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语文教案 >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二下第五单元《寓言二则》教学设计重难点突破课件(聂延冰)

二下第五单元《寓言二则》教学设计重难点突破课件(聂延冰)

更新时间:2019-04-04 14:02:43

《二下第五单元《寓言二则》教学设计重难点突破课件(聂延冰)》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一、课文内容解说《寓言二则》是第五单元的第一课,包括了《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个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这两则寓言都是家喻户晓的作品,故事情节简单有趣,通俗易懂,分别勾勒出两个人物形象:一个是遇到了问题,没有接受劝告,及时补救,最后通过反思,想办法解决了问题;另一个没有遵循禾苗的生长规律,急于求成,结果事与愿违。两则寓言中反映的现象随处可见,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两则寓言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的细致描写,将人物生动地刻画出来。其中,《亡羊补牢》主要是借助人物的语言、动作,从而体会养羊人两次丢羊后所展现的心理变化。第一次丢羊后,街坊劝告他修补羊圈,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这里借助一个带有反问语气的句子,表现出养羊人的不以为然。第二次丢羊后,无需别人劝告,他已经“后悔”,并“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显然,养羊人直接用心理活动和动作表现出他的心理变化。

  《揠苗助长》则着重于人物心理的描写。开篇第一句“他巴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一个“巴望”把种田人的急切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而让学生更能理解他为什么有“天天到田边去看”“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这样的举动,以及后来他不辞辛苦地“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理解了种田人“巴望禾苗长高一点”的急切心情,自然就能理解他拔完禾苗后,虽然“累坏了”,但感觉“力气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的成就感。

  课文给《亡羊补牢》配有一幅插图,图画中一群羊被关在由石块和木条搭建的羊圈中,羊圈上的木条断裂了2根。从插图中,可以引导学生直观认识“羊圈”,了解这就是这则故事的起因。

  二、教学目标

  这是本课的教学目标:

  1.认识“寓、则”等15个生字,会写“亡、牢”等8个字,会写“亡羊补牢、劝告”等4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个成语的意思。

  3.比较句子的不同,能体会“赶紧、焦急”在句子中的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习识字、写字。

  2.能根据课文内容,谈出自己的看法。

  教学难点:

  懂得两则寓言蕴含的道理,发表自己的看法。

  四、教学内容安排 本课共计2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学习《亡羊补牢》 第二课时:学习《揠苗助长》

  五、教学过程简述

  第一课时:

  ·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初读课文,多元识字

  ·再读课文,理解题意

  ·研读课文,体会寓意

  ·发现规律,指导书写

  ·总结全课,引领下文

  第二课时:

  ·游戏激趣,复习导入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精读课文,体会寓意

  ·联系生活,理解寓意

  ·发现规律,指导书写

  ·总结全文,拓展阅读

  六、重难点的突破

  1.识字教学

  本课生字较多,识字量大,需要遵循学生学习汉字的认知规律和汉字本身的构字规律,选择恰当的识字方法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首先,随文识字,在语境中认读生字新词。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圈画出本课生字,借助拼音自主认读;其后教师在指名朗读课文时,读中顺势而导,读准字音。课题中“寓”是整体认读音节,“则”是平舌音,要提醒读准。“喘”容易受到方言影响,读成“chuǎi”,教师要仔细听,及时纠正。

  接下来,我们可以把本课的15个会认字进行分类整合呈现,多元识字。通过动作演示、看图猜字、字形演变等方式,加深对生字新词的识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同时也适当了解汉字发展的进程。

  (1)动作演示识字

  第一组:钻进去 叼走 喘气

  我们倡导在语境中识字,提供语境,最基本的单位是词语。第一组由生字“钻 叼 喘”组成的词语都是动词,教师可引导学生做相应动作,通过动作演示识记。

  (2)借助熟字识字

  第二组:二则 从此 亡羊补牢

  “则”“此”可以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如贝+刂=则,止+匕=此。另外,“则”是量词,相当于“章、条”,教师可做适当拓展,如新闻一则、寓言二则。

  “亡”可用熟字减偏旁的方法识记,如忙- 忄=亡。另外,“亡”在本课的意思不同于常用意思,教师需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明白。

  (3)借助语境识字

  第三组:寓言 筋疲力尽 一大截

  “寓”结合课题“寓言”学习。“筋、疲”可在成语“筋疲力尽”中学习,教师可在课堂上创设情境,理解“筋疲力尽”就是非常疲劳,一点儿力气都没有了。“筋”是前鼻音,学生特别容易读错,教师要着重提醒,反复练读。“截”可结合已学生字“戴、裁、栽”进行比较,认清字形,然后通过词语“半截、一大截”进行强化。
(4)借助形声字构字规律识字 第四组:街坊 后悔 本课不少生字都属于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声的特点非常明显。这组里的“坊、悔”,以及前面出现的“疲、叼”都是。这里要注意的是,“坊”在“街坊”这个词中标的是本音,要读轻声。

  (5)借助字理、图片识字

  第五组:亡羊补牢 羊圈 焦急

  “牢、焦”可通过字形演变,帮助学生识记。

  “圈”可借助图片,形象生动地为学生搭建生字音形义的桥梁。

  2.写字教学

  本课要求写8个字,教师可以集中指导,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落实“三看”:一看结构,二看比例,三看关键笔画的穿插避让。

  一看结构

  首先我们引导学生观察本课要求会写的8个字的结构。其中,“钻 劝”2个字是左右结构的字,“牢 丢 告 筋”4个字是上下结构的字,“亡”是独体字,“疲”是半包围结构的字。

  二看比例

  接着,教师再引导学生观察汉字构字部件在田字格中摆放位置的比例。“钻 劝”2个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

  本课中上下结构的4个字比例两两不同,“牢 筋”上小下大”,“告 丢”上宽下窄,其中第二横都要写长些。

  “亡”是独体字,要注意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疲”是半包围结构,要注意将“疒”写的略大,能包住“皮”。另外,要注意撇画都要写得舒展一些。

  三看关键笔画的穿插避让

  “劝、丢、告、疲”这四个字,需要教师在指导书写时提醒学生关注关键的笔画。教师要加强示范,重点指导写好笔画的穿插退让,把字写端正。“劝”的右边是“力”,其中撇写的时候要穿插到又字“点”的下方。“丢 告”字第二横要写长,托住上面部分。“疲”笔画较多,各部分写紧凑些,要注意撇画的舒展,以及半包围结构的字要写得“半露半藏”的特点。

  学生写字时,教师要提醒学生保持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强调“提笔即练字”,继续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3. 朗读课文,理解寓意

  “阅读浅近的寓言,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这是新课标对第一学段学生的阅读要求之一。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寓言故事简短,情节之间联系紧密,教学时应该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把握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梳理课文内容,重点抓住“人物”“事情”两大要素。
《亡羊补牢》可通过以下问题把握主要内容:那个养羊人丢了几次羊?分别怎么做的?结果如何? 《揠苗助长》可引导思考如下问题:农夫为什么揠苗?怎么揠苗?揠苗的结果?

  (2)品词析句,读懂故事

  抓住重点词句,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方法。要通过品词析句,让学生在比较揣摩中,体会人物的心理,一步步加深对寓言人物形象的认识,从而加深对文本的感悟。

  ◎读好人物对话

  《亡羊补牢》里有一处对话,是养羊人第一次丢了羊后,街坊与他的对话。从内容来看,街坊是用“劝告”的语气,表达了对养羊人的关心。“赶紧”强调事情紧迫,“修一修、堵上”是解决方法,“吧”是语气词,要读出劝告的语气。这里可用对比的方式,加深学生体会。先去掉“吧”读,再读原句。还可加上不同提示语读,如,街坊(焦急地、着急地、关心地……)劝他说:“……”

  养羊人则使用反问语气回答,表现出一种不以为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对于街坊的劝告,他同意吗?不同意,还可以怎么说?

  《揠苗助长》中农夫拔苗前的自言自语“我得想个办法帮他们长”,拔苗后的兴奋“可把我累坏了!……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在学习这些语言时,可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和标点符号,来体会农夫拔苗前后的不同心情。

  ◎读好人物动作

  《亡羊补牢》中最后一个自然段里,“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养羊人第二次丢羊后所想所为与第一次形成鲜明对比。“赶紧堵上”说明动作迅速,“修得结结实实”说明养羊人修得认真,把羊圈修得很好。读这里时,要抓住这些重点词语,体会人物心理的变化。

  《揠苗助长》中反应人物动作的词句很多,生动地表现了农夫揠苗前后的心情。读这则寓言,可从第一自然段“巴望”入手,通过换词体会农夫盼望禾苗长高的焦急心情。抓住“天天”“焦急”“转来转去”“自言自语”等词语,来引导学生感受农夫急切的心情。

  第二自然段,“一棵一棵往高里拔”“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下山”“筋疲力尽”是讲述农夫怎样揠苗,表明他拔苗用了很长时间,很辛苦。

  农夫“拔苗”后,从他回到家“一边喘气一边说”就能看出来他很累,但他迫不及待地想把今天想的办法与家人分享。

  抓住这些表示动作的词句,对读懂故事,体会人物心情,最后理解寓意,尤为重要。(3)联系生活,理解成语 寓言的题目都是成语,需要学生理解。教师应紧扣故事内容,让学生在感悟人物形象、理解内容基础上,说说“亡羊补牢、揠苗助长”的意思。

  教师可先引导学生梳理课文内容,通过巧妙设问,引发思考,让学生初步感悟成语的意思。

  《亡羊补牢》可以这样设问:第一次丢羊,养羊人采取措施了吗?结果呢?第二次丢羊,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吗?他会说些什么?又是怎么做的?结果呢?

  《揠苗助长》可以这样设问:为什么把禾苗拔高了,禾苗都枯死了?禾苗的生长需要什么?用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说出“适时浇水、施肥、除虫”等正确方法,再引导学生明白“禾苗长得慢,生长时间长”的生长规律,进一步体会农夫“违背规律,急于求成”的错误行为。最后再让学生说说:“你想对农夫说些什么?”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说出寓言所蕴含的寓意。

  在根据故事内容理解成语意思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从故事走向生活,说说生活中类似“亡羊补牢”的事例,从而加深对成语的理解。

  相比较而言,“亡羊补牢”的生活实例较多,学生容易联系理解。而“揠苗助长”,相对于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来说,不太容易提炼出生活实例,教师可以变换形式,以“选择判断”的方式,让学生辨别这些现象就是“揠苗助长”。

  4、依托文本,发表看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说话训练当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里。”“根据课文内容,谈谈简单看法”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也是本课学习的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依托文本,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给学生搭建“表达”的平台。

  (1)根据人物形象,发表看法

  《亡羊补牢》中的养羊人先后丢了2只羊,态度发生了截然不同的变化。第2次丢羊后,养羊人深感“后悔”,“赶紧”将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这时,教师可以创设不同情境,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假如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又会怎么说?”“现在窟窿终于被结结实实地堵上了,羊再也没有丢过了。此时,你想对那个养羊人说些什么呢?”

  2个问题,站在2个不同人物的角度,去评价养羊人。学生能适时加入自己的体会与感受——有表扬,有批评;有讽刺,也有鼓励,并大胆地表达出来,为理解成语意思做好铺垫。

  (2)根据故事情节,发表看法

  在理解《揠苗助长》意思的过程中,最难的是让学生明白禾苗的生长规律是怎样的。只有清楚了禾苗的规律,才能真正看清农夫的荒谬行为。

  当故事发展到最后,禾苗“枯死”了,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问题,来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如“禾苗拔高后为什么都枯死了?这个人可是农夫啊,他会不知道怎么种禾苗吗?此时,你想对农夫说点什么?”在这个环节,学生能借助生活经验,说出“浇水、施肥、除虫”等正确的种禾苗的方法,也可以说出“需要土壤”这一要素,但是可能会忽略掉“时间”问题,教师可在这里进行相应的点拨。

  (3)联系生活实例,发表看法

  学习寓言的目的,是旨在明白寓言中蕴含的道理,并促使人们在生活中不犯同样的错误。因此,课后练习里设计了“选做”题:“说说类似的事例。”

  刚才说过,“揠苗助长”相对于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来说,不太容易提炼事例,教师可以“选择判断”的方式,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养蚕”是每个学生都做过的事情,“剪蚕茧”的行为也的确存在。“上培优班”则是当下学生周末的主要任务,当学生看到事例中的小朋友的经历时,很自然地推己及彼。所选事例分别来自孩子和家长2个不同层面,但是都和学生们的生活体验密不可分,极大地激发了他们表达的欲望。
相关阅读
推荐
  •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题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 班级 姓名 成绩 要仔细认真,读懂题目要求,按要求答题,书写要工整。1、看拼音,写词语和句子。ɡē chnɡ měi l k tīnɡ ɡuān b hi p zǔ ɡu fǎn f rn r xiāo mi z zh xiān yn shji cǎo yun lu dng zuǒ yu nnɡ zānɡ b xū yǎn jīnɡ chūn huā qiū sh chnɡ sh sh jīn hu lnɡ diǎn jīnɡ ( ) ( ) ( ) wǒ yo yng s

  • 教《邮票齿孔的故事》有感

    【案例】:今天,本想拿几张邮票给学生看看的,但走得匆忙,忘了。于是便开始照自己预设的方案开始了我的滔滔不绝。一翻正常的激趣,导入之后。我和学生们便扯到了课文的那张插图。在其中,我突发灵感问学生:你们猜哪个是阿切尔?虽然这相当明了,但我却还是顾弄玄虚。学生们都迫不及待地从位子上站起来,喏,喏,喏,那个站着的就是阿切儿。我调侃道:要说出理由来的,不然太没有水准了。 学生们抓耳挠腮,随后他们纷纷举手,有的说:那个站着的是阿切尔,因为书上说阿切尔旁边有一位先生,那位先生手里拿着一整张大的邮票,坐着的那个人拿着一整

  • 真心换真情——教学《一株紫丁香》反思

    一、课前透视:《一株紫丁香》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优美的儿童诗,讲的是孩子们为老师种下一株紫丁香,那绿色和花香,代表了孩子们对老师真诚的爱,这样的情意真让人感动。这首诗充满着童真、童心、童味,字字句句都清纯明洁,诗的想象是丰富、美好、贴切的,文中的紫丁香代表了学生送给老师的一份礼物,是尊敬和热爱老师的一种真实表现。全诗语言欢快流畅,读起来琅琅上口,充满了儿童情趣。 二、我读《一株紫丁香》: 当我第一次读这首诗的时候,马上就想到了曾经学过的一首歌《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发现它们是何其的相似,都是发生在老师的窗

  • 北师大二年级语文下学期复习看拼音写词语

    北师大二年级语文下册看拼音写词语 y sī jio sh ji chǐ do li yǎng chng ( ) ( ) ( ) ( ) ( ) ling hǎo z diǎn dēng mn zǒng sh hu d ( ) ( ) ( ) ( ) ( ) lǎng d chung zo xīn xu zhuān wǎ yn r ( ) ( ) ( ) ( ) ( ) ling kui xu xio bo qin mō suǒ pī png ( ) ( ) ( ) ( ) ( ) z bi shuǐ jǐ

  • 二年级第一单元测试反思

    今天终于拿到了盼望已久的单元检测卷了,我是迫不及待地想让孩子们做一做,好检验一下学生从一年级到二年级这个跨越,他们是否能接受,也想看看自己这一个月来所教的内容学生是否吸收。 利用早自习让学生自己复习第一单元的内容,第一节课就考试了,第三节课正好没课,抓紧时间把试卷批阅了吧,看看孩子们成为二年级学生能给我带来什么惊喜。的确很惊喜,居然有学生看拼音写词语全军覆没,越批火越大,越批越来气,恨不得一抓住这些试卷扔了得了。批好后统计一下,真是呕死,居然有小朋友考了37分,莫明其妙了。难道我教得真那么失败吗?也不至于

  • 生成——成就语文课堂的和谐之美——听朱茵老师的《从现在开始》一课有感

    听了朱茵老师执教的《从现在开始》,感触颇多,让人为之眼亮的是她在设计中打破了我们惯有的套路导入初读课文生字词教学理解课文,而是让学生始终融情于情境中,把生字教学弱化,相应地朗读好词语即可。这样的设计给人一气呵成之感,而学生的学习也没有间断,一直沉湎于老师的情境中,大家学得其乐融融,兴奋始终伴随着孩子们,从一只只高举的手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参与整个课堂的积极性。 一、精心预设,精彩生成 在邬惠英老师的评课中说到了,她们在设计这节课时,是从线性走向板快,从钢性走向弹性,并设计了四大板快,分别是:情境导入、品读、感

  • 有效利用媒体 成就精彩课堂《美丽的丹顶鹤》一课教学反思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在教学实践中,越来越多的老师注重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借助声、像、图、文等资料,创设生动形象、知识表现多元化的情境,使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试以《美丽的丹顶鹤》一课教学为例,简单谈谈有效利用媒体资源,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体会。 1. 丰富直观感受,激发学习兴趣 美丽的丹顶鹤生活在黄海之滨,对于我们这里的孩子来说并不是非常熟悉。针对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需要,我在课上合理利用多媒体

  •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葡萄沟》教学案例分析

    《葡萄沟》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介绍了我国新疆吐鲁番的水果之乡------葡萄沟。这里的葡萄品种多、产量高、颜色鲜、味道甜,制成的葡萄干更是惹人喜爱,还有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全文语言生动优美、词汇丰富,感情真挚、结构严谨,内容安排浑然一体。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葡萄沟的赞美,读之让人对葡萄沟心生向往。课文蕴含着丰富、深刻的思想教育因素,贯穿全文始终的是爱祖国、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一开始,

  • 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三课时)

    教材内容分析:识字加油站选用了甜津津、酸溜溜等8个描写食物味道或口感的ABB式词语,引导学生在读词中认识津、溜等9个生字,感受这类词语的表达效果,积累词语。泡泡语我吃过酸溜溜的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