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儿教案 > 幼儿园大班教案 >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
大班儿歌活动思考与教学策略《蛤蟆大姐穿新衣》分析版

大班儿歌活动思考与教学策略《蛤蟆大姐穿新衣》分析版

更新时间:2014-06-21 18:15:21

《大班儿歌活动思考与教学策略《蛤蟆大姐穿新衣》分析版》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活动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了解蛤蟆大姐新衣裙的变化及相应心情,在此基础上学习朗诵儿歌。2、感受儿歌幽默、诙谐的风格,对文学作品感兴趣。3.懂得做事要动脑筋、有主见,不能听别人怎么说就怎么做。

领衔技能:

倾听、交流、观察、完整表述、新词汇学习

活动前期经验:

1、幼儿认识蛤蟆,对蛤蟆的形态特征有所了解。

2、教师在“大花布”上逐步依次用最方便的方法剪出裙子、衣服、裤子、蝴蝶结。

--------教师也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学习者,因此教学活动前的准备也是教师亲自科学探索的过程。对将要呈现给孩子的操作教师应进行反复尝试,尽量多地预测到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便向幼儿呈现最完美的操作过程。

活动准备:

1、《蛤蟆大姐穿新衣》视频(对视频中的个别词的读音或者词汇与文学作品有出入的进行适当的调整,向幼儿呈现协调的、科学的、原汁原味的文学作品)

2、蛤蟆、花裙、小兔、穿花袄的田鼠、青蛙、穿裤子的小鹿、小狗、戴蝴蝶结的花猫等儿歌情节图片(根据儿歌内容准备11张图片,分别有穿花裙、花裤、花袄、拿蝴蝶结、大哭的蛤蟆大姐)

3、小花布一块(事先剪成花裙)、剪刀

活动过程:

一、图片引题,直接引出主人公及儿歌

--------幼儿围坐半圆形,教师坐在多媒体和幼儿的偏前方,旁立大黑板。让幼儿视线直落教师,教师能够及时捕捉每个幼儿的信息,也不妨碍幼儿看大黑板和多媒体屏幕。

师:你们看!今天我请来了一位客人!

--------出示蛤蟆大姐图片,让幼儿对蛤蟆大姐的形象作初步了解

师:蛤蟆大姐真高兴,穿件花裙新又新。那么在这位蛤蟆大姐身上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请你们仔细来听听这首儿歌《蛤蟆大姐穿新衣》。

--------直接引用儿歌中的句子进行过渡既自然,又利于儿歌的引出。在儿歌倾听之前进行提问“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让幼儿带着问题倾听,有助于幼儿思维的指向性。同时,将问题锁定在“有趣”的关键词上,是对接下来第一遍儿歌欣赏后诙谐、幽默的儿歌风格的铺垫。

二、欣赏儿歌,理解儿歌内容

1、完整欣赏,初步感受儿歌诙谐、幽默的风格

师:听了这首儿歌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师:有趣在哪里?

--------感受儿歌内容中蛤蟆大姐一会笑、一会哭;光头还要戴个蝴蝶结;好好的花裙最后只剩下小小的没法戴的蝴蝶结的好笑之处。让幼儿在愉悦的语言环境中对文学作品有一个整体的、粗泛的感受。重在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述自己对文学作品的感受,组织完整、合理的语言进行表达。

2、观看视频,初步感受儿歌的内容,了解花裙的变化过程

师:蛤蟆大姐的花裙发生了哪些变化?(观看视频前带着问题观看)

出示花裙的图片,提问“花裙第一次改成了什么?”----花袄,教师操作花裙剪成花袄,并展示穿花袄的蛤蟆,“花裙改成花花袄,蛤蟆大姐咪咪笑”;“接下来花袄又改成了什么?”----花裤,教师操作花袄剪成花裤,并展示穿花裤的蛤蟆,“花袄改成花花裤,蛤蟆大姐跳起舞”;“最后花裤又改成了什么?----蝴蝶结,教师操作花裤剪成蝴蝶结,并展示拿着蝴蝶结的蛤蟆,“花裤改成蝴蝶结,蛤蟆乐得像过节”。

--------在第二次完整欣赏后,以蛤蟆大姐的花裙的变化为主线索,完整感受故事发展的情节变化。并将儿歌的核心“花裙”为动态展示的媒介,教师通过逐步展示花裙剪成花袄、花裤、蝴蝶结的操作,快速、直观的展现花裙由大变小、由有用变没用的有趣现象,让幼儿在听觉和视觉的双重冲击下感受其趣味性,进一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3、分段欣赏,深入理解儿歌情节

第一段:

师:谁看见了?小兔见了怎么做、怎么说?“不如”是什么意思?

师:蛤蟆接受了小兔的建议吗?它是怎么做的?(幼儿适当学说)

--------根据最基础的儿歌内容层层提问,引导幼儿进行初步的儿歌句型的框架建构,鼓励幼儿用儿歌中的语言大胆地、完整地进行表述。并通过对新词汇“不如“的理解,感受蛤蟆大姐修改花裙的动机。

过渡句:花袄是怎么变成花裤的?让我们仔细往下听。

第二段:

师:这一次蛤蟆大姐又听了谁的意见?(教师带着对蛤蟆的否定的语气、表情来肯定孩子的答案)

师:青蛙是怎么给意见的?它怎么说、怎么做?(学说)

--------在提问的方式上,难度适当提升。不再以幼儿内容为提问的取向,而是以“这次蛤蟆大姐又听了谁的意见?”为核心,既是对本段内容的概括,也是对蛤蟆大姐随便听取他人意见的否定态度的前期铺垫。教师在说这句话时必须带着否定的、批判的语气,或叹气、或摇头,以便给予幼儿明显的情感提示。

第三段:

师:这次蛤蟆大姐又听了谁的意见?

师:小狗是怎么给意见的?“斜一斜”是什么意思?它表示什么?

--------有了前面两小节的铺垫后,本段重在引导幼儿自发地根据儿歌句型、用儿歌中的语言完整地进行表达。通过对“斜一斜” 的词汇理解,进一步感受小狗的不屑与瞧不起,为儿歌最后的结局做好铺垫。

第四段:

师:最后蛤蟆大姐戴上蝴蝶结了吗?为什么?

师:是啊,蛤蟆大姐头顶上光溜溜的,怎么能戴上蝴蝶结呢!真是好笑!

--------感受儿歌最后蛤蟆的心情变化。从而进一步感受蛤蟆大姐将花裙改成没法戴的蝴蝶结的可笑之处。

三、多种途径学念儿歌

1、看图谱,完整跟念儿歌。

2、在朗诵的基础上,分角色表演儿歌。

--------通过看图谱、分角色表演等途径学习儿歌,让幼儿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来学习。并在学念的过程中积累词汇、感受文学作品的韵律美。

四、情感理解,提炼经验

师:蛤蟆大姐最后为什么没有穿上新衣?

师:你喜欢儿歌里的蛤蟆大姐吗?为什么?

小结:做任何事情都应该自己动脑,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能像儿歌里的蛤蟆大姐一样光听别人怎么说就怎么做,

--------让幼儿自由表述对蛤蟆大姐的理解。并能从这个文学作品中得到:做事要自己动脑,有自己的主见,不能光听取别人意见的经验。尝试将此经验作为今后做事的一项准则,时刻监督自己。

活动思考与教学策略:

《蛤蟆大姐穿新意》这首儿歌韵脚明显,朗朗上口,风格幽默、诙谐,并带有一定的处事哲理。作为语言活动,我意在让幼儿在轻松的语言活动氛围中,通过听一听、看一看等途径生动地感受文学作品的特色。并引导幼儿大胆的、完整地进行表达,让幼儿构建正确的词汇、完整的语句的框架。

一、文学作品的特色感受

1、幽默、诙谐的风格

思考:儿歌中蛤蟆大姐一次次听从他人的意见,最后将漂亮的花裙改成了没法戴的蝴蝶结的情节有趣又带着讽刺。作为文学作品的学习活动,应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自由地去感受它所散发的浓厚的“味道”。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内心的独特感受。

策略:首先进行完整的文学作品欣赏,在静静的纯倾听过程中自由感受。其次,在深入理解的过程中,教师用夸张的语气、肢体动作等引导幼儿对文学作品中幽默、诙谐的感受。

2、遇事自己动脑、有主见,不随便听取他人意见的寓意理解

思考:此文学作品有着深刻的寓意,应引导幼儿在理解文学作品的基础上,知道遇事要自己动脑、有主见,不随便听取他人意见,从而对今后自己的处事带来思想引领。

策略:在完整欣赏过程中,将花裙的逐步变化作为动态引领,引导幼儿理解蛤蟆大姐将花裙最后改成蝴蝶结的不可取之处;并在分段理解中,由核心问题“这次它又听了谁的建议?”为核心导向,帮助幼儿理解它随便听取他人意见所造成的结果。

二、语言活动的表达、表述

1、多途径地学习儿歌内容

思考:幼儿应在轻松的语言环境中,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想法与感受;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多途径的学习方式,以帮助幼儿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与探索欲望。

策略:通过教师朗诵、视频播放两种途径为幼儿提 供倾听的良好环境,并利用丰富的图谱、花裙现场裁剪过程展示等途径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儿歌内容。结合开放式提问、 多种提问方式开拓幼儿的思维方式。

2、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达方式

思考:大班的幼儿应培养其连贯地、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感受。同时,能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新词汇并加以运用。

策略:在每个提问的过程中,引导幼儿用完整地语言进行表述。在儿歌的学习过程中,引导幼儿用儿歌中的语言进行表述,以呈现对儿歌的理解。在新词汇的理解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提问“###是什么意思?”加深理解。

附;

蛤蟆大姐真高兴,穿件衣裙新又新。

小兔见了把头摇:“不如田鼠花花袄。”

花裙改成花花袄,蛤蟆大姐眯眯笑。

青蛙肚子鼓啊鼓:“不如小鹿花花裤。”

花袄改成花花裤,蛤蟆大姐跳起舞。

小狗眼睛斜一斜:“不如花猫蝴蝶结。”

花裤改成蝴蝶结,蛤蟆乐得像过节。

蛤蟆大姐伸出手,摸摸头顶光溜溜。

蝴蝶结,没法戴,哭得眼泪流呀流。
相关阅读
推荐
  • 大班故事教案 半个西瓜

    教学目标 知道故事内容所讲述的意思。 通过故事明白今后应该怎么做。 教学准备 一个大西瓜 《飞来的西瓜》故事 教学过程 一、抱出一个大西瓜 聊一聊西瓜的外表,还有内在的样子以及味道,引出下文。 二、讲《飞来的西瓜》故事 提问: 1、夏天的天气太热谁不敢才出门? 2、天气热强强和爸爸吃什么了? 3、谁来到强强家了? 4、那半个西瓜是怎么来的? 三、讨论故事意思 1、故事告诉了我们要孝顺长辈。 2、我们今后应该向强强学习。 3、大家一起品尝西瓜。

  • 大班语言活动《大自然的话》

    [教材简解]《纲要》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诗歌《大自然的话》科学趣味性强、艺术感染性强、音乐节奏性强,既可以满足孩子对趣味知识的渴求,更重要的可让孩子感受诗歌的语言美、节奏美,很适合大班孩子学习和欣赏。 [目标预设]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及心理特点,从情感、能力、知识三个方面制定了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欣赏诗歌,初步感知诗歌的语言和结构等艺术特点。有欣赏、了解大自然的浓厚兴趣,体验人和大自然的关系。 [重点、难点] 活动

  • 大班结合画面讲述故事——詹天佑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尝试结合画面讲述故事。2、感受工程师詹天佑严谨的工作作风和不怕困的精神。3、体会有志者事竟成的精神。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谈话。 1、小朋友你们知道工程师是做什么的吗? 坐过火车的小朋友举一下手,谁来说一说你坐火车的感觉?有一个人叫詹天佑,他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他带领很多人成功建设了一条铁路,他是如何建成的呢? 2、出示幼儿用书,引导幼儿围绕主题自主观察画面、探索答案。 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画面,说出你理解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引

  • 大班语言活动 大年初一扭一扭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进一步熟悉儿歌内容。2、引导幼儿齐念和分组朗诵儿歌。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2、CD. 活动重点: 让幼儿进一步熟悉儿歌内容。 活动难点: 引导幼儿齐念和分组朗诵儿歌。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回忆童谣名称及童谣内容。 1、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好听的童谣,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用书图片)你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这首童谣吗?谁还记得这首童谣的名字叫什么吗?(大年初一扭一扭) 2、师:对了,童谣的名字就叫《大年初一扭一扭》。 3、那你们还记得这首童谣是怎么念的吗?童谣里

  • 大班下学期语言教案:秋天的歌

    活动目标:1、欣赏、理解散文,感觉散文优美的意境。 2、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感受秋天的美丽。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优美的乐曲磁带。 活动过程: 一、谈话 1、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漂亮吗? 2、你看到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秋天有哪些变化? 二、观察挂图,欣赏散文 1、老师这里带来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小朋友看看图上有什么? 2、引导幼儿看图,并用完整的语言描述。 3、秋天不但景色很美,秋天还会唱歌呢!你们听到吗? 4、秋天的歌好动听,好优美,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5、完整地欣赏教师配乐朗诵散文。 三、交流、

  • 《小熊买糖果》语言活动反思

    《小熊买糖果》是一个诙谐幽默的故事,故事中讲述了小熊如何的记性不好,闹出了好多的笑话,让人不禁哈哈大笑。为了让幼儿能更好的用语言、动作表达对故事的理解,了解一些有效记忆的方法,活动共分为三个环节,分别为目标的达成做铺垫。 活动第一环节的图片直接导入,激发了幼儿对故事的兴趣。师抛出问题猜一猜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熊?孩子们都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有的说是一只可爱的小熊,也有点说是一只贪吃的小熊,师对幼儿的答案给予默默的微笑,然后直接道出原来这是一只记性不好的小熊,他还闹出了许多可笑的事情。这样突然的答案冲击

  • 大班语言(儿歌)活动《拍花箩》反思

    《拍花箩》一节大班语言(儿歌)活动,由于儿歌与我们的生活很贴切,所以在活动中幼儿能较好的理解儿歌内容,是下面是我听了本次活动的一些感想: 一、选材新颖、准备充分 这首儿歌内容滑稽诙谐,虽然内容较长,但内容简单、节奏顺口,而且念起来琅琅上口,儿歌内容主要是采用了问答调的格式你拍几呀?我拍一呀,一只蜗牛上楼梯呀而且它从头到尾以呀押韵,让语言活动有了的幽默感,同时也增加了幼儿念唱的趣味。由于这首儿歌的趣味性很强,所以对于幼儿来说没有多么大的记忆负担。活动中教师准备充分,通过用图谱的出示帮助幼儿理解记忆儿歌内容,

  • 汇报课语言《猜猜我有多爱你》教案

    活动目标:1.感受故事中所表达的爱,体验故事的语言美。 2.尝试用各种方式表达爱。 活动准备:绘本故事一本,故事PPT一套,背景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故事(出示封面图)。 师:这个故事的名字就藏在这幅图画中,谁找到了来告诉大家?爱字在哪里? 师:那这个故事讲的是谁和谁的爱的故事呢?仔细看图画上有谁?(小兔子和兔妈妈)他们在干什么?(小兔子拉着兔妈妈的耳朵好像在说什么话) 2.(出示第二页)师 :瞧,它们正在向我们打招呼呢,它们想邀请小朋友和它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

  • 大班语言教学活动:《能干的我.》

    大班语言教学活动:《能干的我.》 授课教师 : 兴山县黄粮幼儿园 王蓉 活动目标 : 1、让幼儿能用流利的语言说出自己在家帮父母做的一件事。 2、幼儿能用我会--------说一句话。 3、体验帮助别人自己也是一种快乐,认识到劳动最光荣。培养幼儿爱劳动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幼儿做事的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 1导入新课: 师幼唱《我的好妈妈》。 教师提问 : 你听到歌曲中的小朋友在给妈妈做什么事情? 幼儿回答,教师给予充分的肯定。 过渡语: 这个小朋友真能干。在座的你们更能干,你能在家给爸妈做什么事情呢?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