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教师园地 > 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那一面旗帜在飘扬——读《致青年教师》有感

那一面旗帜在飘扬——读《致青年教师》有感

更新时间:2014-07-22 09:47:55

《那一面旗帜在飘扬——读《致青年教师》有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窗外,喧嚣的都市正经受着夏日高温的炙烤;窗内的我轻轻合上《致青年教师》一书的扉页,阵阵墨香犹如清风吹进我的心田。“教育要让学生追求诗意的人生,不仅需要诗,还应当有琴声,有树,有虹,有梦”。“爱自己的学生,教会他们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关心他人,培养仁爱之心”。“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未来的社会超越今天的文明,这就是理想······” 吴非用朴素与平实的语言诉说着一个又一个教育哲理,它们不高深却因为作者对学生的满腔热爱,对教育事业拳拳赤子之心显得那么的隽永与深远。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参加工作至今也有十几个年头,比起教育前辈,从事教师这份职业的时间并不长,却常常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彷徨。刚带班级时为了让学生有不一样的眼界,我在班级的黑板两边贴上了一幅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在教学中我也常常把社会上的大事讲给班级的学生听。一次一个成绩优秀的女孩很郑重的跟我讲:“老师,我爸爸讲读好书就行了,不要管其他的事。”我错了吗?还有一届学生,班级中有一个弱智的女孩随班就读,学生都不喜欢她,为了改变大家对她的看法,在集体活动中我常常会牵着她的手带她一起活动,一次一个男生很气愤的对我说:“老师因为你对某某同学太好了,所以她才会很放肆,她会在班级中大喊大叫”。男孩与我的关系很好,我也猜得到这并不是他一人的想法,我犹豫了,对弱势群体,给他们一些关怀,给他们一些尊重,难道又错了吗?此时读罢吴非,我内心终于很释然,教会学生仁爱,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让学生有一种人文情怀,这看似与现实有些格格不入,与考试成绩毫不相关,但是这是做人的根本。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是吴非,是陶行知,是许许多多有着朴素教育思想的教育家,坚定了我们青年教师的信仰,让我们在教育工作中不再犹豫彷徨。

教育要有理想。

在《致》一书的第五辑,谁是载树人一文中,作者提到今天学生对劳动人民的冷漠,我也深有感触,一次我在班级中对同学说我们的英语老师为了鼓励大家,拿出自己的工资给同学们准备小礼品,我的话还没有说完,一个学生就大声说,反正老师的工资很高的,听到这话我非常的气愤,我气愤于学生对老师付出的冷漠。这句话的背后有太多的内容,是孩子生活环境中对教师职业的岐解,我常常见到两种极端的家长,一种生怕孩子得不到老师的重视,一有单独机会就拼命给老师塞红包;另一种认为教师是服务行业,我的孩子交给你,读书的事情就是你们教师的事情,稍有不如意就迁怒与老师。整个社会的急功近利,让人们不相信校园中还有净土。我对第一种家长说,您的红包我不能收,万一让孩子知道,我就没有威信。不知道是不是我表达有误,家长马上说没关系,孩子不会知道的。但是我自己知道,我对不住“身正为师”的师范大学校训。对待第二种家长,我告诉他教育要形成教师、家长、社会的合力,要学会尊重教师,学生才能相信老师说的话。该说的都说了,却觉得自己没有改变什么。在这些时候觉得自己不过是一只小小的蚂蚁,在一种社会现象的大树洞面前,我怒吼了一声,却连自己的回声都听不到。在《致》一书中作者也谈到了很多的无奈,面对社会高速发展与转型过程中人们精神领域的困乏,面对一些教师同行不负责的言语和行为,面对一些违法教育规律的现象,作者没有选择旁观或者默然,他放声呐喊,他坚定的对青年教师说,尽管有不同的声音我们还是要坚持我们的理想。

教师要有诗意

读《致》一书后难掩心头的羞愧,作为一名教师我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仅仅停留在学生阶段,现在书架上摆得满满的是习题集,似在看书又不是看书,缺少了一字“静”,缺少了一种情感是“投入”。很还念读书时候,看名著常常看得泪流满面,我为书狂的境界。现在我们缺少的仅仅是读书吗?一次偶尔翻到一本宋词再读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内心非常激动,跟友人一起讨论,她只嘲了我一句:“快40的人还这么诗意!”今天我终于明白,作为教师我们缺少的不正是这份诗意吗?吴非在《致》一书中写到教育要让学生追求诗意的人生,不仅需要诗,还应当有琴声,有树,有虹,有梦。他最喜欢听孩子的歌,因为那歌声动人,一点杂质也没有,那是生命的歌。要实现这一切,我们教师首先敢于做一个纯粹和诗意的人!

暑期参加了浙江省象山县西周小学的考察活动,大巴一路颠簸,告别了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都市,渐渐驰入群山的怀抱,经过几个小时的奔波,西小终于到了。步入校园,一起参观的教师被一块大石吸引,大石上刻着四个大字,蒙以养正,在一个人幼小的时候要培养孩子有正气,读着这几个字让我油生一种敬意,这是一所普普通通的农村学校,孩子们的父母就是附近村子里世代居住的农民,面对这样的孩子有一群不普通的教师,他们有理想,他们尊重教育的常识,他们尊重孩子,他们每一年都在学生中评选出众多的西小之星,这些孩子的照片张贴在学校最醒目的位置。最让人感到惊叹的是,我在一个楼梯的拐角看到了学生的优秀作文,还记得作文的名字是《最有个性的牛》作文是用钢笔誊写的,文章的旁边是用彩纸剪出的一头仰天长啸的牛,图文并茂,给人一种美的感觉,这精心设计的背后让我看到教师对学生成果的尊重,这份尊重和对美的宣扬一定会成为孩子一生的财富。同一个夏天我偶遇西小,走近吴非。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同样的信仰与执着,我想对吴非老师说,您告别了讲台,告别了钟爱的课堂,但是您并不孤单,在教育的这片热土上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接过您手中的旗帜,为了未来培养真正的人才。
相关阅读
推荐
  • 我们也做“E学生”——读《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有感

    新学期伊始,校长又为大家送上了美味的精神大餐凌志军的著作《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对于书,我总是来者不拒,并在第一时间加以认真阅读,同时把一些与学生的学习或成长有关的读后感和学生进行交流,并在我的教育教学中加以运用。 在初次阅读《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时,E学生这一新名词立刻吸引了我,何为E学生呢?作者是这样进行定义的:拥有强烈自主意识和很高的情商,因而是更快乐、更杰出的学生。主要有三个特征:EQ情商;Enjoy快乐、享受(学习);Excellence优秀、杰出、卓越,所以也可以叫做3E。 同时,作者根据学生的学

  • 读《成功母亲的7大教育法则》有感

    爱迪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家。他一生中的发明有1093件,白炽灯泡、荧光灯、留声机、录音机、话筒、电影放映机、高速公路让后人无人能望其项背。 然而,谁曾想到,他在小学里只读了三个月就被退学了,在他身上没有任何学历。他的成长完全仰仗了母亲南希,是她引领爱迪生走进了科学的世界,并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学等领域。她充分肯定了爱迪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他积极思考。正如爱迪生自己说的那样:所有的进步,所有的成功,都是从思考开始的。 一、母亲人生路上的指明灯 在爱迪生的一生中,母亲南希就像是他人生路上的一盏

  • 深深的无奈——看《非常公民》有感

    爱新觉罗溥仪,相信大家都很熟悉这个名字,他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皇帝,也就是所谓的末代皇帝。他曾享受过宫廷的奢华和安逸,却也经历了人生的磨难和艰辛,从一个高高在上、万人景仰的皇帝,演变成一个新中国的普通公民,这期间的风风雨雨是我们常人所不能想像的。 当我看完《非常公民》(溥仪和他的五个女人)这本书时,思绪便被他那种深深的无奈所牵引着,虽没有感同身受,但却能理解他的这种无奈的心情。也许用了不起来形容他不太合适,可他的所作所为真的是与众不同

  • 爱的基石——读《感悟父爱  感悟母爱》后感

    父亲、母亲爸爸、妈妈,简简单单的两个名词却道出了儿女几多依恋,几多牵挂。生我者父母,养我者父母,念我者还是父母。父爱是人世间最具力量的爱,母爱是人世间最无私的爱,父爱同母爱一起构筑了人类社会爱的基石。 一、《感悟父爱》 父爱是理性的、内敛的,是智慧之爱、责任之爱。达芬奇曾说过:父爱可以牺牲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当我看完《感悟父爱》后,被文中那一位位伟大的父亲震撼了,也被深深地感动了 《血债》中的父亲为了给上大学的儿子生活费,竟然去卖血,可儿子请同学去卡拉OK厅唱一次歌就花了346元,这让父亲哑口无言;《爱

  • 读《赏识你的孩子》有感

    有梦才有理想,有梦才有追求,有梦才有希望。在人生的路途中,小学阶段是人生有梦的出发点。怎样把学生引领到这个梦起飞的地方?始终在我的脑海里游荡,让我不得不思考。 领悟人生的智慧,消除教子的烦恼,走进孩子的心灵,体现成长的欢乐是周弘老师《赏识你的孩子》一个父亲对素质教育的感悟一书的核心,也是一个好老师的参照。 现在大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的极度溺爱下都养成了自私自利、蛮横娇惯的心理。哪对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儿女成才呢?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热潮下,打骂成了许多家长每天的必修课,这导致了

  • 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有感

    学习了和学新先生主编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这本书后,让我受益匪浅。特别是书中第十一章提高自主学习效率的策略与方法,阅读后,让我对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自主学习效率,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体会。 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效率,首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使他们准确掌握知识,熟练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就必须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语文知识,着力培养他们勤动手、勤动口、勤观察、勤思考的良好习惯,把感知与思维结合起来,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 试析体育的人文观与社会观——《光辉岁月》观后感

    8月2日下午,体育人文社会课上,观看了以美国校园橄榄球队为题材的《光辉岁月》,该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其中有很多体人文体育社会方面的精彩点滴,结合我带足球队的经历,产生了对比思考。 两国校园体育竞赛人文社会观的不同点:首先,在美国,学生能参加学校的橄榄球队是无限荣光的事;家长们对教练的尊敬与推崇,无异于对待崇拜的明星,家长有观看子女比赛的好习惯,有位家长因儿子被替换下场,大叫:别让他下来!,并找到教练办公室恳求;学校对比赛同样重视,暑期组织两巴士的学生到大学集训;社会上的人们同样关心学校的体育赛事,有

  • 心灵沟通,重拾幸福——《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后感

    初读《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时,我是反感的,难懂的文字,哲学家一样的阐述,但当我开始深入阅读并在完成读书批注时我发现帕克老师真的是一位真正的教师,集谦虚与自信于一身,对人类的奥秘怀有深深的敬意而且热衷于冒险,他告诉我们什么是教育与受教育,他指引我们回归人本,鼓励我们认识自己,让我们充满力量,激起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的真心。从这本书中我读懂了教学,重新审视了自己和我的学生,同事,我发现我们缺乏心灵的沟通,我个人认为幸福课堂不难达到,只需要我们彼此之间的信任和心灵沟通。通过阅读本书我有了以下的理解。 一、加强

  • 面对学生,我们需要学会让爱不断生长

    每个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肯定都会遇到不听话,难教育的学生,面对这样的学生作为老师的你会用什么办法呢?当尝试了各种教育方法之后还是没有起色时又该怎么办呢?随之而来的是情绪上的烦恼、气馁、愤怒、甚至是怀疑自己的能力了。这时你改变不了学生,就尝试着改变自己吧!需要转变态度的不是学生,而是我们教师自己的心态。在舒马赫的经典名著《小即是美》中给了我们这样的理解:在对立与矛盾不可调和的情况下,怎么能够使教育的纪律和自由的要求调和呢?实际上,有无数的母亲和教师都在做着这个工作,但是没有一个人能够写出一个解决办法来。他们的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