天然的小石块让幼儿作画,开拓了幼儿的视野,让他们知道:我们不但能在纸、布上作画,还能在石块上画画。简便易行的方法也使幼儿从活动中找到了乐趣和自信。其次,从整个活动中教师所起的作用来看:教师能综合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以促进幼儿主观能动性为主,鼓励和个别帮助为辅,使幼儿保持了浓厚的兴趣。最后,从幼儿的表现来看:活动调动了他们的兴趣,使他们能做到独立思考,积极讨论,相互交流,使一块块没有生命力的石头变成了可爱的、形态各异的小动物。提高了幼儿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思路比较清晰,教态自然,能够根据教案的流程来上课。但是整个活动过程的气氛有点沉,不能够体现幼儿对活动的乐趣。

10、大班音乐游戏活动教案:熊和石头人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音乐是一门很特殊的艺术,它具有形象性的特点,往往通过声音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来直接、生动、形象地表现某种事物、情感和思想,然而又凝聚着深刻的、微妙的、难以言表的概括与抽象。同时,音乐又是一门知识性、技术性很强的艺术,音乐的创作与表现必须掌握必要的知识与技巧,音乐作品的欣赏则同样要有一定的常识和感知能力。可以说,音乐是一门很“难”的艺术。那么,怎样在“难”的音乐和幼稚的孩子之间架设一座桥梁呢?那就是游戏。所以设计了此活动《熊和石头人》。探索音乐活动游戏化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引导幼儿欣赏艺术作品,培养幼儿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音乐游戏之美,在于它不只是音乐技能的摹仿,它是游戏活动中对音乐的感受、体验、理解,对歌词、动作孩子味十足的创编,更能活化幼儿的创造细胞,开启智慧之门。

  活动目标:

  1、能用强弱不同的声音演唱歌曲,并尝试根据歌词曲内容创编表演动作和游戏。

  2、在歌曲的表演与游戏活动中能积极参与、大胆表现,体验表演与游戏的快乐。

  3、学玩音乐游戏《熊和石头人》。在学习歌曲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4、能根据教师提供的舞曲音乐即兴舞蹈,并在"熊"出现时能保持自由造型不动。

  5、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及控制性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图谱、大熊头饰、已初步学会歌曲的演唱。

  活动过程:

  一、 复习并熟练歌曲的演唱。

  1.T:“老师带来了一首歌曲的图谱,我们一起看一看,你知道是哪一首歌曲吗?”

  (评析:以图谱帮助幼儿回忆歌曲,这样的呈现方式显得很自然,这样的逐步唤醒法也比较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

  2.复习演唱歌曲。

  3.老师也来唱一唱,鼓励幼儿听听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4.(结合图谱提问)

  T:“哪一句最特别?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前半句和后半句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要这样唱?”

  前半句:告诉大家大熊来了;后半句:赶紧轻轻地隐蔽,别让大熊发现。

  5.幼儿集体演唱歌曲,要求能用强弱不同的声音表现歌曲的最后一句。

  (评析:这一环节里包含了听辨强弱和表现强弱的学习点,结合歌曲情节进行的先听辨后学唱的教学策略,帮助幼儿理解了“怎么样?”“为什么?”两个问题,使之后的学唱变得轻松。)

  二、自由探索表演,为歌曲创编表演动作。

  1.T:“这首歌曲真好听,如果加上动作表演一定更美,我们可以为歌曲配上哪些好看的大作呢?”(鼓励幼儿找个好朋友唱唱、想想,为歌曲配上好看的动作)

  2.鼓励幼儿三两分组,讨论歌曲的表演,老师给予适当的指导。

  3.请个别幼儿尝试表演。(关注动作的节奏和美感,并鼓励相互学习。)

  (评析:仔细分析歌曲我们会发现,歌曲内容非常简单,在动作表演上基本没有什么难度,鼓励幼儿“唱唱、想想,为歌曲配上好看的动作”,使这一环节的学习变得自主,同时,也为表演的多样化创造了条件。)

  4.尝试第一次表演。

  5.讨论交流:“你觉得哪一句不太会表演?”引导幼儿探索适合的动作并相互学习。

  (评析:鼓励幼儿提出自己学习中的困难,通过相互的学习帮助解决,这里既体现了一个自主学习的理念,也是在帮助幼儿丰富一个学习方法。)

  6.帮助幼儿梳理表演动作,再次表演。关注幼儿之间的相互学习。(也可以表演给个人老师看)

  7.T:“刚才歌曲里唱到大熊来了,听,是谁来了?”为什么觉得是大熊来的?听了这段音乐你有什么感觉?”

  8.随乐模仿大熊的表演。

  1)幼儿学习用双手在膝盖上一拍一次“学熊走”。

  2)幼儿学习模仿大熊表演。

  (评析:将大熊的表演这一次学习环节分为了两个部分,有效地帮助幼儿更好掌握一拍一次这个节奏,为之后的游戏打基础。)

  三、根据歌曲内容,尝试设计游戏方案,并快乐游戏。

  1.提出歌曲可以变成好玩的游戏。“把这首好听的歌变成游戏一起玩一玩。”

  2.讨论游戏方案,鼓励幼儿说说变成游戏可以怎么玩?(a角色b情节)

  1)启发提问:游戏要有谁?大熊什么时候出现?大熊出现前小朋友做什么?大熊出现后小朋友怎么办?

  2)练习变石头人的本领。(提出相关要求)

  3)大熊可以把谁带走?

  4)预设游戏方案:歌曲前半段幼儿自由演唱并表演,唱到“大家可别乱跑”时,幼儿变“石头人”,老师弹奏大熊音乐,大熊角色出场,将动的“石头人”带走。

  3.快乐游戏。

  根据幼儿的游戏情况做一些小结和和提示,也可以对石头人的扮演提出新的要求,游戏可进行2~3次。

  4.学习"熊走"动作。

  鼓励幼儿在"熊走"音乐声中,用不动的动作扮演"熊",并合拍地行走。

  5.小结,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熊和石头人》是一个以游戏为主的韵律活动,在实际教学中,深受小朋友的喜爱,我觉得其中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教材本身它具有游戏性,有情节,小朋友对有情节的游戏,特别是凶猛的动物吃小动物的游戏特别感性趣;

  第二,歌曲里面的小动物:小鸟、小兔、大熊等是小朋友比较熟悉,又比较喜欢的小动物,小朋友对模仿小动物表演具有天然的喜好;

  第三,幼儿对石头人的造型非常喜欢,平时孩子们经常玩“木头人”的游戏,孩子们对做出一个造型控制不动,非常感兴趣;

  第四,歌曲简单,唱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表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小朋友感兴趣,那么,学起来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活动特点:

  1、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注重了曾曾深入不断提高的原则。无论是在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上还是在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上,都注重了使活动有重复、有变化,曾曾深入,不断提高教学目标,使幼儿始终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自始至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如:整个教学活动是:演唱歌曲-表演歌曲-创编动作、创编造型-完整游戏。先由易到难分步练习曾曾突破重难点后再完整游戏。

  单个环节:如在创编动作这个环节,先让幼儿集体听音乐自由创编-独立创编-创编两人表演的动作、三人、多人表演的动作。创编“石头人”造型也是这样:一个人造型、两人造型、三人造型到多人造型。幼儿游戏时,也是一遍有一遍的变化和难度。

  2、注重了动静交替的原则。幼儿生理、心理活动的重要规律之一就是“节律快”。他们疲劳的快,恢复的也快;注意集中的快,转移的也快。因此,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注重了活动多变化和动静活动多交替的原则,以确保幼儿在一个时间片段中能够有较丰富的学习收获。比如:让幼儿集体跳舞到单独个别创编表演,表演后老师小节评价、提问,让幼儿有适当休息等。

  3、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教师始终作为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除了以可爱、推拙的形象、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以自己的形态感染幼儿外,还挖掘了此活动的价值,采用了适宜的方法如:表演法、游戏法、交流讨论法、赏识激励法,审美熏陶法等对活动加以整合,达到了艺术性、健康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不足之处:

  比如在欣赏音乐时还不够投入,在欣赏音乐时教师要根据不同的音乐表现出不同的表情及动作,这样孩子们才会更好地投入进去。比如在幼儿表演环节,我还能够适度再“放”一些,更多地鼓励幼儿多样化的表现,对于幼儿创新能力和表现力的培养会更加有利。

  活动比较好地发挥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很多环节如对表演动作的探讨、对游戏方案的设计都体现了“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理念,使幼儿能够分成投入地沉浸在学习活动中,主动地学、有效地学。

  这虽然是一个歌唱教学活动,但是在活动的组织过程中,老师以歌曲为载体,将节奏、速度、强弱等音乐元素整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使幼儿的综合音乐素质在唱唱、演演、玩玩中非常自然地得到了锻炼,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幼儿的发展为本”的理念,使活动更加地扎实有效。老师还比较好地关注到了艺术活动的审美价值点,在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把动作做得更美、更有节奏感,实现了艺术活动的价值。孩子们在音乐声中玩的不亦乐乎。

  总之,整个活动充分体现了幼儿学习的游戏性和动作性的特点,让幼儿在轻松愉快中学到了知识,得到了锻炼,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通过这个活动,我收获很多,也相信经过不断的进行课后反思,一定能提升自己的业务教学能力。

11、中班美术活动教案:台布设计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 了解几种台布的形状特点,尝试创造性的设计台布图案。

  2. 让幼儿在绘画中了解“对称”的含义。

  3.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 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 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1. 师生共同搜集各种台布图片,供幼儿欣赏。

  2. 提供各色纸张若干及记号笔和蜡笔等。

  3. 小熊玩具一个。

  活动重难点:

  了解台布的形状特点,尝试创造性的设计台布图案,了解“对称”的含义。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熊”引出课题。

  (小熊要过生日了,他决定请他的好朋友(小羊、小兔)来家里做客,可是他遇到了一件麻烦事,他的台布坏掉了,这可怎么办呢,可把小熊给急坏了,小朋友们你们来帮助小熊想想办法吧)

  (1) 请每组幼儿为“小熊家的餐桌”设计一块台布。

  请幼儿自由发言说说自己想要设计的台布的颜色、形状等。

  (2) 欣赏搜集来的台布,从台布的形状、色彩、构图进行了解。

  请幼儿帮忙并带来各种花布请幼儿欣赏,引导幼儿观察、想象,并请幼儿说一说:“好,我们一起去看看吧!你看到了什么?它是什么颜色的?它是什么样的?台布上的图案象什么?(看台布提醒幼儿仔细观察台布的颜色、形状及构图)重点引出“对称”

  二、引导幼儿相互讨论设计台布的见解。

  (1)启发幼儿从设计的形状、色彩、构图表现手法等几个方面来协商(教师出示范画)

  (2)请一个幼儿上来绘画台布,教师讲解。

  三、引导幼儿绘画。

  (1)引导学会注意倾听,提醒幼儿先讨论台布的图案式样,再动手作画。

  (2)及时鼓励幼儿有创意的操作。

  四、展出各组幼儿的作品,供幼儿相互欣赏、学习。

  将幼儿设计的台布分别铺在小熊家的桌子上,请幼儿讲述自己设计的台布,说出设计的理由。

  五、教师小结,并代表小熊谢谢小朋友。

  活动反思:

  台布在幼儿的生活中也较常见,但却很少有幼儿会有意识地观察台布,因此,我在让幼儿设计台布前,要先让他们对台布先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所以课前在网上找了一些台布的图片,制作成PPT,并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台布的形状,图案等等。孩子们在观察的时候能将台布的形状和图案用完整的语言形容出来,观察的比较仔细。但从幼儿作画的过程来看,他们显然对台布图案的色彩、结构排列特征还不够理解,表现出的画面布局凌乱,有些象平时意愿画般的随心所欲。可能是我在引导孩子们观察的时候没有把结构作为重点讲清楚。这样孩子们在设计的时候心里就没有一个方向了。于是在设计第二课时的时候我应该把结构作为重点,比如在设计方形台布上的图案是需要对称,这样在结构上看起来就会很整齐。还有在图案设计上可以用一个系列的图案去设计,比如在台布的中心点上画一个月亮,周围用星星去修饰,这样就不会出现画面布局很凌乱的情况了。

12、中班美术活动教案:我设计的瓶子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瓶子在我们生活中是一种常见物品。我们幼儿园的美工区里也摆放着各种各样高、低、大、小不一的瓶子,孩子们利用这些瓶子在上面做了不少的创意,有的给瓶子彩绘,有的给瓶子黏贴,让这些不起眼的瓶子变成了有色彩的装饰物,孩子们非常喜欢玩这些瓶子,我灵机一动,既然孩子这么喜欢,何不让孩子也尝试用其他的作画方式画画美丽的瓶子呢!新《纲要》提出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在于它激发情趣、激发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只有对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注意力集中,参与主动、投入积极,从而获得知识经验。借着孩子对瓶子的兴趣,我以吹塑纸版画这种特殊、新奇有趣的印刷式绘画为表现载体,设计了此次活动。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吹塑纸版画制作过程,感受吹塑纸版画独特的装饰效果。

  2.幼儿尝试设计瓶子,用水粉平涂进行装饰,体验吹塑纸版画印染的乐趣。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学习在吹塑纸上设计瓶子,并能按纸张的大小合理布局。

  活动难点:

  学习用水粉颜料涂、印的版画印染技能。

  活动准备:

  搜集实物瓶子及课件图片若干,铅笔、毛笔、水粉颜料、吹塑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导入

  阿里巴巴开了一家瓶子商店,里边经营的全部都是美丽的瓶子,小朋友想不想来看一看美丽的瓶子?

  二、欣赏图片

  出示图片,幼儿欣赏。

  1.提问:

  ①瓶子有什么特点?瓶口是什么样子?瓶颈是什么样子?瓶身是什么样子?

  ②装饰特点是什么?

  2.小结:这些瓶子都有自己的特点,有的瓶口很小,瓶肚子很大,有的形状像葫芦……形状丰富多变,这些瓶子都很漂亮。

  三、欣赏范画——《美丽的瓶子》

  提问:你觉得这幅画美丽吗?哪最美丽?你最喜欢什么地方?为什么?

  这幅画和我们平时画的画一样吗?这就是吹塑纸版画。小朋友想不想知道老师怎样画成的呢?

  四、教师讲解制作方法

  1.介绍材料:铅笔、水粉笔、水粉颜料、吹塑纸、黑色卡纸。

  2.构思:准备设计什么样的瓶子。

  3.起稿:用铅笔将瓶子画到吹塑纸上。注意用力一些,顺着铅笔的方向走。

  4.涂色:吹塑纸上的瓶子涂上美丽的颜色印到黑色卡纸上。

  五、启发幼儿设计瓶子

  小朋友想画一个什么样的瓶子,先构思一下。如:跳舞的瓶子,长腿的瓶子……

  六、幼儿作画

  教师巡回指导,强调作画要领。

  七、评画——《幼儿画展》

  1.让幼儿评出每组最优秀作品,给予鼓励。

  2.老师小结:我们今天用水粉颜色在吹塑纸、卡纸上边画的画是纸版画。

  八、收拾画具,活动结束

  课后反思:

  一个活动能顺利开展下来,最关键的是每个环节的接轨处需要层层递进,设立的问题一定要根据幼儿的兴趣来建立,我想这样才能达到自己所预设的效果,本次活动我分成了五个环节来进行活动,先是出示一个瓶子的课件通过观察瓶子让幼儿了解瓶子的基本部分知道,瓶子有四个部分组成分别是瓶口、瓶颈、瓶身、瓶底、再次出示各种不同大小色彩的瓶子通过观察让幼儿了解瓶子的不同形状及色彩,最后让幼儿了解这些漂亮的瓶子都是瓶子设计师设计出来的,让幼儿知道瓶子设计师是个非常能干的人物,通过让幼儿来当一位能干的设计师,激发幼儿产生对设计瓶子的兴趣,在次环节我觉得恰到好处,孩子们在后面的几个环节中都能顺心如意的设计着自己想象中美丽的瓶子,操作成果中虽然没有达到我预设的效果,但我觉得此次活动让我和孩子们收获很多,反思更多,特别是最后一个环节中,讲评作品时孩子们通过我的追问,能够找到问题的存在,如:拓印效果不佳的原因在于刻的不够深、还有涂色时不够均匀、知道颜料涂的太厚也不好、太薄也不行等等。我想通过这次吹塑版画活动,我相信在第二次活动时,我们的孩子一定会有更好的成果。

13、中班社会教案:小花熊和小黑熊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小花熊和小黑熊

  设计意图

  3~6岁幼儿在幼儿园生活中,生活技能的教育及其训练仍占一大部分,因为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大多具有自我的意识,也具备了一些生活自理技能,在幼儿园幼儿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基本上都能自理生活,但在家庭中,有些幼儿由于动作不熟练和依赖心理,往往由成人包办代替了幼儿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其实“小事”不小,生活能力是人自立的基础,所以加强幼儿生活能力训练,也同样可以培养幼儿的自尊和自信。为此,设计了中班的心理健康课“起床喽”,让幼儿在看、听、说、练的实践活动中得到熏陶。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学会自己穿裤、穿鞋、系鞋带,在成人帮助下穿好上衣。

  2、培养幼儿乐意自己穿衣、穿裤、穿鞋的习惯,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3、通过看表演、竞赛活动,培养幼儿的自尊和自信。

  活动准备:

  1、情景表演:小花熊和小黑熊。

  2、实况录像:

  ①幼儿在园午睡室起床的情景。

  ②一幼儿在家起床的情景。

  3、汽车的音乐、电话机(玩具)。

  4、幼儿已学会自编儿歌《起床》。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幼儿集体表演唱《小弟弟,早早起》。

  提问:这首歌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师:早上起床时你们的衣服、裤子、鞋子是谁穿的?

  (师:真棒,很多小朋友的小手真灵巧,衣裤、鞋子都是自己穿的,可还有的小朋友是爸爸妈妈穿的。)

  3、放电话铃声,师接电话,并告诉幼儿是熊妈妈打电话来邀请中⑵班幼儿去看她的孩子小花熊和小黑熊是怎样起床的?那么,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

  4、放开汽车的音乐,幼儿自由律动。

  二、观看情景表演《小花熊和小黑熊》

  表演后提问:

  1、熊妈妈家有哪两个宝宝?

  2、你喜欢哪只小熊?为什么喜欢它?

  3、你们喜欢小黑熊吗?告诉小黑熊,怎么做你们就喜欢它了?

  教师小结:小花熊真能干,在家起床时不要妈妈帮它穿衣服、裤子,自己的事情会自己干,我们奖给它一朵笑脸花。

  4、可是小黑熊怕穿不好衣服、裤子、鞋子等,我们怎样去鼓励他?(幼儿以鼓励的口吻激发小黑熊的自信心)如:幼儿说:“我以前不会穿衣服,老师、妈妈教我后,我慢慢地会穿了。”

  三、看实况录像①

  1、小朋友都看到自己了吗?你起床谁帮你穿衣、穿裤、穿鞋的?

  2、你还看到谁?她是怎样起床的?

  师小结:小朋友和小花熊一样能干,大多数小朋友在幼儿园不要老师穿衣,只有个别小朋友老师帮一下忙他也会穿了,有的小朋友甚至还帮助其他小朋友。 过渡语:刚才去了小熊家,现在想不想去小朋友家看看?

  四、看实况录像②

  1、她是谁呀?

  2、这位小朋友在家起床时是怎么做的?(用先……再……最后来讲述)

  教师小结:这位小朋友真了不起,在幼儿园在家一样,都是自己穿衣、穿裤、穿鞋、系鞋带的,老师也要奖给她一朵笑脸花。

  3、集体念儿歌《起床喽》。

  五、穿衣、系鞋带比赛。

  1、师:我们来一个穿衣、系鞋带比赛,好吗?老师这儿还有许多笑脸花,如果你们有进步,笑脸花就会跟你交朋友,如果这次你拿不到笑脸花,怎么办?

  2、有目的挑选依赖性强的幼儿参加比赛。

  3、品德教育:看到小朋友的进步,笑脸花很高兴,也希望你们以后在家去园一个样,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笑脸花继续跟你做朋友,你们有信心吗?

  活动延伸:

  1、角色游戏:娃娃家。 请家长来园参加游戏,了解自己孩子自理能力的情况,使家长知道自己的孩子很能干,在家要放手让孩子锻炼。

  2、比一比给家长发放记录卡,如果小朋友在家自己穿衣裤,家长奖给幼儿笑脸花。比一比,一星期中在园、在家的笑脸花哪个多?

  附:

  1、儿歌《起床喽》小朋友,早早起,叠好被子穿衣裤。系鞋带,蹦蹦跳,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情景表演《小花熊和小黑熊》

  熊妈妈(一位教师扮演):小花熊,小黑熊,起床喽!(说完,熊妈妈去厨房做饭。)小花熊:唉,起床了。(说着从床上坐起来,熟练地穿衣、穿裤、系鞋带、叠被子;而小黑熊仍缩在被窝里睡觉,不理妈妈。)熊妈妈(又喊):小黑熊,起床喽! 小黑熊:不,我不会穿。熊妈妈:你看,小花熊自己穿衣,真是个好孩子,你也自己学着穿吧,不会的地方妈妈来教你,好孩子自己穿。小黑熊(撒娇地):我不,我怕穿不好,我还怕烦,我要妈妈穿。熊妈妈:真没办法。(说着帮小黑熊穿起衣裤来)小花熊:妈妈,我穿好了,我自己洗脸去。——下场熊妈妈:好孩子,去吧。小黑熊穿好衣服。——下场 。

14、中班音乐游戏活动教案:熊和蜜蜂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乐曲旋律,通过熊行走、喝蜜、躲藏等游戏情节了解乐曲结构。

  2.根据游戏情景,借助角色的暗示,知道“蜜蜂”追捉时,小熊应躲避不动。

  3.乐于参与游戏,愿意在集体面前大胆表现自己,体验游戏的快乐。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音乐《海琼斯小夜曲》

  2.课件、图谱

  3.红包、狗熊妈妈胸饰,蜜蜂胸饰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

  二、演示课件,了解游戏的故事情节。

  1.出示图片,师:孩子们,你们看这是谁呀?(熊)这个呢?(蜜蜂)

  小熊和蜜蜂之间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课件演示

  师:熊和蜜蜂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三、完整欣赏乐曲,进一步感知乐曲的旋律和节奏,理解每段音乐所表现的不同情节

  1.师:这件有趣的事藏在一段音乐里,我们一起来听听,哪里是熊出来了?哪里是小熊喝蜂蜜,哪里蜜蜂飞来了?哪里小熊跑回家?

  2.完整欣赏乐曲

  3.师:开始的时候是谁来了?什么地方你听出来了?

  四、分段感知乐曲,创编角色游戏动作与图谱。

  1.师:如果你是小熊,肚子饿的时候是怎么走路的?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走一走?

  (幼儿自由行走)

  师:让我来看看小熊是怎么走的?刚刚有几个熊宝宝走的很像,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师:他是怎么走的?有这样走的,嗯,还有那样走的,肚子很饿,能不能走的快?

  师:我们一起跟这个小熊学一学。

  师:走不快,一下一下的,我们跟着音乐,看着图谱,一起来做一做

  师:熊宝宝,我们去找一找吃的

  2.师:走了半天,瞧!好大一罐蜂蜜呀!熊宝宝,你们怎么喝的?还会怎么喝?

  师:啊!小熊喝了蜂蜜,感觉怎么样?)

  师:我们回忆一下,小熊喝蜂蜜,做了哪些动作?

  师:我们跟着音乐来做一做。

  3.师:哎呀!不好了!蜜蜂来了!小熊该怎么办?

  师:只能蹲在那儿不动,但是蜜蜂飞来飞去,(他心里会怎么样?(很害怕)

  师:我们来看看这个熊宝宝怎么表示害怕的?

  师:熊宝宝们~你们听……

  4.师:熊宝宝们,我们什么时候才能逃回家?

  听好,(蜜蜂打哈欠啦)~让我们一起逃回家吧!

  5.回忆4个游戏环节,完整做2遍动作

  (1)师:刚刚老师把这个有趣的故事画了一张图谱。我们听好音乐,看着图谱,在座位上做一做吧!

  (2)师:这一次不看图谱能不能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如果你不记得动作了,可以看看(图谱)

  五、分角色表演完整地跟随音乐做游戏

  师:这是个好玩的游戏“熊与蜜蜂”,小熊在玩的时候,如果最后被蜜蜂蛰到了,就要去做小蜜蜂。明白了吗?

  1.师:嗯,坐了半天,肚子好饿,宝宝们,快跟熊妈妈找东西吃吧!(完整游戏第一遍)

  2.师:哎呀~这个熊宝宝身上怎么多出一个大包?(被蜜蜂蛰了)哎,我可怜的孩子。

  3.师:其余熊宝宝要注意了啊!好像没吃饱,我们再去找点吃的吧!(完整游戏第二遍)

  5.师:今天被蜜蜂追了那么多次,这个小熊都气喘吁吁的了,让我们一起听着音乐,休息会吧。活动中利用图谱帮助幼儿合拍表现熊走以及创编记忆几种表达喝蜂蜜满足感的动作。

  活动反思:

  生活中,孩子们喜欢看动画片《小熊维尼》,在活动室中时常能看到孩子们因模仿小熊的动作而捧腹大笑的场景。因此抓住了这一特点,我们从孩子们喜欢的动画片角色切入,并以情境的方式贯穿与整个活动,引导孩子们表现出小熊走——喝蜜——见到蜜蜂躲藏等一些列动作,满足了孩子们爱模仿的天性,考虑到本班孩子已有一些队形与交往的简单经验,因此在活动中我们渗透了简单的队形变换和同伴交往的部分,加强幼儿与人交往、善于合作、遵守规则等相关经验。在这一活动中主要挖掘三个价值点:(1)听音乐分段,提高听辨音乐的能力;(2)活动的趣味性与娱乐性;(3)创编小熊可爱的动作,根据音乐情景,运用已有经验大胆的想象,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是这节活动的最大价值点。

15、中班美术活动教案:让人快乐的球教案

  活动目标

  1.尝试大胆的在纸盘上用不同的绘画工具进行创作。

  2.合理利用废旧纸盘,体验纸盘再利用的乐趣。

  3.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教师带来的纸盘做的快乐球。

  教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样漂亮的东西,你们看是什么呀?

  2.这个好看的快乐球。是老师用纸盘和皱纹纸做的呢,你们想不想也来学一学吗?

  二、观察教师制作的快乐球范例。

  师:“提问:这是什么?是什么东西做成的呢?”

  幼儿回答教师的提问,教师进行一定的总结:这是一个花球,是拿用纸盘和皱纹纸制作成的。

  三、介绍制作的方法。

  1.师:我们先拿出我们纸盘和皱纹纸彩带,然后在纸盘上边上黏上一圈的浆糊,最后将皱纹纸彩带粘在纸盘的周围纸盘球就做出来了。

  2.教师分发制作的材料,幼儿分组进行制作操作活动。

  四、幼儿操作

  1.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教师指导制作有困难的幼儿。注意使用剪刀的安全问题与教室的卫生问题。

  五、展示自己的作品。

  请幼儿将自己的作品与同伴相互交流欣赏。

  活动反思

  出示的快乐球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制作的欲望,在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中,幼儿观察和讨论制作过程。我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引导幼儿利用纸盘进行制作。活动中用到的皱纹纸揉搓成小球,大部分孩子的动手能力和精细动作慢慢完善,揉搓成的小球个个都很有形,在制作的时候,个别幼儿在摆布上还需要老师的帮助才能完成。

16、大班音乐熊和石头人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音乐是一门很特殊的艺术,它具有形象性的特点,往往通过声音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来直接、生动、形象地表现某种事物、情感和思想,然而又凝聚着深刻的、微妙的、难以言表的概括与抽象。同时,音乐又是一门知识性、技术性很强的艺术,音乐的创作与表现必须掌握必要的知识与技巧,音乐作品的欣赏则同样要有一定的常识和感知能力。可以说,音乐是一门很“难”的艺术。那么,怎样在“难”的音乐和幼稚的孩子之间架设一座桥梁呢?那就是游戏。所以设计了此活动《熊和石头人》。探索音乐活动游戏化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引导幼儿欣赏艺术作品,培养幼儿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音乐游戏之美,在于它不只是音乐技能的摹仿,它是游戏活动中对音乐的感受、体验、理解,对歌词、动作孩子味十足的创编,更能活化幼儿的创造细胞,开启智慧之门。

  活动目标:

  1、能用强弱不同的声音演唱歌曲,并尝试根据歌词曲内容创编表演动作和游戏。

  2、在歌曲的表演与游戏活动中能积极参与、大胆表现,体验表演与游戏的快乐。

  3、学玩音乐游戏《熊和石头人》。在学习歌曲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4、能根据教师提供的舞曲音乐即兴舞蹈,并在"熊"出现时能保持自由造型不动。

  5、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及控制性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图谱、大熊头饰、已初步学会歌曲的演唱。

  活动过程:

  一、 复习并熟练歌曲的演唱。

  1.T:“老师带来了一首歌曲的图谱,我们一起看一看,你知道是哪一首歌曲吗?”

  (评析:以图谱帮助幼儿回忆歌曲,这样的呈现方式显得很自然,这样的逐步唤醒法也比较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

  2.复习演唱歌曲。

  3.老师也来唱一唱,鼓励幼儿听听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4.(结合图谱提问)

  T:“哪一句最特别?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前半句和后半句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要这样唱?”

  前半句:告诉大家大熊来了;后半句:赶紧轻轻地隐蔽,别让大熊发现。

  5.幼儿集体演唱歌曲,要求能用强弱不同的声音表现歌曲的最后一句。

  (评析:这一环节里包含了听辨强弱和表现强弱的学习点,结合歌曲情节进行的先听辨后学唱的教学策略,帮助幼儿理解了“怎么样?”“为什么?”两个问题,使之后的学唱变得轻松。)

  二、自由探索表演,为歌曲创编表演动作。

  1.T:“这首歌曲真好听,如果加上动作表演一定更美,我们可以为歌曲配上哪些好看的大作呢?”(鼓励幼儿找个好朋友唱唱、想想,为歌曲配上好看的动作)

  2.鼓励幼儿三两分组,讨论歌曲的表演,老师给予适当的指导。

  3.请个别幼儿尝试表演。(关注动作的节奏和美感,并鼓励相互学习。)

  (评析:仔细分析歌曲我们会发现,歌曲内容非常简单,在动作表演上基本没有什么难度,鼓励幼儿“唱唱、想想,为歌曲配上好看的动作”,使这一环节的学习变得自主,同时,也为表演的多样化创造了条件。)

  4.尝试第一次表演。

  5.讨论交流:“你觉得哪一句不太会表演?”引导幼儿探索适合的动作并相互学习。

  (评析:鼓励幼儿提出自己学习中的困难,通过相互的学习帮助解决,这里既体现了一个自主学习的理念,也是在帮助幼儿丰富一个学习方法。)

  6.帮助幼儿梳理表演动作,再次表演。关注幼儿之间的相互学习。(也可以表演给个人老师看)

  7.T:“刚才歌曲里唱到大熊来了,听,是谁来了?”为什么觉得是大熊来的?听了这段音乐你有什么感觉?”

  8.随乐模仿大熊的表演。

  1)幼儿学习用双手在膝盖上一拍一次“学熊走”。

  2)幼儿学习模仿大熊表演。

  (评析:将大熊的表演这一次学习环节分为了两个部分,有效地帮助幼儿更好掌握一拍一次这个节奏,为之后的游戏打基础。)

  三、根据歌曲内容,尝试设计游戏方案,并快乐游戏。

  1.提出歌曲可以变成好玩的游戏。“把这首好听的歌变成游戏一起玩一玩。”

  2.讨论游戏方案,鼓励幼儿说说变成游戏可以怎么玩?(a角色b情节)

  1)启发提问:游戏要有谁?大熊什么时候出现?大熊出现前小朋友做什么?大熊出现后小朋友怎么办?

  2)练习变石头人的本领。(提出相关要求)

  3)大熊可以把谁带走?

  4)预设游戏方案:歌曲前半段幼儿自由演唱并表演,唱到“大家可别乱跑”时,幼儿变“石头人”,老师弹奏大熊音乐,大熊角色出场,将动的“石头人”带走。

  3.快乐游戏。

  根据幼儿的游戏情况做一些小结和和提示,也可以对石头人的扮演提出新的要求,游戏可进行2~3次。

  4.学习"熊走"动作。

  鼓励幼儿在"熊走"音乐声中,用不动的动作扮演"熊",并合拍地行走。

  5.小结,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熊和石头人》是一个以游戏为主的韵律活动,在实际教学中,深受小朋友的喜爱,我觉得其中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教材本身它具有游戏性,有情节,小朋友对有情节的游戏,特别是凶猛的动物吃小动物的游戏特别感性趣;

  第二,歌曲里面的小动物:小鸟、小兔、大熊等是小朋友比较熟悉,又比较喜欢的小动物,小朋友对模仿小动物表演具有天然的喜好;

  第三,幼儿对石头人的造型非常喜欢,平时孩子们经常玩“木头人”的游戏,孩子们对做出一个造型控制不动,非常感兴趣;

  第四,歌曲简单,唱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表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小朋友感兴趣,那么,学起来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关阅读
推荐
  • 中班宣传画:小水滴的眼泪

    活动目标:1.学会运用图形组合的方法,表现小水滴的基本部分和主要特征。2.初步能有目的地设色、配色,在教师的引导下回绕主题安排画面。重点:学会运用图形组合的方法,表现小水滴的基本部分和主要特征。 难点:初步能有目的地设色、配色,在教师的引导下回绕主题安排画面。 活动准备:小水滴图片、事先丰富幼儿对水滴形状的认识 活动过程: 一、探索响声、表达感受。 教师播放一段水滴的录音,让幼儿仔细听,这是什么声音? 二、了解观察小水滴的形状 小水滴长得怎么样?小水滴看到的世界是怎么样的? 三、欣赏宣传画,观察画面的布局

  • 中班美术活动《花园里》课后反思

    在执教美术活动《花园里》前,我思考应该让孩子在画画过程中是注重花园里花的多还是花的品种多?一般我们在看到此类题目时,肯定第一反应希望孩子画的又多又好看,可是这执教过后,然后与其他班比较,我发现我们班孩子呈现的效果不错。 我按照自己的理解,加上前期的铺垫,然后才让孩子进行了这次的美术画画。我觉得前期的铺垫非常重要,我们班孩子的特色不在美术方面,所以我事先就去画了很多好看的花朵图案给孩子们看,一朵朵花分析他们是怎么画出来的,先画什么,再画什么,还让孩子画了画这些好看的花朵。课后还把这些好看的花朵图案放在黑板上

  • 中班上册美术活动:美丽的树林

    活动目标:1:通过欣赏四季树林的图片,感受不同季节的树林产生的色彩美。2:尝试用同一色系的纸通过剪贴、绘画的方式与小组合作共同表现树林的美丽与生机。3:能按照小组的分工进行创作,体验合作所带来的成功及乐趣。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1:幼儿在《绿野仙踪》主题中对树木进行过探索。 2:幼儿运用绘画的方式表现过树林。 3:幼儿具有看图剪纸的能力。 4:幼儿在活动以前就已经分好了小组。 物质准备:各色色纸;剪刀;胶棒;四张底色纸;水彩笔;抹布等。 活动过程: 一:欣赏森林四季图。 1:出示四季树林图片,引导幼儿感

  • 评析中班美术活动——彩色树叶大变身

    《彩色树叶大变身》是让幼儿用各种线条和各种树叶品贴成作品的一个美术活动,并且可以让幼儿进行大胆想象及创作的过程。在活动中倪老师以请幼儿来当小小设计师为导入,来引起他们作画的兴趣,特别是这堂课中不仅可以有拼贴的成分,同时又有添画的部分更能使他们感兴趣。对于中班第一学期的幼儿来说,要用树叶粘贴成一副有内容的作品相对来说还是很有难度的,所以教师先让幼儿在活动的开始时欣赏范画,给幼儿展示了不同的范例,并给每个范例所用到的线条、图案进行了介绍。就是让幼儿通过观察了解了树叶和线条可以成为好朋友,拼贴成画,为接下来的作

  • 中班颜色认识游戏活动:颜色多多

    活动目标: 1、 不受物体外形特征干扰,正确辨别物品的颜色。2、 能将各种物品按颜色归类。3、 遵守游戏规则,按要求玩游戏。 活动准备: 1、 小动物贴纸若干:分别穿红、黄、蓝服装的小狗、小兔、小熊、小猫各3只。 2、 红、黄、蓝3种颜色的树叶数量均等,总数为幼儿人数。 3、 教室的地面上分别画红、黄、蓝3种颜色的3各大圈。 4、 红、黄、蓝3种颜色的彩笔每人1份。 5、 幼儿用书、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一、 游戏导入活动,复习对颜色名称的认识。 (1) 请全体小朋友藏在小椅子背后,听教师指令进行游戏。

  • 中班绘画艺术活动:吹画桃花

    活动内容:吹画桃花 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学习用吹画和手指点画的方法表现桃树和桃花的基本特征。2.引导幼儿体验吹画的乐趣,培养幼儿吹画的兴趣。3.培养幼儿干净整洁的卫生习惯。 重难点分析:重点-吹、点出大棵桃树。 难点-吹树枝。 活动准备:知识-了解桃花的有关知识。 物质-棕色、粉红色颜料,毛笔、抹布、范例。 活动方式:集体教学。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以春天为主题,谈话引出课题。 二、展开 1.教师出示桃花,引导幼儿观察桃花的结构、形状、颜色。 教师:春天来了,桃花露出了美丽的笑脸。你看它,长在棕色的树

  • 中班艺术教案设计:我来种地(绘画)

    活动目标:1、提高对图形的认识。 2、尝试用线条分割大块面,再用点、线、形画满小块面的方法画装饰画。 活动准备: 1、事先观察过美丽的田园风光或欣赏过相关图画。 2、油画棒,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导入课题。 教师:春天到了,天气变暖,农民都开始春耕了,可是有位老爷爷年纪大了,没有力气种地,我们一起来帮助老爷爷,好吗? 2、教师示范、讲解。 (1)教师:这是一块黑土地,我们在上面种点什么啊?如果我吗想种许多东西,应该怎样分割这块土地呢? (2)教师示范用线条分割大块面,使之成为若干个小块面。可以在

  • 幼儿园中班手工活动:水桶

    1、沿黑线剪下 570) this.width=570;" border="undefined"/> 2、粘贴 570) this.width=570;" border="undefined"/> 3、外面包上报纸 570) this.width=570;" border="undefined"/>

  • 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春天的树

    活动目标 1、通过吹点的树木让幼儿感受春天的美景。 2、培养幼儿了解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提高幼儿的艺术表现力。 活动准备 1、课件(有关春天树木的图片)。 2、各种颜料、纸、调色盘。 3、配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 提问。老师:看,谁来了?春姑娘来了。春姑娘带来了什么礼物呀?让幼儿自由回答。 二、观看课件。 1.播放flash桃树、杏树 让幼儿观看树干、树枝、花的颜色。 2.播放flash柳树。 让幼儿观看树干、树枝、树叶。 3.播放flash-迎春花。 让幼儿观看树干、树枝、花。 4.播放fl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