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儿教案 > 幼儿园中班教案 >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筷子

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筷子

更新时间:2022-10-01 14:42:17

《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筷子》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1、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筷子

  筷子是我们吃饭离不开的物品,是古人发明创造的,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筷子的产生及用途,尝试用筷子进行各种游戏活动,可以锻炼幼儿手部肌肉的力量。一起来看看这篇文章吧。

  一、活动目标

  1、了解筷子的产生及用途,知道筷子是中国人独特的发明创造。

  2、尝试使用筷子进行各种实践和游戏活动。

  3、培养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和各手指配合的协调性。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二、活动准备

  PPT课件、筷子人手一双,幼儿操作材料。

  三、活动重、难点:幼儿正确操作筷子,并用筷子开展各种活动。

  四、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师:我给大家讲个谜语,大家猜猜是什么。姐妹双双一样长,一起工作一起忙,冷冷热热都经过,酸甜苦辣一起尝,猜一样日常生活用品。

  幼:筷子。

  师:是的,今天老师就给小朋友们带来了筷子,(出示筷子)它可是我们中国古代人的发明,那时的人们用竹子削成这样的两根细竹棍,一头细,一头粗,开始人们称它为“箸”,后来又叫筷子,别小看这一双细细的筷子,无论面条,米饭,青菜,肉食,甚至小豆粒,吃任何东西都难不倒它,它既可以这样夹菜,也可以当夹子,又方便又卫生,后来中国人就习惯了用筷子吃东西,并且一代一代传下来。现在,它可是我们吃东西的时候离不了的好伙伴。你们说,筷子是不是很神奇呢?你们想不想来试一试?

  2、学习活动

  ①请每一组的小组长为幼儿分发筷子与小碟子,幼儿将各自的筷子按老师的要求拿在手上

  ②师教学筷子握法

  师:先将筷子象老师这样拿在手上,细的一头向下,粗的一头向上,且两只筷子的两端要对齐,然后用大拇指,食指夹住,将中指放在两根筷子之间,这样,我们的筷子就能够自由的开合,夹取东西了。现在,让我们互相看看,谁的小手最灵巧。(幼儿间相互交流,检查,老师则巡回指导,并帮助那些还不能正确持筷的幼儿掌握要领。)

  ③师:现在,让我们举起我们手中的筷子来做个筷子操吧!

  放音乐,幼儿跟随老师练习筷子使用的各种模仿,如:并拢筷子拨饭,张开筷子夹菜,横着筷子挑面条,搅动筷子搅拌等等,反复多次练习。

  3、实践活动

  ①请小组长分发果盘。

  ②师:小朋友们非常能干,这么快已经学会使用筷子了,现在老师有好吃的东西请大家吃,不过,我有一个要求,吃的时候,大家要用手里的筷子夹着吃,而不是手或别的东西,那样不卫生。大家先将喜欢吃的豆子夹到自已的碟子里,再用筷子夹着吃,吃多少就夹多少,不要浪费,如果还想吃,再去盘子里夹,大家都记住了吗?就让我们开始吧!

  ③放音乐,幼儿边吃边交流,老师一边巡回指导,帮助那些掌握得还不够好的幼儿,一边和孩子们交谈,品尝食品。

  4、筷子游戏

  ①跳筷子舞

  幼儿的品尝活动快结束时,老师随音乐用筷子敲出欢快的节奏,吸引幼儿起立与老师一道跳筷子舞,或用筷子敲击桌子发出清脆而欢快的乐点,使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快乐。

  ②活动小结

  音乐结束

  师:大家今天玩得开不开心?小朋友们真能干,学会了一样新本领,能用筷子夹住这么小的豆粒,真是不容易;而且我们还能用筷子来跳舞呢,要是你们天天在家里吃饭的时候都用它,你们的小手会越来越灵巧,脑子会越来越聪明,我现在可喜欢我的筷子了,你们呢?

  ③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与筷子有关的各种游戏活动。

  师:还有谁能想出我们神奇的筷子还可以做些什么?

  幼:蘸颜料画画、筷子叫乒乓球、搭房子......

  5、结束活动。

2、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告别一次性筷子教案

  活动目标

  1、具有反对使用一次性筷子的态度。

  2、了解一次性筷子对环境造成的严重危害。

  3、争当“环保小卫士”,杜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4、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反对使用一次性筷子。

  难点:了解一次性筷子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课前丰富过有关沙尘暴、洪水等知识。

  物质准备:录像机、录象带;情境表演排练。

  活动过程

  一、情境表演引出课题。

  1、幼儿观看情境表演:

  几棵“树”在对话,一棵“树”说:“为什么我们的同伴越来越少了,它们去哪儿了?”另一棵“树”说:“你不知道吗?它们都被运去做一次性筷子了。”再一棵“树”说:“说不定我们也会被运走呢。啊!不好,沙尘暴来了!”说着“沙尘暴”就吹了过来,几棵“树”手拉手被吹得东倒西歪:“我们的力量太少了,快支持不住了。”“树”被吹散了,倒下了。“沙尘暴”哈哈大笑。

  2、提问:刚才发生了什么事?树为什么越来越少了?树少了会怎么样?

  二、了解一次性筷子的使用情况

  1、放录像

  镜头①伐木工人在砍伐树木,生产一次性筷子的工厂用木材加工筷子。

  镜头②在餐厅的桌上摆着很多的一次性筷子,进餐的人用完了就扔,扔得满地都是。

  2、提问:

  ①一次性筷子是怎么来的?

  ②你们使用过一次性筷子吗?

  ③日本为什么不生产一次性筷子?

  三、认识一次性筷子对环境的危害

  1、讨论:使用一次性筷子对环境有什么影响?为什么?

  2、树木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帮助?

  四、争当“环保小卫士”告别一次性筷子

  1、讨论:如何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

  2、鼓励幼儿争当“环保小卫士”坚决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延伸活动

  自己坚决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向父母及周围的人宣传一次性筷子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劝阻周围的人使用一次性筷子。

  活动评析

  一、设计意图

  一次性筷子是幼儿日常生活中较熟悉的物品,但中班幼儿很少会主动把一次性筷子和环境保护联系起来。本课题的重点在于让幼儿正确认识到一次性筷子对环境造成的危害,鼓励幼儿从自身做起,进而影响家长及周围的人,杜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另外,对大范围使用一次性筷子的情况,幼儿也是不了解的。于是,教师运用了直观而形象的情境表演和录像形式,并通过讨论,强化幼儿的认识,旨在让幼儿真正了解一次性筷子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让幼儿从小树立保护森林的意识,对破坏环境表示愤怒和讨厌。

  二、效果分析

  此活动一开始就利用情境表演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了解到树木的重要性,并通过录像了解到树木减少的原因。情境表演和录像,直观形象,比教师口头讲授的效果好得多,因而幼儿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本活动穿插了多次讨论,每一个幼儿都热烈地参与了讨论活动,充分体现了幼儿活动的主动性。孩子在讨论中喊出了“坚决不使用一次筷子”的口号,说明环境保护意识已经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

3、中班科学直直的筷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会通过感官观察不同材料的筷子的特征,知道筷子都是成双使用的。

  2.了解筷子的用途,学习握筷和使用筷子的正确方法,发展小肌肉动作。

  活动重、难点:

  了解不同材料筷子的特征,学习握筷和使用筷子的正确方法。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多双筷子(制作材料有竹、木、塑料等),每桌一盘泡沫塑料块。

  方法与手段:观察法、游戏法等。

  活动过程:教师活动

  一、导入部分:

  出示筷子,请幼儿观察。

  提问:小朋友们,这是什么?他有什么作用?

  (引导幼儿说出筷子是用来夹东西的,是我们中国人用的餐具。)

  二、、新授部分:

  1.引导幼儿观察筷子的特征。

  教师提问:

  (1)小朋友,请你们说说你的筷子是什么样子的?

  小朋友们,请你仔细看一看,你的筷子是什么样子的?

  (2)它使用什么做成的?

  (3)你的筷子和别人的筷子一样吗?

  (4)有什么不一样的?

  (引导幼儿观察他们在颜色、形状、长短、粗细、材料等方面的不同。)

  2.引导幼儿了解筷子的用途及使用

  筷子的方法。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筷子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吗?它们都是干什么用的?”

  (引导幼儿说出筷子都是唱唱的、直直的、质地较硬,一般是一头粗一头细,都是用来吃饭的,都要一双一双的用。)

  教师小结:筷子都是长长的、直直的、质地较硬,一般是一头粗一头细,都是用来吃饭的,都要一双一双的用。

  教师提问:“你们会用筷子吃饭吗?”

  (教师请幼儿拿起筷子,帮助儿童改正握姿。)

  三、游戏:夹泡沫塑料块

  教师提议:“下面我们做一个游戏,每张桌子都有一盘泡沫塑料块,下面我们一起用筷子把泡沫塑料块从一个盘夹到另一个盘,我们比赛谁快。在比赛过程中,教师观察幼儿握姿及时进行改正。

  四、要求幼儿在家中也要使用筷子吃饭,并进行检查和鼓励。

  活动反思:

  筷子对大家来说一点都不陌生。但是大家对筷子都没有好好的观察过,今天我们就对筷子进行了一番研究。经过大家的观察和接触,大家知道筷子都是直直的、长长的,使用的时候都是成双成双地用。升入中班了,大家都是使用筷子了,我们对如何握筷进行了讲解和示范,发现部分幼儿有困难,要多帮助。

4、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力量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意图:

  从小让幼儿学会自己动手,自己去观察,培养幼儿活泼好问、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对他们今后的生长发育有着深远的影响。

  教学目标:

  1、了解牛奶中的脂肪遇到洗洁精中的活性因子会产生力量的实验原理。

  2、能够独立完成实验操作活动。

  3、在竞赛游戏中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的精神。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实验原理。

  教学难点:

  实验操作过程。

  教学准备:

  牛奶、洗洁精、水、颜料、滴管、碗、KT板、操作盘、剪刀、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都喜不喜欢放烟火?方老师今天就要在这个屋子里给小朋友放一场美丽的烟火,你们相信么?不相信的话就请你们睁大小眼睛看方老师表演吧!

  二、示范实验过程,提出实验要求

  首先,我要向小朋友介绍我放烟火的材料,只需要三种东西,(出示洗洁精)小朋友们猜一猜这是什么东西?这是我们平时刷碗用的洗洁精。(指着牛奶)那小朋友们一定知道这是什么?(牛奶)小朋友们小不想知道方老师是怎么用洗洁精和牛奶放烟火的?那请小朋友们仔细看好了。 先用滴管吸入颜料,轻轻地滴一滴在牛奶里,(示范),小朋友看看这像不像烟火?(不像),那小朋友仔细看方老师滴入洗洁精后会怎么样吧!(滴入洗洁精)哇,看我的烟火成功了!小朋友们想不想试一试?(想)那在试之前,方老师有几个要求要跟小朋友说一下:1、滴入洗洁精的时候,滴管不要碰到牛奶;

  2、吸入颜料的时候要小心,不要将颜料沾到了衣服上

  3、因为洗洁精比较稠,老师已经在你们的滴管中吸入了洗洁精,所以你们直接拿来用就可以了,不用再次吸入了

  4、滴管从哪个碗里拿的就要,要再放回里面去

  好,现在请小朋友们见证奇迹去吧!

  三、幼儿操作实验,教师指导

  1、牛奶实验。

  2、水的对比实验。你们发现奇迹了么?现在请小朋友在装水的托盘里面试一试,看看有没有在牛奶中的效果。

  四、原理讲解

  试验时间结束,请小朋友迅速将滴管放回原处,做到前面的小板凳上来,方老师有个秘密要告诉小朋友。

  小朋友们知道,当滴入洗洁精后,颜料会迅速扩散成美丽的花纹。那在水中,有没有这种效果?(没有)你们想不想为什么会这样?方老师请了两个小精灵来告诉你们吧!(播放视频)。教师总结:原来呀,牛奶里面住着一个小精灵叫——(脂肪),洗洁精里面也住着一个小精灵叫——(活性因子),当脂肪和活性因子这两个小精灵碰到一起的时候会产生一种——(力量),就是这种力量,把我们的颜料给推开了。而水里没有脂肪,活性因子觉得太孤单了,无法产生力量,所以在水里就没有扩散成美丽的花纹。

  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这种神奇的力量有多大呢?方老师为你们准备了泡沫塑料板,你们自己去试一试,看看这种力量能不能把它推动。

  五、实验推动“小船”

  用剪刀把KT板剪成自己喜欢的形状当做小船。使用剪刀的时候要小心,剪掉的板子放在中间筐里。在牛奶中直接滴入洗洁精就可以了,小朋友们可以自己探索一下,怎么样才能让小船听你的话,想让它往前走就往前走,怎么样控制它们的方向。(进行个别指导)

  六、总结、解决试验中的问题:

  1、你的小船走了么?如果没走,是一直都没走么?

  2、如果让小船往前走,洗洁精应该滴在小船的哪个方向?总结方向

  示范或者不示范,视情况而定。

  现在小朋友都掌握了推动小船的奥秘,我们来一场比赛好不好?

  七、比赛《跑跑卡丁船》

  出示赛道,请幼儿仔细听“跑跑卡丁船”的游戏规则:红队和蓝队各从自己的起点出发,第一个到对面的获胜。比赛过程中,不能用滴管碰到小船,否则就是犯规,要再回到起点重新开始。请幼儿自由结合,4人一组,选出一个小选手比赛,其他三人为他们加油助威。

  八、活动延伸

  我们生活中,有好多东西里面都住着小精灵脂肪,走,跟方老师到科学区角试一试吧!

  活动反思:

  面对日新月异高速发展的社会,孩子们需要的并不是学会知识,而是需要将来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产生帮助影响的获得知识的途径和方法。

5、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车轴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车轴的名称和用途。

  2、喜爱实验操作,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组合玩具车若干辆,汽车模型若干;

  2、圆形硬纸卡人手两张,木棍或牙签、橡皮泥若干。

  活动过程:

  一、玩一玩,找一找,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师:你们自己选一件玩具,玩一玩,看一看,找一找,在玩具上找一件神奇的东西,它可以连接车轮使汽车平稳地向前开动,它是什么呢?

  (幼1:是轮胎)

  (幼2:是车子里的方向盘)

  (幼3:是里面的发动机)

  (幼4:是轮胎里面的棍子)

  师:到底是什么神奇的东西呢?老师先不告诉你们,先看老师手上的车子。

  (评析:活动的导入部分通过老师富有悬念的提问,将幼儿引入自发的探究环节中。本环节中,孩子始终带着问题在玩乐。通过自己不断的动手操作,答案在慢慢揭晓中。)

  二、观察老师的组合玩具车,初步了解车轴的作用。

  1、师:老师这里有一个汽车,它缺了什么呢?(车轮)

  把车轮放上去就能开动吗?(老师把四个车轮“放”到车身上去,松开手滚动,车轮四散滚开)

  为什么有了车轮它还不能平稳地向前开动?

  (幼1:因为它没装好)

  (幼2:车轮没有连起来)

  (幼3:中间少了一根连起来的棍子)

  2、师:车轮怎样才可以连起来,让它平稳地向前滚呢?

  (请一个幼儿上前和老师一起将车轮用车轴相连并拼装到车身上去,拼接好后开一开,滚一滚)

  现在玩具车可以开给你开给我,老师用什么东西把两个轮子连起来,让它不散开,能平稳地向前滚动的呢?它叫什么名字呢?它究竟有什么奇妙的作用?

  3、学习“车轴”的名称,了解车轴连接车轮,促进车子平稳前行的作用。

  (评析:本环节的三个部分是不断递进的。在本环节中,通过老师不断地抛出“问题包袱”,使幼儿关注到连接车轮的车轴,以及它必不可少的作用。)

  三、操作实验和讨论交流。

  1、实验

  师:车轴到底有没有那么大的作用,让车子平稳地前进,我们用圆纸板做车轮,牙签做车轴做个实验好吗?

  实验1:滚动一块圆纸板,观察滚动的情形。

  实验2:用牙签将两圆心相连后滚动,观察滚动的情形。

  2、讨论和交流:

  师:一块圆纸板滚动是怎样呢?两块圆纸板用牙签连起来又是怎样滚动的呢?

  (幼1:我滚一个小车轮的时候,滚不起来,两个连起来就好滚了)

  (幼2:一个车轮滚一会儿就倒了,两个车轮连起来可以一直滚)

  (幼3:一个纸板滚得不平衡,两个串起来就平衡了)

  师:哪种方法可以使车轮平稳地向前滚动呢?为什么呢?

  (幼儿自由发表见解)

  总结:圆纸板有了牙签相连所以能平稳地向前滚动,所以车轮是因为有车轴相连才可以平稳地前进。

  (评析:本环节是活动的**部分。幼儿通过圆纸板和牙签的两个小实验,了解了圆纸板平稳向前滚动的原因,从而迁移了相关的经验。)

  四、扩展和想像

  师:你还知道哪些地方是有车轴的呢?(依维柯、三机、大客车、皮卡、小轿车……)

  假如车子在马路上行驶,突然车轴没有了,想一想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幼1:车子开着开着,“嘭”一声,就爆炸了)

  (幼2:如果没有车轴了,轮子就到处散开了)

  (幼3:车子会撞到一块儿去,会起火,会爆炸)

  (评析:本环节充分扩展了孩子的想象力,虽然孩子们的答案千奇百怪,但是作用是显见的,就是进一步加深了对车轴作用的认识。)

  五、游戏:找车轴

  再一次挑选自己喜爱的的玩具车,找一找它的车轴在哪里,向老师和同伴谈谈它的作用。

  (评析:从寻找到了解,然后再寻找,孩子们已经做到了心中有数。通过孩子们自己动手动脑,孩子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活动延伸:

  1、观察在家庭中所玩的车辆是不是都有车轴。

  2、与爸妈讨论车轴的用途。

  3、在手工区提供废旧纸盒,牙签细木棍或细铅丝,若干圆卡纸板,制作可以滚动的纸盒小汽车。

  活动反思:

  1、本次活动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从幼儿感兴趣的车轴问题入手,利用幼儿动手动脑动口的实验活动,来探索、验证了车轴的作用,使师生共在玩乐中,共享了经验,交流了情感,激发了智慧。

  2、本次活动内容来自幼儿日常的生活,从一个幼儿的提问,从两个孩子为车轮车轴的争执,及手工区内材料的提供中,我们找到了本次课题的教育契机。针对车轴这一具体事物的作用进行探索和验证,“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欲望”。

  3、在活动环节的设置上,我充分考虑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以幼儿实验为重点,提供幼儿丰富的感兴趣的操作材料,实验步骤难简相宜,讨论交流轻松愉快,使抽象的物理知识通过幼儿自己的操作来达到诠释的目的,不仅“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设宽松的环境”,也“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并“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

  4、通过一系列环节的设置,本次活动目标达成度较好,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实验和老师的示范提示,了解了车轴的名称和作用,在实施过程中,幼儿参与积极,主动性强,对车轴(牙签)相连轮子(圆纸板)使之能平稳滚动的感受颇深,整个活动也一直处在一种幼儿感兴趣且非常投入的氛围中,活动效果凸显。

6、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磁铁教案(附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学习通过预测、实验的方法探索磁铁的基本特性。

  2.初步了解“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磁性原理。

  3.通过游戏活动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探索磁铁的穿透性。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教具准备:各种各样的磁铁ppt

  玩赛车游戏的道具:长1米,宽50厘米的KT板一块,上面有用即时贴装饰好的赛车跑道。用纸制作的赛车,底部粘有方形铁片。

  学具准备:

  1.条形磁铁,人手各1块。

  2.动手试一试环节所需材料:积木、回形针、积塑饮料瓶、树叶、小剪刀、钥匙、铁夹子、铁盒子、小铁环、镙丝钉、茶杯、木板、纸、布、硬币等。

  3.探索并验证环节所需材料:纽扣、电池、石头、螺丝、回形针、铃铛。

  4.探索并验证环节所需的记录卡,人手一张。

  5.玩赛车游戏所需材料:长50厘米,宽25厘米的KT板7块,上面有用即时贴装饰好的赛车跑道。用纸制作的赛车7部,底部粘有方形铁片。

  教学过程:

  一、认识磁铁不拘一格的外形

  1.教师指着吸在黑板上红红绿绿的圆形的塑料片,问:小朋友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为什么这些圆形的塑料片能粘在黑板上吗?

  幼儿交流,教师出示塑料片后藏着的圆形吸铁石。

  师:磁铁又叫吸铁石,它们经过人们的加工,长得也不一样哦!小朋友们想不想和它们见见面呢?

  出示ppt展示各种各样的磁铁。

  二、通过尝试,了解磁铁的“吸铁性”

  1.师引导幼儿复习旧知: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利用磁铁可以( )。

  2.引导幼儿探索新知:磁铁究竟能吸住哪些东西呢?

  (1)幼儿取出老师课前分发的实验材料盒。

  (2)幼儿尝试用磁铁去吸盒内的小物件,把能吸住的放在一起,不能吸住的放在一起。

  (3)引导幼儿找规律。

  说说用磁铁吸住了什么物体。

  投影显示这些实物,引导幼儿归类: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4)教师小结,过渡:磁铁可以吸住铁制成的物体,也就是铁制品,以及铁以外的一些金属,比如硬币。根据这个特点我们来猜一猜磁铁可以吸住哪些物品。

  (教师出示ppt,幼儿打开记录表)

  引导幼儿先进行预测,猜想磁铁能吸住什么,认为能的在记录表里打“√”。

  引导幼儿进行验证,用磁铁一一试一试,验证刚才预测的结果。

  (5)指名幼儿汇报验证的结果。

  三、认识磁铁的“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特性。

  1.小朋友们,磁铁可以吸住铁制品以及铁以外的一些金属,那么用磁铁吸磁铁会怎样呢?

  2. 教师先介绍磁铁的两极:南极S,北极N,并引导幼儿强化这个知识点。

  两名幼儿合作完成实验,教师引导幼儿交流结果。

  第一步:N极碰N极怎样?教师引导幼儿交流结果。

  第二步:S极碰S极怎样?教师引导幼儿交流结果。

  第三步:N极碰S极怎样?教师引导幼儿交流结果。

  3.教师和幼儿一起小结:磁铁有(两极),(南极)和(北极),相同的极会(互相推开),不同的极会(互相吸引)。

  四、在游戏中探索磁铁的磁性穿透力。

  师:原来磁铁还有两极性,磁铁里的奥妙真不少,下面我们来玩一个磁铁的游戏,继续去寻找磁铁的神奇。

  教师演示玩赛车游戏。

  取出用KT板和即时贴做好的弯曲的赛车跑道,将板子搁在两张椅子中间,将板子上放置一辆底座粘贴了铁片的纸赛车,将磁铁放在KT板下沿着跑道向前移动。

  幼儿分组玩赛车游戏。

  幼儿取出课前老师分发的道具,各小组幼儿轮流玩赛车游戏,教师提醒幼儿磁铁尽量不离开板子,紧贴板子向前移动,否则赛车就会停下来。

  师在幼儿玩好后,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赛车可以向前移动?

  幼儿回答,师告诉幼儿:原来磁铁的磁性有穿透力,隔着东西也有吸引力,磁铁越大,吸力越大。

  五、师幼共同总结磁铁的特性。

  师:今天我们玩了这么多好玩的游戏,很开心,也有很大的发现,先是发现了磁铁能吸东西,吸什么东西呢?(引导幼儿说出磁铁能吸铁的东西)师:后来又发现了一个秘密。(引导幼儿说出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磁性原理。)师:在玩赛车时我们还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说出磁铁能隔着物体吸东西。)师:磁铁的奥妙真不少,它还隐藏着很多奥妙等着我们去发现呢,下节课我们继续来玩磁铁的游戏!

  教学反思:

  本次科学活动,幼儿从上课伊始就表现出强烈的兴趣。由于事先准备的操作材料比较多,所以幼儿一直在动手操作中观察、发现、比较,整节课情绪高涨。幼儿乐于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来发现事物规律的活动形式。在总结磁铁特性这一环节,做的还不到位,有点急于求成,要先让幼儿来讲出他发现的规律,教师再进行引导,做最后的总结。在活动过程中仍有不足之处,教师在讲述表格填写规范时语言不够清晰,目标不够明确,仍然有些幼儿将猜测和验证环节混淆起来,不

  会填写表格。此外,应将游戏探索磁铁特性这一方式延伸到今后的玩磁铁的活动中。

7、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泡泡水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园门口卖玩具的小摊上,孩子们对能吹出泡泡的玩具特别感兴趣,常常缠着大人买,还把玩具带到幼儿园来玩。一次,有一个小朋友带来的吹泡泡玩具刚和同伴玩了一会儿,一不小心玩具中盛的泡泡水全给洒了,看见那个小朋友着急地哭了起来,所有的小朋友都很想帮助她,于是产生了“自制泡泡水”的想法。为满足孩子们的探究欲望,达成他们美好的心愿,我特意设计了这次活动。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操作实践,掌握配制泡泡水的方法。

  2、初步学会观察泡泡大小与泡泡水之间的关系。

  3、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满足幼儿探索实践的需要。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幼儿自己发现做泡泡水的秘密

  2、让幼儿亲自尝试做泡泡水

  活动准备

  1、提供糖、盐、颜料、洗衣粉、洗洁精、水、塑料杯、小勺、小盆子、吸管、几张怎样做泡泡水的图纸。

  2、每组一个操作台。

  3、录像机

  活动过程

  一、泡泡水的秘密。

  1.教师出示幼儿带来的吹泡泡玩具,引起幼儿学习兴趣。

  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件玩具,想和小朋友一起玩,看看是什么?吹泡泡需要些什么?(泡泡水和吸管)那请小朋友们想想我们在生活当中什么时候会出现泡泡?()可是泡泡水没了,怎么办?(自己配制泡泡水)

  2.幼儿第一次尝试配制泡泡水。

  (1)幼儿自由分组,在操作台前尝试用不同的材料配制泡泡水。

  (2)经幼儿商量后,每组推荐一名幼儿代表本组在全体幼儿前发言,交流经验。

  提问:你们是怎样配制泡泡水的?能吹出泡泡来吗?

  3.幼儿第二次尝试配制泡泡水。

  幼儿在借鉴同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再次动手操作,亲自体验如何成功地配制泡泡水。教师拍摄幼儿配制泡泡水的过程及吹出来泡泡时的情景。

  二、观察泡泡水与泡泡大小之间的关系。

  1.dv回放。

  引出用同样的材料配制泡泡水,吹出来的泡泡不一样大这一问题,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2.幼儿第三次尝试配制不同的泡泡水。

  (1)试一试,用同样的材料配制的泡泡水吹出的泡泡一样大吗?

  教师与幼儿一起玩,当好一名玩伴、一名合作者、一名引导者,适时让个别幼儿介绍自己配制泡泡水的方法。

  (2) 集中讨论。

  提问: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幼儿发现同样材料配制的泡泡水吹出的泡泡不一样大。

  3.尝试用相同材料配制吹出不同泡泡的泡泡水。

  各别提问:你们配制的泡泡水能吹出几种不同大小的泡泡?说说你们是怎么配制,有什么发现吗?

  三、吹泡泡比赛,分享成功的快乐。

  比一比,看哪个组的小朋友吹的泡泡又多又大。(允许幼儿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四、活动延伸:

  小朋友今天很能干,不仅帮老师配制了泡泡水,还能配出吹出不同大小的泡泡水,太谢谢你们了!不过老师要请小朋友回家试一试,除了可以用洗衣粉、洗洁精配制泡泡水外,还有哪些材料可以配制出泡泡水?

  教学反思

  1、活动来源于幼儿的生活,所涉及的材料也是常见的。

  2、我觉得在尝试环节中,应对不同的孩子用不同的要求。

  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选择让那些尝试做泡泡水不成功的小朋友提出问题,让那些有办法解决问题的小朋友去帮忙他,这样那些做的不成功的小朋友就会印象更深刻吧。

8、中班科学活动一各种各样的筷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看看、摸摸、玩玩使幼儿辨认各种筷子,了解筷子的特点与用途,并学习归类。

  2、让幼儿练习使用筷子,初步学会拨、夹物品,做到持筷姿势正确。

  3、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4、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

  幼儿自带的不同材料制成的筷子、每组上面一样夹的物品(如:一组蚕豆、一组泡漠、一组花生、一组玻璃球、一组纸条等。

  活动过程:

  ㈠观察各种各样的筷子,将幼儿所带筷子布置成展览会。

  1、看看桌子上有什么?我们来把它布置成展览会。

  2、交流:你带的筷子是什么样的?叫什么名字?有什么用处?

  ㈡讲述:各种各样的筷子。

  1、今天,这有那么多的筷子,我们一起看看、摸摸、比一比、想一想,这些筷子有什么不同?

  2、归纳:筷子的样子不一样,材料不一样、用处不一样。但有什么是一样的?

  3、筷子有什么用?(餐具)(欣赏)(敲击)4、这么多的筷子是谁发明的?谁造出来的?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

  ㈢探索如何使用筷子?(学习使用筷子)1、你会用筷子吗?幼儿试用后讲述。

  2、示范、讲解持筷的方法。

  ①手捏在筷子的中下方,不要太低也不要太高。两个筷子捏的时候不要分的太远,中指和大拇指碰头,食指和其他手指辅助捏紧。

  ②自己练习,教师个别帮助。

  3、幼儿分六组进行用筷子练习夹蚕豆、花生、泡漠、玻璃球、木珠、纸条、绒线等。

  (自己一组的熟练后,可到其他组练习。)教师给予指导,纠正不正确的姿势。

  ㈣活动延伸:

  1、在区域活动中继续投放材料工幼儿操作练习。

  中班科学活动一各种各样的筷子活动目标:

  1、尝试从颜色、形状、材质等多种角度描述筷子的主要特征,感受其特有的文化内涵。

  2、通过多种游戏活动,发展幼儿的创造潜能,创造性的探索筷子的多种用途,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各种各样的筷子课件。

  2、共同收集各种样式及色彩的筷子若干双。

  3、用盘子盛好的纸条、蚕豆、 花生、小木珠活动过程:

  一、筷子找朋友。

  1、师给每个幼儿发一根筷子,引导幼儿观察不同的筷子,进行找朋友的游戏。

  师:小朋友,你们手里有什么?筷子是用来干什么的?(吃饭),吃饭时要用到几根筷子?(两根),两根筷子又叫一双筷子。(请幼儿一起说 一双筷子)师:请小朋友帮忙给筷子找一个一模一样的筷子做朋友。 (幼儿听音乐给筷子配对。)2、请幼儿讲讲自己是根据什么帮助筷子找到朋友的。

  二、讲述各种各样的筷子。

  1、请小朋友看一看、摸一摸你们的筷子是什么样子的?它是用什么材料做的?还可以和你旁边的小伙伴说一说。 (幼儿互相讨论,师参与指导。)2、请幼儿介绍筷子。 (幼儿介绍:我的筷子是……,我的筷子是……)提醒幼儿说完整话。

  3、师小结: 设计师们很聪明,造出了各种各样的筷子,有的颜色不一样,有的图案不一样,有的长短不一样;还有的材料不一样,有木头做的,有塑料做的,有竹子做的,有不锈钢做的。

  三、引导幼儿了解筷子的由来,种类,感受其特有的文化内涵。

  1、组织幼儿讨论:你还见过哪些筷子?(请幼儿各抒己见,述说着自己见过的筷子。)2、播放筷子的课件,请幼儿一边欣赏,一边听老师解说筷子的文化。筷子是中国人发明的,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在古代,人们用手抓食物吃,因烫手便就地取材,用树枝、木棍夹取食物,最后就发明了筷子。

  四、请幼儿来选择自己喜欢的筷子,并跟着老师一起学习正确的使用筷子的方法。

  拿筷子的方法:儿歌:小小筷子本领强,手握中间对齐棒,拇、食、中指来帮忙,先张开再合拢,反反复复夹菜忙,饭菜吃完味更香。

  (手捏在筷子的中下方,不要太低也不要太高。两个筷子捏的时候不要分的太远,中指和大拇指碰头,食指和其他手指辅助捏紧。)师示范筷子的挑、拨、夹、拌、扒等功能。

  五、幼儿来尝试夹东西。

  纸条、蚕豆、花生、小木珠 (给幼儿提供的材料有容易夹起的,还有不容易夹起的。幼儿自己选择,尝试,积累不同的经验)六、师带幼儿跳筷子舞结束活动。

  延伸活动:

  探索筷子的不同玩法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我觉得我的活动提问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问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说在大家的讨论下,提问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儿不仅会说了,而且还更会问了。这样的自由探索活动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发挥了他们在活动中的主动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9、中班科学活动筷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看、摸、玩筷子让幼儿了解各种筷子的用途,特点。

  2、发挥幼儿的想象思维,用筷子创造各种图形。

  3、让幼儿练习并使用筷子,做到姿势正确并会用筷子夹物品。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各种样式及色彩的筷子数十双,用盘子装好豆子、玻璃球、纸条等少许。

  活动过程:

  老师的话: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来猜个谜语,看看哪个小朋友能猜出来。“两姐妹。一样长,酸甜苦辣它先尝。”(筷子) 筷子每天都要与我们见面,是我们的小伙伴,它在吃饭时帮助我们,是我们大家的朋友,今天,金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重新来认识筷子。

  老师拿出一双筷子教会幼儿大声说出:“筷子,两根筷子,一双筷子。”让幼儿了解表达该用的量词。

  小朋友带来的筷子和老师收集的筷子,全放在桌子,像个筷子家庭聚会一样,“长的是爸爸,细的是妈妈,短的是儿子,你们看这家人热闹吗?”让幼儿对筷子产生兴趣。

  小朋友可离开位置观察筷子的不同,通过看看、摸摸、玩玩,回答老师的问题:筷子哪些颜色?

  请将长、短分出来 摸摸看,是不是每双筷子都是同一种材料做成的? 你喜欢哪双筷子?为什么?

  讨论筷子的作用 “小朋友,筷子我们都非常熟悉,它有哪些作用呢?(用餐、玩具、敲)老师说:“筷子还会变戏法呢?不信你们看。”老师将一些筷子,摆成好看的形状,调动幼儿的想象力,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脚自己在桌子上也摆出各中图形。

  小朋友人手一双筷子,老师教幼儿学习使用筷子的方法。

  (1) 教师示范(2)幼儿操作(3)筷子夹物比赛

  结束

  小朋友们,老师有要给小朋友出谜语了:两兄弟,一般高,一日三餐不长腰。

  小朋友们真聪明,今天我们重新认识了筷子,以后我们要和筷子做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它, 不能伤害它,好不好?

  活动反思:

  筷子是幼儿每天都能接触到的、熟悉的、喜欢的东西,我抓住这一教育契机注意创设操作环境,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通过眼、脑、手等多种感官协调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使幼儿变被动学习者为主动学习者、探索者,同时也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的常见事物,发现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激发他们的探索热情,使他们从小就善于观察和发现,体验筷子给我们带来的娱乐功能,从而喜欢并正确使用这一工具。从而萌发爱科学的情感。

10、中班科学好玩的筷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摸、看、玩筷子让幼儿了解各种筷子的用途、特点。

  2、让幼儿练习使用筷子做到姿势正确并用筷子学会夹物品。

  3、发挥幼儿的想象思维,用筷子创造各种图形。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活动准备:各种样式及色彩的筷子数十双,用盘子装好的豆子、玻璃球、纸条等少许。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激发幼儿的兴趣。

  ——亲爱的小朋友,老师在上课前要出个谜语让大家来猜,看看哪个小朋友能最先猜出来,——两姐妹,一样长,酸甜苦辣她先尝。”

  ——中国人很聪明,在古代的时候,我们的老祖先就发明了筷子这种既方便又卫生的用餐工具。它是每天都要和我们见面的小伙伴,在吃饭的时候帮助了我们,是大家的好朋友,今天老师就要请小朋友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我们的朋友——筷子!”

  二、说一说:筷子。

  1、请幼儿自己介绍带来的筷子——今天小朋友都带来了筷子,请大家来介绍一下吧。

  2、引导幼儿发现筷子的不同之处。

  ——介绍完了吗?把你的筷子和旁边小朋友的筷子放在一起比一比,看有什么发现?

  ——筷子是五颜六色的,有红的、有蓝的,还有银白色的,……筷子还有哪些不一样?

  ——除了颜色、形状不一样,还有什么不一样呢?

  ——(拿起不锈钢筷子)这双筷子是用什么做的?

  ——原来筷子的制作材料还有不同。

  ——今天老师也请来了许多筷子朋友,我们大家一起来看一看这些筷子吧。(播放课件,介绍各种质地的筷子。)三、幼儿学习操作筷子,用比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你们会用筷子吗?接下来,我要请小朋友来一个小比赛,请你们用筷子来夹玻璃弹珠、黄豆、纸片,比一比你们一组里谁夹得最多。让我们一起来动手吧。

  ——幼儿进行比赛,师巡回指导。

  ——现在老师请一个夹得多的小朋友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夹的?(老师教用筷子的正确方法:手捏在筷子的中下方,不能太低和太高,两支筷子不能分得太远,中指与大拇指碰头,其他做辅助。)四、激发幼儿“玩”筷子。

  1、刚才我们用筷子夹东西玩得很开心。其实筷子还会变戏法呢,不信你们看。(老师将一些筷子摆成好看的形状,调动小朋友的想象力,让他们自己动用在桌上也摆出各种图形。)2、造型游戏:筷子筷子变变变、小组合作拼搭3、自由结束五、活动延伸:

  ——老师将在探索角放置筷子,有兴趣的小朋友可以在那里探索筷子的其他奥秘。并告诉幼儿在使用筷子的时候要注意安全。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我觉得我的活动提问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问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说在大家的讨论下,提问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儿不仅会说了,而且还更会问了。这样的自由探索活动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发挥了他们在活动中的主动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11、中班科学公开课筷子教案反思

  目标:

  1.通过感官观察不同材料的筷子的特征,知道筷子都是成双成对使用的。

  2.了解筷子的用途,知道它是中国的餐具。

  3.初步了解其特性。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准备:

  1. 每人一双筷子(多种材料的),每桌一盘泡沫塑料块。

  2. 2.操作卡片"你喜欢的筷子"过程:

  (一) 筷子的特征1. 这是什么呀?请你说说你的筷子是什么样的?它是用什么做成的?

  2. 你的筷子和别人的一样吗?有什么地方不一样?(颜色、形状、长短、粗细、材料等)3. 总结筷子是各种各样的,是两只成双的。

  (二) 了解筷子的用途和筷子的使用的方法1. 你们知道筷子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吗?它们都是干什么用的?

  2. 你们会用筷子吃饭吗?请幼儿回答示范,教师示范并指导姿势。

  3. 我们都知道筷子是用来吃饭的,可你知道筷子是什么人最早开始使用的吗?

  (三) 游戏:夹泡沫塑料块1. 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每张桌上都有都有一盘泡沫塑料块,你们只能用筷子夹,夹到一个就放到另一只手里,我们比赛看谁夹得快。

  2. 检查泡沫塑料块情况和握筷姿势,分析讨论什么样的筷子容易夹,什么样的筷子不容易夹,为什么。

  活动延伸:

  要求幼儿在家也尝试用筷子吃饭,并进行检查和鼓励。

  活动反思:

  筷子是幼儿每天都能接触到的、熟悉的、喜欢的东西,我抓住这一教育契机注意创设操作环境,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通过眼、脑、手等多种感官协调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使幼儿变被动学习者为主动学习者、探索者,同时也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的常见事物,发现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激发他们的探索热情,使他们从小就善于观察和发现,体验筷子给我们带来的娱乐功能,从而喜欢并正确使用这一工具。从而萌发爱科学的情感。

12、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画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画(淀粉遇碘酒会变深蓝)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感知淀粉遇碘酒会变深蓝色,学习用碘酒检测哪些常见实物中有淀粉。

  2、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提高分析、比较、判断、以及与同伴的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1、一幅用淀粉水画成的画

  2、淀粉水、碘酒、醋、黄酒,可乐、米饭(或面包)各种蔬菜水果切片若干。

  活动过程:

  1、出示一张纸,请小朋友猜一猜。

  小朋友们,我这是一张画,上面画了什么?谁来猜一猜。(出示一瓶喷剂)这是一种神奇的药水,我来它喷一喷,瞧,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先来做两个实验。

  2、出示淀粉水让小朋友做一做。

  ( 1 )、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淀粉水)它和自来水有什么不一样呢?这种水叫淀粉水。这个淀粉水很神奇,只要和它的好朋友在一起,就会有奇妙的变化,白色的淀粉水马上变成深蓝色了。(出示已变好的水)谁有这么大的本领,让淀粉水变成这个样子呢?我这里准备了四种材料,先来看看、闻闻、说说这些是什么东西?(把这四种材料展示给幼儿辨别,说说都是些什么)

  这四种材料里哪一种是可以让淀粉水变深蓝色的呢?我要请小朋友大家动动小手试试。

  ( 2 )、提出操作要求和介绍记录方式。

  每张桌上有四杯淀粉水,四个贴上标记的小碗里装着四种材料,请用小勺子把小碗里的水轻轻舀到小杯子里,一个杯子放一种水,看看是哪种标记碗里的水可以让淀粉水变深蓝色。然后你们一张桌子选一个代表在记录纸上记下来。(出示记录纸,介绍记录方式)

  (3)幼儿操作并记录, 教师巡回指导。

  (4)讨论、交流,请小朋友们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刚才你们在玩的时候发现了什么?是哪个碗里的水让淀粉水变成深蓝色了?

  小结:碘酒让淀粉水变了。

  3、 找一找常见实物中有没有淀粉。

  ( 1 )刚才我们发现淀粉水遇碘酒会变蓝色,那什么东西里有淀粉呢?(幼儿自己猜)你们说了这么多,到底哪里有淀粉呢,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出示米饭,黄瓜、西红柿、土豆、山芋的切片)猜一猜,这些东西里有淀粉吗?那怎样才知道呢?刚才我们做过了实验,淀粉遇到碘酒会变深蓝色,只要用小棉签蘸一点碘酒,在这些东西上涂一涂,就可以知道了。

  ( 2 )出示记录纸,介绍怎么记录。

  ( 3)幼儿第二次操作并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4)交流讨论,谁找到了淀粉,你是怎样找到的?

  4、两个实验做完了,现在你们知道这幅画中的秘密吗?(用淀粉水画的,碘酒喷上去,就看到了)

  活动延伸

  用淀粉水画画真神奇啊,你们想不想试试,那下次我们上美术课的时候就用淀粉水和碘酒来画一幅最神奇的画,好吗?

13、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喷画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喷画(淀粉遇碘会变色)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知道淀粉遇碘会变颜色;

  2、能按要求尝试科学实验;

  3、体验科学实验的趣味性;

  活动准备: 碘酒、水、喷壶若干、棉签、浆糊

  活动过程:

  1、 猜一猜

  小朋友们看,我这有一张画,你们看到了什么?(什么也没有)

  这里有一种神奇的药水,现在我把它喷上去,这次你们看到了吗?(看到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幼儿自己猜)到底是怎么回事?等一会我们就会找到答案了。

  2、做一做

  ( 1 )你想成为魔术师吗?我们每组都有神奇的魔术水,除了魔术水,还有什么呢?(浆糊、棉签)咦,这些浆糊和棉签有什么用呀?

  (引导幼儿大胆探索:知道享用棉签蘸浆糊在白纸上绘出自己喜欢的线条或者图案)

  ( 2 )让幼儿用浆糊绘出图画,再用碘酒喷出来,请小朋友们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3 )教师巡回指导。

  3、组织幼儿探索

  实验我们做完了,你们知道这幅画中藏着什么秘密吗?

  小结:浆糊里有一种物质教淀粉,淀粉师白颜色的,所以用浆糊画画看不出来,而喷壶里装有碘酒魔术水,淀粉遇到碘酒后,就会变成其他的颜色,所以我们就能看到画的内容了。

14、中班科学神奇的尾巴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动物的尾巴。

  2.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活动准备】

  歌曲《小画家》磁带、故事《神奇的尾巴》磁带,各种动物身体和尾巴分开的图片(金鱼,松鼠,猴子,燕子,老牛,壁虎)【活动过程】

  一.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咱们来一起听一下吧!(歌曲《小画家》)提问:1.歌曲中的小画家是谁啊?(丁丁)2.丁丁画的什么?画的怎么样啊?(螃蟹四条腿,鸭子小尖嘴,兔子圆耳朵,大马没尾巴)3.丁丁是不是一个优秀的画家?

  教师小结:丁丁做事不认真,没有认真观察,只说大话,所以没有画好,我们小朋友可不要向他学习。

  二.找尾巴:

  师: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个“宝盒”呢!你们来猜猜里面有什么?(教师故作神秘状)“宝盒宝盒魔力大,里面到底都有啥?”孩子们,猜出来了吗?现在我让一个小朋友来把宝物拿出来!

  出示动物尾巴:(一个小朋友拿一个)金鱼的尾巴:什么颜色?像什么?(嘴唇,花瓣)金鱼的尾巴有什么用处啊?

  松鼠的尾巴:什么颜色?像什么?(桃子,雨伞,小船)燕子的尾巴:像什么?(剪刀,岔子,牛角)猴子的尾巴:像什么?(蛇,蚯蚓,绳子)老牛的尾巴:像什么?(勺子。气球,蝌蚪)出示每种动物尾巴的时候给幼儿讲讲尾巴的用处。

  师:“魔法盒里还有啥,让我再来摸摸她”,幼儿继续摸出动物的身子。

  咦?这是谁啊?它怎么了?(引出尾巴没有了)它的尾巴去哪了?我们来帮它找找吧!(让幼儿自己去帮各种动物找到尾巴,把它们连起来)最后出示壁虎的尾巴:咦?这是谁的尾巴呀?它的身子去哪了?(课前把壁虎的身子藏好)咱们来帮它找找吧!这时放故事《神奇的尾巴》

  三.欣赏故事:

  提问:

  1.故事里都有谁啊?

  2.它们发生的什么事?

  3.它们的尾巴断了怎么办了?(知道壁虎的尾巴断了,可以长出新的尾巴,蚯蚓的尾巴断了,可以长成新的蚯蚓)【活动延伸】

  游戏《揪尾巴》

  动物的尾巴可真神奇,现在我们也来变成小动物,一起来玩揪尾巴的游戏吧!

  教学反思

  1在生活中,可以扩展幼儿对动物尾巴的认识和了解。启发幼儿积极探索。

  2在 讲解动物尾巴的作用时还应该讲清楚一些。

15、中班科学神奇的刷子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刷子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对于我们的生活有着不可缺少的帮助,而现在的孩子,由于父母长辈的包办代替,已经失去认识,操作,使用这些常见生活用品的机会,以至于除了知道牙刷,其他长柄刷、地板刷、厕所刷、衣服刷。。。。。。等等刷子用品一概不知,有的连见都没见过。为了丰富幼儿的认识,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在此基础上设计本次活动,让幼儿对刷子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了解其相应的用途,同时增加幼儿的一些生活经验。

  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主动探索,了解刷子的不同名称外形特征及用途。

  2、对生活中的小工具产生兴趣,体验工具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4、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1、发动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各种各样的刷子,如:牙刷、鞋刷、洗衣刷、杯刷等等。

  2、有标记的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1、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种神奇的物品,让我们一起来看 看是什么?(刷子)2、你们都认识吗?那现在请小朋友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刷 子,看一看,摸一摸,比较一下它们是用什么做成的。

  二、通过比较、操作了解其名称、外形特征及用途。

  今天许老师要去参加一舞会,你们能不能把我打扮的漂漂亮亮的。

  1、谁先来给我化化妆。请你选一把刷子。(幼儿操作)你真棒,这把刷子刷在脸上软软的,真舒服,你也来试试。你知道这叫什么刷子吗?(化妆刷)2、看,我的眉毛太乱了,谁来帮我刷整齐?(幼儿操作)这个刷子和化妆刷有什么不同?你知道它的名字吗?

  3、谁帮我把皮鞋擦亮呢?(幼儿操作)你为什么选这把刷子?

  小朋友,你们真棒,我很满意你们刚刚的打扮,我可以漂漂亮亮的去参加舞会了,谢谢你们。

  三、迁移生活经验,探索刷子的使用方法。

  1、平时你们还见过哪些刷子?它们有什么用?

  板刷(洗衣服、洗布鞋、洗牛仔裤等)、油漆刷(刷墙壁、刷柜子、刷门等)、牙刷(刷牙保护牙齿)等等师总结刷子的用途:鞋刷可以把皮鞋刷的又亮又干净,杯刷可以刷洗杯子里的脏物,掸尘刷可以刷床上、衣服、玻璃上的灰尘,等等。

  2、今天我们认识了各种各样的刷子,刷子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它们可以帮助我们做许多事,我们一起拿一把你喜欢的刷子试一试吧!

  四、游戏:送刷子回家。

  1、刚才小朋友做了很多事都累了,我们来休息一下吧。

  2、谁来告诉我,你用了什么刷子?做了什么事情?(幼儿讲述)3、现在我们把这些刷子送到外面的超市去卖吧!不过老师有个要求,放的时候要按标记分类摆放整齐。(送到相应的塑料筐)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16、中班科学神奇的眼睛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在观察和探索的过程中初步了解视错觉现象。

  2.体验视错觉现象给生活带来的乐趣。

  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活动准备:

  1.花一束;活动课件。

  2.陀螺、小鸟和笼子双面转片、转筒、错觉图片和小棒。

  活动过程:

  一、体会、了解眼睛的用途。

  教师拿出一束花,问:

  1.我手中的是什么?你用什么看到我手里的是一束花?(引出眼睛)2.眼睛的用途非常大,在日常生活中你的眼睛还看到过什么呢?

  幼:我的眼睛可以看东西;我的眼睛可以看路;我去动物园看见了大象;我在幼儿园看见了滑梯;我在大街上看见了公共汽车;我在公园里看到了许多的花、树和草坪;我和爸爸、妈妈去旅游看见了大海……二、引导幼儿观察、发现错觉现象。

  师:看见花儿红的是眼睛,看见草儿绿的是眼睛,可是眼睛看到的一定没错吗?请你睁大眼睛仔细瞧,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1.观察两组圆,请幼儿讲讲自己的发现,初步体会错觉。

  (1)图上有两组圆,两组圆中间的两个圆是一样大呢,还是一个大、一个小?

  幼:左边中心的圆大,右边中心的圆小。

  (2)将两个中心圆重叠对比,是一个大一个小吗?

  幼:哦,原来两个圆一样大呀!

  教师小结:由许多小圈围绕着的中心圆看起来比较大,由许多大圈围绕着的中心圆看起来比较小,通过对比得知,原来两个中心圆是一样大的。这是一种错觉,是眼睛给我们变的"魔术"!

  2.观察花瓶图案,进一步体会错觉现象。

  出示花瓶图案。

  师: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幼:一个白色的花瓶师:如果只看黑颜色部分,你能发现什么?

  幼:哇!我看到了两个对脸说话的小人儿。

  教师小结:小朋友只看白颜色部分,看到了花瓶,只看黑颜色部分时,却发现了两个人的侧脸,这也是眼睛给我们变的魔术。

  三、操作、探索,发现错觉现象。

  师:眼睛变的魔术真有趣,这里有许多好玩的玩具-,请小朋友动手玩一玩、试一试,用小眼睛仔细观察,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1.教师逐一介绍操作材料,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动手操作、探索。

  2.请幼儿谈谈自己的发现。

  师:小朋友玩得真开心,观察也很仔细,现在大家一起来谈谈自己的新发现!

  幼:两根线条是一样长的;我发现小鸟飞到了笼子里了;转动小筒的时候,看到花纹一会儿向上跑、一会儿向下跑;这个陀螺上有图案,可一转起来就变成圆形的了。

  教师小结:小朋友发现的这些现象都是眼睛造成的错觉,也是眼睛变的魔术。

  3.请幼儿玩玩刚才没玩过的材料。

  四、观看图片和录像。

  师:在生活中还有许多的错觉现象,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分享一下吧。观看图片和录像,师幼交流、分享,体会错觉现象给生活带来的乐趣。

  结束语:生活中我们看到的许许多多错觉现象,不但丰富了我们的生活,还给我们的视觉带来了美的感受。当你在周围的生活中发现错觉现象时,请及时告诉你身边的人,让他们也来和你一起欣赏、分享吧!

  活动反思

  “神奇的眼睛”这个活动,各个环节既相互依存,又有各自的目标与教育因素,教师努力将孩子对艺术情趣的体验贯彻始终。例如,在第一个环节中,让孩子们体验只用三种颜色画出五彩图画的欣喜;第二个环节中,让孩子们体验相框变成大眼睛的神奇;第三个环节中,让孩子们体验用身体造型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再加工的欢愉。应该说,这个活动在让幼儿体验多种多样的艺术情趣方面是比较成功的,但同样也存在着不足,例如:活动过于注重多变的方式而有损深度和难度上的挖掘;由于孩子的个别差异,不同发展水平孩子的探索程度也存在着差异;由于活动尝试了两种艺术形式而使活动的重点有所分散。这些均应在今后的艺术活动尝试中引起思考和注意。

17、中班科学神奇的磁铁教案反思

  教学目标:

  1.学习通过预测、实验的方法探索磁铁的基本特性。

  2.初步了解“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磁性原理。

  3.通过游戏活动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探索磁铁的穿透性。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教具准备:各种各样的磁铁ppt

  玩赛车游戏的道具:长1米,宽50厘米的KT板一块,上面有用即时贴装饰好的赛车跑道。用纸制作的赛车,底部粘有方形铁片。

  学具准备:

  1.条形磁铁,人手各1块。

  2.动手试一试环节所需材料:积木、回形针、积塑饮料瓶、树叶、小剪刀、钥匙、铁夹子、铁盒子、小铁环、镙丝钉、茶杯、木板、纸、布、硬币等。

  3.探索并验证环节所需材料:纽扣、电池、石头、螺丝、回形针、铃铛。

  4.探索并验证环节所需的记录卡,人手一张。

  5.玩赛车游戏所需材料:长50厘米,宽25厘米的KT板7块,上面有用即时贴装饰好的赛车跑道。用纸制作的赛车7部,底部粘有方形铁片。

  教学过程:

  一、认识磁铁不拘一格的外形

  1.教师指着吸在黑板上红红绿绿的圆形的塑料片,问:小朋友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为什么这些圆形的塑料片能粘在黑板上吗?

  幼儿交流,教师出示塑料片后藏着的圆形吸铁石。

  师:磁铁又叫吸铁石,它们经过人们的加工,长得也不一样哦!小朋友们想不想和它们见见面呢?

  出示ppt展示各种各样的磁铁。

  二、通过尝试,了解磁铁的“吸铁性”

  1.师引导幼儿复习旧知: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利用磁铁可以( )。

  2.引导幼儿探索新知:磁铁究竟能吸住哪些东西呢?

  (1)幼儿取出老师课前分发的实验材料盒。

  (2)幼儿尝试用磁铁去吸盒内的小物件,把能吸住的放在一起,不能吸住的放在一起。

  (3)引导幼儿找规律。

  说说用磁铁吸住了什么物体。

  投影显示这些实物,引导幼儿归类: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4)教师小结,过渡:磁铁可以吸住铁制成的物体,也就是铁制品,以及铁以外的一些金属,比如硬币。根据这个特点我们来猜一猜磁铁可以吸住哪些物品。

  (教师出示ppt,幼儿打开记录表)

  引导幼儿先进行预测,猜想磁铁能吸住什么,认为能的在记录表里打“√”。

  引导幼儿进行验证,用磁铁一一试一试,验证刚才预测的结果。

  (5)指名幼儿汇报验证的结果。

  三、认识磁铁的“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特性。

  1.小朋友们,磁铁可以吸住铁制品以及铁以外的一些金属,那么用磁铁吸磁铁会怎样呢?

  2. 教师先介绍磁铁的两极:南极S,北极N,并引导幼儿强化这个知识点。

  两名幼儿合作完成实验,教师引导幼儿交流结果。

  第一步:N极碰N极怎样?教师引导幼儿交流结果。

  第二步:S极碰S极怎样?教师引导幼儿交流结果。

  第三步:N极碰S极怎样?教师引导幼儿交流结果。

  3.教师和幼儿一起小结:磁铁有(两极),(南极)和(北极),相同的极会(互相推开),不同的极会(互相吸引)。

  四、在游戏中探索磁铁的磁性穿透力。

  师:原来磁铁还有两极性,磁铁里的奥妙真不少,下面我们来玩一个磁铁的游戏,继续去寻找磁铁的神奇。

  教师演示玩赛车游戏。

  取出用KT板和即时贴做好的弯曲的赛车跑道,将板子搁在两张椅子中间,将板子上放置一辆底座粘贴了铁片的纸赛车,将磁铁放在KT板下沿着跑道向前移动。

  幼儿分组玩赛车游戏。

  幼儿取出课前老师分发的道具,各小组幼儿轮流玩赛车游戏,教师提醒幼儿磁铁尽量不离开板子,紧贴板子向前移动,否则赛车就会停下来。

  师在幼儿玩好后,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赛车可以向前移动?

  幼儿回答,师告诉幼儿:原来磁铁的磁性有穿透力,隔着东西也有吸引力,磁铁越大,吸力越大。

  五、师幼共同总结磁铁的特性。

  师:今天我们玩了这么多好玩的游戏,很开心,也有很大的发现,先是发现了磁铁能吸东西,吸什么东西呢?(引导幼儿说出磁铁能吸铁的东西)师:后来又发现了一个秘密。(引导幼儿说出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磁性原理。)师:在玩赛车时我们还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说出磁铁能隔着物体吸东西。)师:磁铁的奥妙真不少,它还隐藏着很多奥妙等着我们去发现呢,下节课我们继续来玩磁铁的游戏!

  教学反思:

  本次科学活动,幼儿从上课伊始就表现出强烈的兴趣。由于事先准备的操作材料比较多,所以幼儿一直在动手操作中观察、发现、比较,整节课情绪高涨。幼儿乐于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来发现事物规律的活动形式。在总结磁铁特性这一环节,做的还不到位,有点急于求成,要先让幼儿来讲出他发现的规律,教师再进行引导,做最后的总结。在活动过程中仍有不足之处,教师在讲述表格填写规范时语言不够清晰,目标不够明确,仍然有些幼儿将猜测和验证环节混淆起来,不会填写表格。此外,应将游戏探索磁铁特性这一方式延伸到今后的玩磁铁的活动中。

18、中班科学神奇的皮肤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皮肤是包裹在我们身体最外面的一层表皮,它起着保护我们身体的重要作用。《神奇的皮肤》是让孩子通过观察皮肤,从而了解皮肤是身体重要的组成部分,进一步认识自我,从中掌握一些粗浅的自我保护知识。因此我选择了本次活动,

  教学目标:

  1、了解皮肤的特征与作用。

  2、知道保护皮肤的重要性。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教学准备:

  儿童经验基础

  事先先了解下自己的皮肤特征。

  环境准备

  眼罩、玩具、羽毛、木板、金属制品若干。

  教学过程:

  一、神奇的皮肤

  1.引导幼儿认识皮肤是人体器官之一。

  2.引导幼儿说说皮肤有哪些“本领”

  教师:“我们身上有一样神奇的东西,请你猜一猜它是什么?你有见过黑色的皮肤呢?你知道皮肤有那些本领吗?”

  二、不看也知道

  1.引导幼儿发现皮肤特殊的本领。

  2.教师取出该物验证。

  教师:“请你摸一摸,说一说你有什么感觉你知道你摸的是什么吗?”

  三、好像长了眼镜

  教师:“我们大家来看一看,他猜对了吗?”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目的是了解皮肤的作用和特点,孩子们基本都已掌握!并且通过触觉来表现皮肤的本领,在游戏环节当中,幼儿甲在乙背上用手指画简单图形或数字,让孩子充分体验了皮肤带给我们的乐趣!孩子们玩得都很开心!希望在课后可以再去探索一下有关于皮肤的一些特殊功能以及它的重要性!

  教师在实际活动中,完全可以不用活动材料,就请孩子来说说“我们可以怎样保护我们的皮肤”。如果孩子的想法不是很宽泛,教师可以举个生活中的小事例,请孩子对照事例来说一说怎样保护我们的皮肤。孩子的想法越多,活动的目标就能更好地达成。

19、中班科学神奇的车轴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车轴的名称和用途。

  2、喜爱实验操作,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组合玩具车若干辆,汽车模型若干;

  2、圆形硬纸卡人手两张,木棍或牙签、橡皮泥若干。

  活动过程:

  一、玩一玩,找一找,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师:你们自己选一件玩具,玩一玩,看一看,找一找,在玩具上找一件神奇的东西,它可以连接车轮使汽车平稳地向前开动,它是什么呢?

  (幼1:是轮胎)

  (幼2:是车子里的方向盘)

  (幼3:是里面的发动机)

  (幼4:是轮胎里面的棍子)

  师:到底是什么神奇的东西呢?老师先不告诉你们,先看老师手上的车子。

  (评析:活动的导入部分通过老师富有悬念的提问,将幼儿引入自发的探究环节中。本环节中,孩子始终带着问题在玩乐。通过自己不断的动手操作,答案在慢慢揭晓中。)

  二、观察老师的组合玩具车,初步了解车轴的作用。

  1、师:老师这里有一个汽车,它缺了什么呢?(车轮)

  把车轮放上去就能开动吗?(老师把四个车轮“放”到车身上去,松开手滚动,车轮四散滚开)

  为什么有了车轮它还不能平稳地向前开动?

  (幼1:因为它没装好)

  (幼2:车轮没有连起来)

  (幼3:中间少了一根连起来的棍子)

  2、师:车轮怎样才可以连起来,让它平稳地向前滚呢?

  (请一个幼儿上前和老师一起将车轮用车轴相连并拼装到车身上去,拼接好后开一开,滚一滚)

  现在玩具车可以开给你开给我,老师用什么东西把两个轮子连起来,让它不散开,能平稳地向前滚动的呢?它叫什么名字呢?它究竟有什么奇妙的作用?

  3、学习“车轴”的名称,了解车轴连接车轮,促进车子平稳前行的作用。

  (评析:本环节的三个部分是不断递进的。在本环节中,通过老师不断地抛出“问题包袱”,使幼儿关注到连接车轮的车轴,以及它必不可少的作用。)

  三、操作实验和讨论交流。

  1、实验

  师:车轴到底有没有那么大的作用,让车子平稳地前进,我们用圆纸板做车轮,牙签做车轴做个实验好吗?

  实验1:滚动一块圆纸板,观察滚动的情形。

  实验2:用牙签将两圆心相连后滚动,观察滚动的情形。

  2、讨论和交流:

  师:一块圆纸板滚动是怎样呢?两块圆纸板用牙签连起来又是怎样滚动的呢?

  (幼1:我滚一个小车轮的时候,滚不起来,两个连起来就好滚了)

  (幼2:一个车轮滚一会儿就倒了,两个车轮连起来可以一直滚)

  (幼3:一个纸板滚得不平衡,两个串起来就平衡了)

  师:哪种方法可以使车轮平稳地向前滚动呢?为什么呢?

  (幼儿自由发表见解)

  总结:圆纸板有了牙签相连所以能平稳地向前滚动,所以车轮是因为有车轴相连才可以平稳地前进。

  (评析:本环节是活动的**部分。幼儿通过圆纸板和牙签的两个小实验,了解了圆纸板平稳向前滚动的原因,从而迁移了相关的经验。)

  四、扩展和想像

  师:你还知道哪些地方是有车轴的呢?(依维柯、三机、大客车、皮卡、小轿车……)

  假如车子在马路上行驶,突然车轴没有了,想一想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幼1:车子开着开着,“嘭”一声,就爆炸了)

  (幼2:如果没有车轴了,轮子就到处散开了)

  (幼3:车子会撞到一块儿去,会起火,会爆炸)

  (评析:本环节充分扩展了孩子的想象力,虽然孩子们的答案千奇百怪,但是作用是显见的,就是进一步加深了对车轴作用的认识。)

  五、游戏:找车轴

  再一次挑选自己喜爱的的玩具车,找一找它的车轴在哪里,向老师和同伴谈谈它的作用。

  (评析:从寻找到了解,然后再寻找,孩子们已经做到了心中有数。通过孩子们自己动手动脑,孩子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活动延伸:

  1、观察在家庭中所玩的车辆是不是都有车轴。

  2、与爸妈讨论车轴的用途

  3、在手工区提供废旧纸盒,牙签细木棍或细铅丝,若干圆卡纸板,制作可以滚动的纸盒小汽车。

  活动反思:

  1、本次活动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从幼儿感兴趣的车轴问题入手,利用幼儿动手动脑动口的实验活动,来探索、验证了车轴的作用,使师生共在玩乐中,共享了经验,交流了情感,激发了智慧。

  2、本次活动内容来自幼儿日常的生活,从一个幼儿的提问,从两个孩子为车轮车轴的争执,及手工区内材料的提供中,我们找到了本次课题的教育契机。针对车轴这一具体事物的作用进行探索和验证,“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欲望”。

  3、在活动环节的设置上,我充分考虑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以幼儿实验为重点,提供幼儿丰富的感兴趣的操作材料,实验步骤难简相宜,讨论交流轻松愉快,使抽象的物理知识通过幼儿自己的操作来达到诠释的目的,不仅“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设宽松的环境”,也“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并“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

  4、通过一系列环节的设置,本次活动目标达成度较好,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实验和老师的示范提示,了解了车轴的名称和作用,在实施过程中,幼儿参与积极,主动性强,对车轴(牙签)相连轮子(圆纸板)使之能平稳滚动的感受颇深,整个活动也一直处在一种幼儿感兴趣且非常投入的氛围中,活动效果凸显。

20、中班科学神奇的静电教案反思

  一、活动目标:

  1.有观察探究静电的兴趣

  2.在静电游戏的操作过程中,运用自己的感官,感知静电现象。

  3.了解不同材质的物体能否产生的静电现象。

  4.对科学探索感兴趣,体验积极探索带来成功的心情。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塑料尺子、人形纸片、碎纸屑、毛线、木筷、塑料笔、塑料袋、铁勺、蜡烛记录卡。

  经验准备:幼儿接触过静电现象,

  三、活动过程:

  (一)魔术《纸娃娃站起来》

  1.出示人形纸片,教师拿起塑料尺子悄悄在身后与塑料袋摩擦,并对幼儿说:"老师会变魔术,能用一把尺子就让纸娃娃站起来"。

  变前师:老师会变魔术,能用一把尺子就让纸娃娃站起来。

  2.教师示范后,幼儿动手操作并说一说自己是否成功。

  (二)初步感知静电现象

  1.教师再次演示魔术(拿出塑料袋),幼儿仔细观察并说一说教师做了什么动作。

  变后师:"现在老师再把这个小魔术做一遍,请你们仔细观察老师做了什么动作"。

  2.幼儿动手尝试,与同伴交流自己是否成功。教师在幼儿操作过程中提醒幼儿注意摩擦力度。

  3.幼儿谈一谈自己的成功经验(怎样摩擦,力度多少)

  4.教师简单小结:因为尺子和塑料袋经过摩擦它们产生了静电,静电将纸娃娃吸了起来。

  (三)大胆猜想

  1.出示丰富的操作材料,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哪些物品摩擦后会起静电(能够吸起小纸屑和碎毛线),启发幼儿发散思维。

  师:想想你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和接触到的,大家猜一猜这些东西哪些能在摩擦之后吸起小纸屑和碎毛线呢?

  2.幼儿自己猜想,将猜想结果记录在记录卡上。

  (四)尝试操作

  师:请你试一试玩一玩,等一会儿告诉大家你的猜想对不对。

  1.幼儿动手操作,把木筷、塑料尺、塑料笔、铁勺、蜡烛分别和塑料袋摩擦,然后吸桌面上的碎毛线、碎纸屑,把操作结果记录在记录卡上,验证猜想结果。

  2.个别幼儿说一说猜想与操作的不同,并进行示范操作。

  (五)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启发幼儿说出生活中见到的各种静电现象,

  如: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会飘起来;穿化纤衣服脱时会有声音,黑暗中会发现 小火花;天气干燥时,长时间走路,由于摩擦会产生静电,衣服会和身体粘在一起;有时 人与人在接触的刹那会被对方电到等等。

  (六)ppt:静电的自述

  我的名字叫静电,大自然里到处都有我的存在。从一粒灰尘在空中飘荡,到震天动地的电闪雷鸣,都有我静电的作用,平时我很安静,人们不容易注意到我,可是当两个物体摩擦的时候,人们就会发现我了。除了塑料小棒摩擦塑料袋可以吸起纸屑、平时小朋友梳头的时候有时会感到头发跟着梳子飘了起来,那也是我在和小朋友开玩笑,另外,我最喜欢干燥的环境。在空气干燥的冬天,有时小朋友的手和别人猛的一碰,会感到被电了一下,还有小朋友晚上脱毛衣的时候会听到"滋拉滋拉"的声音,关了灯还能看到亮光,那也是我。现在你们认识我了吧 。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非常有意义的课哦!孩子们的兴趣也很高涨,课堂气氛活跃,积极性高,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让便我能够改进!让自己下次会做的更好!

21、中班科学神奇的面粉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面粉的来源和用途。

  2.乐于自己动手,体验和面。

  3.体验劳动者的辛苦,珍惜劳动成果。

  活动准备:

  1.水

  2.面粉

  3.盆

  4.围裙

  5.歌曲《大馒头》

  活动过程:

  (一)、出示面粉,猜猜玩玩

  1、教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样神奇的东西,(出示透明盒装的面粉)请你猜猜这是什么?

  2、教师:究竟是什么?在你们的桌上也有这样一份神奇的东西,请你去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

  3、幼儿初次尝试操作。

  4、教师揭晓答案:原来这白乎乎的、细细的、像雪花一样的东西叫面粉呀!

  (二)、知道面粉的来源和用途

  1、教师:你们知道面粉是哪来的吗?它可以用来做什么呢?你只要听完一首有趣的儿歌就知道了!(音乐《大馒头》)

  2、教师:原来面粉是小麦磨出来的,它除了可以做出大大的馒头,还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3、(欣赏面粉制品图片)教师:看,老师还从网上找到了很多用面粉做成的美味点心呢!(幼儿欣赏)

  (三)、操作“和面”

  1、教师:看,这是面粉,这是水,现在它们两个要来做好朋友咯~(教师示范和面)教师:面粉和水两个好朋友亲亲热热在一起,揉呀揉呀,变成了什么?(面团)教师:我看好多小朋友也迫不及待地想来试一试了,那好吧,给你们一个机会也去尝试一下,注意加水的时候要慢慢的噢,不然就会搞砸啦!

  2、幼儿亲自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软软的面团揉好了,小厨师们,刚才我们不是已经欣赏了很多用面粉做成的美味小点心么,那我们快来也用这软软的面团做一些特别的小点心吧!

  4、幼儿尝试用面团做出各式点心。

  (四)、擀面

  1、教师:刚才小厨师们可真厉害,黄老师也迫不及待地想来试试手艺了,诶,我今天想给大家展示的是“手擀面”,知道什么是手擀面吗?(介绍手擀面的含义:用擀面杖擀出来的面就叫手擀面)

  2、教师:手擀面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呢?仔细瞧好了!(出示擀面杖和已擀好的面饼介绍一下,教师示范操作)

  (五)、品尝

  1、教师:我们请阿姨把擀好的面条送到我们的食堂阿姨那儿,请他们帮忙煮一锅美味的手擀面给我们尝尝,怎么样?

  2、教师:请小朋友们闭上小眼睛,从十开始倒数,当数第一时,美味的手擀面就会出现咯!(师幼倒数)

  3、教师:美味的手擀面来啦,大家快尝一尝吧!(人手一碗手擀面品尝)

  活动反思:

  从小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提高科学活动能力,培养爱观察、善思考、勇探究、乐合作、勤表达等良好习惯,对其日后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2、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三脚架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三脚架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游戏棒架起彩泥的方法,发现“三脚架”具有稳定性。

  2、在制作“三脚架”的过程中能发现并乐意解决问题。

  3、喜欢科学探究活动,体验操作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游戏棒、橡皮泥、扭扭棒、竹签、铃鼓等。

  2、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游戏棒和橡皮泥,初次尝试用筷子把彩泥撑起来。

  1、出示游戏棒和橡皮泥。

  (1)这是什么?我们平时是怎么玩的?

  (2)看谁能用一些筷子把橡皮泥稳稳地撑在桌上,想接受挑战吗?

  那待会就请小朋友去试一试,可以多选几根游戏棒哦,然后稍稍用点力插进橡皮泥里,

  插完后要稍稍调整角度,松开手试试会不会倒,会倒就说明还没有成功,还需要在继续试,

  如果能撑起来不倒,说明你成功了,那就请你把成功的作品放桌上不动,人走到座位上休息一下,好吗?

  现在就请小朋友用桌上的材料去试试看,谁能用游戏棒把橡皮泥撑起来,让橡皮泥稳稳地站在桌上?

  看看你用了几根筷子?

  2、幼儿自由尝试,教师指导。

  3、交流尝试结果。

  (1)你们都成功了吗?你用了几根游戏棒将橡皮泥撑起来的?

  (2)教师:谁来介绍下,你成功了没有?你用了几根游戏棒把橡皮泥撑起来的?

  你是用什么办法让筷子起来的?上面怎么插的?下面呢?

  (3)教师小结:我们在做的时候,每根游戏棒的一头插在橡皮泥的中间,

  要靠靠拢,高度一样高,下面呢,要分分开,才能将橡皮泥撑起来的哦。

  (比较幼儿的作品,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幼儿发现棒必须撑开才能站起来。)

  二、第二次探索,尝试用最少的游戏棒将橡皮泥撑起来。

  1、交代操作要求。

  教师:刚刚大部分小朋友都成功了,没成功的也不用灰心,等会老师给你们机会继续完成!那接下来我们要接受新的挑战咯!你准备好了吗?那听清楚了:我想请你们试一试,用最少的游戏棒将橡皮泥稳稳地撑起来。是用最什么的游戏棒将橡皮泥撑起来?是要比一比谁用的游戏棒最少哦?再试试看吧!

  2、幼儿探索,教师指导。

  3、交流操作结果。

  你最少用了几根游戏棒把橡皮泥撑起来了?(3根)

  有没有比3根更少的了?

  4、小结。

  我们发现,围绕一个中心点,把三根游戏棒搭成一个三角形,就能又方便又稳固地把橡皮泥撑起来。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三脚架”。

  三、介绍各种“三脚架”,结合生活,谈谈三脚架的作用。

  1、人们根据这个发现做了很多有用的架子,在生活中你有没有看见过三脚架?它有什么用?

  2、用课件演示各种三脚架。

  老师带来了几张图片,看看它们的三脚架在哪里?请你找出来?

  (请幼儿用笔划出三脚架的位置)

  (1)出示相机三脚架图片

  教师:看看这是什么三脚架?他有什么用啊?

  (拍照的时候www.qinzibuy.com可以把照相机放在上面,这样拍照就更稳更方便了)

  (2)出示画画三脚架

  教师:那这个是什么三脚架?

  (可以在上面画画,有了这个三脚架啊,就可以把纸架在上面画画了,很方便)

  (3)出示三脚凳图片

  教师:看看这张凳子和我们坐的不一样吧,它有几只脚?所以我们叫它三脚凳。

  (4)出示多层三脚架

  教师:这个呀是多层三脚架,它的每一层都可以用来放一些生活用品,可以放很多东西,

  不占地方,非常方便。

  (5)出示架子鼓图片

  教师:看看这张图片中哪里有三脚架?圆圆的那个可以敲出声音来的是什么啊?(鼓)

  在鼓的下面有三脚架,所以叫它架子鼓。

  四、用三脚架原理制作“架子鼓”,体验成功的乐趣。

  1、介绍材料及制作要求。

  这里有一些竹签和扭扭棒,请你们用“三脚架”的原理,三人合作制作一个鼓架,把铃鼓撑起来。

  一个人拿住竹签,一个人用扭扭棒把竹签扎紧,注意要多扭几圈。

  再把三根竹签撑开来,摆成三脚架的样子。

  (请个别幼儿配合示范)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提醒幼儿一定要把竹签扎紧。

  3、展示作品,请幼儿演奏,感受成功的乐趣。

相关阅读
推荐
  • 中班科学活动《海马爸爸生宝宝》

    教学内容:海马因其头部酷似马头而得名,但它却是生活在海洋的鱼类。它的头部长着突出的冠,眼睛和细长的类似吸管状的嘴巴,名字叫做吻。海马的背部有鳍,可以帮助它游泳。尾巴细长,呈卷曲状。不仅可以帮助海马游泳,还能够缠在海藻上帮助它休息。胸腹部突出,长有育儿袋,可以孕育海马宝宝。海马是由爸爸生出来的,每年夏天到来之前,海马妈妈就会把卵产到海马爸爸的育儿袋里,经过4050天,这些卵就会孵化成小海马,海马爸爸就会像不倒翁一样前俯后仰。当他后仰着时育儿袋的小孔就会张开,这样就可以把小海马从爸爸的肚子里喷射出来,小海马就

  • 中班认识带壳的动物——安全的家

    活动目标: 1、认识一些带壳的动物,初步了解它们的壳有保护自己的作用。2、学习独立寻找一些动物的共同特征。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教学挂图60-39. 活动过程 一、鼓励幼儿寻找图中几种动物的共同特点。 1、出示挂图:请小朋友看看这张图上有哪些动物,找一找这些动物有哪些共同的特征。 二、引导幼儿分析、了解带壳动物的壳的作用。 1、这些动物的壳都一样吗?蜗牛的壳是怎样的?遇到危险蜗牛会怎样呢?龟的壳是什么样的?壳硬吗?遇到危险龟会怎样? 2、逐一引导幼儿了解这些动物壳的作用。 3、引导幼儿归纳、总结带壳动物

  • 中班科学探索活动:“有趣的转动”

    活动背景:升入中班以后,孩子们的探索能力在逐步增强,也开始更关注生活中的事物,对它们产生了好感。在开展《身体的秘密》这个主题的时候,我们一起寻找了身体上可以转动的部位,发现了身体可以转动的秘密,而在许多户外活动中孩子也经常对一些小器械的转动非常感兴趣,于是,根据本班幼儿爱探究的特点,也是结合主题内容,以及幼儿的兴趣,将转动这个科学的概念融入在这样一个探索活动中,希望通过幼儿的摆弄、交流,开始关注生活中有转动这种现象,并感知转动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目标:1、愿意探索使生活中各种物品转动的方法。 2、对

  • 火车运货 中班

    火车运货中班(小拇指幼儿园张校芳) ?目标: ??1.通过游戏,学习按物体的名称、大

  • 科学活动中的难易如何把握——《中班科学活动:乌鸦喝水》

    中班教研组的研讨课例是《乌鸦喝水》,初次看到这教案,给我的第一个感觉就是,这个活动很难,如何将体积这个抽象的概念通过俗易懂的方法让孩子们去感知理解。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这个问题确实有点难,而且对于教师也是如此,怎么把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成生活用语,让孩子们来理解呢? 本次活动,执教的王老师付出了很多,在和师傅一起磨课过程中,王老师也一直感受到了这个难。试教、修改、再试教,无数次的课堂、课后的磨、思、改,这样的一个过程,也带给我们听课老师很多的感慨。确实,数学活动中很多这样的问题是存在的,特别是在新课程下,

  •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帮水宝宝搬家

    设计意图 塑料盒、塑料袋、海绵、毛巾、针筒、小漏筐、漏斗、橡皮泥、用过的复印纸、软管,是幼儿生活、游戏中常见的物体。利用幼儿喜欢玩水这一特点,在帮水搬家的游戏中,引导幼儿发现,提供的材料中有的可以帮水搬家,有的不能帮水搬家。在设计思路上,不仅让幼儿在游戏中发现,而且尝试让幼儿解决问题,那就是尝试改变物体的形状,让不能帮水搬家的物体变为可以帮水搬家。这对于中班幼儿来讲有一定的挑战性,需要教师一步步层次递进地进行引导。 活动目标 1.探索哪些物体可以帮水搬家,尝试改变物体的形状,让不能帮水搬家的物体变为可以帮

  •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勺子里的哈哈镜

    活动目标 1.感知不锈钢勺子凹凸面成像的不同及有趣,初步了解哈哈镜影像变化的原因及其在生活中的运用。 2.尝试用集体记录、个体表述等方式交流操作的过程及结果,体验动手探究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人手一把不锈钢的勺子。 2.师幼玩过照镜子的游戏(师:镜子、镜子在哪里?幼:镜子,镜子在这里)。 3.PPT课件(汉字凹和凸、集体记录表、交通安全转角镜等图片)。 活动过程 游戏导入,回忆已有经验 1.师幼玩照镜子的游戏。 师:我们来玩照镜子的游戏,我来照镜子,你们就是我的小镜子。(教师做出各种简单的肢体动作,幼儿

  • 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勺子里的哈哈镜

    活动目标 1.感知不锈钢勺子凹凸面成像的不同及有趣,初步了解哈哈镜影像变化的原因及其在生活中的运用。 2.尝试用集体记录、个体表述等方式交流操作的过程及结果,体验动手探究的乐趣。 活动准备 人手一个不锈钢的勺子;师幼玩过照镜子的游戏(师:镜子、镜子在哪里?幼:镜子、镜子在这里。);PPT课件(汉字凹和凸、集体记录表、交通安全转角镜等图片)。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回忆已有经验 1.师幼玩照镜子的游戏 师:我们来玩照镜子的游戏,我来照镜子,你们就是我的小镜子。(教师做出各种简单肢体动作,幼儿镜面模仿。)

  • 幼儿园中班教案:10以内的倒着数

    活动目标: 1、学习倒着数数,能从相反的方向感知自然数的顺序 2、进行10以内的倒着数数的练习 3、发展幼儿的逆向思维,为学习减法打基础 活动准备: 1、教具:数字卡片110,彩色串珠110 2、学具:数字卡片110,彩色串珠110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走线,线上游戏小火箭 师:小朋友们好!今天陈老师要带你们到火箭发射基地去,准备好了吗?好,请你们把小手放在腰上,顺时针方向站好,当音乐响起的时候,我们就出发吧!(当你再一次回到你的座位旁的时候,请你停下来) 师:火箭发射基地到了,航天员叔叔正在发射火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