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教专题 > 幼儿园新生入园
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趣味晨间谈话活动

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趣味晨间谈话活动

更新时间:2020-04-10 08:53:35

《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趣味晨间谈话活动》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新生入园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新学期伊始,在早晨入园时,总是能听到阵阵的哭声。对于小班孩子来说,假期之后的分离焦虑还是在所难免的。看着一个个满含泪珠的小脸,对亲人依依不舍的神情。此时此刻,我的心也跟着碎了。从家长手中接过孩子,紧紧的把他们抱在怀中。这时候,只想给予他们更多的安全感,更多的爱。无论入园时多么难分难舍,多么痛哭流涕。但是进入教室以后,孩子们也在调整着自己的情绪。擦干眼泪,和老师小朋友打招呼。然后有序的小便、洗手、喝水。他们的坚强,让我又一次的感动和心疼。一周左右,大部分小朋友都已经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早晨满脸笑容的进入教室。当然,也有个别的小朋友,还是会忍不住嚎啕大哭,我看到了家长无奈和不舍的神情。

  晨间谈话活动,我就根据“哭”和孩子们展开了讨论。首先,听听孩子们的心声,问问今天早晨入园时哭的小朋友是因为什么原因。张景皓说,他是因为没睡醒,被姥爷叫起来上幼儿园,还想再多睡一会。于千然说,她是因为今天肚子有点不舒服。王一辛说,他想把家里的玩具带到幼儿园,妈妈不同意,所以他哭了。马葆艺说,她是因为上幼儿园就会想妈妈,很想很想,所以她哭了。车苏琪说,她是因为上幼儿园没有好朋友,所以她哭了。听完孩子们的想法,我又请大家一起讨论,商量对策,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来源于孩子,又抛给了孩子。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讨论了起来。最后,我请哭的小朋友把商量出来的方法告诉老师,全班小朋友一起举手表决是否通过。

  问题1:因为没睡醒而哭泣。

  解决方法:晚上早点休息,或者早晨和家人商量再多睡一小会。怕迟到的话,让老师给留着早饭。

  问题2:因为肚子不舒服而哭泣。

  解决方法:在家里让妈妈给揉一揉,或者在幼儿园里多喝点热水。

  问题3:想把家里的玩具带到幼儿园,妈妈不同意。

  解决方法:幼儿园也有很多玩具,家里的玩具在家里玩,上幼儿园之后玩幼儿园的玩具。

  老师补充:老师会选择一个“分享日”,和妈妈商量,允许小朋友在这一天带玩具到幼儿园来,大家一起分享。

  问题4:因为实在太想妈妈而哭泣。

  解决方法:早晨让妈妈稍微多陪一会,再和妈妈商量一下晚上早点来接。

  问题5:因为上幼儿园没有好朋友而哭泣。

  解决方法:讨论的过程中已经有小朋友自告奋勇做她的好朋友,她也欣然接受,并且表示很喜欢这位好朋友。

  整个过程,老师都没有参与,都是孩子们自己讨论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很欣慰,他们长大了。解决的方法通过全体举手表决,全票通过。

  最后,我对本次晨间谈话活动加以总结。“孩子们,哭并不是一件丢人的事情。我们每个人都有情绪,都会伤心,老师也会伤心,有时候也会哭。也允许小朋友伤心,允许小朋友哭,哭可以适当发泄我们不好的情绪,但是哭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上幼儿园是一件很开心的事,小朋友哭着和妈妈再见,妈妈上班总是会牵挂着你们,妈妈一天的工作也是忧心忡忡。你们已经长大了,会表达自己的想法,有什么事情可以说出来和大人商量,哭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如果你哪天特别伤心,老师愿意把怀抱送给你,你可以抱着老师发泄一下,把不好的情绪哭出来。我相信,大家一定会找到比哭更好的解决方法。”

  本次晨间谈话活动之后,小朋友之间发生矛盾,除了会听到哭的声音,也会听到另外一种声音:“哭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我请XXX跟你道歉,他也是不小心的。”在小朋友遇到矛盾时,在争抢玩具时,在无理取闹时,这种声音都会出现。孩子们学会了帮助别人,做自己的小主人。甜蜜的小五班少了哭声,多了笑声。孩子们,陪伴你们成长,老师好幸福。
相关阅读
推荐
  • 大带小活动大手拉小手 快乐做朋友

    新学期开学了,升入大班的孩子们,他们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是大班哥哥姐姐了!为了让刚入园的小班弟弟妹妹更快的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喜欢幼儿园,体验幼儿园的快乐生活,同时也培养大班孩子学会关心小弟弟小妹妹,乐意为他人服务的品质,我们开展了大手拉小手的大带小活动。 活动前,大班的小朋友就为弟弟妹妹们精心准备了礼物,有手工、图画、糖果等,还准备了丰富多彩的节目来欢迎弟弟妹妹们,如钢琴演奏、歌曲表演、拉丁舞等。在观赏了中班小朋友丰富节目的同时,几个胆大的小班小朋友在老师的鼓励下也为中班的小朋友表演了节目,赢得

  • 悄悄话、动物奖品

    悄悄话 下午离园前的那段时间,孩子们总是乱哄哄的,怎样利用这段时间呢?我想到了一个办法,我把孩子们组织在活动室里,对他们说:孙老师要跟坐得好小朋友说悄悄话。孩子们马上安静下来,我就先叫座的好的郑昊坤上来,对着他的耳朵说了两句悄悄话,一句说出他今天的表现,一句说出明天对他希望,郑昊坤听了点点头,满意的回到座位上,其余的孩子很好奇,个个都坐的端端正正的,希望能听到老师的悄悄话。于是我就挨个把他们请上来,这样,在安安静静中,孩子们被家长接走,孩子们高高兴兴回家了。 曙光第六幼儿园 孙文会 动物奖品 小朋友喜欢小

  • 让孩子对即将步入的新生活有所知、有所盼

    每当接手小班新生,第一个月的哭闹声总是让班级的老师身心疲惫。那怎样帮助孩子入园适应呢?吴放老师在第33封信中与我们一起分享了她的宝贵经验特别访问。在每年开学前的那个星期,吴放老师会给每个新生的家长打电话,了解孩子的入园准备情况和可能会发生的问题,并安排他们和孩子一起来到学校做一个小时的特别访问。在时间安排上,吴放老师还特别让先后两个幼儿的访问有十五分钟的重叠,这样孩子们可以有一个短暂的交往机会。由于有家长和老师在场,这种初次交往对孩子没有任何威胁性,两个孩子见了面很自然地就会玩起来,有时候先来的孩子到时间

  • 小班幼儿入园两周小体会

    两周的时间说来不长,孩子们的变化可是真的不小:教室里的哭声渐渐平息了下来、孩子们也基本上适应了幼儿园的集体生活(能够找到自己的桌子、位子,一直坚持不吃饭的几个孩子也渐渐对幼儿园的饭菜感兴趣,生活自理能力也有了不小的提高,如穿脱衣服、鞋子,自己吃饭、自己上厕所,饭前便后洗手,饭后洗手、漱口、擦嘴),说来这都是一些小事,可是把这些小事集中在一起,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在这短短的8天时间里全部适应下来真是相当了不起了。这两周与孩子们在一起相处也积累了一点小体会,希望自己再次面对小班刚入园幼儿时能更从容些。 1、如

  • 小班幼儿入园三步曲

    “”, 小班幼儿入园三步曲 小班幼儿和家长的入园焦虑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怎样使小班幼儿尽快露出笑颜?怎样使家长焦灼不安的心逐渐平静?幼教工作者们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和实践,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吸取同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和我园的具体实际,从了解幼儿和家长的心理感受出发,我园采取家访、嬉戏、试园的方法,让小班幼儿逐渐融入幼儿园这个大家庭,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一、 家访——第一次亲密接触 小班幼儿报名以后,我园设计了“幼儿基本情况调查表”,根据 表上的内容,各班教师深入到

  • 如何让宝宝轻松入园

    暑假马上就要结束了,许多家长又要面临宝宝入园的苦恼,如何让宝宝轻松入园呢?下面我就谈谈我的一些经验。 1、首先要带宝宝熟悉幼儿园的环境。 带宝宝参观幼儿园,玩一玩幼儿园里的大型玩具,瞧一瞧活动室,洗手间,午睡房等地方,喂一喂饲养角的小动物......要让孩子感觉到,幼儿园是一个美好的地方,逐渐建立起幼儿园的概念。 2、多给宝宝讲一讲与幼儿园有关的事情。 全家都对宝宝去幼儿园的行为表示肯定和赞赏。在和邻居小朋友玩耍时,故意大声表扬某个宝宝认识的小朋友,并得出结论:难怪呀,原来是上了幼儿园呀,宝宝如果上了幼儿

  • 宝宝入园衣食住行之“食”

    * 早餐要正点,在七点到七点半之间进行,不能太晚,早餐吃得晚了,一定会影响到宝宝在幼儿园的加餐和午饭质量。 * 根据幼儿园的食谱安排,适当调整宝宝在家的饮食,使宝宝较好的适应健康饮食的口味儿。 * 给宝宝创设良好的进餐氛围,可以放一些柔和的音乐,但千万不要让宝宝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饭。 * 离园回家后,尽可能少给宝宝开零食小灶,以免影响宝宝正常的进餐质量。 * 千万不要强迫宝宝吃太多的饭菜,给宝宝的碗里盛不多的饭菜,他一下子就能吃完一碗,得到爸爸妈妈的肯定,会很开心的,再让他吃第二碗,宝宝会觉得自己很了不起

  • 幼儿入园家长要相信老师

    幼儿初次来园,因环境、人员的变化,会产生恐怕心理或种种不适应。因此,初入园时 家长 应将孩子的健康状况、生活习惯、性格特点等情况如实介绍给老师,入园后,应经常利用接送孩子的机会和电话等各种方式了解孩子在园生活、游戏、交往等方面的进步和不足,及时表扬孩子的进步,配合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家长不要因为孩子哭闹就责备老师或不让孩子入园。尽量安抚他,不责怪孩子,离开时和孩子道别,并温柔而坚定地告诉他,您会准时接他回家。 只有恰当对待孩子入园后的不适应,信任老师能照顾好孩子,才能尽快解决分离焦虑的问题。

  • 引导幼儿按时来园

    为了引导幼儿能够按时来园,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时间意识,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我们最初采取了为准时来园的幼儿粘贴小贴片,以鼓励动员幼儿准时来园,可开始实行时幼儿及家长还能较好的配合,但一段时间后日托园的特性又显现出来了,个别妈妈不上班的幼儿又开始出现了迟到的现象,小贴片的激励效应相对降低了,我们与家长谈,让家长了解这样是为孩子身体健康考虑,避免孩子来园食冷菜冷饭,但后来发现迟来的孩子家长会告诉我们老师孩子在家吃过饭了,不用在幼儿园吃。这样的教育方式显然不被一部分家长和孩子接受,于是我开始重新思考教育的落脚点,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