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色幼教 > 幼儿园文学活动
米丽的大秘密

米丽的大秘密

更新时间:2014-07-21 10:34:03

《米丽的大秘密》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文学活动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跳橡皮筋的时候,米丽笑着对鲁迪说:"我有一个大秘密。"她的笑容好古怪哟。
"什么秘密呀?"鲁迪问。
"可是……可是……秘密怎么能随便告诉别人呢?"米丽说。
"我是世界上最棒的解开秘密的能手。"鲁迪心想。他又好奇又激动,想着想着,双脚都被橡皮筋给缠住了。
是一只令人恶心的毒蜘蛛吗?是一个臭气炸弹……或者是一只黏糊糊的癞蛤蟆?一个又一个谜底在他脑子里打转。米丽能有什么秘密呢?"我敢打赌,你有一只令人恶心的毒蜘蛛!""一只小小的蜘蛛?"米丽又笑了,"去你的吧!它比蜘蛛大得太多太多了!"
刷--她松开橡皮筋独自跑开了,鲁迪本想跟着她,可是橡皮筋又把他给缠住了。
鲁迪自个儿跑回家,他边跑边叫:"米丽有一个大秘密!"一不留心,他在门廊里绊了一跤。"也许是一个漂亮的胸针吧。"妈妈应声道。鲁迪心想,妈妈对解密一点也不在行。他决定还是独自解开这个谜。
下午,他在芦苇塘边等着米丽。
"我猜肯定是古代勇士的头盔!"鲁迪说。
"乱说!"米丽又笑了,"它比头盔大一千倍,重一千倍还不止呢!"
比头盔大一千倍,比头盔重一千倍,到底是什么东西呢?
是不是一条巨蟒?要么是她发现了海盗的宝藏?或者是一条八条腿的大章鱼?或者是飞碟?
直到第二天上午,鲁迪也没能想个究竟。
于是,他化装成吸血蝙蝠,朝正在沙坑旁玩耍的米丽冲去。
"噢呜--"他的喉咙里发出可怕的吼声,"噢呜--快把秘密告诉我,不然,我就吸你的血!"
可是米丽立即就认出了他。
因为鲁迪忘记在嘴里插上蝙蝠牙了。傻瓜!
"好吧,我俩来交换。我送你两粒大弹子,只要你肯把秘密告诉我!"鲁迪说。
遗憾的是米丽根本不稀罕弹子。她发现那弹子上还沾着隔夜的口香糖,真恶心!
可是她给了鲁迪一个提示。她总是这样子!"它是灰色的。"她轻轻地说。说完,她就一蹦一跳地走开了。
"这东西是灰色的?"鲁迪绞尽脑汁,"它会不会长着一双大耳朵?外加一条老长老长的鼻子?"
"米丽也许拥有一头大象了!"鲁迪回家告诉爸爸妈妈,"可是我呢?我只有一只傻乎乎的天竺鼠!"
"米丽有没有大象用得着你操什么心!"妈妈没好气地说。
忽然,门铃响了,米丽站在大门前。"跟我来吧,我把秘密告诉你。"米丽叫道,"跟朋友分享秘密要有趣得多!" 分页标题
他俩跑过大街,穿过村庄,走过草地,爬过一座座小山,钻过一片森林,米丽这才立住了脚。
"嘘--"米丽压低了嗓门,用双手扒开一簇厚厚的叶子,"喏,就是这里。这是我的大石头。从这里……"
"一块大石头?"鲁迪大失所望,"这么一块无聊的破石头?"
"你好好看看,它在太阳下闪闪发光哩!"米丽显出一副陶醉的样子。
"呸--"鲁迪不屑一顾,"这种东西只有丫头片子们才会感兴趣!"
"可是你听我说……"米丽请求道。
鲁迪压根就不想听,他早转身跑开不见踪影了。
于是米丽只有一个人爬上那块大石头。爬上这块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大石头,从那里可以看到……
一只庞大无比的湖中怪兽正在水中快活地嬉戏。
阅读提示
本则故事系图画书《米丽的大秘密》的文字部分,略有删改。故事形象地塑造了面对一个秘密,两个孩子的不同表现。拥有秘密的孩子一心想保住秘密,大卖其关子,可又忍不住自揭秘密;想知道秘密的孩子解密之际浮想联翩,想像力精彩绝伦。家长朋友从中至少可以得到两点启示。一是,认识你的教育对象。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如果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这则故事我们可以把握和认识到一个普通孩子的心理和可能有的反应,以及值得充分肯定的,在这一过程中显示出来的孩子的创造力。作者对孩子心理和行动的把握相当传神而精确,具有普遍意义,值得家长朋友细细品读,好好玩味。二是,允许孩子保有秘密,并为此而高兴。成长是一个内心世界不断开拓扩充的过程,拥有秘密是孩子成长的标志。亲子沟通固然重要,但也要给孩子一定的空间。因为他毕竟不是成长为跟你们一模一样的人,他是一个独立的人。
相关阅读
推荐
  • 分享阅读下“小环境”之间的关系

    阅读学习是个体进行学习的重要手段,阅读能力也是对一个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能力,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儿童一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过去,在幼儿园的语言教学活动中,我们过多强调了口头语言的发展,而忽略了书面评议的发展。幼儿园是进行口语教学,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极少接触文字,我们只注重了幼儿语言发展的阶段性的特点,却忽视了语言发展的持续性。我们知道儿童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发展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但是相关的研究却很少。在我国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第一次明确地把幼儿分享阅读方

  • 教给孩子从童谣中获得知识

    本周小朋友认识了日历,知道了一年有十二个月,每个月有大月、小月的区别,其中两月份为平月。大月每月31天,小月每月30天,平月有28天和29天不同。一星期有7天,每星期按照周一到周日周而复始地循环,可以在日历中找到规律。小朋友们还认识了新年的知识,我们一起制作了新年倒计时,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来算算离正月初一还有几天,给孩子们一个期盼新年的希望。 最有趣的是我们教小朋友握起拳头来数数一年中的大月小月的规律。握起拳头,点着突起的指关节的骨头,我们就可以数:一月大、二月平、三月大、四月

  • 大班学习活动《拼拼读读真开心》

    内容与要求: 1、 快乐地参加拼读游戏,大胆响亮地进行拼读,安静仔细地倾听,继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 尝试用合作的方法拼出完整的儿歌,有一定的协作意识。 活动重点:积极参加拼读游戏,大胆响亮地进行拼读,安静仔细地倾听,继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活动难点:尝试用合作的方法拼出完整的儿歌 活动准备: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字卡若干、儿歌一则、黑板三块 学习用品字卡:铅笔、橡皮、铅笔盒、语文书、数学书、尺、英语书、书包、练习本、卷笔导刀 生活用品字卡:饭盒、餐巾纸、雨披、茶壶、手帕 活动过程: 一、 拼读分类(

  • 识字教学要把好四关

    学生的文化素质修养是多方面的,能够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是一个有知识有学问的人最起码的文化水准。我们的汉字笔画繁多,难认难写又难记。而“识字教学是学生再学习的基础,是最基本的工具”。新课标在第一学段对学生识字要求上作了区分,即提出了“会认”和“学会”两种不同的要求。那么怎样把祖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瑰宝——汉字,让我们的学生从娃娃起就记得准确,用得熟练呢?我认为教师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要把好四个关口。一、字音关每个汉字都有一个或几个读音。识字教学首先从读准字音开始,汉字音近字、形近字及同音字很多,稍一疏忽就会

  • 好书推荐:图画书故事《月光男孩》

    这是一个神奇的、充满幻想的故事,一个男孩:他的名字叫月光男孩,带着月亮的信任、期待,还有他们共同的好奇,从天而降,寻找地面池塘里的另一个月亮。他踢开星星,穿过云层,遇到了飞机、一群鸟、一阵风,他看到了在天上没有看到过风筝、蝙蝠、金龟子、蜻蜓、飞行的种子..,从天而降的月光男孩给飞机上的小女孩、房子里的男孩女孩、街道上的人们,还有海湾里的鱼儿们带来了惊喜。终于月光男孩找到了在天上看到的那个月亮一位女士丢失的镜子,月光男孩带着这最漂亮的月亮,循着来到港湾的路,飞回到了月亮上的家,完成自己的任务,结束了一次奇幻

  • 看,文学那片自留地

    看,那片文学自留地 今天安排与孩子一起学习诗歌《风》!它用简洁而优美的文字告诉孩子,树叶沙沙作响——那是因为风儿和树在谈话;树叶蹦蹦跳跳——那是风儿在树林里走过。本想在网上下载相关的欣赏资料,使孩子更好地体会诗歌意境,但最终只是让孩子自主、自由的了解风,目的是想将本次活动定位为纯粹的‘倾听欣赏’活动。 于此展开活动,但效果不尽人意。幼儿对我的朗诵处理为默认状态,在之后的提问中我才发现,2/3的孩子根本没领会诗歌传达的意思,若干孩子虽有认真听我朗诵,但其给我的回答竟然是文不对题。我确实纳闷了:难道大班的孩子

  • 孩子语感的培养从诵读开始

    一个寒假过后,虽说孩子们都大了一岁,可在朗读上却没有丝毫的长进,甚至还觉得比上学期还糟糕。反复思考,朗读的好与差和孩子们语文语感的好差有着密切的关系。拿到一句话,怎样读才能反映出它所要表达的情感?怎样才是有效培养孩子们语感的方法?许多许多的问题在我的脑中思索着。 在经过很多的尝试和阅读书籍后,我决定从儿童诗的诵读开始。由于这学期语文课文比上学期少,在课时的安排上比较宽裕,于是我大胆利用了早自修和晨间谈话的时候来进行儿童诗歌的诵读。只听得一首首优美的儿童诗在孩子们的口中诵读着,优美而有节奏的朗朗诵读。红红的

  • 怎样教小孩子学认字?

    科学研究证明,幼儿能够识字,只要做法得当,识字对孩子是有益的。但当前这方面的问题较多,主要是:不顾孩子的年龄特点,生硬地灌输、注入,让孩子的学习负担过重,影响了孩子的全面、和谐发展。 幼儿识字不在于多少,首要的是让孩子对文字发生兴趣,怎样让孩子乐学呢?只有符合孩子的特点,孩子才能投入,为此,提醒家长注意以下几点: 不要追求识字量,开始少认,孩子喜欢认多少就认多少,以后,逐渐增加识字量(根据孩子的可能),千万不要引起孩子的反感。 创设识字的环境,让孩子在生活的环境中,自然地接触文字,例如,给孩子布置一个“识

  • 节选《我的图画书论》听与读

    内容提要:我们现代成人对用耳听,或者用耳听故事,不是会有莫名的不确切感和不安全感吗?或者说我们已经养成了一种顽固的习性,就是对不断听到的噪音已经习惯,所以即使从耳中听到的信息很重要,也总是置若不理。 我们是否已经忘记对人讲话的意义和用耳朵倾听的重要性了?语言的威力在逐渐的消失,我们的生活变得多轻率啊!从而形成了能听也不想去听的状态了。 不去听,不是听众不好,而是讲话人的责任,至少对孩子们是这样的,因为是大人硬性让孩子去听,去理解,讲话人也因此被宠坏,最终说和听就只能以一种惰性的关系和形式保留下来。 学习感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