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
数学更在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不是简单的做题

数学更在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不是简单的做题

更新时间:2019-04-16 15:18:54

《数学更在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不是简单的做题》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很多学生认为数学特别难学,题目多变复杂。生活中有些人认为学习数学并没有多大的用处。像大学时候的高等数学在生活当中有什么用呢?其实数学的培养目标并不在于会做题目。就如数学课程标准所说:“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1】数学更在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不是简单的做题。

书中认为数学最重要的不是计算的速度和结果。如果是需要计算的话,不如靠计算机去完成。那样会更快速,更准确。数学更重要的是学会解题的过程、解题的方法以及思路。对于这点,作为数学老师来说,应该更加去关注。现在教师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做题的正确率。其实作为教师更该关注的应该是学生的解题能力。这种能力对学生来说更为重要,甚至受益终身。古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教师更多的是学会等待。

就像书中所写的那样,不论遇到的任何问题,都可以去分析条件。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运用已有的能力去分析和判断,通过已有的知识来解决目前问题。这是我以后所需要做到的事情。前面审题的过程当中,我已经对学生进行了过度的要求。通过今天的这本书。我更深刻的认识。学习在于方法,而不在于固定的模式。解题能力不单单只是指做题的能力。也包括读题,理解并分析题目以及学生的态度。教师更多的应该去关注学生的解题过程,是要教会学生,拿到一个题目。即使我不会做,但是不能退缩,而是要想办法去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已知条件和问题去分析题目。从复杂的问题中抽丝剥茧。逐步的去分析问题、由难化简,直到想办法解决问题。也就是说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应该更注重学生题目的推导方法。思考解题过程当中的逻辑严谨性。而不是只靠死记硬背让学生去学习。更不能用固定的模式去圈住学生,如果长期下去,会扼杀学生的兴趣。会使学生丧失学习数学的乐趣。这与数学真正想培养学生的目的是背道而驰的。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逐渐明白了。作为老师,更重要的是要学会等待学生,不能着急。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不能急于对学生做评价。可以多问一些为什么?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一种学习的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不能只在于学生的做题是否正确。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时候学生这一题会做了,但只要稍微改一改题目,他并不理解的原因。他们只是死记硬背的将题目做出来。并没有真正的理解题目考察的真正意义。所以作为教师更重要的是抽出现象看本质,要让学生学会方法。作为一名教师我更要认真的思考和反思。
相关阅读
推荐
  • 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重要性

    课堂提问是数学教学的形式要求。课堂提问是数学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也是进行有效教学的核心。数学教学呈现在课堂上有时就是一个问题教学,在教学中经常设置问题串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在老师帮助下回答教师设置的问题其实就是古人所说的释疑、解惑过程。八上《2.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中授课老师就出示了:(1)财主让阿凡提测量河宽?(2)财主大儿子跑来为难阿凡提提出问题;(3)小儿子过来又提出问题;(4)财主不服气提出问题;(5)最后国王提出问题。这一连串的数学问题串来解决本堂课所要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数学课堂就是呈现

  • 在课堂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片段: 1、学习例1。 T:请问买3个3.5元的风筝要付多少钱?这个问题大家能解决吗?请独立计算并写出计算过程。 2、学生交流 S1:3.5+3.5+3.5=10.5(元)我用的是小数连加的方法。 S2:3元3=9元 0.5元3=1.5(元)9+1.5=10.5(元) T:0.5元3=1.5(元)怎么算的? S2:2个0.5是1元,再加上1个0.5元就是1.5元了。 T:你是转化成加法计算的,是吗? S2:是。 S3:老师我把3.53=10.5看成353=105,再把最后的得数缩小10倍,就是10.5

  • 乘法口诀中的类比思想方法的渗透

    类比思想是指依据两类数学对象的相似性,有可能将已知的一类数学对象的性质迁移到另一类数学对象上去的思想。如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和三角形面积公式。类比思想不仅使数学知识容易理解,而且使公式的记忆变得顺水推舟的自然和简洁。 在26的乘法口诀的教学中,第一课时5的乘法口诀,通过创设情境,先利用加法计算出2个5、3个5、4个3、5个5相加的和,然后利用乘法的意义把乘法和相应的加法对应起来,得出每个乘法的得数,然后再根据乘法算式自编口诀,再进行交流和修改,从而得出正确的5的乘法

  • 前置学习的目标该怎么确定

    记得我第一次接触前置性作业这一概念,是在我实习的时候。那时学校举办了聚焦课堂学会学习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我有幸全程参与了。当时听到生本教育、前置性作业这些词,我一片迷茫,脑子里打了好几个问号,是什么?后来我请教了师父,也上网查了一些资料,对它们也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生本教育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它提出的教学原则是: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直至不教而教。前置性作业是生本课堂的重要表现形式,是指教师向学生讲授新课内容之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所进行的尝试性学习。了解之后,我当时就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

  • 学生自学习惯的培养

    魏书生谈学习指导一书中,第四章节专门阐述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很多观点、做法虽然我们在实践中也想到或者做着,但是没有这么系统的梳理与坚持,细细品味,确实令人敬佩。 本书46页中提到:培养自学能力的关键是培养自学的习惯,自学能力是一个具有不同层次的立体范畴,他不属于一般的能力,不是一两次自学实践就能具备的。每次自学过程就像点,自学习惯就像线,现才能组成面,最终构成自学能力的体。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分为五个阶段,首次慢动,逐渐加速,系统计划,控制时空,进入轨道。他指导学生培养自学习惯,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目标明

  • 小议绿色指标测试

    今天学校举行了小学生学习绿色水平能力测试,我监考了数学一

  • 小学数学优质观摩课有感

    今天,我有幸来到黄河二小参加了公立学校的观摩课,感触良多,受益匪浅! 本次观摩课分两个环节进行: 首先各位老师把自己要上的内容、课前分析、课程目标和教学设计和大家分享了一下,即我们所说的说课。 他们设计的每一节课都是基于课程目标、基于教材、基于教学参考、基于质量评价标准、基于学情分析来设计的,我感觉这样非常好! 我们上每一节课都是有目标的,有任务的,而我们要讲解内容的深浅、宽广也是要有个度的,因此课程标准、教学参考、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是我们设计每一节课的重要依据。每一节课的内容孩子们在生活能了解了多少,我们

  • 关注孩子在生活中体验数学

    数学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最近,我在数学认识厘米和认识图形的过程中有所感悟,主要是:一、 让学生在问中学,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认知的发展就是观念上的平衡失衡再平衡的渐进过程。创造新奇有趣,富于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诱发学生在问中讨论交流,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如在学习厘米的认识时,让学生量一量课桌的长度,结果学生有的说有5把尺子长;有的说有6枝铅笔长;有的说有7长这是我让学生讨论交流:为什么同样的课桌量的结果却不同?你们有什么样的想法? 这样,学生就会深深地感悟到统一测量单

  •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在我的课堂上我能这样的影响着他们

    看了望海的博文人都是在影响中长大,身感自己的责任重大,回文中有博友写道我影响着谁?面对这个问题,我首先想到的答案是我影响着世界乍听上去,似乎此人太狂妄,回首细想,确实如此。如果当初没有达尔文老师的坚持,坚持让他画好鸡蛋,我怀疑是否还有这个当今誉满世界的大师?那么作为一个普通的小学数学老师,我要留给我的学生什么呢? 数学教育是指通过特有的形式及固定的时间向学生传授具体而实用的数学内容,以及进行数学运算与推理必备的公式、法则、规律。数学教育的本质就是一种文化教育的过程。那么数学老师是不是只是作为信息转移的工具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