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教专题 > 幼儿园师幼互动教育
“翘翘板”的对话——浅谈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师幼互动论文

“翘翘板”的对话——浅谈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师幼互动论文

更新时间:2015-03-17 07:11:06

《“翘翘板”的对话——浅谈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师幼互动论文》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师幼互动教育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南园幼儿园 丁 摘要:美术活动是幼儿园里经久不衰的话题,孩子们喜欢画画。因为色彩很美,画笔也是孩子表达情绪和情感很适合的载体。那么,在美术活动中,怎么更加充分地呈现这样的载体,激发孩子想象创造的能力呢?那就需要更好地进行师幼互动。这学期,本园着重对美术活动进行一教三研的活动,也让我对美术活动更加的接近。“翘翘板”是有趣的、欢快的表露孩子天性的互动游戏。我觉得,在美术活动中的师幼互动也需要这样的氛围和热情的生命力。在生活中,各种事物之间都有着内在的联系。现以“翘翘板”为窗口,结合实际的教学观摩和实践,谈谈我对幼儿美术活动中的师幼互动的一些浅见。

正文:

“翘翘板”设计的原理是通过一块板,进行平等的分割,以中间的一个支点,使其左右两边交错落起。每当孩子玩翘翘板的时候,我们不难发现孩子总是注视着

对方,微笑着,尝试用自己最大的力气压下来,让另一方的朋友翘起来,孩子对此乐此不彼。 “翘翘板”架起孩子们友情的桥梁,给他们带来欢笑。它展现给我们的是:孩子的友好和相互给予对方的力量,这是一种互动的方式。因此,我以“翘翘板”这一个元素为窗口,来谈谈在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怎么更好地促进师幼互动。

一.“翘翘板”的材料:在美术活动中促进师幼互动的前提

在进行“翘翘板”游戏的时候,我们必须要有的必然是“翘翘板”了,有了“翘翘板”才可以让孩子在上面玩耍,它是一个栽体,也是一个先决条件。在在美术活动中,平等的环境和游戏的吸引力,是促进师幼互动的前提。

(1)平等的环境,是师幼互动的前提。

首先,通过视觉我们来看“翘翘板”的外部构造:它是通过一块板,进行平等的分割的。我觉得美术活动中的师幼互动就应该像“翘翘板”一样,要创造一个平等的环境,这是指教师与孩子之间的位置是平等的。在幼儿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就是:要把幼儿看成是具有自觉的主观意识和独立人格的主体。因此,我们就要缩小师生间的距离,形成坦诚、宽容的师生关系。我们都知道:成人相处时,都是在平等位置的时候,才能更加接近彼此,拉近距离。通过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我们不难发现教师与孩子之间也是这样的。在平等的方式下,师幼互动才更加真实地接近彼此,表达彼此,让孩子呈现更加自然的美术作品。比如:在集体活动中,教师与孩子小椅子的距离;教师与孩子的对话方式等等都是一个平等环境的创设。

(2)游戏的吸引力,是师幼互动的动力

在现实生活中孩子们都知道“翘翘板”是很好玩的玩具,他们对新奇、有趣的事物特别感兴趣。“翘翘板”对孩子来说很好玩。因此,孩子很喜欢。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实际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我们也以翘翘板这样的“吸引力”,来激发孩子的热情和兴趣。

比如:在中班美术活动《美丽的雨伞》中,教师通过这样的语言“魔术师想,我要把春天的颜色变一变,我们来看看变到哪去了。”孩子们听到魔术师变魔术了,都很专著、仔细地看着老师,很新奇地说着自己的发现。

可见,在美术活动中,以游戏的方式导入到活动中,确实可以激发孩子的兴趣。

二.玩“翘翘板”的对象:在美术活动中促进师幼互动的主体

在进行“翘翘板”游戏的时候有两方,通常是: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在游戏中,他们都是互动游戏的主体。那么,在美术活动中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也是互动的主体。主要表现在:一是师幼互动;二是幼幼互动。

(1)师幼互嬉戏:师幼互动,幼儿的主体地位

师幼互动是教师发起的互动行为,幼儿是主体地位,教师起引导作用。在刚开始玩“翘翘板”游戏的时候,孩子还不会,那就需要老师给一个方向,老师会自己先上去,然后告诉孩子“我要上来了,你就怎么样?”孩子会说“下去”,让孩子无形地通过语言的对话感受翘翘板“你上去,我下来;你下来,我上去。”的规律。在美术活动中,我们也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渐进性的隐性互动的。

比如说:在美术活动《花瓣变变变》中,我们在欣赏珍妮把七色花变成了什么的时候,是让孩子欣赏“通过花瓣我们可以变成什么?是怎么变的?”孩子们会说“变成了热气球,是把花瓣横着放的。”接下来教师又引导孩子“你想把花瓣变成什么?”这样互动的对话方式,让既让孩子了解我们是要用花瓣进行添画,同时,让孩子欣赏了各种不同的变化方法,隐性地给孩子指引了方向。

(2)幼幼互嬉戏:幼幼互动,教师的指导作用

幼幼互动是幼儿间彼此协作的体现,但也离不开对教师的依赖。在玩了一段时间以后,孩子已经掌握了玩“翘翘板”的方法,有时也会有自己的心得体会,这时,便可以让孩子相互述说自己的经验。在美术活动中,幼幼互动是在作品的评价时体现的。

比如说:在美术活动《美丽的雨伞》中,教师给孩子的经验是通过颜色、线条和花纹来进行装饰伞面。在请孩子介绍的时候,有的孩子采用了“间隔涂色的方法”;有孩子采用了“网格”来装饰。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指导幼儿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孩子用语言把自己的经验和孩子分享,让朋友习得。

三.让“翘翘板”动起来:互动的动

在玩翘翘板的时候,我们都有体会:不能把一放压得太重,否则翘翘板就不能动来动去了。我觉得在美术活动中的师幼互动,也要长期持续地动起来,那就要我们不要把一放看的太重,即不要将教师或者幼儿看得太重,要给对方一些余地,让对方动起来。

比如:在中班美术活动《美丽的雨伞》中,在让孩子进行创作伞面的时候,是给孩子三种装饰的方法“各种颜色”“线条”和“环状的花朵”,告诉孩子可以以颜色一块一块地涂;可以像下雨一样“滴答滴答”地下;可以像小花一样“一圈一圈地变”,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这样,就不至于压制孩子的创造,让孩子的思维动起来了。在讲评的时候,孩子也将自己的方法告诉朋友。

可见,这样的方式给孩子一个方向,但不压制孩子的思维,是积极有生命力的互动方式。

美术活动中的互动也应是包含着智慧的激发,经验的交流,情感的共享,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来自对方的支持。这样的方式如“翘翘板”的游戏一样,富有生命力,孩子们始终热爱着,热爱着。
相关阅读
推荐
  • 教学活动中应答和提问的思考

    《幼儿园教育的50个细节》中说到了 吹泡泡的案例,这一案例所折射出来的是教师提问方式和叫幼儿回答问题等细节上的不当做法,最后造成了整个教学活动的失败。提问和应答的细节问题也是我们教师身上或多或少所存在的,从这个案例中我们需要对自己教学活动中的应答和提问进行深刻的思考。 思考一:提问是每个教学活动中的必然环节,问题设计得是否恰当、有效决定了能否引发幼儿主动思考、学习和探究。我们常常感叹那些名师的教学活动为什么那么精彩,而且也没有采用过多的教学手段,其实这其中暗藏着名师们的设计功底,他们能够抓住孩子的发展规律

  • 走进孩子的心灵,构建和谐的师幼关系

    我班有一位名扬扬的小男孩,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调皮。他的与众不同之处是不管老师说什么他都置之不理,不管发生什么事好象都与他无关似的,而且我行我素,他最爱做的事情就是咬指甲。时间长了,他给我的印象正如他自己的特点:我行我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中午午睡别的孩子都能很快入睡,他却很难入睡,还自言自语,在床上乱跳。集体活动时满教室乱跑。看见他的这些举止,和他讲道理可是过了一会又是如此。有时真是火冒三涨。和家长交流时,全家人也都知道他有些不好的习惯,但是也没什么办法。 有一次集体活动,我让扬扬把自己的妈妈用笔画出来

  • 师幼互动中教师提问与幼儿回应的研究

    师幼互动中,教师提问与幼儿回应的研究 提问,是艺术性很强的教学手段之一。随着对发展智能的日益重视,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提问成了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在教学活动中要有效地激发幼儿的思维,发展幼儿的智能,必须在提问的设计上着实下一番功夫。下面结合研究中的体会,对此进行简单的小结。 1、提问内容的启发性与幼儿的回应 设计提问内容要抓住教学内容的内在矛盾及其变化发展的思考,为幼儿提供思考的机会,并能在提问中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尽量少问非此即彼的问题。提问要能引导幼儿到思维的王国中去遨游探索,使他们受到有力的思

  • 在主题活动中建构互动的平台,促进师幼共同发展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幼儿园的教育也从单一向多元化发展,教师也从教育的主体以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中改变出来,逐步向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模式中迈进,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教师在活动中要为幼儿建构一个开放的活动和游戏的环境,在活动中,教师与幼儿成为一体,和他们共同参与活动的内容,在与孩子的互动中gong同的发展。结合《纲要》的精神,我尝试利用主题活动对幼儿进行教育,通过开放、互助的活动形式,使孩子和教师共同发展。 一、建立主题活动与环境的互动平台,促进我们共同进步: (1)、创造宽松的物质环境: 所

  • 浅谈幼儿剪纸

    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应有剪纸的机会。他认为剪纸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是可以养成独自消遣的好习惯,二是可以练习手筋。也就是说,剪纸可以使孩子安静下来,专心致志地干一件事;还可以使他们练出一双灵巧的手,而手巧往往意味着心灵,这是因为手部肌肉群的训练有利于大脑的开发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因此,在我踏上工作第二年就在班里设立了一个剪纸兴趣班。通过两年下来的实践,我总结了一些经验。 一、 创设良好的剪纸环境 由于剪纸是一种民间艺术,对于现代的孩子来说平时接

  • 良好的师幼互动—促进幼儿发展

    片断一: 早晨,老师刚来到教室,就有一位家长领着一个男孩走进了班级,老师好孩子一声清脆的问候打破教师里的寂静,而老师似乎在低头忙着今天的教学准备吧,恩,好!头也没抬,孩子扫兴的自己玩去了,家长也败兴离去。 片段二: 老师带着孩子们在户外散步,突然一个孩子大叫花大姐,花大姐,啊随着惊叫声望去,一只花大姐随从孩子身上飞走了,另有几个孩子一起尖叫着,还有的孩子说有啥可怕的,可是遗憾的是孩子刚才发生的一幕并没有引起老师太多的关注。 分析与反思: 在以上两个片段中,老师都没有对孩子的言行给予足够的重视,这些冷漠的态

  • 教师是幼儿发展的促进者

    幼儿主体性教育是以发展儿童主体为目标导向和价值追求的教育活动。培养积极主动、独立自主、富有创造力的学生是各级教育的一致目标。受 教育 者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决定了教育者教师的教育行为模式。 幼儿身心发育成熟程度较低,其学习主体地位虽已明确,但主体性更多地是作为潜质存在于幼儿身心,主体性品质的养成及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有效教育行为。教师要在承认并尊重幼儿是学习主体的前提下,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引导作用,帮助和保养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心理学家罗杰斯曾专门定义教师为促进者。在此借用这一名词以明确并突出幼儿园教

  • 在师幼互动中教师角色的成长

    2006年2月 林敏 新《纲要》中已明确提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观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可见,师幼互动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双向互动的新型师幼关系,是幼儿与教师互为教育伙伴式的互动,是一种自动化的融通性互动。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是每个教育者共同面对的重要任务。在日常的师幼互动中,我们已经感受到教师绝不是简单的管理者、指挥者或裁决者,更不是机械的灌输者或传授者。 案例:在我爱小动物的主题活动中,因为已入冬,部分动物开始冬眠了,我们自然角里的小

  • 幼儿教育读后感

    在玩猜谜游戏中我发现能力强、反应快的 孩子 总能抢到答题的机会而一些性格内向、反应慢的孩子因得不到答题的机会便很快放弃努力于是他们成了游戏的陪伴者并导致注意力分散、走神提不起精神情绪渐渐低落其实。 幼儿对游戏活动的兴趣能否保持下去,很大程度是取决于他能否从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快乐展示孩子的成功,肯定他们的投入,孩子便能愉快、积极地参与活动因此,在游戏中要注意观察孩子的情绪状态,根据孩子的情绪变化适当地加以调节指导。 适时地改变一下玩法,把 智力 活动[如猜谜]和动手操作[如绘画]结合起来,有助于孩子把兴趣投入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