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中班幼儿区域活动中自我探索、自主性能力研究》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中班教育专题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港沿幼儿园 倪晓艳
一、摘要:
儿童最初的自主性萌芽能否得到保持和发展,取决于成人对他的培养和教育。这就涉及到教师及其家长的态度和做法的问题。首先,应该正确地认识培养儿童自主性对于他未来成长和人格素质的重大意义,从而正确理解儿童的自主性要求;其次,教师和家长应该意识到身负着培养自己子女乃至一代人的基本素质的重任。可以说,孩子们将来有没有良好的自主性素质,其大权是握在教师和幼儿家长的手中的。因此这种责任感的意识至关重要。遗憾的是,至今有许多家长,甚至一部分教师并未意识到这一点;最后,才是怎样培养孩子自主性的问题。应该说,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处处渗透了自主性教育的内容,随着教育形式和课堂教育模式的革新,区角活动以其鲜明特征和优势,已在实践中被广泛地采用。为此,我们试图通过对中班幼儿区域活动中自主性发展的研究,作了一些尝试性探索。
在区域游戏中的幼儿是最放松游戏的,因此对于自主性和自我探索的能力就越发的明显,可以从幼儿的某些小方面就能发现是否有自我探索的出现,还是根据别人的游戏方式一味的跟从,没有自己的主见。当然这个对于幼儿以后的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都说幼儿小时候的发展会影响幼儿的一生,所以虽然只是一个区域活动中是否有自我探索和自主意识也是很重要的,是值得去研究的。
二:关键词
自主性: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按词义解释就是不依赖于他人,不受他人的干涉和支配,自我判断,自我行动,一般我们是从自主的态度和自主的行为两个方面来描述自主性的。 自主性是人的品格特性,是人的素质的基本内核。作为一个社会的人,这种基本素质体现在自身特性与社会特性两个方面。个体自身特性方面有主体性、主动性、上进心、判断力、独创性、自信心等;社会方面有自我控制、自律性、责任感等。在自主性发展的过程中,这些特性都融会在自主性态度和自主性行为之中,构成一个人的统一的品格特点。
自我探索:是一个动词,是一个人能够根据环境或者条件去发现不同的存在和不同的方法。是指主动的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
三:研究目标:
1、培养幼儿在区域活动时自我探索的能力。
2、通过区域活动研究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3、通过研究,探索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促进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四:研究内容:
1、游戏及区角活动中幼儿的自我探索,自主体验。
2、幼儿乐于参加区域活动,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等自主地获取经验。
3、幼儿喜欢摆弄操作材料,有探索的欲望,能进行简单地创造活动。
五: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港沿幼儿园中班大部分幼儿
2、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拟订方案、实施方案、检查实施结果、对原方案进行修订、再次实施、边行动边进行循环性研究、获得并解释结果。
2)、调查问卷法:进行家长问卷,幼儿在家探索能力测查。
3)、经验总结法:在总结已有研究经验的基础上产生新的研究思路。
4)、案例研究法:对个体案例进行研究。
六: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对幼儿现有水平的调查。
2、探索各种培养幼儿自我探索的方法。
3、开展有关幼儿主动和探索性活动的文献研究,作相关的现状调查和分析,建立课题总体框架并撰写研究方案。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1、确定培养幼儿区域活动中探索性的方法和目标,分解到周目标、月目标。
2、加强学习,培训提高。参加多种形式的小型沙龙和专题讲座,定期对课题的进展情况进行引导,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陈鹤琴教育思想,蒙台梭利感官教育原则,当代建构主义教育原理和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提高课题的研究能力。
3、创设幼儿自由的环境。
4、组织教师评估,及时调整方法。
第三阶段:总结思考阶段
1、对实施的过程进行总结,科学分析及归纳,撰写研究报告。
2、评价结果的有效性,与目标的一致性。
七:研究结果
一、 对幼儿自主性概念和自主性培养的认识:
人的内在的心理动因,人的发展归根结底是在自己的需要、动机、价值、态度的支配下,在自主活动中实现的。培养幼儿自主性的目的就是在于激发幼儿内在的动力,使幼儿独立自主的在活动中,积极能动的获得良好的发展。《现代汉语词典》对自主性的内涵界定为:独立性、不依赖性。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自主性是个性的一个,主要指独立性、主动性。即不依赖他人做出自己的判断、主张和行动。幼儿自主萌发时会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愿望,什么事都愿意自己试一试、动一动,成人应予以扶植,使幼儿想动手的需求在参与中得到实现,而只有“我想、我要”的意识下,才会激发出幼儿内在的动力,形成“我可以,我能行”的自主行为。缺少自主意识培养就会使幼儿感觉“是老师让我做的”,而非幼儿自己想做的,这样就难以转化幼儿内在的行为。“只有当儿童对自己做出的决定负责时,他们才可能变得有责任感”。所以,不断激发幼儿的主体意识,积极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将外在的社会规范要求转化为幼儿自身的兴趣、需求,是自主性发展的根本动力。当幼儿在自主活动中体验到自己的力量后,就会形成自主的行为和能力。为此,我们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将幼儿的自主性培养目标具体界定为:★有良好的自主意识
即在良好的情绪、积极的自我认同感和自信心(我愿意,我能行……)能以积极的语言行为与同伴交流、交往和友好相处。
★有积极的自主行为
即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意愿做出选择和决定。好奇、好问、好学,积极参与、乐于尝试、探索、发现、独立思考、克服困难。
二、创设满足幼儿自主发展需要的环境,提供开放的区域活动空间,为实现自主性教育提供前提。
游戏环境的创设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区角活动最重要的就是创造能鼓励幼儿自主选择、大胆操作、大胆探索的环境,让幼儿处于开放的、内容丰富的、可自主选择的生活环境中,幼儿才会自由地选择,自主的进入,主动的和环境中的事、物相互作用;才会大胆、主动的表达自己的需求和见解,乐于按自己的方式进行尝试和表现。因此,我们创设了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有助于幼儿充分自主活动的环境,建立了宽松、愉快、尊重需求的心理氛围,使幼儿在区角活动过程中,激发内驱力,达到促使幼儿积极主动发展的目的。
主要做法是:
1、造就一颗自信的心灵
作为一种自主性情感,自信成为自主能力培养的心理基础和自主教育的前提。作为“精神世界的一朵鲜花”,自信可以产生积极的行为动机,在它的健康支配下,幼儿的自主将对自身的成长产生深远的作用。而区角活动,以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为优势,使幼儿在自由满足中,在鼓励自豪中逐渐建立起自信。
1)、在区角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是形成自信的基础。自信的核心自我,幼儿在主动的、积极的自我表现中形成自信,幼儿在集体活动中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和时间的限制,不可能允许每个幼儿充分地自我表现,而区角活动以其个别、独立的性质,公平地敞开胸怀,包容所有的孩子,让他们在克服困难,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中,依据自身的发展特点,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尝试和操作,增长各种能力,获得成功,发展自信心。玉玉思维灵活,理解力强,在区角活动中,他总是又快又对地完成活动内容,总是把某一内容玩到较高水平。在成功的鼓舞下,她信心百倍地向大班哥哥姐姐挑战“看谁的立体造型好看”。区角活动给了她奔驰的空间,造就了他一颗自信而快活的心。与这相反,小怡是一个怯生生的,不敢在众人面前出大气的女孩,区角正好给了她一个避羞的空间,尽管一套几何拼图,玩得面红耳赤还没眉目,但是在三个时段的努力尝试后,终于发出“我会了”的欢呼,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开出了自信的花朵。2)、在区角活动中,积极的评价是发展幼儿自信的重要手段。幼儿的自我虽已占据了他的脑海,却很朦胧,他们往往通过别人的眼睛来认识自己,依靠自己心目中的权威人物来评价自己,由于区角活动中,我们摒弃了横向比较,积极采用纵向评价,孩子经历或顺畅或曲折的尝试和探索后,最终总是成功的,所以赢得的评价也总是积极肯定的。小钰的评价能力较弱,她做完事总是带着将信将疑的神色,让别人来评判。一次,小钰制作了一套熊猫邮票,形态各异,引来同伴的一阵赞美,以后,一只只完成的红圈圈标记,使她渐渐相信了自己。现在,完成活动后的她最多的表情就是昂起头,烂漫地笑笑:“我做对了”。当然,在区角活动的评价指导过程 ,亦不可滥用积极的评价,应因人而异地予以评价。对于已经扬起自信风帆的孩子,在鼓励的同时,应引导他认识现实的自己,既激发“迫求更高”的信心,也需防止用力太过扯断帆绳,走向自信的极端。对于自信不足的孩子,应毫不吝啬地运用鼓励加偏爱,让他在自豪中产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力量。总之,教师在区角活动中,积极评价与支持孩子的进步,平静地分析孩子的不足与问题,引导孩子克服自己的缺点是树立起坚强的自信心的重要的而有效的手段。 自信心的树立,为自主能力的发展奠定了心理基础。有了自信这一自主情感的健康支持,幼儿的能力发展,就有了驱动力。
2、练就一个自主的机体
伴随着自信心的建立,幼儿便渴望起自主来,他们不想依赖成人,他们想“自作主张”,自由地做出自己判断;他们想成为“自己的主人”,成为自己行动的主体。区角活动,从形式上来说,是一种幼儿的主体活动,这就为自主习惯和能力养成发展,提供了一个很体贴的环境。孩子是好动的,应该相信,只要大人放手,没有一个孩子愿意接受成人过多的关爱,有时他们会拒绝帮助,大胆地提出“我自己来”,“不要……”。那么,对幼儿自主能力的培养我们所要做的主要有哪些方面呢?
1)、环境创设的独特而富有情趣性。幼儿对富有新意的环境总是表现出特别敏感而有兴趣,他们对每次富有新意的事物,都想看看、听听、摸模、碰碰、问问,这时他们的思维活动与探索精神也处于最佳状态,如果教师抓住时机,对幼儿进行启发、诱导,幼儿就能主动地,不断地获得信息。如,中班幼儿的劳动热情很高,很喜欢模仿成人的各种劳动,但由于他们年纪小、体力弱,知识经验少,不可能真的像成人那样地劳动,所以,我们就为幼儿设立了 “小小种植园”、“生活自理角”等,让他们在这新奇的环境中,把生活中难以实现的愿望,通过特定的情景去实践或再现。这样的教育既能使幼儿获得大量的信息,又能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空间创设的安全性、方便性与活动时间相对自由性。中班孩子虽然已有参加区域活动的经验,也有了一定的规则意识,但毕竟是孩子,况且区域活动具有动态性,孩子们经常由一个区域转移到另一个区域。因此,在设置区域时,我们首先考虑到安排的场地空间是否安全、便于自由选择,是否感到压抑,区域之间是否会互相干扰,能否保证光线、色彩、温度、湿度、通风等条件,物品摆放的位置是否合适,活动中的材料对幼儿是否容易造成伤害等。针对这些思考,我们在活动室的四周、窗户处,午睡室的中间空地上,教师办公室的窗户旁,室外走廊及走廊拐角处等处安排了观察、美工、娱乐、益智、建筑、生活自理等活动内容,由于空间的开放,既便于幼儿自由进出这些固定的区域,不受干扰地关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又利于教师的观察与指导。此外,我们并不限制幼儿每天活动的次数,只要是非集体活动、课间、饭后,幼儿都可以自由进出各活动区,想玩什么就玩什么,喜欢怎么玩就怎么玩。
3)、因人而异地提供开放性的活动材料。区域活动中,材料是幼儿活动的对象,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经验、能力和需要相适应的材料,能激起幼儿对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主动观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因此在选择、提供操作材料时,我们根据本班幼儿动作发展规律和发展水平进行投放。首先围绕同一教育目标,提供多种材料,如发现角,某月份的目标是通过操作初步了解感受弹性物品的特性、用途,提供的材料有拉力器、弹簧秤、橡皮筋、小皮球、海绵块、手表带、袜子、带弹性的衣服,松紧带等;其次,根据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提供适宜的不同层次的材料,如在益智角中,能力强的幼儿可选择路线曲折复杂,难度较大的走“迷宫”,而能力稍差的幼儿就选择稍微容易些,难度相对小些的“迷宫”;还有就是根据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提供趣味性、可操作性、多功能性的材料,如娱乐角中的休闲钓鱼,美工角中的蔬菜水果切面印画,观察角中的自制饮料等等。这些既给予了幼儿极大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支配控制自己的行为的空间,使幼儿能够按自己的意愿,独立自主地进行活动,又使大部分幼儿都能在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有效地促进了幼儿自主性的形成。
4)、知识经验的积累。成功的体验来源于经验的获取。幼儿对材料的操作往往与幼儿已有生活经验有密切的关系,生活经验越丰富,知识技能越充分,幼儿游戏的技巧和技能就越丰富,在游戏中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就越大。因此,我们首先是丰富幼儿的一日生活,利用谈话、讨论,参观、访问等多种手段,交流分享经验,扩大并加深幼儿对生活的理解,如“拍皮球”“给皮球打气”等为了解弹性物体的特性提供生活经验;其次,鼓励幼儿在生活中收集游戏需要的材料,如让幼儿自己收集观察活动中的各种各样树叶等。此外,由于幼儿长期所获得的知识印象大多数是无意识中记住的,并且在游戏中无意记忆效果高于单纯地完成任务的有意记忆,所以幼儿对自己直接感知过的具体事物比较容易记住。在区域活动中,当出现一个新内容时,我们完全不作讲解,让幼儿在新奇心的驱使下,摆弄新事物,以其原有的能力水平,获得属于各自的感知与经验。由于迁移因素的影响,在新的游戏中,这些来自于幼儿本身的发现与心得,是最具引发和触类旁通作用的,幼儿在新操作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就能把已经熟悉与掌握的各种操作技能综合联系起来,按自己的意愿进行改造,创造性地反映到游戏中,这时的认知活动完全体现了幼儿的独立自主性。 实践证明区角活动着力地发展了幼儿的自主能力,并使其自信心同步增长,有效地完成着自主性教育的目标。当然,区角活动还应发挥德育功能,磨炼幼儿坚强的意志,使幼儿胜不骄、败不馁、以独立的人的品质,去创造自己的未来。
八:问题与思考
1、长期以来,对幼儿自主性的培养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从我园对家长进行的“家长教育观”问卷调查中看出:对于自主性的培养,在教育观念和实际教养方式之间存在着较大的不一致。在教养方法上具体表现为两种倾向:其一,过度保护,生活上包办代替;其二,过分干涉,过分限制、支配。特别是伴随者幼儿成长的独立性需要和自主性要求的不断的增长时,家长更多的是采用管束、强制的方法来控制孩子,以体现家长的权威。殊不知幼儿自我主张长、不服从行为正是幼儿早期自主性萌发的积极信号,如果幼儿早期缺少自主性发展适宜的支持性环境,甚至受到压抑,那么孩子长大之后再要唤醒自主精神,则要花上事半功倍的力气。所以老师要和家长沟通,让家长知道自主性和探索的重要行,家园共育一起为了孩子的发展而努力。
2、区域活动只是幼儿游戏与学习的一个部分,怎么把这个部分融合到一个整体中,让这个部分发挥更有利的力量是需要思考和研究的一个问题,在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中让幼儿区域活动中的发现延伸到各个方面中,让幼儿的探索和自主性有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