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教论文 > 幼儿园教师经验论文
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

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

更新时间:2018-09-28 10:32:42

《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教师经验论文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指南》中所说: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指南》用了四个“不”字来诠释了这个理念,这四个“不”字分别是: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不做过多干预或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不简单用“像不像”、“好不好”等成人标准来评价。《指南》中的四个“不”,很好的告诉我们要如何支持幼儿的自主表达与表现,真正做到“重过程,轻结果。”
记得有一次南洋举办了首届“我画南洋”专题绘画比赛,在园部的指导下,我们班也组织幼儿参加了比赛。说实在话,我们孩子的绘画的总体水平还是很好的。有几个孩子的对色彩,对构图的把握很是突出。但我总感觉在我的指导下,孩子们没有把最好的作品展现出来,我感觉我们的孩子还能画的更好。
为了这次活动我还特意带着照相机去南阳拍摄了较有代表性的建筑回来,在课余时间和孩子们一起观看南阳的建筑,观看时效果很好,孩子随着照片的变化不时爆发出赞叹声或是叫到“我去过那里,我知道那里等话语。”
但是在真正绘画时却遇到了很多的难题,一是以什么绘画形式表现南洋;二是选取南洋的哪个点来表现;三是在涂色时的背景色选取。
灵灵是我们绘画能力较强的孩子,灵灵也十分喜欢画画,听说要画南洋参加比赛,可把小家伙乐坏了。可能是看了南洋很多漂亮的照片,他有点不知所措了,不知道自己该画什么,我和他商量下来,我们决定画南洋的天桥,天桥画好了,在涂色的过程中我有点担心灵灵过于大胆的用色会破坏整体效果,因此一直和他讨论,可小家伙趁我不注意还是大胆了一把,画了两个黑鸟在天空中,使画面看起来要怎么怪就有怎么怪。可是当我询问他的时候他还阵阵有词,说这两个是什么鸟。可能苏灵看出了我的不太满意,他有点不开心。撅着嘴巴不说话,在毫无意识的摆弄油画棒。我当时心情也很难过,怪自己太急了,不该把情绪表露的那么彻底,虽然最后也采取了补救措施,但效果还是不理想。后来又经过了一番折腾,把灵灵画的剪了了下来,在另一张纸上画上背景在贴上去。整个画面就不同了,有了“夜游南洋”的感觉了。
在学习了《指南》艺术领域中的四不,我才发现自己犯了多大的错误。
错误一: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
孩子们画的黑鸟,来源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而我没有倾听孩子们的想法,把我自己的审美强加给孩子。
错误二: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
在绘画过程中我可能得失心重,孩子们画的稍有不好就请孩子们重新画,在一次一次的绘画过程中,孩子们对于画“南洋”本能的有点抵触,他们不清楚为什么自己眼中的南洋老师不喜欢,老师一定要让孩子们画那样的南洋。
错误三:不做过多干预或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
在绘画的过程中孩子们有很大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是我都忽视了这些孩子们最本真,最质朴的画面。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们。拘束了孩子们的想法。
时代在不断的进步,以前我们可能喜欢用像不像、好不好来评判幼儿的作品,现在的我们更加注重幼儿的创意。注重孩子们在绘画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注重孩子们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的自我体现,更加注重倾听藏在孩子们作品里的秘密。
让我们用《指南》中的“四不”提醒自己,在以后的活动中不要在出现伤害孩子创造力、想象力、表现力和感情的语句、表情等。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在艺术活动中勇敢的表达自己对美的感受。
相关阅读
推荐
  • 对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心得体会

    我们幼儿园制定的各个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计划,眨眼间实施快一学期了,给我的感触很多,首先,由于孩子年龄小,又观念不强,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转移,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后,如不及时强化巩固,仍容易改变,因此良好的行为习惯应在成人的帮助下,在日常生活实践中不断得到巩固。 在这一学期中,我们中班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我觉得效果真的很不错,其中效果最好最明显的是普通话的运用和区角活动时玩完玩具后分类收玩具的良好习惯等。 我们是怎样来给幼儿养成和巩固这些好习惯的呢,要求幼儿一进幼儿园必须讲普通话,

  • “四颗糖”教育故事主题论坛——“四颗糖”的故事让我回归南风

    很早就听说这样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相约比武,看谁能把路上行人的衣服脱掉。于是北风便大力发威,猛掀路上行人的衣服,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把大衣裹得紧紧的。而南风则轻轻地吹,风和日丽,行人只觉得春暖身上,始而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北风和南风都想要使行人脱掉大衣,但由于态度和方法不同,结果大相径庭。自从知道了北风和南风的寓言故事后,我一直努力使自己做一位南风型的老师。 渐渐地我却困惑了。大班40个孩子聚集在一起很容易兴奋,特别是班上男生偏多,有几个孩子出名的调皮。顽皮的男孩子喜欢打打闹闹,精力旺盛,活动量大

  • 浅谈幼儿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幼儿园的孩子很喜欢玩,这是他们的天性。但在上课时,孩子们很喜欢听我讲故事,每次讲故事时,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小眼睛骨溜溜看着我,在细心倾听着。这样的感觉打心底里说也是很自豪的事情。同时,也有个别幼儿,持续的时间不会很长,一下子表现松懈、注意力不集中等的表现,这是为什么?我们应采取怎样的表现呢?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吧! 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可能由于孩子精神状态不好,在幼儿园的话不像小学一样布置那么多作业,这样孩子空余的时间就更多了,有些很喜欢看电视,一看就是几个小时,上次家长也跟我提起,我家

  • 幼儿教育不可拿掉想象力

    论到一个国家经济未来的前景,系于产业快速创新的能力,这已经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问题是如何养成快速创新的能力?有道是「教育是立国的根本」,快速创新的能力无法速成,必须要靠长期的教育养成,而且是从幼小时期即开始培植创新能力的幼苗。 台湾曾经有一位教育部长曾志朗,一上任即许下他的第一个政策「推行儿童阅读运动」。之后,他又在一场研讨会中说:「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 ,不可以拿掉想象力。」这位部长与众不同,他不高谈阔论推动教育改革 、提升大学学术研究水平、发展科技教育等响亮的主题,却要优先搞最底层的「儿童阅读运动」,以

  • 蹲下来,走进孩子的世界

    石XX.,男,幼儿园中班,脾气倔强,性格开朗,出口成章,容易受别人的影响和影响别人,爱捣乱,不听老师的话,不吃软不吃硬,上课时要要影响到老师正常上课,秩序差,但聪明伶俐。虽然很调皮,可是很有个性,对于老师传授的知识能及时吸收。由于他的性格问题,班里的孩子们都受他的影响,甚至有一两位孩子还跟着他学,导致老师管理班级很辛苦。 作为一名刚刚踏入工作的新老师,没有管理经验的我,面对这样的孩子,我有点头疼。每次上课的时候我总是把他安排在我身边,不这样做的话,影响到其他的孩子正常上课,及时坐在我身边,有事还会捣乱,我

  • 说说、辩辩,让教学更有趣,让互动更有效

    瑞吉欧有句名言:接过孩子抛来的球!最近在翻阅文章时看到这样一段话:幼儿的世界是一个充满可能性的世界,我们必须在幼儿的活动过程中,学会倾听孩子的声音,解读孩子的所思所想所为,走进孩子心灵,欣赏孩子,成为他们成长的有力支持者。细读之后再回看瑞吉欧的这句话,的确,对我来说颇多启示。 《兔子不喜欢夜晚》是大班的一个关于白天和黑夜的有趣故事,通过兔子和猫头鹰的无休止的争吵,意向我们揭示白天和黑夜各自的重要性。吵个不停是因为它们都缺一不可,不停地争吵原因是要让孩子们明白故事所要揭示的道理,理解这是大自然的规律。 白天

  • 怎样做孩子的辅导者

    近来,越来越多的孩子暴露出情绪问题,他们爱生气,易消沉,孤僻。与孩子长时间的接触使得教师发现并处理孩子的苦恼。我们应该引导孩子控制冲动,安慰自己。这些对压力的正确反映和恢复正常程序状态的能力,对孩子交往和学习很有帮助。 一,倾听孩子的心声 孩子需要倾诉,倾诉能化解它们的烦恼。教师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像、去体验孩子的感受,并结合孩子的家庭背景、个性特点去分析。我们班有个孩子在父母离婚的日子里,给我打电话有时一说就超过半小时。我总是耐心的听他说,跟他聊。让他的不良情绪得到释放。 有研究表明,描述情绪对圣经

  • 幼教策略:让距离产生“美”

    前段时间,我发现文文这个小姑娘变得有点奇怪,整天笑咪咪的样子不见了,在班里还总是躲躲闪闪的。早上来园后,小朋友们都在洗手准备吃饭,文文也挽着袖子朝盥洗室走来,她走到门口突然停住了,小心的探着头朝里面看了看,才放心的走了进去,排队洗起了手。用毛巾擦手的时候也东张西望的,似乎在寻找什么,看见瑶瑶也进来洗手,便迅速挂上毛巾,赶紧出来了。户外活动的时候也是一样,本来文文和小朋友玩的很高兴,但只要瑶瑶兴冲冲的凑上去跟她玩,她立马转身溜走。我知道,文文应该是在躲着瑶瑶。我便悄悄的问她:你有什么事情需要老师帮你吗?她抬

  • 教师要充分尊重儿童

    学前期是对人一生有着重要影响的时期,然而又易被成人忽视、儿童自己却全然不知其价值、全然不能把握其进程的时期;这是一个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和可塑性而又非常脆弱、非常容易被错误定向的时期;这是一个稚嫩的、需要成人精心照顾和保护的时期,然而又是其自理、自立、迈向独立的需要日益增长的时期。教师和家长应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把儿童看作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不是成人的一部分或小大人,应把儿童看作儿童,即尊重儿童的自然发展规律,尊重其自然成长速度,创造与生命特性一致的教育为儿童的发展提供条件,让学前儿童自己开发自己的潜能,自己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