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色幼教 > 幼儿园文学活动
幼儿园“亲子共读”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幼儿园“亲子共读”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更新时间:2014-07-21 10:34:06

《幼儿园“亲子共读”活动的实践与思考》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文学活动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所谓“亲子共读”,即家长确立和孩子共同成长的理念,以良好、开放、多样的家庭学习氛围,与孩子共处、共学,读懂孩子的个性、情感需求,与孩子共享成长的乐趣,一起发展。可以说,“亲子共读”是终身学习理念的具体体现。

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认为,终身教育是进入21世纪的关键所在。作为国际大都市——上海,进入了社会转型期,人的需求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开始点击人的全面发展。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个体有自我发展的欲望,二是社会提供必要的条件。可以说,这是我们上海家庭分享的基本条件和趋势。

目前,从幼儿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而言,创建“学习型家庭”正成为热门话题。2000年初,由上海市妇联、市教委、市总工会、市卫生局联合下发的《上海市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大纲》(试行)中指出:家庭教育指导的工作目标之一是促进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工作任务之一是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工作原则之一是将创建学习型家庭和推行终身教育相结合。这些,都给我们的实践与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学习型家庭是学习型社会的基础。因此,选择怎样的研究切入点,采取怎样行之有效的实践方式与途径,贯彻《上海市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大纲》(试行)精神,是摆在我们面前所要思考的课题。为此,我园采取整群抽样的方式,对102名中班幼儿、124名大班幼儿的家庭开展了关于创建“学习型家庭”的问卷调查,了解本园现状,提炼参考依据。

(一)有利条件

1.家庭生活空间的优化

从调查中可以看到,三口之家的核心家庭占被调查总数的60%,父母作为主要教养人的人数占总数的60%,基本有书房的家庭占总数的77%,这说明随着家庭生活环境的日益改善,父母作为主要教养人这一趋势,为亲子共同生活与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 2.终身学习理念的树立

在“学习型家庭中的家长应做些什么”方面,有43%和35%的家长把营造家庭学习气氛和读懂孩子这本书作为重要的家长行为,这说明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环境与了解孩子的需求是不容忽视的关键。虽然选择“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相对少些,只占总数的16%和7%,但“终身学习”的理念正开始走进家庭。

(二)不利条件

1、重视双向互动,忽视全程学习

全程性是“学习型家庭”的学习特点之一。调查中,有63 %的家长理解为亲子双向互动的全过程,有9 %的家长理解为学习某一内容的全过程,只有4 %的家长认为是渗透于一日的全过程。由此说明,相当多的家长还只是停留于单一形式或内容上,忽视了渗透性,把亲子时间理解为纯粹的教育时间,而非大量的生活式学习。

2、重视兴趣需求,忽视年龄特点

从“创建学习型家庭中应让孩子获得什么”的调查中,绝大多数的家长选择了学习兴趣和需求、独立的人格,分别占总数的42%、31%,而情感交流与沟通、开朗的个性却分别只占总数的 22 %和13%。由此说明,家长的教育行为越来越与未来社会、人才的要求相适应,把书本知识的学习置于重要的地位,而忽视了幼儿这一年龄阶段情感体验和个性品质培养的关键期,忽视了家庭情感互动功能,把学习型家庭的创建片面理解为单纯的书本知识的共同学习以及对知识学习的能力准备。

3、重视终身学习,忽视角色转换

在“创建学习型家庭的关键应有哪些意识”一栏中,有45%、40%、26%的家长分别选择了让素质教育走进家庭、终身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只有8 %的家长认为最关键的意识是向孩子学习;在“家庭活动”中,有83 %  和40 %的家庭主体活动是读书看报与看电视,而“和孩子游戏”只占36 %,且位于看电视之后。由此说明,广大家长存在着终身学习本体化的倾向,即个体化行为,而非家庭成员间的互动学习,存在着观念转化为行为的断层。 综合调查结果,我园以“亲子共读”为切入口,力求通过研究与实践,探索出有利于学习型家庭形成的幼儿家庭教育模式,为幼儿园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型家庭”的创建活动,提供方法指导与有效途径。

二、开展“亲子共读”实践活动

(一)宣传指导,帮助不同层次家长提高认识

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使我园的家长对学习型家庭的内涵理解得较为深刻。如:应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创建平等、互重、对话的新型亲子关系等等。但是,往往缺乏向孩子学习的意识,按自己的意愿定下孩子发展的目标,造成认识上的误区。

针对这一家长教育现状,我园积极开展家长专题讲演、设计“创建学习型家庭”专辑、《家庭·亲子·成长》征文比赛等一系列宣传与指导活动,为亲子共读提供可借鉴的理念和方法。在观念碰撞中,帮助家长读懂孩子这本书,寻找与孩子共同成长的有效途径,共同营造亲子共读的家庭学习氛围。

(二)实践体验,促使家长获得正确的定位

“如何读懂孩子这本书”是亲子共读活动中的关键,因此,我园充分挖掘教育功能。

1、组织主题性亲子共读活动——设计可探寻的内容提供给家长和孩子,亲子共同去发现、去探究、去记录,开拓思路;

2、组织个性化亲子共读活动——让家长在“当一天爸爸妈妈”等活动中,与孩子进行角色互换,从中重新审视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

3、建立班级图书馆——让孩子根据意愿借阅图书,回家与父母共读,共同分享阅读的乐趣,并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三)沟通对话,发挥家委会成员的能动性

我们认识到在倡导亲子共读中,加强与家委会成员的沟通、对话是有力的保证。为此,我园着重将“亲子共读”研究内容与家委会成员“见面”。

1.介绍“亲子共读”研究目的与动态——帮助家委会成员了解课题研究什么,为什么研究,怎么研究,从而和我们共同把握课题研究的方向;

2.座谈课题研究与实施的可行性——共同分析、寻求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拟定致全体幼儿家长“营造亲子共读氛围”倡议书,将亲子共读、共同成长的观念转化为了可操作的方法。同时,借助园《家庭·亲子·成长》家庭学习节,向全体延吉幼儿园家长发起倡议。 (四)资源共享,共建学习型社区

作为社区的一个窗口,我们充分利用软件、硬件优势,引导亲子间形成共读的学习氛围。

1.展示“美食街”、“亲子陶艺大赛”等活动,让观摩者体验到富有情趣的亲子互动的方式;

2.与区妇联联手,组织以“亲子共读”理念为指导的一系列活动,同时,邀请幼教专家开设讲座,将“亲子共读”的理念渗透于社区家庭中;

3.尝试开辟新渠道,与企业合作,联手举办“康尔润通”杯家庭学习节、《家庭·亲子·成长》征文比赛,以此来调动家长参与的积极性,扩大创建活动的影响。

(五)培训反思,提高教师研究能力

加强“家教研究指导工作”队伍建设,有利于提高研究的实效性。

1、采用分层互动的管理方式,即课题组负责人指导一一课题组主要成员一一一线教师,上通下达,强化研讨与反思的意识;

2、通过培训,让每位教师把握课题研究的科学方法,同时选送课题组成员参加市“推进学习型家庭”理论讲习班,以此来提高教师对“亲子共读”理念实践的反思能力。

在实践中,我们感到:教师的全方位参与有益于弥补和改进管理层面和操作层面相脱离的状况,让教师在实践中能对“亲子共读”活动起到拓展与延伸的作用,从而促使每位教师成为善于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研究主体。

三、对“亲子共读”活动的思考

(一)转换角色位置是形成“亲子共读”理念的首要前提

家庭和幼儿园是影响幼儿发展最主要的两大环境,家长和教师分别又是这两大环境的施教者。因此,形成“亲子共读”理念,教师和家长之间、亲子之间必须重新定位。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曾经说过,教师必须要把自我教育作为他终身的任务。因此,教师要不断超越自我,关键在于适应学习化社会的需要,由过去单向传承式的指导者地位转换为双向交互式的家园关系,充分发挥家长更新“亲子共读”理念的主观能动性。 对于现代社会的家长而言,在儿童由“生物人”变为“社会人”的过程中,父母不仅是教育者,同时又是受教育者。在学习化社会的今天,孩子不仅仅在受父母的教育和影响,同时也在“社会化”着父母,也就是说,两代人的社会化既有共同性,又有双向性。共同性指两代人共同成长,双向性则指两代人的相互影响。因此,现代家庭应该突破单向的教育模式,采用亲子交互式的学习模式,设身处地地站在孩子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向孩子学习,营造一种“跨越代沟”的和谐的亲子关系,通过分享交流、平等尊重,达到共同成长的目标。

(二)营造适宜氛围是构建“亲子共读”理念的心理基础

随着现代家庭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开始从物质生活享受转向精神生活享受。因此,在构建“亲子共读”理念的过程中,营造适宜家庭学习的物质环境、心理环境和信息环境氛围是非常重要的。

一是创设良好的家庭物质环境。即给孩子留有活动的空间,包括在社区创设一方空间;提供有利于孩子阅读的良好环境,并将图书作为给幼儿提供学习经验、获得处理问题方法、开发各种非智力因素的良好媒介。

二是创设和谐的心理环境。温馨的家庭生活和学习氛围是孩子成长的阶梯。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容易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和积极向上的学习需要。因此,家长既要注意亲子沟通的行为方式,创造一种“听的气氛”,学会“平等对话”,又要建立和睦的家庭氛围和合理的家庭生活方式。

三是创设丰富的信息环境。良好、开放、多样的信息环境起着帮助孩子扩大视野、培养探索兴趣和习惯以及陶冶情操的作用,它可以不断提高家庭生活的文化含量,开拓与孩子沟通的信息渠道。

(三)把握年龄特点是实施“亲子共读”活动的关键环节

“读懂孩子这本书” 是科学,是艺术。由于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每一个年龄阶段上有着不同的心理需求,有不同的关键期,因此,怎么读,读什么,没有通式。对于幼儿园孩子来说,他们年龄虽小,但内心世界的丰富性并不亚于成人,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都是一本独特的、非常耐读而且不易读懂的书。如果真正读懂了,读通了,才能与孩子共同成长。

因此,作为“亲子共读”活动引领者的教师和“亲子共读”主角之一的家长更应设身处地地站在孩子的位置上,共同用情感体验、智能和童心介入到孩子的内心世界,去理解、把握幼儿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从而产生“共感”,并借助于孩子身心特点、个性发展所能接受的亲子阅读、游戏、亲近自然、主题探究的共读形式,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去。在一系列亲子共读中,既让孩子感受父母的关心与爱心,又让家长意识到孩子有其“一百种语言”来探究世界,感悟到给孩子最宝贵的礼物是与孩子相处的时光,在共处中,读懂孩子这本书,确立和孩子共同成长的理念,从而更好地促进平等沟通,增强亲子感情,密切亲子关系,满足孩子情感体验与个性需求。 (四)资源共享互动是强化“亲子共读”理念的有效渠道

“学习型家庭”是健康、理想的家庭教育形态。为了达到这一境界,幼儿园首先应承担起一份社会责任。通过积极的组织行为,与家长有效地合作,共商教育对策,引领家长成为开展“亲子共读”活动强有力的推动者,成为迈向学习社会的催化者。

幼儿园《纲要》明确要求:“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共同为幼儿园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其反映的就是一种开放的、多元的幼儿教育理念,这说明幼儿园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应当充分挖掘和利用家庭与社区的教育资源,并纳入到“亲子共读”指导工作的整体规划中。积极、主动、有计划地把家委会的人力资源、家庭学习的物质资源、家庭互动的经验资源、社会力量的推动资源、生态环境的交互资源等可开发资源通过借重、共读、共享等不同形式,加以整合、完善,从而变为有效资源,充实到强化“亲子共读” 理念的资源库中,真正为“亲子共读”活动的持

续发展,为创建“学习型家庭”提供丰实的资源,拓展有效空间与渠道。(作者单位系上海市杨浦区延吉幼儿园)

[参考文献]

沈继英 《面向21世纪的人才素质》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年5月

于建福 《基础教育新概念——素质教育》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9年5月

李济英 《世界教育发展趋势》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年5月

乐善耀 《教师与家庭教育》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

乐善耀 《学习型家庭》 文汇出版社 2002年5月

上海市妇联、市教委、市总工会、市卫生局联合下发《上海市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大纲》(试行) 2000年初
相关阅读
推荐
  • 阅读,让幼儿的创新能力更强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让学生体验到快乐的情感,才能学好。怎样让幼儿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来呢?唤起幼儿比较低级的阅读感知呢?首先设置问题引发幼儿的兴趣。我们通过导读引入和定向设疑使幼儿在问题情景中产生兴趣。例如:在《会想办法的鱼》中设置了这样的问题情景,你们喜欢鱼吗?为什么?小鱼看到鱼饵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鱼饵到底能不能吃?鱼妈妈为何这样说话?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有的说:小鱼和他是好朋友,有的说:小鱼游来游去非常可爱其次、采用激发兴趣。阅读活动是让幼儿通过听、看、想、说,在

  • 巧妙地让孩子爱上早期阅读

    巧妙地让孩子爱上早期阅读 一、 案例描述 今天是我园的早期阅读研讨活动,由一位年轻的教师执教中班的散文欣赏“蓝蓝的天”,年轻的教师非常投入的朗诵、讲解,意图让孩子了解画面和文字的关系,理解诗歌,欣赏诗歌的美,可孩子们的表现却“不太好”,有的讲画面上的景物,有的指点着书上的文字,还有的孩子在翻其他页……教师走到这些孩子的身边,提醒孩子注意力集中,并继续她的教学。 二、 分析 长期以来,幼儿园教师逐渐形成了思维定势,即只关心自己每天的教学计划是否按部就班完成,教学活动中孩子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幼儿是否产生相应的

  • 幼儿语言发展滞后的个案研究

    [摘要] 语言的发展水平和幼儿各方面的成长及未来社会生活有很重要的关系。幼儿的语言发展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运用个案研究的方法,分析一名留守儿童语言发展缓慢的原因。通过对她的成长经历、家庭背景等资料的收集与分析,结合前人丰富的研究成果,推论出三个方面的原因:缺乏良好的语言交流的环境及适当的语言输入、缺乏良好的心理环境、不科学的教养观念。并且详细地阐述了在农村相应的改良策略,及在农村幼儿语言教育中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幼儿 语言环境 心理环境 教养方式 一、问题的提出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现

  • 浅谈早期阅读对幼儿的影响

    摘要:早期阅读是指在幼儿阶段,以图画读物为主要的阅读材料,从幼儿兴趣入手,在看、听、说的阅读过程中,萌发幼儿热爱图书的情感,丰富幼儿的阅读经验,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幼儿的早期阅读教育,必须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幼儿教育规律。 关键词:早期阅读 兴趣 培养 阅读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也是现代社会生活中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基

  • 论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

    论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 关键词:幼儿 幼儿园 书面语言 早期阅读 摘要:在我国,随着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不断深入,幼儿早期阅读教育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对幼儿早期阅读教育的研究已从讨论其重要性发展为研究如何指导幼儿阅读。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发现,早期阅读教育不但能为幼儿所接受,而且能促进其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传统的幼儿语言教育注重的是口语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书面语言的教育,进行的不是完整语言的教育,使幼儿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少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通道。而我们开展的早期阅读教育是幼儿

  • 关注婴幼儿的口语发展

    家长要关注婴幼儿的口语发展,是因为婴幼儿期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发展口语是最得当的。 婴幼儿期的宝宝爱说叠词,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宝宝的发音有困难,二是宝宝的词汇贫乏。所以宝宝只能说简单的叠词,这是婴儿说话常有的现象。 婴幼儿期的宝宝爱自言自语,这是婴儿心理特点的反映,婴儿具有“自我中心”性,自我嘟囔的现象是普遍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口语发展了,这种现象会自然消失,所以家长对此不必担忧,也不必去纠正。 家长应该在以下三方面下工夫: 第一,要帮助宝宝克服口语发音的困难。说话的第一关是发音,由于发音器

  • 语言理论与幼儿识字教育

    全语言理论是二十世纪后期被幼儿语言教育界广为接受的理论。该理论对“婴幼儿是否应该识字”这个问题作出了明确的解答:科学的婴幼儿文字教育对婴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有益无害。理论倡导:要重视儿童在形式多样的、有目的、有意义、真实的言语实践中,在与他人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运用语言来建构语言的知识。国内外许多教学实例证明,它符合当今语言教育发展趋势。 (一) 婴幼儿期是进行识字教育的最佳期 人们通常认为婴幼儿学口头语言容易,学识字难,而专家们研究发现的实际情况是:婴幼儿学认字最容易,然后依次是学听话、学说话、学写字,

  • 中班早期阅读活动《悄悄话》反思

    早期阅读是凭借变化着的色彩、图象、文字或凭借着成人形象、生动的读、讲来理解读物的过程。《悄悄话》这个语言故事情节简单,充满童趣,容易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在教学活动中,我将故事与游戏相结合,在活动中游戏,在游戏中学习,让幼儿更好地接受它,喜欢它。 一、开放的提问,促进了师生互动。 活动开始,我从悄悄话进行导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你们知道什么是悄悄话?什么情况下你会说悄悄话?接着结合大图书,师生一起阅读,运用开放式的提问,引导幼儿观察故事角色的表情变化,理解故事内容。如:看到了什么?猜猜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

  • 带领孩子走进书的乐园

    幼儿园的环境体现了幼儿园的园所文化和精神,充满书香氛围的幼儿园中弥漫着浓郁书香气息,让每个走进幼儿园的人都置身于书的海洋,都能感受到一种文化的气息。我园以读书节为依托开展了一系列的读书活动,旨在让幼儿、教师、家长在阅读经典的过程中增知识、长见识、融亲情,而我班就在幼儿园读书节的带动下,带领孩子走进了书的乐园。 1、增设图书资源,奠定物质基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