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色幼教 > 幼儿园文学活动
幼儿语言发展滞后的个案研究

幼儿语言发展滞后的个案研究

更新时间:2014-07-21 10:34:05

《幼儿语言发展滞后的个案研究》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文学活动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摘要] 语言的发展水平和幼儿各方面的成长及未来社会生活有很重要的关系。幼儿的语言发展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运用个案研究的方法,分析一名“留守儿童”语言发展缓慢的原因。通过对她的成长经历、家庭背景等资料的收集与分析,结合前人丰富的研究成果,推论出三个方面的原因:缺乏良好的语言交流的环境及适当的语言输入、缺乏良好的心理环境、不科学的教养观念。并且详细地阐述了在农村相应的改良策略,及在农村幼儿语言教育中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幼儿 语言环境 心理环境 教养方式

  一、问题的提出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现代社会是一个全方位的开放社会,对社会成员的口语要求逐渐提高。通过语言这一交流工具,准确、迅速地处理问题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自觉需要。未来社会要求人人都要具备相当水平的说话能力。而这种能力必须从小培养。儿童心理的研究成果和长期的教育实践已证明,学前期是人的一生中掌握语言最迅速、最关键的时期。这一时期的语言发展状况不仅影响到幼儿未来的学习生活,对其目前的健康成长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前期语言能增强幼儿的交际能力,促进其行为和言语社会化。婴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需要,让成人及同伴及时地了解自己。能清楚地表达自己情感的儿,总是受周围人的欢迎。幼儿在与外界交流时,能够主动适应他的行为调节,在此基础上,逐渐掌握自我评价的标准,形成自我调节能力,使自己的情感、态度、行为逐渐地靠近社会规范。

  学前期的语言促进幼儿认识能力的发展。语言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语义内容非常丰富。儿童吸收,加工,输出语言的过程中,同时伴随着感知、记忆、思维、想象过程的积极参与。语言通过词、概念向儿童传递间接经验,有助于扩大眼界,提高思维和想象能力,有助于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心理学家普遍认为,儿童早期语言能力的发展,是他们智力发展的重要标志。

  学前期的语言为学习书面语打下基础。听说是读写的基础,入学后顺利过渡的必要条件。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成果证明,学生写作能力低下的原因之一是独白能力低。比较会说话的学生,说起话来生动自然,写出文章一般都不错。因为书面语是以口语为基础的。如果孩子入学前就学会准确的发音,掌握大量的词汇,有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入学后,认字、读书、作文就比较容易了。   心理语言学家认为幼儿一般都能在1-6岁的时间里,在正常的语言环境中自然地习得母语。语言习得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会有很多因素影响到幼儿的语言发展。一旦幼儿的语言发展受到不良因素的阻碍,就会给他的生活、学习带来不便,影响其身心健康成长。如果不及时进行弥补,很有可能形成语言障碍、沟通障碍、学习障碍等异常问题,对其一生的生活学习造成影响。因此,对幼儿语言发展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是很有必要的。

  本文的研究对象——王某,是一名语言发展滞后的幼儿。笔者与其接触过程中,发现王某说话断断续续,表达能力相对同龄幼儿来说较差,会说的词语很少,也不怎么喜欢说话。王某的母亲曾带她到浙江的一家医院检查过,结果表明她的听觉,视觉,发音器官,大脑发育等方面都很正常。这就引起笔者的思考:该幼儿身体发展状况良好,也是很活泼的,为什么语言水平会如此滞后呢?有哪些因素会导致这种情况的发生?这与她的生活成长环境有没有关系呢?

  目前在农村,有种现象越来越普遍,年轻夫妇在孩子刚出生不久就离开他们,共同外出打工,将其交给祖父母,外祖父母,或者其他亲戚代养。很多学者将这类幼儿称为“留守儿童”。王某也属于这类儿童。她是由其祖父母抚养的,出生后四个月时,父母就离开她外出打工。五岁之前,王某与父母偶尔见面,相处的时间很短暂。这种情况是否影响了王某的语言习得,而导致她的语言发展水平滞后呢?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这对于整个农村的幼儿教育有什么样的启发意义?在农村有哪些有效的教育资源及优势可以利用和发挥呢?

  笔者带着这些问题,查阅了相关的文献资料。关于语言习得的理论,最具代表性的有三大理论派别:行为主义刺激-反映学习理论,心灵主义内在天赋论,相互作用论。其中,行为主义刺激-反映学习理论主张模仿、强化的作用,认为儿童的语言与其他的条件反射没有区别,是通过联想的原则,在选择性强化下形成的。以皮亚杰为代表的相互作用论认为幼儿语言的获得同其他的认知活动是一样的,是儿童认知主体当前的认知机能与现实的语言环境和非语言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是通过同化和顺应达到一个阶段的平衡,并逐渐达到更高阶段的一个发展过程。这两派都强调语言的后天学习,重视外界环境与幼儿主体的交流。

  本课题借鉴这两大理论的研究成果,运用个案研究的方法,对王某语言发展滞后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探索这类特殊环境中幼儿的语言教育方法。理论界关于语言教育的研究有很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主要偏重于学校的语言教育,对于家庭中的语言教育问题研究的比较少,这样特殊环境中幼儿语言发展滞后的研究更是比较欠缺的。本课题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语言教育领域的研究视野,丰富了研究内容。对于普遍存在的农村幼儿教育问题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个案源于医学,是指具体的一份病例。教育、心理的个案研究法就是选定一个典型的个人(学生或老师)、一件突出的教育事件或一个有代表性的教育团体机构为研究对象,以其变化发展的过程为研究内容,收集有关这个研究对象的一切资料,进行全面、细致、深入的分析研究,探索造成某种特殊现状的原因,从中揭示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改进措施,促进研究对象的良好发展的研究方法。个案研究需要结合其他的多种研究方法,笔者在研究的过程中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观察法

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发生的现象或行为进行考察、记录和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

  在本课题中采用自然观察的方式,进行参与性和非参与性观察,从不同情况下了解个案的语言发展状况、性格特点及游戏环境、父母的教养方式和祖父母的教养方式,并做详细的观察记录。

  (二)调查法

  调查法是用各种方法与手段,对儿童发展与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系统的间接了解和考察,并对所集到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或理论分析。本课题中主要是采用定性的研究分析。

  这里运用调查法是原因调查,根据调查资料分析幼儿语言滞后的形成原因。主要采用

  文献法、谈话法和访问法。

  文献法:一方面查阅关于幼儿研究方面的书籍、期刊、杂志,借鉴理论依据,以结合

  实践提出科学的理论观点。另一方面查阅研究对象在幼儿园的表现记录、操作作品、作业本等,了解其学习状况。

  谈话法:主要是和幼儿谈话,包括幼儿本人及玩伴,亲身体验其语言发展水平,了解她的兴趣爱好、心理特点、人际关系等各方面情况,搜集具体直接的资料。

  访问法:主要对象是研究对象的父母、祖父母、幼儿园老师等。了解她在成长过程中

  的表现及成人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等,做背景环境分析。   三、个案分析

  (一)个案基本情况介绍

  1.个案本人情况:

  姓名:王涵

  性别: 女

  年龄: 6岁

  身体发育: 状况较好,经医院检查,听力和脑部发育都很正常,左眼有点斜视。

  个性特点:活泼好动,易怒,易哭泣。

  个人成长: 从出生到五岁一直住在农村,四个月时,脱离母乳喂养,父母外出打工,

  两岁时患肺炎,四岁时入园,在农村一所幼儿园,混龄班;5岁时,转学,进入县城实验幼儿园,中班,寄宿,每两周由其祖母接送一次;六岁时,转学,县城南关小学附属幼儿园,大班,上学期寄宿在其舅舅家,下学期搬到县城居住,由其母亲接送。

  2.家庭成员情况:

  父母皆是初中毕业,没有固定职业,常年在外打工,父亲脾气比较暴躁,每年回来一次,母亲每两个月回来一次。

  祖父小学毕业,祖母文盲,没有职业。

  (二)个案语言发展状况

  1.语言习得比较迟

  据语言学家研究,幼儿一般在一岁时就能说话了,只是语词数量比较少。一岁半以后能将词语结合起来,出现双词句和多词句,如 “妈妈来”。三岁末出现语法,能够使用简单句和部分复合句,并且逐渐完善。下面是笔者和个案祖母的谈话记录。祖母:“这个孩子说话比较迟,一般小孩1岁就能说话了,到三岁才冒话,叫爸爸妈妈,一个字一个字地蹦出来,还不是很清楚。我们都担心这孩子是不是有问题。”王某的语言习得比较迟缓,目前的语言发展水平也只相当于四岁的幼儿。   2.发音不清楚,词汇贫乏

  春节的时候,笔者教她唱《恭喜》这首歌曲,在唱歌时我发现有许多音她是不会发的,简单的声母不能准确的发出来:万事如意的“ru”总是发成“yu”,“朝霞”的“zhao”发成“gao”。而韵母的发音上也存在问题 :gong这个音总是发成geng,“o”经常发成“e”,大公ji“wo wo叫”,就变成了“e e 叫”了。在平时交流中笔者也发现她在说话时,有很多词说不清楚,主要的原因是没有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比如,“o”是一个圆唇的音,但是她说这个音时,嘴巴是扁的,就发成了“e”了。如果说可能是方言的原因,但是当地和她同龄的孩子都没有这个问题。医生的检查结果显示,她的发音器官发育良好,排除了她在生理上存在问题。

  除了发音不清楚外,王某的词汇也很贫乏。母亲:“四岁上学时,只会简单的一些词语,或者两个词连起来说,并且总会重复说那几个词。”笔者认为,有些东西她心里知道是什么,但是她以前没有听别人说过,不知道怎么说,只好用她会说的来代替。比如,在她看画书《爱丽丝漫游仙镜》的时候,每看一页,她都会说小姑娘,指给我看 “小姑娘”。一开始,我看了一下,确实是小姑娘爱丽丝。可是,翻了很多页,她一直在重复说小姑娘。原来,她看到人就说是小姑娘,或者用“这个”、“那个”代替。然后自己自得其乐,咯吱咯吱地笑。

  3.语言表达能力较差

  在与王某接触的过程中笔者发现,王某对于自己的愿望或者感受不喜欢用言语说出来,而是用其他的动作表情来表达。比如,不想吃饭的时候,她也不说,只是坐在那里,即使成人询问不吃饭的原因她也不说。如果成人要求她做一件不愿意做的事情,她会一边摇摆身体,一边摇头,一边发出“恩,恩”的声音,就是不说话。

  笔者曾与王某所在的实验幼儿园的园长面谈过,她对王某入园时的印象特别深,不爱讲话,很害羞,遇见老师同学都不喜欢打招呼。下面是从王某的家园联系册 “教师寄语”这一栏里摘录下来的一段:“你还记得你刚来的时候吗?你不爱讲话…”。以上资料表明王某不擅长表达自己。

  笔者分析,王某不擅长用语言表达,有两种原因,一是不想说,二是不知怎样表达。一般来说,孩子都有极强的表达欲望,想让别人了解他的想法,尤其是高兴的时候。在与王某的一次接触过程中,我曾有意的教给她说话。比如,有一次,她拿着玩具,往我身边一站,眼睁睁的望着我,用玩具往我手里塞,我估计是想让我和她一起玩,我就问她:“想和我玩吗?”她用力地点了点头。我们玩的是积木,玩了半天,她没有说什么,没有搭出什么东西。后来我搭了个房子,说:“我搭了个房子,漂亮吗?”她点了点头,然后过了一会,她也搭了一个房子,问我:“我搭了一个房子,漂亮吗?” 她说话的时候显得很高兴,我给了她鼓励的目光,并且表扬她的房子很漂亮。后来她每搭一个东西都会很兴奋地问我:“漂亮吗?”表明她对这种交流很有兴趣,通过这次的交往,我发现王某并不是不想说,而是她不知道怎样表达。  (三)原因分析

  从医生的检查结果来看,王某的语言发生生理基础是良好的,那么为什么语言发展过程会如此缓慢,存在这么多缺陷呢?在对她的生活环境,成长经历详细了解之后,便发现至少有以下几个因素制约和影响了她的语言发展。

  1.缺乏良好的语言交流的环境,缺乏适当的语言输入

  王某的母亲在她出生后不久便离开她外出打工,和她在一起的时间很少。下面是笔者与王某的主要抚养人——她的祖母的谈话记录:

  笔者:她妈妈走了之后,孩子由您来带?

  祖母:是的。

  笔者:那您的家务谁来做呀?

  祖母:家里也没有别的人了,都是我做的。

  笔者:您忙得过来吗?做家务的时候孩子怎么办呢?

  祖母:忙的时候就把她放在小车里躺着,只要不让她饿着就好了。

  笔者:她不会哭吗?

  祖母:这孩子小时候挺老实的,喂饱了不哭不闹的,不过她一个人时间太长的话也会哭的,抱起来哄哄就好了。

  祖母:没有办法,家务事又不能不做。

  笔者:那您和她在一起时间最长的是什么时候?

  祖母:晚上吧,晚上他爷爷回来了会哄哄她,不过也没有多久她就会睡着了,我们就看看电视。

  笔者:这样的情况持续多久?

  祖母:一直都是这样,直到她妈妈回来(5岁时)。   从这段谈话中可以看出,王某在出生四个月之后“独处”的时间比较多,她所接受的语言刺激是很少的,语言环境很单调。语言学家指出良好的语言环境是习得语言的必要条件。狼孩的故事告诉我们没有语言刺激存在的环境是孕育不出会说话的人的。那么同样,在语言刺激缺乏,语言交流缺乏的环境里,所获得的语言也是不完善的。

  刺激-反应论者认为儿童最初获得的词汇,都是描述他接触最多的事物行为。只有接触到刺激,然后在反应-强化的过程中才能建立,也就是说语言的输入是前提条件。 “只有倾听成人的全部讲话,观察成人用以帮助表情达意的动作,他才能循序渐进的掌握句子的构造。这比母亲讲的单音节词重要的多。它是一种用行为表达出来的有生命的思维语言。”蒙台梭利认为,大脑的运动中枢管语言的产生,而幼儿能发出声音是幼儿所听到的声音激起的。当幼儿的听觉器官没有听到很多人的语言时,发音器官就不会自然的说出语言。而20世纪70年代后国外的一些心理学家,发现了儿童和成人的交往在儿童的语言获得过程中有很重要的作用,认为儿童与其所在的语言环境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儿童语言的获得要靠双方共同积极的参与,相互交流,同样证明了良好的语言环境是语言习得不可缺少的因素。

  从王某的生活环境来看,她在出生后,并没有获得充足的语言听觉感知,当她的祖母忙于家务,她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她所需要的体态、眼神、表情的交流是停滞的。王某缺乏与成人充足的接触和交往,用言语交流和表达的欲望没有得到满足。因为没有积累丰富的听觉经验,所以当她想说话的时候,就没有能输出的语言信息了。

  2.缺乏良好的心理环境

  下面是与其母亲的谈话记录:

  笔者:您常年在外面工作,多长时间回来一次?

  母亲:一般都是两个月。

  笔者:回来大约待多久?

  母亲:四五天吧,有时候两三天就走了。

  笔者:那您那么长时间才回来一次,回来时她是不是要和你在一起呢?   母亲:白天还好,带她到邻居,亲戚家里串串门,玩玩。晚上就不行了,她不愿意和我一起睡觉的。即使她在我房间里睡着了,半夜一定会闹着要回到她奶奶那去的。

  ……

  还有一段记录,是王某与其母亲的对话:(她随母亲到祖母家过年,她母亲要走的时候)

  母亲:王涵,妈妈回家了,你走吗?

  王某:不走。(摇头)

  母亲:妈妈不来了哦!

  王某:不来就不来吧!(不屑地)

  据其祖母讲,王某在搬到城里之后,每到星期天还是要她的妈妈带到乡下玩,不想上学的时候,也会闹着要回来。

  有学者研究认为,婴儿对父母的依恋大约要到生后6、7个月才渐渐发展起来 。王某的母亲四个月之后便与其分离,因此,王某首先与其祖父母建立亲密的感情,对她的母亲是生疏的。鲍尔贝认为,可以确信,心理健康最基本的东西是婴儿应当有一个母亲(或一个稳定的代理母亲)温暖、亲密的连续不断的关系。在这里,儿童既可得到满足,又可找到愉快。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只有建立了亲密的关系,幼儿才会有信任感安全感。据以上资料分析,表明王某没有与其母亲建立正常的亲子关系。这于母亲后来对她的教育有很大的不利。

  当王某的母亲发现这个问题之后,非常着急。在三岁以后,就陆陆续续地对她的语言进行训练。然而效果并不是很好。她对母亲教的东西并不感兴趣,或者说并不配合。因为王某与其祖母交流时的语言水平明显的比与她母亲在一起时好。母亲在家时,并不很愿意与她的母亲交流,常常是不理不睬的。当她与母亲一起学习时,经常表现出抵触的情绪,越发这样,母亲便更加着急,对她作出惩罚,几乎每次都闹的不愉快。这不能不说与他们的关系有关,当然母亲的教育方法也可能不是很恰当,但是如果能跟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关系,孩子愿意和你交谈的话,在愉快的交流中语言会获得发展的。   在儿童的生活学习中,同伴不仅是一种强化物,还可以作为一种社会模式或榜样影响儿童的发展。在与同伴交往互动过程中,势必用语言理解别人,认识别人的观点、需要,表达自己的愿望。与同伴交流中,不仅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也会获得发展。同时,同伴能给予幼儿稳定感和归属感,儿童可以从同伴那里得到宣泄、同情和理解,相互帮助克服心理上和情绪上的问题。

  笔者曾对个案的同伴交往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观察。在两天的时间里,笔者发现同样的情况发生了三次。一开始和小朋友玩的好好的,不一会,就会发现,她一个人待在旁边,有时候她一个人玩,有时候站在旁边看其他人玩。笔者:“你为什么不和他们一块儿玩呢?”她眼睁睁地看着我,想说什么却什么也没有说。笔者在游戏结束后就问其他的小朋友,“她会捣乱”、“她会打人”。王某没有和同伴形成良好的关系,她在同伴那里就得不到支持、理解,而显得孤单。这一方面与她的性格特点:易怒、好动、易攻击别人有关,另一方面也和她的语言发展水平低有关系。因为她不能够很好地表达自己,所以在和同伴玩耍中,会因为表达不清楚而引起矛盾。她又急切地希望同伴能满足她的愿望,出现抢夺玩具,打小朋友的情况也就可以理解了。但是,她的表现破坏了她的同伴交往,失去很多口语训练的机会,进而影响她的语言发展,便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3.成人不科学的教养观念

  通过与其祖父母的谈话,笔者了解到,王某的祖父母并没有意识到王某的语言发展缓慢是教育的原因。他们觉得儿童说话是自然的事情,不用教的。“该什么样就是什么样的。”这是其祖父的观点。这也是目前家庭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在农村,他们不重视教育的目的性,计划性,认为孩子如果聪明的话,不用教也聪明,没有意识到成人有意的教育会对幼儿成长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当然,要求每一个家庭都能进行有目的的语言教育是不可能的。但是,家庭教育有不可忽视的优势存在,即较强的随时性、及时性。家庭中可以提供充分的学习环境。以上已经分析了王某的家庭教育环境,除了没有有意的语言教育外,起码的语言交流环境也是缺乏的。其祖母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呢?“她又不会说话,也听不懂,跟她说什么呢!再说了,我不认识字,也不会讲。”当我和王某的祖母讨论“讲故事”有无必要时,祖母是这样讲的。她认为幼儿听不懂,所以没有必要给她讲故事。岂不知道,从出生起,幼儿就学着从神情、体态、语音等方面理解成人的语言,并且深深的记在脑子里。当时机成熟,这些记忆就会如火山爆发般一下子涌现出来。这些记忆对于她的语言发展是很关键的。另外,王某三岁以前是没有看过任何的图画书的,同样,他们认为那是没有用的,她看不懂。其实,那些看不懂的图画能激发孩子的想象力,间接地有利于孩子的语言发展。王某的视觉、听觉都没有得到应有的满足,以至于她的“语言记忆”是极其贫乏的,所以当她能开口说话时,不知道说什么,也不知道怎样表达了。

  四、改良策略

  (一)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丰富语言经验

  1.设置讨论时间,在交流中进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敢说、想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语言环境。”针对王某的语言问题,首要做的是要改善她的语言环境,提供一个有着丰富的语言交流的环境。现在她已经和母亲一起生活了,除了在幼儿园的时间就是和母亲在一起。母亲应有意地创造比较多的与她交流的机会。母亲可以每天安排一个时间和幼儿讨论一些幼儿感兴趣的事情。对于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可以经常谈。当然,这个过程是轻松的,能给她带来快乐的体验的。这就要求成人以平等的身份,在融洽的气氛下和幼儿交谈。交谈过程中,家长一方面能借机和幼儿建立良好的关系,另一方面发展她的语言能力。

  在语言发展方面成人可以为幼儿提供榜样,给予正确的语言示范,引导孩子说不同的话题,丰富词汇。成人可以和幼儿对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交流:鼓励幼儿讲述在学校的生活,遇见什么开心或者不开心的事情,自己是怎么想的。成人也可以给幼儿讲自己在家里做了哪些事情等等。当然这一过程是形式多样的,可以穿插在日常生活中的任何时刻,睡觉前,接送的路上,带她出去玩的时候,都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有耐心,并且要注意引导的方式,既要生动有趣,还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语言薄弱点的训练。比如,发现幼儿在植物这一方面了解的比较少,可以和她说说见过的花,草,树等;如果她不会发“zhao”,可以有意地和幼儿讲在学校找朋友的事情啊,妈妈在家里找什么东西啊,进行有意的强化。在这个过程中能丰富她的词汇,还可以纠正不正确的发音,提高表达能力。

  2.从视觉、听觉入手,丰富语言经验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提供画册、玩具、录像带、录音带等。或许你会认为画册没有声音,对语言发展不会有什么作用。但是,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思维为主,画册五彩缤纷的视觉效果,能促进其想象,联想,丰富表象经验,间接利于她的语言发展。而幼儿在玩玩具的过程中,社交言语信息和手的操作活动同时进行,有助于交往能力的提高和语言的理解,即使是一个人自言自语,也会发展她的语言技能,幼儿也会受益匪浅。

  幼儿学习语言是从声音开始的,因此儿歌、故事等文学作品的磁带不可缺的。优秀的文学作品给幼儿提供生动优美的语言,幼儿可以从中学到大量的词汇、句型和语法规范。另外,家长不会有那么多的时间整天给孩子讲故事,念儿歌,所以,这些材料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只要是幼儿待在家里的时间,都可以放给她听,不管她有意的还是无意的听,边听边做其他的事情都没有关系。这是一种环境,对发展她的情感,丰富她的听觉刺激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这里笔者建议家长多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学习语言。大自然是语言发生的源泉,是丰富幼儿词汇的最佳环境。大自然千姿百态,千变万化,有无穷的奥秘。在这里有四季变化,鸟语花香,电闪雷鸣等万千气象。当孩子走到大自然中时,能真切的看到,听到。在与成人的交流中她会理解什么是晴天,阴天,什么是田野,播种。五彩缤纷是什么样子,花红柳绿是什么样子。家长可以不失时机地指导幼儿观察,并进行词汇教育,丰富幼儿的视听觉表象经验。   (二)改善人际关系,营造融洽轻松的心理氛围

  1.融洽亲子关系

  对于普遍的家庭来讲,蒙台梭利认为母亲适当延长哺乳期有利于亲子关系的融洽与亲密。因为当幼儿吮吸母乳的时候,婴孩与母亲之间就渐渐地、自然地建立起牢固的,亲密的联系。王某与其母亲感情不亲密不能说与仅有的四个月哺乳期有关系。笔者以为即使母亲不给孩子喂奶了,还应该和孩子多待在一起,长时间的分离对于母子的关系很不利的。当幼儿没有和母亲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时,他对其母亲就不会有信任感、安全感,影响他的积极心理状态的形成。当然对于他今后的性格养成、自身成长都会有所影响。

  对于王某来说,哺乳期的问题已经不存在了,目前要紧的是改善母子关系。母亲对于她的语言发展很着急,所以在教育过程中不免心急,一旦觉得她不能很快进步时,就会向孩子发火,甚至会动手打孩子,她自己也觉得自己没有耐心教她。这样容易让孩子产生更多畏惧的心理,就更加谈不上亲密了。因此,应该改变对王某的态度,不急于纠正她说话的错误,也不急着教她说什么,而是先摆正自己的心态,耐心地和孩子交往,多关心她,并且和她一起做她喜欢的事情,增加她的快乐体验,排除心理障碍,逐渐地与其建立和谐的关系,并要长期的维持。当孩子逐渐地信任你,亲近你时,逐渐地对她的说话进行要求,进行语言训练。

  2.改善同伴关系

  王某的同伴关系不好,与她的语言发展缓慢有关。成人在对她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应关注她的同伴交往,帮助她和同伴友好相处,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她不能和同伴友好地玩,说明她不知道和同伴游戏的规则,无法改变自己脱离同伴的现状。这时,家长应给予帮助,教给她如何与同伴交往。在她和别人玩之前,成人应该教给她游戏的规则。并且让她知道要遵守规则,不能打小朋友,如果违反的话,不会有人和她一起玩。如果因为她违反规则而没有人玩的话,应给予一定的惩罚,比如,剥夺一部分游戏的时间,并且让她明白自己为什么不能玩了。

  另一方面,教给她相处的策略。与小朋友相处的时候,不能抢别人的东西,如果确实喜欢她的东西,应该怎样和小朋友说清楚自己的想法。是借来玩玩,之后还给别人,还是告诉家长自己要买。并且要学会和别人分享自己的东西。成人可以用谈话的方式来进行,也可以以讲故事的形式,让她在情境中学习,懂得道理。

  再者,就是充分发挥她的特长 。王某很喜欢唱歌,可以鼓励她给其他小朋友唱歌,增加同伴对她的好感。在这个学习交往的过程中,会涉及到语句的运用,怎样表达等问题。幼儿既发展了语言能力,学会了交际策略,又获得了更多与人交往的机会。同时,也增加了自信心,自我认同感,为以后的语言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有计划的进行语言训练

  1.投其所好,音乐教育法

  音乐与语言是相互联系的,在音乐教育中发展幼儿语言能力有两个方面的优势。一是音乐能让幼儿在快乐的气氛中学习,避免枯燥的语言训练;二是音乐能激发幼儿想象,丰富表象经验。为什么选择这种方法呢?在与个案交往的过程中,笔者发现王某特别喜欢唱歌,一边唱还一边表演,虽然有的歌词唱的不准,但是她能对着电视机好半天的跟着学。在平时和她一起唱歌时,表现得很开心,也很大胆。我想如果能抓住这个兴趣,不失时机地进行语言教育会很有效果的。

  首先,在歌唱过程中,幼儿会自觉地聆听歌词,并且努力地去模仿。这样一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幼儿练习发音,丰富语词的过程。歌曲中会有幼儿不会唱的,那可能是她没有接触过的,或者就是她发音所存在的问题。这时家长可以对她不会的地方进行正确的示范,她会很愿意的去学。或许一次不一定成功,但是只要家长有耐心地去教,经常和孩子一起聆听,学唱孩子喜欢的儿童歌曲,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的强化,逐渐地就会有所改善的。常此以往,幼儿的吐字发音会在这一过程中获得较好的训练。

  另外,从音乐本身的特点来看,容易给幼儿带来快乐的体验。优美的情境会让幼儿不自觉地沉浸其中,进行自由的想象,增加表象记忆,丰富其语言经验。在欢快的节奏中,幼儿会自觉的手舞足蹈,如果家长能引导幼儿进行表演,结合她的动作技能,互相促进,教育效果会更好。因为运动能兴奋神经系统,活跃大脑的功能区,使其注意力有效集中,提高学习效果。

  2.游戏教育法

  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千万不能忘了这个法宝。早期教育2004年01期一篇文章指出,“游戏是语言发展迟缓儿童最能接受的训练方式。游戏能提供给幼儿感官、知觉、动作、认知、学习等刺激及语言经验,将语言训练的内容渗透在游戏中,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里的游戏主要是指家庭中的亲子游戏。在游戏中幼儿和成人有大量的交流机会,并且成人可以对幼儿的语言表达做适当的引导和有意的训练。   王某的句子表达很薄弱,可以从游戏着手, 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可以先从训练短句开始,在玩的过程中,家长可以有意的结合游戏情景教她说短句。比如,她不擅长说“我要……我想……”这些句子,家长可以有意地和幼儿说“我想和你一起玩,我要和你玩猫捉老鼠”等等,在游戏的过程中成人有意地使用这些句型,给幼儿做示范。在游戏中幼儿会用省略语,成人可以故意装作不理解,而促使幼儿不得不说出完整的句子。比如,当你和孩子一起玩玩具时,她指着一堆玩具说“拿过来”,你明知道她要的是玩具,你可以装做不知道,问她:“你想要我拿什么给你呢?”她出于想得到玩具的急切心理,就会说出完整、清楚的句子:“把积木拿过来。”

  在指导过程中,成人要遵循表达的流畅先于正确的原则。不要因为急于纠正她的错误而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积极性和自信心。应该让幼儿感觉到语言学习是有意义、有兴趣的过程。当幼儿能自觉自愿地、流畅地表达时,成人再通过启发和示范,逐步引导幼儿自觉纠正错误,学会正确的表达方式,进而提高口语表达的技能技巧。

  除了以上提及的,农村家庭中的幼儿教育同样也要注意和学校的合作,学校的教育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并且有较为科学的教育方法,家长与老师多交流,一方面,互相反馈幼儿在学校的表现,和各自的教育情况,促使教育一致化;另一方面长可以向老师学到科学的教育方法,教师在教育教学上有丰富的经验,也比较快地接受先进的教育理念。因此,家庭教育应该加强与学校的合作,全面促进幼儿的成长进步。

  [参考文献]

  周国光,王葆华.儿童句式发展研究和语言习得理论.1版.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出版社,2001.295页

  刘电芝.现代学前教育研究方法.1版.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91页

  任代文译.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2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434页

  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2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320页

  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2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321页

  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2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324页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2页

  游戏是语言发展迟缓儿童最能接受的训练方式.早期教育,2004,1

  赵寄石,楼必生.学前儿童语言教育.2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7-134页

  彭冉龄主编.语言心理学.1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35-276页

  [11]刘润清编著.西方语言学流派.1版.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76-107页

  [12]祝士媛.学前儿童语言教育.1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1-48页

  [13]朱智贤.儿童心理学.1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211-230页

  [14]B.H.阿瓦涅索娃.学龄前儿童教育.1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84-85页

  [15]王坚红.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1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66-129页

  [16]陶保平.学前教育科研方法.1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88-115页

  Case Study That Infant's Language Development Lags Behind

  Education Department 01(1) 01151107 Wang Ting

  [Abstract]There are very important relations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the language , infant's growth of various fields and social life of future. The infant's language development will be influenced by many kinds of factors. This paper uses method of case study to analyse the reason why "children that stay behind to take care of things "develop their languages slowly. Go through the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of such materials as her family background and the growth of her , combining forefathers' abundant research results, three reasons happen in the inference : Lack good language environment for communication and proper language exchange input、lack good psychology environment、not scientific breeding idea. And it has explained the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tactics in the countryside in details , and has given us some suggestions about the language education of rural infant.

相关阅读
推荐
  • 餐后活动我请孩子们看图书

    餐后活动时间,我请孩子们看图书,大家也很喜欢看书。正在大家看的入迷时,忽然,一阵哭声,把我们的视线拉向了转角处,只见欣怡站在那儿大哭,旁边的梓怡气呼呼的瞪眼看着她,脸涨的通红,还大声的说:别哭了,我看看就还给你的,你这个小气鬼,别哭了,在哭我打你。我快步走过去,问她们发生了什么事,欣怡脸上留着泪水,委屈的站在那儿。旁边的佳庆告诉我说:老师,梓怡抢欣怡的书。说完,就把梓怡手里的书一把抢过来给我看:老师,就是这本,是欣怡的。你胡说,我没抢,我只是拿过来看看,我会换给她的,我让她先看我的梓怡反驳道。欣怡擦着眼泪

  • 幼教: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阅读是一种终身教育的好方法。热爱阅读可以改变孩子的一切,使孩子受益终身。美国的凯伦?米勒斯女士就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一、顺应孩子的心理特点,选好孩子爱看的第一批书,使孩子对书产生好感。 孩子爱不爱看书,与父母的培养技巧很有关系。在 孩子 学习阅读的初期,父母一定要对提供给孩子的书刊进行精心的挑选,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些印刷美观漂亮、内容丰富有趣、情节发展符合儿童想象和思维特点的图画书,如动物画册、彩图科幻故事等等。 二、不宜对孩子的阅读过程管得太死。 好奇、好动、缺乏耐心和持久力是孩子普

  • 和一岁儿子一起读书的技巧

    在忙着让孩子过早学习过多知识之余,您不妨静下来,想一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让宝宝从心底里热爱图书,掌握阅读的方法,我认为这比单纯地多教宝宝认几个字、识几个数强得多。我的宝宝现在一岁五个月了,他十分喜爱边看图书边听我讲故事。我积累了一点点经验,希望能同大家分享。 首先,读书时的焦点应该放在宝宝身上,而不是图书。父母应该从宝宝的视线和行为举止,判断阅读活动是否要继续,或是得先暂告一段落,绝不可以图书为中心,坚持要看完一本书或一个段落才停止。 其次,宝宝有用手翻书的意向时让他翻个够。不要怕书被宝宝撕掉

  • 幼儿数学教育的原则

    幼儿数学教育的原则是指在对幼儿开展数学教育时应遵循的一些基本准则。毫无疑问,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以下的教育原则,就是在幼儿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基础上,结合数学知识本身所具有的特点所提出的。 一、密切联系生活的原则 现实生活是幼儿数学概念的源泉。幼儿的数学知识和他们的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幼儿的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幼儿每天接触的各种事物都会和数、量、形有关。比如,他们说到自己几岁了,就要涉及数;和别的幼儿比身高,实际上就是量的比较;在搭积木时,就会看到不同的形状

  • 幼儿园文学活动实施的多种策略

    为了更有效地引导幼儿感受作品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在组织幼儿文学活动时我们可以适时运用以下策略。 策略一:多媒体演绎情境,生动展现 多媒体课件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具有多感官刺激的特征,可以有效地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为幼儿多角度地感受、理解作品提供条件。但是,在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时候,我们也要思考这样的问题:多媒体课件什么时候用、怎么用才合适?我个人认为:中小班孩子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注意的稳定性较差,心理活动不能有意、持久地集中在某个对象上。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有一些

  • 陈淑红拼玩识字法教材

    陈淑红拼玩识字法教材 - 1VCD+3本书 1“拼字玩具”是《拼玩识字》的教具,它与《拼玩识字》恰如“软件”之于“硬件”,二者互相依存,相得益彰。依据《拼玩识字》的需要,同时,为方便学习,我们特别制作的“拼字玩具”一套包含两拼字玩具,一件是“笔画拼字玩具”,另一件是“字块拼字玩具”。老师和家长可根据孩子的学习进度选择使用。 把汉字拆成61个笔画,分别用不同颜色的纸照着点、竖、横、撇等不同笔画的形状剪成模型,让几个五六岁大的孩子边唱儿歌边“拼着玩儿”。北京金曙光早期教育中心专家陈淑红女士讲,识字是学习的开始

  • 如何指导孩子看图书

    幼儿园的孩子不识字,不会读书,但能读图。暑假是让孩子学会看图书的时机。让我们一起来激发孩子的兴趣,指导他们学会“读图”,学会看图书。 一、辅导孩子看图书,可以从观察图形、了解故事、展开想象、积累词汇等方面逐步入手,这是了解掌握内容比较完整、系统的方法。 观察图形。可以问孩子“画面上有什么?有谁?是什么形状的?有什么特点?小动物穿什么衣服?表情怎样?”等等,让孩子学会仔细观察,并运用简短语言对话。 了解故事。可以问孩子:“小动物在干什么?谁和谁在一起玩?发生了什么事”等等,孩子通过观察、比较、思考,了解故事

  • 睿智宝贝识字乐园

    全套产品分为《牙牙学语》、《小试牛刀》、《书海畅游》、《妈妈宝宝读书库》四集,共16张光盘,四本精美图书和一本《父母必读》。 软件内容包括1500个高频字、词组、句子动画、35种识字游戏、68首童谣及游戏、66个益智游戏、30个模拟生活场景、3000多篇约一千万余字经典儿童文学作品。 图书内容包括:1500个汉字拼音、组词、看图造句、近2000幅精美图画,68首优美的儿歌、汉字教育理论知识、本软件开发的理论基

  • 中班阅读教学《搬过来搬过去》观后感

    教学比武已接近尾声,今天的三节课中,阅读教学《搬过来,搬过去》让我印象深刻,很想把其中的一些感受写出来与大家分享。(后附简要故事) 总体印象: 第一,那是一个优秀绘本故事,主题内容、情节趣味都非常适合中班的幼儿学习; 第二,教师做到了根据孩子们的学习特点、知识经验、能力需要,并且结合教材特点来设计教学; 第三,孩子们的学习非常投入,整个过程不管是猜测推理、观察阅读、自主表达都精彩纷呈,思维火花闪亮。 教师教学的特点: 教师对孩子极有耐心,愿意等待,真是体现了慢的教育理念,表现出对孩子极其尊重。老师跟孩子的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