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教论文 > 幼儿园游戏活动论文
游戏活动中的师幼互动面面观

游戏活动中的师幼互动面面观

更新时间:2014-07-21 06:40:48

《游戏活动中的师幼互动面面观》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游戏活动论文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师幼互动居于各种人际互动的核心位置,贯穿于幼儿园中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生活活动等各个场景。“师幼互动”渗透在幼儿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在幼儿园的教学和游戏活动中,师幼互动则是决定游戏效果的关键因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但在现实状况中,幼儿园游戏活动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严重倾向,这影响着游戏教育作用的发挥。本文对游戏活动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了一些探讨和反思,与大家交流如下:

一、 游戏活动中师幼互动行为存在的问题

(一)游戏活动中幼儿的主体地位被替代

案例1:集体游戏活动《孵小鸡》

中班幼儿集体活动时间,老师说:“今天,我无要玩的游戏是《孵小鸡》,大家会玩吗?”“会!”全班幼儿异口同声地回答。“那好,现在请小朋友轻轻地站在自己的凳子旁边,我来当狐狸。现在我要开始捉小鸡了,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

全班幼儿一边拍手一边念儿歌。说完儿歌,老师便说:“狐狸来了”,边说着边靠近一个幼儿的身边抓住了一个孩子,并把孩子带到指定的地方。然后老师以同样的方法继续其他的“小鸡”。

案例解析:《孵小鸡》是幼儿园里常见的游戏活动之一,尤其是中班幼儿对该游戏的规则已经非常熟悉了,所以,老师完全可以让幼儿自己来担任“狐狸”这一主要角色。但实际上,在整个活动中,幼儿的主体地位被替代,幼儿只是“站在自己的小凳子旁边”,唯一的游戏动作是“一边拍手一边念儿歌”,被动地等着教师来“捉”,没有真正体验到游戏活动带来的乐趣。这使得本来能够锻炼幼儿瓜的灵敏性的游戏,变成了一个非常呆板的活动。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幼儿是游戏活动的主体。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可以让身心处于积极的状态中。儿童游戏应包含以下几个主要特征:游戏是愉快的,欢乐的;游戏是自发的,自主的;游戏是游戏者主动参与的。但是在现实中我无看到,教师往往更多地片于主动者的地位,尤其是在集体游戏活动中,教师作为教育者组织者、控制着整个游戏活动。他们控制着游戏活动的发起和互动过程,左右着幼儿的行为;幼儿常常处于服从、依赖的被动地位,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二)游戏活动中幼儿的兴趣被限制

案例2:自由活动时间

自由活动时间,大多数小朋友在玩插塑游戏。子恒看了看挂在教室后面的布那娃娃,慢慢地走到教师跟前说:“郭老师,我想玩布娃娃。”老师回头看了一眼布娃娃,叹了口气,蹲下身来,对子恒说:“老师不是说了嘛!下周我们园要来检查的,所以布娃娃挂在那里不能拿下来,要不然咱们班就不漂亮了,知道了吗?”“知道了。”子恒边说边点了点头。“真乖”老师摸了摸子恒的头说:“好了,去玩吧。”

案例分析:中班幼儿由于身心发展的特点,对于“布娃娃”这类形象逼真的角色玩具非常感兴趣。但是,当子恒主动5向教师表达出“想玩布娃娃”的愿望时,教师却因为“要来检查装扮教室”而拒绝了子恒的要求。子恒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只好听话地去玩别的游戏了。可见,“布娃娃”玩具在这个班里并没有发挥出它应有的价值,只是被挂在墙上当作装饰性的材料了。

玩具是游戏的工具,是游戏得以顺利进行的物质条件之一。现实中,成人总是以自己的眼光来审视幼儿的世界。好心的教师、家长不辞辛劳花费精力与金钱为幼儿购买玩具,把属于幼儿的小小空间布置得精致有加,在这样一个美好的“童话世界”中再加上成人赋予的一些规则,限制了幼儿对游戏材料的使用。儿童是游戏活动的主体。我们常常看到幼儿对空间环境的破坏,那就是最为主体的人对束缚的抗议。幼儿是凭借游戏的兴趣、通过对操作材料的感知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幼儿的兴趣在活动的持续进行过程中起着在日常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主动自愿地表达活动的兴趣更是维得可贵,教育者一定要给予满足,加以保护。

(三)游戏活动中幼儿的自发性被误解

案例3:户外游戏活动

游戏时间,老师要求小朋友拿着自己的小皮球到户外玩。琦琦一个人在拍皮球,磊磊看见了,把自己的皮球放在了墙角,悄悄地走过去,趁琦琦的皮球弹起的时候,把皮球抢了过来。磊磊抱着皮球,得意地朝琦琦看了一眼,开始拍皮球。这时琦琦又用同样的方法把皮球抢了过来,就这样两人互相抢皮球,抢到皮球的一方,边拍皮球边似乎等着对方来抢。

这时,站在一边的老师看见了,走过来说:“我刚才怎么说的,自己玩自己的,你们没听见吗?再这样,以后不带你们出来玩了。”说完头转向磊磊,问道:“你的皮球呢?”磊磊指了指放在墙角的皮球,说:“在那儿。”“去玩自己的去,不要老抢别人的。” 案例解析:我们可以看出,两个小男孩之间虽然发生了互相抢夺的行为,但是并不以把界定为幼儿之间的“冲突”,至少是在老师介入之前还没有演变为“冲突”。我们完全可以认为,他们之间现在正在非常默契地进行一种“合作”游戏,被抢的一方不但没有因此感到不悦,反而双方很自然地交“我拍你抢,你拍我抢”默认为“游戏的规则”。可是,教师一方面因为对幼儿的活动没有进行仔细观察,另一方面把“自己玩自己”的规定,当作是在整个活动中避免冲突发生的良好策略而要求幼儿必须遵守,否则,就“以后不带你们出来玩了”。可见,教师不必要的干预,转移了幼儿原来活动的意向,破坏了幼儿之间的正常游戏。

幼儿的活动需要教师的介入,但是教师介入的目的在于维持和扩展幼儿的游戏内容或者干预不适宜的行为。所以,教师的介入应建立在对幼儿活动的观察基础之上。只有通过观察,判断幼儿行为的意义,教师才能了解幼儿对当前活动的兴趣以及存在的问题,从而可以准确地做出是否进行介入以及保以以何种方式介入的决定。

二、 策略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是自己最真实、最自然的表现。当我们把游戏引入教育领域中来时,游戏能否发挥其在幼儿发展过程中的应有价值,教师起着重要的作用。针对以上现象,我认为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尊重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儿童权利宣言》强调:儿童应享有游戏与娱乐的充分机会。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快乐而自主的实践活动,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应该拥有绝对的权利,玩什么、扮演什么角色、怎样进行游戏等,都应由幼儿自行决定。只有当幼儿在游戏中成为为主人、拥有主休体地位时,他们才能真正体验到快乐。若是剥夺了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让幼儿按照教师设计的游戏思路进行,就会极大地挫伤幼儿游戏的主动性、积极性,他们就将成为一个模仿者,无法体验到游戏的乐趣。因此,幼儿应该成为游戏的主体,不再被动的接受教师的指挥,而是对活动有选择权和决定权。

(二)灵活定位自己在幼儿游戏中的角色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提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全作者、引导者。”它向我们明确指出了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所应承担的角色。在实践中,教师除了承担这些角色以外,还应抓住电动机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灵活定位自己的角色。尤其是在游戏活动中,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他们探索世界、认识事物的方式各不相同,这就我们教师必须因时、因地扮演不同的角色来与之互动。有时我们可以是观察者、援助者;有时我们可以是支持者、鼓励者、幼儿学习活动的共同探究者等等 ,教师只有真正了解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和兴趣需要,有的放矢地实施教育,才能切实提高教育的实效。

(三)减少对幼儿游戏活动的控制

游戏是幼儿自由自主的活动,这决定了教师的指导不是控制。在教师组织的活动中,幼儿游戏体验的强弱就取决于活动中他所获得的自由的多少,自由度越大,他的自主性发挥得越好。但是,由于成为对幼儿游戏活动过分控制,使得大部分游戏只具有游戏的形式,而丧失了游戏的“灵魂”,已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游戏,出现了游戏形式化、模式化、工具化等倾向。在这些游戏中,儿童的行为往往置于教师严密的控制之下,教师过度强调游戏的教育性,而忽视了幼儿在游戏中获得身心的愉悦和欢乐的必要性。这样既削弱了游戏的教育功能,又不利于幼儿生动活泼的个性发展。因此,在游戏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幼儿的愿望,减少对幼儿游戏活动的控制以及不必要的干预,为幼儿营造一种健康、和谐的游戏氛围,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快乐成长。
相关阅读
推荐
  • 面对游戏,我们在想什么?——重温徐则民老师的精彩

    听过徐老师精彩的讲座后,星期天在家中下载了徐老师的讲座PPT内容。翻看着那天的笔记,对照着PPT,回味着徐老师的风采,回想着自己与孩子们的游戏。 也许,有时候我们想得太多反而会束缚手脚,也导致我们走上可笑的歪路? 回想自己的童年,物质贫乏,却是快乐的。那时的游戏是我们孩子自主的,符合徐老师提出的角色选择、情节选择、主题选择、玩具选择、玩伴选择、交流选择的所有。没有大人的帮助,我们也会在争吵中建立规则,在游戏中发现什么是危险、什么是好玩,我们也在游戏中展现着、交流着自己的经验,发展着与人的交往、建构着自己的

  • 再看角色游戏——“快乐大本营”之“点点格子营”游戏随感

    今天是我第一次向孩子们介绍点点格子营游戏。不知道孩子们对这个游戏的反映如何,也不知道这样的游戏是否适合我们中班的孩子来玩,抱着许多的疑问,我们的快乐大本营在孩子们的期待中又一次拉开了帷幕。今天,快乐大本营又要给我们带来许多快乐了,因为呀今天我们的点点格子营也要开营了。 我把事先做好的一个由彩色盒子拼搭成的格子柜台展示在孩子们面前,看,这是什么?猜猜看这些格子有什么用呢?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地大胆猜测起来。 这是魔术盒! 这是放东西用的! 这是收银台。 好漂亮哦! 很明显,孩子们的好奇心已被充分地调动起来。我

  • 各种游戏与教学活动的整合

    游戏是幼儿最重要和最主要的活动,它贯穿于整个幼儿的生长和发展之中,它是孩子童年的欢乐、自由和权利的象征。丰富多彩的游戏不仅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而且能增长幼儿的知识,发展智力。游戏分为: 智力游戏、表演游戏、角色游戏、结构游戏、明间游戏等等, 对于小班孩子来说,应以游戏活动为主,进行插入式的教学为多,教师根据教学安排,把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适宜的材料,用教师自身的夸张语言、表情、动作来引发来诱导孩子进入游戏的情景中,对孩子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进行教育,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学习各种

  • 小班角色游戏开展的几点尝试

    幼儿期是游戏期,角色游戏是幼儿期最典型,最有特点的游戏。幼儿天性好奇,具有探索的欲望,活动的兴趣,操作事物的要求和认识周围客观环境的需要。但幼儿的高级神经系统和其他动作系统不健全,易于疲劳,认识过程还带有具体形象性、随意性和情绪性。角色游戏有动作、有活动,有人物协同、有玩具辅助,并且灵活多样、富于变化、引人入胜,符合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并能促进幼儿心理高层次的发展。 小班在开展角色游戏时常常存在着几个突出的问题:游戏主题有老师一手包办代替,游戏材料有老师全权负责,游戏内容主要以娃娃家、幼儿园等为主,教师指

  • 走民间游戏健康发展之路

    开学以来,我园紧紧围绕市级规划课题扎实开展了以民间游戏促进幼儿健康发展为教育特色的系列活动,相继开展了师幼、家长共参与自制游戏器材活动、民间游戏方案活动设计、民间游戏与健康教育论坛,家长开放日之亲子游戏比赛、依托教研组举行民间游戏教学展示等,系列活动的有效开展,使老师们越来越认识到民间游戏对幼儿健康成长所起的重要作用,同时我们也深深地感受到民间游戏这一宝贵教育资源对幼儿教育的作用,因为它是一种快乐、阳光且富有童趣的健康教育。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玩是幼儿的天性 要发现、保护和引导幼儿固有的天性 幼儿

  • 中班组区域活动:关于幼儿游戏的探讨

    认真阅读了中班组所收集的关于幼儿游戏的一些材料,发现了原先自己对幼儿区域游戏的一些误解,并进一步了解了区域活动中环境创设的重要性及教师介入游戏的方式方法,现做一梳理。 一、对区域活动本质认识的调整(区域游戏是什么?) 1. 原有认知: 区域游戏是相对于角色游戏而言的,创设于各个不同空间的一种游戏形式。 2. 现在收获: (1)对名称的认识:许多文章中多提到了区域活动而非区域游戏,从区域活动的本质特征一文中也提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区域活动区角活动活动区教学,不作区分,统称区域活动 (2)对区域活动的

  • 角色游戏的调研提高我们幼儿园的角色游戏水平

    其实角色游戏的调研在开学的第一个月就开始了,由3月份的材料制作到近阶段的角色游戏指导,我一共调研了6位老师,年龄段大中小皆有。欣喜地看到许多新的变化,游戏的材料提供越发丰富,各种水果、蔬菜的制作,都让人惊叹老师们的聪明才智。环境布置在老师们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进行着不断的调整充实,变化很明显。在这里要感谢老师们开学至今马不停蹄地工作,让我们的角色游戏有了越来越多的精彩。调研的目的是为了我们角色游戏今后更好地发展,为了提高我们幼儿园的角色游戏水平,所以,我们是带着发现问题的目的进行此次调研,接下来从以下几个方面

  • 中班《大树小花》主题中绘画区域材料分析与调整策略

    一、区域游戏基本情况介绍: 区域游戏顾名思义把幼儿活动的空间分割成一个个小小的游戏区域,而这一个个似分又相互连接的区域又构成孩子们自由出入、随意玩耍的快乐天地、探索平台。我班的区域游戏的主题以尊重课程、尊重幼儿、尊重材料为主旨,在材料提供和环境创设上做到五结合:与主题活动结合、与幼儿的兴趣爱好结合、与经验延展结合、与其它游戏环境结合、与多样材料结合。三月,春光明媚,中班结合主题《大树和小花》围绕五个大区,十个小区为内容,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材料,有半成品和废旧物品,通过材料的颜色、材料的多元化能引发孩子在

  • 如何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

    幼儿园中的游戏有教师组织的游戏活动,如区域活动、集体游戏活动,有幼儿自发的游戏,如幼儿在自由活动时自己组织、创造出的游戏,还有就是在教学活动中采用的游戏形式,即寓教于乐。其中任何一种游戏,都有内在的价值,对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思维、语言等的提高都有帮助。游戏对 幼儿 的创造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者和研究者的关注和重视,人们越来越发现游戏对幼儿创造力发展的作用。经过一段时期的教育实践,我也越来越深刻的体会到了这一点。这里主要对教师在游戏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提出了一点体会和想法。 首先,要提供充分的材料、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