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儿成长 > 3-6岁学前期成长发育
合理对待孩子的要求

合理对待孩子的要求

更新时间:2014-07-21 12:41:29

《合理对待孩子的要求》可能是您在寻找3-6岁学前期成长发育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儿童的不合理要求是每个家庭都必然经历的问题,不同父母,其认识和应对是不同的,不同的认识和应对所产生的教育影响也大不相同。

  那么,儿童的什么要求是不合理的呢?儿童为什么会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呢?第一个问题看似不需回答,其实不然,我们通过回答第二个问题来兼顾。

  依据我的经验,儿童的不合理要求主要出于下面五个原因:

  1)出于好奇心

  任何一个健康的儿童,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年龄越小,其好奇心越强烈、越广泛。比如孩子喜欢什么东西都看看、摸摸、尝尝、试试。但是孩子考虑不到这些尝试会不会给大人的生活带来不便,会不会对自己产生危险,会不会对东西造成损害,但是上述三种任何一种情况,通常就会产生“不合理”的要求和行为,其实,孩子是无辜的无所谓合理不合理,属于不知者不怪。

  2)好逸恶劳、趋乐避苦

  贪图享乐、安逸,回避痛苦、劳累是人的本性,大人和孩子都是这样。比如,孩子累了,就要大人抱着;比如孩子吃东西,要打人剥皮,吃饭要大人喂、起床要大人催等。只要不符合“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的原则,孩子的此类要求当属不合理要求。

  3)破坏欲、攻击欲

  有时候孩子喜欢抛掷东西,喜欢把搭好的积木推倒,把整齐的房间弄乱,喜欢摘大人的眼镜,欺负小朋友等,这种情况就要区分。一种情况,孩子破坏既定的规则看看会变成什么样,属于了解事物的一种方式,是自然和健康的,有时候看起来是“恶作剧”,其实没有恶意;一种情况,是孩子有压抑的情绪,出于发泄和寻求平衡,这种情况就不简单的是“不合理”要求的问题,需要相应的心理疏导。

  4)贪心、占有欲

  有一种孩子,凡事喜欢独享、独占,无限制的寻求更多和占有。这显然是不合理的要求,不懂得分享、赠予的乐趣和必要,会大大妨碍孩子对社会的适应。

  5)控制欲

  很多时候,孩子提出一个要求,并非是仅仅满足这个要求这么简单,他是想通过这个要求来确认他对成人的控制,占领心理上的优势。可能,他们也知道自己的要求是不合理的,但是他想证明的是“自己是否有求必应”以及“大人是否听我的”,他非常享受和依赖能控制大人的感觉。

  如何应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呢?我想和大家分享如下几个经验:

  1)言出必践,树立威信

  我们对孩子承诺的一定兑现,对孩子禁止的一定要坚持。不能因为自己情绪好或者事情小,就迁就孩子。这样才能建立父母的威信以及和孩子相处的规则,让孩子明确地感到父母言出必践。孩子所以耍赖,是因为他认为这样可以左右大人,如果我们让他确信耍赖无效,他以后就不会耍赖了,没有人愿意做毫无希望的事。

  有的父母朋友会通过转移注意力来解决,我认为这是权宜之计,不能从根本上确立规则,让孩子把“哭”、“闹”、“赖”、“搬救兵”等本领都使完,从而发现只有“合理”才能得到支持,其他都无效,是最好的。当然这些是在孩子安全的底线之上。

  2)理服之,情感之

  在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的时候,一定要兼顾两个教育点:其一,让孩子明白为什么不能这么做;其二,让孩子感到我们对孩子的爱意,我们这样做是为了孩子或全体。比如,不买奢侈品或者多余的玩具,是因为保证我们有经济能力维持孩子上学和全家地支出,是因为“虚荣”、“奢侈”对人是有害的,满足孩子所有合理的需要是父母的爱和责任,拒绝不合理的要求也是父母的爱和责任;妈妈不能跟宝宝玩是因为妈妈有工作或者和别人谈话,而不是妈妈不喜欢宝宝等。

  3)相机而教

  孩子的很多要求虽然不宜满足,但是并非这样的要求是过分或者不合理的,比如孩子对各种事物的好奇和探索。这时候,我们正好帮助孩子来增长相关的知识和能力。如果孩子感兴趣的事情有危险,我们正好可以教会孩子如何保护自己、规避危险,比如孩子喜欢按饮水机玩,我们就可以演示苹果被开水烫皱,来告诉孩子热水的危险;如果孩子的尝试,会造成器物的破坏,我们就借机让孩子分辨不同器物的价值,然后帮孩子找到替代品;如果孩子的要求会妨碍他人,我们就借此教孩子“尊重他人”,以及分辨自己和别人的权利。总之,孩子探索的愿望是无辜而健康的,我们要规避相关的危险、不便、损失,又能满足孩子常识、体验的愿望才是最好的。

  有一种情况,孩子的要求是合理而且有价值的,但是却给大人带来很多的麻烦,这个时候我们应该舍得为孩子花更多的时间和耐心,因为我们对孩子的爱是那么的深。

相关阅读
推荐
  • 饮料不适宜孩子补水

    随着天气转暖,又到了饮料的销售旺季,各种口味的饮料成了 孩子 们的最爱,有些家长甚至让孩子通过喝饮料来补充每日所需的水分。但专家指出,孩子靠喝饮料 补水 有五大 弊端 ,白开水才是 儿童 最 健康 的饮品。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赵霞指出,首先,有些饮料不仅不能解渴,反而会加重身体的缺水,引起口渴。含糖过多的饮料,以及含有丰富 维生素 和无机盐的橙汁等果汁,不仅不易为人体细胞吸收,而且这些成分在体内氧化分解时还要消耗一些水分,致使饮后更加口渴。 第二,大量喝饮料是导致儿童过胖或过瘦的主要原因之一。一

  • 孩子入学准备

    过了暑假我们大班的孩子便要上小学了,怎样使他们顺利适应小学生活并成为一名较优秀的学生,这是每位大班幼儿家长所关心的事。对此,我想从孩子入学前后两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孩子入学前的准备 有的家长对孩子入学准备存在认识上的误区。由于小学一年级主要学习语文、数学两门课,于是家长很容易将识字、做算术作为入学准备的内容。其实,入学准备主要不是教孩子学知识,而是有比学知识更重要的内容需要在孩子入学前做好准备。 首先要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盼望上小学的愿望。有经验的低年级教师说:最难教的学生不是那些学前期知识准备不足的孩子

  • 孩子尿频问答:为何小女10—20分钟就要小便一次

    问: 我的女儿33个月了,已经上幼儿园一个半月了,一直都非常乐意去上学,可是最近几天,就是不肯上学,经过说服,都坚持送去,老师说,没过1020分钟就要解一次小便,一开始我以为是小孩子的正常现象,后来我发现在家,很少有这种情况,我想是和恐惧上学有关。我询问她为什么不喜欢上学了,她也说不出原因,我问她是不是不喜欢这个学校,她说是,她愿意到别的学校去,我问她是不是不喜欢这个老师,她说是,我不知道这些信息是否可靠,我也不知道是不是要坚持送她去,还是在家适应一段时间,我不知道为什么就这几天,为什么她会发生这么大的变

  • 您的孩子分清左右了吗?

    今周我班的数学是学习以自身为中心区别左右和以客体为中心区别左右。 以自身为中心区别左右的活动目标为 1、认识并分辨左右手。 2、学习从自身出发分辨左右手的方位。让孩子知道自己左手的一边是左边,右手的一边是右边。 以客体为中心区别左右主要有三层意思,当一个物体没有方向性时,如杯子、葫芦等,孩子自己的左边就是他的左边,孩子自己的右边就是他的右边。 当一个物体有方向性时,如小朋友,小动物时,当和孩子方向一致时,孩子的左右就是物体的左右,当和孩子的方向相反(也就是面对面时),孩子的左右正好与此物的左右相反,即孩子

  • 科普实验课教给孩子什么?

    科普实验课,作为科普教育的关键点,不仅仅是老师或家长带领孩子动手做实验,并让孩子在实验中了解、明白一些主题科普知识,更为关键的,是希望孩子通过这样的一种探究科普实验过程,学会一种方法:面对精彩复杂的世界,我们要如何观察事物、分析事物,并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得出结论、做出判断。 让孩子学会这样的一种方法,养成探究的习惯,会让孩子受益终生,而这也是()科普实验课的首要目的。

  • 教会孩子快乐阅读的点点滴滴

    2003年1月6日,我的宝宝出生了,和多数初为人母的妈妈一样,我也对自己的孩子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对孩子的培养有着雄心壮志,想培养孩子这种兴趣,想培养孩子那种兴趣。于是,我买来了各种各样的彩色挂图,贴满了家里的墙壁,在他才三个月时,央视八套每天十点半准时播放如何对零岁至三岁的孩子进行教育,我就每天准时打开电视,还认真地做了笔记,然后严格地按 上面的说法对孩子进行各项游戏训练。其实,现在想想,那些并未起多大作用。因为每个孩子的个性都有差异,而我却生搬硬套的结果对孩子只会是无益的。还好,那么多的训练后,到现在还

  • 中班随笔:姜子涵的成长故事

    当一个幼小的生命呱呱坠地时,每一位年轻的父母都会感到欣喜若狂。孩子那清脆响亮的哭声,那鲜花般娇嫩的面庞,让我们感动,让我们神往。是他们的降生为我们带来了创造生命的喜悦,更为我们带来了将幼小生命抚育成人的神圣职责。孩子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良 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个性行为品质,并使之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强有力的催化剂。我想谈一下子涵成长过程中在家的表现。 子涵是个聪明活泼,兴趣广泛的孩子。喜欢画画,每个星期六到少年宫去学水彩画,从小班开始每个星期四和星期天都要到老师

  • 弥补缺陷 幼儿园智能教育

    多元智能论认为如果能早期发现孩子智能的长处与不足,就能帮助孩子适度的发展或弥补。幼儿园教育可以通过这样的发现和了解,来设计与安排:何时、何地、以什么样的内容、方法来帮助孩子。怎样的幼儿园才能实现这样的目标,完成这样的人物呢? 多元智能幼儿园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符合平衡发展的活动 幼儿园的所有学习活动,必须符合多元智能学习的理想,并提供完整的学习模式。 孩子透过“主题”或“专题”的探讨,来了解与生活相关、有益处,而且是感兴趣的题材,同时也可以进行小规模的实验、操作,并体验多元化、个人化、合作化等有价值的

  • 孩子言“爱” 妈妈别慌

    林林和彤彤同年同月同日出生,上幼儿园又被分在一个班里,生日自然是要一起过的。那天,老师分别在两个蛋糕上插了5支蜡烛,让他们许个愿。林林突然拉着彤彤的手说:“长大了,咱俩结婚吧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