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
从语文中考试卷看教学有效性

从语文中考试卷看教学有效性

更新时间:2014-07-22 09:09:10

《从语文中考试卷看教学有效性》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语文中考应能较为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整个初中语文学习的水平。中考试卷承担着检测师生三年教学成果的重任,其结果能否体现与教学过程的统一,直接影响着下一轮教学的方向。

新课程语文中考卷试题模式有没有体现出教师落实新课程理念,实现对人教版初中语文六册书的有效教学呢?本文以2006年嘉兴语文中考试卷为例,结合初三教师和中考生的评价,从微观角度做一点探讨。

试卷第一部分为“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共有七题。

第一题是根据括号内的注音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汉字。此题考的是认读和书写常用字的能力,其背后支撑的知识是学会汉语拼音,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是形成语文素养的必备能力。这是对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核。初中作为语文新课程的第四学段,要求学生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就这一点看,这道题目考对了时候。尽管与旧课程相比,这部分试题的分值在各类考试中明显降低,但没有识字能力和识字量,其它语文素养的形成是一句空话。因而有责任心的语文教师初中三年,自始至终地抓生字词默写。考到的字词,有一定难度,却又是常用的,没有三年的狠抓默写,绝难拿满分。这道题目向全体师生强调了识字能力与识字量的重要性。

第二题是根据语境,把备选词语填在相应的横线上,有三个空格,三个备选词语。此题考核的是词语运用能力,其背后支撑的知识是掌握词汇是语文能力形成的基础。名曰“备选”,其实没有“备选”,三个词语最后各就各位,难度不大。对这一知识点,教师平素在教学中,相对重视,能力培养与应试训练相统一,教学有效度较高。

第三小题是语病改正题,这一题考的是学生能否辨别、修改常见的语病,其背后支撑的知识是句法知识。但人教版初中新教材对这类教学内容的编排是以课文后一个文本框的形式呈现,且零碎地、无规律地安排在文本后,给师生的感觉是“文本之末”,似乎可有可无,而且不像旧教材那样以一个知识系列编写,再加上新课程“淡化”语法知识,所以在教学中师生都不重视,全凭不成熟的语感“撞题”,故这题的得分率很低。师生对此几乎没有付出,得不了高分,在所难免。

第四小题是古诗词默写题,其中两句是有提示的上下句默写,两句是根据语境填写。这题考的是学生能否正确默写语文课标推荐背诵的古诗文精彩语句及其它古诗词中脍炙人口的名句。其背后支撑的知识是丰厚的古典文化积淀是形成语文人文素养所必需的。语文教师对这类知识的教学主要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古诗词,培养对古典文化的兴趣,使学生在自觉状态下欣赏、背诵、积累诗句,从而内化为学生的古典文化素养;第二层次为在课堂讲解的基础上,请学生记忆;第三次为让学生死记硬背。师生能进行第一层次教学的极少。踏踏实实死记硬背的,前两句能拿满分;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的,本题能拿满分。可惜,进行第一层次教学的,得不到应有的回报,体现不出教学的效果,难怪能进行第一层次教学的鲜有人矣。“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类试题增强对教学质量的区分度有待加强。

第五小题请学生阅读一段有关良好风气是靠自律还是他律的辩论材料,然后请学生就反方的一句话,以正方的身份得体有力地回击反方。此题考的是学生能否根据情境,准确、得体地进行语言交际,形成自己的观点。其背后支撑的知识是口语交际的实际应用能力。对这类知识的教学主要应通过语文活动落实。可惜在农村中学,师资薄弱,学生语文素质不高,使语文活动的开展举步维艰。教师凭往年阅卷经验,认为这类题只要思想对,语言表达屈居次席,答题含金量虽低,得分却高。故大多数农村教师在三年的教学过程中,对口语教学没有自觉落实,只在考前针对性地训练了几题。这是阅卷质量的问题,却影响着教学导向。“教”与“不教”一个样考核的结果导致了消极教学。

第六小题请学生以一名中学生的身份参与以“感恩母亲”为主题的活动,要求学生以简练的语言拟一条宣传标语营造气氛,并向一位在教育子女方面感到困惑的母亲推荐一本相关名著,说说推荐的理由。此题考的是拟写标语和课外阅读的能力。其背后的支撑性知识是语文的应用能力和课外阅读的积累。由于身处一个信息化时代,适合回答此题的标语在电视、杂志等广告中随处可见,教师不需教,学生不需拟,就可信手拈来,且阅卷者对此的评分区分度几乎为零,所以师生对此类是不放在眼里的。而名著推荐,由于外环境的影响,以赢利为目的的对课标名著考点提炼的参考书铺天盖地,学生不需从头至尾阅读大部头名著,也能拿高分。而认认真真读名著的,反而可能因自身阅读感悟浅,概括能力弱而失分。阅读名著考点书来应付此类考题绰绰有余,又省时省力。所以此题的出发点是好的,却无法导向师生脚踏实地地去读名著,吸收人类的精神养料,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第七小题请学生参照示例为一位军人写颁奖词。此题考的是正确运用句式,根据语言情境进行仿写的能力。其背后的支撑性知识是活学活用语文的能力。此题比单个句子的仿写难度大了很多。单句仿写重在句式,而整段仿写重在思路,考察了学生对语段整体把握的能力和在新的语境中活学活用新知识的能力,是对学生语文能力和潜力的一次严峻考验。由于此类题难度大,那些语文阅读量大,语感强的学生能无师自通;而对在语文基础差的学生,教学难度很大,在平时的教学中,除了大作文,很少涉及对此类小文体的训练。正如我校一位名师所言“语文好的不是教出来的,语文差的是教师没教全面”,这类题可谓是对此话的有力诠释。但由于应试急功近利心态所致,教师不可能为了后进生而加强对此类知识的教学。在教学中,对语文知识活学活用的能力没有落实。

试卷第二部分为现代文阅读。第一篇考的是情感类的散文,一共是五个小题,都为主观题。其背后的支撑性知识是读懂文本的情感体验和有关阅读的知识和技巧。这类文章是大多数语文教师所喜爱的,对学生来说,可读性也较强。可以说,大部分师生在初中三年,对这类文章下的功夫最大,学生爱看这类文章,教师爱读这类文章,对这类文章学生的语感较强。但奇怪的是,得分率不高。笔者对此怪状特地向骨干教师和中考生进行了访谈。教师反映,这种题美其名曰“个性体验题”,实际上从阅读结果看,又不允许有个性体验。有些主观题,在阅卷时,有答案唯一的倾向性,写自己真实感悟非常冒险。学生则反映,在答这类题时,很尴尬,既要揣摩出题思路,还要考虑阅卷老师可能的喜好,且平时老师也提醒,不要拿自己的前途去冒险,所以答题时思路很乱,不知该写什么。这种状况导致了教学对考试的低效性。

第二篇考的是说明文《北京的古柏》,共五个小题。其背后的支撑性知识是读懂文本的经验性知识和有关说明文的知识和阅读技巧。学生对这些考题,普遍反映不喜欢。有一个小题问“据林学家研究考证,可能是由于表皮细胞分裂不均所致”,这里的“可能”能不能删掉?为什么?这一题,学生说题型太常见,没有新意。确实,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将此类题的答题思路当成公式来不计其数地教,对此题,与其说是考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如说考记忆能力更合适。当然这也证明教师这样的教学对考试是有效的。还有一题,请学生综合三段资料,结合自己平时积累,探究种植松柏的特点和用意,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学生反映,有关松柏的知识,他们平时不留意的。这意味着,此题除了考语文能力,还在考科学知识,而做对此题的前提是拥有相关的科学知识。对这类题,语文教师无从教学,归根到底,考的是师生的运气了。

试卷的第三部分为古诗文阅读,共三篇。其背后的支撑性知识是学生对古诗文的语感及相关的古汉语语法知识。第一首诗为周敦颐的《题春晚》,共两小题,题目中规中矩,只要师生相互配合教学,拿满分不难。二、三两篇是文言文,一篇课内,一篇课外,共22分。匪夷所思的是,有10分考的是孤立地解释加点词。课标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是能读懂浅易文言文,读懂浅易文言文的前提是词语解释和语法知识,从这个角度讲,考解释没错,但这个分值比重无疑导向了教学上重死记硬背,而少了利用古诗文对学生进行人文陶冶,有悖课标出发点。这样的考题,导致了教学对考试的有效性和落实新课标的无效性。

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落实在中考试卷上还是新课标上呢?照理,两者应是统一的,但这份中考试卷却给了一个模棱两可的答案。
相关阅读
推荐
  • 《想吃苹果的鼠小弟》(绘本)听课感想

    真好,又有机会听了两节语文课,围绕着口语与习作为主题的两场盛宴,让我喜欢得不得了。 一看到严老师教学的课题《想吃苹果的鼠小弟》(绘本)就觉得特新鲜,自己孤陋寡闻,不知绘本所谓何意,就万分渴望听这节课了。这种看图、说话、想象三者合为一的教学方式,让我大饱眼福。课堂上严老师那充满童趣、亲和力的声音无不吸引着每一位小朋友。孩子们在严老师循循善诱的引导下,仿佛就是那只不肯放弃非得吃到苹果的鼠小弟了。孩子们喜欢这种语文教学方式,想把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和同伴们交流,想说,愿表达,就愿驰骋在想象的天地里,说着他们眼中的鼠

  • 《蚁国英雄》句子分析

    顺着风势走着的火舌活像一串红色的项链,开始围向一个小小的丘陵。 引导学生认识到,句子写出了火势凶猛。这里还用到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更形象的描绘出了当时的情境。而一个围字又突出了蚂蚁即将无路可退。可想火势之大。 在理解之后让学生说说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大火?学生就能准确的表达出来了。 蚁团在火舌舐动的草丛间越来越迅速地滚动着,并不断发出外层蚂蚁被烧焦后爆裂的声响,但是蚁团却不见缩

  • 语文低段中心组说课比赛记录

    思维的碰撞、理念的火花、文采的彰显、独到的陈述这是在平湖市行知小学举办的市低段中心组教学研讨暨说课比赛上的真实记载。以下是对本次活动的零星记录: 1、百变不离课堂 课堂是教研活动的主旋律,是赢得教学一手资料的最重要阵地。本次活动中,行知小学的陆龙勤老师为参会的老师们提供了一堂题为《三个儿子》的二年级语文课,供大家以此为载体和蓝本开展教学商讨。百变不离课堂,这是教学的永恒的旋律。 2、教得精彩,说得也要精彩 教是为了更好的说,说是为了更好的教。说课中至少可以看出教师的多方面才能。活动中,近二十位来自全市各所

  • 作文教学:教学生会选材

    经常会看到一些作文教学的,和学生一起做个活动或游戏或实验,然后让学生将活动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思写下来。这样的作文由于基于现实,再说刚刚经历过,学生写时容易得手,中年级时,搞几次这样的活动是可以的,能让学生举一反三,从根本上领会写作文时需要的感官配合,但到高年级还是这样做的话,就已经有些降低学生的要求了。高年级要学会写身边的事,写生活中的事,如果还是先搞个活动,然后再进行写作的话,那写作的根本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习作的根本问题包括两大块:一是阅读积累,一个是生活经验积累。阅读积累,是阅读教学中的事,平时教学

  • 尝试着二三年级的作文教学

    最近我在尝试着作文教学,工作以来一直都没有在这个领域研究过,所以作为一个初学者,总是非常担心自己能不能教好作文。 看了一些文章,新课程下提倡快乐作文。 作了简单的理解,先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觉得写作是一件有趣的事儿,不要因为要写作文而产生很大的负担。再者,在寻找写作素材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轻松,让大家都有话可说,有话可写,都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观点。最后,当然还要提高写作的能力,比如语句的表达,词语的运用,还有一些语言之间的逻辑关系等等。 因为要教二三年级,属于低段写作的起步阶段,以写话,写片段为

  • 我的作文我作主——一堂作文讲评课的反思

    如果你问一位语文老师你最怕批改的是什么作业,我可以说九层以上的老师会回答是作文!因为批改作文费时费力,一般来说,精批细改一篇作文需五至十分钟,而一个语文老师通常带两个班,也就是要批改近百篇作文,这个工作量可想而知了。面对这座小山,咱还真得拿出愚公移山的精神呢!可是这样辛苦的付出,换来的成效又怎样呢?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只是看个分数就了事了,还有的只是瞟一下评语,如有深究的也只是凤毛麟角。真可以用八个字来总结:苦不堪言,收效甚微。面对这一现状,我也一直在思考作文教学的出路。本人结合教学实际尝试设计了

  • 阅读可促进学生智能发展,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益

    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常见形式之一,其重要意义已不言而喻。其实孩子的知识不是老师教会的,真正是自己学会的。阅读可以构建一个人的精神家园,它具有强大的力量。学会课外阅读,学会自我教育。 阅读可促进学生智能发展,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益, 那么针对目前孩子们的阅读状况,不容乐观,究竟是什么让孩子们站在课外阅读这扇大门之外? 一、家庭因素 我觉得我要感谢我的父母,他们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有培养孩子养成读书习惯这种意识,这些无疑对于我后来的学习产生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我们知道,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性

  • 教学现状分析与成长规划 (语文教师)

    一、 学生问卷调查反馈与反思 (一)调查对象:本人任教两班级64名同学 本人任教两个班级语文教学工作,并兼任一班级班主任工作。其中一个班级(2班)本地学生5名,外来务工子女24名;另一班级为希望班级(7班),语文起点均远低于及格水平的35名外来务工子女。因班级学情不同,教学风格总体相似,但方式方法上亦有差异。【参见下表】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时光荏苒,不知不觉我们已经一起走过了115个日子,共步112堂语文课。记得我们初次相识时,我对大家说:人生没有完美,但不能遗失了那颗追寻完美的心。正因其如此,老

  • 语文教学联谊活动听课感受记录

    今天去全小参加了我校与全小的语文教学联谊活动,第一环节是两个课例展示,是全小经验教师夏小蕙老师的二上《浅水洼里的小鱼》和实小新手教师蔡美亚老师的六上《圆明园的毁灭》,两堂课都非常精彩,给我们听课教师都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现将自己的零星感受记录如下: 1.媒体创设,推动理解。 两堂课都恰到好处地利用了媒体,使感受更具体化、真实化。如:夏老师在开课伊始,便让孩子观看了在大海中自由自在生活的鱼群,初步让孩子们感受到鱼儿在海中的自如与幸福,这为后文鱼儿离开了海水便无法生存的理解起铺垫作用;第二处,夏老师让学生通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