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教论文 > 幼儿园教师探索论文
幼儿责任感培养实验调查研究

幼儿责任感培养实验调查研究

更新时间:2014-06-22 09:40:13

《幼儿责任感培养实验调查研究》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教师探索论文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 浦馨月 一、引言
“爱”这一概念,贯彻于各大宗教、各种艺术形式以及各个年龄阶段与不同社会层面的教育。爱的对象可以笼统的概括为三类:自己,他人与集体。孩童时期,爱自己就是要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在玩耍时学会保护自己,在生活中逐步提高自理能力。爱他人就是要听老师、家长的话,与同伴们愉快相处。爱集体就是热爱自己的幼儿园,保护园中的一草一木,以身为这个集体中的一份子感到光荣;学生时代,爱自己就是在人生的黄金时段在学业上多下功夫,做一个德智体全优的好学生,为自己的前程打下坚实的基础。爱他人就是尊敬老师,孝顺家长,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分担。同学间团结友爱,在互相帮助的前提下良性竞争。爱集体就是要热爱自己的班级与校园,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做到“今日我以学校为荣,明日学校以我为荣”;长大成人、踏入社会后,爱自己就是热爱自己的工作,敬职敬业。业余时通过各种积极向上的方式丰富自己的生活。爱他人就是要孝顺照顾年迈的父母,夫妻间忠诚恩爱,给孩子一个幸福的家。爱集体就是要为社会出一份自己的力,多多参与到公益事业中,爱护环境,维护和平。
但爱并非只是一种主观意念上对人与物强烈的情感。爱这一意识形态,是可以通过教育与约束成为一种行为习惯的。而教育与约束的基点便是一个人责任感的养成。[1]马卡连科曾经提出,一个儿童的责任感,是会在他一生的成长中不断扩大衍生的。若他的责任感能得到良好的教育与重视,这种情感便会从一开始对父母、家庭的感激之情扩展到对人民与国家的热爱和关心上来,并且通过在工作上的努力为其他的公民们创造幸福生活。这也就是我最初提到的“爱”的概念。
然而,责任感这个词,在很多孩子们身上往往是缺失的。家庭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与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让很多孩子们从小生活在“四二一”式的众星捧月般的家庭环境里。家人无原则的溺爱、包办使得孩子们不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也失去了对其负责任的机会。家人过分的庇护,也是使得孩子们在由于自己的过失而未能完成任务时,体察不到责任感缺失带来的后果。[2]据统计,中国孩子每天家务劳动时间为0.2小时。而美国孩子每天家务劳动时间为1.2小时。同时,作为家里唯一的被娇生惯养的“小皇帝”、“小公主”们,他们从未体会过兄弟姐妹之间的互相照顾与谦让,多半以自我为中心,逐渐养成任性、自私、霸道和不懂礼貌等坏习惯。再加上儿童时期好玩、易受外界因素影响、精神集中时间短暂以及自控能力差等特有的心理模式,责任感在现在的孩子们身上便更难找到了。
[3]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说过,“从出生到7岁是人生的重要时期,儿童的习惯、语言、才能、态度、情绪与是非观念都要在此时期打好基础。如果基础不牢固,那健全人格就不容易造就了。”这也就是古人说的“三岁看大,七岁知老”吧。因此,从孩提时就将责任感的概念贯彻至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人生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棋。[4]研究表明,孩子的责任意识产生于20-30个月的时候。他们会把大人面部表现出的喜怒哀乐与自己的行为联系上,“判断”是否是自己的淘气惹大人们不开心。责任意识在孩子3-4岁的时候更为强烈。处于好奇与兴趣,他们开始要求帮助大人们干一些家务活,尽到“小主人”的一份责任。随后孩子们的思维会不断发展,理解任务意义的能力也在逐步提高。这也是幼儿园老师与家长通过有效方式培养孩子们责任感的最佳时期。
本文将由对“责任感”概念上的讨论出发,通过实验调查中对照组与实验组结果上的差异,探讨幼儿责任感缺失的根本原因。对症下药,为责任感的教育实施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二、责任感与儿童责任感的定义
责任感概念上的准确定义,对一个人责任感的形成与认知以及责任感的判断与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5]根据现代汉语大辞典(第五版)的字面理解,责任感指做好分内应做的事情。并且在未完成分内任务时勇于承担过失。[6]而对责任感最直白的理解是:它是一种良好的品德与态度,能使一个人在以自身为单位时值得旁人的信赖。作为集体的一份子时为这个集体带来凝聚力。作为国家中新生的力量时能点燃国家的希望。学术界对于责任感的理解总体可归为两大类。第一类较趋向于从心理学层面分析,[7]认为责任感“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言论、行为、许诺等认真、积极主动的态度而产生的情绪体验的反应”。第二类则是将责任感的概念与“五爱”( 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道德标准相联系,将责任感看做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感。[1]“责任感指一个人在社会交往中对自身的社会角色及其所承担的义务,对其所属的群体的共同活动、行为规范及自身所应承担的任务的认知、情感体验和相应行为。
推荐
  • 婴幼儿教育的正确定位

    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班哲明˙布鲁姆(Benjamin Bloom)于1964年发表研究报告,指出人类有百分之五十的学习能力(不是百分之五十的知识或智能),是在四岁以前发展完成的,另外百分之三十的学习能力,则是在四到八岁之间形成。为此,请问为人父母者,您当在孩子几岁时协助他们发展学习能力?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我们肯定婴幼儿时期教育,是人生各阶段成长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环。同时,婴幼儿时期以至儿童时期的教育,都必须以协助孩子奠定「学习能力」(而非灌输知识)为第一要务,以免随着年龄增长,学习能力能够发展的空间日益缩小

  • 怎样的教研是有效的

    松江区仓桥幼儿园 李香湘 教研活动是教师交流教育心得,分享活动中经验,解决活动中问题的有效途径,教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提升着教师专业化水平。教研组活动是教师专业知识的加油站,用集体的智慧实现教育研究的过程,在二期课改背景下的今天,我们越来越重视教研!越来越多的幼教人开始关注教研,研究教研。教研组长应以怎样的自我角色定位?怎样的教研形式与制度有助于组内教师业务的成长?怎样的问题是组员们存在的问题?怎样的问题能帮助组员提升教育理念,改善教育行为,促进大家共同成长的呢?诸如这些问题,成为了我们作为新手教研组

  • 幼儿恋物行为解析

    山西省运城市幼师附属幼儿园 侯锦霞 在我们幼儿教育生涯中,大多数老师会遇见一些孩子上幼儿园了抱着自己喜欢的小毛毯,不给就不去上幼儿园。有的在平时吃饭、玩、看电视都要和小被子,小毛毯,小玩具等东西粘在一起,就连每天晚上睡觉都要跟亲爱的玩具睡在一起,没有那件玩具,他就睡不着。 很多人要问孩子是不是得了恋物癖呢,当然不是,只能说是体现在幼儿身上的一种恋物行为,因为恋物癖和我们一般遇见的幼儿对某样东西比较喜爱、迷恋,截然不同。恋物行为主要是由幼儿安全感缺乏引起的(个别孩子是自闭症的表现),恋物对象大多是柔软的东西

  • 谈谈学习《建构式课程》序的必要性

    一开学,我们就组织教师进行《建构式课程》序部分的学习,有的教师可能不理解,认为,建构式课程我们已经教了几年,为何还要去学习,去研究它的前言部分?对此,我有自己的看法,大家不妨做一下探讨: 大家知道二十世纪是儿童的世纪,二十一世纪将是以儿童发展为本的世纪.应对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机遇和挑战, 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的学习活动已不能适应二十一世纪儿童的发展需要。新《纲要》所体现的新思想、新观念既反映了社会文化发展的需求,也是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幼儿园建构式课程》正是以新《纲要》为依据,指导我们从理

  • 在各种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协调能力

    我的教育理想 江苏油田第二幼儿园 李义君 从事了20多年的教育工作,我始终都有一个梦想:让我所带的孩子健康、活泼地协调发展。在教育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国内外各家幼教企业百花齐放、百鸟争鸣,有关幼儿各种能力发展的活动课程纷纷涌现出来,各种教育思想也一波又一波地出现,诸如什么智力、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创新能力等等一系列的培养探索,也好似都在各种教育理论的指引下一一陈列在人们眼前。英语出现了、三字经出现了、珠心算出现了、汉字教学出现了、唐诗宋词也跟着出现了。在实际工作中,你会发现,随着人们物质生活质量的不断

  • 随笔:探究——无处不在

    《新纲要》指出:教师要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时刻观察幼儿、关注幼儿,捕捉孩子生活中的的兴趣点,发现孩子的需要,及时地应答孩子的所需所求,尊重孩子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发挥幼儿生活、学习、做人的内在动力。 户外活动,我正带着大班的孩子们一起做着老狼,老狼几点啦?的游戏,孩子们在我这老狼的带领下,大声地说着游戏口令、快乐的奔跑着。咦?怎么孩子们的声音越来越轻越来越少了呢,我回头一看,原来孩子们正在看一只被风吹起的小塑料袋,它在风中时而高时而低

  • 幼儿园教学中注意创设情境教学

    红沟小学:毕建美 尚燕燕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出幼儿语言教育的任务是:发展幼儿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因此,我们在教育活动设计中将发展言语交往能力作为主要目标,同时注意言语交往的积极态度与兴趣的培养和言语交往中良好习惯的养成。在教育组织形式上,也逐渐从单一的上课发展到多种形式的教育手段和途径。如使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头饰、让小朋友欣赏音乐、听故事等,创设必要的条件,提供可以相互交往的机会,使小朋友们能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发展语言,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充实和丰富课堂教学。在创设情境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 世界名曲融入幼儿园午睡

    一首好的名曲作品往往充满了朝气蓬勃的生活气息,能够调剂人的情绪,给人似美的感受,于是我也将世界名曲融入幼儿园的午睡活动中,似乎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1、抓住了教育契机。每天午睡前后也有半个小时的时间,利用午睡前、起床时的空隙时间开展名曲欣赏活动,可以大大提高孩子的音乐欣赏能力。 昨天午休我特意从家里带来了班得瑞的轻音乐《迷雾森林》《寂静山林》开始我先引导孩子躺好:里面有小鸟的声音,小朋友们躺下安安静静的听才能听到喔听我说完有些孩子明显安静下来。整个午休明显比往常安静许多。 午睡前可听一些舒缓、轻柔的乐曲,音

  • 在科学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期的主体性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儿童的发展,儿童发展的核心是儿童主体性的发展。主体是有意识、有意义并在社会实践中认识客观世界的人。因此人即主体,主体即人,人能全面利用客观世界又能全面超越客体世界,进行自我创造。幼儿主体性是指幼儿在参与活动中作为主体所具有的特征和属性,但是幼儿的主体意识不强,主体性发展程度较低,而且幼儿主体性的发挥易收环境的影响。不过,幼儿期的主体性发展却是将来发展的星星之火,我们要创造条件去发展它。 幼儿主体性发展是以活动为中介,幼儿只有投身于各种活动中其主体性才能得到发展。游戏能满足幼儿身体活动的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