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教师园地 > 小学教师心得体会
读悟结合  素中溢彩——一节语文随堂课给人的启迪

读悟结合 素中溢彩——一节语文随堂课给人的启迪

更新时间:2014-07-22 09:55:43

《读悟结合 素中溢彩——一节语文随堂课给人的启迪》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心得体会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读悟结合 素中溢彩

——一节语文随堂课给人的启迪

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红四乡小学 梁国新 tel:13989150898

读悟结合,这个短语大家并不陌生,而真正课堂上的“读悟结合”又做得咋样呢?肯定是“各有奇招”。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感悟到了“读悟结合”教学方式的活力四射。前不久,我外出开会,临时推门观摩了一堂语文课,内容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晏子使楚》。其大致流程是这样:(1)直入课题,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或借力于同伴扫清字词认识方面的障碍。(2)让学生快速读课文,梳理出文中写了哪些事情?并用简短的话语进行交流。(3)让学生品读文中的三个小故事,感悟晏子是如何与楚王“交锋”的?并要求借用课文中的句段进行交流。(4)让学生默读课文,体会晏子是一位怎样的人?并借助文中的句段进行诠释性交流。(5)让学生带着情感朗读课文。(6)课余作业是一个小练笔:《假如晏子就在我身边》。

在大力提倡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今天,很多人都会想着课件呀、视频展示仪呀、学具呀等等。而身处边远山乡学校的老师,一般不敢有这方面的“奢望”,但这位山乡教师却带领学生在“绿色通道”上畅游、感悟、交流,弄出了特具“农家风味”的精彩课堂。

这是一堂韵味十足的“绿色素课”。一节课,没有借助任何课件进行辅助性教学,只是让学生进行不同层次、不同梯度地读和悟。在不同层面的交流中,解读文本内容,在个性化解读的基础上,逐步达成共性的认识,形成情感共鸣,达到感悟共享。没有课件的喧嚣,只有生本、生生的对话、交流,以及情感的交融。

这一堂课以“读”为主旋律,为“悟”奠基。这节课,以“读”为轴线,贯穿始终,有扫清认知障碍的初读,有梳理文章经纬的速读,有对故事情节的品读,有触景生情的悟读,有情感交融的透读。读的层次不同,悟的程度就不同,读是悟的外显,悟是读的内化,以读为载体,提升悟的质量。读悟结合,相辅相成,升华文本思想,达到了生本情感交融、学生与作者的情感默契。

这一堂课师生角色分明,没有“窜台”、“抢道”。本节课,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新课改理念。教师始终扮演着“导演”的角色,学生始终做着“演员”该做的事,确保了学生在不断“演绎”中学习知识、形成技能、培养情感的教学效果。教师始终站稳了脚跟,没有抢过学生的舞台,反而是不断为学生搭建平台,让学生尽情展示和张扬。把课堂归还给了学生,教师无形中成为了欣赏者、鉴赏师。

这一堂课设计的导学思路清晰,注重层层深入,循序渐进。整堂课,教师始终基于学生实际情况,由浅入深、由外到内地进行导学。由感知读到梳理读,再到个性化品读,再到有情的悟读,再到声情并茂地透读,最后安排深层次的解读(小练笔),真可谓:读得层层深入,辩得身临其境,悟得淋漓尽致。

这一堂课学生、文本、作者三者之间反复对话,很有语文味。“一堂没有对话的语文课,即使再花枝招展,也只会留下无穷的遗憾。”“一堂情感交融的语文课,再失败也有几分姿色。”“佳肴的味道多数靠佐料,语文的味道多数靠读和悟、说和写。”本节课的执教者也许对这些话语感悟较深,他用仅4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作者进行多维度的对话,读通文本、读懂文本、读懂学友、读懂作者,很有语文味道。

这一堂课动感十足。“没有动感的课堂,犹如一潭死水;没有动感的课堂,犹如摆满死尸的停尸房。”“充满动感的课堂,才会活力四射。”这堂课,有读的口动,有悟的脑动,有使用工具书的手动,有交流、辩论的耳动、口动、脑动和心动,有情感生成的心动,有讨论、帮扶的互动,动感十足。学生在动中学知识,学倾听,学交流,学技能,学方法,养成良好习惯,孕育优良人品。这一堂课的第一环节如果纳入课前预习之中,学生交流的时间会宽松些。“良好的预习习惯,能提高学习的效率。”抓好了学生的预习,能为课堂教学节省更多的时空,能为学生的交流增加时空。课堂上,交流的时空越充足,达成的共识也许就会越多,情感交融就会越明显。

这一堂课的课后“小练笔”如果改成《我心中的晏子》或《我心中的楚王》,更利于文本思想的升华。课后的小练笔如果单纯地停留在“晏子”方面,其实不利于更好地理解“晏子”,“楚王”其实也是“晏子”优良品质的“陪衬物”。

笔者认为,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并不在于刻意“作秀”,往往“作秀”的课堂,“秀”了表面,“丑”了实质;苦了教师,害了学生。只要花点时间、给点空间在读和悟方面下点功夫,在说和写方面做点文章,就能弄出具有“语文味儿”的语文课,即使是“素课”,也照样洋溢“精彩”。
相关阅读
推荐
  • 感谢语文,供我们追忆那渐行渐远的日子

    近来我们一直在学习走进田园,热爱乡村主题的文章。课文很美,无论是《乡下人家》,还是《牧场之国》,都给我们描绘了恬静悠远的乡村田园景象。尤其是古诗词中的《渔歌子》,给孩子展示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还有《麦哨》,光是一张插图,就让小孩子们兴奋不已。 但是,在上课的过程中,我感到有些吃力,因为很多我自己觉得很熟悉的场景,我们的孩子却是一脸的茫然,需要我用方言不遗余力地反复的描述,才能拉近一些乡村生活与这帮娃娃之间距离尽管我们都生活在乡村里! 昨天的作业,布置的是《语文园地六》中的《展示台》。其实在学习《乡下人家

  • 全校班主任会议纪要

    这是这个学期的第一次全校班主任会议。会议安排在晚上,照例先是优秀班主任代表讲话,谈谈自己在管理班级当中的一点心得,听下来感触颇多,为什么人家是优秀班主任,而自己只能是一个普通的班主任,因为人家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和心血,倾注了自己的爱心。而我呢,只把班主任当成是一份工作,也不能说是不努力,也在积极的管理班级,但和优秀的班主任相比实在差太远。 顾校长的讲话,让我深思,带一年的班主任和带三年的班主任的不同。我们学校历来都是年年分班,老师也是年年换,有利也有弊,特别是对于班主任来说,更是会有一种消极的心理。当遇到特

  • 关于朗读——读于永正《全神贯注》实录有感

    没机会听于永正老师的课,这辈子也许也没机会了。但今天读了他的《全神贯注》课堂实录,还是有如沐春风的感觉,特别是课堂上的朗读训练,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第1遍:齐读,带着问题去读,要求读正确流畅。 在谈话导入后于老师用幻灯片出示课文第4段的一段话:那一天下午,我在罗丹工作室里学到的,比我多年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因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斯蒂芬 茨威格,然后让学生提问。 师:刚才的几个问题的答案都在课文里面,请你们一边读一边思考:为什么说一天下午学

  • 实施新课程教学的收获和困惑

    走进新课程,已经是要四年到底了,而我还是一个刚塌进这个门槛的一位新教师,虽然自己也已经有十几年的教龄,可是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我还是那样茫然。前几年,我一直在听低段老师说,新课程难啊,一年级的孩子要在一年内认识这么多的生字,会写这么多的生字,有种感觉是在给孩子填食物,对孩子能否消化,老师是不敢肯定。只是每天看见老师忙忙碌碌,学生有些憔悴不堪。 去年,我也走进了新课程,拿到教材感到很新鲜,因为课文的内容很精彩,可是,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接受能力远没有我想象的那样好,许多的内容在他们的作业和课堂中暴

  •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尝试

    学习方式是指学习者持续一贯表现出来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学习策略指学习者为完成学习任务或实现学习目标而采用的一系列步骤,其中某一特定步骤称为学习方法。学习方式不同于学习方法。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划分,学习方式可以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这两种学习方式各有特点,各有功效,并与人的特性是相对应的。这两种学习方式对于学生来说都是有意义的。 传统的学习方式之所以受批判,是因为它以单一的接受式学习为主导,无视学生个体的主体性、主动性和独立性,把学校教育蜕变为听话教育。《我是怎样变成一只板鸭的》一文形象的揭

  • 反思和总结——更好的开始

    一学期下来,感觉自己有很多不足,很多方面需要反思和总结,以便今后的更好工作与学习。 1. 从战略上讲,对学生要求不够严格。我们班学生看似比较乖,但实则比较懒。初中阶段的学生普遍惰性较大,很少几个是学习主动的,不靠老师的逼盯,班级整体是上不去的。对学生还是应该强势些,不能对他们太心软。 2. 缺少一些有效的督促学生奋进的手段。有些班级采取考试卷给家长签名的方法,提高学生对学习、对考试的重视,值得借鉴。对每次考试结果也应该具体分析、个别谈话,甚至需要与家长交流,让学生始终绷紧学习这根弦。 3. 具体学科操作方

  • 浅谈我与学生互动的体会

    今天下午我聆听了小语教研员薛老师作的主题为《小学语文互动场构建的实践研究》报告,薛老师的观点独到而深刻,语言既幽默又亲切。薛老师的观点令我深受启发。我认为,在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自己进步最大,感悟最深应该是与学生的互动活动。 首先在我的课堂教学中,由过去忠实奉行师本教育理论转变为生本教育理论的实施。我如饥似渴地虚心学习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核心理论。它基本方法是: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不教而教。 最近几年在语文教学的很多方面,我努力推进与学生产生有效互动的活动。为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我主要依靠积极实践

  • 探讨期末复习工作教研大组活动

    晚上7:00,本学期的第八次科学教研大组活动准时在市实验小学举行。按照计划,这次活动的主题是探讨期末复习工作。 本学期开始的教研大组活动,每次都有一个主要负责人主持工作,今晚是市区东升小学的郑凯峰老师负责,让老师们介绍自己以往的复习经验。由于刚才有老师请我吃饭,所以还喝了点酒,尽管当时努力解释今晚要参加教研活动,可盛情总是难以推却,就喝那么一点也上脸了,所以便在最后的角落找了个位置,就想着取取他们的经验。 郑老师提议大家主动上台发言,自然是没有老师主动响应,所以又不得以开始点将了。当四位老师发言后,郑老师

  • 推门课之点滴感悟

    向常态课要质量,越来越被众多的学校所关注。于是,推门课便成了众多学校了解教师真实上课情况和对教师有效督促的一种听课方式。然而,在实施推门课的进程当中,我发现,推门课给教师带来了的压力是超乎想象的。也正是这种压力的形成,严重地影响了推门课的成效。为使推门课能推出成效,应处理好以下两个关系: 1、 推门者与授课者之间的关系 。 推门课常常是推门而入,入座就听,这种从不考虑授课者心理感受的做法是对教师的不尊重,所以很多上课教师对此感到很突然,不同程度地慌了神,乱了套,上出连自己都不满意的课。即便是水平较高的教师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