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教论文 > 幼儿园科学活动论文
关于当前幼儿科学教育误区的初步思考

关于当前幼儿科学教育误区的初步思考

更新时间:2014-07-21 06:43:49

《关于当前幼儿科学教育误区的初步思考》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科学活动论文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杨海云
当前我国幼教界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将科学教育作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目标、内容,以便适应“科教兴国”和新世纪的挑战,这是正确而无可非议的。然而,我们冷静的观察和思考一下,就不难发现当前幼儿科学教育存在不少误区,这势必影响科学教育的质量和幼儿科学素质的早期培养。现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初步思考:

误区之一:目标不当,单纯追求知识传授

《纲要》突出强调了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应以萌发幼儿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为主要目标,强调要克服传统科学教育只重视科学知识传授的弊端。这是因为:一、《纲要》提出的教学目标是站在人的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的高度提出来的;二、我们现在实施的幼儿科学教育仅仅是启蒙教育,其目的主要是让幼儿具有初步的科学素质和科学精神,而不仅仅是让幼儿学些科学知识、方法和形成一些科学技能。因而,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是否应该是:

1.过科学教育激发幼儿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情感和探究科学的欲望;

2.让幼儿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积累初步的科学知识,学习简单的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形成初步的科学素质(含科学思维和独创性、批评性等个性品质)。

其中,最主要是科学的兴趣、探究科学的欲望和培养科学精神。而上述的三点中,培养科学精神又是“重中之重”。正如教育部副部长、全国小学、幼儿园“做中学”实验负责人韦玉同志最近指出:“小学、幼儿园实施科学教育主要是从小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

但是,当前有些教师受传统科学教育的影响,有的只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科学技能的培养,有的对上述目标平均使用力量,有的把传授多少知识,培养多少技能作为评价教学效果的主要标准。这样“舍本求末”,的做法,花时多多,效果微微,不能达到幼儿科学素质早期培养的根本目的。误区之二:内容欠妥,没有贴近幼儿生活

《纲要》关于教育内容的要 求中,多次提到“用身边常见的事物和现象”、“从生活和媒体中幼儿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从身边小事入手”等要求,这是对幼儿科学教育生活化要求的具体体现。其目的,一是为幼儿真正理解和内化科学知识、经验提供了前提和可能。二是使幼儿真正体验到学习内容对自己及与自己相关的人有用,是自己当前想要了解和知道的东西或问题。这样,他才能积极主动去探究,才能发现和感觉到周围世界的神奇,体验和领悟到科学就在自己身边,才能保持长久的强烈的对周围生活中科学问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但是有些教师片面追求所谓的“新颖”、“时尚”,选一些幼儿很不熟悉或不理解地科学知识,甚至科技成果作教学内容,即费时间讲解,幼儿也不感兴趣。即是有些教师煞费苦心动用很多电教手段,并辅之以深入浅出地讲解,似乎生动、形象,但是幼儿还是很难理解,仍不起兴趣。当然,不是不可以选用最新的科技成果,但是必须是幼儿“熟悉的科技成果”或者是“幼儿易理解、易感兴趣的最新科技成果”。

误区之三:形式单一,缺乏个体操作探究

幼儿科学教育教学过程应成为引发、支持和引导幼儿主动探究,并获得有关周围事物世界及其关系的经验的活动过程。《纲要》也对这一探究活动过程的教学方法,提出新的要求。它就是要重视小组和个别的操作探索,以保证每个幼儿都有充分与材料相互作用的机会

这些观点是符合当今世界先进科学教育理论的。例如,美国的科学教育就遵循皮亚杰、布鲁纳及加纳理论的影响,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幼儿自己的个体操作、探究。他们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通过主体的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宝库。”“没有活动就没有学习。”“给儿童机会,让他们自己去发现概念”。所以他们在教学中多采用“发现法”和“探索实验法。”在教学形式上,多采用“正规、非正规和随机”三种活动形式。具体做法是每个单元的第一阶段提供非正规的和随机的教学活动,让幼儿自己探索材料,自己去发现,老师不加任何干预和指导。第二阶段的活动始终处于老师的指导下,但是指导是“因生而异”、“因材施教”。即老师根据每个幼儿的不同特点与水平提供不同的内容材料,让幼儿以自己的方式和学习速度进行自主活动。第三阶段是在老师的启发和引导下,使幼儿从具体的感觉发展到抽象的概念。

而我们不少教师的教法和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幼儿科学教育教学活动往往都按“讲解有关知识,引入探究→教师演示,结合教给方法或技能→幼儿运用方法,模仿操作→教师小结”这一单一模式进行。实际上,实施幼儿科学教育的教法和教学模式都很多。就教学模式而言,就有“做中学”、“玩中学”,“正规教学活动模式”、“非正规教学活动模式”和“随机教学活动模式”等等。如,韦副部长在电视访谈中就介绍的一种“做中学实验学模式”。这种模式简单说来,就是教师不提任何教学目标和要求,只提供一些材料,让幼儿自己或参加自愿组合的小组去做,在做中提出或发现问题,再通过自己操作、或小组内的相互探究去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经验(其中包括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并在解决问题中形成初步的技能,大家分享共同的发现和成功。这种模式近似于美国教学模式的第一阶段。这类模式一定比上述单一的模式好,实施这一模式必然会收到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探究的欲望和培养科学精神,增强科学素质等多重功效。

误区之四:讲授过多,幼儿缺少合作交流

《纲要》中科学教育目标的第三条指出:“能用适当方式表现、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纲要》中关于内容要求的第四条也指出:“要培养 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这些都是对我们幼儿科学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学会交流与合作,不仅能让幼儿对自己的探究活动进行回顾与反思,及时将自己新发现与老师、同伴分享,而且对幼儿的自身社会性的发展、科学素质的增强和健全的人格形成乃至以后适应新时代的需要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但是,不少幼儿科学教育教学活动,教师讲的太多,没有给幼儿留足思考、提问、交流或合作的时间和空间。这些老师不是怕幼儿讲不好或“胡言乱语”,耽误时间,就是浅尝辄止和“越俎代庖”。当然,更谈不上让幼儿充分与教师、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享受发现带来的欢乐,操作成功带来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更不会嘉奖这些幼儿,让全班幼儿赞赏、仿效,并鼓励幼儿在今后的科学探究活动中继续探索、分享和体验欢乐和成功。

当然,当前实施幼儿科学教育的误区可能还远远不止上述的四种。造成上述误区的原因也是一个多元因果网。主要原因是否有以下三点:一是受传统科学教育教学思想束缚。重讲解,轻互动;重知识、方法传授、轻兴趣、欲望激发;重科学技能提高,轻科学素质培养。二是深入学习《纲要》不够。没有认真学习《纲要》,掌握其精髓。其实,《纲要》通篇贯穿了“着眼未来,以儿童为本”的思想,主张为每个幼儿提供探索活动的机会与条件。要求教师在开展科学活动时,应善于发现幼儿的兴趣,尊重幼儿的兴趣,善于把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想要探究的问题或喜欢的活动,纳入科学教育的内容,并变成让幼儿充分动手、动脑的探索活动。同时,教师在活动中,要改变原来的传统角色,由传授者、组织者变成引导者、合作者,支持幼儿的“胡思乱想”,鼓励幼儿大胆提出问题或“胡言乱语”,积极引导幼儿讨论、探索、合作、交流和分享,不断为幼儿的科学教育活动创设更加开放、有趣、宽松的探究环境。三是没有建立新的科学教育理念。光认识《纲要》的精髓,还是不够的。“观念的转变是最根本的转变。”要走出“误区”。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建立新的实施科学教育的教学理念。

主要有:一是要注重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探究欲望和培养幼儿的科学精神;二是要使科学教育内容贴近幼儿生活;三是要多开展个别和小组的自主操作、探究活动;四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交流和合作。
相关阅读
推荐
  • 如何开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

    摘要:教育的内容应是幼儿熟悉的;尽量多提供有助于检验幼儿各种想法的材料;开展教学活动时,应以幼儿的兴趣为主;开展教学活动时,要把 幼 儿放到主动发展的位置上;开展活动时,应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关键词:儿童 科学 活动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是指教师利用周围环境,为幼儿提供材料和机会,让幼儿通过自身感官去探索周围世界、获取信息、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一种活动。科学教育活动与常识活活动本身在内涵上是不同的,与常识相比较,科学不仅含有知识的成分,而且还包括合乎逻辑的系统方法,科学内容比常识内容更为丰富,那如何合

  • 由小青蛙死掉想到的生成课程

    炎炎的夏天已经来了,高温的天气似乎没有影响到孩子们愉快的心情,女孩子们在一起比着转小花裙子,男孩子们在一起玩水、嬉戏,他们尽情的享受着夏季的快乐。韩浩和张钦给孩子们带来了另一种快乐:他们买了小蝌蚪放在班里。 新成员的到来给了孩子们无限的乐趣,小蝌蚪一天天的长大了梅雨季节种植区一下子热闹了起来,成了孩子们最喜欢去的区域之一,你看小蝌蚪多可爱啊老师你来看看啊,这只小蝌蚪已经长出后腿来了你们猜,哪只小蝌蚪游的最快?每当孩子们兴高采烈的围在种植区目不转睛的关注着小蝌蚪时我都会感到非常的欣慰,因为孩子们在与小动物接

  • 读《现幼儿一起探索自然》之“资源篇”有感

    正逢我们在开发科学主题,如何选择科学主题,如何挖到幼儿感兴趣的点,如何引导幼儿继续进行科学探索等等,是我们一直在思索的问题。看了本书资源篇的内容,让我有了以下感受。 一、 创设一具具有浓厚科学氛围的环境,对幼儿进行科学调查。 对幼儿进行科学调查是进行科学活动的关键,你得首先知道孩子们的想法,孩子们对什么感兴趣。但孩子们的注意是随时的,好奇也是随时的,你得引导幼儿进行各种游戏,创设一个有利于幼儿进行科学观察的氛围很重要,只有在良好地氛围中,幼儿才能充分地进行游戏和探索。而老师则在这个氛围中充分观察幼儿,获取

  • 读《区角活动中的科学教育》有感

    新《纲要》科学领域的目标中提出: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因此,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己越来越重视幼儿的操作探索,而幼儿对周围的事物。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幼儿认识周围世界,获取知识与经验的重要途径,在实现幼儿园培养目标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著名心理学家潘菽教授指出教育是一种环境,是人类有组织、有计划地传递社会经验。发展技能的方式,要在幼儿园里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各类科技活动,必须为幼儿创设丰富宽松的探索环境,为幼儿的科学活动配置充足的物质条件,随时满足幼

  • 把握探究契机,守住精彩瞬间——谈科学教育的有效策略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教改的深入,科学教育正逐步从封闭走向开放,从静态变走向动态,从单一走向多元。那么,教师应如何打破时空的界限,适时地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呢? 蹲下身来聆听童声 在科学活动中,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而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学活动是师幼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活动中,我常常使用这样的话语:你给大家说说小猴子长得是怎么样的,好吗?、你有什么新的想法?、关于企鹅,你还想知道什么?在这样氛围中,幼儿的心情自然是舒

  • 幼儿园科学教育中班级自然角的创设——科学探索活动指导

    自然角是指在幼儿园的室内、廊沿或活动室的一角,供饲养小动物、栽培植物、陈列幼儿收集来的无生物等用品场地,是幼儿开展非正规性科学活动的场所。自然角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区之一,也是最能激发幼儿观察、探究,促进创新能力发展,丰富幼儿知识的重要渠道。自然角的精心创设,既可美化环境,也可使幼儿从小养成关爱环境-关爱动植物的情感,还利于幼儿观察、分析,从中发现大自然的奥妙,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如何更好地创建自然角,让班级里的自然角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呢? 一、幼儿、教师、家长共同配合创建。 幼儿是主体,自然角的创建应

  • 浅谈幼儿科学教育活动

    工作的这几年,我一直都是教科学活动。科学活动是很严谨的,不容许有半点差错,做为一个教师,你交给孩子的知识一定不能出错,所以在每次活动或是教育活动前,我都会事先做一下准备工作。如:了解灯泡的工作原理,当孩子在进行游戏的时候,就能够讲解给孩子听,解决他们的疑惑。关于水的沉浮实验,我都提前将几个材料自己实验一下,在掌握了实际情况后才会让孩子尝试探索,引导幼儿学会记录。 教学活动中,有的孩子在进行实验探索时参与性不强,所以知识并未完全地掌握。在遇到这样的状况时,我就会利用早上科学区域,让孩子在第二天的时候再次尝试

  • 幼儿园科学活动的教学策略——基于《指南》的一些思考

    主讲:王喜海 杭州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导、博士 一、何谓科学、科学教育及幼儿科学教育。1. 何谓科学? ▲科学: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知识体系。▲科学分类:按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以及总结和贯穿于三个领域的哲学和数学。 ▲对科学的理解: 1)科学不仅仅是大量的知识、原理和成套的测量工具,科学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有结构、有目的的方式。 2)获得科学知识的方法:经典的科学方法有两大类,即实验方法和理性方法,具体的说主要就是归纳法和演绎法。 2. 何谓科学教育?

  • 科学课随笔:光的反射和折射

    《调皮的光宝宝》这节课大大激发了幼儿的探索兴趣。孩子们用自己带来的小镜子在阳光下不停地晃动,想把光宝宝引进我们的教室里。当他们看到教室的屋顶上有光宝宝的时候,他们会兴奋地又叫又跳。 可有好多小朋友没有把光宝宝引进教室,这是为什么呀?经过多次试验,孩子们知道了,小镜子必须要朝着太阳,让太阳光照在镜面上的时候,才能把光宝宝折射在教室的屋顶上。知道了这个原理以后,孩子们玩得更起劲了,让更多的光宝宝进入我们的教室里。 今天的阳光比较充足,所以都能把光宝宝引到活动室里,他们觉得很有成就感,玩得也很开心。 在孩子们的

点击查看更多