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教论文 > 幼儿园教师成长论文
让“渗透式”教研浸润每个教师的心田

让“渗透式”教研浸润每个教师的心田

更新时间:2014-06-22 10:15:06

《让“渗透式”教研浸润每个教师的心田》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教师成长论文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渗透式教研是借“渗透”式领域课程中“渗透”一词来形容的一种行神合一的园本教研形式。它使得园本教研中的各个因素、各个环节相互渗透,有机融合,是有效教研的模式之一。下面以一则以美术为核心的渗透式教育教研案例进行剖析。

▲教研背景

《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这意味着不能单单关注领域,也要关注领域划分的多种可能,还要关注不同领域间的相互渗透。没有相互渗透的领域是背离当今的教育观和课程观的。基于我园的“十一五”课题“以美术为核心的主题活动研究”课题,围绕来自于幼儿生活经验的、能为幼儿感兴趣的主题活动为研究载体,在以往美术学科教育研究基础上,开展以美术为核心的渗透式教育。

▲教研目标

1.跨越园界相互学习,建立学习和研究共同体,共同构建朴素的渗透理论。

2.通过多通道的主题研讨、课例研讨形式,理解渗透式教育思想和教育形式。

3.通过教研形式的不断改进,增强教师的积极性,提高研讨效益。

一、建立跨越“园界”的学习和研究共同体,共同构建朴素的“渗透”理论

首先,呈现中心议题:你是如何理解“渗透”的含义的?

其次,确定研讨途径,明确研讨规则:

打破“园际”界限,建立学习和研究共同体,通过多通道的研讨形式,共同构建朴素的渗透理论。研讨中遵循以下规则:

1.按手中的号码分组,分成1号组,2号组,3号组;

2.各组成员分配:主持人、记时员、汇报员,记录员,时间为8分钟;

3.每组至少呈现3种答案;

4.1号组用文字作比喻,2号组用图像作比喻,3号组用肢体作比喻。

随后,各组发扬“相互合作、相互学习、相互碰撞、相互理论、相互支持”的研讨精神,进入激烈的研讨状态。

▲分析与反思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鼓励教师充分利用和发挥客人老师的资源,基于行动的园本教研同样如此,特别是在众多姐妹园和专家参与的情况下,建立一个有着不同背景、经验、才能和观点的成员所构成的研究共同体,对教学问题进行共同探讨和决策,更有利于为教研专业素养的持续提升提供一个有效的基础。因此,当同行们进入我们的研讨现场时每人领到一张号码牌,为进入第一个环节共同建构朴素的“渗透”理论奠定了基础。

对于“渗透”一词我们每个老师都不陌生,但对于其含义是否真正理解值得怀疑,因此,有必要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激发出老师们对于“渗透”的最自然、真实的发自内心的解释,这对于帮助教师建立一种自下而上的理论非常重要。

我们来看看老师们的精彩答案吧:

用“文字”组做比喻的答案有:相辅相成、纵横交错、由内向外扩散(反之)、融合、晕染、虹吸现象、相互重叠等;用“图像”做比喻答案如图(注:①海绵吸水②生活在鱼缸里的鱼③交织的线条④调色⑤两圆的交叉);用“肢体”做比喻的一组,首先利用现场的一位准妈妈教师比喻两个个体融合孕育了一个小生命),接着几个老师手挽手跳起了四小天鹅。这时,作为主持人我及时发问:你们这个动作舒服吗?她们说:“舒服”。“如果你们觉得舒服就对了,如果不舒服就说明不合适需要重新调整。”



文字组            图像组             肢体动作组

第三,《辞海》解析

当老师们有了最初的理解之后,这时有必要看一看《辞海》中概念性的解析:①低浓度溶液中的水或其他溶液通过半透性膜进入较高浓度溶液中的现象。如植物细胞的原生质膜、液泡膜都是半透性膜。植物的根主要靠渗透作用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等。②军队利用敌部署的间隙或有利地形秘密渗入敌纵深或后方的作战行动。战术渗透通常由小分队实施,战役渗透通常由大部队实施。③比喻一种势力逐渐进入到其他方面。由此可以看出,老师们共同构建的“渗透”理论与《辞海》解析,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表达的意义却是不谋而合的。

第四,渗透式教育理论的提升

最后引导老师回到《纲要》,进行教育理论的提升:渗透就是不同领域的内容在保持系统性基础之上的有机联系。渗透跟以往综合课程的根本区别就是坚持领域的系统性,因此,渗透也是一种理性的整合,它不是强拉硬配,不是拼盘。《纲要》中的各个章节都体现了整合-渗透思想:“总则“: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教育内容与要求”: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组织与实施”: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和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二、立足教育实践,以课例为载体,理解以美术核心的渗透式教育

但老师们以不同的方式理解了“渗透”的含义后,趁热打铁地将老师们带入教学第一现场。通过观摩活动案例有意无意地去观察和分析执教老师是如何在一个教学活动中进行有机渗透的。于是提供了小班美术教学活动“蓝色、紫色在哪里”,活动的主要目标是:

1、认识蓝色与紫色,能迁移生活中的相关经验,寻找相应色彩的物品并用语言讲述出来。

2、通过“找一找”游戏和色彩匹配游戏,巩固对蓝色、紫色的认识。

3、体验色彩游戏的快乐。

通过观摩,老师们可以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实现理念到行为的跟进。

分析与反思:

就目前的园本教研形式而言,以课例为载体的研讨仍然是一种重要的教研形式,也是提高教学质量手段的一种有效的形式。但是在运用课例研讨时,我们改变观摩以往那种“精雕细刻”的精品案例为“常态化”的日常教学案例,使教师真正树立起“教研为教学”的教研意识,通过常态的教学活动去观察和研究幼儿的学习,去发现教学过程中更为实际的问题,进而提高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轻松一刻──色彩游戏及启示

任何一项活动当能够遵循有张有弛的规律时,更有利于调节参与者的神经紧张度,提高参与活动的效益。因此,“轻松一刻”已成为许多幼儿园园本教研的过渡环节之一,并且形式多样,例如抛开研讨主题形式的有讲个笑话、玩个游戏、放松身体、说一说最近网络流行词汇等;与主题相关的有“大家都来学一学”执教老师的言行举止等等。

本次教研中的“色彩游戏”是与主题基本相关的:

游戏玩法:说出图片上的字是什么颜色的?

游戏规则:以最快的速度说出纸上字是什么颜色的,不能打艮。

主持人提供了“黑、白、红、绿、黄、蓝”表示色彩的汉字,而字的颜色却是与字本身含义不相同的,通过游戏考验参与者的及时反应能力。

游戏气氛非常热烈,只是老师们没有想到自己竟被这些再也熟悉不过的汉字和色彩给迷惑了,更想不到的是主持人放了一段幼儿玩色彩游戏的录像之后,老师们发现幼儿对色彩的脱口而出和自己的不断“打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禁引起老师们的思索:原来“对象不同,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亦不同”、“成人受限比孩子多,孩子想像的空间更大”……

四、以课例为载体,围绕“渗透”主题开展思维碰撞

轻松过后,主持人带领大家回到进入课例研讨现场。在倾听了执教老师对于活动的自我反思之后,主持人提出了三个问题作为研讨的重点:

1、本活动的核心领域是什么?活动过程中教师是否抓住了这个核心?

2、活动过程中从哪些方面体现了渗透?

3、回顾以往日常教育生活中是否也实施过渗透教育?

分析与反思:

首先,分析案例中渗透式教育的体现。

基于“以美术为切入点的渗透式教育”的教研活动,显而易见所提供的教学活动其核心领域是“美术”,渗透的领域较为广泛有游戏、科学、语言、社会等等。例如通过游戏的情境来寻找相应颜色的物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且给每个幼儿表现的机会;整个活动过程中语言贯穿始终,体现了教师非常注重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科学的认知并非刻意安排,紫色的导出尤为巧妙,通过做实验的方式让孩子在魔术般的情景中感受色彩变化和紫色的由来,给幼儿以意外和惊喜;充分利用客人老师的资源,找到相应色彩的物品后跟客人老师说一说,既给了幼儿提供了社会交往的机会,又发挥了客人老师的检查指导作用。

其次,感悟隐性知识显性化的惊喜。

当然,这里着重呈现的并不是研讨中老师们的这些发现与所得,而是老师们隐性知识显性化给我们带来的惊喜。例如朱老师说“刚才老师们说到了许多领域的渗透,有些是我先前想到的,如语言、游戏的渗透、社会领域的渗透,有些是我没有想到的如科学领域的渗透,当时设计活动时只是考虑到怎样让活动更有趣味,让孩子们更感兴趣,没想到是科学与美术的渗透”。通过研讨不仅让执教老师本身对自己的教育意识与行为有了进一步的领悟,也为第三个研讨话题的展开打下了基础。

主持人紧接着鼓励大家:原来老师们在日常教育生活中也可能在许多方面都进行了渗透,只是还没有意识到,现在请大家打开思路回忆一下吧。有的说“听音乐画线条和美术听音乐,是音乐和美术的渗透”;“小组内合作画画,是社会和美术的渗透”;“在点名环节数一数班上来了多少人,哪几个没有来,以及记录天气都是科学、数学方面的渗透。”……原来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渗透不为我们所意识!

最后,在细节刻画中进一步完善教学活动。

最后针对教学活动细节老师们又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例如教师着装以白色为佳,突显紫色色彩变化的由来;紫色到处环节速度要慢,便于加深幼儿的印象;场景布置可以再丰富些,提供视觉刺激强的大色块;迁移生活经验时可以进一步扩充,除了回忆看过的什么东西是紫色的,还可以回忆吃过的什么东西是紫颜色的等等引发幼儿更多的生活经验。

五、同伴互助、专业引领

对于本次教研活动的组织形式姐妹园给予了肯定:例如有的说“教师之间关系融洽,教研形式生动活泼,动静交替,重点突出了‘渗透’”。有的说“教研设计饱满,园与园融为一体,将‘渗透’观念贯穿始终”。有的说“参加本次教研活动象是进入一个拓展训练营,调动起老师们的参与积极性,使所有老师都从不同角度思考‘渗透’是什么?” ……

最后专家进行了点评与引领:认为主持人对问题的关注及对问题的有价值追问对园本教研本身的价值和对老师思维的提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核心领域是什么?有没有抓住核心价值?哪些方面进行了渗透?根据老师们的研讨接着追问执教老师老师们刚才讲的哪些是你想到的,哪些是你没有想到的?进一步激发执教老师进行再次的反思。最后又启发教师回忆自已日常生活中的渗透,引导教师对日常教学活动进行价值反思。

六、现身说法──作为教研组织者的反思

围绕对“渗透”的理解而引发的“渗透式”教研形式在得到大家认可的同时,作为一个组织者、主持人感受颇深。“园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的推出,不单纯是对教研形式的改进,而是在教研形式的研究中更重要的是提升了教研活动的组织者及所有参与人员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作为一个组织者首先对于研究问题有非常敏感的意识,才能引领教师们游刃有余地围绕研讨主题开展研讨。另外,采取什么样的教研形式也取决于组织者对研讨主题本身的理解和把握。例如在第一个环节暂且摒弃大的教育理论,通过多通道的手段调动起老师们心中的朴素理论来理解“渗透”的含义,然后再回到相关的教育理论,其实两者是不谋而合的。这样一种自下而上的理论提升方式,老师们更易于理解。当然,要想使园本教研更好的发挥其最大效益,使所有参与者都能从中深受裨益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事情,需要我们每一个幼教工作者都要为之努力,再努力!
相关阅读
推荐
  • 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随感

    《指南》是在征集了社会各个层面意见的基础上产生,可以更好地帮助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科学养育态度,保障幼儿获得基本的学习经验。 作为一个在职的幼儿老师来说,《指南》的推出为我们今后的教育工作更加指明了方向,也使我们对幼儿的发展的评价更加的客观和综合,我觉得《指南》在健康、语言、艺术、科学等几个领域提出的目标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客观、全面 《指南》的推出是结合了当代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当前的幼教改革发展和幼儿身心发展的实际

  • 一级教师理论测试后的感想

    在上次的一级教师培训班上,我们进行了第一次理论测试。测试的内容以游戏方面的内容为主。总体来说,内容比较集中,面还不是很广。但是有关游戏的理论确实比较全面,包括游戏的概念,什么是创造性游戏,什么是有规则游戏,游戏的特点、游戏的指导原则,作为一名教师为什么要树立正确的游戏理念等等。 这些内容很实用,对我们工作的指导也很重要,应该来说,也是我们必须掌握的教育理论。但是真正在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还是会有许多的错误。尤其是作为专门的理论测试答卷来说,我们能答全的还是很少,因此说得分也不是很高。 主要的问题在于:

  • 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真爱孩子

    自教育部颁发《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来,老师们便开始了认真地学习、研读。《指南》的颁发,为幼儿园和家庭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提供了指导。《指南》旨在帮助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科学养育态度,保障幼儿获得基本的学习经验。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便也随之产生了些许感想。 一、学习《指南》,了解孩子 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们在幼师学校学习期间也都学过一定的幼教理论,如《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等,

  • 活动设计体现新意——幼教名师精品课的收获

    利用周日的时间,我有机会参加了第二十一届苏浙沪幼教名师精品课动,我是抱着学习的心态去参加这次活动。不仅仅去看一节课,还要去思考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活动,这个活动背后的理念是什么?在观摩各位名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我也有一些收获,与大家一起分享。 1.活动设计体现新意 《搬过来,搬过去》这是一个绘本故事,本次活动中我观摩了以这个绘本为载体的同题异构的两节领域不同的搬过来,搬过去。一个重点领域侧重于歌唱,一个重点领域侧重于健康。侧重于歌唱活动,则是在绘本前进入,引导幼儿看PPT中故事的主要人物、事件用图谱的从形式展示

  • 感受教育—幼儿园课程指导教师培训心得

    广饶县大码头镇央上幼儿园 徐小美 为期二天的山东省幼儿园课程指导教师培训结束了,虽然是短短的二天,却着实让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培训课上各位幼教专家精辟独到的见解,说出了我们当前幼教工作中想说又说不出来的话,向做又一时很难做的事。 在这次培训活动中,各位专家的讲解处处值得我们学习。像声音甜美的董旭花老师,我觉的我们不光要学习她的教育理论,而且也要学习她与人交流的说话方式,音准、语调运用的恰到好处。让人感觉一听到她的声音就喜欢和她交往,有一种亲近感。如果我们在与幼儿的交往过程中,把自己的语调、语气处理的

  • 运用《指南》全面、客观、积极地观察、了解儿童

    主要内容:一、《指南》对观察、了解儿童的意义.1.提供了导向性的指引,帮助我们认识和理解儿童学习与发展的价值取向及其内涵。2.提供了清晰的框架,帮助我们能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了解儿童。 二、怎样理解和运用 1. 需要熟记其中的领域及其目标,在头脑中建立一个完整儿童的学习与发展的整体形象。 2. 目标下的典型表现为我们指明了观察、了解的不同维度,评估儿童的某一方面的学习与发展要从不同的维度去观察、了解,要从多方面的信息对其作出综合评估。 三、运用《指南》客观、积极地观察了解幼儿 1. 一日生活和游戏是儿童

  • 探索与领悟中成长——名师名课教学观摩研讨会感受

    今天,我有幸去海宁参加了一个生动有趣的观摩活动。那是海宁市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与上海市复旦大学出版社早期教育研究中心合作,在实验小学报告厅举办第四届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名师名课教学观摩研讨会。活动邀请到了上海市评优课一等奖获得者吴佳瑛、威海路幼儿园国际班优秀体育教师赵国赟等专家名师。 本次观摩活动,给我印象深刻的有许多许多。第一个教学活动是吴佳瑛老师带来的大班综合活动《金猴降妖》。活动中,让幼儿在观察比较中,了解脸谱形状的含义,试用对称绘画经验表现唐僧师徒四人的主要特征。吴老师的引导不仅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同

  • 回归教育的本质,真正走进孩子的世界

    老师,尤其是小学老师,是一个何等平凡的职业,遍及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是最基层的教育工作者,曾经被人唤作孩子王。可这个普通又平凡的岗位上的很多人,太想让自己不平凡了。怎样才能不平凡呢?历史上倒有过不平凡的称谓,说她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把她比喻成为春蚕、蜡烛,那是因为她到死丝方尽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人家赞颂的是教师的奉献精神;历史上还说过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是赞颂教师不仅会传道解惑,而且担当着塑造人的灵魂的重任。那确属不平凡。 那么现在,怎样的教师属于不平凡呢?年年获得优秀教师称号?成绩稳拿第一?著作

  • 爱始于细节,爱源于真诚——班级工作之我见

    教育是一门艺术,只有走进幼儿心灵的教育才是真教育。爱是教育的原动力,教师关爱的目光就是幼儿心灵的阳光。在教育领域中,我们同样有一句话叫教育无小事。对于幼儿园班主任工作而言,细致的关爱便成了重中之重 一、爱始于细节 建设一个优秀的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中的一项根本性任务。一个优秀班集体的形成,需经班主任及全班成员共同奋斗和不断建设,是关爱教育培养的结果。班主任要想带好班,高质量、高效率地实现班级的教育目标,就必须做好以幼儿为中心的管理,凝聚和发挥全班幼儿主人翁的力量。 1、言传身教,做好榜样。 作为班主任,一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