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儿成长 > 幼儿时期教育问题方法
用爱帮助幼儿建立安全感,促进其各方面发展

用爱帮助幼儿建立安全感,促进其各方面发展

更新时间:2014-07-21 12:46:06

《用爱帮助幼儿建立安全感,促进其各方面发展》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时期教育问题方法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一、 问题的发现

小林林是我班上新来的一名小年龄插班生,我现在所带的班级是个老中班,而小林林是一名从未就读过幼儿园的小班年龄新生。当他来到我的班级里时显得很特殊:一方面是他的自理能力非常的差,连吃饭都还不会;另一方面是小林林很怕生,在幼儿园的时间里几乎不会开口说话,对周围环境缺少安全感,总是显得很焦虑。

二、问题的症结

面对小林林的特殊,我决定去他的家里一探究竟,看看孩子在家里时是怎样的生活状态,以及观察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状况。当我到达小林林的家时,我发现孩子在家很顽皮,但是跟在幼儿园里时的状态一样都是不愿意开口说话。我一边逗着孩子玩,一边跟孩子的爷爷聊天并问问孩子在家的情况。在谈话的过程中,我知道了小林林平时很少说话的原因并不是他不愿意开口说话,而是他不会说。此外,我还知道了原来小林林是严重缺乏安全感的,一方面是因为在孩子还没满月时他的妈妈就已经死了,他缺乏母爱;另一方面,小林林是个留守儿童,爸爸在上海打工,由爷爷奶奶照顾,他又缺乏父爱。在这样的状态下,他的爷爷奶奶对他可是疼爱至极,什么事情都依着他,这就导致了孩子在幼儿园显现出来的自理能力差,不善交流等问题。

三、问题的解决

(一)、对策与方案

当我知道了小林林的情况以后,我心中暗暗下定决心,我想要帮助小林林健康、快乐地成长,于是我在平时的活动中给与他更多的关注,我想从日常的生活点滴中帮助小林林获得安全感,提升他开口说话的勇气,以及帮助他加强与人交往的能力,让他在与老师、同伴的交往过程中获得满满的爱,促使他对社会大环境产生归属感。

我们幼儿园有个“爱的教育”特色教育专题,于是我巧妙地利用这一主题背景,我在平时开展的活动中更加注意“爱的教育”的渗透。为了帮助小林林,第一步我准备通过故事教育让小林林跟小伙伴们一起来感受周围的爱;第二步是鼓励孩子对他人付出爱;第三步是引导孩子持续付出我们的爱。

(二)、方案的实施

第一步:感受周围的爱

在进行集体活动时,我有意识地选择了一些有关于感受爱、接受爱的小故事,比如《没有爸爸的小狗贝贝》等一系列的故事,让孩子在故事中感受着浓浓的爱意。在故事讲完以后,我们一般都会提一些比较简单的跟故事内容有关的问题让孩子回答,并在活动最后提问孩子“如果你是小狗贝贝的好朋友,你会怎么办?”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告诉我很多答案,有的说跟他一起玩,有的说要送他很多玩具,还有的说要带他回自己家……之后我告诉他们我们班上也有个宝宝最近有点儿不开心,他到现在还没见过自己的妈妈,他的爸爸到很远的地方去上班了,很少回家,他有点想爸爸和妈妈,如果我们小朋友能多给他一点爱的话,他就会慢慢开心起来的。孩子们听了我的话之后想了很多照顾小林林的办法,并且都付诸于行动了。小林林虽然还很小,但是他能感受到大家对他的关心;虽然他还不能主动跟我们说很多话,但是他已经愿意跟小朋友一起玩耍了,在笑闹间他开始变得开朗起来了,小脸上的笑容也变多了。

第二步:鼓励孩子对他人付出爱

小林林现在虽然学会了感受我们的爱和接受我们的爱,但是这还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我们不能把小林林带离封闭的象牙塔,那么在以后的生活中,如果他失去了所受到的关注,那么他很快就会缩回自己的保护伞下面,会对他之后的人格发展带来很大的弊端。那么我究竟该怎么做才能让小林林走出象牙塔,学会融入人群,学会付出爱呢?于是我想到了利用我班上另一名孩子小恺的事情,因为前阵子在家里捣蛋,不小心把脚给弄伤了,每天来上学时走路总是有点一拐一拐地,显得很吃力。于是我就请孩子们想个办法帮帮他,让他在吃饭、喝水的时候不要这么累,孩子们说他们可以帮助他拿吃饭的盘子,有的说我可以帮他倒水挂杯子等等。之后我告诉孩子们说,我们有这么多人,如果大家一起做这么多事情那小恺肯定会不开心,因为他吃不掉那么多的饭,喝不了那么多的水,我们是不是可以选一个代表每天帮助小恺做这些事情呢?大家同意了,于是我提议让小林林帮助小恺做这些事情,原因是他们的座位最近,能及时帮助小恺,小朋友都同意了,每天由小林林担任小恺的帮手。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小恺的伤也好了,我发现在这一段时间里,小林林的话变多了,笑容也更灿烂了,他变得愿意跟别人交流了,特别是跟小恺在一起的时候,他就显得尤为活跃。

第三步:引导孩子持续付出我们的爱

因为我班上的孩子毕竟都是一些只有4—5岁的小宝宝,他们对于接受爱都是很自然,但是如果要让他们持续的付出爱,那他们就缺乏这样的持久力和恒心的。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他们对小林林的关注开始变少了,注意力渐渐地被其他的事情转移。于是我就抓住我们幼儿园开展“爱的教育”主题这一契机,积极开展了带领幼儿去敬老院参观的活动,让孩子们走进敬老院亲身感受那些爷爷奶奶爱我们的心情。我告诉孩子们说这些陌生的爷爷奶奶我们都不认识,可是你们感觉到了吗?他们给我们好吃的东西,还给我们讲好听的故事,有的爷爷奶奶还会抱我们,他们是多么地喜欢我们呀!那我们接受了这么多满满的爱,我们是不是也应该给爷爷奶奶们很多很多的爱呢?孩子们都多说我们也要给爷爷奶奶很多的爱。于是我就鼓励孩子给老人们表演节目逗他们开心,还给他们敲敲背捶捶腿。活动结束后我问孩子们今天你们觉得快乐吗?那些爷爷奶奶开心吗?他们给了我肯定的答案。于是我就从这个话题上牵引出小林林他没有妈妈,他少了很多很多的爱,感到很孤单,很不开心,老师想请小朋友和他一起分享你们所得的爱与关怀,让他跟我们一样快乐,好吗?

经过这次去敬老院的参观活动以及在活动后我的提醒,孩子们又开始对小林林关注起来了。我发现这次活动之后孩子们在行为上有了些许改变,他们不再是以自我为中心;而小林林似乎也感受到了大家的关注,他也开始改变,他不再萎缩不前等待大家给予爱,他能一步步主动地接近大家了,愿意跟大家交流了。

(三)、实施的效果

到目前为止事情发展的过程都是非常的顺利,但是在日常的实际相处中,我渐渐发现了一点问题,那就是小林林似乎把伙伴对他付出爱当成是理所当然的了,一旦大家不能满足他的愿望,他就会表现出两种极端不同的反应,一种是对比较弱的小朋友他会出现攻击性的行为,最严重的一次他居然把小朋友弄伤了;另一种反应则是他在面对那些比较顽皮的孩子时会缩紧自己的保护层里面,不愿意理睬任何人。 从孩子的不同反应上,我觉得我有必要给与孩子更多的引导,不仅仅是针对小林林的,其他孩子也是一样。现在的宝宝大多是独生子女,大都是有6个大人来宠一个孩子,这就造成了他们自我中心的性格,一旦与外界发生矛盾,那么他们必然会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如是一旦受到挫折极易打击他们的自信心。特别是对于小年龄的孩子来说,他们的理性思维还没发展完善,对于外界事情的思考都是从感性的角度出发,这就是小林林在不能满足愿望时会出现攻击性行为或是加固保护层的原因之一,也是其他孩子不能持久给予小林林关注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一系列的活动与措施开展实施之后,从小林林的变化上我知道我应该算是成功了。一方面是指小林林开始愿意主动与同伴交往,能尝试逐渐融入到集体中来了;另一方面则是激发了其他幼儿爱他人的情绪,并能学着把心里的爱转化为行动表现出来。

四、反思与讨论

通过一系列以“爱”为轴心开展的活动,小林林进步了,他对周围的环境不熟悉的环境不再显得焦躁不安;各种生活自理能力也在不断地提高、发展中;原来的小林林严重缺乏安全感,总把自己锁在小小的空间里,而现在他开始有自信起来了,对周围的环境也能有归属感了。对于小林林的改变,我和孩子们一起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同时我也受益不少。经过一系列的事件和活动,我和孩子们一道有了一次从“感受爱”转向“付出爱”的真实体验。如果说小林林的缺乏爱给了我们一次学习付出爱的机会的话,那么,小林林理所当然的接受爱,而又胆小地不敢付出爱,这更使我们懂得了学习付出爱远远要比学习感受爱重要得多。是真实的生活、真实的人际事件教育了我和孩子们。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尝试,我在利用身边发生的事件引导学生感受爱并逐渐学习付出爱方面,已经有所心得。但是,回想起来,觉得自己有些地方做得还是不够充分。因为当我在引导孩子感受爱、付出爱的同时,忽视了幼儿缺乏持久性这一实际问题,同时也未能注意到孩子敏感脆弱的心。
相关阅读
推荐
  • 家有宝宝在成长之吃饭篇

    有人问我是怎么教育启文的,那么懂事,那么聪明伶俐,刁老师夸启文有静有动,做手工和画画的时候是那么的认真和专注,做操和做游戏的时候又是那么的活泼有动力。 还有一些人说我是个不称职的母亲。 连启文爸爸都不理解我,比如启文八个月的时候我就锻炼他自己吃饭,因为他不会用工具,吃饭前把他的小手洗干净,用手抓着吃。启文爸爸埋怨我不管孩子,看孩子把衣服都弄脏了。和朋友一起出去吃饭,启文爸爸嘱咐我不要光顾着自己吃喂喂启文,虽然我觉得很没有面子,但还是坚持自己的原则,时间长了面对启文爸爸的不理解我只能想办法说服他,我这么做是

  • 清扫时间,做右脑游戏

    这是一个让清扫时间充满快乐,让我们在打扫的时候轻松自如的好方法。 你所需要的:纸张或者卡片、铅笔或者钢笔、磁带或者收音机里的音乐(自由选择) 游戏步骤: 1、对于小孩子来说,让他们打扫房间是一件非常令人头痛的事。当一件工作被分割成若干小件专门的工作的时候,它往往会变得轻松自如。让你的孩子按照所列单上的事情去做。下面有一些建议: 把房间打扫干净;把书捡起来;把床单和毛毯拉平;把脏衣服放到洗衣机里;把玩具摆整齐。 2、把每一项工作写在纸片上或者卡片上; 3、就像你在变魔术一样,像拿扑克牌一样把纸(面朝下)扇形

  • 现在的孩子缺乏肢体接触类游戏

    和我们幼时的玩耍相比,虽然现在孩子们的游戏内容越来越丰富,辅助玩具也越来越先进,但大多缺乏相互间的身体接触。这不仅体现在家中,在幼儿园内同样也是。 肌肤相互接触的游戏,例如斗ji、跳马等,现在几乎是看不到了。分析原因不外乎两个字安全,安全意识会本能地主导父母和老师阻止游戏的进行,以避免孩子发生意外。但不让孩子玩这类游戏对孩子来说是种损失。 这类游戏都有一个特点,即是群体活动,且彼此有身体的接触和冲撞。对于儿童心理与生理的健康发展极为重要。因为,从生理上来讲,皮肤便需要彼此经常接触,否则就会产生一种医学上称

  • 育儿纪事

    育儿纪事一 昨日宝宝摔了一跤,脑袋碰到了沙发的木框架上,宝宝哇的哭了,可能有点痛吧,奶奶的第一个反应是抱起宝宝,然后告诉宝宝,“是沙发将宝宝摔了吧,咱们打沙发,就是这个臭沙发,将我宝宝摔了一跤,来打它

  • 对孩子过失行为的处理

    今天一大早,坐早班班车的小朋友和几个早些来幼儿园的小朋友和我一起走进了教室。他们看见了昨天放在窗台上的玩具小汽车,都迫不及待地跑了过去,兴致勃波地玩了起来。我提醒他们因为有些小朋友不在,玩别的小朋友的汽车时注意爱护他人的东西。也许他们的注意力被玩具汽车吸引了,所以也没有更多地引起重视。我的话刚说完,只见王旭拿了郑昕的一辆好玩的可以变形的汽车坐在地上玩,我刚想提醒他,忽然谭航从一边走过来,不小心在王旭的脚上绊了一下,摔倒了,他的身体正好倒在王旭的身上,并且压到了那样漂亮的小汽车。并且我发现那辆小汽车的变形金

  • 入托太早,淡了亲情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小班孩子的入园年龄应满3周岁,还有些幼儿园设置了小小班,入园年龄提前到2岁至2岁半。可是,许多父母仍然“嫌”晚。 父母提早送孩子入园的想法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工作繁忙;二是认为自己不会带,以为早入托就能使孩子获得更好的早教。 儿童教育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梅仲孙认为:幼儿在2岁之前仍处在恋母情结阶段,最好以家庭抚养为主,离开父母、家庭的时间不宜太长。6个月-2岁是孩子与父母的特殊情感连接阶段,直到2岁以后才调整为“伙伴关系”,适宜进入幼儿园学习生活。由于婴幼儿阶段是早期依恋感发展的最佳时

  • 真情关注幼儿适应环境能力

    湖北省秭归县九畹溪镇幼儿园 孩子们开始午睡了,按照统一安排,兰兰和一个大班女孩睡在一块。第一天,兰兰在小朋友们的鼾声中一会儿起身坐在床上,一会儿站起来抠墙上的沙土,当老师走近她时,她又会立刻钻进被子。可过不了多大一会儿,她又会重复前面的动作,直到午睡结束。第二天,依然如此。我走过去,抱起无法入睡的兰兰,她本能的想拒绝我,声音有些哽咽。我轻轻的在她耳边说:别怕,我们换个地方睡觉,好吗?我把她安放到老师值班的大床上,坐在她身边,手搭着被子轻轻拍她入睡。过了一小会儿,兰兰终于进入了梦乡。 看着这张可爱的娃娃脸,

  • 别忽视了孩子内心的需求

    小朋友们吃完点心陆陆续续地搬着小椅子坐下来看书。今天我请小朋友们阅读安全教育小课本。他们很喜欢,都挺安静地在看书,过了一会儿,我请看好的小朋友将书送回来。一个两个。。。我看到坤坤把书放好了,开心的走回自己的座位,突然一个踉跄,身体向前一冲摔倒了。呜哇。。。我急忙走过去,那里摔疼了?我看到他的嘴里出血了,原来是牙齿磕到舌头了,我立即托着他的下巴,去找校医。经过处理,血止住了,他也非常的配合,已经不哭了,舌头咬破的挺厉害,但是他很勇敢,一会就没事。 事后我给他爸爸打电话,告知坤坤舌头磕伤了,爸爸说没关系的,孩

  • 孩子和同伴交往时要不要分享

    幼儿都进入了梦乡。我随手拿起放在办公桌上的《幼儿教育》,《被动的慷慨和自愿的分享》这篇文章的第一句:孩子和同伴交往时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要不要分享引起了我的兴趣,因为在半个小时前我就遇到了有关分享的事情: 午间自由活动,子刚、心妍、小华三个孩子正围坐在一起玩小刚带来的几个变形数字,这时斌斌也想玩,小刚不给,斌斌伸手想抢,我看见了就提醒斌斌问小刚借,小刚借我玩玩好吗?斌斌对小刚说。没想到小刚还是不肯,斌斌就向我告状:老师,我说了借,可小刚还是不肯借给我。要是在以前,我会对小刚说借给他玩玩吧,可今天我没有这么做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