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儿成长 > 儿童早期教育问答
孩子动不动就用哭威胁大人,来满足自己的要求,这样应该纵容吗

孩子动不动就用哭威胁大人,来满足自己的要求,这样应该纵容吗

更新时间:2018-03-04 20:54:59

《孩子动不动就用哭威胁大人,来满足自己的要求,这样应该纵容吗》可能是您在寻找儿童早期教育问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2岁的孩子自我认知开始飞速发展。这时候孩子开始学会用自己的行为来操纵大人。这无疑可以证明孩子在长大,变得聪明,知道如何操控自己周围的环境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可是这时候的孩子也不可能设身处地替他人着想,也不会想怎么做是应该的,怎么做是不应该的。

所以这时候正式立规矩的好时机,千万不要让孩子用哭闹牵着大人的鼻子走。这样会让孩子在之后的发展变得有很大的风险。比如会没有规则意识、会学会伤害自己甚至伤害他人来达到自己的意愿。

对此,我们的应对方法可以是如下几个:

一、安排有规律的丰富的活动

如果孩子一天的活动是随即的、无规律的,那么孩子的生活会很无趣,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又极其需要接受特别丰富多彩的刺激。所以一旦孩子的生活过于单调和随即,就很容易情绪易怒,最终导致每天的哭闹成为了孩子向大人寻求关注的主要工作。

所以我们最好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每天的活动计划,比如几点起床、几点吃饭、几点读绘本、几点出去活动、几点睡觉等等。这样让孩子每个时间段都有一个独立的目标,让孩子的生活更有盼头、更规律,也更丰富。

二、正确的沟通方式

当孩子哭闹的时候,很多家长喜欢说很多大道理和孩子沟通。殊不知,当孩子情绪激动的时候,一切的沟通都是无效的沟通。更哭闹孩子沟通的正确打开姿势,也许是这样的:

1️⃣接纳孩子——告诉孩子:“我知道你现在很生气”;或者“我知道你现在很想和酸奶”。

2️⃣坚定的告知规则——等孩子冷静一点之后可以用非常坚定的语气(就像公司不发我们工资我们去讨说法时候的语气一样,大家脑补一下)告诉孩子:“但是这时候不可以喝酸奶!”

3️⃣安定孩子——如果孩子已就哭闹,这一步最重要,少说话、抓住孩子的双手,看着孩子,并告诉孩子:“等你不哭了,妈妈就抱抱你。”

这个过程第一次可能需要1个小时、第二次需要半个小时、第三次就需要几分钟孩子就能安静了。前期一定要坚持住,等孩子哭累了。因为孩子一开始是很自信可以用哭闹让父母妥协的,一旦我们坚持过了孩子,下一次就会轻松很多。

等孩子不哭了,紧紧的拥抱和鼓励孩子,告诉孩子这样才是好孩子。下一次孩子产生了这样不哭就有的抱的良性的条件反射,就会安静的快一些了。

4️⃣告知规则——等孩子逐渐安静并且按照家里的规则做事了,仍然不需要多说话,只需要一句话告诉孩子:“下次不能这样,是不允许的。”就可以了。
精彩回答:
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二宝目前就是二岁多,第二次经历terrible 2(可怕的两岁)感觉有了经验就比较得心应手了。聊聊我的心得体会吧。

1. 理解2岁这个发展阶段

2岁是孩子自我意识开始萌发的阶段,他们会开始产生自己的想法,不再一味的听从大人的指挥,甚至有喜欢和大人对着干,什么都说不的状态。

另外呢,有些孩子在2岁左右进入了秩序敏感期,对生活中的各种秩序要求非常高(比如回家一定要爸爸先进门,妈妈后进门。比如吃饭一定要盘子摆这边,勺子摆那边。比如睡前一定要和奶奶说晚安等等。)一旦秩序被破坏,他们就会非常生气非常着急,甚至大哭大闹,要让大人重新来一遍才能平息。

大人对孩子有了这个理解,才能更好的处理各种状况。秩序敏感期顺利度过的话,孩子以后在生活中才能更好的理解规则,形成良好的习惯。

2. 分清孩子发脾气的原因

孩子哭闹其实有很多原因,家长应该根据不同情况来分析,做对应的处理:
1)坚持自我的哭闹
有些哭闹是上面讲的,因为孩子有了自我意识,有了主见,不想事事都听大人的指挥。如果父母一味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也不利于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会让孩子渐渐养成软弱没有主见的性格。

面对这种类似的哭闹,家长可以采用的一个方法,就是给孩子做选择题,而不是是非题。比如,让孩子来穿衣服,不要说“宝宝来穿衣服”,而是可以问“宝宝今天想穿这件红衣服,还是这件蓝衣服?”,这样问孩子,既给了孩子自己做主的机会,也减少了孩子说“不”的可能性。

2)时序敏感期的哭闹
有些2岁多的宝宝进入秩序敏感期,会对生活中的一些流程等等有特别固执的坚持。父母就应该尽可能的尊重孩子对秩序感的这种追求,尽量让他们按照一定的规律生活,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哭闹。

如果不小心打破了秩序引起孩子哭闹,则想办法给孩子复原,或者给他们机会重新来一次。看似是父母做出了让步,但其实小小的让步,却能减少很多和孩子正面对抗、两败俱伤的场景。

3)引起注意力的哭闹
这点在二胎和多子女家庭比较多见,或者有些家庭,父母对孩子不是特别关心,沉迷手机电脑游戏等等,那有些孩子就会因为一点点事情就开始哭闹,以此来引起父母的注意和关心。

如果是这种情况,家长就应该多增加平时对孩子的关心,不要让孩子觉得只有哭的时候爸爸妈妈才关心我。如果平时得到足够的关爱,渐渐孩子就不会用哭闹来博取注意了。



4) 胁迫大人的哭闹
当然,也有些孩子,会习惯于用哭闹作为手段,胁迫大人,以完成自己的目的,比如多吃一块糖,买一个心爱的玩具,丢掉碗里的蔬菜等等。其实这种习惯,大多也是父母的应对方式不当造成的。

如果孩子很明显是为了达成一个目的而哭闹,比如在商场的玩具柜台大哭大闹的要买某个玩具,那父母应该在第一次出现这种苗头的时候就严词拒绝。当然场面可能会非常让人难堪,丢脸,但如果父母能在第一次就坚持原则,不管孩子怎么哭闹,说不买就不买,那孩子其实是很聪明的,他们就会知道,再怎么哭爸爸妈妈都不会答应,那我也别这么费劲了吧。

如果父母中有一个人,或者家里有老人,看到孩子哭闹就心软了,不能坚持原则,那孩子也是很聪明的,他就学会了,哦,原来我一哭闹,大人就会改口,我就能达成我的目的,那我就哭一个吧。

所以如果孩子有一不顺心就哭闹的情况,家里的大人也应该反思自己的应对,是不是能从头到尾保持一致,还是孩子一哭闹就改变立场,如果是后者,那就不能怪孩子,要首先改变自己的行为才行。


3. 教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

2岁多的孩子,有些语言能力还不是很强,家长也应该花时间教孩子辨别自己的情绪,表达自己的意愿,这样,当孩子遇到挫折时,他们就能慢慢学会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是一味的哭闹了。

以上便是我经历两次可怕2岁的经验体会,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你喜欢我的回答,欢迎关注:

精彩回答:
2岁宝宝一不满意就会用哭闹来威胁大人,怎么办?

其实题主已经知道,孩子的这种哭闹是为了让大人妥协。

起因往往都是家长一开始的纵容:只要一哭就满足孩子,安慰自己:“他还小,还只是个孩子。”



为什么?

一开始孩子的哭闹,是一种求助信号。例如婴儿时,孩子尿湿了会哭,拿不到东西会哭。

这时候孩子不会用语言来表达自己想传达的信息,哭是最直接的方式。理解为孩子没有正确的表达方式。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哭变成了试探家长的底线。我想要什么东西,我先哭,看看爸爸妈妈的反应。

一旦被孩子认为有效,那么他就会不断的用这种方式来操控家长。



怎么办?

既然知道是威胁,那么我们首先要做到的是不能妥协(这不是废话吗!)

1. 对于孩子的无理取闹

2岁的孩子,建议使用淘气毯的方式。

淘气毯,使用方法如下:

准备一张干净的毯子,放在家里的某个角落,注意通风透气,以及一个闹钟。

一旦孩子无理取闹,先给与孩子警告:“你这样做是不对的!再闹妈妈就要罚你坐淘气毯了!”

当警告无效:“妈妈已经给过你警告了,现在妈妈要罚你坐淘气毯!”

然后把孩子抱到淘气毯上去。告诉孩子要坐多久(两岁的孩子做两分钟,三岁的孩子坐三分钟,以此类推),设定好闹钟。

期间不要和孩子说话,就静静的看着他。不让自己离开孩子的视线,也不让孩子离开自己的视线。

一旦孩子离开淘气毯,就重新抱回去,重新计时,直到孩子乖乖坐着。注意抱回去的时候不需要和孩子解释什么。(这个过程很虐心,很难熬,坚持下来!)

当闹钟响起,过去让孩子认错,然后抱抱孩子,给他一个吻。这是告诉孩子,你只是做错事了受到惩罚,妈妈并不会因此就不要你了,不爱你了。



2. 教会孩子正确的表达方式

上述的方式,只是制止了孩子哭闹。但是要让孩子不再哭闹,还需要教会孩子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情绪。

“妈妈知道你刚刚因为XX所以不开心,对吗?但是你不用哭闹的方式来告诉妈妈,这是不对的!你可以和妈妈说,例如:‘妈妈,我想要玩具’,‘妈妈,我想要吃糖果’。如果妈妈不给你,那宝宝你能听听妈妈解释一下为什么不可以吗?”

重点在于说出孩子的感受,而后教会孩子怎么样去表达。

精彩回答:
宝宝大约从1岁半开始,意识开始成长,开始会“察言观色”,如果他发现自己用哭闹可以解决问题,就开始运作这个技巧,而且越来越娴熟,再后来就习惯用哭来威胁大人来顺他的心意。

因为孩子在4岁前,还无法每次都能用正确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容易出现哭闹,哭闹也是孩子的语言,与性格中的脆弱、敏感没有太大的关系,只是成长一个阶段。面对孩子哭闹,我们要怎么办?才不会被孩子的哭闹裹挟,并且培养出乐观讲理的孩子呢?以下五种办法可以借鉴。



一:温柔地说:不

当孩子提出无理的要求时,大人要用平淡地语气说:不可以,表情语气上不要有怒意,因为当你的情绪有明显的波动时,孩子听不进去大人说什么,只感受到自己被批评、被抛弃的感觉,他基本会哭地越来越大声,企图用哭声来吸引父母的注意力。

当你的心情很稳定,孩子的情绪也会慢慢平和下来,即使哭闹,也不会太久。

二:转移注意力

2岁以下的宝宝,如果哭闹时,只要轻轻转移注意力就好了,他很快就忘记刚才的事情。

三:给孩子新的选择

2岁以上的宝宝,用转移注意力,已经不怎么有用,因为他已经很有意识了,但要给孩子新的选择。比如:宝宝用一个棍子敲着家里的冰箱,你就告诉他,如果想敲东西,可以试试敲敲布沙发,那个也很好玩。



四:给孩子讲交换条件

有时候,孩子特别想做一件事情,这个事情如果可以通融,就跟他讲交换条件,比如,孩子想吃糖果,就跟他说可以吃,但吃完要刷牙,不然就不能吃。再比如:孩子喜欢吃肉,担心他吃太多,就把肉夹出来,放在一个地方,跟他说,等把全部饭吃完了,奖励一块肉。

五:离开当下环境

有时候在一个环境中,无法解决,换一个环境,就好办多。比如:与孩子一起逛商场,孩子看见一个玩具很想要,妈妈可以指着不远处,说,我们去那个地方,商量下。当孩子眼睛看不见那个玩具时,那种拥有欲就下降许多,然后再跟他说,如果不买那个玩具,可以去做其它什么更有趣的事情等。

如果以上招数都无效,孩子还是坚持哭闹,父母可以看情况而定,觉得可以通融的,就满足孩子,因为这世界不仅仅讲原则还讲感情。如果是不能通融的事情,就坚决不行,孩子该哭闹的时候,就让他眼泪飞一会儿吧,因为孩子也从中明白了,有些事情是不能做的,这世界是有界限与原则的,另外孩子也在适当的被拒绝中,感受到孤独、委屈、不被理解等情绪,这些适当的负面情绪,就是孩子成长的添加剂,让孩子从中学会了珍惜、乐观、坚强还有同理心。



特别提醒:如果想让以上招数更有效,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承诺给孩子的事情必须兑现,如果实在没办法兑现,就要跟孩子解释下,用其它东西来代替。

2、不要在孩子面前随意发脾气,父母只有稳定的情绪,才会给孩子足够的信任感。

精彩回答:
2岁宝宝已经有一定的自主意识了,也有一点他们自己的“小心机”了,他们懂得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能够最快速度地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或者引起大人的注意。宝宝有这样的表现我们很开心,因为宝宝长大了,是一位小小人了。

哭闹是宝宝最常用的引起大人注意自己需求得到满足的方法。大人不给买玩具、不给玩玩具、不给他们想吃的东西等等,宝宝的第一反应就是先哭先闹来解决。我家宝也经常这样子干,而我却不是每一次都让她的需求得到满足。面对宝宝不满意出现哭闹的情况(以饭桌上玩筷子为例),我是这样处理:

一、先让宝宝哭一会儿。2岁孩子正是立规矩的好时期,有些事有些东西不能做不能碰就是不能,即使宝哭闹我也不满足她。我家宝现在正处于学习自主进餐的时候,饭桌上她总是喜欢拿着筷子到处挥舞。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会先让她停止这样做但不一定每都能阻止成功,那那时候我就会拿走她手上的筷子,她哭闹的再凶也不轻易还给她。

二、哭闹一些时间后再去安慰孩子。有时候孩子哭闹几分钟后就会自己安静了,而有时候根本不停。不停的时候我就会去安慰她了。但那时候去安慰她不代表我妥协,孩子要筷子我照样不给她,在孩子安静的间隙开始用话语慢慢告诉她为什么不给她筷子?为什么不能玩筷子等等问题,慢慢把孩子注意力引导到听我讲话。

三、安静之后拥抱孩子,告诉孩子妈妈还是很爱她的。一般在第二步时候,我家孩子就会慢慢地安静下来了。待她彻底安静之后,我会先拥抱一下她或者亲一下她,然后告诉她妈妈还是很爱你的,如果宝宝下次不再这样子做了,妈妈会更爱你等等这些话语。做这些话语安慰我主要是想告诉孩子即使你这样哭哭闹闹地让人烦,让爸妈生气,但爸妈还是很爱你的。


精彩回答:
这是一个很多家长都会碰到的好问题。当我们了解了2岁左右的孩子心理发展特点,就能更好的应对孩子的这种行为。

2岁孩子的特点

发展心理学中说,人生有两个叛逆阶段,一个是青春期,一个是2岁阶段-"terrible two"(糟糕的2岁),就是说这个阶段的孩子有很多"叛逆"行为。

为什么这个阶段会这样呢?

1.因为2岁左右,孩子开始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非和妈妈是一体的),他们逐渐有自我意识和自主性的需求。根据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这个阶段的孩子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发展自主性。

2.这时候的孩子开始发展理解他人的心理(在不具备这种心理能力之前,孩子还不会"操控他人")--如父母做事情是有目的的,并有能力回应自己的行为(如他们可以要求爸爸帮自己倒果汁)。2岁左右孩子的这些理解能力帮助他们理解他人的行为,并影响他们自己的行为(如不被满足会发脾气)。

这个年龄孩子哭闹的原因和目的

我们应对孩子"用哭闹威胁大人"的行为,很有必要先区分这是故意的淘气行为,还是孩子发展和成长过程中的适当行为--也就是孩子自我发展的需要。

1.一般来说,这个年龄的孩子还不会故意"威胁大人",他们更多的是为了去实现自己愿望和自主性过程中受到了挫折,发脾气是为了表达沮丧或者挫败感。比如自己吃饭总是洒在地上;玩一种拼插玩具总是拼不上;想吃冰激凌但父母不给买。

2.大人以自己的方式看待孩子的行为,希望孩子能按照自己的要求做事;或者希望孩子能理解和做到"不可以这样做",但这些对于追求自主性的孩子来说很难做到,只有在尊重孩子自主性的前提下才可能实现。

3.还有的父母认为孩子不听话,可能是因为自己已经很累,或者情绪不好,这样的状态会促进和孩子挑衅行为之间的恶性循环。

怎样应对

1.父母的意识和态度需要改变,随之行为也会改变。

要知道孩子不是要听从父母的命令,而是遵从自己的成长需要;孩子不是不乖,而是在这个阶段需要发展自己的自主性,这些行为可能需要试错,或者达不到父母的期望,父母不能只按自己的意愿看待问题,而是应该尊重孩子。

2.对于2岁孩子的发脾气,家长用打骂责罚用处不大,或只是暂时的,应该用温和坚定的行为告诉他不可以,比如告诉孩子:我知道现在不给你买冰激凌你很生气,但是我们说好了冬天不能吃。如果孩子还闹,可以直接把孩子抱着离开那个环境。

2.教会孩子适当的技能。比如教会孩子一步步吃饭,并允许孩子有时间学习。

4.和孩子一起计划。比如要出门买东西,说好买什么,买几样,孩子临时想买这买那父母应该坚持,让孩子学会遵守约定的规则。

欢迎关注"嘉妈Jane说":人民大学管理学硕士,北师大心理硕士,80后妈妈专注家庭教育。欢迎关注和交流!

精彩回答:
我有2个女儿,小女儿贝贝满3岁,刚刚度过题主说的2岁哭闹期,算是有些心得,与你分享。

2岁是孩子多个敏感期交织时期,具体讲,正处在占有欲强(只要他喜欢,什么都是他的)语言爆发(开始学习说话,模仿能力超强)、自我意识(知道了你,我,他,你的,我的,他的等物权)、社会秩序(毫无逻辑的秩序,比如桌子上必须要有3个杯子,杯子必须按照红、白、粉的顺序排列,如果打乱,就会崩溃大哭)等敏感期。因为语言功能发育不成熟,儿童只能通过哭来表达自己有情绪要抒发,所以对于宝宝的哭闹,题主不要过度担心,并非宝宝有了威胁大人的坏习惯,而是每个宝宝到了2岁都要哭闹,因为除此之外,他没有其他方式表达诉求。

宝宝所有的需求,反映出来都是一个动作,就是哭。作为家长,我们必须准确理解不同的“哭”代表什么意思。



一、宝宝为什么而哭?
生理不适。饿了、渴了、困了、热了、冷了、尿了、拉了、生病了等。

行为需要。想出去玩、想拿某样东西、想上卫生间、想把衣服脱下来等

秩序失序。儿童认为的秩序(上文提到过,毫无逻辑的秩序)被打乱了。讲一个身边发生的事,去年去爬泰山。一位宝妈带着宝宝爬,我们在起点相遇,觉得孩子那么小就带出来浪,太勇敢了,就多聊了几句。但是妈妈穿着红色的外套,爬到三分之一的时候,我们又相遇了(她们一直爬,我们边爬边拍照),此时宝宝已经在大哭,有一些好心人觉得宝妈辛苦,有帮抱的,有给吃喝的,但都没有让宝宝停止哭闹。我在书上看过类似的案例,所以敏锐的发现宝妈的红色外套因为出汗脱掉了,我建议宝妈把外套穿上,结果宝宝很快就停止了哭闹,当时还被宝妈一顿表扬。哈哈哈。这就是典型的儿童因失序而哭,他认为妈妈就应该穿着红外套,脱掉了就失序了,所以就大哭。

需求未满。宝宝占有欲强,有些不是他的东西他必须要,得不到就哭。自我意识萌发,有时为了博取他人的关注,会发出哭闹声。还有的宝宝养成了哭闹依赖,即宝宝一哭闹,家长很快就满足宝宝的愿望,让宝宝以为哭闹是法宝,并屡试不爽。



二、该怎么办?
家长通过观察和经验,首先要搞清楚宝宝为什么而哭。

如果属生理不适,对症解决就好。

属行为需要,如果是正当要求,满足即可,如果是非分要求,需要进行注意力转移,即用其他事情占据儿童的思维,2岁的宝宝思维和记忆功能还未发展成熟,属于运动型,即思维、记忆能力与动作同时发生同时结束,比如,儿童骑在玩具摇晃小马上,骑的时候产生快乐,下马后快乐立即停止。儿童在看不见小马的时候,并不会主动想起骑马。所以这个时候,你只需用儿童平时更感兴趣的东西分散他的注意力,他就会停止哭闹,因为儿童自己都忘了自己当时的想法了。

属秩序失序,这个最麻烦了。因为儿童的逻辑完全没有道理和规律,你根本就不知道他的具体想法。只能一种一种的试。提供一种方法是细心观察儿童的关注里,什么发生了变化,位置的变化、颜色的变化、数量的变化等,都可以试一试。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原因是哭闹中最少出现的一种,家长可不必过多担心。

属需求未满。我的第一个方法是事先准备。比如知道宝宝占有欲强,先自己备用一些宝宝爱玩的东西,一旦宝宝需要强行占有其他儿童的物品,就用事前准备好的转移宝宝注意力,并迅速离开宝宝想要的物品。第二个方法是提前引导。比如2岁的宝宝大肌肉群已经开始发育,喜欢用手去推去拉能够到的东西,如果面前是碗筷,家长就有得收拾了。所以我们尽量不要让宝宝看见他能产生可怕后果的东西,提前让宝宝避开这些会给家长带来麻烦的物件。第三个办法是延迟满足。不要宝宝一哭,就立刻毫无原则的满足她,这样会养成哭闹依赖,要尽量延迟满足她的时间,或者打折扣满足。不能让宝宝那么轻易地就达到他哭闹的目的,这样对矫正哭闹依赖和增加宝宝耐心都有帮助。



最后要说,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专业常识,这样才不至于情绪失控或者溺爱惯养,导致儿童性格发育异常。如果宝宝哭闹纯属无理要求,总原则就是能不满足就不满足,能快速转移注意力就快速转移,切不可一味迁就。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有任何儿童成长问题可关注并私信我,让我们共同助力宝宝健康成长。
精彩回答:
宝宝2岁多了,已经学会了说话、走路,看到宝宝的成长,心里非常欣慰。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已经从一个听话可爱的小宝贝,变成了一个没人敢惹的“小刺头”。哪件事没有满足,就大哭大闹,该吃饭了,偏要去玩,一言不合就打人。家长们搞不清怎么做才好,很多时候甚至感觉“很烦人”。

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反抗期”,在国外还有一个非常形象的说法叫做“terrible two”,翻译成中文就是“可怕的2岁”,可见不管国内外,2岁的孩子都“不好惹”。而“2岁”只是一个代表性的说法,一般在15~30个月中间的某个时期。



孩子为什么会有“反抗期”?

“反抗期”其实正是孩子心理、智力成长的阶段,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不愿意总是被别人控制。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逐步建立自信心、独立性、想象力、协作性。但是很多时候,他们又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意愿,有些家长又没有给孩子创造足够的玩耍、发泄精力的机会。所以在大人眼里,孩子总是“反抗”。



家长应该如何应对?

孩子每次发脾气的具体原因是什么?通常有2个:

能力不足导致心情不好;

或者纯粹无理取闹。

1、如果是能力不足导致,比如,想要打开一个水杯的盖子,但是孩子太小,肌肉力量不够,怎么用力也拧不开,然后发脾气、摔杯子。类似的能力不足而导致的发脾气怎么解决?

第一步,同频。也就是先走进孩子的世界,再一步步引导。

好想打开这个杯子,看看里面有什么好东西,你特别想打开这个杯子对吧?

第二步,和孩子一起找方法。引导孩子解决问题的思维

那是不是因为手上太干太滑了,手上沾点水会不会就容易打开了?我们试试吧!

【如果打开了】太好了,你真棒,下次我们还要想办法解决问题。

【如果没有打开】还是打不开,怎么办呢?也许别人能帮我们打开它。“爸爸你好,请问能不能帮我们打开这个杯子?谢谢您!”好的,以后我们自己解决不了就找别人来帮忙。

2、如果只是无理取闹,无理要求不被满足而发脾气,比如到商店买东西,看到喜欢的玩具就要买,否则就大哭大闹,可是家里已经有一个这样的玩具了。这时候妈妈该怎么办呢?

第一步,控制情绪。采取“平静中断”法。立刻抱着孩子离开商店,到一个人少的路边或者车里。你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平静的告诉他“家里已经有这个玩具了,所以不能再买了”可以抱在自己的腿上,背对着你,直到孩子安静下来。

第二步:同频,正面引导。“你很想要那个玩具是吧,妈妈看到好东西也会想买的,妈妈很喜欢那件衣服呢,要是能买回家就好了”,“你现在心情不好,妈妈很理解,那就先坐着哭一会,坏情绪很快就会离开的”。要用平静的语气说话,也不要板着脸太过严肃。

家长应该做到的事

1、这一阶段的孩子,正是发展“协作性”的时候。家长要常带孩子走出户外,尽量和其他同龄小朋友一起玩耍,锻炼孩子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2、“独自玩”的能力也很重要,可以给孩子买来积木,让他一个人高兴的玩。女孩可以给买布娃娃,她可以和布娃娃过家家,沉浸在独自玩的快乐中。

3、请一定不要暴力对待孩子!因为这是最无效的方法,而且孩子会因此学会暴力表达,这对孩子的成长和亲子关系的发展都非常有害。

良爸总结:家长要采用正面引导的方式对待孩子,去主动发现孩子做得好的地方,给予鼓励和赞美;这阶段的孩子做错事的时候,不要打骂,要采用“平静中断”的方法。在孩子心理成长的过程中,家庭教育承担了巨大的责任。有任何育儿问题欢迎继续和良爸交流。

关注良知爸爸,陪你一起学育儿。

精彩回答:
我觉得这个习惯是从他第一次哭家长就妥协引起的,每个孩子都会有这么一个过程,他会发现原来哭比什么都好使,所以一遇到问题就会用哭来解决,其实这也说明宝宝很聪明,善于观察

我家宝宝一岁3个月,一岁以前没哭过,除非打针,但是后来跟着他姥姥玩,有时候他刚要哭,我妈就满足他的要求了,以至于后来他动不动就会哭,有时候会假哭,对我妈来说有用,但对我来说没用

他也很聪明,知道跟谁用什么办法,他跟着我就很少哭,有时候不如意哭的时候我就会说,哭吧,哭完我们再解决问题,如果他实在过分我就会对他说,好了,不要哭了,哭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反而是你越哭我越不会满足你的要求,快点把眼泪擦干

小孩子真的什么都懂,你只要妥协一次,后面就会无止境的妥协,所以从一开始就要把他这种行为扼杀在摇篮里

精彩回答:
2岁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阶梯,孩子在婴儿期主要是用哭闹来引起大人注意,告诉大人“我不舒服,我有需求,我需要关心……”但是到了2岁左右,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他们开始用拒绝寻求自己的话语权,用哭闹表达自己的不满情绪同时试探自己与成人之间的疆界,从而感知确立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

所以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哭闹的时候要特别小心,一不留神着了他的道,哪怕只要有一次轻易的妥协,就会让宝宝觉得他是可以利用哭闹来控制成人的,那么下次当成人再拒绝他时,他会变本加厉的哭闹,一次比一次严重,简直后患无穷。可是如果父母太严厉,任由宝宝哭闹不闻不问,也会让孩子内心受到伤害,觉得自己不被疼爱,天长日久容易变得冷漠。

所以当宝宝开始学着用哭闹威胁大人时,大人可以先尝试温柔哄劝,告诉孩子:“哭闹解决不了问题,如果继续哭闹你什么也得不到。不过如果你可以停下来不哭,我们好好交流一下,或许会有惊喜……”宝宝的要求如果不过分,当他不哭以后,那能满足的尽量满足,即使满足不了也可以找其他事物代替,分散他的注意力。

但是如果宝宝还是继续哭,家长抱怀里安慰一会儿也无效,那可以跟宝宝说:“看来你今天心情确实不好,想发泄一下,那好吧,你自己先在这里哭一阵,等冷静下来我们再沟通好吗?”不要担心宝宝小听不懂,他们聪明的很,当家长把他们当大人一样对待,和他们交流时,孩子自然而然也会把自己当大人。所以,拒绝被孩子的哭闹所左右,是帮孩子如何与外界正确交流的第一步。
相关阅读
推荐
  • 吃饭的吃相能够体现教养这是为何

    作为家长,我们对孩子有着这样或那样的期待,但有一点是相同的,我们都希望孩子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受别人欢迎的人往往会结识更多的朋友,收获更多的机会,更容易适应未来的环境。什么的孩子会是受欢迎的孩子呢?在相貌、穿着、打扮之上,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教养。是的,有教养的孩子,一定会更受到朋友们的欢迎。正所谓,穷养,富养,不如有教养。教养的表现可能有方方面面,但无疑在言谈举止,在接人待物间便可管中窥豹。也有一些场合,能够对孩子的教养情况一目了然,比如饭桌上。这是为何呢? 1、吃饭的吃相能够体现教养 吃饭的一些小细节

  • 怎样培养孩子看书的兴趣

    关于读书兴趣的培养,有如下几个建议:榜样的力量:希望孩子爱上阅读,家长是一定要有带头作用的,家长是孩子的镜子,孩子行为都是在模仿家长的 共读开始引导:对于不识字的孩子,绘本中虽然有很多的图画,但是孩子的认知能力有限,理解能力也不足,很难简单的通过图画理解书中的意思,这时需要家长带领孩子共同阅读,有了家长的故事讲解,书本才会真的成为神奇的东西,吸引孩子的目光。 贵在坚持:任何一个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甚至坚持三五个月的习惯也很容易就破坏掉。这就需要家长们的坚持。曾经读过一本书,印象特别深刻,那

  • 家长辅导孩子写作业时特别容易生气该怎么办

    我从两个方面解答你这个问题。首先是从孩子的角度。从你描述的情况来看,孩子这是基础不扎实,造成你在辅导过程当中累人累心。这个问题,要想办法解决好。 通常这个问题,是由于孩子缺乏学习兴趣,在学校不认真听讲造成的。不过是不是这个原因,建议你和学校老师沟通一下,了解一下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让老师提供一些对策建议。 此外,就是不要只盯着作业,注重每天辅导孩子一些基础知识。孩子做作业的目的,是巩固强化已经会了的知识,如果他本身不会,做再多的作业也没有什么意义。 而且,他越不会就越不愿做,越不愿意做当然也就越不会,时间久

  • 孩子上课偷喝水老师发现把保温杯扔了,家长要和老师沟通还是安抚孩子

    支持老师的做法!一个三年级的孩子无视老师的存在,在课堂上公然喝水,不尊重老师不说,还打断老师上课的思维,影响了其他孩子上课,这是小事吗?作为家长,孩子不懂事,你也不懂?还要兴师问罪? 一个小学孩子难道不知道上课不容许吃东西喝水吗?这个规律条款教室墙上没有贴吗?《小学生守则》是干嘛的?是明知故犯还是不知道?这个习惯一年级就应该养成了吧!老师正全身心投入地在讲台上讲课,一个三年级孩子竟然在下面喝水,老师的心里怎么想的!还能接着讲课吗?家长们,如果换作你,你不生气吗? 幼儿园的孩子也有规定的吃喝时间,不是想啥时

  • 如何让孩子从手机里钻出来

    玩手机几乎是每个孩子的最爱。手机本就是与生活密不可分,因而适当看看是必要的。不过要是沉迷,放不下,就坏了事。因为孩子玩手机的同时,已经不知不觉被手机玩了。 如何让孩子从手机里钻出来,六六有以下几个想法。(六六从事教育工作十多年了) 第一,给孩子讲道理,讲的时候态度要和蔼,不能让孩子产生抵触心里。 第二,腾出时间陪陪孩子,做游戏、谈心让孩子感受到你关心他,在乎他,心里有他。 第三,让孩子出去走走,感受手机之外的美好,亲近自然,感悟人生。 第四,帮孩子制定目标和计划,在目标的作用下让孩子的生活不无聊。 第五,

  • 对于孩子动不动就生气的情况怎么教育

    看得出,您对于孩子动不动就生气的情况非常无奈,孩子生气也影响了您的心情,但您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今天从心理学的角度,给您一些建议,您可以尝试一下看。 首先,我们要明确几个概念。第一,生气不是毛

  • 有的地方叫“姥姥"有的地方叫”外婆“谁是方言

    我认为上海教委这次修改《打碗碗花》这篇文章中外婆变姥姥的确有失周全。首先,没有尊重原著作者,人家作者原文就是外婆,你非要改姥姥,那好歹也知会一声人家,据原著作者表明,并没有任何通知。 第二,上海这边包括大半个中国地区,妈妈的妈妈都是叫外婆,而不是叫姥姥。从遵从当地语言习惯来说,外婆更合适。有的孩子回家甚至问妈妈:姥姥是什么?妈妈说姥姥就是外婆,孩子回答:那为何不直接写外婆呢? 教委的回应是出于认字需求 ,外、婆两字都已经学过,姥还没有认识,于是安排进去。也不失为一种说法。不过单纯为了多一个认字的话,也可考

  • 城里人有钱也不愿多生孩子,农村人没钱却愿意多生孩子

    国家开放二胎政策就是为了国家将来的发展,发展需要人。老龄化的问题越来越严峻,养老不只是光靠养老机够和国家就完全能解决的。在中国百善孝为先,不管你有钱还是没钱,主要还是以家庭养老为主,有多少儿女愿意把年迈的父母放到养老院,都是没办法,照顾不过来。又有多少年迈的父母愿意去养老院长住,无奈怕给儿女添麻烦。至于城里人有钱不愿意多生,农村人没钱却生的孩子多我的看法有以下两点内容。 一,城里人有钱不愿多生,是个人的想法和自己的职业状况决定的。生的起也养的起,就是不愿意生,我周围的这类人大部分都这么说:这一个就够乱的了

  • 采取以下三个方法,限制孩子看电视,感觉比较有效

    以前家里画面是这样的:到了吃饭时间,大宝坐在电视机前一动不动的看着动画片,爷爷喊三遍、奶奶喊五遍就是喊不动大宝来吃饭,即使告诉她吃完饭可以接着看。爸爸直接去关掉电视,大宝开始撒牛哭泣。。。现在的场景是,到吃饭点时,大宝主动关闭电视来吃饭,吃完饭后领着小宝玩会儿游戏,爷爷奶奶看会儿电视。要问怎么做到的?经过和孩他爸商量,我俩采取以下三个方法,限制孩子看电视,感觉比较有效。 一、立规则,指定看电视的时间和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