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
阅读教学倡导“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的教学理念请结合你的教学实际举例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教学倡导“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的教学理念请结合你的教学实际举例谈谈你的理解

更新时间:2020-01-15 08:24:17

《阅读教学倡导“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的教学理念请结合你的教学实际举例谈谈你的理解》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读”能使学生更好地领会课文内容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文的主题,理解课文内容,使语文教学适合学生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应重视“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关于语文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感染,获得思想的启发。可见,语文阅读已逐渐提升为一种精神体验,一种审美欣赏。《新课标》中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新课标”突出“读”的主要性,通过读书,使学生明事理、读中悟情、读书内化语言、读中培养能力。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好“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的教学理念。我略谈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

一、   创设情境引读,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

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因此,阅读教学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如教学《我不是最弱小的》一文时,我没有拐弯抹角,而是直接把学生引入课文。我板书课题后,让学生齐读课题,让学生自己感悟:“究竟谁是最弱小的”?“为什么说我不是最让小的”?“我怎样证明我不是最弱小的”?通过学生的边读边悟,一方面可以检查学生读的情况,;另一方面了解了学生的学习需要,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这样,我把学生引入了新课: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共同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感悟课文内容。

二、    表演体会情境、分角色朗读、激发情感

情境表演是儿童最受欢迎的表现形式。小学中年级的课文很多都是声情并茂的文章及富有童趣。在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表演的方式来体会文中的情境,然后分角色训练朗读,将很好地激发学生朗读的情感。分角色朗读,要在初步朗读训练的基础上,或体验朗读效果的时候进行。按不的角色各有分工,深刻体验课文中人物性格特点,使之真正地进入角色。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激发情感,突出语言表达的效果。如在教学《公仪休拒收礼物》一文时,可让学生分别担任公仪休、管家、子明和解说的角色,把公仪休拒收礼物的过程边表演边朗读好,并注意把公仪休清正廉洁、以身作则的精神读出来,让人知道公仪休的高尚品质。通过反复的朗读训练,分角色朗读定会收到预期的效果。在分角色朗读训练中,要尽力去创设良好的情境,调动学生朗读的自觉性,发挥情境朗读的特殊效应,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朗读的情感。

三、    读说结合,感悟课文

阅读是一种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的活动,语言学习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自己通过反复诵读课文去体会,从而达到自悟。所以,我们不能以教师的讲解分析代替学生的体验感悟,可让学生从多种形式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在读说活动中学会自读自悟。教师要留给学生充足的自读空间和时间,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在教学《庐山的云雾》一课时,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然后抛出问题:你从哪里读懂了作者对庐山云雾的喜爱?我给学生留了充足的读书时间,让学生自己进入自读自悟的学习状态。在交流自读自悟的过程中,有学生大胆发言:读着、读着,我仿佛置身于千姿百态、变化多端的云雾之中了。我提出:那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学生们跃跃欲试,读出了自己不同的感受,从而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四、    引导学生在读中质疑,在读中释疑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会提问是提高学生自读自悟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疑难处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可以这样引导学生:“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不同的意见吗”?不断鼓励学生产生新的想法,大胆质疑。如教学《虎门销烟》一课时,指名学生说说林则徐销毁鸦片的方法,然后激发学生:“你对林则徐的销烟方法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吗?”顿时,学生们纷纷质疑:林则徐的这种销烟方法不就污染了环境吗?我马上追问:你们有什么好的方法既销毁鸦片,又不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吗?同学们各自说了自己的方法。正因为学生们的质疑和思索,所以才读懂了文章的内容。

总之,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去读,通过自由读、朗读、分角色读、情境表演读等多种方式,在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章的感悟、理解和体验,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感悟性阅读,在阅读中展开联想和想象,这样学生才能有所发现,悟出新意。
相关阅读
推荐
  • 培智语文生活化课堂的点滴实践与思考

    曾看到美国教育家华特的一句话: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读来意味深长,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 而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智障儿童的特殊性更需要生活化的语文课堂。为此,在教学时,我们更注重学生与实际生活的适应

  • 谈低年级的古诗教学

    我最近听了师傅的两节古诗教学课有了很大收获。王老师的课给人感觉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抓住文中主线,板书言简意赅,课堂气氛融洽,学生特别容易理解!下面我就结合《锄禾》谈谈我的一些收获吧。 1、 尽情释放,先背后学。 现在的家长都很注重孩子的培养教育,在家经常给孩子唱唱儿歌,背背古诗。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认为古诗很简单,课上也没有了兴趣。于是王老师在一开始就先让孩子背一背我们要学的古诗,还背了你自己学的古诗,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趣。再由这个转回到课文中,学习的心情平复了,也全部的投入到今天学的古诗中了。 2、

  • 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

    《语文课程标准》在关于写作中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段话强调了作文教学应该生活化。这实质上要求我们跳出课堂,把语文还原于生活本身,把作文能力的培养融入个体的需求和发展当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工作应当抛开生硬的知识性传授和解析,注重借助引导与评价开启学生观察思考,追求个性发展,探索语言对生活艺术的表达的多方面能力。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起点。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必须落实生活本源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从观察、体验日常生活入手,引导学生

  • 《肚子再也不疼了》习作教学随笔

    我觉得,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辅导孩子写作时,尤其是编写童话故事时,应该时刻不忘:鼓励孩子大胆发挥想象力。 因为儿童的想象力是无穷的。虽然他们的生活知识狭窄,但是爱幻想,爱听童话故事、神话故事、传奇故事,尤其是爱听童话故事,对大自然和动物有着浓厚的好奇心。只要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创设新奇有趣的写作情境、启发其想象力,让他们感受到作文课不是枯燥乏味的,那么学生表现出的创造力是出乎老师意料之外的。我在教学小学语文苏教版第六册习作8《编一个童话故事》时,我首先让学生自学例文《肚子再也不疼了》,接着揭示本次习

  • 语文低段中心组说课比赛记录

    思维的碰撞、理念的火花、文采的彰显、独到的陈述这是在平湖市行知小学举办的市低段中心组教学研讨暨说课比赛上的真实记载。以下是对本次活动的零星记录: 1、百变不离课堂 课堂是教研活动的主旋律,是赢得教学一手资料的最重要阵地。本次活动中,行知小学的陆龙勤老师为参会的老师们提供了一堂题为《三个儿子》的二年级语文课,供大家以此为载体和蓝本开展教学商讨。百变不离课堂,这是教学的永恒的旋律。 2、教得精彩,说得也要精彩 教是为了更好的说,说是为了更好的教。说课中至少可以看出教师的多方面才能。活动中,近二十位来自全市各所

  • 学《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学建议》体会:作文批改以鼓励为主

    学习了《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学建议》后,收获特别大,特别是教学组织与实施这部分的第17条我尤其感触深。 第十七条的内容是这样的:作文批改以鼓励为主,多表扬少批评,多建议少修改。作文讲评要有针对性,不可面面俱到,应对照每次习作要求,欣赏优点,指出不足,使学生领悟写作方法与规律。讲评之后要安排修改和后续训练,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中提到写作能力。每学期至少对每一个学生有一次面批。 我觉得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认识到小学生作文是一项练笔活动,是书面表达的训练,而并不是文学创作,只要学生能正确地、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 依托课内自读课,分解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部分教学内容

    一、问题的提出: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在语文学科课程改革中的体现。它的理论模型来自杜威的实用主义、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和多重智力学说的统整。语文综合性学习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语文的学习方式,把学生从被动、接受式的学习中转变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确立了新的课程观和

  • 从语文中考试卷看教学有效性

    语文中考应能较为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整个初中语文学习的水平。中考试卷承担着检测师生三年教学成果的重任,其结果能否体现与教学过程的统一,直接影响着下一轮教学的方向。 新课程语文中考卷试题模式有没有体现出教师落实新课程理念,实现对人教版初中语文六册书的有效教学呢?本文以2006年嘉兴语文中考试卷为例,结合初三教师和中考生的评价,从微观角度做一点探讨。 试卷第一部分为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共有七题。 第一题是根据括号内的注音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汉字。此题考的是认读和书写常用字的能力,其背后支撑的知识是学会汉语拼音,

  • 走进文本 触动心灵

    山东省邹平县第一实验小学 王文文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在阅读教学的多重对话关系中,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其核心。怎样让学生深入的走进文本,感知文本的内涵,与文本进行心灵的交流,是我长期以来追求的目标。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非常注重这方面的引导。 在《平平搭积木》这课的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初步感知文本,然后引导学生深入剖析文本,走进文本的情感。如 出示:平平,平平,还有一间呢?还有一间啊,给没有房子的人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