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儿成长 > 婴幼儿能力培养
引导幼儿正确使用普通话

引导幼儿正确使用普通话

更新时间:2014-07-21 16:12:09

《引导幼儿正确使用普通话》可能是您在寻找婴幼儿能力培养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
爱我中华——引导幼儿正确使用普通话
 
 
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又培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当今,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迅速发展,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正处于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时期。在这种时代环境和历史条件下,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对于我们国家、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团结和凝聚、自立和自主意义尤为重大。首先,民族精神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其次,民族精神是民族凝聚和团结的精神纽带。再次,民族精神也是民族主体性和民族独立性的精神支柱。一个民族维护自己生存权利、保护自己文化特色、延续自己文化传统和更新自我发展能力的自觉性和能动性就是他的民族主体性。只有具备民族主体性的民族才能独立于世界,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民族主体性的保持和增强即要有物质力量的保障,又要靠精神力量的支持。民族精神正是民族主体性的力量源泉。在当代世界环境下,幼儿文化的先进与否直接关系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状态。
普通话就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全国各民族通用的语言。因此,培养幼儿说好普通话,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增强民族凝聚力都具有重要意义。幼儿期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怎样培养幼儿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我计划:

   
 (一)提高自身的普通话水平。
  孩子好模仿,愿意与人交流,教师就因势利导,用普通话和他交流,而这就要求教师本身要有较高的普通话水平。在平时,教师应该规范自己的语言,保证正确发音,遇到语音不能确定的字、词,就查字典,及时纠正错误,以确保在孩子面前运用正确的语言。
  (二)为孩子创设普通话学习的语言环境。
  坚持说用普通话和孩子们交流。无论是吃饭、睡觉,还是给小朋友讲故事,一律采用普通话,为孩子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普通话的环境。
  (三)在游戏中提高孩子普通话的水平。
  让幼儿参与发言,让幼儿多听、多读、多说的原则。利用各种游戏活动,多给孩子练习说普通话的机会。如讲故事、念儿歌、唱歌曲,谈谈自己的所见所闻等,及时纠正、辅导孩子们发音。
  (四)家园互动
     

 及时和家长家流,让孩子在家坚持说普通话。


   
推荐
  • 幼儿园如何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临泽县板桥学区红沟小学 尚燕燕 [摘要]:每次进行手工活动、数学操作活动的时候,我总会发现有几个小朋友会说:老师我不会、老师你帮我做,老师帮帮忙,其实要做的都是很容易的,可是那些幼儿却只是站在边上,脸上带着悲伤、惶恐的神情看着其他在做的幼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现在的孩子大多是家庭中的独生子女,父母都是持着含在嘴里,捧在手心的态度,把孩子当宝贝一样的珍藏着,为孩子包办着一切,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让孩子丧失了独立性,而变成一个没有责任感,不用头脑而怯懦的人。而幼儿时期是打基础的阶段,因此,我们需要在幼儿时

  • 孩子动手能力差怎么办

    手是人重要的感觉器官,让孩子多动手是促进智力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手的活动,可以获取更多的外部信息,这些信息能促使大脑积极活动,促进孩子的大脑发育,使孩子心灵手巧。 孩子动手能力差,主要原因有三种: 1、成人担心孩子小不会做事,怕他出事,或怕孩子损坏东西,许多事不让孩子自己动作去做,而由成人包办,孩子失去了一次次动手的机会。 2、家庭装饰摆设成人化,没有孩子动手的小天地。孩子进了家门,这不许动,那不许碰,玩具不能自由拿放,孩子可活动的空间太

  • 让孩子学习交往能力

    这段时间我班小朋友经常被抓了,被碰了虽然家长们的态度都非常好,但是做父母的谁不心疼啊,我们做为老师的也感到很痛心。我左思右想主要问题出在个别孩子的交往能力和技巧。在幼儿园这样的大集体中,更需要培养一种交往的能力。 小班孩子年龄特点从学会交往首先应从家庭开始。除了家长要平时创造有利于幼儿发展的家庭环境,建立平等和谐的家庭成员关系,积极改善幼儿的社会交往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家庭创设宽松愉快的活动环境,建立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幼儿增加与人交往的自信心和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在方法上,从常规教育入手进行教育,

  • 如何促进儿童的心理发展--关注儿童感知能力的发展

    儿童对外界的认识,是由听.视.触获取信息在大脑加工后才得到认识,儿童的感觉敏锐,感觉好,获取信息足则给思维.记忆提供充足的养料,感觉不好,就会影响 儿童 记忆思维的发展。为什么画家辨别颜色的能力特别强?为什么音乐家辨别音色的能力很强?因为他们的感官经过训练后变得很灵敏。感官敏锐,孩子更聪明。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机会可以训练孩子的感官。例如吃东西时,可以让幼儿描述食物的味道。 平日带孩子去公园散步.游玩,可以有意识地向孩子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什么在叫哪儿飘来了香味?随时启发孩子调动自己的感官去感知周围

  • 浅谈幼儿的自理能力之培养

    三岁看大,七岁知老,人的行为习惯就是从小养成的,孩子的自理能力的强弱很大程度在于早期的培养。那么,我们怎样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呢?这是我们作为家长值得探讨的问题。 人之初,性本善。小孩子是一张白纸,要画上美丽的图画需要家长去引导。从不会走到会走路,那时走路的样子可能很可爱,但这也是人生跨出了一大步。我们不要怕孩子会不会摔跌,会不会摔疼,因为那是必须经过的一个过程。可能我们家长怕这怕那,把许多事情给包办了,那恰恰失去了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机会。早上起来,我们会让孩子自己穿衣服,先不要计较他穿得舒服不舒服,等他穿

  • 让幼儿在生活上学会照顾自己

    开学前,我对幼儿的用餐情况进行调整,发现我班有90%以上的幼儿在家还需家长喂。但开学后,用餐时我发现所有的幼儿虽然都会自己用餐,但是在用餐过程中却存在不少问题。边说话边吃饭、挑食,用餐后总记不住要漱口、擦嘴,餐盘放得乱七八糟,桶里剩饭剩菜有大半桶,一下子让他们改好,是不可能的,该如何进行有效的教育呢?我先对他们简单的要求:吃饭时不能说话,我再放些轻松地音乐,几天下来,幼儿就喜欢边吃饭边听音乐了。 然后我就要求他们漱口、擦嘴。我知道行为习惯的培养,贵在坚持,我每提一项要求,总和保育老师配合好,让他们知道必须

  • 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

    按照埃里克森人发展八个阶段的理论,自信心是在 3-6岁形成,7-12岁沉淀下来的。在这个阶段,如果能够提供给孩子充分自我表现的环境,并教给孩子掌握适当的技巧,孩子是完全可以发展良好的自信心的。所以小班阶段帮助孩子初步的建立起自信心还是十分有必要的。我们也结合班级特色,通过绘本,潜移默化的帮助孩子建立起自信心。 1、乐观向上的生活,《叮叮当先生有了新工作》。小个子叮叮当先生在成人世界里可谓一败涂地,干什么都不如人家,可是在最后的尾页上,叮叮当的面前堆满了各种各样的玩具,有的缺胳膊、有的少腿,身旁的框里堆的全

  • 孩子不肯叫人怎么办?

    刚学说话的孩子肯叫人,是因为孩子开口讲话多数是从叫人开始的,随着语言表述能力的提高,他叫人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从最熟悉的人开始一直喊到他不认识的人,尤其是得到表扬后,叫人的积极性更高。 但随着孩子心智的发展,他的认知也发生了变化,他一般爱向自己喜欢的人、最亲近的人打招呼。另外,与社会环境也有关,如果使用礼貌用语尚未形成社会风气,大人尚且不习惯讲“谢谢”、“对不起”,小孩叫了人以后得不到相应的反应,当然孩子就不那么乐意叫人了。 当孩子不熟悉的客人刚进门时,不要勉强孩子叫人(这样容易引起孩子反感),可以吩咐孩

  • 宝宝学习自理从两岁开始

    两岁的孩子凡事都想自己来,如果爸爸妈妈此时抓住时机,善加鼓励引导,这将是一个训练孩子自理能力的最佳时机。 吃饭 一般而言,孩子此时可用汤匙将食物送入口中,也可拿稳杯子喝水。父母不妨为他准备专属儿童餐具和桌椅,让他自己进食。刚开始,他可能会边吃边掉,只要替他穿上围兜,并在餐桌椅下铺上报纸,再适时补喂他几囗,孩子就会吃的愉快,父母也可以减少事后清理的麻烦。 穿衣 幼儿在学会穿衣之前,通常都先学会脱衣。 父母 可以把握几个原则,以减低他穿衣时的挫折感,例如:准备式样简单、宽松、穿脱方便的衣服,然后先把衣服背部朝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