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教师园地 > 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浅谈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读《好读书而求甚解》随笔

浅谈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读《好读书而求甚解》随笔

更新时间:2018-11-11 08:52:10

《浅谈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读《好读书而求甚解》随笔》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近日,拜读了陶行知先生的《读好书而求甚解》一书,当读到“老师对学生要求要严格。严格不是指老师整天逼着学生练这个练那个,使学生气都透不过来。而是说,凡是要学生练习的,不要练过一下就算,总要经常引导督促,直到学的东西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才罢手。”[1]一句时,心中颇受触动。从阅读的角度来说,我们应当如何指导学生阅读?如何让学生将读到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运用到日后的写作与生活中去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如饥似渴的继续捧着这本书细细品读,试图从书中找到答案。幸运的是,陶老先生果真在书中给予了我一些提示,他在《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念》中提到:“还有些人在叔书塾里书读了《四书五经》,笔下还是不通,偷看了《三国演义》或者《饮冰室集》,却居然通了。学生的阅读与写作也是这样。当我们功利的要求他们读各种作文选的时候,或许他们的作文能力并不能得到提高,而当他们大量地阅读了课外读物、故事书的时候,他们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反而会有所提高。”[2]我想,这应该便是我们常说的:兴趣的最好的老师。

经过一番思考之后,我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理解为一种以“兴趣”和“理解”为媒介的循环,即:兴趣-求知欲-阅读-理解-内化-助推写作。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应当尽可能的激发学生对阅读内容的兴趣,当学生对阅读内容感兴趣时,方能激发其求知欲,这种有求知欲伴随的阅读,是一种主动获取的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够更好的理解阅读内容并将其内化成自己的东西,进而将其运用到日后的写作与生活中去。

 值得一提的是,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并非是单向的促进作用,而是一个令人欣喜的循环,学生一旦完成了一篇令人满意的习作后,这种成功后的喜悦会激励学生进一步的阅读兴趣。记得于永正先生在其著作的序言中曾提到:自己在初中时曾有过成为一名作家的理想,为此他孜孜不倦的读书,苦思冥想的写作,在成才一名教师之后,他仍然坚持写教育随笔和教学论文。我想,于先生的事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作证我这一观点,为了更好的写作,从写作获得更大的成就感,学生会对阅读更加感兴趣。

在阅读与写作相互促进的过程中,“兴趣”是其中最不可或缺的“催化剂”,因此,如何为学生选择其感兴趣的阅读素材,如何在其阅读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其阅读兴趣、促进其主动思考,是我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思考的问题。当然,仅凭我个人的智慧想要思考出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并非易事,我想,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通过拜读前人的著作,或许能够在阅读与思考之中更快的找到方法,更好的指导学生的阅读与写作。

参考文献:
[1] 陶行知,好读书而求甚解[M].北京:开明出版社,2017:9-10.
[2] 陶行知,好读书而求甚解[M].北京:开明出版社,2017:18-30.
相关阅读
推荐
  • 漫谈家庭教育——读《中国新教育》有感

    朱永新教授在《中国新教育》一书中专门就家庭教育问题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其观点鲜明,分析入木三分。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读后不禁拍手称好;作为一个孩子的家长,读后深感责任重大。 朱永新教授对家庭教育亮出其坚定信念是:教育学应该成为众人的科学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家庭教育由于具有启蒙性、个别性、生活性、随机性、隐潜性等特点,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具有非常独特的意义。它不仅与学校教育相互补充,而且不可替代。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儿童永远的学校。【P228《新教育的家教主张》】 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现在有这样一个误区

  • 再谈阅读——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记得读完《海伦娜的奇迹》之后,我在激动之余写下了读后感《让阅读进驻孩子的心灵》,感叹老师们为了吸引孩子进行阅读煞费苦心,尤其是阅读之夜令人难以忘怀。然而在第56号教室里,雷夫老师同样注重引导孩子们进行阅读,立志培养终生阅读的孩子,并提出了这样的建议:提高儿童阅读能力的同时引导他们对阅读的热爱,应该是我们的首要任务。[雷夫艾斯奎斯] 是啊,我们都明白阅读对于孩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如何引导学生(或自己的孩子)喜欢上阅读,甚至善于阅读,一直是令我们大伤脑筋的事,现在,让我们先来看看雷夫老师的做法:

  • 因材施教,挖掘潜能——《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我对印度电影的记忆停留在《流浪者》《大篷车》《永恒的爱情》那几部老电影中,画面唯美、音乐动听、舞蹈热烈,这成了印度电影的标志。但相对大牌明星云集、充满震撼力的好莱坞大片来说,我对于印度电影的兴趣并不浓厚。尤其是09年这部《三傻大闹宝莱坞》在上海上映时,我看到如此低俗的片名,就认定了这肯定又是一部无厘头的搞笑片,所以我连这部影片的介绍也没有看过,更不用说去电影院观看了。这次秦老师推荐我们看这部电影,起初我心中充满了惊讶和疑惑,直到上网下载观看后,才发现这真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好电影。它不仅保留了印度电影人能歌善

  • 感激生命,快乐生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感受

    忘我就是快乐。因而我要把别人眼睛所看见的光明当作我的太阳,别人耳朵所听见的音乐当作我的乐曲,别人嘴角的微笑当作我的快乐。这是海伦凯勒自勉的一句话,也是她忘记身体疾病,自信生活的动力。说是自我鼓励也好,说是自我安慰也好,透过这句话我们能够感受到的是她的坚强。这些天再次品读了海伦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感受着一个生活在黑暗中的人对生活的热爱,她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她对世间美好事物的感激。尽管她的命运比别人曲折,但她没有向命运低头。 看了这本书我想说的很多很多:首先是感激生命。我是一个健康的生命,我能够用

  • 用阅读来丰富心灵——近期读书情况交流

    寒假过后,老实说工作一直比较忙,任务也比较多,再加上我参加了平湖新教育实验博客,每天读博写博也成了给自己规定必须要做的事情,因此真正读书的时间确实少得可怜了。但是我认为在网上读他人的博客也是一种读书,而与人的接触也是一种读书,不是说读书分读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这分吗?我也想说读书也可以分读有书之书与无书之书. 不过,在这少得可怜的时间里我还是读了几本书的,列维-斯特劳斯的《猞猁的故事》和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是我从我公公那儿无意中翻阅到的,便拿回家阅读了,这二本书让我在意识主流和结构主义之间游走,今天是

  • 看《最美的眼神》有感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说托尔斯泰的目光如一把剑,说母亲的眼神里透出的是慈爱,可见一个人眼神里的世界是多么的丰富。看完这篇文章,我想到了自己,不知道自己的眼神里是什么内容,我想最多的是严肃吧。我喜欢把双手交叉抱在胸前,在配上我严肃的表情,怪不得有学生对我说:老师,你应该多笑笑,你笑起来比较好看。其实我是爱笑的,但我不知道为什么在学生面前总是板着脸,是为了更好的管理学生吗?是让学生见我怕吗?其实我不喜欢学生怕我,为什么要怕我呢,我也喜欢和学生聊天,但是,那严肃的眼神好象成了我的保护色。 这几天,我总是试着换一种眼

  • 教育的终点——听唐江澎讲座有感

    听了唐江澎的讲座,感动,崇拜。而后热血澎湃。 我从来没有认真而理性地思考过教育的最终目的,我也只是在教育的过程中或者片段中经过着,将我学来的零乱理念拼凑着指导着我的工作,在这个功利而纷乱的社会中,我以为我坚守了教育的底线,但是和唐校长相比,我很伪。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句话,对我以及对大多数人来说,确实是一句口号,耳熟能详,确从来没有去追究它真正的意义。而唐校长对它的诠释是:一种谋划教育的眼量、一种思考教育的角度、一种认识教育价值的历史尺度、一种判断教育功效的时间和标准。如果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不能真正地理

  • 回归正途——读《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有感

    勇气,对于每个人来说,或多或少总是有的。但,教学勇气,对于作为教师的我来说,是我不曾考虑过的。教学还需要勇气?初读了帕克帕尔默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心中的这个疑问慢慢的被解开了。是的!教学也需要勇气,而且是我们老师平时忽视掉的那些会让人执着的勇气。 初读《教学勇气》一书,书中字字洋溢着作者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热爱之情,而这一热情也在之后的阅读中慢慢地传递给我,感染着我。在敬佩作者的热情之外,也震撼着书中多角度的深入探讨的很多观点,加之字里行间自然流露的对教师人性的充分理解和尊重,让我更加愿意用心去聆

  • 在教学中提升生命的价值(读书心得)

    放暑假了,表姐妹们不无羡慕地说:老师,又要放暑假了,终于可以轻松轻松啦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