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教论文 > 幼儿园教学策略论文
在“拒绝”与“被拒绝”行为中提升幼儿情绪能力

在“拒绝”与“被拒绝”行为中提升幼儿情绪能力

更新时间:2014-06-22 09:57:05

《在“拒绝”与“被拒绝”行为中提升幼儿情绪能力》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教学策略论文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钱塘春晓幼儿园 钟月明  【摘要】幼儿情绪能力是指幼儿察觉、理解自己与他人的情绪,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表达、调节和控制,以帮助自己应对挑战、达成目标以及有效参与社会互动的适应性情绪反应。情绪能力低的幼儿,在面对挑战时往往很难控制自身的不良情绪,进而影响到人格和认知能力的发展,甚至会导致无法与同伴和教师进行有效互动。
本文结合幼儿间的“拒绝”与“被拒绝”行为的特点及影响,从情绪表达、情绪识别、情绪调节三方面讨论幼儿情绪养成策略,以帮助幼儿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有助于健康人格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拒绝;健康人格;情绪能力

学前儿童阶段在交往互动的过程中,其行为特点主要围绕“拒绝”和“被拒绝”。而幼儿对于“拒绝”和“被拒绝”行为的反应,则直接表现幼儿的情绪能力。幼儿情绪能力是指幼儿察觉、理解自己与他人的情绪,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表达、调节和控制,以帮助自己应对挑战、达成目标以及有效参与社会互动的适应性情绪反应。
情绪能力高的幼儿,能有效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并与同伴或教师(成人)进行有效互动。情绪能力低的幼儿,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反应甚至破坏行为,不能面对挑战,进而影响到人格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一、对幼儿间拒绝行为的思考
幼儿间的“拒绝”与“被拒绝”行为主要是在与同伴交往互动的过程中发生。有了拒绝就有被拒绝。其行为受幼儿的年龄特点制约,而现在的家庭教养方式进一步强化了此行为。
(一)年龄特点决定拒绝行为
根据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四阶段, 2-5岁的儿童处于前运算思维阶段,其特点是单向、不可逆的自我中心主义,片面强调个人存在及个人的意见和要求,其道德认识水平处于较低阶段,是与非以自己的愉快或满足为标准,不考虑听者的需要。因此,行为特征以拒绝为主,易与同伴发生冲突。
幼儿阶段后期,幼儿的自我意识开始发展,会有一定的判断能力,能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自我决断。幼儿具备较强的自我意识后,就会对他人不合理的要求提出异议并加以拒绝。
(二)家庭教养方式强化拒绝行为,被拒绝体验较少甚至没有
家庭生活的核心化、小型化的发展趋势,以及独生子女生活环境的优化,使得幼儿成了家庭的中心,对幼儿提出的各种要求基本都给予满足,即使不能满足也力求用其它方式进行弥补,很少直接对幼儿说“不”,即拒绝。父母的迁就和忍让及不良的教养态度,使得幼儿充满霸气,很难接受被拒绝,从而强化了幼儿的拒绝行为,而很少遭遇被拒绝的情绪体验。
(三)活动本身的趣味性决定“拒绝”和“被拒绝”
活动本身是否能让同伴产生兴趣决定行为是否遭遇拒绝。如因游戏本身没有吸引力而拒绝同伴不愿加入,同时造成被拒绝行为增多。
(四)幼儿情绪体验不平衡,阻碍情绪能力发展
在幼儿的拒绝与被拒绝行为中,幼儿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表现出不同的情绪特征。如:高兴、生气、难过、无奈、委屈等,甚至起争执。不同的情感体验折射出幼儿不同的情绪能力。情绪能力的高低影响幼儿人格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如勇敢、自信的品质和注意力、观察力和思维活动的积极性等。
二、“拒绝”与“被拒绝”中幼儿的行为特点
幼儿拒绝与被拒绝行为特点
行为 幼儿行为特点
拒绝 不服从(拒绝同伴发出的命令)
不接受(拒绝同伴说出的道理)
不合作(拒绝同伴的活动请求,即恶绝一种人际关系)
不情愿(表现出不积极、不主动、不参与,即拒绝这个共同体)
被拒绝 平静地结束(双方不再有任何反馈,就此结束)
再次互动 协商成功
发生冲突
从行为特点表中,我们可以看到,不管是拒绝或者是被拒绝行为,其表面的情感体验以消极居多。如何将这些消极的情感体验转化为积极情绪,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幼儿减少情绪表达时的破坏行为,提升幼儿在日常情境中的情绪识别能力,促使幼儿采用更多积极策略调节小计情绪,提高适应能力。
三、有效应对幼儿的拒绝与被拒绝行为
加拿大教育家范梅南说:“教育智慧与其说是一种知识,不如说是对孩子们的理解与关心。”作为幼儿园老师,应利用自己的智慧来有效应对那些拒绝或被拒绝的幼儿。
当然,拒绝与被拒绝行为是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的一个基础,说明幼儿具有自发性的想法。作为教师(成人)对此不应加以批评,不应过度干涉孩子的拒绝行为,而是允许合理拒绝和被拒绝行为的存在。同时要创设一个温馨、和谐的氛围,让幼儿感觉到自己被理解和重视,对幼儿的意见采取倾听的态度,聆听幼儿的声音,培养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的行为能力。
针对幼儿拒绝与被拒绝的行为特点及相应的情绪特征,教师需提供相关的教育支持。
(一)针对拒绝施动幼儿
1、引导幼儿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愿望,委婉拒绝。
因为幼儿有他独立的人格,有被尊重的权利,只要合理,是可以拒绝对方的。只是,在
提出“不行”的时候,成人需注意引导幼儿也能够有礼貌地用语言较清楚地说明理由,而不仅仅是“不行”,拒绝同伴要有合理性。如:
(1)我很喜欢自己的……,所以……
(2)我自己还没有玩好,等我玩好了再给你,好吗?
(3)我已经说好了和某人一起玩……
2、激励引导,强化接受行为。
(1)表扬他人,间接激发幼儿愿意接受的欲望。
如玩具分享的最后讲评时间,教师专门对幼儿今天与同伴分享玩具的这个主题进行一次表扬,给予言语及物质上的奖励,让不乐于分享的幼儿心理上产生分享的心情。如“多多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玩具熊借给航航玩,真大方!”而教师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言、微笑的面容,以及轻抚、点头、翘起大拇指等,能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励,情绪情感得到极大的满足,促使其他幼儿效仿。
(2)运用移情训练,培养对人或事物的积极态度。
所谓移情是指能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的角度,理解和欣赏别人的感情。针对拒绝行为,教师要帮助幼儿在观察认知的基础上分辨各种情绪,了解各种情绪产生的原因,从而学习“移情”,通过情境性的练习,让幼儿感受各种情绪体验,提高对情绪辨别的敏感性和行为的针对性。从而学会在不同的场合、不同情境中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更好地应对同伴的表达。如借助一系列的情绪绘本,引导幼儿识别喜、怒、哀、乐、惧等情绪,关注自己和同伴的情绪特征,猜测对方的心情,如“我真的很生气!”“我伤心极了”“我很难过!”等,尝试理解对方,学习站在他人的角度想问题。
3、引导正确评价自己,提升自我效能感,减少拒绝行为。
(1)传授社会交往技能,减缓对同伴的抗拒心理。
教师需引导幼儿倾听同伴的想法、大胆说出自己的意愿、与别人达成共识等。同时,教师要多与幼儿共同参与其喜欢的活动,多交流沟通,给他们表达情感的机会。如:“你最喜欢的游戏是哪个?老师可以和你一起玩吗?”“这个游戏挺好玩的,明明说还想和你再玩一遍,你觉得呢?”等。教师也可让其当小助手,增强同伴对其的认识,感受到同伴对自己的认可,无形中使其对同伴难以做出拒绝行为。
(2)感受温暖,激发自信心。
有一种拒绝是因为不自信造成的,因此,教师需在日常生活中借机会及时评价幼儿的积极行为,特别是集体面前的表扬,让幼儿体会到自己的积极行为给集体带来的正面效应,增强自信心的同时逐渐接纳同伴,从而逐渐发展至接受同伴的想法。
(二)针对被拒绝幼儿
在被拒绝行为中,幼儿间最容易由消极情绪产生争执、破坏等行为。而在教师的引导下适当提高幼儿的情绪能力,可以避免或减少相应事件的发生。
1、坦然看待拒绝,接纳被拒绝。
(1)引导幼儿自我反省,学会换位思考。如:“他为什么会拒绝我呢?”、“如果我是他(她)的话,我会同意吗?”想一想 “也许他比我更喜欢玩这个玩具”等。
(2)淡化结果,不将同伴的拒绝放在心上。如“不行就不行,没什么大不了的”,然后再找其它的兴趣点。
2、运用策略扭转被拒绝行为,减少冲突产生。
引导运用协商策略(交换、补偿、劝说等),让对方接受自己的想法。如“我这本书里有很多好听的故事,你肯定还没有听过……我和你换一本吧?”“如果你愿意和我一起玩的话,我就把贴贴纸送给你!”“你不要在爬上去了,会掉下来的!”等等,或推销自己或物诱或危险提示,最终是让对方答应自己的请求,不被拒绝。更有胜者会威胁,如“你不给我玩,我有好吃的不给你吃!”等。幼儿会因为被吸引而不再拒绝。
四、效果呈现
幼儿的情绪能力不仅仅存在于拒绝与被拒绝行为中,还存在于受到批评、需要得不到满足等方面。就针对同伴群体而言,在此行为中,关注并且正确引导幼儿的拒绝与被拒绝行为,确实能有效提高幼儿的情绪能力,如情绪识别、情绪表达、情绪调节等方面。同时,也有助于幼儿在认知、社会性、个性等方面的发展。如:
(一)提高情绪能力,促进幼儿认知发展
拒绝和被拒绝行为是幼儿认知、情感、态度发展中遇到冲突的一种表现,也是幼儿将来适应生活、学会生存的一种必要的技能。
在拒绝与被拒绝行为中,其情绪能力表现中含有如:对行为本身的判断的正确与否、语言表达是否恰当与流畅、对行为或对象的看法是否正面等等。如一位情绪能力相对较高的幼儿,“因为我还没有玩好,所以我现在不想借你玩。等我玩好了再借给你!”他的拒绝行为的情绪表现方式就运用了婉转的语言,使拒绝行为变得可接受。
(二)提高情绪能力,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学前儿童的社会性是在与同伴或成人的交往过程产生的,而同伴之间的交往不可避免地产生拒绝与被拒绝行为。幼儿合理的拒绝行为是可以被接受和理解的,但是如果一个幼儿频繁用拒绝别人的方式与他人交往,那么就容易被人反感,不愿意与其相处,同样容易遭受别人对他的拒绝即被拒绝。久而久之,影响其以后的人际关系,如被忽略、不理睬,缺少他人关心与倾听等,同时阻碍幼儿心理上的健康。
(三)提高情绪能力,促进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
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如果个体能够成功而又合理的解决每个阶段的危机或冲突,就会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有助于健全人格的发展;反之,危机得不到解决或解决得不合理,个体就会形成消极的人格特征,导致人格向不健全的方向发展。有资料显示,具有良好情绪能力的幼儿容易形成活泼、开朗、自信、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从而获得身心的和谐发展,对大环境更具有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晶波.《社会学视野下的师幼互动研究——我在幼儿园里看到了什么》〔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钱志亮.学前早知道——儿童入学前应具备的六种能力培养〔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06
〔3〕(美)Marjiorie VFields,Debby Fields.儿童纪律教育——建构性指导与规训(第四版)〔M〕原晋霞,蔡菡,陈晓红译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4〕丰新娜.幼儿同伴交往中的拒绝行为〔J〕.幼儿教育,2008
〔5〕刘力全.被同伴拒绝儿童的成因分析和干预策略〔J〕.幼教园地,2009
〔6〕王芳.刘少英.幼儿教育(教育科学)——幼儿情绪能力发展特点与培养策略〔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3
相关阅读
推荐
  • 追随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自主学习

    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托夫勤一针见血的说:21世纪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这无疑给中国教育界、以及众多望子成龙的中国家长敲响了警钟。由此联想到寒假中听到的上海的李汉云校长讲座中提及的课堂教学十大关系中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的关系。反思我们的教育重结果而轻过程,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要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充分认识到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倡导为幼儿学会生活、学会探究、学会表达提供灵活多样的课程及其活动空间。 幼儿是发展着的,能动的个体,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他(她)总是以主体的身份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

  • 在帮助家长进行家庭教育过程中汇总的一些解决方法

    标题 存在的问题 理论支持 解决的方法 虎门东方明珠幼儿园 铁潇菡 秩序感发展得到支持的孩子不任性。 3-4岁的孩子太过任性发脾气怎么办? 当成人和孩子的利益发生冲突时,孩子的意愿没有得到支持,在成人眼里就变现出来的是执拗和大发脾气。3-4岁时幼儿执拗敏感期秩序敏感期发展的关键时期,当一件事情的发展打乱了孩子的秩序感时,他就会表现出烦躁、执拗和急性子。 家长应改变成人的教育方式,理解和接纳孩子的发脾气,不能站在成人的角度去要求评价孩子,比如:按照孩子的习惯完成事件、不破坏幼儿对物品要求完美的需求 帮孩子确

  • 用好所提供的材料,把价值放到最大

    刚捧起《给幼儿教师的建议》时曾有一个闪念,想放弃读下去。看书名、读目录,心想不就是日常的教育随笔与札记,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随着一页页翻阅,原先的想法也随之一点点改变,一口气用两天的时间全部读完,还不时在书角处做上一个小标记(因为唤起了自己的共鸣)。 就像编者所序,《建议》读来亲切、实用,她不象纯理论读物那样体系庞杂,内容艰深,令人望而兴叹;亦不似纯实用读物,实用有余,但对教师的能力提升与发展帮助不大,甚至有时会限制教师的创新与反思能力。她以对话的视角,收集了以一线教师为主的建议:向孩子张开你的怀抱、让孩

  • 浅谈幼儿园体育游戏回归生活的策略

    【摘要】幼儿园体育游戏是指以各种基本动作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有规则的游戏,对幼儿的生理、心理、社会性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园对幼儿体育游戏的研究,我们发现在体育游戏中教师教、幼儿练的痕迹很重。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回归生活的理念帮助了我们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向,在不断的积累中我们发现,内容选择生活化、活动方式游戏化、环境创设辅助化、组织形式多样化是实现幼儿园体育游戏回归生活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体育游戏 回归生活 策略 幼儿园体育游戏是指以各种基本动作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有规则的游戏,是幼儿园体育教

  • 幼儿文学活动多元化实施途径和策略的研究

    幼儿园文学活动,是以文学作品为基本教育内容而设计组织的教育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然而,在当前的幼儿文学活动组织与实施过程中往往会存在着一些普遍的问题,如仅仅把文学活动看成语言领域的一项内容,活动形式较单一,只注重表达与机械记忆,而对文学作品内在的价值挖掘不够等。为此我们开展了幼儿文学活动多元化实施途径和策略的研究,探索幼儿园文学活动实施的多种途径和组织策略。 一、 幼儿园文学活

  • 激励性言语行为对幼儿发展个性的研究

    教师激励性言语行为对幼儿自制力的影响初探 湖北省直机关第二保育院 梁丽娟 杨慧玲 内容摘要: 我院从激励性言语行为课题的多个方面进行了研究,本年我带的是小班,年龄都在三岁左右,我在本班挑选了四名自制力较差的幼儿B1﹑B2﹑B3﹑B4进行客观而详实的跟踪观察和记录。本文以原始的实况记录为切入点,选取自制力这个角度,拟从激励性言语行为对幼儿个性发展的促进作用进行认真的分析,意在总结经验,找出问题,提出建议,不断促进,帮助教师们在激励性言语行为的运用上更准确﹑更灵活﹑更有效,并促进幼儿良好个性的培养。 关键词:

  • 把孩子当“宝”,让赏识教育永驻心田

    甘肃临泽 曹庄小学 张丽红 有一种书,应该放在书桌上,旁边一杯清茶,一本笔记,时不时地要摘抄几句,时不时地要停下来思考一番,而且越读越是景仰敬重,越读越觉得韵味无穷。苏霍姆林斯基的学术著作《给教师的建议》就是这样一本书。它是一本非常好的指导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书籍。虽然我还没有看完,但是苏霍姆林斯基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已经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对此书爱不释手。其中的赏识教育思想更是本书的精华,它贯穿于苏霍姆林斯基的整个成功教育思想之中。时刻提醒着我们每一位教师,让赏识常驻心田。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的我们尤其要

  • 同课异构《花园里有什么》——走进绘本教学研讨

    同课异构《花园里有什么》 教学研讨活动小结 组长:邱文红 组员:胡琪芸、胡钱欢 在这一次的期中教学活动的研讨中,我组的要求是进行同课异构的研讨,内容自选,本组的成员有胡琪芸、胡钱欢,陈瓶老师因怀孕休产假,没有参加。 一、前期准备环节。 在确立了教学内容之后,我们组的三位成员,就开始群策群力、分工合作,投入到查找资料、了解有关绘本教学的各方面知识。对于绘本教学,我们幼儿园的教师们都是初次尝试和体验,如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能力和需要,制定适切的、有效的活动方案,是有效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条件。

  • 让教师们走入小课题的研究:开口要小,切入要深

    最近,我又参加了一个北仑中学组织的关于《走入小课题研究》的会议,对于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来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现在对 幼儿 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不仅要求教师站着能够说,而且要求教师坐下能够写,通过自身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反思和问题等,以及针对教育教学中的某一感兴趣的、需要研究的方面,开展适时、有效的小课题研究。 那么,作为一名普通的幼儿教师来说。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小课题研究?小课题研究就是:1、教师们自己的、2、想解决的、3、具体的、4、有意义的、5、教育(教学)问题。其实,对于小课题研究即教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