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儿教案 > 幼儿园大班教案 >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在生活中寻找科学的奥秘——从大班科学活动《沉与浮》初探生活化的科学活动

在生活中寻找科学的奥秘——从大班科学活动《沉与浮》初探生活化的科学活动

更新时间:2018-10-04 09:44:31

《在生活中寻找科学的奥秘——从大班科学活动《沉与浮》初探生活化的科学活动》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一、 设计意图: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它,正因为水与我们生活的密切性,小朋友很早就接触并认识了它,可以说,幼儿天生就爱玩水,在玩水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有趣的而又新奇的现象。《新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我选择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作为幼儿科学教育内容,在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验证等方式,培养了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会了用多种方式表达、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1.目标定位:
在新《纲要》中指出,五大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因此,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二个方面的目标:
(1)让幼儿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并进行简单的分类。
(2)探索调节物体沉浮的方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2.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幼儿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并进行简单的分类。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探索发现调节物体沉浮的方法。
根据《纲要》中指出的“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条件。我做了如下准备:
4.活动准备:
根据《纲要》中指出的“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根据以上原则。我做了如下准备:
(1)各种丰富操作材料:大水盆、纸、木块、金属、石子、海绵、塑料、乒乓球、树叶、塑料瓶等日常生活中可收集的东西。(这些东西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他们会好奇为什么石头沉下去,树叶为什么会漂在水面上等。)
(2)分类材料:颜色不同的塑料筐,使幼儿易于区分。
下面附大班科学活动《沉浮》的教案:
活动名称:沉与浮                                  重点领域(科学)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并进行简单的分类。
(2)探索调节物体沉浮的方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幼儿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并进行简单的分类。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探索调节物体沉浮的方法。三、活动准备:1.各种试验材料(乒乓球、积木、空瓶子、钥匙、橡皮泥、小石头、钉子、树叶、小碗、磁铁、笔、纸)若干。2.幼儿每四人合用一张操作台,另备水槽、托盘各一只。
四、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展示各种试验材料,激发幼儿的操作欲望。
T:“看看今天老师都给你带来了什么东西呢?“
T:“你们猜一猜,我们可以用它来做什么呢?”
T:“今天啊我们要用这些东西做一个有趣的实验。”
(二)幼儿初步感知物体的沉浮
1.教师提出尝试题:把这些物体放入水中,你会发现什么?
T:“如果把这些东西放到水中会发生什么事呢?”
2.幼儿回答。(有的东西会沉下去有的东西会浮上来)
3.T:“有的物体漂(浮)在水面上叫浮,有的物体落(沉)入水底叫沉。那你们猜一猜哪些东西是会浮上来的,哪些东西是会沉下去的呢?“
4.幼儿大胆假设回答
5.T:“看在你们的桌子上还有两个大框,用向上的箭头表示浮,用向下的箭头表示沉,请将你们认为会浮上来的东西放在有”浮“记号的框框里,那把沉的东西我们就把它放在有”沉“记号的框框里,开始动手操作起来吧。”
(三)幼儿尝试分类并验证。
1.T:“你们都分好了吗?请你说说你浮的框框里都有些什么呢?”
2.T:“那你沉的框框里都有些什么呢?大家和他分的一样吗?”
3.T:“有好多不同的意见啊,那我们一起来把这些东西放到水里验证一下看看我们有没有都分对呢?”
4.师幼共同验证、检验分类结果。
T:“原来这个东西在水里面是沉下去的啊!你们分对了吗?”
5.师幼共同总结那些东西是会沉的、哪些东西是会浮的。
T:“今天我们发现木头、纸片、塑料等是会浮起来的,石头、铁块是会沉下去的,接下来啊我们还要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呢?”
(四)探索调节物体沉浮的方法
1.教师出示空瓶请幼儿猜测这个在水中的状况。
T:“老师这里啊有一个塑料瓶,请你们猜一猜他在水中会怎么样呢?”
2.教师提出问题,请幼儿想办法让塑料瓶沉入水中。
T:“那请你们帮老师想一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塑料瓶沉下去呢?”
3.幼儿自由讨论。
T:“你们想到好办法了吗?”(灌水、灌沙、装石头等)
4.教师进行验证并奖励答对的小朋友。
T:“你真聪明,可你是怎么想到的呢?”
5.T:“那怎么让钉子浮上来呢?”
T:“谁来说说你想到什么好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五.延伸活动:
1.T:“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还有很多的奥秘等这我们去探索,那我们一起回到班级看看还有那些东子会沉下去有哪些东西会浮起来呢?”
     本活动是基于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开展的,而且活动的选材也是生活化的选材。在活动中我们大量用到乒乓球、积木、空瓶子、钥匙、橡皮泥、小石头、钉子、树叶、小碗、磁铁、笔、纸等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活动材料进行试验,同时这些活动材料又带有一定的迷惑性质。如:橡皮泥它到底是沉是浮还需要孩子们进行一定的验证才可以。正是由于这种熟悉又陌生的感觉,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始终保持着一种好奇心,一种探秘的心理去参加活动,去试验、去探索、去总结。
      是的,正如张颖黎老师最后给我们的思考一样“今天的孩子们,未来的科学家。我们应该为孩子做些什么?”是交给他们一些科学知识,让他们知道石头是沉下去的,树叶是浮起来的。还是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用孩子的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的科学奥秘,然后和孩子们一起去探索这些奥秘。我想我们更多的是扮演一种引领者的角色,让孩子们对于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始终保持着一种好奇心和探索欲。让孩子们带着这种旺盛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不断的快乐成长。
相关阅读
推荐
  • 教育活动观摩及反思——大班科学《认识牛》

    活动目标:1、认识牛的外形特征,初步了解牛的反刍现象。2、通过图片、视频和游戏活动,进一步获得与牛相关的知识和信息。3、能够积极参与活动,大胆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意见。 过程再现: 播放牛的叫声,激趣,导入幼儿两两合作,观察牛的照片,交流牛的外形 师幼共同小结观看牛咀嚼的视频,了解牛吃东西的习性在游戏考考你中,了解牛的相关知识了解牛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观摩反思: 1、科学活动分为两类:观察认知型的科学活动、实验操作性的科学活动(即做中学)。活动《认识牛》是典型的观察认知型的科学活动。 2、从活动过程不难看出,此

  • 大班科学活动《沙的游戏》案例与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我校附属幼儿园地处乡镇,而且学校就在两河的交界处,沙堆、沙滩随处可见,幼儿随时都能利用简单的工具玩沙,因此设计本活动。意在达到两个目的:通过操作活动感知沙的特征,认识沙的用途;体验玩沙的快乐,产生参加探索活动的兴趣。此活动在室外进行。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感知沙的特征,认识沙的用途。 2、体验玩沙的快乐,产生参加探索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沙的特征和用途 活动准备 1、沙盘,音乐 2、沙滩(能容纳下五十个幼儿的安全场地) 3、幼儿玩沙的工具,比如:(小铲、小勺

  • 大班科学活动《名字的故事》教学反思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张三李四,因为有了名字这个人类的符号,才有了你、我、他(她)。今天给孩子们上《名字的故事》,在活动前几天我就布置了任务,让他们回家去问问自己的爸爸、妈妈,自己名字包含着什么意思,学写自己的名字,并请家长把自己名字的意思写在彩色纸上拿到幼儿园。 上课的这一天,孩子们陆陆续续地来了,带来了一张张写有自己名字意思的彩色纸。在向孩子讲清了自己名字的性是怎么来的等有关问题后,活动进入到高潮教师让孩子们说说自己名字所包含的深层含义。因孩子们都早有准备,举手发言的小朋友很多,让我们来听听我班孩子名

  • 大班科学《影子的秘密》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1.丰富幼儿对影子的认识,有兴趣探索影子产生的原因。 2.探索发现影子的变化和物体的位置变化有关,获得相关经验。 活动准备:小动物木偶、手电筒、活动室的光线昏暗 活动过程: 一:游戏猜猜我是谁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操作手电筒,前面放各种物体,请幼儿猜猜是什么? 教师提问:请你看一看,猜一猜。这是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幼儿猜想讨论影子形成的原因。 教师小结:这叫什么?(影子)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影子?有过哪些有趣的发现?(引导幼儿大胆地猜想) 二:做实验,探索影子的产生 教师开、关手电筒,请幼儿看

  • 大班科学《恐龙的秘密》教学反思

    恐龙本身对大班的孩子就充满了吸引力和神秘感,是大班孩子很喜欢的一种动物,经常能听到他们在谈论书上、电视上看到过的恐龙是什么样子的,但是对于恐龙生活的年代和环境以及它喜欢吃的食物、它的本领都不太了解。 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就是让幼儿了解几种恐龙的外型特征及生活习性;对恐龙感兴趣,乐意参加谈话及讨论活动。于是在课前,我就发了一张调查表,请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在课的一开始,我就请小朋友讲讲自己知道的恐龙。它们是什么形状的?吃什么食物?有什么本领。然后结合图片重点讲了霸王龙、细颚龙,以及龙的生活年代、形状和本领

  • 大班科学教学案:认识空气

    设计意图:平时,我们常常提到空气。那空气到底在哪儿呢?因此,我设计了这节科学活动。让幼儿动手反复地实践,通过捕捉空气、手帕不会湿、吹泡泡、捏鼻子等游戏,把抽象的空气概念具体化,让幼儿充分感知空气,知道空气无处不在,作用很大,人和动植物都离不开它。 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让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发现到处 都有空气,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的兴趣。 2、初步了解空气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人和动植物都需要空 气。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 准备: 1、教师操作用品: (1)方形金鱼缸一个,透明

  •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数字娃娃

    学习目标: 1.勤俭节约,废物利用,提倡环保。 2.激发幼儿动手动脑的兴趣,培养创造性思维。 制作材料:纸杯、纸盘、彩笔、剪刀、小刀。 操作要求:根据教学,游戏需要,让幼儿创编故事,以及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此教具也可以投放在幼儿区域活动中。 570) this.width=570;" border="undefined"/> 570) this.width=570;" border="undefined"/> 570) this.width=570;" border="undefined"/>

  •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自制指南针

    准备材料:针、蜡烛、铁丝、冷水,透明塑料瓶、铁锥、细木棒 制作方法: 1、用铁丝缠住缝衣针,然后放入火中烧红,之后马上放入冷水中冷却。你要记住了,浸的时候一定要使针成南北方向,这样针才能变成小磁针。还有啊,你一定要小心,别烫着! 2、把塑料瓶剪去口,用铁锥在底部的中央扎一个孔,然后把细线一端拴在小磁针的中部,再把线从孔中穿过。倒立塑料瓶,使小磁针吊在瓶的中部。使小磁针慢慢静止,这时你会发现,小磁针 的一端指向的是南方,一端指的是北方。 570) this.width=570;" border="unde

  •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种花生》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数的分解与组合经验解决游戏情景 中问题,体验5以内数的多种分合方法; 2.理解并遵守游戏规则。 活动准备: 1.花生和小圈若干、花生地(9格卡纸底座4个)、骰子(点子)2只。 2.磁性板、记录纸、红色点子。 活动过程: 一: 体验“种花生”游戏 交代玩法与规则---引发猜测:你觉得该怎么种花生呢? ----交代玩法: 请小朋友掷骰子并根据骰子上点子的数量取花生种花生。每块地里只能播种4颗花生,满4颗花生后,用圈把花生围起来表示完成播种;如果花生数量超过4颗,必须重新播种。 ----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