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教师园地 > 小学教师专业成长发展
用充满“自信力”的自己展示个性教学人生

用充满“自信力”的自己展示个性教学人生

更新时间:2014-07-22 09:44:30

《用充满“自信力”的自己展示个性教学人生》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专业成长发展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被选为青优班成员的我很荣幸的认识了李百艳老师,她的《做有自信力的初中教师》让我受益匪浅。从带着“憧憬”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同行,到李老师精彩的发言,更是让带着满满的“收获感”回到了我的教学岗位。回到化学教学工作中一个多月的我,一直回味着李老师的话。
   李老师作为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将她的“语文情结”娓娓道来,将她的“心路历程”“实践探索”细细回忆,更是讲出了所有学科的老师都可以做的事情:1、“不能改变的”与“我能改变的”——自己;2、“明白我是谁”与“成为我所是”;3、“弃绝老我”与“知行合一”。听完之后,反思着自己的走过的教学之路,逐渐觉得自己要“自信”,那么,为了“自信”要做什么呢?联想到我是化学教师队伍中的一员,“同样的身份下我将走什么样的路”,这两问题萦绕我心头。
   一、 我现在“自信”么?
   初中化学老师最“省力”的地方就是只有两本教材,反复了5遍的我,可以自信的走进教室,将知识点一一道来。但是,当我听到国学大师、文史泰斗陈寅恪先生教课有四个“我不讲”,他说:“前人讲过的我不讲,今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自己过去讲过的我不讲”。他的这种自信力,使他每堂课都有新的见解,从不人云亦云,令人崇敬。我却常常“不自信”地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说过的话。“老师,考试的题目难么?我没有自信。”听到这样的问题,我不得不反思,我到底教会了学生什么?我的学生都是充满自信力的么?扪心自问,如果我是一位有自信力的化学老师,那么我的学生也一定被我感染,应该也是充满 “自信力”的。 看来,我确实“自信力”不足。
   二、 提高自信力:树立理想,提升修养
   李老师讲到了“宋美龄”、“杨绛”、“倪萍”等人的精彩人生,让我羡慕不已,同时也深深的感受到人生的精彩,依靠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内心的强大动力改变了人生。我想同样的道理,要成为一个有自信力的人,神采飞扬地展示教师风采,培养个性张扬、勇于创造且自信的学生,内心一定是强大的。内心的强大源于“理想”,理想是我们对人生目标的规划,是人行动力的来源。不同的理想会带来不同的动力,那么我的理想便是立足教学岗位,成为一个有内涵、有能力的教师,建设精彩的教学人生。实现自己的理想必然是好学深思的,能够身体力行的。用专业的学科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从一个害怕学生提问的课堂转变成为彰显学生个性化思维的课堂。用丰富的文化提升自身的修养,用自信力感染学生,让学生的内心世界也充满自信力。
   三、 执著追求:形成个性教学展示教学智慧
   标准化的教师就无法张扬个性,教师的才华和潜能自然也就显示不出来了。我们很多时候,被优秀的教学案例框住,缺少个性化。不同的知识点有不同的教法,不同的课堂就有不同的层次的学生。怎么可能用同一种模式同一种方法手段解决呢?就像关景双老师所说的教师需要“专业个性”,没有个性的教师便会随波逐流。教师会变成“教识”,只会教授死板的知识,没有思想的课堂,就不会教育处有思想的人才。化学教学不仅需要知识,更需要智慧显现。比如,我们可以思考二期课改后课本的改变,钻研我们教学的知识等等。
   总之,我们的教学的课堂是时间和空间的聚焦点,是传统知识和现代文化包括时代精神的交汇点,是教师和学生心灵沟通的一个场所。作为一名教师,我的路很长,需要学习深思的地方还有很多,希望能够像李百艳老师一样用“自信力”展示自己个性的化学教学人生。
相关阅读
推荐
  • 小学教师个人专业发展(二年规划)

    专业发展基础分析 (从学习能力、教学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反思能力、师生交往能力等分析,指出优势与不足) 韩如平老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有着较强的自主阅读学习的能力.热衷阅读纪实类历史类文学作品,善于把握作品的主旨,有着较强的分析能力.擅长声情并茂的朗诵,多次在徐汇区教师风采演讲比赛中获得特等奖和一等奖。 她长期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的实践经验.曾参加过上海H版教材试点,和上教版教材试点工作。在思品和社会学科方面努力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开了许许多多市和区级的公开课,参加上海市、区的

  • 新课程教学中在学习评价上要把握好“度”

    新课程的一个最大特点是学习评价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增加和完善了学习评价的内容,不仅注意结果性评价,还重视过程性评价;不仅注意绝对性评价,还重视相对性评价;不仅注意定量评价,而且注意定性评价;而且还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的互评等。评价内容和标准的变化,对调动学生的学习劲头和提高学生的成绩确实有极大的作用。但是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评价上也要把握度的问题,不要光是重视了评价本身,在课堂上搞了好多的花样,占了好多的时间,而挤占了本该要的练习时间。依体育为例,我曾看到一堂级别很高的公开课,教师设计的

  • 寻找职业发展增长点的培训

    有机会能参加这样的市级培训我感到很幸运,我预感到它会影响我接下来职业生涯的规划。 培训刚开始,我听了李百艳老师的《做有自信力的初中老师》报告,被李老师的人格魅力所感动。李老师的话语触动了我的心弦,她的分析使我认识到了自己目前处于瓶颈状态的原因,为我找到适合自己职业发展的道路打开了思路。 报告中提到不能改变的与我能改变的,明白我是谁与成为我所是,弃绝老我与知行合一,我感触最深。 李老师饱含深情地说到我能改变的是自己,世界因你而精彩,世界不会为你而改变。的确,发挥我本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我能做到的,有追求,有行动

  • 听王学红老师《试卷命题的思考与策略》有感

    自己走上工作,也编制过很多的试卷,但试题不是网上复制的,就是买来的教辅资料上采集的,也没有真正研究过如何提高试卷命题的思考?在这次90课时培训中聆听了海宁市小学数学教研员王学红老师的讲座《试卷命题的思考与策略》很有触动,王老师以自己的试题命题的经验与我们分享,以借助最近几年期末测试中新题给我们分析,感受到一题题好题往往隐藏着试卷编制人的一个个故事,故事中有时透露出智慧与艰辛,有时又透露出可遇不可求的激动。 王学红老师讲座从四个方面进行全面而详细的阐述:一、背景;二、试卷命题质量不高的几种现象;三、提高试卷

  • 如何做一个 “学习型”教师 ——“国培计划”带给我对教师的新解

    实施国培计划是教育部、财政部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对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基础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我有幸参与这段参与国培计划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远程培训,让我感到幸福而又充实。 一、参与国培,感受国培 从登陆国培网那一刻起,我便以前所未有的学习激情投入到了国培计划 的培训中,开始进行了如饥似渴的求知之旅。 在这个平台,我第一次零距离接触到那么多科学先进的教学理念;教授们和优秀教师的教育案例的讲解

  • 把最完美的学生交还给家长,交给社会

    女儿14个月了,除开大伯、叔叔不会叫,其他的她都会叫。八个月时她开始叫爸爸、妈妈,到十一个月时学会开口说话,一周岁时开始学走路。她带给了我、我的家人无限的快乐。女儿很乖,除了看见我要粘我之外,其他人管她她都不会哭闹。我说的话女儿都能听懂,墙上贴的挂图她已经认识了一半。虽然我不知道女儿将来是否成绩优秀,但我坚信她是聪明的。 女儿从我刚有她的时候,就陪着我走了艰苦的一年。记得刚怀她的时候,正好碰上期末考试,那时我正好教五年级,两个班的数学,全县的统考,再加上刚怀有宝宝老肚子痛的我。我无法想象我是否能够坚持下去

  • 教育还可以如此精彩:聆听李镇西

    李镇西 四川乐山人。1982年四川师大中文系毕业后,在乐山一中担任语文教学工作兼任班主任。2000年到苏州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03年6月博士论文《民主教育论》获得通过,并完成博士学业。2003年获得四川省获成都市中小学教育专家的荣誉称号。后任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发展研究室主任。现到四川省新教育实验学校现武侯实验中学教书(做班主任),并任该校校长。已发表数百篇文章,1998年12月,在北京举行的纪念苏霍姆林斯基80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女儿、乌克兰教育科学院院士苏霍姆林基卡娅赞

  • 优秀的教师会把他的课分成好几道菜

    当我们面对一项任务时,如果每次完成一小部分,那么我们完成的可能要比预想的多。不论什么任务,如果我们只关注最后的总任务量,那么你会很快感到力不从心。但如果你每次只看到任务的一小部分,那这项任务的可行性看起来就会变得很高了。假设你是一个朋友生日派对的承办人,当你把目光都集中在将要准备的繁杂事物时,你会深感压力,不知所措。当这种想法出现时,你可能到最后什么都做不了。但是,如果你换个角度想想,你有一个月的时间准备这个生日派对,而你每天只需准备小部分,你就会发现这个任务不仅很容易执行,而且你还会在这个过程中自得其乐

  • “特工”三年——家门口的深度学习

    自从去年10月博客空间开辟特工三年专题以来,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与关注。年前工作室大团圆时,上一批工作室成员徐晓靓师兄提到了我的博客,说看后很有触动。4月9日下午,去年的一位学生家长在QQ里给我留言李老师,昨天看了火烧云博客,写得真好,你好用心啊!我在实验小学网站上看到关于别人写你的文章,就跟着进去看了下。看了你好多篇呢!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向你学习哦,所以你要继续加油! 大家的支持与关注,给了我无穷的动力。三年的特工生活很短,是我人生旅途当中美好而又难忘的经历,记录下来,不管今后如何,都是回望的支点。 每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