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儿成长 > 婴幼儿能力培养
幼儿的挫折教育,给幼儿正确面对和战胜挫折

幼儿的挫折教育,给幼儿正确面对和战胜挫折

更新时间:2019-06-22 17:23:41

《幼儿的挫折教育,给幼儿正确面对和战胜挫折》可能是您在寻找婴幼儿能力培养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作者: 张佳佳来源:威海市环翠区望岛幼儿园, 周六带儿子去参加围棋比赛,这算是儿子参加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走出幼儿园的比赛。这种竞技类的比赛我们都知道总会有输赢的。儿子学围棋时间并不长,之所以给他报名参加比赛,我的初衷也只是简单地想让他多一次锻炼的机会,见一见大的场面、磨一磨他的临场心理素质以及锻炼一下他能坦然的面对比赛的输赢。

  “妈妈,是不是我只要认真下棋了,不论输赢都可以”“妈妈,第一名就有一个,可能是我,也可能是别的小朋友,对不对?”“妈妈,是不是只要我学的开心就好”。虽然作为妈妈的内心依旧是忐忑的,但是儿子参加比赛的这个前期心理建设还是不错的。在五局积分制的比赛中,儿子第一场就惜败了,但他在第一局找到我的时候只是很平淡的说“妈妈,我输了”,我没有从他情绪上看到我所担心的挫败感,但我依旧立即安慰了他“没关系的,只要你在下棋的过程中认真了,不论输赢,这都是你努力的结果”。

  然后第二局赢,第三局赢,第四局赢,第五局出现了意外状况,开局一小会,儿子哭了,并与对面小朋友起了言语争执,场外的我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我只能在场外观察、陪伴、等待……监考老师后来进行了调解,然后我看到儿子含着泪坚持下完了最后一局棋,结果虽然赢了,但我更关心他哭的原因。在与儿子的交谈中,了解到了事情的经过:儿子执子时没捏住,落子时偏了一点,当他想要把子归到圆点上时,对手的小朋友把儿子的棋子挪到了其他的位置,然后两个人就互不让步、僵持不下。儿子可以做到坦然面对第一局比赛的输而没有任何的情绪波动,却没有做到坚强的面对第五局比赛中的意外状况觉得委屈而情绪失控的哭鼻子。说到底还是他面对困难的心理素质不行,也就是抗挫能力弱。

  作为老师,其实也不难发现像我儿子今天围棋比赛中所发生的这个突发状况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也随处可见。一次比赛的失败,一次小朋友之间的争吵,一次老师的批评教育,一次任务的没有完成,一次一次……那些在我们成年人眼中看起来可能是小挫折小委屈,甚至有的连挫折都谈不上,只是单纯的没有如了心愿的一次次小事件,却能让孩子情绪失控、耍赖、逃避、暴力解决甚至是会做出一些伤害自己的极端行为。

  心理学上认为的挫折是:当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受到障碍或干扰时所表现的情绪状态。而“挫折教育”又是经常被提到的话题,挫折教育的目的和意义是让孩子在体验中学会面对困难并战胜挫折,培养孩子的一种耐挫折能力。尤其是作为3~6岁的幼儿,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时期,他们的生理、心理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个时期的他们更容易受到挫折。而且幼儿园其实也就是一个小型的社会,3~6岁的幼儿社会交往正处在一个高涨期,他们迫切期望与同伴之间的交往、交流。在这期间你会发现他们犹如一个个的社会人,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随着角色的增加、交往次数的增加、任务的增加,那么遇到的挫折也就会随之增加,因此,这个时期的挫折教育就显尤为重要。

  但是教给幼儿正确面对和战胜挫折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单靠几件事情就能起成效的,关键是要顺应幼儿的发展规律,不放过任何实施教育的机会,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进行。重要的一点,还要分析幼儿遇到挫折的类型:学习挫折、交往挫折、情感挫折等等不同的类型,在不同的挫折情境下各不相同的反应形式,顺应受挫反应及时的感知幼儿的挫折及原因,从而进行有针对性且有效的疏导,帮助孩子走出挫折。这个对家长、对老师都是一门需要我们深入去探究的课题。
相关阅读
推荐
  • 孩子动手能力差怎么办

    手是人重要的感觉器官,让孩子多动手是促进智力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手的活动,可以获取更多的外部信息,这些信息能促使大脑积极活动,促进孩子的大脑发育,使孩子心灵手巧。 孩子动手能力差,主要原因有三种: 1、成人担心孩子小不会做事,怕他出事,或怕孩子损坏东西,许多事不让孩子自己动作去做,而由成人包办,孩子失去了一次次动手的机会。 2、家庭装饰摆设成人化,没有孩子动手的小天地。孩子进了家门,这不许动,那不许碰,玩具不能自由拿放,孩子可活动的空间太

  • 盲目批评会扼杀幼儿的天性

    午餐后,活动室虽然有阳光,但冬日的阳光在寒风中却显得那么柔弱。于是,我们在温暖活动室欣赏动画片《猫和老鼠》一声声笑声充斥着整个活动室,面对画面中的这一对天敌,令人不禁在笑了之后,想到那个经典的故事。 很久以前,猫和老鼠是一对好朋友,它们一起吃饭,一起睡觉,一起劳动,一起玩耍。这年秋天,猫和老鼠经过共同的努力,积攒下一坛油,它们商量着把这坛油留到冬天,过冬的时候一起享用,于是猫和老鼠就一起把它埋在屋外的地下,然后继续每一天一起劳动一起睡觉。这样过了几天,老鼠有些嘴馋了,特别是到了晚上,每当它闭上眼睛似乎就闻

  • 发展幼儿的语言应尊重幼儿的认知水平

    在自然的生活情境中,儿童往往较真实地表现自己的言语实际水平以及对言语表达的态度和行为习惯,杜威认为:儿童的语言是在真实的使用情境中发展的,而不是在课堂上通过反复联系获得发展的。 午饭后,和孩子们一起坐在走廊上休息,习惯性的午唱午谈活动又开始了。前些天给小朋友讲了一个故事《给妈妈的信》,不知道孩子们还记得没有?便要求小朋友跟我一起讲讲这个故事。小蜗牛有一个好朋友,叫小乌龟书上的故事里乌龟前没有小字,但相对乌龟妈妈来说,在孩子们认为这确实是小乌龟,我觉得这个改动挺好的。看来,故事中的情节对孩子们的印象挺深刻的

  • 实施混龄教育,发展幼儿交往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 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按照新《纲要》的教育要求,本文借鉴蒙台梭利教学法的理论,试图对实施混龄教育这一命题作一粗浅的探讨。 一、混龄教育的突出优势 蒙台梭利教学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采用垂直式混龄编班的班级组织形式,实施混龄教育。所谓混龄教育,就是把36岁不同年龄的孩子放在同一个班内游戏、生活和学习。混龄教育在培养和发展幼儿交往能力方面具有两大优势: 第一,心

  • 协商训练让孩子学会解决问题

    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苗,在家大部分都是饭来张口衣 来伸手,我们班的孩子也不例外,一些孩子不会谦让、不懂得 如何去协商处理一些同伴之间的矛盾,所以经常会发生一些小 摩擦。以前我通常会采用一些比较直接的教育,例如,当孩子 发生摩擦时,一个做原告一个做被告,由我来当法 官去判断谁对谁错。时间一长我发现:这种把孩子已经发生 的事情再做教育很被动,显然这不是最好的方法,所以我就想 了一个变被动为主动的方法:利用日常生活对孩子进行一些协 商训练,比如:餐点时间,我让保育员吴老师把饼干放在一 起,一张桌子一份,然后请小

  • 说说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在《儿童文化与儿童教育》一书中,有这么一节内容:儿童的创造性和想象力是怎样消失的,其中,作者讲到:儿童比成人更有创造性,更有想象力。我在幼儿教师这个岗位上,已经有整整二十个年头了,和孩子们整天泡在一起,对于创造性和想象力在孩子们身上的体现,真的是感触非常的深。确实如作者所说:我们成人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远不如儿童。因为,成人随着年龄的增加,越来越把周围的一切当成一种理所当然的存在,思想也受到了禁锢。因此,看到这个话题,使我不由想到了曾经发生在我和孩子们之间的一件事情。 那是我有一年教小班时新年伊始的下学期,

  • 从“一物多玩”反思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

    威信一幼(陈莉) 近年来,一物多玩被幼儿园教师普遍看作是促进幼儿创造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从幼儿园教育实践活动来看,这样的游戏是否真正有利于幼儿的创造能力的发展呢?让我们先来看以下三个场景: 场景一: 户外自由活动暂告一个段落,教师让孩子们就地坐下休息,然后手拿一块塑拼地板(孩子们的游戏材料),询问孩子有哪些玩法。孩子们想了一下,开始积极举手,演示他们的玩法,如有的顶在头上,有的当飞盘扔,有的试图用它围成一个家,等等。其中有的玩法孩子并未实践过,而是根据教师提问临时想出来的。教师对此进行了简单的讲评,

  • 幼儿任性,父母如何对待

    一、幼儿任性形成的原因 1、孩子的任性行为在一定条件下,是父母对孩子过分宽容的娇纵的结果,常常是在父母的宽容、娇纵下慢慢形成。而爱不适度和放松教育,无节制地满足孩子吃、穿、玩的要求下,无一定的生活常规和行为准则,则是孩子产生任性的温床。 2、由于幼儿自制力差,情绪不稳定,易冲动,思维带有片面性与刻板性。有的父母用训斥、打骂等粗暴方法压制孩子的正当需要和意见或对待孩子的缺点,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以执拗来抗粗暴,发泄不满,更助长了孩子任性行为。 3、孩子不听话,父母的要求和愿望难以实现,有的父母感到无奈,于是

  • 小宝宝跟大孩子玩好不好

    刚刚满周岁的贝贝很爱跟其他孩子打堆,妈妈也经常特意安排他和小朋友们呆在一起。妈妈发现,当宝宝与同他年龄差不多的孩子玩时,一切太平无事;但当他与比他稍大些的2-3周岁的大孩子们在一块时,麻烦就来了。他真的很喜欢观看大孩子们如何游戏,遗憾的是,他的身体经常受到他们的攻击(如:他有时会被大孩子们挤压和恶意“拥抱”,手中的玩具会被他们抢走),甚至被他们称做“笨蛋”。那么,婴幼儿喜欢跟大孩子玩究竟好不好?作为爸爸妈妈,是应该避免还是鼓励自己的孩子与大孩子们相处呢? 小孩子眼里的大孩子 大多数幼儿对那些比自己年长一些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