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
课堂节奏

课堂节奏

更新时间:2021-12-07 16:39:50

《课堂节奏》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课堂节奏很少被关注,我们会谈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流程……但是这些都是死的。真正在课堂上有生命活力的,就是课堂本身。那什么是节奏?艺术返照自然,节奏是一切艺术的灵魂。在造型艺术上则为浓淡、疏密、阴阳、向背相陪衬。——朱光潜《诗论》

回想我们课堂的节奏,如果语文课堂没有节奏,那就没有艺术可言。教学应该是具有艺术性的,所以把握节奏,是语文课堂的灵魂。节奏的处理和优化如何,直接影响语文课堂的品质、效率和境界。

为什么我们的课不能抓心?

我们的课不能影响孩子?

我们的课不具有吸引力?

最终原因,还是因为课堂没有节奏。

处理课堂节奏,就需要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来选择相应的策略。太极相生、阴阳两极。多好!

动静相生

一堂课应该是动静结合的,书声琅琅、热烈讨论、师生对话、提问、评价都是动态的,有时候课堂没有声音,但是我们作为教师要明白一点:此时无声胜有声。好的课堂一定是动静相生的。过于活泼或者过于安静的课堂,都是两极化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互相转化和提升,才是课堂最好的状态。

我想到了《花钟》这一课,我的教学设计和学生的表现,我感觉静不够沉、动又不够活。精心设计的环节,并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这和我的引导有关系。我内心一直在想:孩子们都学过一遍了,没有激情了,回答的太准确了。其实,真的是这样吗?我想,我给自己套了一个“圈”,还是我挖掘的不够深。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让孩子说的再多一点,通过感悟、品读去不断激发学生的活力,把他们内心的激情调动出来,让动引出生成。“看似完美”的不完美也许会变成“看似不完美”的灵动,学生的知识储备是有,但是我真的可以挖掘的再深一点,谁又知道不会有新的生成呢?这是我的遗憾。

二、收放有序

“放中有收、收中有放、收放自如,这样的课,才是好课。”——王崧舟

你敢不敢放?什么时候放?放到什么程度?这都是老师在设计课堂节奏时,需要思考的问题。当王老师说到这一点时,我默默问了自己一句,答案是:不敢放……我肯定收不回来。

《地震当中的父与子》

第一种结局:这位父亲不顾其他父亲以及警察的劝阻,坚持在地震后的废墟中徒手挖掘38小时,最终拯救了自己的二字和其他14个孩子。

第二种结局:这为父亲不顾其他父亲以及警察的劝阻,坚持在地震后的废墟中徒手挖掘38小时,最终找到的只是儿子血肉模糊的尸体。

让学生来讨论,假如结局是第二种,你又会有怎样的看法?

第三种结局:这为父亲不顾其他父亲以及警察的劝阻,坚持在地震后的废墟中徒手挖掘38小时,最终不但没有救出儿子,连自己也被余震中坍塌的房子压死了。

让学生来讨论,假如结局是第三种,你又会有怎样的看法?

地震是不可抗的因素,虽然因为地震失去了生命,但是仍然体现了父亲这伟大的爱子之情。

把学生的情感和思路打开,不过度地收,往往更能打动学生的心。

三、曲直相映

所谓直:教学线索顺着课文的线索来设计。

所谓曲:教学线索在处理时有变化。

《圆明园的毁灭》

曲的节奏

变序之曲:先学第一自然段,再学最后一段。抓住两个“不可估量”引导学生谈感受,再拓展延伸,还会有第三个、第四个“不可估量”。

猜想之曲:圆明园里有什么?金碧辉煌的殿堂、充满田园野趣的建筑景观、有华丽的亭台楼阁……事实上,圆明园还有很多景观。让学生思考,课文还需要多少“有”,才能把圆明园的景观描述具体。并让学生寻找证据。

拓展之曲:学生读完课文的2、3、4自然段之后,补充阅读资料《圆明园的世界之最》,通过资料的补充阅读,让学生对圆明园的了解更加充足。

升华之曲:设想并拟写,圆明园的碑文。

四、起伏有致

《荷花》

第一种教学设计:

呈现生词新词

选择你最想读的词语读一读

说一说你理解了哪个词语的意思

齐读这些新词。

第二种教学设计:

呈现一首小诗:

一池荷叶,

挨挨挤挤。

一个花骨朵,

饱胀得快要破裂。

一阵风吹来,

嫩黄的小莲蓬翩翩起舞,

啊,多美的姿势!

自由朗读这首小诗,

指名逐句朗读,相机理解词语的意思。

板画“舒朗”的荷叶,再板画“挨挨挤挤”的荷叶;

板画“瘦削”的花骨朵,再板画“饱胀”的花骨朵;

板画小莲蓬;

让学生用双手摆成小莲蓬的形状,做出翩翩起舞的动作,然后定格学生的动作。

齐读这首小诗。

两个教学片段,两种不同的教学设计,效果也截然不同。一堂课成功与否,都可以用节奏去处理、去分析。

五、点面相成

课堂节奏,有时候可以是一个点,有时候可以是一个面。往往是点点面面、面面点点、点面相成,形成合理的课堂节奏。把握好点,面就在了。

《只有一个地球》

王老师抓住三个重点语段。

第一层次:课文的重点语段。

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选择理由:正是因为地球在不断地侵蚀着、被破坏者。只有充分体现这一部分,才能让学生感受到保护地球的迫切性。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的。但是因为人类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选择理由:这一段文字和第三段有异曲同工之妙,也是在讲地球的无私和慷慨,但是人类又是那样的贪婪。激发学生保护地球的意愿。

但是只选择这两个点是不够的。我们还要落实在行动上。

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吧!

选择理由:这个点能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的呼吁,在建设性地提出意见,这一篇文章的主旨和升华,就是通过这一段来实现的。

第二层次:重点语段中的重点语词。

孩子们的语言学习,必须落实在第二个层次上,才能踏实。

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抓住词语“不加节制”可以让学生联想到很多词语,抓住了不加节制,联系上文,可以反衬出地球的无私。联系下文,可以看到结局:地球的枯竭。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的。但是因为人类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抓住词语“生态灾难”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看到过听到过怎样的生态灾难。

六、张弛有度

密度太高就是张,密度太低就是迟。好的课堂节奏一定是张张驰驰、张弛有度。

第一种思路:延长这一板块的教学时间。

第二种思路:减少这一板块的教学环节。

第三种思路:调整这一板块的教学重点。


1.教学语言要显示出不同教学层次的节奏

导入语巧设情境,引人入胜,用语要简洁,未成曲调先有情;

过渡语承上启下,自然巧妙,用语要平实,嫁与春风不用媒;

引导语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用语要准确,一语惊堂满座醒;

理答语因势利导,机敏多变,用语要机智,一枝一叶总是情;

提问语难以恰当,富于梯度,用语要清晰,惊风乱飐芙蓉水;

结束语精炼概括,简明规范,用语要深长,此时无声胜有声。

2. 教学语言要与学生的心理节奏相吻合

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心理周期变化,运用语言的声波和声调不断调节、转移、强化学生的注意力,或采用高昂的强板,或采用平和的弱板、或采用语速快、停顿短的急板,或采用语速缓慢、停顿长的慢板。这样,学生就能在“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声音美中,产生心理愉悦,增强学习兴趣,时刻保持一颗灵动知觉的心。

内心疑问:如何看出学生的心理周期变化。

3.老师的教学语言要以情感的变化为基础。

文章不是无情物,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语文课更重情,更注重情感生发的规律。

教师要通过语言的情感节奏,调节学生的情感律动,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最佳学习情境中。教师爱,则气缓声柔;教师憎,则气冷声峻;教师喜,则气满声高,怒则气沉声促。
相关阅读
推荐
  • 大班语言活动——小水滴旅行记

    [教材简解] 《小水滴旅行记》是一个科学童话故事,通过小水滴拟人化的旅行,生动形象的描述了小水滴从水水蒸汽水的变化过程,故事主题明确,通俗易懂,变抽象的道理以形象化,适合大班幼儿阅读。 [目标预设] 1.理解故事的情节、内容,感受小水滴从水水蒸气水的变化过程。 2.引导幼儿关注自然现象、激发幼儿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3.积极参与表演,感受小水滴旅行过程中带来的快乐,享受表演的乐趣。 [重点、难点] 本节活动的重点是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水的变化过程,难点是制作小水滴旅行路线图。 [设计理念] 本次活动,以新《纲

  • 百家讲坛进课堂《三国演义》

    第八届校园读书节要开始了。 我接到一个任务,是给学生推荐名著,如《三国演义》。 我想,让我推荐名著大概是因为上一次学校征求读书节活动建议的时候,我推荐了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台节目吧! 由于以前我陪儿子同看百家讲台《易中天品三国》,很有成效,并激发了儿子读课外书的兴趣,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所以我对《易中天品三国》这档节目情由独衷。 其实,小孩子看《易中天品三国》除了能激发读书兴趣、培养读书习惯,还有更好的作用,那就是懂得读书的方法以及体会教授治学的风范。 记得,中央电视台对易中天品三国的评价有一句是这样说的

  • 借助图片理解对秋雨的感受——《秋天的雨》主题反思

    《秋天的雨》是一篇色彩丰富,结构分明,层次清楚,课文是总分结构,而且每个自然段都是总分结构的段落组成的优秀散文。读着此篇短文,真的让人感到作者视点的智慧,想象力的神奇和比喻用法的确切。学生读着这些词、句含蓄、优美的散文,似乎亲近了大自然,也是三年级学生对文学熏陶的绝好启蒙。 作者对秋雨的感受,把秋天的雨比作钥匙、颜料、气味这些比喻虽然很神奇,可是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解决这个疑难,先去找结合点,读读重点词、句并用图片展示,帮助解决为什么把秋天的雨比作五彩缤纷的颜料 ,比作钥匙把金黄送给田野,把橙红送给

  • 课题质疑,引入新课《雪地里的小画家》听课后

    前几天我们听了杨老师觉得教研课,她执教了《雪地里的小画家》。语文课上,在学习了生字,初读课文后,她问:小朋友,读了诗歌,你知道了什么? 生A:我知道小鸡会画月牙。生B:我知道小狗会画梅花。生C:我知道青蛙很懒惰,他在洞里睡大觉。生D:青蛙不是懒惰,它是在洞里冬眠。 师:D知识真丰富,知道青蛙冬天要冬眠。知道什么叫冬眠吗?D:冬眠,就是冬天的时候,整天睡大觉,不用吃不用动。师:你是怎么知道的?D:我是从《百万个为什么》中看到的。师:D多会看书呀! E:我知道小鸭会画枫叶,小鸡会画竹子。F:我原来以为小动物们

  •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深刻含义的句子

    《唯一的听众》教后 《唯一的听众》讲述的是一个被家人称作是音乐白痴的人,虽极大打击了他的自尊心,但是并没有泯灭他对小提琴的爱好。对课文内容和主题的理解,学生都没有问题。但对课文中一些重点句子的深入领会,学生还是有一定的困难。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是六年级学生必须掌握的本领,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加以引领。 文中对老教授的眼神描写,共有三次,而且用词一样,都是平静地望。而这看似相似的三次平静所包含的意义肯定是不一样的。教学时,我让学生先找出这三次眼神描写的句子划下来,认真地读一读。再联系上文想想,老人是在什么情况下

  • 建构主义心理学与语文课程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认识是一个主动的,、不断深化的建构过程;学习过程就是知识的建构过程,在建构过程中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建构主义心理学的学习观主要有以下几点: 1、复杂的学习环境和真实听任务情境。建构主义鼓励学生面对复杂的学习环境或问题情境。 2、学习依赖于共有的理解,这种共有的理解来自社会协商。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形成并捍卫自己的观点的能力,同时要使学生能尊重其他人的观点并与他人共同协商与合作。 3、主张用多种方式表征教学内容。(为了达到获得高级知识的目的,有必要在不同时刻重新安

  • 智障儿童语文作业设计

    作为教学过程基本环节之一的作业设计,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基本环节,是帮助学生改变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的重要途径。同时作业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既能使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又能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意识。因此,适当布置一些作业是有必要的。 我的教学对象是一些轻度、中度的智障学生,因智力损伤的限制,在以往的学习中往往处在被动的状态,完成作业时缺乏独立性,对于稍微难一点的作业他们就不完成。另一方面,智力损伤的限制使得他们

  • 扩张时空,彰显学科魅力,徜徉在生本的小学语文课堂

    《天纵之教生本教育随笔》,读完郭教授的这本书,心动的是扩张时空。适逢新春佳节,读完了《庄子》心得的电子书又洗耳恭听了几期于丹的讲座,顿觉书中自古就有一个需要读者自己开启的逍遥无垠的天地。而作为母语教育工作者,扩张小语课堂的时空,让学生倘徉文学的瀚海星空,领略学科的魅力,无疑是离不开生本的天纵之教这一妙招的。 案例一、王崧舟《望月》第二课时 关键词:写作本位、文本组块 王老师在追求千江流水千江月的个性解读的第一课时之后,不遗余力推行着读写结合。先是点拨从上到下、由近及远的写作视角,接着润物无声地将望月只是月

  • 五年级语文教学:错题分析中的精彩

    四川省南江县大河镇小学 罗定佳 近年来我所教五年级4班的语文课,几次月考下来成绩都不太理想,我绞尽脑汁的想办法,分析失分的原因,但学生在很简单的题里仍出错,实在没有办法便想到让学生自己分析错题的原因,以便纠正。 第三次月考后,试卷发下后,我让学生仔细地看,回忆以前学过的内容,认真分析,写出错题出错的原因,学生们热情很高,写得非常专心。 学生郭飞:2大题没有理解题意,所以词语组错。3大题没有运用学过的知识解题,导致出错。8大题没有明白作者要表达的意思。习作没有认真读题,没写完,没有表达出事情的中心。我决心以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