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
扩张时空,彰显学科魅力,徜徉在生本的小学语文课堂

扩张时空,彰显学科魅力,徜徉在生本的小学语文课堂

更新时间:2014-07-22 09:09:11

《扩张时空,彰显学科魅力,徜徉在生本的小学语文课堂》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天纵之教——生本教育随笔》,读完郭教授的这本书,心动的是“扩张时空”。适逢新春佳节,读完了《庄子》心得的电子书又洗耳恭听了几期于丹的讲座,顿觉书中自古就有一个需要读者自己开启的逍遥无垠的天地。而作为母语教育工作者,扩张小语课堂的时空,让学生倘徉文学的瀚海星空,领略学科的魅力,无疑是离不开生本的“天纵之教”这一妙招的。

案例一、王崧舟《望月》第二课时

关键词:写作本位、文本组块

王老师在追求“千江流水千江月”的个性解读的第一课时之后,不遗余力推行着读写结合。先是点拨从上到下、由近及远的写作视角,接着润物无声地将“望月只是月”的句句写景的课文范本置身于样本用件的角度与朱自清、贾平凹等写月的大家的文字进行对比,然后充分信任学生的自主感悟与习得能力让孩子们用五分钟时间写写自己笔下的月、月亮之景、月光之景皆可。这一成功的扩张时空的教学活动之效,从学生反馈中精彩掌握的种种练笔技巧可见一斑:自然个性的拟人、比喻句俯仰可得;细腻文笔的娓娓道来中情景交融;孩子们眼中月的描摹与想象更有情趣……

反思:这一案例很好地了验证了郭教授的话:“孩子们的知识和智慧是在悟的土壤上绽放的大自然的花朵.....服膺于自然,寄托于悟,学生都可以学得出神入化、丰富多彩。”同时,教师深厚的文学底蕴和文本教学价值取舍是学科魅力得以彰显的有力保证,超越文本扩张时空,最大限度地相信学生,由此产生“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教学相长和谐局面也就是偶然中的必然了。

案例二、周益民《与虫共眠》散文教学

关键词:亲近母语、立人教育

周老师在对课题的解读中先让学生自由读出或疑惑或柔和的重音更异的读法,适时点拨:“有时重音轻读也可表达情感”,进而在“与虫子睡觉”的口语化比较中引领学生感悟本文课题的诗意与庄重。接着出示四行精心选择涵盖文意的词,让学生整体朗读谈感慨,巧妙地厘清了文脉又奠定了学习的基调。然后通过一个主话题“如果你是虫子,你怎么眠?"变换时空与角色,把孩子们变成蚂蚁、蟋蟀等小虫子,在体验中内化和倾吐,不知不觉走了一个言意的来回。周老师并未善罢甘休,大智若愚地将自己上课前闪现的那一个念头、一缕光亮、那灵感的第一个驿站小心地释放出又大量地遏止住自己的思想与施展才能的快意,为孩子们创造了一个静待花开而不急功近利的感悟与创造的机会——用“集合"关系来表现“共眠”的含义:孩子们所反馈的六种关系图分明体现了对文本的个性解读,又求同存异地将“人比虫大不了多少,人在自然中是渺小的”这一思想汩汩流入儿童的心田。乘胜追击,感受“小家伙”中包含的嗔怪之意也自然水到渠成,孩子们触摸着母语的脉搏感受着文字的魅力。

反思:童心与成人之心交织,做学生心灵的点灯人,“亲近母语”的口号引领我在小学语文课堂坚定不移地前行,在把名家名作引近学生的同时,激活儿童的可能性,发现儿童的差异性,重新定位“启蒙”:“让孩子们在思想中学会思想,使他们获得思想的经验,激活他们思想的意识和激情。”而教师牢记自己“平等中的首席”的角色定位,适时装拙内敛,必要时体现“教师在场”的点拨启发,超越自我扩张生命,还孩子主动感悟的时空,精彩的生成也永远超越预设。

剖析自己的课堂,盲目追求“有效教学”束缚了孩子的自由思考。“人的感悟理应宽广舒展、深刻潜在,它是生命叩问真善美时无声无息的成长,是天纵之教的工作间。”基于以上认识,在消化《谈文学》、《文学概论》的学科经典的同时,在“快乐发现我们渺小的心灵和伟大的心灵颇有共通之点”之际,我们有必要从课堂时空的扩张推而广之,扩张我们生活、工作乃至生命的时空,登临山水,浸润书海,丰富自身的语言、形象与意蕴,把我们的母语教育接近为“艺术的存在,唤回儿童对生活的感受,使孩子们更敏于感受到事物,使石头更成其为石头”……那样,我们一定可以淡定从容地徜徉在小学语文课堂上!
相关阅读
推荐
  •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暑假作业

    暑假开始了,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制订一份科学、合理的暑假计划张贴在房间: 必做: 1 、 读书: 多读有益的课外读物,如《奇异的仿生学》、《史记》、《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的散文《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泥土里,成长着大片大片彩色的故事》 、《生命的药方》、童话集《稻草人》、《世界上下五千年》、杏林子《生命之歌》、海明威《老人与海》、《希腊神话》、《一千零一夜》、《绿野仙踪》、《时代广场的蟋蟀》、《青鸟》《中国神话传说》、阅读其他小英雄的故事等。鼓励孩子至少阅读3本名人

  • 通过教学细节的设计来彰显教师的个人教学风格

    教学细节设计指的是教学中的细小环节以及其中的教学活动设计,是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学效果的细枝末节。细节虽小,却能以小见大,透射出教者的教学理念、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看到教学设计、教学操作和教学行为的针对性、合理性和有效性。精彩的细节设计不是孤立出现的,而是特定教学情境中的最佳选择,细节与细节上下贯通,前呼后应,中心突出,结构严谨,恰如其分,构成和谐的教学整体,细节与整体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关注课堂有效的教学细节设计,才能使课堂教学焕发出更大的生命活力,从而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提高

  • 课堂精彩对话评析

    杨老师上的《螳螂捕蝉》这一课,层次清晰,步步深入,环环紧扣,课堂生动,以生为本,特别是朗读指导精心,让学生在课堂上留下了成长的足迹。 课堂片段一: 默词。 师:一下报了4个词语怎么记? 生1:按故事情节来记。(复述第一行词语的相关情节。) 生2:我也是按故事情节来记的。(复述第二行词语的相关情节。) 师:都是写谁? 生:吴王。 师:第二组写谁? 生:少年。 师:词语积累,事半功倍。 教师让复述不留痕迹。 课堂片段二: 师:哪些词告诉你作者在批评吴王? 生1:固执。 师:为什么? 生说词语解释。 师补充:坚

  • 《秋天的雨》一课听课反思

    《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丰收的景象,还有深秋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文章用美的语言向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秋天图画,通过美的、充满诗意的语言体会秋天的美好,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在教学的课堂上,潘老师设计以读为主线贯串整个课堂,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想象,把抽象的、文学性的语言转化为具体的感受,让一幅幅秋天的图画呈现在孩子们的眼前。读出秋天的美,读出浓浓的语文味。 首先,潘老师适时指导学生边读

  • 层层推进 图文并茂 突破难点——《秋天的雨》教学反思

    潘虹老师执教的《秋天的雨》这一课,给人的感觉就如同秋雨般诗情画意!潘老师根据三年级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期这一特点,在 教学过程中通过层层推进 图文并茂来突破课文教学的难点。 我认为,潘老师的这堂课充分地凸显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因为她在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的过程中,总是先让孩子们理解重点词的含义。然后再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来理解重点词。在理解的基础上,潘老师还总是辅以与重点词句相关的图片来让学生有一个感官、形象的认识。最后,她再请同学们美美地读了读这些重点句。此时,孩子们总能声情并茂地

  • 营造氛围,激发写作之趣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这一理念的启发下,我在作文教学中作了一些尝试。记得有一次作文,要求一次比赛。于是,在作文课之前,我班就组织了一次拔河比赛,将班级学生分成两组,邀请体育老师作裁判,并组织其他班的学生来观战。就这样,一场激烈的比赛拉来了序幕。由于学生自己就是主角,所以感受尤为真切,激战的过程更是体验深刻。之后,我还将当时激动人心的一幕拍成照片,在第二天的作文课上展示。而此时此刻的学生,看到自己上了镜,乐开了花

  • 案例分析:再现情境 拉近距离

    案例:师:我们课题中的这句我多想去看看中的我指的是谁?他想去看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从课文的第一句话,我知道我指的是这个大山里的孩子。 (老师同时点击画面,画面中出现课文的第一句话) 生:从课文的第二句话,我知道我想去北京天安门看升旗仪式。 (教师同时点击画面,画面出现课文的第二句话) 师:孩子们,你们想不想去北京天安门看升旗仪式? 生(齐):想! 教师带着学生想看升旗仪式的愿望,播放记录升旗仪式全过程的录像。当庄严的《义勇军进行曲》响起时,孩子们都起立,唱国歌。 (教师同时点击画面,画面中出现课文

  • 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心灵

    语文教学在心理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这门课既是主课,又是基础课,占的时间最长,学的内容最多,而且它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有趣的内容,丰富的人文内涵,可以陶冶学生的性情,激发学生和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我们要充分挖掘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教学资源,把心理健康教育有机渗透进去。 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挖掘和组织好对学生心理产生重要影响的学习内容,使其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心灵,这就会使学科教学过程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教材中,很多课文都歌颂着一些具有良好的健康的心理特征的人

  • 让学生在修改的过程中实现有效写作

    学生愁写作,教师愁修改,是每一个语文教师的共识。学生愁写作,愁的是写什么,怎样写。教师愁修改,愁的是如何才能吸引学生的关注。 每次的作文修改,教师都要煞费苦心一番。眉批、总批写的头头是道;优点、缺点说的恰如其分。既怕伤了学生的自尊,又怕没有起到指导的作用。而面对教师的一番苦心,换来的是学生的不闻不问,他们捧着作文本,往往关心的是什么等第(多少分),而并不是静下心来阅读老师的点评,思考自己的习作存在的问题。学生的冷漠导致了教师的修改流于了形势,成了为应付学校领导的检查而做的事情。 面对这样的状况,我们教师一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