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儿成长 > 1-3岁幼儿期成长发育
孩子2岁前不宜吃全麦食

孩子2岁前不宜吃全麦食

更新时间:2014-07-21 12:36:38

《孩子2岁前不宜吃全麦食》可能是您在寻找1-3岁幼儿期成长发育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目前全麦食品非常流行,超市里出售的品种琳琅满目。很多人在广告的引导下,认为全麦食品可以减肥,可以帮助小孩子成长……那么,事实到底如何呢?

  读者情报:我本人很喜欢吃饼干,但又害怕发胖。最近,我在电视上看到一则“全麦饼干”的广告,是一位明星代言的,说这种“全麦饼干”很有营养,吃了不会发胖,是健康的食品选择。我听了后颇为心动。请问这类“全麦饼干”是否真的可以多吃而不会胖呢?

  专家点评:吃全麦食品不等于不发胖。

  周女士说的全麦饼干只是用全麦为原料制成的食品之一,常见的全麦产品有全麦面包、全麦饼干、燕麦片、玉米花、糙米和粗磨的谷类食物等。进食全麦食品有利于减肥,其原因是:

  1.全麦食品含有普通面粉所没有的麸皮,而麸皮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每100克精白粉约产生350千卡(1千卡=4.10千焦)热量,而等量全麦粉产热317千卡,所以吃全麦粉产生热量比一般面粉少10%左右。

  2.全麦粉富合的膳食纤维,人体不仅不能被吸收,还会吸收比自己大5~25倍重量的水,在胃中停留时间较长,可增加饱腹感而减少进食。又由于全麦食品比较“粗”,所需咀嚼的时间长,因此一般不会连着吃很多。

  但是,不要以为吃全麦食品肯定不会发胖,因为,对于减肥而言,营养专家都认为“不在于你吃什么,在于你吃多少”。对于全麦饼干来说,虽然产生的热量比一般饼干要少,但是吃多了同样会因摄入热量过多而致肥胖。且大多数面包、饼干制作时都会添加一些黄油、植物油、人造奶油、起酥油等,全麦食品也不例外。又因为全麦食品的口感不好,有些商家为了让其变得好吃,就会加入更多的黄油、糖等。如果全麦面包闻起来很香,估计是没有少放上述辅料,而它们会提供很高的热量,所以不要以为吃全麦食品摄入的热量一定是低的——太甜的全麦食品吃多了对减肥没有好处。如果吃纯全麦馒头,或是购买全麦面粉自己加工后蒸了吃,以及吃红薯、荞麦面等,同样会有好处。

  读者情报:最近我看到一则广告,是宣传全麦面包的。广告称这种面包富含纤维素、B族维生素,能帮助人体打扫肠道垃圾,特别适合长身体的孩子。看了这个广告后,我很想把孩子平时吃的白面粉面包改为全麦面包。请问全麦面包是否真的可以帮助孩子成长分页标题发育呢?

  专家点评:孩子2岁后才能吃全麦食品。

  为了保证生长发育,与成人相比,孩子除了需要维持生命的各种营养素外,还需更全面的营养物质和适当的热量,否则生长发育会受阻,且会影响终身的健康,所以应该摄入多种食品,获得全面营养。现在不少孩子吃了太多的动物性食物,虽然其富含少年儿童生长发育所需的优质蛋白质和脂肪,但动物性食物不含膳食纤维,若新鲜蔬菜和水果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孩子吃得少,就会引起便秘。全麦食品中的纤维素对于预防便秘有效,所以对于便秘的孩子,平时给他吃一些全麦食品及蔬菜和水果是有益的。

  但是,如果孩子的膳食是多样的,数量是适当的,那么不一定要常吃全麦食品,毕竟全麦食品产生的热量少,可能不能完全符合你孩子生长发育的需要。即使给孩子吃一定量的全麦食品,也必须待孩子满2岁后才能吃。太小的孩子消化系统发育还没有完善,唾液分泌量少,牙齿少,咀嚼能力差,吃太多纤维素会有损胃肠,引起消化不良等。

  而且,吃的时候宜从少量开始每日不宜超过30克,而且最好分顿吃。因为摄入太多纤维会有负面作用,主要表现为:1.全麦食品中的膳食纤维会抑制进食,吃多了会影孩子多种营养素的平衡摄入。2.膳食纤维会阻碍孩子对钙、锌、铁等物质的吸收,影响生长发育。3.纤维素能够增加粪便的体积,让排便频率加快,胃肠功能较差或大便次数多的孩子不能多吃。 

相关阅读
推荐
  • 让宝宝多长10厘米

    男孩成年身高=〔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3)〕2 7.5cm 女孩成年身高=〔(父亲身高-13)+母亲身高〕2 6cm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孩子的身高,在遗传的基础上,仍有很大范围的伸缩。因此父母可以调动各种因素,挖掘孩子身高潜力。 寻找个矮的原因 人体的各个器官对身体生长都有作用,如果孩子个子长不高,医生要根据孩子的异常状态和反应来确定身体的哪个器官有问题。 从下面项目中找出和自己孩子相关的内容,孩子个子不高的原因就可以显现出来了。如:有的孩子会显示出身体虚弱,所以长不高。 肝与代谢机能弱 血液循环代谢得

  • 宝宝学走完全手册

    学习走路是人生的重要发展阶段,所以不容轻视但也不用过于担心,就算你的孩子进步略慢,只要你有耐心,懂得步行只是迟早的事而已。孩子学会走路以后标志着孩子今后活动范围将逐渐扩大,视野逐渐开阔,给体能和智力方面尤其是体质方面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 那么如何引导孩子学走路呢?期间有什么注意事项么? 婴儿学走阶段的七大重点 发展时机: 十至十五个月 发展状况: 宝宝走的动作发展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十至十一个月):此阶段是宝宝开始学习行走的第一阶段,当父母发现宝宝在放手能稳定站立时,就可以开始尝试走路了

  • 儿童心理健康的六个标准

    据了解,人的心理是否健康,目前尚无统一测量标准。根据我国青春期儿童的心理活动特点,他们达到心理健康应具备以下六个心理品质。 一、智力发育正常。正常发育的智力指个体智力发展水平与其实际年龄相称,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稳定的情绪。心理健康的青少年,在乐观、满意等积极情绪体验方面占优势。尽管也会有悲哀、困惑、失败、挫折等消极情绪出现,但不会持续长久,他们能够适当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使之保持相对稳定。 三、能正确认识自己。对自己有充分了解,清楚自己存在的价值,对自己感到满意,并且努力使自己变得更加完善

  • 1岁以内3种睡姿要交替

    小宝宝们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睡眠中度过的,因此爸爸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小宝宝有很好的睡眠质量。其实宝宝的睡眠好坏与他的睡眠姿势密不可分。那么婴儿究竟采用哪种睡眠姿态最好呢—— 仰卧睡姿 一般中国的父母都习惯于让婴儿采用仰卧的睡姿,仰卧时便于父母直接观察婴儿脸部的表情,宝宝的四肢能够自由地活动。但是仰卧时宝宝容易发生呕吐,由胃反流到食道的食物吐出后,会聚积在宝宝的咽喉处,不易由口排出,较易呛入气管及肺内,发生危险;另外对宝宝的呼吸不利,由于受重力影响,喉部会阻挡呼吸气流自由进出气管口,一旦气流阻力增大,宝宝在仰睡

  • 宝宝入园,爸妈该做什

    快3岁的小 宝宝 们该去 幼儿 园 上学了,从 家庭 到幼儿园,是宝宝迈向社会的第一步。可 入园 对于 孩子 和家长来说,简直就是一场战争。孩子冲锋陷阵,家长则暗自担心孩子是否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老师会不会喜欢他?孩子与其他小朋友能不能相处、会不会被欺负等。怎样才能让孩子开开心心地上学?在进幼儿园之前,作为 父母 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宝宝在入园之初会有哪些不适应的状况?年轻的爸爸 妈妈 恐怕正为此思前想后吧。 积极与老师密切配配 第一、切勿给孩子消极暗示 许多家长在送孩子入园前,经常无意中会对孩子这样说:你再

  • 小宝贝注意力训练经典游戏集

    注意总是和感觉、知觉、记亿、想象、思维同时发生。一个人如果没有良好的注意品质,将直接影响他的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也会影响他做事的效率,许多孩子上学后学习困难,就是因为注意力没有发展好。因此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注意是学习的大门。所以,训练幼儿的注意力是老师和家长的重要责任。现在我们分两个年龄段(1-2岁,2-3岁)来主要介绍一下亲子游戏。 幼儿早期(1-2岁) 发育概述: 此时的宝宝从爬楼梯或家具到独立行走,可以踢球,能小跑,乃至双足跳; 能敲、推、翻转物体,而后嵌套物体; 从尝试自己吃

  • 为什么宝宝要早期教育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是中国几千年来最伟大的教子智慧。 现代生理学、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孩子的大脑发育迅速。孩子的脑重量在出生时只有300多克,9个月时就可达到660克,2岁半至3岁时增长到9001000克,6、7岁时为1200克,已经达到成人脑重量的90%。从脑的生理机能看,孩子2、3岁时,大脑的各种反射机能已经得到发展;6、7岁时,大脑半球的神经传导通路几乎都已髓鞘化。这为孩子智慧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在此基础上,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可促使他们智慧发展。人脑的重量与智力发展成正比,但是人的智力发育却呈递减法

  • 注重培养宝宝的注意力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可能原因: 疾病原因:听觉、视觉障碍,贫血、铅中毒。 生理原因:饥饿、睡眠不足。 环境原因:混乱、嘈杂、干扰过多。 食物原因:食入含有过多咖啡因的食物。 教养原因:宠爱过分,玩具过多,社交频繁。 心理原因:感觉统合失调(由于遗传、环境等原因,使宝宝不能把感觉学习获得的信息,经大脑统合整理为指挥身体正确行动的运动计划。无法集中注意力是其表现之一。) 父母可以为孩子做些什么? 一、如果是病理性的注意力不集中,那父母就要尽早发现疾病,及时治疗。 二、要保证营养,睡眠充分。 房间要杜绝噪音。面对

  • 愿孩子不是温室的花朵

    现在有些年轻的父母生怕孩子冻着,给孩子里三层外三层的穿很多衣服,出门还得加围巾包嘴、帽子包头、手套捂手。把孩子捂得满身大汗,稍一遇风就会着凉。已到三伏天,别的孩子都穿薄衣短裤,而这些孩子的毛线衣、裤仍不离身,铺的盖的都是厚厚的,入睡后孩子手臂从热被窝稍一伸出就受凉感冒。小孩对冷热的适应性很差。如果给孩子穿得多,捂得严,孩子经不起一点风,稍见风就感冒,其实孩子越长大越不要捂得过严。父母应让孩子从小开始锻炼身体,即使冬天,也应该常到外面去,提高他们对冷热的适应能力。不要将孩子养得像温室的花朵,要把孩子锻炼得像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