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结题报告》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教师探索论文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我园申报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于2007年11月被立项为泰州市十一五立项课题,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实践,2008年9月进行了中期研讨活动及成果汇报,根据专家的意见,我们进一步修改了实施方案,调整了部分内容,把重点放在教与学的有效整合上,下面是我们的结题报告:
一、课题基本情况
1.课题背景
21世纪,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技术是当前各类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技术手段。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提高了教育的智能化水平和幼儿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信息技术能够突破传统教育形式的时空限制,有助于加强教师知识的更新速度,加强教学实践与现代社会的纵横联系,对于培养幼儿综合感官、提高逻辑思维,激发创新实践潜能均可带来巨大帮助。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整合,对其过程的深化改革具有重要意义。看不到现代信息技术为提高教育质量、变革教育方法提供的物质支撑,就很难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体现人类技术进步的成果。因此,以信息技术研究来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是教育发展的需求,同时也是时代对教育的需求。
我园在“九五”“十五”期间完整实施了关于电教媒体的应用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而本次拟定的对“整合策略”的研究,是对前期成果的推广与深化,是进一步提升活动效能、提高师幼互动、凸现我园信息技术特色的有力抓手。在课题开始实施时,正是幼儿园新教学大楼新建之时,于是建立了网络机房,班班有电视机、投影仪,建起了网络管理中心、课件制作中心,电子阅览室等。幼儿园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校园网络系统,做到了班班通,实现了网络备课和网络管理。中青年教师都建立了自己的博客,班级建有班级博客,许多幼儿拥有个人网页。幼儿园网站建设全面升级,内容丰富。已经完全具备了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的物质条件,对研究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整合方式方法也有了条件。
2.课题界定
(1)信息技术。指能够支持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存储和呈现的一种技术。是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指人类对数据、语言、文字、声音、图画和影像等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和检索的经验、知识及其手段、工具的总和。
“整合”中“整”这个语素,它包含了“调整”、“重整”、“整治”、“整改”等丰富内涵。“整合”一词,鲜明地体现了改革的召唤,强调了改革的力度。“整合”昭示着这样的精神:在信息技术与幼儿园领域学科这两方面都要下一番大气力,经过一番科学的融合,使它们在新的水平上结合成一个整体——更为科学的、有效的课程体系。
“策略”:有内隐和外显之分,也有学科特征、水平等次之别。包括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所形成的最为恰当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等。
整体界定:“信息技术与幼儿园教学整合策略”: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结合各学科领域的特点进行科学的融合,促进教学模式的变革,形成最为恰当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等,以实现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全方位的现代化。
(2)学科教学。是指以班级授课制的形式,适龄儿童集中学习有关各学科较之独立的、以及实践活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的教学形式。在一定单位的时间内一般有一名教师进行授课。幼儿园的课程目前主要是以主题的形式呈现的,但仍相对划分为五大领域分别是语言、科学、社会、艺术、健康。因此幼儿园的学科教学即指领域教学。
(3)有效整合。本课题研究中的有效整合概念指的是将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校园网络、社区网络和国际互联网络internet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有机地运用于幼儿园领域教学的各个环节。
(4)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指导下,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各领域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相互协调,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焦效应,从而深化幼儿园领域教学,提升教与学的效率,即有效教学。实现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性发展,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幼儿的终身学习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3.理论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对于丰富信息技术运用于教育的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也正成为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教育部部长助理、基础教育司司长李连宁曾强调,不应当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对象,而应当作为学习的工具,要努力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实现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学科,一种工具引入教育,它带动了教育从目的、内容、方法及组织形式的深刻变革,它与各学科的整合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关键和核心。
4.现实意义
①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将对当代幼儿园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践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②本课题初步建构幼儿园各年龄段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育实施课程,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③本课题的研究将形成一些幼儿园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育实践策略。
5.国内外的研究
该课题是步入21世纪信息化社会到来的一个新兴课题。国内外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有较多相关的资料,实施的理论依据是构建主义理论,实施成果仅停留在一些片断的思维、感触和零散的经验上。纵观研究现状,宏观理念性论述较多,但在具体的指导策略上缺乏基本的、统一的认识,仍未形成综合全面的成果。尤其是研究对象较多集中于中小学,对于幼儿园3-6岁幼儿这一特定年龄阶段、能结合各学科特点的整合策略的研究确是少之又少,几近空白。
由此可确定本课题特定的、明确的研究任务,即在我园“九五”“十五”课题的研究基础上,以“整合”为抓手,以各领域教学策略的探究为目标,充分考虑到有效途径、经验策略、介入时机、资源利用等问题,逐步形成最为恰当的整合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等,以实现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全方位的现代化。这也是对以往信息技术领域相关研究某些空白的填补和深入的发展。
6.研究方法
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采用了以下方法:
(1)行动研究法:在研究中,根据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运用和实施的具体情况,所发生的教育现象进行分析和研究,从中寻找问题所在,提出合理改革意见或方案,调整研究计划和目标,使研究者在不断地调整过程中得到启示。
(2)案例研究法:通过对典型课例的分析,分析现代教育媒体在幼儿园教育的应用与实践中对幼儿各方面能力、兴趣爱好产生的影响。
(3)经验总结法:根据研究计划,小中大班各年级组对阶段或全过程进行分析概括,总结工作,促进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最终形成课题的研究成果。
7.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寻求信息技术在领域教学中的有效整合的一般规律及其具体操作方式;寻求提高整合教学有效性的方法、经验和管理评价机制。
(2)通过研究,培养教师的现代教育意识,促进教师对信息技术与领域教学整合的教育理念的理解,并提高教师驾驭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操作能力、协作能力、探究能力,促进幼儿乐学、爱学、会学。
(3)通过研究,开发出一批适应交互式教学模式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总结出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科教学有效性的技术、方法和手段。确保在研究期间,出优秀课例、课件和论文等。
9.研究内容
(1)信息技术教育与幼儿园领域教学的关系。
(2)信息技术教育对幼儿能力的培养。
(3)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的研究。
(4)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整合。
10.研究原则
(1)主体性原则:信息技术作为教育教学手段,必须遵循教育教学及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遵循课堂上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教师必须根据幼儿的反应,及时、灵活、正确地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2)辅助性原则:信息技术作为教育教学手段,是教育教学中的辅助“要素”,具有鲜明的“工具”属性。作为“工具”,其作用主要是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达到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但不能因此而夸大其作用,更不能以此取代教师、教材和优秀的传统手段。
(3)有效性原则:信息技术作为教育教学手段,在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时候,要以突破重点难点为前提,有效提高课堂效率为前提,在此基础上制作切合教材内容的课件,使其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11.研究过程
(1)前期准备阶段:(2006年3月—2006年4月)这一阶段主要做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对本园语言、科学、艺术等学科运用信息技术的情况进行调查,撰写调查报告;二是阅读大量文献,进行文献分析,加强理论学习。
(2)研究方案阶段:(2007年4月—2007年10月)。确立课题,做好开题的准备工作,进行开题论证,确定课题组人员,明确分工,撰写课题方案,申请立项。根据方案工作落实到人。并撰写子课题研究方案。进一步学习有关文献资料。
(3)研究阶段:(2007年10月—2009年6月)这是课题研究的重要阶段。主要研究:探索信息技术与领域教学内容的有效整合的方法途径。探索信息技术与领域教学方式、方法的整合。探索信息技术与领域教学探究性学习的整合。撰写论文、经验总结、研究报告;进行课件制作;组织研究交流;进行中期成果汇报会。
(4)研究后期:(2009年6月—2010年6月)根据实施情况,全面评价课题研究的成果,总结成败得失,上升为经验理论,撰写成研究报告。通过成果展示和公开课的形式向有关部门汇报。
二、本课题研究成果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成果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以信息技术与幼儿园教学的“整合”为抓手,以教学策略的探究为目标,结合幼教五大领域六学科的特点,通过对有效途径、经验策略、介入时机、资源利用等问题的研究,优化教学过程,形成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系列策略。具体说来,我们形成的策略包括网络资源利用方面的“二拓展”策略,教学活动组织层面的“四步走”策略和教学评价中的“三结合”策略等。
1.资源利用“二拓展”策略
我们积极借助多媒体技术,开展“二拓展”策略,使我们在教育资源的利用上更为开放。如在我园的科学子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昆虫种类万千,孩子对它们充满了神秘与好奇,他们总想走近昆虫世界、揭开昆虫之谜。我们便利用了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登陆昆虫网站,形象逼真的各类常见的、罕见的昆虫立即展现于眼前。声音、形态、生活情景……所有的一切都让孩子们仿佛置身其中,乃至流连忘返,这是信息技术时空二拓展的力量。又如在社会领域研究过程中,我们开展了社会活动《我爱祖国》,老师们将收集的许多网络素材设计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在介绍黄河环节时,鼠标轻轻一点,屏幕上便展示出了黄河时而波浪不惊、打着旋涡、缓缓流淌,时而波澜壮阔、汹泳澎湃、浊浪滔天的风光。活动加大了信息的纵深感和开阔感,孩子们兴趣盎然,犹如身临其境,更是产生了强烈的探索、互动愿望,并向更广博的领域持续延伸。又如在游戏活动《我的家乡泰兴》中,为了增进幼儿对家乡的了解,丰富社会性认知,教师有效地拓展了时间:借助信息技术拍摄了实况DV,浓缩参观过程;并拓展了空间,在活动时登陆“泰兴网”等网站,使幼儿获得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信息。借助这些信息,幼儿的反馈显得更真实生动,大大提高了活动效率。
2.教学活动组织层面的“四步走”策略
(1)激情诱趣,调动感官: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因此激发兴趣是有效整合的第一步。如美术课题组开展的活动《七彩鱼》中,多媒体课件首先把幼儿带入到一个充满童话色彩的海洋世界:在蓝蓝的大海里住着一群快乐的热带鱼,小鱼们整天无忧无虑地在海中玩耍,可幸福啦。老师结合课件示范讲解有花纹鳞片的画法,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就调动了起来,他们在良好的氛围中快乐地学画颜色和花纹有规律间隔排列的鳞片。
(2)提高效率,化解难点:信息技术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虚为实、化远为近,这些对于教学难点的化解实为有效。如在科学研讨活动《有用的复制》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后,不但解决了教师徒手示范不能展示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示范中存在的图像小、速度慢、造时时间隐性浪费等问题,幼儿不但看得清楚而且听得仔细。当幼儿有疑问时,多媒体还可以再次演示,强化示范步骤。传统的示范讲解一般需要10-15分钟,而过用信息技术手段,时间可以缩短到5分钟左右,有效化解了难点,提高了效率。
(3)丰富认知,手脑并用:对于活动进程中的操作环节,信息技术亦可是教师教学的帮手。结合汶川大地震,我园科学课题组开发了园本教学《地震了怎么办》,活动首先展示了汶川大地震的一些场景,拓展幼儿的认知。在操作过程中,更是借助多媒体技术,以立体图示的方法指导幼儿按照大小、厚度等物体的属性分装礼物。当幼儿操作遇到困难时,课件中还会以奇特音效作提醒,以检验操作是否正确,有效促进了幼儿手脑并用能力。当然,在很多教学过程中,我们引导幼儿尝试使用鼠标和键盘,并对一些设备如录音机、电视机、视频转换仪、电脑等有了初步的认识,丰富了他们的信息化认知,提升了信息素养。
(4)情感互动,师生共鸣:积极的情感和态度是个体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我们在研究中巧妙地借助多媒体技术的优势,移情入景,情景交融,有效形成了和谐、亲切的情感互动。比如语言课题绘本阅读《我爸爸》《神秘的大衣》《我的幸运一天》《水果奶牛》《第五个》《逃家小兔》等教学过程中,要求体会绘本中复杂的情感,这些细腻、复杂的情感很难言传,但教师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集背景画面、人物形象、声音语气、优美音乐于一体。整个绘本在暖暖的亲情、淡淡的忧伤亦或浓浓的喜悦中娓娓道来,幼儿敏感、纯真的心灵被深深感染,师生、生生间产生了深切的共鸣。
3.教学评价中的“三结合”策略
(1)群体评价与个别评价相结合:张扬个性的时代呼唤个性化的教育。集体教学所带来的弊端便是整体性流程中对个别性的忽略。而信息技术教学恰恰能弥补这一缺陷,尤其在教学评价中,能实现群体与个别的兼顾。如在幼儿集体回答正确后,课件能播放鼓掌音,而当幼儿单独回答一个问题时,亦能出现奖励一颗星等多元的评价方式。
(2)知识传授与信息反馈相结合:在多媒体教学中,要组织幼儿视听,就要求幼儿对内容做出反馈。幼儿的反馈过程,就是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所以,我们在利用信息技术组织活动的过程中,不局限于狭隘单一的视听享受,而是注重利用信息技术这一媒介,引导幼儿对活动的信息做出积极的反馈。可以是语言交流的表达形式,可以是体态表达形式,可以是绘画表达形式,充分提供给孩子获得经验、运用经验、迁移经验的机会。
(3)分析与决策相结合:信息技术在教学评价时帮助师生分析并做出决策时,亦有显著作用。在我们组织的数学活动《10的分合》时,老师设计了一个有灵活变换程序的多媒体课件,其可以根据孩子选择的结果决定是否深化题型。当孩子回答错误时,课件可重复同类型题目,当孩子回答正确时,屏幕上便可显示更有难度的题目。
(二)课题研究的实践成果
1. 研究学术成果丰硕
《信息技术与幼儿园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使我园教师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实现信息技术与幼儿园学科课程的有机整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学会收集各种现代教育信息,自制教学课件,提高教学质量和效能,实现教育手段现代化,提高办园品位,提升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课题组成员在研究的同时积极撰写论文和经验总结,一方面及时了解我们的不足以寻补救措施,另一方面使我们的研究经验能迅速得到推广。陈彩霞教案设计《明亮的眼睛》获泰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泰州市优秀活动设计一等奖;王琳撰写了《充分利用电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参加泰兴市电教论文评比,李慧老师的论文《浅谈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发表于中国现代教育论坛,成志平老师的论文《运用电教手段,培养小班幼儿讲礼貌的好品德》获泰州市电教论文二等奖,《从“狼该不该救”活动探多媒体课件在幼儿园的使用》参加现代教育技术论文评比获一等奖,2008年度幼儿园网络环境下学与教论文评比二等奖。论文《让网络为我所用》获2007年度江苏省幼儿园网络环境下学与教论文评比二等奖。陈爱华老师《地震了怎么办》获江苏省教育学会优秀活动案例一等奖等。
2. 凸现信息技术办园特色
课题组成员致力于教科研智慧与经验的完美提升。在围绕“信息技术”的研究过程中,园内逐渐形成了信息技术办园特色。先后承办了泰州市园本课程经验交流会现场、泰兴市幼儿园教育科研优质课评比活动等大型教科研活动,为周边地区发挥了良好的辐射、示范作用。同时,在“十一五”期间,被江苏省教育学会评为江苏省心理健康教科研先进单位;连年摘得泰兴市教育局综合考评幼儿园组一等奖的桂冠。为周边地区发挥了良好的辐射示范和榜样龙头作用。
3. 有效锻造精良师资
在扎实的课题管理措施与浓郁的研究氛围中,科研能手脱颖而出,科研骨干不断涌现,“争先创优”的意识更是在园内蔚然成风,教师们很多时候都自觉放弃了休息时间,积极学习,悉心研讨。近年来,多名教师被评为泰州市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坛新秀,两名教师在泰州市首届幼儿教师基本功比赛中取得骄人成绩。教师们论文发表获奖数量更是突破了百篇。
4. 实现信息化教育管理
在信息技术运用的同时,我园教师全面实现无纸化备课,电子办公。在教学评价中,教师运用Excel量表对于评价得分数据进行科学运算及分析。而园内的教育工作也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对教师上传各类资料进行检查。并对老师们的电子稿提出统一编辑要求,保证了幼儿园档案资料的完整规范性。每学期各类资料都以电子形式进行归类整理,刻录成光盘,以便进行科学分析、保存和今后的检索提取。可见利用信息技术进一步提升了教育和管理效能。
5.提升幼儿信息认知能力
信息技术大大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投入的态度,使孩子们获得了多种感官的刺激,扩大了信息的传播渠道,幼儿在学习中增加了互动,更体现了主体性和能动性,活动效能提高了。在多次公开活动中,孩子们积极的思维、畅通的表达、生动的创造能力及师生间良好的互动,获得了领导与同行的高度赞誉。而今,较多孩子在老师的协助下已初步具备了信息运用能力、信息获取能力,部分孩子能尝试运用电脑进行绘画、电子阅览、网上搜索等。信息技术引领孩子步入信息时代,促进了他们的可持续发展。
6.完善教育电子资源库
课题实施至今,我们从建立到逐年扩充,现已形成了一个涉及各年龄段、各学科的规模庞大的教育电子资源库。积累了教师自行研发的多媒体课件和大量的教育素材;整理了一整套有关课题操作的记录及各类方案报告资料。同时,建立了幼儿园网站,将教育教学情况、课题研究过程以动态电子形式上传网站。并且定期更换内容,及时分布各类信息,形成了与上级管理部门、园内教师、家长、同行互通的桥梁。
三、课题研究的反思
经过三年来的课题研究,我们在课题研究领域不断探索。有行动的快乐,有反思的欣喜,也有实践的不足和困惑。
(一) 信息技术手段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而要根据课程要求与传统的手段进行有机结合。课件制作的声效图像、主体背景、动静方式、出现时机等应结合领域特征和教学需要,形成侧重点。教学模式不清晰。虽然在研究中探究出来了一般的模式,但不同的课型就需要不同的教学的模式,不同领域采用不同的媒体介入方式也是不同,如何区分,如何量体裁衣,依然是模糊的,不够清晰。
(二)针对信息技术对于幼儿个性化教学帮助的研究,还需加强并深入。以期形成一个既能符合教育实际情况,又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个体能动性、发挥教育扬长补短功效的途径、手段。
(三)对于课题研究中积累的信息技术整合相关成果和经验,能否在更高层面建立一个共享平台,通过更优化、高效、快捷的方式传播,以达到互相学习、交流之功效,从而避免重复研究、低效研究。
(四)课件设计缺乏创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一种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全体教师们对信息技术与领域整合还停留在模仿、跟随上,创新意识还不够强,缺乏自我创新能力。
附件1 三年来教师发表获奖的课题论文汇总
附件2 三年来教师市级以上课堂教学公开课评优课汇总
附件3 三年来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获奖情况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