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教专题 > 幼儿园常规培养教育
小班常规培养总结

小班常规培养总结

更新时间:2014-07-21 06:33:51

《小班常规培养总结》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常规培养教育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眨眼间这个学期又接近了尾声。回顾这一学期,我们班的三位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那就是既辛苦又快乐。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进餐、睡眠、上课、盥洗、穿脱衣服等十多个环节,是幼儿必须遵守的日常生活规则。也就是我们平常经常说的常规,它是幼儿园为了使幼儿的生活内容丰富而有规律,调动幼儿在一日生活活动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自主性和独立性而采取的措施。幼儿生活习惯与自理能力是“动力定型”的建立过程。若一开始由错误的教养方式可得错误的动力定型,将会导致一生的不良生活习惯或生活不能自理。反之,若一开始建立良好的动力定型,无疑会终身受益。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加上小班幼儿年龄小、依赖性强、对一切都感到陌生、新奇,也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懂,顽皮,一旦整天生活在一个班集体里,势必很不习惯、很不适应。众所周知,要搞好一个班级,建立常规是必要的,初入园的小班幼儿,因而良好常规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那怎样把常规转化为幼儿的自觉生活习惯。

新小班入园,孩子们在生活环境、活动方式和人际交往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要注重幼儿各种常规和习惯的养成尤为重要。例如在喝水的环节,由于这个地方小,孩子们刚开始还不懂得按秩序,一个要喝都要喝了。那难免互相碰撞,把水洒了一地,并产生了不少矛盾。于是我们一起想办法讨论,最后让孩子分组排队,并制定每次喝水接半杯水的规则和记住自己的杯子号码,刚开始老师在旁边指导。一个星期下来,还有几个小朋友总是忘记,但经过提醒他也按秩序了。一段时间后孩子们都能自觉地遵守这一常规。就是这样,每制定一项常规都让幼儿从理解到接受,渐渐地每个孩子都成了常规的捍卫者。最重要的是孩子们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随着天气渐渐转冷,孩子们的衣服也穿的多了,这就给我们老师又无形中增加了工作量,大家都是家里的宠儿,这些穿衣等自理能力都是大人包办的。于是我们就鼓励孩子们自己穿脱衣裤,鞋子,小便时试着自己拉好松紧带拉裤子,拉好后再让老师检查一下,慢慢的,孩子们都学会了自己拉裤子,午睡的时候也知道自己脱裤子。在孩子们午睡的时候,我们还会将孩子们的裤子翻正放在他们的床边,起床时一个个地指导孩子们将有漂亮图案的穿在前面,鼓励他们自己穿裤子,对能力差一点的孩子,先让他慢点起床等老师一个一个过来,手把手的帮着一起穿并配以儿歌等生动有趣的形式让孩子尝试自己动手。现在到孩子们起床的时候,只要一听到起床的信号,班上有42个小朋友孩子们就会很快的穿好衣裤和鞋子,然后自己会去上厕。难得几个速度慢的老师帮忙外,其余都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现在一些事只要老师提醒一下。。本学期我们小班年段从实际出发进行了关于小班幼儿生活常规培养的研讨。回顾一学期的工作现小结结如下:

一、 分清阶段、把握重点。

从小班一开学开始,我们在学期初就对小班幼儿一年中的常规培养做好定位,分成若干个阶段:小班上学期的前半学期:以适应、熟悉为主;后半学期:以初步遵守为主。小班下学期的前半学期:以巩固、适应为主;后半学期:以乐意遵守为主。

二、内容分层、循序渐进。

作为教师都希望把自己的班级常规抓好,但是每班幼儿的特点是截然不同的,要培养千万不可以“一刀切”,更不可急于求成,常规培养不能只追求即时效果,应循序渐进。什么常规在什么时候教下去才适当,深入到什么程度才适宜,遇到问题,如何去调整,都应象会计做预算一样有一个统盘的考虑。下面我就以如何引导幼儿收拾玩具为例,来说说各班是如何开展的:刚开始入园的幼儿不能很好的、自觉的爱护和收拾玩具,对丢在地上的玩具不能主动的捡起来,经过本学期的努力我们班的幼儿已经对收玩具这方面已经有了很好的习惯了。有时看到他们都会捡起、都会收拾好。也学会了给玩具分类,有放错的会及时放回原地放。这一点特别让我们感到欣慰。

(二)通过相互观摩讨论,寻找成功教学策略。

1、标志法:小班幼儿不认识阿拉伯数字,更不识汉字,记忆的持久性较差,就运用标志引导幼儿分类收拾,如放雪花片的框子外就贴上雪花片的标志,让幼儿通过标志了解相同的玩具要放在一起,提高幼儿的分类意识;美工区就用画画等形象的图案,让幼儿了解什么材料应该放置哪个区角。

2、游戏法:幼儿喜欢在有趣的活动中接受教育,而游戏则是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的良好手段。因此,我充分利用教学游戏对幼儿进行生活常规教育。如“送玩具回家家”的游戏,把班级常用物品按固定位置摆放。如:幼儿脱下的衣服叠好后放在玩具柜上,杯子放在杯架上,图书放在图书架上等,这样使幼儿对班上物品的位置产生深刻印象,养成了不乱拿乱放的好习惯,通过这样反复的游戏,幼儿知道什么玩具改该送什么地方,还加深了幼儿玩具哪里拿,哪里放的常规习惯。玩“小动物找家”的游戏, 让幼儿扮演不同的小动物,通过看不同的小动物标志,相同的动物回到同样的家,让幼儿了解到标志的起示作用,知道小动物有家,玩具也有家,相同的玩具也要住在一起,使幼儿能分类收拾玩具。

(三)活动后的反思

1、教师在活动中要多注意一些细节部分,教师组织活动要注意提问的设计,不适宜太泛,思维空间不能太大,应多为选择性等较简单的问题,使幼儿稍一动脑就能回答的问题。

2、情感交流与肢体语言相结合,创造愉快、宽松的心理环境,使常规管理生情并茂。 如多用一些身体的语言如:抱抱他们、亲亲他们、与他们握握手,通过这些与孩子情感交流, 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孩子们会越来越喜欢你,有了感情的基础,这是建构良好常规的基本前提。

今天的孩子们从不愿上学到高高兴兴上幼儿园;有的从不会自己吃饭到一口一口地自己吃;从挑食到各种蔬菜都能吃一点;从穿衣穿鞋都不乐意动一下手到愿意慢慢学着自己穿;--------我们老师从心眼里高兴那。

通过一学期的努力,孩子们的确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让孩子健康活泼的成长使我们老师的心愿,在以后的保教工作中,我们会随时的关注孩子的一点一滴,让每个孩子都快乐的成长。有喜就有忧,班上还有个别的幼儿在吃饭、穿衣遵守秩序等方面还不是很好,我们需要多想办法改变他。“为了每一个孩子都有进步”,这是我们为之不懈努力的动力。
相关阅读
推荐
  • 常规之养成————2010年幼儿园小班班级重点工作总结

    寒来暑往时光飞逝,眨眼间这个学期又接近了尾声。回顾这一学期,我们班的两位老师和阿姨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那就是既辛苦又快乐。新小班入园,孩子们在生活环境、活动方式和人际交往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要注重幼儿各种常规和习惯的养成尤为重要。例如在喝水的环节,由于这个地方小,孩子们刚开始还不懂得按秩序,一个要喝都要喝了。那难免互相碰撞,把水洒了一地,并产生了不少矛盾。于是我们一起想办法讨论,最后让孩子分组排队,并制定每次喝水接半杯水的规则和记住自己的杯子号码,刚开始老师在旁边指导。一个星期下来,还有几个小朋友

  • 教育重点是对孩子的良好习惯培养

    教育要抓根本,这个根本就是习惯。习惯究竟是什么?应如何理解习惯的含义呢?我认为: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一种定型性的行为。它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养成的语言、思维、行为等生活方式,是人们头脑中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条件反射。这种条件反射是在重复出现且有规律的刺激下形成的,并且在人的大脑中建立了稳定的神经联系,只要再接触相同的刺激,就会自然地出现相同的反应。 我国儿童心理学家朱智贤教授说:习惯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觉地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倾向。例如:儿童养成在饭前、便后或游戏后一定要洗手的习惯后,完成这种动作就成为他们的需

  • 规矩重在习以为常

    初出茅庐的我,对于班级管理亦不知所措。记得刚工作单独带班的时候,我是孩子控,只觉得我绷起脸、吊起嗓子,吓着孩子,定能让孩子听命于我。教室里嗓门最大的不是躁动的孩子们,而是我。于是,往往周一至周五,我的嗓子就嘶哑了,往往是好了哑,哑了好。那时,心里是真真切切地体味疲惫不堪,人也觉得累得恐慌,没有成果。整天只会扯着嗓门对孩子们吼:你怎么这样不准你、、、、你给我怎样、、、、、、、如此云云。只觉得自己的耳里充斥得全是反复地生气、反复地训斥,甚至于到后来,自己也开始厌烦自己的凶悍。最让我抓狂的还是,孩子们根本不当回

  • 让幼儿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中理解常规

    一个班的常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如果常规没有建立好,幼儿无法形成良好的习惯,教师要分散精力去维持各种环节活动的秩序而影响活动的质量,所以常规培养是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部分。 良好的常规是靠幼儿遵守而得以实现的,其中可分为幼儿被迫遵守与自愿遵守两种情况。后者来自幼儿主动、积极的反应,有利于良好习惯的开线,在小班常规培养中,教师尤其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注意发挥幼儿的主动性,才能取得良好效果,以下是我在工作中的一点体会: 1、把被动行为转化为自愿行为 区域活动是幼儿非常愿意参

  • 充分给予孩子自由的前提下抓常规

    自由是男女老少所追求的,当我不管儿子的时候,儿子总爱大声地说:也,妈妈不管我了,我可以自由喽。听着儿子的话,我想到了自由与约束这组反义词,还由这对反义词联想到班级常规的管理,假如把这两个词语作为教师管理班级常规的标准,只能选择其一,那肯定会有很多老师说这两项缺一不可,必须要追求两者的和谐统一! 假如走到一个班级,当发现班级的孩子规规矩矩,能顺应老师的各项要求的时候,往往老师们就会不由自主地说:这个班级的常规多好呀!然而在看到拥有良好班级常规的同时,我不禁悄悄地怀疑:孩子们自由、活泼的天性到哪里去了呢?难道

  • 怎样培养幼儿一日生活中的习惯养成

    怎样培养幼儿一日生活中的习惯养成 在幼儿一日生活中,要注重养成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为此,在午餐是为了让幼儿尽量不说话,(说话不但耽误吃饭,还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如食物进入气管等)。我班准备了柔美的轻音乐在幼儿进餐时播放。这样一来,幼儿也不再说话了,老师和幼儿都有一个好的心态,在轻松的音乐中幸福的进餐。 为了使幼儿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我班进行了比一比,看一看,谁的小手最干净活动。小手洗的干净的幼儿,发朵小红花作为鼓励。自从开展了此活动以来,幼儿在饭前便后都自觉地去洗手 ,还莫得满手都是肥皂泡,再也不用老师吆喝

  • 让良好行为习惯永驻孩子们的心间

    让良好行为习惯永驻孩子们的心间 广饶县大码头镇中心幼儿园 刘秀花 今年下学期一开学,我们中一班又新来了一名小朋友许明豪。许明豪天真,活泼,但一点好习惯也没有,上课坐不住,绘画彩笔乱扔,户外活动时,不认真参加集体活动,到处乱跑,每次户外活动结束,老师要求孩子们集合排队时,他总是无动于衷,继续玩他的游戏,好像集合排队不管他的事一样,老师只好走到他身边把他领到队伍里,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老师很头疼。 幼儿正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一切都要学习,可塑性强,自控能力较差,既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又是沾染不良行为习

  •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为了深入探讨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探究教师在引导方面的策略,加强幼儿园与家园之间的交流与配合,我们小班年级组在10月12日下午,开展了关于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行为要求的业务学习,以此来促进教师在不断的学习与交流中获得专业化发展,帮助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之间更好的取长补短,共同成长。 本次研讨的内容包括幼儿入厕、喝水、吃饭、穿鞋等生活方面的能力培养。发言教师在本次的教研活动中各抒己见,以案例形式引出幼儿自理能力方面的经典问题,并以有效的方法进行问题的解决。教师们集体梳理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 一、树立幼儿

  • 让孩子在玩中培养常规,在玩中养成习惯

    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我觉得作为孩子们的班主任,更像是他们的大家长,孩子们喊着我们好妈妈、好阿婆。每天和我们的待得时间比家里人陪伴的时间还要长,孩子们更像在幼儿园里过生活。而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该如何促进呢?那就要看孩子们需要什么,他们的发展特征又是哪些,针对孩子们的需求、不足,给孩子们更多、更好的发展。 孩子们的身心正处于迅速发展的阶段,而健康则是指,不仅身体没有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的适应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