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教论文 > 幼儿园教师经验论文
高水平的指导语利于教育活动的顺利展开,也利于幼儿的潜能发挥到最大水平

高水平的指导语利于教育活动的顺利展开,也利于幼儿的潜能发挥到最大水平

更新时间:2020-08-24 16:57:46

《高水平的指导语利于教育活动的顺利展开,也利于幼儿的潜能发挥到最大水平》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教师经验论文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一、教学最优化艺术

阎承利指出巴班斯基的教育教学最优化理论主要从教学最优化的系统、标准、组成要素、实施环节等方面对教学等方面对教学最优化理论作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但却未能从教学艺术的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因此阎承利在1995年出版了《教学最优化艺术》一书。该书将现代教学艺术与教学最优化理论相结合,首次提出了教学最优化艺术这一概念。教学最优化艺术是就是教师要遵循教学规律和艺术的审美原则,为取得当时条件下的最优化的教学效果,综合运用一套娴熟的教学手段、方法与技巧而进行的卓有成效的创造性教学实践活动。他认为教师要做到教学最优化必须做到六点:求“实”、求“活”、求“美”、求“趣”、求“新”、求“效”。求“活”要注意运用各种教育教学手段、方法和技巧来丰富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求“实”是指教师要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和教学醉话原则,并结合自己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来教学。求“美”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审美意识和情趣,使他们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求“趣”要想法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你所教的课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求“新”要注意在学习别人教学艺术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创新与发展,显示自己鲜明的教学个性。求“效”包括两点:

一是教学效果,二是时间消耗。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的艺术首先包括说话的艺术,同人交流的艺术。他还说过“如果你想使知识不变成僵死的、静止的学问,就要把语言变成一个最主要的创造工具。” 可以说教师的指导语是教育活动有效展开的关键。因此教学优化艺术和理论的部分内容可作为幼儿教师集体教育活动中指导语的理论基础。在组织集体教育活动时,现实中并没有统一的标准认为什么是最好的指导语,它一直都是随着人们的需求而不断的变化着。因此幼儿园教师也需在实践中不断的衡量最符合幼儿发展需要现状的指导语,并选择出最优化的指导语,长此以往不仅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也利于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本研究认为优化的指导语会帮助幼儿教师合理把控活动节奏,敏感的捕捉到幼儿的实际需求,创造性的处理好教学和交往等多方面的问题。具备优化言指导语的老师能生动形象的阐述自己的活动内容,使幼儿在有限的精力内快速主动的完成活动目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幼儿园教师的指导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等各种能力,也随着高效率的教育活动而得到提升。

二、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维果斯基在他的认知发展理论中认为心理功能具有社会背景,他认为儿童与熟练的帮手进行对话能使儿童形成更为系统的、逻辑的、合理的概念。因此在维果斯基的理论中,他人和语言对儿童认知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维果斯基对儿童认知的发展反映在最近发展区这一概念上。维果斯基认为幼儿至少要确认两种发展水平:第一种是现有发展水平,这是指儿童独立活动时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第二种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些任务对儿童来说太难,自己无法掌握,但在成人或熟练儿童的帮助指导下又能够学会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这二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在最近发展区中提到了他人和语言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至关重要。在幼儿园内,幼儿园教师则是幼儿的重要他人之一。幼儿园教师在集体教育活动中,其语言指导是介于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之间的一种语言,它必须是规范的、严谨的,但同时又有些许的随意性。它不仅只是一种表达方式,更是指导幼儿发展的主要形式之一。3岁幼儿的语言同样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虽然他们基本能说出本国语言,但他们的表达方式还存在一些问题,这时的幼儿教师就要对幼儿现有的语言问题进行纠正。在教师语言指导下,幼儿的语言能力不断的进步,潜能得到发展。总之,高水平的指导语利于教育活动的顺利展开,也利于幼儿的潜能发挥到最大水平。
相关阅读
推荐
  • 用心倾听,用爱教育

    用心倾听,用爱教育 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真谛在于创新。静下心来、沉下心来,倾听每一个幼儿的心声,用创新、有思想的爱来塑造一个个独一无二、个性鲜活的孩子。题记 当家长把孩子交到我手上时,我有些迟疑了:我能教他吗?我能把他教好吗?我该怎样教他?家长给我的不仅是一个活生生的孩子,还是一份他们毕生的希望,他们用尽一生来供养的生命。我忽然觉得我的任务重了,我肩上的担子沉了,似乎我倾注一生的努力才可能实现他们的愿望! 教育是门艺术,教育幼儿园的孩子更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常常因为分寸感掌握不住,就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 培养孩子们探究的欲望和精神

    一个星期中午饭后二至三次,我总是带着孩子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出去散步。我们来到了幼儿园后面的港龙花苑凉亭,那儿四周草坪环绕,树儿也不少。有时和孩子们讲故事、有时练练嗓门唱唱歌、有时进行儿歌朗诵,还有时跑进草坪里和孩子们一起嬉戏,玩累了,让孩子们就坐于凉亭里休息一会儿。在那让我们感觉好似找到了一个属于我们午饭后悠闲的、快乐的小天地,真是一个难得的好去处。 星期二,我像往常一样,和孩子们又来到了这个小天地。刚坐下不久,有几个男孩子就开始你一语我一句的争论起来,我还以为他们是在玩游戏,也不想去打扰他们,但没有想到,

  • 潜心专研  拓展幼教的动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中明确指出1.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 2.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和间接指导的活动相结合,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的时间。新的教育理念赋予了班主任新的内涵,它有赖于数以千万记的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的辛勤耕耘和创造性工作,因此也对班主任提出了新的挑战。 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思基指出:教师的人格对于青年心灵的影响,构成这样一种力量,绝非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格言,任何奖励条例所能代替的。不难看出,班主任

  • 全身心投入,让课堂更有“张力”

    学习了六力,我更明确地认识到:有效地发挥张力课堂的重要性。就拿音乐课堂来说,音乐课堂是音乐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阵地。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音乐课充满活力,让教师充满魅力,让孩子充满动力,是音乐教改的重要步骤。构建更有张力的音乐课堂,首先要求教师全身心投入,先动起来,设计灵活开放的课堂教学;其次要让孩子活起来,营建活泼轻松的课堂氛围;最后要让师生在表达情感中互动起来,促进教学相长。在音乐课堂上,我认为要做到: 1、趣贯穿始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激起孩子的兴趣就必须要引导孩子积极主

  • 教育需要日复一日的坚持

    教育是一种信仰。这是我读完高美霞老师的《爬上豆蔓看自己》后的最深刻感受。从关注孩子天真可爱的天性到理智清晰地认识他们幼儿期的年龄特点,我走过了两年。或许我的认识还是肤浅的,但作为一个已经一脚迈进学前教育大门的职业新手来说,这已经是一种进步了。 我也喜欢闲暇时候写点东西,关于生活的、关于孩子的。有时候凌乱的不成样子,但我还是喜欢在笔尖上诉说。我赞叹于高老师的教育智慧,她能够爬上高高的豆蔓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这或许就是她成功的原因吧! 幼儿园的日常工作是繁琐的。教师除了要承担日常的教育教学

  • 幼儿园教研中的“五重五轻”

    重科堂听课,轻教材研究。以观摩课、公开课来推动教学研究,有其一定的作用,然而仅限于这种单调的形式是不妥的。当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上课,对所选教材的重点、难点、深度等模糊不清,教者茫然,听者糊涂,收效甚微。 重外出学习,轻本地经验总结。外出学习可借鉴别人经验,了解信息,但人、财、物、时间毕竟有限,当地的许多骨干教师其经验摸的着,看得见,具有浓厚的乡土特色。所以,应将两者有机结合。 重形式模仿,轻精神领会。对各级观摩课,公开课,有的教师不从理论上去探讨,从精神上去领会,不能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有选择的运用,而仅仅从

  • 让孩子在学习中感受快乐

    学习是人的一种本能,也是人生的一种需要,更是人生的一种快乐。我们其实能发现,孩子们刚上幼儿园时大部分都是觉得幼儿园很开心,在幼儿园学习很快乐,可是渐渐地,孩子们觉得就开始讨厌学习了,是什么原因磨灭了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呢?其实我们不难发现,我们的老师和家长都对孩子的要求越来越高了,老师们要求孩子会倾听、会讲述、会动手、会思考,家长们要求孩子得红花,甚至要得到好孩子。孩子们看到老师上课开始紧张,回去爸妈的高期望更是让他们不知所措,兴趣学习变成了强迫学习,怎能让孩子们不厌倦、甚至害怕学习呢?那么,怎样才能保持孩

  • 分组教学的不同教学形式在早期阅读中的不同体现

    在这一段时期,随着我园对早期阅读活动研究的一步步深入,我们陆续开展了同课异构和阅读节等活动,让我们能在真实的情景中研究和学习。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我深深感受到早期阅读的重要性和其丰富的技术性,收获很多。 在新课程的实践中,教什么学什么?怎样教怎样学?是广大教师最为关注的问题。它最凸显的问题表现在了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上。正是在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中,逐渐促成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诸多教学方法的使用。下面以《小蝌蚪找妈妈》的教学活动为例: 一、教学手段的不同 在第一组教学《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活动,我使用了多媒体教

  • 论文:浅谈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当今世界正发生着迅速的变化,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既推动教育的进步,又向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时代呼唤创新教育,个体要在社会上更好地生存必须具备创造性,创新作为人的最宝贵精神素质受到空前的推祟,已成为教育改革的焦点与核心。 脑科学研究表明:人的聪明程度在生物基础方面主要取决大脑细胞的结构,每个细胞的神经树突越多,人就越聪明。研究证明:0~6岁是人一生中脑细胞树突增长最快的时期。儿童受教育越早,潜能发展得越多,受教育越晚越不利于潜能发展,可见,创新应从学前教育开始作为一项重要培养目标,其核心即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