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教师园地 > 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备好课——有效教学的前提《有效教学》读书心得

备好课——有效教学的前提《有效教学》读书心得

更新时间:2020-03-14 12:10:50

《备好课——有效教学的前提《有效教学》读书心得》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实践,在教育理念不断与时俱进的同时,教学方式也在不断推陈出新,教育改革领域的“百家争鸣”局面日益凸显。而在实际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抛开一切形式上的花哨,真正实现“高效”更应该成为教育改革者和教学实践者的切实追求。 如何进行有效教学,让学生在45分钟的课堂学习中都有收益,是我一直以来思考的问题。读了赵国忠先生《有效教学最需要什么》一书,我对有效教学最需要关注的细节--意外这一理念感受颇深。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预见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如何在“意外”情况下顺利实现“巧妙”二字对于教师而言则是台上几分钟,台下几年功的课堂教学能力和课堂驾驭能力的检验。结合《有效课堂最需要什么》中的相关理念和自分教学,我总结台下功夫的修炼离不开以下几个方面:

一、备好课——有效教学的前提

如果把教学看作是一项工程,那么“备好课”是对这项工程宏伟蓝图的规划和设计,是工程开工建设的第一步,是能够保证课堂教学科学合理的关键步骤。中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曾说:“对于上课,我是每课都想“出新”的人,想每课都让学生喜欢。所以,隐性备课最重要。 ”按照我的理解,与“隐性备课”相对的“显性备课”应该就是保证课堂基本能够顺利进行的包括分析教材和学生、确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构思恰当的导入和、预设自学问题并作出相应教学指导、选取教师释疑的切入点以及进行知识建网和当堂检测的一系列完整的程序。而“隐性备课”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教师对教材深入钻研程度、对知识点学生可能掌握和理解的程度、可能会出现质疑的估计能力、以及教师的个人魅力、教育机智、教学风格的考察。在显性备课充分的前提下,进行隐性备课,有时会让课堂呈现不一样的精彩。

记得我在讲到《新中国政权巩固》这一课中“抗美援朝”这一问题时,在备课时,我与同事探讨:在美苏冷战的大背景之下,苏联为什么没有直接派兵参加抗美援朝?这一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通过查找资料,深入探讨,使得我们对抗美援朝这一历史事件的了解更加全面和立体。

“显性备课”就像是拍摄一部剧本已经由导演确定下来,演员照本演出的微电影,过程中不会出岔子,拍摄出的电影也不会跑偏,但这样的作品却少了演员与创作人员之间思想碰撞中所激发的灵感,而这种灵感的结果往往会成为这部电影的生命力。课堂教学也是一样,将显性备课和隐性备课结合起来,深入挖掘教材中可能引发学生质疑点的地方,提前思考,这不仅关系到教师课堂教学的效果,也关系到学生喜爱教师的程度,关系到课堂的精彩程度。

二、上好课——有效教学的关键

如果说在备课环节所做进行的显性备课和隐性备课是拍摄微电影所学的剧本和预案,那45分钟的课堂就是教师和学生共同配合下的一场演出。教师导演也是演员,而主角是学生。想要电影有生命力,导演需要利用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适度尊重和发挥演员的创造力,顺势利导,灵活地处理课堂上出现的意想不到的事件,因为课堂是灵动的,我们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天真烂漫的学生。

在做好充分准备的基础之上,我按照计划进行《新中国政权巩固》的教学, 学生跟着我的步骤认真的阅读课本落实问题,等到本课将要讲完的时候,一个女生举起手,问到了苏联为什么没有直接出兵的问题,我没有立刻把之前思考好的答案直接告诉她,我把这个问题抛向全班同学,让他们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帮助这个女生解决这个困惑,几分钟以后,陆续有同学举手发言,他们的答案远远超出我的预想,甚至比我当初组织的还要多样,本节课即将结束的时候,意外的掀起了一个新的高潮,我相信在小组的合作探究中,学生们对本节课的内容理解得也更加深入,对初三将要学习到的两极格局也有了预知,为接下来新知识的学习做好了铺垫。也在我在这个过程中深深体会到,教师有效地组织课堂进程,用不怕被问倒的勇气和谦虚的态度和发自内心的爱,化作清澈的殷殷目光撒向学生,用热情友善,宽容豁达的笑容去面对学生,学生才会感到亲切、轻松、愉快,充满激情地融入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人。只有每位演员真正进入了自己的角色, 才能演出最好的戏,演员的创造力得到了尊重和发挥,电影才会焕发生命力。

三、教学反思——的保障

考尔德希德说:“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思他们事业中的重要事情, 包括他们的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这一公式让我们看到了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针对处理教学意外中的反思,不仅仅是教师自身对于自己教学的反思,更应该是教师带领学生对于一节成功或者失败的课程的反思。

待小组探究得出了女生提出的问题答案以后,我合上课本问学生,你们觉得这节课收获最大的是什么?有的学生说是学到了该学到的知识,有的同学说这节课讨论的很过瘾,顺着这个同学的话,我告诉他们,历史课堂本身就是开放的课堂,允许大家有自己的观点,允许出现不同的声音,循规蹈矩的跟着老师走能够确保自己学到该学到的知识,而能够课后多了解相关知识,并大胆提出自己的疑问,在收获到更多知识的同时也会拓展自己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上完这节课我也静下来反思自己这节课从备课到上课到带领学生反思的方方面面,深感只有时时审视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质疑自己的教学,找出教学法中的低效或无效的问题进行研究,才能生长出新观念、 新教法、 新措施,使原来的教学走向有效教学,以此引领学生最佳发展。 作为教师,我们要坚持反思的可持续性,要在阅读中思考,要把点滴的感悟记录下来,唯有这样,思想的种子才会在教育的土壤中植根、发芽、开出绚丽的花朵。

结语

学讲计划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注重教师在预设基础上的顺势利导,倡导学生在课堂上的质疑精神,而学生质疑精神的被尊重和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台下功夫,不仅仅包括为了实现充分备课苦练的专业基本功,也包括应对质疑带来的意外情况下灵活应变的教育机智。赵国忠先生在《有效教学最需要什么》一书中引用到“课堂应该是向未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在这场旅程中我们要正视意外,善待意外,把握意外,化意外为亮点,为课堂增光添彩。
相关阅读
推荐
  • 用爱去教育——读《爱心与教育》有感

    无意间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名字:李镇西老师,我就去网上查了一下。原来他是全国优秀语文教师,1999年他的《爱心与教育》一书出版,获得多项大奖。在师范时我也看过这本书。 看了以后,李老师的还债说让我印象很深刻。长久以来,教师总把自己的地位抬高,认为学生必须听教师的话,教师除了给学生上课,就与学生没有太多的情感纠缠,在当下的教育大背景下其实不然。李老师在书中这样说:我其实是很不适宜当老师的,因为我性子太急了。同时他又说自己具有独特的优势拥有一颗童心。这颗童心,促使李老师在用心爱着学生的时候,更是用心去感受学生的

  • 我们也做“E学生”——读《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有感

    新学期伊始,校长又为大家送上了美味的精神大餐凌志军的著作《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对于书,我总是来者不拒,并在第一时间加以认真阅读,同时把一些与学生的学习或成长有关的读后感和学生进行交流,并在我的教育教学中加以运用。 在初次阅读《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时,E学生这一新名词立刻吸引了我,何为E学生呢?作者是这样进行定义的:拥有强烈自主意识和很高的情商,因而是更快乐、更杰出的学生。主要有三个特征:EQ情商;Enjoy快乐、享受(学习);Excellence优秀、杰出、卓越,所以也可以叫做3E。 同时,作者根据学生的学

  • 阅读《可以这样做班主任》

    班主任是学生的成长摇篮。要关爱每一位学生,捧一颗真心来和学生交流,带满腔热情来对待学生。班主任是教师的综合反映,无论你是怎样的班主任,相信大家都是为了学生的美好明天而在努力着。而这本《可以这样做班主任》用亲切的语言向我们展示那一位位平常却又不平凡的班主任事迹,让我这个同为班主任的读者多了一刻冷静,一点思索与一份压力。也多了一份想做好优秀班主任的动力。 倾听生命拔节的乐曲:不要随便否定一名学生,其实他们都是很棒的,捣蛋鬼、调皮王,他们其实也很孤单,无非是想引起我们的关注。孩子们在班主任的关爱下会慢慢成长,作

  • 再读《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感悟

    欢欢喜喜过完牛年后,就得为自己接下去的工作充电准备了。在表姐的书架上看了好久,决定再去品读《心和气和的一年级》。记得上次看这本书是因为急切地想知道如何管好一年级,那是就走马观花迫不及待地看完了此书。现在一年级的上半学期结束了,我想再来看看这本书,和自己刚走过的教学路途对比一下,让心灵彻底反思。 花了二天时间一字一句地看这本沉甸甸的书。一边翻阅一边思考,还不忘对比着。思绪又回到了课堂,那些难忘时刻像快照一样在我脑海中一一跳动。看到感动之处嘴角不自觉地往上翘,一个人偷偷乐着。心平气和就是一种心态,一种方式。对

  • 读<<教育能改变吗>>的感想

    国家对当今教育存在的种种弊端引起了高度重视,如何改变这种模式是一个问题,而且还是一个时间问题,这是大家都要共同努力的,任何事物存在都有它的合理性。高考是一道门槛,正如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有人说这是下层人民进入上层社会的通道,给下层人民提供了一个平台,下层人民的观念就是:必须用功读书,终有飞黄腾达的一天。现在家长乃至社会中存在有很大的观念也是如此,以致现在孩子的压力非常大。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给孩子选择好的学校、选择好的老师,请家教给孩子补缺补差等等。说到底,就是让孩子好好学习,能够进入好的大学,以后有

  • 用最初的心做永远的事——读《教育是慢的艺术》有感

    教育是什么?以前只知道教育是一种艺术,但这种艺术我似乎永远欠火候,问题在哪里?暑假期间,我认真研读了《教育是慢的艺术》一书,让我找到了问题的根源。这本书是教育学者张文质先生所编,他是生命化教育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他提出教育是慢的艺术,关键在于这个慢字。慢,是对教育的理解和信赖,而我在过去的从教生涯中往往忽略了这个关键字,看了这本书,让我感觉千头万绪,一时也理不清,我且先把自己的一些感想整理成文。 启示: 学会宽容。我们的孩子每一个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生命密码,带着独特的禀赋,带着不同家庭的影响来到学校。不同的个

  • 从《豪猪的哲学》想到的

    最近在读于丹的《论语》心得,看到她引用的这样一个故事:有一群豪猪,身上长满了尖刺,大家挤在一起取暖过冬,但总不知道保持怎样的距离才最好,太远借不着热气,于是就往一起凑凑;一旦凑近了,尖刺就彼此扎着身体,于是又开始疏离;但又觉得冷了终于豪猪们保持了最适当的距离,又得到了群体的温暖。于是我也想到我们师生之间也可以保持适当的距离,也能产生最大的教育作用。 我们在教育学生时往往希望走进学生的心灵,这当然是最高的境界。其实对学生一种有距离的教育也是一种对人格的尊重、对成熟的肯定。在学生的成长路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

  • 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有感

    学习了和学新先生主编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这本书后,让我受益匪浅。特别是书中第十一章提高自主学习效率的策略与方法,阅读后,让我对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自主学习效率,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体会。 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效率,首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使他们准确掌握知识,熟练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就必须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语文知识,着力培养他们勤动手、勤动口、勤观察、勤思考的良好习惯,把感知与思维结合起来,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 以“量-质”论质量——《听那成长的拔节声》读书心得

    由于自身对绿色的偏爱,一拿到《听那成长的拔节声》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了我,青翠欲滴的绿色封面让我迫不及待地打开它细细品读。而本书中有一句话,沁人心脾、发人深思。原文描述如下一点点超越的往往是一群人,一线之隔往往决定着伟大与平凡、成功与失败,也因为专业的提高是量变积累后达到的质变与飞跃。它同样印证着一句古语不积跬步无以成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书中的一个个事例正是本文作者在其教师岗位上一点一滴经验的积累,也正是作者从一个普通的教师成长为一名专家的量到质地飞跃。要完成这种飞跃必须有一个完整的过程,经历起步-提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