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教师园地 > 小学教师教学随笔
濂竹之行,收获甚多

濂竹之行,收获甚多

更新时间:2014-08-31 12:55:51

《濂竹之行,收获甚多》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教学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自去年 10月24日与遂昌濂竹中心小学签约结对至今,一直在想象着对方学校的样子:在四面环绕的青山坳里,有一面鲜红的国旗在迎风飘拂着,旗杆是立在宽宽的操场上的,在操场的四周,至少是前后,应该是白墙蓝瓦的教学楼,也不会是两幢,应该还会多一些,因为在结对时,濂竹小学的黄校长到我们学校后看到我们的教学用房比较紧张后说:“要是我们的教学楼可以移动的话就好了,我们是有房子没有学生,因为濂竹中学撤并后把所有的房子都给了小学,可以给你们一幢房子。”
11月20日一早,我们在濂竹中心小学钟主任的带领下,坐的士离开遂昌宾馆,迎着灿烂的太阳依着蜿蜒的山路出发了。前一个晚上就听其他几所学校的领导说了,我们结对的学校离遂昌最近,大概只需半小时的车程,因此,虽然车外路边的小草上、山坡的小树上,那白白、浓浓的霜直让我们打寒战,但车内的气氛还是非常热烈,一路洒下我们的欢声笑语。同行的姚主任、吴主任和小姑娘小李老师,个个热情高涨,蜿蜒山路的跌波、一个个简直是直角的转弯,都无法让我们的热情减弱,一颗颗激动的心仿佛早已飞到了他们的学校。
车子一直在蜿蜒的山路上往上前行,眼看就要超过半山腰了,在我们多次的“到了吗?”和钟主任的“快了”中,车子终于停了下来。我们迫不及待地下了车,开始在眼前山坡上、山路旁的一簇簇房子中寻找学校,好奇!这么多房子中,没有发现学校房子的迹象,难道他们的学校就是这样的房子?一间连一间,一幢靠一幢,有点像我们以前南塘街的老房子,不过没有那么整齐,因为他们是依山而坐的,有人说“我们这儿的房子,从一家人家的门跨出来,正好是另一家人家的屋顶。”用这句话来形容这儿的村庄,还真是非常恰如其分。
“学校在哪儿呀?”我这急性子,开始耐不住了。“到了,在下面。”下面?面前根本就没有什么路,也没有什么像样的房子。我一边想,一边嘱咐他们几个拎起了我们送去的几包书,看样子学校不会在眼前,还是让我也帮助抱一包吧。陡峭的石阶本来就不好走,加上两边那破旧的木房子,越发让我们感到仿佛来到了一个我们根本无法想象的世界。就在我对大小的石板、路边没门的木房感到新奇的时候,就听见前面在喊“到了!到了!”抬头一望,在小山路的下边、右前方,有两幢(其实是一幢,朝南两个教室,朝东,向着山坡两个教室,用一个楼梯连接的)三层楼房,房前是一块小水泥地,还有一张水泥乒乓桌。
“就这么小吗?”我开始疑惑了。正在这时,他们的主任向我们介绍,学校还有四幢房子:前面还有两幢二层楼,一幢是教学楼,一幢是教室宿舍楼,两幢楼之间有个较宽敞的操场,还有一幢是平房,是学生的食堂;边上最高处还有一幢两层楼是学生宿舍。(这么多的房子,都是十分的破旧)因为是依山而建,因此这么多的房子不在一个层面上的,前面教学楼的二楼和后面的底楼相平,后面教学楼的三楼和学生宿舍楼的底楼相平,学生在校园里活动包括上厕所,必须走较长的路,还有不少的台阶,但是他们的学生却非常灵活敏捷,从来没有学生摔跤滑倒,校园也没有围墙,边上就是通往山顶的小路,学生活动却非常有序、安全,此时,我开始暗暗佩服我们眼前这些山里的孩子、山里的老师了。
第一节课简单交流后,我们开始了我们送去的语文课,五年级共18个学生,上课的小李老师一直担心她所准备的课能适应18个山里的孩子吗?让我意想不到的是,这些孩子,一点也不比我们的学生逊色,感悟到位,表达流畅,个性鲜明,课堂气氛活跃,又一次告诉我,简陋破旧的校舍里,有着充满朝气的孩子,有着不平凡的教师,他们虽然远离城市,交通不便,教学条件不好,但是,他们的教育思想同样先进,教学理念同样新,他们同样在孜孜不倦……我的这个想法还在接下来的交流、介绍中得到证实。
濂竹中心小学共有老师16个,98个学生,规模很小,学校的位置偏僻,房子破旧,办学条件不先进,但是留给我们的却是绝然不同的印象,因为他们有勤奋踏实善学的教师,他们有活泼乐学好问的学生。
濂竹之行,收获甚多!
相关阅读
推荐
  • 用自己的爱描绘着自己的家

    家是什么?是避风的港湾?是栖息的小巢?是人生的驿站? 最近看了巴金写的《家》,对他的家有了一些了解。他说:《家》是我自己喜欢的作品。我自己就是在那样的家庭里长大的,我如实地描写了我的祖父和我的大哥一个我说了算的专制家长和一个逆来顺受的孝顺子弟,还有一些钩心斗角、互相倾轧、损人利己、口是心非的男男女女我的长辈们,还有那些横遭摧残的年轻生命,还有受苦、受压迫的奴隶们。这里面有爱,有恨,有欢乐,也有痛苦。 我想大家对这部作品并不陌生吧,对其中的人物应该也略知一二吧:当鸣凤(一个被少爷爱着的下女)投湖自尽的时候,

  • 班主任工作中,爱心与责任缺一不可

    有人说:教师是蜡烛,是春蚕;也有人说: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是对教师的评价,也是对教师的期望。而我从前一句中体会到了老师的爱心,和后一句中对老师责任的要求,所以我觉得做老师是爱心与责任的并存,然而作为班主任更是如此。在班主任的工作中,爱心与责任二者缺一不可。那么如何在工作中体现出二者的并存呢? 一、为人师表与言传身教。 加里宁说过:教师每天仿佛蹲在一面镜子前,外面几百双精细的富有敏感的善于窥视出教师优点和缺点的孩子的眼睛,在不断地盯视着他。因此,作为班主任生活在学生中间,自己的一举

  • 留守学生 乡村教师 空巢老人

    留守学生 乡村教师 空巢老人 南江县红四乡小学 梁国新 tel:13989150898 【摘要】留守学生、乡村教师和空巢老人既是山乡显眼的灵动群体,又是同呼吸、共命运的弱势群体。留守学生的监护人绝大多数都是空巢老人,肩负着照顾的重任;乡村教师肩负着关爱的重任;一边是家中空巢老人的过度担忧,一边是乡村教师的无边牵挂。乡村教师对留守学生的敦敦教诲往往都随着空巢老人的过分宠爱、迁就而付诸东流;乡村教师与空巢老人的观念差异,导致交流、沟通苍白无力 【关键词】留守学生 乡村教师 空巢老人 留守学生、乡村教师和空巢老

  • 我借到老师的书了

    这周,我借到老师的书了。涉县固新镇原曲小学三年级的武艺伟同学满脸带笑地对同学们说。地处农村学校的孩子,在阅读课外书方面远不及城镇孩子。由于相当部分的农村家庭受陈旧思想的影响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再加上某些家长自身文化素质的低下,使得许多孩子在阅读上只满足于学校书本知识的学习,从而严重忽视了课外知识的吸收,进而导致学生语文成绩普遍较差。 为有效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三年级的毛老师绞尽脑汁,想出一招,实行一周借一本,谁能借得到的借书活动。 每周评选各方面优秀的一名学生,可以向老

  • 真想再上一节这样的数学课

    课后听到学生的这一句感叹,作为教师真是幸福无比!事后想想,我这节课有什么特别之处吗?能让学生发出这样的感叹!回想起来其实也很简单,课题是数图形中的学问,我在学问处卖了一下关子,什么是学问?学生说:有很多知识、知识渊博。数图形很多同学都会数,如何上升到学问呢?以前我们也数过图形,你觉得最容易出现哪些问题?生:重复、漏掉、数错(概念错)。那有什么方法解决吗?生:有顺序。学生说了很多,最后一个学生说找规律,刚开始我还不置可否,后来想到这个学生最到位了找到规律就有学问了。下面是让学生尝试数角,从最简单的开始,数到

  • 三年级班主任随笔:橘子风波

    今天吃蛋炒饭!今天吃蛋炒饭!我刚走出办公室门口,就看见小宇趴在窗台上向教室里的同学喊着。哦,又是蛋炒饭!我心中想着:今天孩子们肯定又要吃疯了,因为每次吃蛋炒饭,大家总会抢着吃,拼命吃,那个样子就好像是几天没吃过东西似的,直到肚子吃得滚圆滚圆的才罢休。到了教室里,我发现今天配餐中心还给每个孩子准备了一个橘子。饭后还有橘子吃,孩子们的兴致更高了。 不过,让我出乎意料的是,今天的午餐静悄悄,孩子们并没有出现哄抢的场面,只有希希一人狠命地吃着,其他孩子都显得那样有序,因此,我让孩子们吃完饭后自己拿一个橘子吃,要求

  • 写在年末:付出就有收获

    很久没有坐在电脑前静下心来写篇日志了,很久没有静下心来听一首好听的歌了。独自在房间里把音响声音开的很大,一遍一遍听着重复的歌,很是享受。对于歌曲,我想大多数人和我一样,听悲伤的歌曲似乎更能让人听出感觉,更能引起我们的共鸣,也更能产生遐想。或许从听歌上来看,现在的我更接近于一个悲观主义者。不知在什么时候看到有人的个性签名上写了这么句话:这世上,从古至今,一直是悲观主义者活得更长久。我想也是,悲观主义者,他的潜意识总是懂得思考,有些是为人生,有些是为梦想,有些是为将来,还有些别的相干或不相干的,至少他懂得危机

  • 听着孩子们的歌声是一种美好的享受

    因为我们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有福就该同享,有难必然同当,用相知相守换地久天长上个周六,我和女儿有幸在校第三届特色型班主任颁奖典礼暨2012实小感恩节闭幕式上一起表演了这首歌。今天,当我的耳畔再次听到这首充满暖暖的温情和爱意的歌曲时,让我回忆起了上个学期我们班开展的一次主题班队课《我的班级我的家》。 那是去年的11月21日,在我们208班的教室里传出了一阵阵稚气的歌声,那是孩子们正在兴趣盎然地演唱《相亲相爱一家人》这首歌。在这次班会课上,文罡、麓麓两位小主持人用热情洋溢的开场白拉开了班队课的序幕;说

  • 班主任手记:放下的牵挂

    一直没有和别人谈起过,上一届三班有一个心里总放不下的一个孩子。凡教过上届三班的老师们都应该清晰地记得这个孩子----汪楚莹。我总是在想:现在她的身体怎么样了?她能适应现在的班级生活吗?她和现在的同学们相处的怎样呢? 经常有上届学生来看我,而她却一直没来,和三班的孩子们提起她时,都不知道她现在怎么样。曾经在谢老师的博客上看到署名樱豆的回帖,知道是她,却还是不知道她现在怎么样。 牵挂就这样写在心里,随着日子在悄悄地沉淀着,直到4月29日。 4月29日两节课后,回到办公室,意外地看到她坐在我的办公室旁。回头看到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