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教论文 > 幼儿园教师探索论文
实物材料与操作规则在幼儿数学操作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实物材料与操作规则在幼儿数学操作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更新时间:2014-07-20 17:04:08

《实物材料与操作规则在幼儿数学操作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教师探索论文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操作活动是幼儿通过亲自动手操作直观教具,在摆弄物体的过程中进行探索,从而获得数学经验、知识和技能。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自动作发端,活动是连结主客体的桥梁,抽象概念的掌握要从动作开始。维果斯基提出了智力活动的“内化说”,认为智力活动的内化,实质上是外部物质活动向反映方面——知觉、表象和概念转化的结果。

显然,幼儿学习数学初步知识,首先是从外部形式的活动——对物体的操作开始,在操作和积极的探索过程中促进思维活动的发展——由直接感知转为表象,进而建构起初步的数学概念。因此,操作活动是儿童在头脑中构建数学概念的起步,是儿童获得抽象数学概念的必经之路。

可见,操作活动的主要任务在于,把要教给幼儿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幼儿可以直接操作的,能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活动,而直观教具即材料的运用、操作要求即规则,是实现操作幼儿数概念形成的第二个阶段是形象表征阶段,这时我们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些图片、点卡、计算板之类半具体半抽象的材料。因为在上一阶段,幼儿已经积累了大量有关数概念内涵的经验,到了这一阶段,幼儿已经完全脱离具体食物,依靠头脑中贮存的表象和语言进行高一层次水平的学习。


例如依然是学习5的组成,这时可以为幼儿提供5张图片,上面分别画了1、2、3、4、5朵花,让幼儿根据老师的要求摆出5朵花的分解结果。或者提供有5个圆点的图片,让幼儿直接画出分解结果。使用这些材料学习,幼儿能逐步学会具有概括性的标记表示数的分解结果,对数的理解进一步加深。 3、 抽象符号材料

幼儿数概念形成的第三个阶段是符号表征阶段。经过前两个阶段的学习,幼儿逐步掌握数概念的内涵,这时,可以直接运用符号进行学习形成数概念。如上例对5的组成的学习,可直接要求幼儿用数字表示为:

5 实物材料,半具体半抽象材料,抽象符号材料的提供是一个逐步抽象的过程,它使幼儿在获得数概念体验的基础上,经过半具体半抽象材料搭起的“桥梁”,实现获得抽象数概念的飞跃。因此,这三种材料的提供是有先后顺序,不可任意颠倒。在具体操作运用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以下一个问题:

第一,材料要充分,要满足幼儿反复练习的需要。从幼儿学习特点看,幼儿在刚学会某个机能或领会某个概念时,会自发产生反复练习的需要,因此,我们要及时为幼儿补充相应的材料。

第二,同一概念的学习活动应该包括实物、半具体半抽象和抽象符号三种层次的材料,从而引导幼儿从动作——形象——符号逻辑思维逐步发展。

第三,根据年龄的不同,材料提供的侧重点可有所不同。小班以物引数,多提供实物材料;中班以表象促抽象,多运用半具体半抽象材料;大班适当增加抽象学习。

第四,在操作过程中,注意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操作过程或结果,发展数学口头语言、内部语言和书面语言。

二、 操作规则

操作活动是幼儿通过自身实践活动进行学习的方法,教师参与少,幼儿独立多,自由度大。为保证幼儿在操作学习中的目的性、方向性,并能从操作活动中发现所有学习的数的规律及关系,我们在提高适宜的材料的同时,还要制定操作的规则,让幼儿能在规则的指导下学习。

首先,操作规则的目的和要求要让幼儿成分领会并掌握。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和能力,操作规则可以通过三个途径让幼儿领会:

1、材料中蕴涵规则。例如中班5以内序数的活动,只要给幼儿提供1——5张扑克牌,幼儿能连续使两张牌吻合,就表示对了。幼儿在反复操作这些材料后便会领悟到:这个 活动的规则就是把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2、范例暗示规则。例如长短排序的活动,给幼儿提供一份范例和等长的6根木棍,幼儿可以用重叠法将木棍放在范例下的对应位置上,通过幼儿自己的尝试找出规律,领悟到:范例暗示的规则是从短到长的排列物体的顺序。

3、语言表述规则。象祝贺眼的规则应该根据幼儿理解能力的发展情况,由简单的规则到复杂的规则。小班的孩子一、二、条够了,随着幼儿理解能力的增强,中、大班逐步增加。

其次,操作规则要体现数学概念的属性、关系和规律。例如大班学习二次分类,给幼儿提供若干几何图形卡片,要求幼儿“把同样颜色同样大小的图形放在一起”。着条规则反映了集合的属性,这些颜色、形状个不相同的集合图形,有其共同特征:它们分别是同样颜色同样形状集合中的元素。再如大班学习9的加减,要求幼儿“用三个数摆四道题”,着条规则包含了交换、互逆的含义,让幼儿体验了加法交换律和加减的互逆性。

最后,灵活运用操作规则。规则的制定不是一成不变的,当发现幼儿领会规则有困难时,我们应该即使的调整规则。此外,可以通过改变规则,充分利用材料,使一物多用。例如,给小班幼儿提供不同颜色的塑料飞机,提出“把同一颜色的飞机放在一起”的要求就是分类活动,提出“给每只小动物送一架飞机”的要求就是一一对应比多少的活动,等等。

综上所述,在幼儿数学操作活动中,材料和规则的使用将直接影响活动的成效。作为教师,只有把握好这两个“关键”,才能使操作活动实现最终的目标。
相关阅读
推荐
  • 教师要善于寻找教育的方法

    幼儿园的每一个班级内都有那么几个调皮捣蛋爱打闹的孩子,男孩子尤为突出,像我们大三班有40个幼儿,其中男孩子就占了27个,可想而知我们班的纪律老师是要费多大的劲。特别是我们班的几个男孩在同龄人中个子是最高的,也是最爱打闹的几个。在户外自由活动时还做武打的动作,嘴里还发出嘿哈的声音,有时会把女孩子弄哭。老师经常的进行批评,但是隔不多时,旧病又复发怎么办呢?这真是我们的一个难题。 通过一次教育活动《中国功夫》让我找到了解决这一难题的答案。在欣赏完激情高昂音乐后,这几个孩子算是坐不住了,我看出他们的心思,我提议:

  • 如何做好教师的有效回应

    美国幼教专家凯茨认为: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养应表现为:在教育工作中,能运用慎密的知识作为判断和行事的标准,具有这种素质的教师能抓住孩子抛来的球,以适当方式去接,并以适当的方式把球抛回孩子。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回应能力。 可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些教师把在观摩学习中看到的一些很精彩的活动搬来重新演绎,然而效果却大打折扣。究其原因:教师的教育机智回应能力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一个成功、优质的教学活动不仅需要适切的目标、优秀的设计,更需要教师全面、机智的回应。教师应正确判断幼儿思维过程中的认知水平,把握他们的所思所想

  • 如何增强幼儿户外活动的渐进有效性

    杨柳雪镇教育实验幼儿园 李爱军 户外活动的渐进有效性是在组织幼儿活动时,通过设置不同难度的游戏使幼儿逐步的增强体质和提高活动兴趣。我园本学期以户外游戏为主题重点教研活动,幼儿园良好户外环境必须满足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的设计安排,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兴趣和安全感,让幼儿感到轻松愉快,能激发幼儿参与体育游戏的愿望,促进幼儿的发展。在户外游戏中,为幼儿提供符合其兴趣需要的游戏材料是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它可以激发幼儿参与体育游戏,促进幼儿户外活动的渐进有效性。通过研究,我园教师赋予了户外活动新的内涵,选择适宜

  • 种瓜与种树两次教育活动的反思

    在对幼儿实施创设良好的生态环境 ,引导幼儿参与科学认读的活动中。在新的教育形式、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以《纲要》的精神:教师是合作者、引导者、观察者、支持者、帮助者的角色,以关怀、尊重、接纳幼儿的态度,让幼儿生动、主动、活泼的活动,体验创造的快乐!教育家杜威:以儿童为中心的观点认为,语言要在真实使用的情境中发展,儿童语言能力主要是从儿童主动获得的直接经验而来。为此我从贴近小班幼儿的生活、兴趣、需要的主题出发,开展了一系列的有趣、有益的活动。在美丽的春天主题活动中,我选择了符合季节特征的种瓜与种树两次科学认读

  • 擅于捕捉孩子的兴趣点

    对于孩子来说,兴趣是探索和学习的源动力。它不仅能提高孩子活动的积极性和效果,还能使活动成为快乐的事。我们发现:户外活动时,总是能看见几个孩子们趴在地上,研究蚂蚁为什么搬家?站在太阳底下想自己的影子为什么早上长中午短?小金鱼每天在水里游,它是怎么睡觉的?等等,孩子们的问题一个接一个。为了寻找答案,他们会查看书籍、网络,与家长的询问、与同伴的交流。在这些信息的获取中,我们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进行探索活动。把知识呈现给孩子或回答他们的问题,并不是教师的主要任务,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帮他们自己发现答案比公布答案重要

  • 幼儿园园本教研形式的探索——《园本教研有效形式的研究》结题报

    一、 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对0~6岁学前教育的重视,学前教育呈现了如火如荼的局面,我园在加入园本教研的背景下,对教师的专业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具备创新、研究的精神,然而幼儿园传统的教研模式:看听讲,导致了教师一味服从的习惯,如何通过教研制度的建设,帮助教师成长,是我们一直探寻的,了解教师的需要,通过教研活动帮助教师解决在日常教学和一日生活环节所遇到的各项问题,从而激发教师对教研活动的热情,促使其积极投入教研活动中,才能使教研得到真正的作用,从根本上提升每一位教师的成长,促进幼儿园和谐的发展。 关

  • 浅谈我对幼儿混龄教育的认识

    四川省宜宾市市级机关幼儿园教师 冯戎 摘要 混龄教育是指让36岁不同年龄的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通过自愿选择而在一起活动的形式。这种活动的模式对幼儿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国内幼儿园混龄编班相对较少。再加上开展混龄教育对幼儿的主动参与、教师在开展活动前的预设、准备工作及活动过程中的指导、评价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混龄教育活动在我国尚未普及,可以说付诸实践的较少。但当今混龄活动教育正因其活动的开放性、社会性、动态性、隐蔽性、个别性受到世界幼教同行的瞩目与关注。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情况,并结合我园实际,

  • 关于幼儿园个案研究的探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学前教育应当尊重每个幼儿自身发展的特色,应该因人而异,在观察、了解每个幼儿的基础上,促进 幼儿 的全面发展。如何使教师在有限的时间里能面对所有的孩子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我认为,开展教育个案研究无疑是一件有效的事。 教育个案研究是指教师将教育工作中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的全过程记录下来,写成教育案例,然后围绕案例中所反映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反思教育教学的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最终形成相关研究报告的过程。 教育个案的记录、整理和分析,能够通过发生在个体身上的具体事例,或解释其中蕴

  • 尝试新课程走进幼儿内心世界

    我是一名始终战斗在教改第一线的青年教师,经历了一期课改、二期课改的洗礼,我在改革的洪流中不断地完善和充实自己。而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教育改革的日新月异,时时敦促着我们的步伐必须要与时俱进。从8月下旬参加了新课程培训后,短短的两个多月中,我尝试以新课程的理念指导教学实践,努力地尝试着新课程,认真地研读孩子这本书。 一、面对开放的课程选择权 作为新课程实施的具体操作者,面对新课程赋予我们的更宽泛更具有弹性的选择空间。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选择权到底怎么用?如何把握对课程内容的选择、实施与合理安排呢? 1、在共性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