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教论文 > 幼儿园科学活动论文
尝试教学的故事——小电珠亮了系列故事

尝试教学的故事——小电珠亮了系列故事

更新时间:2014-07-21 06:43:57

《尝试教学的故事——小电珠亮了系列故事》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科学活动论文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尝试教学的故事很多很多,这个故事虽然过去一年多了,但我还记忆犹新。这个故事共分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怎样让小电珠发亮;第二部分:区分导体和绝缘体;第三部分:怎样让小电珠更亮。

  一、怎样让小电珠发亮

  先设置问题情境,引起幼儿的探索欲望。我走到日光灯的开关前,拉了一下开关问:“日光灯怎么样了?”“亮了!”幼儿齐声回答。我又拉了一下开关,幼儿说:“灭了!”“日光灯为什么会亮呢?”幼儿七嘴八舌地说:“因为通了电,所以日光灯就亮了。”接着我指导幼儿认识了准备好的电池、电线和小电珠,并提出尝试的问题:你能让小电珠发亮吗?

  课前我没有对孩子进行预知练习,没有丰富有关方面的知识,只是写了一份通知挂在门口,让家长准备电池和小电珠。在没有老师演示的情况下,幼儿能否把小电珠接亮呢?带着极大的疑惑,我组织幼儿进入了操作实验程序,幼儿都高度集中地动手操作起来。不一会儿,有的幼儿着急地对我说:“老师,我的小电珠不好、不亮。”马上又有许多幼儿附和他。我说:“请你们再想想别的办法。”幼儿又开始摆弄起来,我发现幼儿在操作中电线连接有问题。电线和电池的一极相连是对的,把小电珠按在电池的另一极也没问题,问题在电线的另一头和小电珠连接的部位。有的幼儿把电线的另一头连在小电珠的底部,有的则连在玻璃上,小电珠当然亮不起来了。我请幼儿尝试着把电线的一头在小电珠的任何部位都试试,突然有个幼儿兴奋地喊:“老师,亮了!”紧接着又有几个幼儿跟着喊:“我的也亮了!”孩子们很兴奋,也有的幼儿实验没有成功很着急。我抓住时机,请先做出来的幼儿翟阳、李思雪、孙志伟上前来操作实验过程,并尝试让他们一边操作一边讲解,在他们操作的过程中,许多幼儿也跟着操作,最后所有幼儿都实验成功。我继续启发说:“小朋友们再试一试,看还有没有别的让小电珠发亮的方法。”只见有的幼儿把电池反过来试,小电珠也亮了。这时,我发现韩涛小朋友只用电线的一头就把小电珠接亮了,他有点奇怪,像在寻找原因。我接过来试了一下,小电珠有时亮,有时灭,我也感到很奇怪。我想,可能是电线分叉的原因,但讲不出有啥道理。

  按照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先讲解演示,幼儿再模仿操作,最后得出来的是千篇一律的结果。如果有哪个幼儿不按教师的要求操作,说不定还会招来教师的训斥,幼儿潜在的创造力被扼杀在萌芽之中。而尝试教学恰恰相反,它主张幼儿在尝试中学习,主张“幼儿在前,教学在后”,冲破“先教后学”的传统教学模式,构建“玩中学”“试中学”“做中学”“想中学”“议中学”的新型教学模式。正是在这种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幼儿才出现了以上种种表现:活动积极投入,无拘无束地探索,寻求到不同的答案。更可喜的是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情况,用电线的一头也能使小电珠发亮,这真是一件怪事。从而调动了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发展了幼儿的创造潜能,也激起了幼儿继续探索的欲望。

  二、区分导体和绝缘体

  我一一出示铁丝、铝丝、毛线、树枝、纸条等物品,让幼儿说出是什么,接着提出问题:用这些东西代替电线,小电珠能不能亮呢?带着极大的好奇心,幼儿开始了尝试和探索------

  过了一会儿,王轩小朋友说:“我用毛线连接,小电珠也亮了。”这可真是天大的奇事,毛线怎么能导电呢?我仔细一看,原来王轩在电池的正极按小电珠时,小电珠歪了,小电珠的底部接触到了电池上端的铝片,小电珠的螺丝壁接触到了电池的正极,于是形成了电流,小电珠就亮了。至此,我恍然大悟,明白了只用电线的一头也能让小电珠发亮的原因。原来是电线分了叉,一部分细丝接触到了小电珠的螺丝壁,一部分细丝接触到了电池上端的铝片,这样就形成了电流,于是小电珠就亮了。接着我对王轩说:“你不用毛线连接,再用刚才的方法试一试,看看会怎样?”王轩拿掉毛线一试,果真小电珠又亮了,只见王轩的小脸蛋上露出了惊奇的笑容。有了这新奇的发现,周围的小朋友也都学着他的样子做,结果有的说小电珠亮了,有的说没亮。这是怎么回事儿呢?我走到一位小电珠没亮的小朋友身旁,仔细观察,原来他用的电池上端是塑料的。因为塑料不导电,用上面的方法在这种电池上按小电珠,形不成电流,所以小电珠不亮。我因势利导,分别用两种不同的电池做比较实验,请幼儿观察实验结果。我问:“为什么会出现两种相反的结果呢?”幼儿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后一致的结论是:因为两种电池上端用的材料不同,电池上端是铝片的能使小电珠发亮;电池上端是塑料的不能使小电珠发亮。我又进一步引导幼儿讨论:铝和塑料的特性。这就自然引出了“导体”和“绝缘体”两种概念。接下来请幼儿用已提供的材料进行区分“导体”和“绝缘体”的尝试活动,并一边操作一边对“导体”和“绝缘体”进行分类,幼儿又兴致勃勃地投入到了操作活动中去。操作完后,幼儿又急不可待地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最后通过交流和讨论,大家意见一致,不仅区分出了导体和绝缘体,而且进一步感受到了导体能导电,绝缘体不能导电。从上大家不难看出,整个活动过程自然遵循这样一个模式:问题g尝试操作g讨论g习得g新问题g尝试操作g讨论g习得。有了问题情境,必然引起幼儿操作的欲望,操作后幼儿肯定要发表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互相交流、讨论,产生再操作的欲望,从而培养了幼儿的尝试精神和尝试能力。

  在此活动中,完全是幼儿的自主操作和探索,教师只是及时地给予启发和引导,是活动的支持者、参与者和帮助者,同时也是受益者。用电线一头能使小电珠发亮,不用电线也能使小电珠发亮,按照成人的思维定势很难发现这一秘密,而这些对我们来说连想象都无法想象到的事情恰被孩子们发现了,如果孩子们按着老师的样子去做,单纯地模仿,恐怕就没有这意外的收获,这正是尝试教学的成功所在。同时孩子们在活动中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有了成功感,自信心得到了提高,而这些是其他教学方法所无法比拟的。

  三、怎样让小电珠更亮

  “怎样才能让小电珠更亮呢?”听到这个问题,孩子们一脸茫然,似乎等待我给答案。这一问题幼儿能不能尝试呢?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关键是教师怎样去启发和引导。怎样启发他们呢?我用简单的、幼儿易理解的提东西来做比喻。我说:“如果有一件东西很沉,一个人提不动,怎么办?”有的幼儿回答:“两个人提。”
  “如果三个人一起提会怎样呢?”我接着问。
  “那就更轻快了,”幼儿回答道。
  “对!人多力量大。”
  幼儿似乎明白了什么,纷纷找伴,三三两两地合作起来。

  尝试活动开始了,随之一系列的问题出现了。只见李思雪和王寒冰把两节电池并排摆放在桌上,其中一节电池的负极和电线一端相连,另一电池的正极和小电珠的底部相连,便用电线的另一端触及灯泡,结果可想而知。这时我听到王寒冰小声嘟囔:“怎么回事?不亮。”我鼓励他说:“不要着急,再试试有没有别的连接方法。”我们的议论吸引了周围的孩子们,他们纷纷围过来,七嘴八舌地帮助找原因、出主意、想办法。不知谁说了一句:“把电池摞起来吧!”他俩便赶紧采纳,把电池摞在了一起,结果小电珠还是不亮。因为他们没有正负极的概念,把电池负负相对摞在了一起。我看时机已到,便启发他们把其中的一节电池倒过来试试,突然小电珠闪了一下,这时,一双双眼睛目不转睛地盯着小电珠,等待奇迹的出现。只见李思雪和王寒冰小心地把各个连接点又重新对好,“小电珠亮了!”------顿时教室里一片欢呼声,大家高兴地手舞足蹈。接下来我给大家讲了有关电池正负极的概念,可谓一点就通。其他幼儿早就急不可待地又三三两两地操作起来,最后所有的小电珠都亮了,有的幼儿兴奋地说:“两节电池比一节电池小电珠亮。”我趁机问:“三节电池会怎样呢?”“那就更亮了!”大家齐声说。“四节电池呢?”通过讨论,大家得出:电池越多,小电珠越亮。

  在活动中,教师没有直接告诉幼儿怎样让小电珠更亮,而是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让幼儿自己去理解、去思考,最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连接电池时,教师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和大家一块讨论、切磋,及时地给予启发、引导和鼓励,使幼儿通过尝试操作找到了连接电池的正确方法。幼儿不仅感受到了探索的乐趣,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而且还学会了合作与分享,这对幼儿的一生将受益非浅。

  从以上系列故事中可以看出,在活动中充分相信幼儿、尊重幼儿、注重以人为本;相信幼儿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习得,习得过程中能培养尝试精神和尝试能力;相信幼儿可开发的大脑潜能是巨大的,幼儿思维的发展空间是广阔的。尝试活动不仅使幼儿受益,而且教师也受益。活动中的许多新奇发现是我们未曾知道的,面对活动中预料不到的情况,我们要有驾驭的本领和随机应变的能力,这就激励我们必须掌握丰富的知识,才能去面对幼儿。

  尝试教学虽然结题了,但尝试教学的理念和精神已在我园扎根,它将推动我园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发展。
相关阅读
推荐
  • 如何在小班培养幼儿的科学尝试精神

    孩子刚从小小班升上来,有时不愿自己动手去操作或去试验。那如何在小班培养幼儿的科学尝试精神呢。让他们在观察实验中发现问题,并能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据运用多种材料,在小班科学领域中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让幼儿对周围事物、自身、自然界、动植物、周围的科技产品产生兴趣。在观察、操作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表现出探索事物,认识周围的强烈愿望。在一次次的操作、探索、尝试中,去培养幼儿勇于探索发现,敢于尝试的精神和对事物浓厚的兴趣。 一:从各方面的渠道搜集材料,投放材料。 在尝试实验活动中,我们首先要确定的是,主要任

  • 实际工作中对幼儿科学活动的探索

    实际工作中对幼儿科学活动的探索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幼儿认识周围世界、获取知识经验的重要途径,在实现幼儿园培养目标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体现在:科学现象五彩缤纷、神奇有趣,最能引起幼儿的好奇和探索求知的兴趣;科学教育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存在于幼儿日常生活的各个空间,教师可因势利导,抓住契机,灵活进行科学教育,丰富幼儿对自然和社会的粗浅知识,增强幼儿的科学意识,形成幼儿对人、事物的正确态度;幼儿在科学活动中需要调动各种认知功能,积极参与,观察、比较、分类、操作、思维等,从而使幼儿的认知能力在活动中得到相应的培养

  • 幼儿园如何搞好科学教育

    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科学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已清醒地认识到国际竞争的关键在于科技的竞争,而归根结底又都是科技人才的竞争,于是各国纷纷推出以培养科技英才为目标的科学教育计划。现在有很多国家又认识到:仅靠少数科技人才是不行的,要从根本上提高民族的科技素质,就必须实施面向大众的科学教育,于是便提出了以促进全民科技素质的提高为宗旨的科学教育计划。我国提出了希望工程和科教兴国战略,目的就是提高全民族的科技素质。既然国家如此重视科学教育,那么幼儿园如何搞好科学教育呢?下面我结合自己教育的经验,谈谈自己

  • 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对幼儿实施科学教育

    最近,我开始学习《幼儿园科学区(室)科学探索活动指导117例》一书。本书分为两个单元,第一单元主要针对幼儿教师遇到的科学教育环境创设方面的问题,谈幼儿园科学区、自然角和科学发现室的创建。第二单元主要针对各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特点和兴趣,谈幼儿科学探索活动的指导。刚看到第一单元第一节里介绍的幼儿园里的科学教育一文,了解了一些有关科学教育的理论知识: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幼儿认识周围世界,获取知识与经验的重要途径,在实现幼儿园培养目标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幼儿实施良好的科学教育,能为其以后继续接受科学教育并提高科学素

  • 利用幼儿好奇心 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索

    幼儿好奇心强,对自然界的一些小昆虫、小动物特别感兴趣,我们就利用了幼儿这一兴趣点,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一、意识到昆虫对幼儿有很大的吸引力 平时,我们看见孩子玩蚂蚁、捉小虫,总是一律阻止。孩子们为了避开老师的视线,常常把捉到的小虫带到某个角落里偷偷地玩。活动室里偶尔飞来一只蝴蝶,孩子们看到后特别兴奋,一双双好奇的眼睛看着它在教室里飞来飞去,那股高兴劲简直没法形容!为了稳定幼儿情绪能够继续听课,我总是把飞来客赶出教室,但我发现孩子们对我的举动是那么不赞成,他们感到惋惜,而且久久也不能

  • 散步活动中的科学教育---读《幼儿园科学活动生活化》后感

    《幼儿园科学活动生活化》教师频道 09年获奖征文 。文章从科学活动的问题来自于幼儿的生活、 生活是幼儿科学教育的途径两方面阐述了 幼儿园的科学活动应当与幼儿的实际生活密切相连,让生活既是幼儿园的科学活动的问题,又是幼儿解决科学活动的途径。 文章指出:从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出发,教师只有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自然现象、事物、物体及其简单关系,引发出具有研究试验意义的科学问题,他们才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才会是幼儿自己当前想要了解的经验和希望解决的科学问题,才能真正激发他们主动地去探究、去操作,他们才会

  • 播撒科学种子 向科学前进

    湖北秭归九畹溪镇幼儿园 张琼英 幼儿园科学教育,是一种启蒙教育,重在培养幼儿爱科学、学科学、做科学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开发幼儿的智力。2011年9月2729日,本人有幸参加了宜昌市第四届幼儿园教师优质课竞赛听课活动,本次展示了十九节科学课,台上温和可亲的老师在孩子心田播撒着科学的种子,活泼可爱的孩子带领所有与会人员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美妙的科学旅行。 本次科学活动充分体现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所有的课堂教学都遵循了关于科学活动教学的目标、内容与要求、指导要点中的规律,同时闪现出许多亮点,给人们留下

  • 我在科学教育中的困惑及问题

    科学教育中最让我犯难的科学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问题,到底怎样才能真正有效,体现它的实效性,同时,又能调动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呢? 有时候投放的活动材料太容易,或者缺乏新颖,激发不了孩子参与区域活动的兴趣,比如在下雨的日子里,我制作了云朵、点卡、小雨点,目的是让幼儿根据云朵上的数字寻找对应数量的小雨点,但是孩子们根本不感兴趣,只是看了看就走开了,后来我无意中发现,其实很多孩子早已经会了,太容易的操作吸引不了孩子们,而且之前做过很多类似的数物对应游戏,只是换成了云朵而已,孩子们早已熟视无睹了。 有的材料太难孩子

  • 构建科学情趣课堂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科学是一种探索,而探索是非常有趣的。可见,创设科学教育环境固然重要,但关键还在于引导幼儿操作探索,只有积极引导幼儿动手动脑,教给他们正确的探索方法,幼儿的探究水平才会得到提高,幼儿的创新行为才能更全面更深入。 1、 自主选择材料,探索发现奥秘 材料既是引发幼儿探究的刺激物,又是他们主动建构对周围物质世界认识的中介,我让幼儿在自主选择材料的操作活动中探索、发现和创新。 如风的形成,幼儿对于风,可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他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常常能感受到风的存在,他们会说今天风好大呀!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