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教师园地 > 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课的导入要遵循激发兴趣的原则——读《课的导入与结束策略》有感

课的导入要遵循激发兴趣的原则——读《课的导入与结束策略》有感

更新时间:2018-11-20 15:50:58

《课的导入要遵循激发兴趣的原则——读《课的导入与结束策略》有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近期,我阅读了由郭芬云教师出版的《课的导入与结束策略》这本书,这本书写的非常贴近我们中小学各科教学的教学实际,这本书主要从导入与结束环节的教学策略为主线,结合了我们一线教师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典型性的案例进行解剖与方法分析,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来作解析,介绍了课堂的导入教学的规划问题,设计与实施的可以使用的策略问题,以及能够结合这些案例介绍课堂教学与评价的具体的操作的方法。让我有所想有所思。她所写的这些对于我们来说具有可操作性与实施性。

这本书主要分为六个章节,每一个章节都有所要叙述的重要,比如说:“课的导入的基本原则”二“对导入策略的多角度分析”三“不同课型的导入策略”等等内容,那么读过这本书后,我更加深切的体会到,要想上出一堂优质的课,开头的导入就是那么的重要,可谓“万物贵乎始”,老师说;“一堂赏心悦目的课就像一场精彩的演出”,我觉得这句话说的非常的贴切,就像演出一样,有精彩的开始,有有序的过程,有精彩的高潮,有完美的落幕。这样的课谁不爱呢?课堂的精彩纷呈是从开头来进行的,在于导入环节能否吸引学生的眼球和听觉,精彩的课堂在于导入环节能够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让他们能够跟你你的指挥进入知识的殿堂。这样重要的一个环节,不去好好的斟酌,不去好好的思索,难以上好一节优质的课。

这本书中也提到了几种有效的导入方法,比如说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创设情境中尤其是创设生活情境占了其中的很大的一部分,因为生活情境更加贴近生活,可以更加方便的激发出孩子们的学习的兴趣,能够很好的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进入到新课的教学。学生会意识到,原来音乐与生活的关系这样的密切。不过也有很多失败的教学案例,有些老师的导入因为贴近生活,孩子们一下去就活跃起来,课堂气氛过于热闹,教师不好掌控局面,结果导入的失败使得下面的教学内容受到了影响。也有的教师没有把握好贴切生活的“度”导入的时间过长,占用了下面新课的教学时间,使得课堂结构不合理,也影响了教学的效果。这样的情况往往在新入职的教师中经常出现。因此,如何来进行新课的导入,如何去创设有效的情境,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去研究去思索。从这本书中也有得到了很大的启发。

这本中我知道了,导入要有的放矢。也就是说我们导入的目的性要很强,可谓是“一针见血”的效果要有,不能去夸夸其谈,快速而有效的将学生带入到新课的教学之中。让我想起我们的生活中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为了让新课有趣,就围绕着课题展开活动,可是设计的意图不够明确,学生不能够理解教师的设计意图,整个理解偏了,教师左右围绕课题绕来绕去,没有达到真正的教学目的,最终上课效果跑偏了。

再者我明白了,导入环节要有妙趣横生的效果。借用了一句话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的起点,首先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愿望。”因此课的导入要遵循激发兴趣的原则。

再者书中也有写到,导入要有“出奇制胜”的效果,只有有“新意”才能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种新奇可以使课堂导入的角度的新奇,可以是方法的多样性,可以让过程更加的灵活,因此可见导入这一环节的设计真的是那么的重要。当然在书中也提到了其他的导入的方法,让我都有所感触,有所感悟,在看时真的学习到了很多,这本书将指导着我的教学的新思维,在以后的教学中将运用到这些有效的方法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相关阅读
推荐
  • 善待自己的孩子——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有感

    关于家庭教育的书已是屡见不鲜,相信大家或多或少也读过一些,我也是。每次读这一类书籍,总是激情满怀,并不自觉地想要仿效一番,然而人总是缺乏一种持久性,久而久之,原本属于自己的那一套做法就原形毕露了,而心中也总不免会这样想:他的孩子可以这样教育,但我的孩子和他的孩子不一样,所以我还是用我自己的那一套教育理论吧。于是乎,一切又开始回到原点,对于孩子的教育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当我在阅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时,看到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首先是书名深深吸引了我,因为我兼有妈妈和老师两职,作为妈妈,我想成

  • 深深的无奈——看《非常公民》有感

    爱新觉罗溥仪,相信大家都很熟悉这个名字,他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皇帝,也就是所谓的末代皇帝。他曾享受过宫廷的奢华和安逸,却也经历了人生的磨难和艰辛,从一个高高在上、万人景仰的皇帝,演变成一个新中国的普通公民,这期间的风风雨雨是我们常人所不能想像的。 当我看完《非常公民》(溥仪和他的五个女人)这本书时,思绪便被他那种深深的无奈所牵引着,虽没有感同身受,但却能理解他的这种无奈的心情。也许用了不起来形容他不太合适,可他的所作所为真的是与众不同

  • 有梦想的教育《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不跪着教书》一看到这书名,我就猜想那应该是理想上精神上要站直、思想上更要站直。应该是堂堂正正地教书吧。当我翻开书本看了没几页后,发觉自己先前的想法有点偏差。本书的作者吴菲是中学高级的教师,他在书中所述的许多例子都是反面教材性的。应该说吴老师想通过某些不好的现象来折射现代教育应该有的本质。其中有写家长对子女过多的拘束,使得学生失去了自由,失去了自我,没有了生活的主见。吴老师提到的很多都是高中学生的家长,这些学生家长的眼中只有高考,其他一切都可以往后推。吴老师通过他的笔墨说出了学生的心声,同时也代表他对现代

  • 《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读后感

    习惯是什么呢?我心中不是很明了,而且还说不出个定义来。特意翻阅了字典,它上面有两种解释:1、常常接触某种新的情况而逐渐适应;2、在长期里逐渐养成的、一会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习惯,任何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每个人不可能天生就拥有一身的好习惯,而不粘有坏习惯。不管过去如何,习惯怎样,但做了老师,就要有教师的风范和表率,你的举手投足可能都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像。 这几天看了《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后感触颇深。照书上的100条好习惯检察自己,发觉

  • 眼泪只能流一滴——《小小的我》观后感

    无意间同事给我推荐了一部电影《小小的我》。看时眼泪一次次情不自禁地留下来,看后让我为之感动。这部电影主要讲一个伤残儿童栗欣短短的一生,人物微小,如沙海中的一粒,但却给人留下无限深思。为什么?影片从童心这个角度,做了大大的开掘。是童心焕发出的光彩,照亮了我内心深处那些久久未被触动的地方。 一场车祸,让一个如花儿童栗欣成了残疾人,让她的生命只剩下短短几年。这个打击是致命的,但小小的她却坦然面对,不被任何困难打倒。 她要上学。为了能上学,栗欣咬牙学走路,一次次跌倒,一次次拼命爬起,终于学会走路了,当她艰难地走到

  • 教育的终点——听唐江澎讲座有感

    听了唐江澎的讲座,感动,崇拜。而后热血澎湃。 我从来没有认真而理性地思考过教育的最终目的,我也只是在教育的过程中或者片段中经过着,将我学来的零乱理念拼凑着指导着我的工作,在这个功利而纷乱的社会中,我以为我坚守了教育的底线,但是和唐校长相比,我很伪。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句话,对我以及对大多数人来说,确实是一句口号,耳熟能详,确从来没有去追究它真正的意义。而唐校长对它的诠释是:一种谋划教育的眼量、一种思考教育的角度、一种认识教育价值的历史尺度、一种判断教育功效的时间和标准。如果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不能真正地理

  • 请还给学生快乐的童年《建设理想课堂》读后感

    陈大伟老师在《建设理想课堂》一书中提到:一位家长的信《重提鲁迅的救救孩子》引发了我的思考。信中提到了他三年级女儿的遭遇,孩子不愿意去考试,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孩子,每天面对的不是快乐成长,而是陷入题海之中。孩子没有了童年的快乐,一天中连玩的时间都没有了,她又怎么愿意去学校呢?难怪有学生会把歌词改成:我去上学校,拿了炸药包,隆隆一声学校没有了。 暑期期间青少年活动中心那繁荣的景象是不是也说明一些问题,家长不愿意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经过孩子的同意更不要说和孩子商量了。课家长问什么都会有这样的心理呢?还不是现

  • 守住心灵,将真心献给学生

    《教学勇气》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中的许多人,是出于心灵的原因,再加上热爱自己的工作,热于帮助人们学习等愿望的激励而成为教师的。但年复一年,随着教学生涯的延续,我们中的很多人失去了这种心灵的力量。教师在工作中常常有解体的痛苦。这种痛苦来源于切断了于自身真实的联系,切断了与我们投身教学的热情的联系,也切断了与心灵的联系,而最终我们会发现心灵才是干好所有工作的源泉。回望我们曾经走过的路,的确经常与困难相佐,与遗憾相伴,充满迷茫。我们需要找回改变工作和生活内部力量的信念。只有当自己内心的思想和洞察力与围绕我们的外

  • 提高自身的素质——读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有感

    为了能够提高自身的素质,我特地从书店买回了一本由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所写的《做最好的老师》。有句很好的美言南有魏书生,北有李镇西。 魏书生老师便是陆校长经常称赞的一位名教育家,而李镇西老师也便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做最好的老师》此书全面地阐述了李老师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学生心理健康、语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他使用了一个个跌宕起伏、曲折动人的故事,使我深受感动,发人深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