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
关于学生“粗心”与阅读能力的关系

关于学生“粗心”与阅读能力的关系

更新时间:2018-12-05 16:59:18

《关于学生“粗心”与阅读能力的关系》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我们常言的“粗心”一词其实与阅读能力有很大关系,学生好像是学会了,但不一定能正确作答。解题方法基本掌握但又解答错误的情况有:数字写错、要求看错、只解答了其中的一个问题……学生在做错之后,第一反应就是认为自己粗心。其实,这是不良的数学阅读习惯使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阅读能教给他们思考,而思考则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由此可知,阅读对于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下面就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方面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严格训练,培养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
  数学阅读不同于其他阅读,除了文字的阅读,还有图形、符号、表格的阅读,强调分析、思考数学信息中的每个字符、图形、符号以及数据的含义。在数学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培养对数学信息的分析能力,否则,数学阅读无法进行,解决各类数学问题便无从下手,数学知识的进一步掌握就容易遭遇搁浅。
  从学生一年级开始,我们就要培养孩子逢题必读的数学阅读习惯。即便是在启蒙阶段,画面的内容也应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分析图里的数学信息:图上的动物、它们的分布情况、要解决的问题。中年级时,便要求读题时边读边进行字符的圈点,尤其是圈出自己曾栽过跟头的那些字眼,譬如一个三位数,它个位上的数字是一个合数也是一个奇数,“合数”和“奇数”两词都该圈读,这样才能正确找到此数;又如从“2、1、0、7”中选出3个数字组成一个能被3和5整除的最大的三位数,此题中的信息量有四个,每个要求都要执行后才能得到正确答案,要圈点的词有“被3和5整除”“三位数”和“最大”。
  判断题中阅读习惯的培养尤其重要。譬如判断两位数中最大的合数与最小的质数的差是88是否正确时,没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孩子会很快判断错,因为他内心已经把这道判断题中的“最小的质数”误认为是“2”,而不去仔细分析题意,没有意识到这里的最小是“两位数”中的最小。
  长时间进行阅读习惯的训练,学生在解决问题前就会更细致全面地阅读,所谓“粗心”引起的错误便会减到最少。
  二、循循善诱,培养正确的数学阅读方法
  数学阅读不是看故事,不可以走马观花,必须全神贯注,积极动脑,要通过阅读真正理解数学题目。首先,数学题目中的每个关键字词应仔仔细细地阅读,例如学生阅读“三角形两边之和一定大于第三边。”这句话的要点有:①三角形中②任意两条边的和③大于另一条边。在实际判断中,用两条短边和跟最长边进行比较即可得出答案。
  其次,对数学概念、数学定义要进行反复阅读,通过多次重复阅读,理解含义。如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分数基本性质的概念:①分数的大小不变是在什么情况下大小不变?②为什么要补充“0除外”?③你觉得分数的基本性质跟以前学过的什么性质相似?它们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思考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将新旧数学知识联系起来。
  最后,要培养学生边读边形成直观画面的阅读习惯。譬如解决行程问题时,读到相遇问题就要在脑中迅速产生两个人(或两辆车)从两地相向而行的表象。为提高这样的阅读能力,在学生最开始学习解决行程问题时,先请两个学生在讲台前给全班学生现场演示了“相遇”“追及”等情景,让学生在他们的演示中理解两人的时间、速度和相距路程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教学生用示意图表示。经过多次练习,学生逐渐拥有对于行程问题可以边读题边迅速产生题意表象的阅读能力。
  三、延伸阅读,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
  数学学科其实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也是不断发展的有趣学科。在数学课堂上,我们可以把古今中外数学家的研究渗透到教学中,把生活中的数学故事、数学趣题带进课堂,这样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从而使学生更喜爱数学,激发学生课外阅读数学知识的兴趣。
  譬如教学百分数时,给他们讲了一个老头跟县官报灾情要救灾的笑话,当讲到“县官说有了十成收获,年景不坏”时,孩子们都笑了,从而更深刻理解了成数与百分数的关系;在讲到周期排列的时候,给他们看了汉声数学的绘本《葛小大的一生》,孩子们在笑声中领会了周期排列的规律;教学《倍数和因数》时,增添“完美数”的知识,还给他们借阅《这是最好的数学书》,结果这本书一时间成了班级的最热门书籍。
  田雨默同学通过课外阅读给大家讲解了“孪生质数”的概念,仲通同学在课外书籍里学会了什么叫“二进制”,王昊同学则在研究数独……课外的数学阅读给孩子们提供了更广阔的阅读空间,给他们带来了更多数学学习的感受。
  总之,阅读教学是引导学生真正走入数学殿堂的一把金钥匙。只有真正会阅读数学的孩子,才会分析问题、正确解决问题,并对问题解决有更浓厚的兴趣和必胜的信心。
相关阅读
推荐
  • 数学教师听课感想:双基与创新

    昨天有幸聆听了两位名师的课,再一次领略了名师的教学特色与个人魅力,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是非常兴奋的。今天的两堂课让我想起了06年 南胡之春 的主题双基与创新。 显然,如今又把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提到重要的位置。我们不得不承认新课程下的学生,双基不够扎实,简单的计算过不了关,做作业的速度太慢,有的甚至只会说不会做。面对这样的问题,我觉得重视双基教学也同样重要,摆在我们数学教师面前的问题是该如何平衡好双基与创新的关系。 一、《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很好体现了估算对算法多样化的启发作用和笔算、口算、解决问题的相互

  • 思考、质疑和评价(继续教育读书心得)

    为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我们最近一直提倡然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学习提出了这么长的时间,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以及学生的表现,我感觉学生最大的变化是学会了思考,学会了质疑和学会了评价。 一、学生学会了思考。数学学科最大的特点是思维的训练,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非常注意培养学生的思考问题的能力。在例题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先出示情境图,问题先不出示的方式来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提出与本单元或者本课题相关的问题这样的方法来锻炼学生根据信息善于提问的能力,经过近一个学期的锻炼,我惊喜的发现学的思考能力有质的提高,很多次出现学

  • 利用数形结合来体会分数的意义

    本节课朱老师在讲解分数的意义时,非常注重为学生创造探究的条件。老师再让学生动手折一折,涂一涂的过程中, 进一步让学生来探究分数的意义,使学生获得直接的感官认识。例如本节课朱老师安排了好几次的操作活动,在认识1/2时,学生通过分月饼初步感知了1/2的意义后,师又安排了一个找圆形1/2的活动,让学生从实物上升到抽象图形的认识。认识1/4时,学生利用圆形和一张正方形纸,学生根据自己不同的折法,所呈现出的这张纸的1/4也不同,通过这种方式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拓展学生的思路,进行思维训练。同时让学生感悟,尽管折法不

  • 数学教学创设质疑情境,变“机械接受”为“主动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而传统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造个性受到压抑和扼制。而新课程向我们提出:学生要有机会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数学学习变成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因此,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

  • 分数乘除法实际问题的结构分析和建议

    分数乘除法实际问题包括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两类问题。这些内容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经常要用到,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又因为这两类题的数量关系比较抽象,因此它又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一、分数乘除法实际问题的结构分析 分数乘除法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集中反映在含有倍比关系的那个条件中。倍比关系所表示的意义可分为两种: 一是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其表述形式有: (1)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如红花朵数是黄花的; (2)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它的)几分之几,

  • 三年级学生数学稿件

    巧算年龄 今天是我9岁的生日,家里来了好多好多客人。妈妈想考考我,就说你今年9岁,妈妈今年39岁,几年后,妈妈的年龄正好是你的3倍?算出来了,你就能得到丰厚的生日礼物。 我硬着头皮算起来,一个一个套。 几年以后 女儿年龄 母亲年龄 倍数 1 10 40 4010不等于3 2 11 41 4111不等于3 3 12 42 4212不等于3 4 13 43 4313不等于3 5 14 44 4414不等于3 6 15 45 4515等于3 最后我高兴的对妈妈说,我算出来了,是6年以后。妈妈和客人都竖起拇指表

  • 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工作室课堂教学展示研讨活动有感

    9月28日,参加了在平师附小白马校区开展的嘉兴市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工作室课堂教学展示研讨活动。特级教师朱国荣携其下工作室成员,带着对分数教学问题的深度思考,展示了四堂关于分数认识的教学研究课。三下《分数的初步认识》、五下《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真分数和假分数》这样有关联的四节课。上半年在海宁也曾听过这样四节课,课后带给我很多思考。因此,对于这样四节课的再一次研讨活动,我充满期待。下面我谈谈听课后的感悟: 感悟一:有效的课堂从教学前测开始 有效的课堂设计总是建立在深入了解学情的基础上的。本次四节课的

  • 深挖积与因数的大小关系

    小数乘法例5创设学生喜欢的童话故事,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引入倍数是小数的学习。教材通过女孩提问:我算得对吗?引出验算。验算的方法教材呈现了两种,一种是把因数的位置交换一下,再乘一遍。二是用计算器验算。通过观察,进一步研究积与因数的大小关系。以我的教学经验,有的学生对于积与因数的关系一直没有什么感觉,特别是到了六年级还有不少学生无法判断。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

  •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在我的课堂上我能这样的影响着他们

    看了望海的博文人都是在影响中长大,身感自己的责任重大,回文中有博友写道我影响着谁?面对这个问题,我首先想到的答案是我影响着世界乍听上去,似乎此人太狂妄,回首细想,确实如此。如果当初没有达尔文老师的坚持,坚持让他画好鸡蛋,我怀疑是否还有这个当今誉满世界的大师?那么作为一个普通的小学数学老师,我要留给我的学生什么呢? 数学教育是指通过特有的形式及固定的时间向学生传授具体而实用的数学内容,以及进行数学运算与推理必备的公式、法则、规律。数学教育的本质就是一种文化教育的过程。那么数学老师是不是只是作为信息转移的工具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