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时代紧随者》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随笔集锦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作为一名有着十年教龄的教师而言,教研活动应该不是陌生的,但,为什么总感觉十年的教龄没能换来一个“盆满钵满”,行走的口袋中,还是空空如也?正是因为对教研活动的不重视,或是即便重视也没能开展正确活动。杨老师用他自身的经验告诉我们,什么才是教研活动?什么才是正确的、好的教研活动?怎样才能进行有效的教研活动?教研活动不是教研组长一个人的事,只有每一位老师都认识到了自身的问题、正视存在的问题,才能更好的开展活动。
以下便是我所做的记录以及感言:
前言部分——
四点基本思想
1、回归本源——聚焦教研活动的价值和内在机制
2、审视现状——客观看待教研活动的实际状况
3、夯实基础——抓住主要环节,规范基本程序
4、寻求突破——新课改背景下有所创新,不断完善
关于有效教研
? 怎样的教研活动是有效的?
怀着期盼的心情参与教研活动、怀着更大的期盼离开教研活动
【教研活动的存在价值是什么?不是拍拍照、听课、评课就可以的,更多的是承载着教师对自身成长的期许,大多数的教师无法迈出学校、更不用说到外省去学习,学校科组的教研活动就是教师成长最为重要的环节。我相信,开展教研活动都不是为了应付而应付,那为什么就做不好?我认为,存在太多的“想当然”,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的评课是对其他教师的肯定或否定的重要评判,总是用自身所认为的标准去评判他人,导致教师对成长的恐惧或无措。】
一、 教研组是什么?
教研组(含备课组)是教师学习研究有关学科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学,结合教学工作钻研教学理论和专业知识,反思并共享教学经验,进而改进教学,促进教师学科素养和教学素养发展的学习共同体,它是校本研修的基本组织。
教研组是一种学术组织,它提倡“专业自治”,主要功能体现在:1)研究并解决教学问题;2)共享并创生教学智慧;3)培养青年教师;4)参与学校教学管理。
? ——我们在研究教材不能仅仅是研究教法问题,更多的是核心素养问题
? ——围绕学科的核心思想、价值进行教研
? ——青年教师缺的就是对课堂的控制能力,给青年教师更多的机会去上课、听课、评课,培养青年教师应该是教研组最重要的任务
? ——参与学校管理,包括平时的作业、备课检查,以及和学生、同事之间的交流,从中发现可能影响教研活动的因素;完善学校的教学流程管理
【教研组,以我们学校来说只有综合组,但就是因为综合组存在的缘故让我们有机会去听美术以外的课,感受不同学科的不同教学理念,对于自身也有了一定启发。】
二、教研活动的本源是什么?
价值追求:解决问题,完善经验,生成智慧,在成事中成人。
模糊的是否清晰,零散的是否系统化
内在机制:在解决问题的驱动下,原经验在反思中被连续激活,导致经验的重组与再构。
怎么在活动中不断的激活反思?
【本源就是为了梳理、为了学习、为了成长】
三、影响教研实效的若干表现
单纯上通下达,浮于事务,缺少实质研究内容
仅限直观感受的交流,主动学习滞后,缺少专业引领
教研方式单一,问题解决评估缺乏证据,凭经验做出判
一堂课的好与坏的评判往往缺少证据,只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教研活动的实证性不强
活动目的不明,内容随意,缺少连续性的反思与探究,系统性不强,后续效应差
案例:6年围绕6个专题滚动式教研——
1、导入的方式专题
2、练习专题
3、课堂如何组织讨论专题:讨论的内容、契机、方式、
4、课堂小结专题:课型不同总结不同、内容不同总结不同,总结是为下一阶段的教学作指导方向
5、试卷分析专题:
6、板书专题:怎样的板书是好的板书?
专题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在于它的价值,连续性的、不断深化的,有始有终的成为系统化的经验,才能成为真正的教研活动。
教材、教参、教辅读物成为教研全部材料,资源利用不足
教师不善公开自我,一团和气,研讨气氛不浓
缺少新经验的及时系统梳理,不宜保留,传承性差
教研活动之后,组织者要仔细回顾活动:
取得了哪些好的方法?
形成了哪些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要素有哪几点?
遗留了哪些未解决的问题?
生成了哪些新问题?
避免重复活动,把梳理后的内容再转发给组员,让组员对本次活动有一个更清晰的印象
组长一人忙碌,组员被动“搭便车”
组长不是简单的做组长工作,他是在经营一个团队,学会经营自己的团队
【个人的态度、团队的协作都会成为教研活动有效开展的绊脚石】
四、提升教研活动实效的抓手
1)紧扣问题困惑,连续驱动学习
2)用好专业资源,提升思考境界
3)掌握技能技巧,学会倾听回应
4)感知变化成,引导连续改进
在活动中要及时的感知和发现,组员在活动中的问题、变化,作为活动内容,连续性的促进组员教师改进
5)注重经验梳理,形成知识积累
6)善用非正式研讨,促研究成为常态
非正式研讨:主题性的聊天活动、办公室有目的的聊天(办公室文化、研究的文化、思考的文化、交流共享的文化)、
大家在没有负担、不仅加工掩饰的状态下发表真实的内心感受才能更好的发现真实存在的教学问题
【我其实很害怕在教研活动上的课被批,虽然我知道做的不好,但依然不愿意从别人口中听到这样的话语,我想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一个想法,那么评课的人呢?自然也都知道,因此,会尽量的说些模棱两可的话语好安抚上课的人。但这不是教研活动最终的目的,课堂教学评价表的出现,可以让上课老师在备课之前根据表中所列举进行修订教案,不断的审视自己;而评课老师也不用担心,会因为自己的语言而影响他人的情绪,因为有理有据,课后授课老师也好根据这些进行修改。】
五、教研活动的策划
1、突出有效教研活动的四个特点;
内容具有思辨性:紧扣专题,延伸递进,在不断的改进中将教师的反思引向深入
过程贯穿体验性:把各种活动形式系统有机会整合,让教师体验多种学习经历,促进新智慧的生成 (教研活动是一个综合性的学习活动)
思维体现引领性:注重活动过程中信息的开放,充分利用各种专业资源,开拓教师的视野,提升观察思考的境界
方法注重实证性:运用有效的研究方法,充分展开课堂观察、数据搜集、全程测评、比较验证等活动,用事实说话
(基于课堂观察量表的活动,观察小组讨论、板书、练习设计、教师的提问和回答,评课就依据这样的观察量表进行,由此发展为教研和科研的整合)
2、教研活动的策划步骤
步骤一、确立教研专题——解决实际问题
1) 由感知现象到形成专题(四环节)
示例:某小学数学教研组教研专题的孕育
发现异常:数学新教材中“问题解决”内容教学的困惑——
原因辨析:新老教材编写思路存在差异
(现象不能研究,现象背后往往有一个问题在作怪,问题堆里聚焦关键问题)
1、强调数量关系于强盗实际情境
2、专题集中于分散渗透
聚焦问题:如何在“问题解决”内容教学中吸收新老教材的长处?
形成专题: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板块教学内容统整的探索
证明了:
老师是在用教材不是在教教材
老师能够在这个版块中形成一个系统化的认识和梳理
2) 将上级布置的重点工作转化为针对性的教研专题
示例:某中学数学教研组围绕有效教学的任务和要求形成的思考框架
思考问题:
上级的意图是什么?
——现在的教学低效无效东西太多,造成题海战术盛行,因为依靠耗时来提高分数是最简单的教学方法,需要改变这种局面
我们需要什么?
——本组教师终日忙碌,潜意识中习惯于加班加点,尤其是学习的练习,总不放心,认为多练总比少练要好,可以改变一下
想解决什么具体问题?
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很多,不可能一一去抓,只能确定重点,先要解决学生练习的有效性问题,具体解决“三题”三题:例题(背后是新授课,可以带动新授课的有效性)、练习题(出的精准有效,复习课可以更有效)、考题(试卷讲评课)
可以安排哪些研究活动?
思考之后对具体活动的设想
1) 各备课组围绕专题展开说课、观课和评课活动(内容、时间另行安排)
2) 组织教师研读有关增强教学有效练习的文献资料,拓展教师的观察视野和思考境界(内容、形式另行策划)
3) 组织一次专题讲座,拟请区教研员就练习的有效设计和教学提供信息和方法
4) 对现有练习的有效性进行评估,突出训练重点,优化练习,各年级选择两个单元编制“三题”,开展交流和研讨
教研专题确立的三个视角:
1、团队困惑中寻找突破;
2、成功经验中探索再生;
3、不同经验或观点的比较中寻找交叉与空白点
教研专题确立的四条路径
1、思考观察中来;2、交流互动中来(和学生、同伴、专家、文献资料交流);
3、细节处理中来(教学无小事);4、研读分析中来(阅读、分析后进行对比)
专题确立需要考虑的三个问题
专题的确立是发挥教研组长专业观察与判断能力的过程
专题的确立是一个体现教研组民主协商的过程
专题的确立应注意同伴之间利益的均衡
步骤二、现状的诊断——弄清实际状况、使教研更具针对性
实地了解同伴对研究专题的熟悉与实践状况,以确定合适的切入口,一般来说,现状诊断主要是通过平时的了解获取信息,主要涉及三个方面:
1、 同伴对这个研究专题的认识程度怎样?
2、 他们在这方面已有哪些经验和做法?
3、 在这个专题上还需哪些帮助和指导?
步骤三,明确活动目标——为反思效果设立参照
从“问题解决”与“教师发展”两个维度分析:我们究竟需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减少和消除哪些具体现象?解决的程度如何体现?其次,通过这一活动,我们组内的教师在认识与实践操作层面取得哪些变化与进步?
步骤四、资源利用——使教研更加“开放”,让教师沐浴“信息”滋养
哪些专业资源可以利用?怎样利用?资源包括人力的、信息的和物质的;也包括“现成”的与“潜在”的
启示:
1、 由单一选择变为整体梳理
2、 有简单利用变为多项挖掘
设计一些互动活动、读书讨论活动、涉及实际案例的讨论活动
3、 有单向输入变为多向互动
专家讲座时留时间让老师们说说话,收集一些案例、老师们的问题让专家了解老师
在提供案例
在提供思路和问题中展开活动
在提供前沿信息和动态信息中展开活动
步骤五、流程安排——使活动进程科学合理,更加集约有效
将各类活动统筹整合,形成序列并分步展开,考虑先进行什么?再进行什么?子活动之间如何衔接?如何延续?
二、教研活动的开展
1、提前预热、启动反思
板书究竟是为了什么?对学生的学习起何作用?
有哪些体会?示例说明
提供学习资料:
《试论语文板书的基本特征》上师大学报2000.5
《板书你认真设计了吗?——对当前语文教学中板书的思考》
《现代教育技术下的语文板书研究》
2、连续确立任务,驱动体验性学习
三个基本要求
任务要适切,紧密联系实际需要,找准教师的“最近发展区”,有一定的挑战性;
任务要连续,抓住问题线索,构建问题链,从多角度将学习或操作任务及时嵌入跟进,让教师的体验更加深刻
多感官的投入,充分调动教师的感官,让教师在“做中学”、“做中思”中实现教学智慧的创生
3、突出技能掌握,强化实质性共享与互动
为智慧生成创设有效的“对话场”
(一)共享技能
1)创意板
针对某一专题,在主持人的组织下,参与者分别独立的以匿名的行驶写下自己的意见,集中黏贴在一面展板上,然后进行交流点评,“创意板”是开展经验共享的一种形式,是教研活动中团队学习的有效工具
2) 思维导图
由主持人作为呈现集体智慧的手段和形式,在交流研讨中自然形成,帮助将个体经验转变为教研团队知识,促进经验的系统化、结构化
(二)对话与引领技能
问题分解技能:把大问题分成几个小问题抛给大家
发言交流技能:问题讲清楚、观点挑明
情感激发技能:
归纳引申技能:及时做引申、概括、提炼,引导老师往更深入的方面思考
质疑追问技能:
记录整理技能:把主要观点、方法、遗留生成问题梳理出来
(三)组织与调控技能
1、 当研讨出现偏题时;
2、 当研讨出现“趋同时”;
3、 当研讨出现阻塞时;讲完不一定弄清楚
4、 当研讨出现分歧时;没有分歧活动没有意义
示例:教师参与评课讨论应做到的基本要求——
“五个一”:发现一个亮点;指出一个缺点;追溯一个原因;再构一个环节;迁移一种思路
三、 教研组长的专业素养
教研组长分类:迷茫依赖型、沟通调试型、自主创生型
教研组长的专业素养描述——
专业标准
——教师中的“骨干”和“首席”
——专业素养和标准
有效的工作策略
在执行与创新之间寻找衔接点,主动注入个人思想和研究成分(在执行中创新)
敏锐捕捉教学中的关键小事,
主动的在同伴或上下级之间担当“润滑剂”,化解矛盾,提升组员的归属感(在糅合中共生)
组长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 “分”与“合”的关系
2、 群体共享与个体钻研的关系
3、 即时效果与长远发展的关系
4、 “线上”与“线下”的关系
养成三种思维方式——
1、 结构性的思维
2、 统整性的思维
3、 体验性的思维
教研组长的自我修炼和提升——
自我加压;自我反思;自我调适(调适自我的情绪);
关注自我,关注同伴,系统思考,主动挑战
【一节好的教研活动绝不是简单的上课、评课、记录而已,上什么课?从什么角度去上这节课?一节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育是一辈子都在反思、总结、再反思、再总结的过程,大问题分小问题,一个个进行“咀嚼”才能吞咽、消化。】
杨老师用下午两个小时的时间讲了五大问题,讲了很多,我也记了很多,但是能做到多少?能坚持做多久?又是未可知的问题。人生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但教育不允许我们的不确定性,因为我们面对一个人的未来,一个对未来无限渴望、无限憧憬的孩子,做不到完美,但可以做到输出的知识准确性;做不到满腹经纶,但可以做到给孩子一个接受知识的欲望和机会;做不到人人关注,但可以做到不伤害一人。
用杨老师的话给自己一个激励,成为教师中的“首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