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4-07-22 09:44:34
《新进小学老师十月班主任工作反思》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专业成长发展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作为一名新进小学老师,同时兼任二年级的班主任,我不敢说自己对孩子的爱是最无私最高尚的,但是我能说,我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孩子提供我能给他们的好的东西,细心的呵护他们,教导他们,影响他们。这次很有幸参加了由青浦教育进修学院承办的上海农村优秀青年教师研修班,有在第一次集训中听到李百艳老师精彩的讲座。感觉不虚此行!虽然,李老师是语文教学的专家,而我任教思想品德学科,但是,李老师的讲座内容却深深地鼓舞了我,使我在学科发展过程中迷茫的一面,也使我在人生旅途中彷徨的一面,有了指引方向的明灯人生的成功有两步,一步是开始、一步是坚持!这是我此行最大的收获和震撼!(李老师的讲座亮点实在很多!) 以前,我也偶尔总有对自己期待,期待在学科教育上的一点点的成绩,不时地,也有不少新的想法,但可惜总是未能付诸与行动
作为老师的我们经常感叹:为什么捣蛋的总是那几个孩子?我也不例外的深有感触,因为我班也有几个这样的孩子。自控力差,在椅子上坐不住,不管你规则不规则,随意的在教室里闲逛的;不管什么时间想讲就讲声音很大影响他人,奖励、批评、暗示皆无效的;整天晕乎乎,我行我素管你老师说什么,有什么要求搞得我焦头烂耳有时是束手无策,而这些孩子自然而然就被列入表现不好的行列。尽管在教育中,我们也会尽量的坚持正面教育,然而当我们的耐性一而再,再而三的受到挑战时,那么心理暗示效应就会被我们抛到脑后,取而代之的是训斥。孩子常常是虚心接受,
南京的现代与经典一直是我向往的,那天能与两位吴校长,以及陆建老师同行,去参加这样一次教育的盛典,自然很兴奋。兴奋之余,在时隔一个多月后来交流收获,就找不到兴奋之感了。 下面,我就凭着记忆谈谈我最深的三点感受,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海涵。 一、从内容走向表达 这次听课,印象最深的便是这些大家在教学时,都适当地弱化文本可能隐含的其他教育价值,比如科普教育价值、思想品德教育价值等。而是把重点放在训练学生的语言感受力和表达力,完成语文课应达成的教学目标上,把语文教学从关注文本内容转到重视文本形式上来,以求做到理解文本
因为我没有参加过此类培训,所以我学习了苏教人师【2010】下发的一个文件《关于做好2010年中小学教师省级国内培训项目工作的通知》,同时向我校参加过此类培训的一位英语教师了解了情况。在学习和交流中,我对我们省这一类的教师培训活动有了新的认识。在这里我汇报三点想法。 一、省级教师培训活动中值得肯定的方面 1 .培训的课程覆盖面很广。 以2010年小学为例,培训学科涉及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科学,还有优秀班主任和少先队辅导员培训。培训项目几乎涉及教书育人的所有主要课程。 2 .培训的教师在数量上得到基
新学期快要开始了,新一轮课程培训也在进行着。前两天在教师进修学校我培训了五六年级美术。对六上的美术,所有的老师都是第一次接触。刚拿到教材我就从头到尾彻底翻了个遍。内容丰富,想必教起来也不简单。于是乎,大家在赵老师的引导下,对这本书的18个课时有了一定的了解,也知道了目标和重难点。下午戚老师的儿童画的评鉴让我很受启发:教育是没有个案的,不能临摹,只能借鉴。戚老师特意为我们找了一系列的套色版画让我们更加走入大师。 作为兼职老师,很多美术的感觉我都找不到,虽然去年教过五上的美术,可对这本书我还是很陌生。现在再上
细细地翻阅着一本本新教师的手写备课本,心情也随之发生着微妙的变化。这是由全县各小学选送上来的语文学科15年内新教师的手写备课本,参加县新教师备课本评比。 望着桌上高高叠起的备课本,脑海里忽然闪现出一句广告词:赢在起跑线上。不管它是21世纪最烂抑或是经典的广告词,总觉得用在新教师备课本评比活动上,倒还真是恰如其分。 人生实在很无奈,因为有太多的竞争,所以也就有了太多的起跑线:上学、高考、就业所以有人才说人生是永远的起跑线。单从这一点讲,眼前这些备课本,俨然就是一道鲜亮、庄严的起跑线,一道新教师专业成长的起跑
经过太仓市教育的推荐,苏州市教育局的审核,我有幸成为了苏州市第三期名教师名校长培训班的学员。4月6日、7日是第一次培训。培训搞得特别隆重。4月6日下午开幕式,4月6日上午九点前就要求我们到苏州市电视职业大学报名,报名以后就是集中受训学员的要求和制度。首先讲话的是苏州市师资处的唐处长。一个五十多岁的长者,长得挺慈祥的,感觉做事特别负责。他讲了本期办班的背景,第一期是98年的8月办的,离现在有一段时间了,第一期、第二期培养的学员92%都成果。他提了六点学习的要求:听国内外有名专家讲座,提高理论素养;考察名校进
2006年的9月我校有幸成为省教科院的实验基地,从此我和省教科院的专家有了许多近距离接触的机会。这样的日子每学期都会有两三次,我可以倾听专家间的辩论,可以面对面地向专家质疑,可以和专家一起研讨问题。开始我是特别怕有这样的日子,挨着专家坐着,心理特别紧张,成恐城隍,生怕说错了什么。越是这样越是会出洋相,原本我对某些问题很有见地,因为缺少自信,知道的也变成不知道了,有时会变得语无伦次。两年过去了,我越来越盼着能有机会和专家一起研讨的日子。每次研讨如果说胜读十年书的话也不会太夸张,专家的学识、工作方式、敬业的精
蔡留忠 一个忙碌的寒假很快的过去,可能快乐的日子都是短暂的。忙里偷闲翻了一本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书中的很多案例都能给我以触动。工作了12年,尽管还被称为青年教师,其实内心早已有了沧桑,行为早多了几分不羁。在自己职业生涯的前三分子一这个节点上回首自己的过往经历,颇有感慨。 大学的四年,心气颇高,在生物学专业课程上很是下了一番功夫。这曾经是让自己颇感底气十足的资本之一。话说12年后的今天,对学科专业知识的储备非但没有增长,还因为遗忘更显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